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模板
课程设计表格模板

艺术欣赏
古典音乐的鉴赏
学习音乐欣赏
听觉学习
音乐会报告
准备音乐作品
周一
20XX/09/08
地理探索
世界地理
了解不同国家的地理特征
探索学习
国家研究报告
准备地图资料
周二
20XX/09/09
生命科学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细胞构造
讲授+观察
细胞模型制作
需要显微镜
周三
20XX/09/10
编程基础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
讲授+视频
读书报告
周四
20XX/09/04
健康教育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认识均衡饮食的好处
小组讨论
食物日记
周五
20XX/09/05
物理实验
简单机械的原理
理解杠杆的原理
实验
实验报告
准备实验材料
周六
20XX/09/06
数字技术
数字和计算机基础
理解数字技术的基础
讲授+实操
计算机实验
准备实验室
周日
5、教学方法:用于传授课程的教堂活动。
7、备注:任何特别注意事项或需要的额外准备工作。
Python编程入门
学习编程基础
计算机实操
简单编程作业
准备电脑和软件
周四
20XX/09/11
文学创作
短篇小说创作技巧
提升写作能力
小组讨论
创作短篇小说
鼓励创意
说明:
1、周次和日期:指定每节课程的周次和日期。
2、课程主题:当天课程的主要主题或主要讨论的概念。
3、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或课程安排。
课程设计内容模板

课程设计内容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XX技能和XX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熟悉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学科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进行XX学科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3.能够撰写XX学科的相关报告和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第二章: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
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将根据教材的章节进行详细讲解和阐述。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方法和技巧;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具体来说,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参考书;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高中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 学生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1. 课程模块:- 模块一:基础知识- 模块二:技能训练- 模块三:案例分析- 模块四:实践拓展2. 课程内容安排:- 模块一:基础知识(1课时)1.1 概述1.2 基本概念1.3 基本原理- 模块二:技能训练(2课时)2.1 技能一:技能一名称2.2 技能二:技能二名称2.3 技能三:技能三名称- 模块三:案例分析(1课时)3.1 案例一:案例分析一3.2 案例二:案例分析二- 模块四:实践拓展(1课时)4.1 实践一:实践一名称4.2 实践二:实践二名称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技能训练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4.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互相学习、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4.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高中学生的教材。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材料:准备相关实践活动的材料,如实验器材、案例资料等。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课程导入,介绍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
2. 第2-4周:模块一、模块二教学。
课程设计文本模板

课程设计文本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知识目标: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学科的基本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方法第三章: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讲授法:用于讲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XX学科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XX学科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实验法:进行XX学科相关实验,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选用权威的XX学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学习的条件。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考试:进行定期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内容中的核心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描述其定义及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课程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XXX(此处填写具体知识点)与XXX(此处填写另一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运用XXX(此处填写具体方法或理论)分析并解决XXX(此处填写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行有效论证。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或技能,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方法或技能),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本课程为XXX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 学生所在年级为XXX,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学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章节一:XXX(如基本概念、原理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内容)- 章节二:XXX(如相关知识点、案例分析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内容)2. 技能训练:- 技能一:XXX(如数据分析、实验操作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训练内容)- 技能二:XXX(如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训练内容)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主题一:XXX(如团队合作、道德品质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培养内容)- 主题二:XXX(如学以致用、社会责任感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培养内容)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 知识点讲解:章节一- 技能训练:技能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一第二周:- 知识点讲解:章节二- 技能训练:技能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二第三周:- 综合训练:结合前两周所学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一和主题二的综合实践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代码:3. 学分:4. 学时:5. 适用专业:6. 教学对象:7. 教学时间:8. 教学地点: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成果;(3)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与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1. 课程内容:(1)模块一: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2)模块二:基本方法与技能(3)模块三:案例分析与应用(4)模块四: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2. 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践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4)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实验法:结合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3)实践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4)实践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小组作业模板

课程设计小组作业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内容相关的核心概念,如××××(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描述××××(相关理论或知识)的基本原理,并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本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如××××(具体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具体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团队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3.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提升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的示范课,旨在通过小组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年级为××××,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但需要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小组合作,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涵盖××××(教材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包括××××(具体内容)、××××(具体内容)等,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设计咋写模板

课程设计咋写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认知。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分析,我们将上述目标具体化为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教材:以《XX学科》教材为主,结合《XX学科辅导书》进行辅助学习。
2.教学大纲:分为XX章节,每个章节包含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以及相关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教学内容安排: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2-3节课时。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我们确保了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资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验证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选择和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XX学科》教材、《XX学科辅导书》。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2008届开始启用)注意:(1)本课程设计采用我校毕业论文格式进行,同学们要善于设置word的样式进行版面控制;下文有删除线的文字可不用出现在课程设计文档中。
(2)可最晚在七月25日把电子文档交到数字大学城,纸质文档可在开学三天内交到院系办公室。
(3)要求同时把网站发布在云平台上,百度开发中心与sina云平台已支持Java。
(4)论文撰写按照软件工程,有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步骤(5)word文档不要超过2~3M,至少13页以上,文件太大一般是图片太多引起,可使用word提供的图片压缩命令来减少文件大小。
选择“文档中的所有文件”(6)电子版文件命名“学号_姓名_课程设计.doc”,如“201011313202_张三_课程设计.doc”。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形式结构封面前置部分学生承诺书中文摘要目录前言论文(设计)形式结构主体部分正文讨论(或结语)参考文献英文摘要附录部分附录致谢注:学生成绩评定表放在最后,并装订成册2.排版与装订2.1 页面大小:全部采用A4纸。
(正反面打印)2.2 行距:全部采用1.5倍行距(图表除外)。
(课程设计使用......行距).......1.22.3 页码:每页下端居中,全部采用阿拉伯数字排序,如1,2,3等。
2.4 摘要(包括关键词)、目录应分页。
2.5 页眉:全部不加页眉。
2.6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各用2.4cm。
2.7 论文封面:同全校统一发放的封面纸。
2.8 装订:一律左侧装订(除首页封面,全部双面打印)。
3.封面3.1 学生可根据论文内容,分别选用“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或“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封面,封面格式可从校园网教务处网页“教务下载”中下载,并按格式填写内容,网址为:/party/educational/xiazai/pingguxz/lwfm.doc 3.2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如题目太长,建议采用副标题。
如.2.人或多人同做一个大项目论文(设计),题目相同时一定要采用副标题...............................。
3、在校园网上下载封面后,在各栏目中空2个中文字距输入汉字,字体为宋体小3号字。
注意:课程设计封面,只需简单置换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毕业论文”即可。
4.中文摘要5.1 摘要置于封面之后,自成一页。
5.2 摘要页不写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5.3“摘要”两字用黑体4号字居中,字与字之间留4个中文字距。
5.4 摘要正文用宋体小4号字。
5.5 摘要字数为150-300字之间。
5.6 “关键词”三个字用黑体小4号字,与摘要正文左对齐。
关键词要求为学术词语。
5.7 关键词3-5个,宋体小4号字,各关键词之间空1个中文字距,且不加标点符号。
6.目录6.1 目录置于摘要之后,“目录”两字用黑体4号字居中,字与字之间空4个字距。
6.2 目录中的中文全部用宋体小4号字。
6.3 目录中各层次标题与正文层次标题相同,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排序,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圆点(英文输入状态下的) “.”相隔,如22.12.1.1一般不超过4级层次。
6.4 层次标题序号一律左对齐,页码右对齐,中间用小黑点连接。
目录生成要用按以下步骤进行“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目录”。
6.5 摘要不编入目录中。
6.6 学生承诺书、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如为外文正文,则写中文摘要)、附录、致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一律不编序号。
7.正文7.1 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以不超过20字为宜,题末不加标点符号。
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字连续编号,如:“1”,“2.1”,“3.1.2”,一律左顶格.....,后空一中文字距写标题。
一级标题从前言起编,一律用黑体4号字,左顶格。
7.2 二级标题用黑体小4号字,左顶格。
7.3 三级标题用楷体小4号字,左顶格。
7.4 正文其他部分全部用宋体小4号字,(正文采用段前缩进两字符来控制)。
7.5 各级标题与段落之间不留空行。
7.6 图、表与正文之间上下各空一行..............,图表内字体大小全篇统一即可。
7.7 图应有图题,放图下方居中,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图题用黑体.....5.号字..,居中。
如:图1,图号后不加任何符号,空.1.个中文字....距后写图题。
7.8 表应有表题,放表上方居中,用阿拉伯数字编号,表题用黑体.....5.号字..,居中。
如:表1,表号后不加任何符号,空.1.个中文字....距后写表题。
7.9 表一律采用三线表...。
7.10 图题、表题与图、表之间不留空行。
7.11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如果是应用计算机软件的,尽可能用公开发行的程序。
如果是自编的,应在文体后的附录中列出程序。
在数表中各试验数据的平均数之后应列出平均的标准误( S. E ),而不应列出标准差(S. D )。
对各平均数的多重比较,只需用一个显著水平(α=0.05,α=0.01,或α=0.001),应使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检验法(DMRT 法)。
7.12单位用正体书写,计算公式、符号用斜体书写。
文中所用的量度单位按“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中“附录B量和单位”的规定,如公斤用kg,公里用km,毫克用mg,千瓦用KW等。
7.13 文中如果采用英文字母缩写的,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就把英文的全称写出,如: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小菜蛾DBM(Diamondback Moth)。
7.14 文中的拉丁学名采用规范写法。
第一次出现属名时不能用缩写字母。
7.15 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
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例如:……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研究[1-3],T•H•西涅阿科夫等[4]曾建立了用解析法所需要的6个线性方程式。
……按文献[5]提供的参数设计出样机。
悬挂机构的设计采用数值计算方法[6]……8.参考文献8.1 “参考文献”四字用黑体4号字居中,字与字之间空一个中文字距。
其后内容用宋体5号字。
8.2 参考文献只列入与论文(设计)研究关系密切的公开发表的主要文献,要求10篇以上。
8.3 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与正文中的标示序号、格式一致。
主要责任者(姓先名后,英文不加缩写点)超过3人时,只写前3名,后面加“等”或“et al”。
外文期刊名应按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
参照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8.3.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1] 刘国钧, 陈绍业, 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 15–18.[2] 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A集[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3]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4] 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注意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8.3.2 期刊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5] 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1998, (3): 167–173.[6] 金显贺, 王昌长, 王忠东, 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33(4): 62–67.8.3.3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7]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468–471. 8.3.4 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8]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 1998–12–25(10).8.3.5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9]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8.3.5 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 专利号, 出版日期.[10]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 中国专利: 881056073, 1989–07–26.8.3.6 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 ///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08–16/1998–10–04.[12] 万锦.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 英文版[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8.3.7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9.英文摘要9.1 英文摘要上方应有论文的英文题目,采用Times New Roman 4号字,加黑,居中排列,题目中的每一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如:Meliorating of Nutritive Soil Modifier on Acid Soil。
9.2 作者姓名采用Times New Roman小4号字,居中排列,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如Song Nianxiu。
9.3 作者单位应包括院系、学校、广州、邮编,前后用括号,如(Agronomy Department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Guangzhou 510225,China)。
9.4 “Abstract:”与英文摘要内容用同一字号,加黑,左对齐。
首行缩进4个英文字符。
9.5 英文摘要中,英文的写作要符合科技英语的写作习惯,不要用第一、二人称,应用第三人称;表达的意思要简明、通顺。
9.6 “Key words:”与英文摘要内容用同一号字号,加黑,左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