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在病房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5S”管理法在急救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5S”管理法在急救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张晶;于金华【摘要】本文介绍我院重症医学科应用“5S”管理法规范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并对实施该管理方法前后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5(030)001【总页数】3页(P143-144,147)【关键词】“5S”管理法;急救物品管理;重症医学;急救设备【作者】张晶;于金华【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一八零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泉州362000;解放军第一八零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5S”管理法中的“5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5个项目。
起源于日本,通过规范现场、现物,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安全隐患,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1]。
急救物品管理中存在抢救车内急救物品、药品多,但标识不清,分类放置不明确,或者药品标签模糊,未用原装药盒放置,或抢救后药品未及时补充,或仪器有故障不能使用,致使抢救环节不能紧密有序,影响了抢救成功率。
我科自2012年2月引入“5S”管理法至今,规范了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1.1 一般资料我科收治的病人具有危、重、急的特点,使用的仪器、材料、急救药品种类多。
科内有主任1人、护士长1人、医生4人、护士20人;设有8张抢救床位;拥有多功能监护仪8台、血气分析仪1台、有创测压模块及导联线8套、抢救车2辆、除颤起搏仪1台、呼吸机5台、简易呼吸气囊7个、心电图机1台、微量泵13台、电动脚踏吸引器2台、冰帽2个、氧气袋3个、温控毛毯1件。
1.2 方法(1)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组长为护士长助理,组员4名,2名护理人员负责抢救设备、仪器的管理,2名护理人员负责急救药品的管理。
通过对“5S”管理法进行宣传和培训,使工作人员按设计规定从形式化→形事化→习惯化地推进,形成标准[2]。
“5S”理论对病房药品应用效率及合理性的综合影响

“5S”理论对病房药品应用效率及合理性的综合影响黄玉琳;王英【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5S" theory on the application efficiency and rationality of medicines in the wards. Methods Two inpatient area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One inpatient area intervened with routine management theory was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ther inpatient area intervened with "5S" theory was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application efficiency of the medicines, the medicine management score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s of doctors and nurses before intervention, three and six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ree and six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medicines application efficiency, the satisfaction rates of doctors and nur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medicine management score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5S" theory on the application efficiency and rationality is very obvious, and it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the improving of the work efficiency of medical personnel.%目的探讨“5S”理论对病房药品应用效率及合理性的综合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两个病区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常规管理理论进行药品管理干预的病区为对照组,采用“5S”理论进行药品管理干预的病区为观察组,将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药品应用效率、药品管理情况评分及医师、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的药品应用效率优良率及医师、护理人员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药品管理情况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S”理论对病房药品应用效率及合理性的综合影响非常明显,对于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18【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5S”理论;药品;应用效率;合理性;影响【作者】黄玉琳;王英【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四川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肾脏内科,四川成都6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8我院病房中的药品一般由护理人员进行管理,而药品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平时的药物应用,对于急救时的抢救也起着重大的作用[1-2],因此对于病房药品管理应引起重视。
5S管理对病区备用药品、抢救车药品的影响效果张梅

5S管理对病区备用药品、抢救车药品的影响效果张梅发布时间:2023-06-15T03:07:33.24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7期作者:张梅[导读] 目的:探究5S管理对病区备用药品、抢救车药品的影响效果。
武警四川总队医院中心摆药室四川乐山 614000【摘要】目的:探究5S管理对病区备用药品、抢救车药品的影响效果。
方法:于2021年4月~2022年10月期间对我院病区备用药品、抢救车药品实施5S管理,分析管理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管理后药物管理的不良反应显著降低(P<0.05),差异显著。
结论:对病区备用药品、抢救车药品实施5S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药品的安全隐患,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5S管理;病区备用药品;抢救车药品;影响效果药物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特殊物品。
为了确保患者及时使用药物,医院的每个病房都会根据自己的专业临床工作需要定期储存一些替代药物。
然而,由于管理模式和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病区药品的管理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直接影响用药质量和患者安全。
5S管理是目前现场管理的一种常用的、重要的管理方法,它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步骤﹐由于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 ).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这5个词日语的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称为“5S”,主要用于改善工作场所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品质,确保安全[1]。
为了探究5S管理对病区备用药品、抢救车药品的影响效果,本次将对未实施5S管理与实施5S管理期间的管理情况进行对比,现将报告汇总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4月~2022年10月期间对我院病区备用药品、抢救车药品实施5S管理,我病区备用药品、抢救车药品共计347份,其中包括抢救用药、高危药品、毒麻药品以及一般备用药品等。
由病区、抢救车的护士进行日常管理,参与本次管理实施的人员有护士214名,本科以上165,名,大专49名。
5S+5M管理法在管理ICU抢救物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5S+5M管理法在管理ICU抢救物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ICU是医院中最重要的抢救区域之一,抢救物品的管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引入5S+5M管理法,对ICU抢救物品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
首先介绍了5S管理法和5M管理法在ICU中的应用,然后观察了将两者结合应用在ICU抢救物品管理中的效果。
实验设计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种管理方法的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5S+5M管理法可以显著提高抢救物品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结论指出,引入5S+5M管理法对于提高ICU抢救物品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为未来的医疗管理提供了有益经验。
这项研究对于改善ICU抢救工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5S管理法, 5M管理法, ICU, 抢救物品, 应用效果观察, 实验设计, 实验结果, 结论总结, 展望未来, 研究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ICU(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
在ICU中,抢救物品的管理尤为重要,因为任何一丝延误都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垂危。
目前,很多医院在ICU抢救物品管理上存在着混乱、杂乱无章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风险。
为了提高ICU抢救物品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许多医疗机构开始引入5S和5M管理法。
5S管理法强调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五个原则,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规范抢救物品的摆放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而5M管理法则是以人、方法、材料、机器、测量为五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管理和优化,可以进一步提升抢救物品管理的品质。
本研究旨在观察5S+5M管理法在ICU抢救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患者治疗安全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我们希望能为提高ICU抢救物品管理水平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ICU抢救物品管理中5S+5M管理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其对提高抢救效率、降低病人死亡率和减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的作用。
PDCA循环结合5S管理法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PDCA 循环结合 5S 管理法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5S管理法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选取60个抢救车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实施PDCA循环结合5S管理法,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
结果:实施后护士对急救药品药理作用掌握情况(93.13±4.85)比实施前(72.95±6.01)高,实施后护士和医生对抢救车管理质量满意度(71.67%)、(76.88%)比实施前(95.24%)、(97.25%)高,实施后抢救车管理质量评分(88.2±3.7)比实施前(65.2±3.2)高,P<0.05。
结论:在抢救车管理中使用PDCA循环结合5S管理法具有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抢救车的质量评价,提升护士对急救药品的掌握情况,具有很高的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PDCA循环;5S管理法;抢救车;护理质量抢救车是医院各个护理单元必备的急救药品、物品存放设备[1-3]。
抢救车内管理难度非常大[4-5]。
里面放置着大量的药品和物品,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着抢救质量,故本文在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选取60个抢救车作为研究对象,探究PDCA循环结合5S管理法在其中的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选取60个抢救车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对研究对象实施PDCA循环结合5S管理法,具体管理措施如下:建立安全管理小组,小组组织学习PDCA循环及5S管理的相关知识,制定方案,执行5S管理方案,小组成员对抢救车进行检查和清理,熟悉抢救车的各项功能,清点一次性抢救物品,把所有物品分类并做好标识,设置专人清洁管理抢救车,每周定时清洗,抢救完病人后及时清点药品,做好记录,及时补充药品,避免延误抢救,组长不定期对抢救车内的管理质量进行抽查,例如吸氧装置是否完好、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新问题,并吸取采纳建议,不断修改完善管理方案,逐渐形成标准化制度,并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5S+5M管理法在管理ICU抢救物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5S+5M管理法在管理ICU抢救物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5S+5M管理法是一种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特别是在ICU(重症监护室)这样的特殊环境下,抢救物品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观察和总结5S+5M管理法在管理ICU抢救物品中的应用效果。
ICU是医院中最复杂的环境之一,抢救物品的管理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过引入5S+5M管理法,可以有效地提高ICU抢救物品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保障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获得所需的抢救物品,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延误和错误。
1.整理(Seiri):首先对ICU中的抢救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清除过期、损坏或者不必要的物品,确保每一样物品都有其合理的存放位置。
2.整顿(Seiton):在整理的基础上,为每个抢救物品确定一个具体的存放位置,并在相应位置标记出来,使得医护人员可以迅速找到需要的物品。
3.清扫(Seiso):每日对ICU抢救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物品的干净整洁,不但能提高物品的使用寿命,还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清洁(Seiketsu):建立抢救物品的清洁标准和检查机制,确保抢救物品始终保持清洁卫生的状态。
5.素养(Shitsuke):培养医护人员的抢救物品管理意识,确保抢救物品管理规范的持续执行。
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5S+5M管理法,医护人员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抢救物品,节约了寻找物品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减少错误发生:规范的抢救物品管理可以避免医护人员拿错物品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医疗事故的风险。
3.减少资源浪费:通过对抢救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和清扫,可以延长抢救物品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
4.提高医疗质量:规范的抢救物品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工作的精确性和及时性,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5.提升医护人员素养:通过培养医护人员对抢救物品管理的重视和执行,提高了他们的管理素养和责任感。
5S管理法在救护车管理中的应用

5S管理法在救护车管理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5-12-11T15:29:07.4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作者:马苏曹晶晶[导读]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对于低使用频率的药品及物品没有及时讨论较少取消基数药及基数物品。
马苏曹晶晶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415300摘要:目的加强救护车药品及用物的安全管理,确保院前接诊工作安全。
方法培训护士5S管理的相关内容,运用5S管理法加强救护车药品及用物的管理,完善救护车管理制度,固定救护车药品及用物数目。
结论通过5S管理,提高了救护车的规范化的管理,保证了院前接诊工作安全。
关键词:5S管理;救护车药品;救护车用物正文“5S”起源于日本,因为这5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以S开头,故称为5S管理法,其内容包括:整理(Seition)、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1】。
我科自2011年实行5S管理救护车以来,救护车安全系统不断完善并持续改进,极大的提高了院前接诊工作的安全。
先报告如下。
1救护车管理存在的问题1.1救护车出诊不固定,清理困难。
1.2救护车药品及用物种类多,数量多,有抢救药、普通药、镇静药、口服药等各类急救药物,监护仪、吸痰器、复苏囊、夹板、注射器、开口包、导尿包等。
1.3药品标签不醒目,致使护士使用不方便。
1.4护士平时工作中取药无顺序、无规律,导致药品使用未按有效期的先后使用,导致药品容易过期[1]。
1.5出诊路途颠簸,救护车上的药品及药品标签容易损坏。
1.6救护车管理人员没有根据救护车药品及物品使用频率摆放,对于低使用频率的药品及物品没有及时讨论较少取消基数药及基数物品。
25S管理的实施2.1科室成立5S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负责所有救护车的全面管理,副组长由科室选举产生,负责所有救护车的药品及用物的使用和管理,成员为本科护士,负责本班救护车的使用和管理[2]。
如何评估和改进抢救车管理制度的效果

如何评估和改进抢救车管理制度的效果抢救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资源,它可以快速响应紧急情况,并将患者运送至医院。
因此,抢救车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和改进至关重要,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本文将探讨如何评估和改进抢救车管理制度的效果。
一、评估抢救车管理制度的效果要评估抢救车管理制度的效果,首先需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指标:1. 出车速度:抢救车出车速度是评估其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快速出车能够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2. 到达时间:抢救车到达患者所在地的时间也是评估指标之一。
快速到达能够提供及时的救治,并减少因等待而导致的患者恶化风险。
3. 医疗技术水平:评估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是评估抢救车管理制度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护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和救治效果密切相关。
4. 抢救车装备:评估抢救车的装备情况也是评估抢救车管理制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抢救车是否配备有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救治效果。
5. 抢救车调度系统:评估抢救车调度系统的效果也是评估抢救车管理制度效果的重要内容。
调度系统能否高效合理地分配抢救车资源,直接影响到抢救车的出车速度和到达时间。
以上指标只是评估抢救车管理制度效果的一部分,实际评估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加或调整指标。
二、改进抢救车管理制度的效果在评估抢救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评估结果进行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优化抢救车调度系统:通过改进调度系统,提高抢救车的出车速度和到达时间。
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例如使用智能调度系统和人工智能算法来优化抢救车资源分配。
2. 提升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升医护人员的救治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医护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3. 更新抢救车设备和装备:定期检查和更新抢救车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其完好,并符合最新的医疗标准和指南。
同时,建立抢救车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管理
“5S ”在病房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彭文涛
(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成都610072)
摘 要 目的运用5S 规范病房抢救车管理,保障抢救物品完好齐备,提高护理人员快捷、有序的应急抢救效率,确保护理安全。
方法对全院抢救车实行5S 管理6个月,从中抽取20个病房抢救车,采用自行设计的抢救车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前后对照。
结果实施5S 前后抢救车取用物品所需时间、每班次清点补充物品所需时间和护士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抢救车急救物品完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5S 促进抢救车规范管理,省时、便捷、准确、高效,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5S 抢救车 护理安全
Key w or ds 5S Re scue vehicle Nurs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26975(2008)1821646202
5S 是用来改善和维持良好环境的一种有效技
术,它源于5个日本字,因全部以“S ”开头,故称为
“5S ”[1]
,包括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5步骤,旨在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对错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最终提升全员品质。
我院将5S 运用于抢救车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全院抢救车实行5S 管理6个
月,从中抽取20个病房的抢救车,采用自行设计的
抢救车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前后对照。
1.2 统计分析 将全部有效数据输入数据库,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t 检验和U 检验。
2 结果
2.1 5S 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取用和每班次清点补充物品所需时间对比(表1)
表1 5S 实施前后取用、清点和补充物品所用时间对比(�x ±
s)项目
n 前后
t P 取用物品所用时间(s )
2018.50±9.37 3.20±2.35 3.09<0.01清点补充物品所用时间/班次(mi n )
20
7.30±3.51 2.05±1.12
5.74
<0.01
作者简介彭文涛(),女,四川成都,博士在读,主
管护师,护士长,从事护理管理和儿科护理工作
2.2 5S 实施前后抢救车急救物品完好率和护士满
意率对比(表2)
表2 5S 实施前后急救物品完好率和护士满意度比较(%)
项目
n 实施前
实施后
U P 急救物品完好率2095100
1.02>0.05护士满意率
50
76
92
4.43
<0.01
3 讨论
3.1 实施5S 前病房抢救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品常规按习惯放置,缺乏明显标识。
多种药品和
物品集中存放,缺乏规范固定的摆放标准,无有效标
识。
医护人员特别是新进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要花较长时间来熟悉一个随意性很强的易变的环境,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造成心理压力;(2)缺乏统一管理。
各病房根据以往抢救工作经验自行确定抢救药品和物品的种类、数量,定类和定量不合理,随意确定摆放位置。
使管理不规范,物品和药品裸装,难以判断失效期;(3)部分抢救车因使用频率低而疏于检查,容易出现物品过期而没有及时更换。
抢救器械长期存放中无定期维护、检修和消毒,部分器械生锈、破损,不能保障抢救器材完好率达100%;(4)交接班时由接班护士打开抢救车逐项清点,班班交接清点繁琐,花费时间多,易造成交接者麻痹,导致每班清点、交接、签名流于形式,出现问题无明确责任
6461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9月第23卷第18期
:1972-
人。
3.2 5S的具体实施
3.2.1 整理 目的在于腾出空间,防止误取误用。
实施5S之前对全院抢救车物品和药品和使用情况进行基线调查,根据使用频率明确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将抢救车内必需品分为抢救药物、输液用物、C PR用物、吸氧用物、吸引用物和专科抢救器材等6大类。
对非必需品进行相应处理,保持车内无不用之物。
3.2.2 整顿 目的在于使物品放置有序、一目了然,消除找寻物品时间和过多的积压物品。
首先,运用目视管理,在地面划黄线,确定抢救车放置场所,在墙上粘贴抢救车标牌,并在抢救车外相应处统一标明车内所存何物。
其次,运用定置管理,对整理之后留在抢救车内的必需品分门别类、排列整齐、有效标识,确定必需品存量最低水平和放置位置,做到所有物品“物必有名,物必有家”,达到易找、易看、易取、易归位的目的。
为此护理部统一设计印制了抢救车交接本,图示抢救车内药品和物品的种类、数量、位置及管理办法,以及抢救药使用注意事项、简易呼吸器使用方法、CPR流程等。
按心肺复苏新指南要求,结合临床实践,规定7大类20种抢救药品(分为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中枢神经兴奋药、血管活性药、镇静剂、利尿剂、促凝血药),原装盒保存,统一编号。
在药盒开口处粘贴绿色封条,注明最近失效期、核查人姓名及核查日期。
CPR用物、吸氧用物、吸引用物和专科抢救器材按功能成套放置,用专用消毒塑料袋进行塑封,粘贴蓝色标签,注明消毒日期及核查人姓名。
3.2.3 清扫 目的在于消除脏污,保持整洁,稳定品质。
抢救车实行专人管理,以保持抢救车物资完善和最佳状态。
负责护士每日8Am和6Pm各检查1次,只需查看封条和塑料袋是否完整,无需清点里面的物品。
抢救后由负责护士补充用物,清点核对后再贴封条。
抢救车每周除尘1次,每月维护和保养1次。
3.2.4 清洁和素养 目的在于将前面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培养具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
为此护理部制订了抢救车5S标准化管理方法和质量标准核查表。
护士长每月进行1次质控,并通过晨会、巡查、宣传画、培训等手段,带动全员重视抢救车5S管理,养成按规定行事的良好工作习惯,提升全员品质。
4 效果评价
物品取用准确、便捷,清点补充省时、高效 从表可知,实施5S后抢救车取用物品和每班清点补充物品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实施前,提示抢救车5S管理省时、高效、准确、便捷。
全院病房抢救车实行统一管理,设计印制抢救车交接本,物品定容、定量、定位,设计合理,标识清晰,一目了然,使每一位护士都能及时、准确地取用物品,且节省大量的物品清点和补充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全院抢救车统一管理可以帮助新调入科室的医护人员、进修人员及实习护士尽快熟悉抢救车环境,不必因各个病房抢救车设置不一而发生误取误用、查找费时费力而增加心理压力。
4.2 保障抢救物品完好率,杜绝过期,降低成本 表2结果显示实施5S前后急救物品完好率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抽样误差所致。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对药品实行封条管理和原装盒保存,的确可以避免每日清点造成标识模糊、减少药品失效却难以发现的现象。
病房抢救车上的消毒无菌物品利用率较低,每台车年利用率平均为8%,且缺乏物品消毒标识,无法保证及时更换。
我院将消毒灭菌后的抢救车器械密封于专用塑料袋中并注明消毒失效期,一方面可以降低消毒灭菌物品的破损,提高使用寿命,为正常运转提供性能保证,另一方面可以大大节约重复消毒的经济开支。
有研究表明,采用塑封法可以使消毒后无菌物品的法定保存期限从7~14 d延长至157d以上,减少重复消毒次数和损耗发生率[2]。
4.3 提高护士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抢救车是每一个独立科室的必备设施,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及护理品质,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对抢救车进行5S管理,强化了护士的安全责任意识,避免了因器械药品的管理疏忽而影响抢救工作顺利进行,保障了病人安全。
通过5S营造对错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可以使护理人员逐渐体会一个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就是一个有约束、能自我提升的环境,能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最终提升人员素养。
开展5S后抢救车管理井然有序,方便使用,实现了人、物、场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改善了抢救工作环境,护士对抢救车管理的满意率显著提高。
如何寻找一种既能节省护士时间,又能确保抢救车内各种物品保质保量的科学管理方法,是临床护理管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实施5S改进抢救车管理,不仅省时省力,提高护士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提升抢救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何广明.现代管理五常法[M].香港:明报出版社,2001:1227. [] 吕瑞秀,侯小平抢救车消毒无菌物品保存期限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
(收稿日期2523)
7461
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9月第23卷第18期
4.1
12.J.
1999142:78.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