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教案及反思
去年的树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去年的树》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去年的树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去年的树》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童话故事是指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9篇去年的树的相关范文。
去年的树篇一一、教材分析:本文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较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
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但本人觉得:运用本文来进行诚信教育不是较好。
面对越来越现实、理性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进行诚信教育较好选择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直白深刻的名人名言、成语、寓言故事等,这些在中国便有很多。
所以,本人想轻讲本文教材,重在诚信教育。
二、教学目标: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本文。
3、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四、教时安排:2教时一教时一、教时目标:学会生字词,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过程:1、揭题引入: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2、初读课文,要求把文章读正确,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对于刚才的疑问多读几遍。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去年的事?理由是什么?试着分段。
4、深入阅读课文:(1)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细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讨论后完成口头填空联练习: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为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去年的树》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去年的树》教案(精选12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去年的树》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研读课文,抒发感受。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信守诺言是多么高尚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时安排:2教时流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
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板书课题:去年的树(齐读)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质疑问难。
1.请大家读课文,哪里不明白的,打个问号。
(学生读,教师巡视,随即点拨:有的小朋友在读第二次了,真认真啊!有的小朋友结合课后问题去读,这是一个阅读的好习惯。
)2.交流初读心得读到现在,你想说点什么?预设疑问:A.“歌唱”和“唱歌”有什么区别?(这两个词很接近,但用的地方不同,“歌唱”一般带有赞美什么的意思,比如“歌唱祖国”,“歌唱家乡”,“歌唱美丽的景色”,而“唱歌”不含这些意思。
B.鸟儿为什么要对着灯火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劝去年的树”?(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还有哪些同学也有这个疑问?这个重要的问题待会儿我们一边深入地研读课文,一边思考着解决好吗?)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真会读书!三、初步研讨,合作学习,主动探索师:孩子们爱读书,也很会读书,边读边想,提出了很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这些问题,我们仍然用读书的方法,在读书中由孩子们自己解决。
刚才通过初步的读,我们知道了小鸟和树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教案及反思教学导案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2.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4.多条理品读课文角色对话,领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捕获人物角色,想象串联画面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和懂得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义;领会人、动物、环境之间的融洽开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领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难点:领会童话提醒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习题利用歌曲《朋友》引入课习题二.检查生字让学生读生字,揭示注意的字,师范写(CAI融、剩、伐、煤及其生词)个别读一个后立即齐读,四个生词;三.自主读文,初步感知1.学生按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2.概括课文内容(学生畅谈)3.师指导捕获人物角色,想象串联画面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还答应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_______________。
她四处寻访,问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最后找到__________________,唱起了__________。
三、研读对话,领会小鸟的真情1.师:让我们走进第一幅图画——鸟与树的图片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相机引导生读出树与鸟形影不离的语气。
2.读出鸟与树分别时的话:“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师相机引导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3.师过渡:正因尴尬分难舍所以鸟许下诺言,鸟儿等呀盼呀春天来了,可是树不见了!默读5—14自然段,找出有关鸟儿对话的局部,在旁边写写自己的领会。
4.出示对话生交流领会,通过个别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心得角色,体验心情。
5.师相机引导鸟指导树师灯火时,小鸟师怎么做的的呢?生读出语句谈领会四、延伸拓展,自主开展1.师引导领会本课所要懂得的道理: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义。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教案及反思教案知识与能力: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2.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4.多层次品读课文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捕捉人物角色,想象串联画面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和懂得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体会人、动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难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利用歌曲《朋友》引入课题二.检查生字让学生读生字,提醒注意的字,师范写(CAI融、剩、伐、煤及其生词)个别读一个后立刻齐读,四个生词;三.自主读文,初步感知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2.概括课文内容(学生畅谈)3.师指导捕捉人物角色,想象串联画面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还答应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_______________。
她四处寻访,问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最后找到__________________,唱起了__________。
三、研读对话,体会小鸟的真情1.师:让我们走进第一幅图画——鸟与树的图片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相机引导生读出树与鸟形影不离的语气。
2.读出鸟与树分别时的话:“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师相机引导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3.师过渡:正因为难分难舍所以鸟许下诺言,鸟儿等呀盼呀春天来了,可是树不见了!默读5—14自然段,找出有关鸟儿对话的部分,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4.出示对话生交流体会,通过个别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5.师相机引导鸟指导树师灯火时,小鸟师怎么做的的呢?生读出语句谈体会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1.师引导体会本课所要懂得的道理: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教案及反思优秀18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教案及反思优秀18篇《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
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
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课虽已尘埃落定,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
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
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
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同: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
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
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
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
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
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
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优秀7篇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优秀7篇部编版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篇一《去年的树》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话故事。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
它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明年回来唱歌给树听。
可第二年鸟儿飞回来时,树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于是,鸟儿面对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每次读它,都被小鸟和树之间的友情所感动。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
一上课,我播放了这个故事的动画。
虽然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但是还没看完,孩子们就已经哭了。
这就已经确定了这节课的情感基调。
整节课,同学们都沉浸在小鸟苦苦寻找大树的焦急和大树最终消失的痛苦心情以及深深的感动之中。
小鸟一次次寻找,同学们一步步体会。
课讲完了,同学们的思维却在延伸。
“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想对谁(小鸟、大树、伐木人、作者……)说些什么?”孩子们含着眼泪写下了心中的话。
王秉宇:“小鸟,你虽然不能陪在树的身边,但是,你一定会想念它的,对吗?”徐炳元:“大树,虽然你变成了灯火,但是鸟儿还想着你。
你只要和它心灵相通,就可以再见面……”孙一帆:“小鸟,你真可怜。
虽然树不见了,但是我希望你能交更多的朋友,永远快乐地代替树活下去。
”于子涵:“伐木工人,你们知道吗?鸟儿为了找树多辛苦啊!你们就非要砍掉这棵树吗?我恨你们!”管旻晖:“鸟儿,虽然你的朋友没有了,但是如果树有在天之灵的话,一定会惩罚那些可恶、残忍、无知的伐木工人的。
”……最后,我送给孩子们八个字:信守诺言,珍爱友情。
自我感觉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
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利用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正是因为这一点做的到位,从而使接下来的课堂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充分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是浮在表面的文字上。
所以,利用有效的手段使学生融入课文是非常重要的。
这节课收获不多,但启发不小。
部编版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篇二《去年的树》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去年的树》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去年的树》教案优秀8篇《去年的树》教案篇一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
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
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
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那儿吗?小女孩儿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教学目标】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引入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8课《去年的树》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

第8课《去年的树》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教学目标1.会认“伐、斧”等7个生字,会写“等、剩”等13个字。
认识多音字“切”。
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体验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感。
3.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体会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感。
2.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懂得童话故事蕴含的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伐、斧”等7个生字,会写“等、剩”等13个字。
认识多音字“切”。
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具准备课件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在文中框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2.标出理解、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小节号,并作读后感悟的批注。
4.想想文中写了树和鸟的什么故事?(一)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二)预习反馈:1. 出示认读的词语(课件出示4)寒冷融化离开等着剩下斧子砍倒山谷切成条火柴煤油告诉睁眼睛接着伐木锯木头点燃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1)正音。
翘舌音“睁柴燃”;前鼻音“砍燃”;后鼻音“等剩睁融”。
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形声字记忆:媒-煤由-油筝一睁熟字带生字:父一斧然一燃居一锯熟字加偏旁:戈+亻=伐乘+刂=剩妾+扌=接石+欠=砍此+木=柴4.巩固记忆。
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三、朗读读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些字宝宝放回课文中一起来读读他,看我们能不能认识他。
1.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读。
师: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当春天来到树林里的时候,(师示意,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是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也是扫清阅读的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2.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4.多层次品读课文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捕捉人物角色,想象串联画面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和懂得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体会人、动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难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利用歌曲《朋友》引入课题
二.检查生字
让学生读生字,提醒注意的字,师范写
(CAI融、剩、伐、煤及其生词)个别读一个后立刻齐读,四个生词;
三.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概括课文内容(学生畅谈)
3.师指导捕捉人物角色,想象串联画面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还答应
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_______________。
她四处寻访,问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最后找到__________________,唱起了__________。
三、研读对话,体会小鸟的真情
1.师:让我们走进第一幅图画——鸟与树的图片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相机引导生读出树与鸟形影不离的语气。
2.读出鸟与树分别时的话: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
师相机引导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
3.师过渡:正因为难分难舍所以鸟许下诺言,鸟儿等呀盼呀春天来了,可是树不见了!
默读5—14自然段,找出有关鸟儿对话的部分,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4.出示对话生交流体会,通过个别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5.师相机引导鸟指导树师灯火时,小鸟师怎么做的的呢?
生读出语句谈体会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引导体会本课所要懂得的道理: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小练笔;学生交流所写内容;
五.书目推荐: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
板书:去年的树
守诺言重情谊
反思一
第三组的课文,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童话,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美好的情景。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候,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这由朋友
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抓住四次对话。
课堂的引入就是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创设情境反复诵读,诵读的过程中想象鸟儿和树的友谊之深厚。
在想象的过程中思考这个故事为什么没有描写鸟儿和树的外貌,没有描写鸟儿和树的友谊之深。
在读每一次对话的过程中回顾鸟儿和树的约定---“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唱歌给你听。
”想象鸟儿的每次寻访的心里的紧张,担心,体会鸟儿寻访过程中对话的语气。
当鸟儿看着灯火的时候,当鸟儿唱歌给灯火听的时候,它会想什么?
整堂课在读的过程中给了孩子大量的想象的空间,想象鸟和树的样子,想象鸟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树什么时候听鸟唱歌,鸟儿在一次次寻访树的过程中的焦急,心痛......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担心如果孩子们会不会体会不到他们友情之深厚,故事中透出的无奈,孩子们会不会不明白,那些不写友谊之深厚,不写树之茂盛,鸟可爱,不写鸟儿寻访之急切.......浅显的表达,深厚的友谊,浓浓的悲伤......其实一切都是多余的,在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情境中加上想象的读,感受到了。
反思二
成功之处:
1.以情导读,以读促悟,以悟激情。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
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
如我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角色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
渐渐地,学生们走进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一步一步地深化情感。
看着学生的表情变得着急、担心、难过时,我知道故事已进入他们的内心深处。
2.“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和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进行了补白。
既然是想象,就没有标准答案。
我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积极地肯定,鼓励他们。
如最后的小练笔,我想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
学生们有赞美、安慰小鸟的,有对伐木人提建议的,还有对作者说希望有圆满结局的……我想这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不足之处:要关注课堂的生成。
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