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
近年来,黄连的研究在药理学、化学成分、药效、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黄连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一、黄连的药理活性1. 抗菌活性:黄连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研究表明,黄连中的黄连素、黄连甙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2. 抗炎活性:黄连具有抗炎作用,可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免疫系统等途径发挥作用,对各种炎症和炎症相关的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抗肿瘤活性:黄连中的活性成分黄连素、黄连甙等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并调节多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对多种癌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抗氧化活性:黄连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可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所致的损伤,对细胞保护和抗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连的化学成分黄连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已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大约有200多种,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黄醇类化合物、糖苷类化合物等。
黄连素、黄连甙、小檗碱等是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
三、黄连的药效及临床应用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病症、感染性疾病、肝胆疾病等。
在临床上,黄连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肝炎、口腔溃疡、湿疹等多种疾病。
四、黄连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黄连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涉及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黄连主要通过口服途径吸收,并以黄连素等活性成分为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为主要排泄途径。
五、黄连的展望1. 发现和开发更多的活性成分:目前已发现的黄连活性成分只是冰山一角,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开发。
2. 药效机制研究:进一步探究黄连的药效机制,特别是在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
中药黄连药理作用及其在动物医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药黄连药理作用及其在动物医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曹国文来源:《兽医导刊》 2014年第4期曹国文/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农业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又分别习称为“味连”、“雅连”和“云连”。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泄火解毒功效,主治湿热泻痢、心火亢盛、胃火炽盛、肝胆湿热、目赤肿痛和火毒疮痈等。
(一)黄连的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
匡铁吉等研究了黄连素对结核分支杆菌的作用。
结果表明,在体内外抗菌筛选中,黄连都显示了较好的抗菌作用。
李巧如等采用体外筛选的方法,测定了黄连、大青叶等18种中草药初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量(MIC),结果显示,黄连水提液和醇提液对三种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郑进保等研究了黄连和乌梅水提液对肠道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0.001g/ml黄连和乌梅水提液均能够有效抑制产气荚膜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0.005g/ml黄连水提液对大肠杆菌的生长表现较强抑制作用。
李俊超等研究了黄连提取物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黄连提取物对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不同株型抑菌效果有差异。
李国旺等进行了黄连、贯众等10种中草药对沙门氏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连、贯众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李国旺等研究了黄连、连翘、紫花地丁、黄芩和白头翁5味中药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抑菌效果。
结果黄连抑菌活性最强。
张先福等研究表明,以黄连、黄柏和甘草组成的复方黄连汤水提醇澄浓缩液对鸭疫里默氏菌具有较强抑菌作用。
黄玲等研究了黄连、乌梅等12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乌梅、黄连和五倍子抑菌活性最强。
史跃杰研究表明,黄芩、黄连对牙龈紫质单胞菌、中间普氏菌、核梭杆菌3种厌氧菌均有体外抑菌活性,而黄连对中间普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最强。
黄连的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

黄连的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1. 黄连的功能黄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具有多种功能和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与保健。
以下是黄连的主要功能:•清热解毒:黄连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由于热毒引起的各种疾病,如感冒发热、咽炎、口腔溃疡等。
•干湿泻火:黄连能够干湿泻火,适用于湿热痰浊引起的症状,如湿热黄疸、湿疹、痰火咳嗽等。
•抗菌消炎:黄连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肠胃炎、胃溃疡、口腔感染等。
•抗病毒:黄连对于一些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辅助治疗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疱疹等。
•调节免疫:黄连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对于一些免疫调节方面的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2. 黄连的主治黄连在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主治范围,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外感发热: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由于感染引起的发热有一定的疗效。
•口腔溃疡:黄连可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
•咽炎、扁桃体炎: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可用于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的治疗。
•胃炎、胃溃疡:黄连对于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湿疹、痤疮:黄连具有干湿泻火的作用,适用于湿热痰浊引起的湿疹、痤疮等疾病。
•腹泻、痢疾:黄连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对于腹泻、痢疾等肠道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肝炎:黄连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可辅助治疗乙肝。
3. 黄连的用法与用量黄连可作为中药材用于煎汤、冲剂、药酒等制剂中,也可以加工成中药颗粒、胶囊、丸剂等口服剂型。
•内服用法:一般可将黄连煎汤饮用。
每次用量约为5-10g,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可调整剂量。
•外用用法:黄连也可外用于湿疹、痤疮等病情。
可将黄连加工成外用贴剂或煎汤擦拭患处。
在使用黄连时,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控制用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量使用。
4. 注意事项在使用黄连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人应避免使用黄连。
黄连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黄连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黄连的简介•黄连,又称黄连黄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毛茛科植物。
•黄连呈现为呈圆柱形的块状或片状。
•黄连有苦寒、清热解毒的药性,因此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2. 黄连的化学成分•黄连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连素、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黄连酮等。
•黄连素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3. 黄连的作用和功能主治黄连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和疾病主治:3.1 清热解毒•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症、热毒炽盛等症状。
•黄连可用于清热明目,对于目赤肿痛、目赤痒涩等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2 抗菌消炎•黄连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抑制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
•黄连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皮肤感染、咽喉感染等。
3.3 改善消化•黄连可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有助于消化。
•黄连对于胃寒症状、胃痛、腹胀等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4 抗炎止痛•黄连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缓解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症状。
•黄连对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口腔炎症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5 抗肿瘤•黄连素作为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的药理作用。
•黄连素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对癌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 黄连的用法和用量•黄连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也可制成丸剂、颗粒等剂型。
•黄连的用量根据个体情况和疾病的不同而定,一般按医生的建议使用。
5. 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不宜使用黄连。
•对于过敏体质或有黄连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黄连。
•在使用黄连过程中,如有不适症状出现,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6. 小结•黄连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改善消化、抗炎止痛、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
•黄连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症、感染性疾病、关节炎等疾病。
•在使用黄连时应注意用量和禁忌症,并遵医嘱使用。
黄连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连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连,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使得黄连成为了中医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黄连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综述,以期为黄连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首先概述了黄连的基本信息,包括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接着重点介绍了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如小檗碱类、木脂素类、黄酮类等,并详细阐述了这些成分的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文章还对黄连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连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文章对黄连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黄连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黄连的化学成分黄连,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中医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黄连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黄连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对黄连的化学成分进行详细介绍。
黄连中主要含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其中黄连素(berberine)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分之一。
黄连素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糖尿病等。
黄连还含有黄连碱(coptisine)、巴马汀(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这些成分在黄连的药理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生物碱类成分外,黄连还含有黄酮类、酚酸类等多种化合物。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连苷(coptiside)和异黄连苷(isocoptiside)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而酚酸类化合物如没食子酸(gallic acid)和香草酸(vanillic acid)等则具有抗菌、抗病毒等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黄连中还含有一些具有独特药理作用的成分,如黄连内酯(berberrubine)和黄连苦苷(berberoside)等。
解析黄连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解析黄连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黄连,又称为黄连葛,是由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Scientific Name: 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根茎煮制而成的草药。
自古以来,黄连在中医药学中就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并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
黄连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菌作用:黄连含有多种生物碱化合物,如黄连素、黄连苦碱等,这些成分对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临床上,黄连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肠炎、咽炎等。
2. 消炎作用:黄连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并缓解相关症状。
黄连中的生物碱成分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损伤。
因此,黄连在治疗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皮炎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3. 抗氧化作用:黄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
研究表明,黄连对心肌梗死、脑缺血等病变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改善微循环,起到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4. 胃肠保护作用:黄连含有一定的黄连素和生物碱类成分,具有促进胃肠黏膜修复和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黄连可以加速溃疡面愈合,减轻胃肠道炎症症状,并改善消化功能。
因此,黄连常被应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5. 免疫调节作用:黄连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并提高抗病能力。
研究表明,黄连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活力和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因此,黄连在预防和治疗免疫性疾病,如感冒、流感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应用潜力。
黄连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由于黄连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常被应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黄连可以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复制,减轻炎症反应,加速病情的恢复。
黄连的作用与功效

黄连的作用与功效黄连,又称为黄连素、黄莲、大黄连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中医药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黄连主要由黄连素、黄连酸、黄连甲素等活性成分组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它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及消化道疾病等方面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连的作用与功效。
一、黄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黄连是由苦参科植物黄连瓜的根和根茎制成的中药材。
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连素、黄连酸、黄连甲素、蒽醌类化合物、黄连苦苷等,其中以黄连素和黄连酸的含量较高。
黄连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消炎、抗寄生虫、解毒、降脂、降压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连的主要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黄连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特别是对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黄连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肠道杆菌属、白色念珠菌等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2. 抗病毒作用:黄连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B型肝炎病毒等。
黄连中的黄连苦苷和黄连素可抑制病毒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3. 抗炎作用:黄连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黄连中的黄连素和黄连甲素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白细胞浸润和抑制炎性物质的合成等方式,发挥抗炎作用。
4. 抗氧化作用:黄连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害。
黄连中的黄连酸和黄连素等成分可以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5. 抗肿瘤作用:黄连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对某些实体瘤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黄连中的黄连素和黄连苦苷等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6. 消炎作用:黄连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和范围。
黄连中的黄连苦苷、黄连酸和黄连甲素等成分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从而发挥消炎作用。
黄连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连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黄连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功效和作用。
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了黄连的药用价值,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和调节人体健康。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黄连的功效和作用也得到了科学验证和证实。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连的功效与作用,从中探讨黄连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潜力。
一、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连素、黄连甙、黄连素酸等。
黄连素是一种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症、解热镇痛等多种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它能够通过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而发挥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同时还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抗炎症作用。
黄连甙是一种苦味、黄色的天然产物,具有镇静、降压、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黄连甙能够通过抑制细菌和病毒的活性而发挥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同时还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从而发挥镇静和降压作用。
黄连素酸是黄连中的另一种重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等作用。
黄连素酸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而发挥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
同时,黄连素酸还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二、黄连的主要功效与作用1. 抗菌作用:黄连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病原菌,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黄连可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对降低病菌的感染有明显的效果。
2. 抗病毒作用:黄连具有抗病毒作用,特别是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非常有效。
研究表明,黄连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和病情。
3. 抗炎症作用:黄连具有良好的抗炎症作用,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引起的症状和疼痛。
黄连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肠炎、胃炎等疾病。
4. 解毒作用:黄连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能够清除体内毒素,减轻毒素对身体的损害。
黄连可用于治疗中毒、食物中毒等情况。
5. 保肝作用:黄连具有较好的保肝作用,能够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防止肝病的发生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黄连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作者:舒华, 向丽华
作者单位:舒华(湖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07), 向丽华(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刊名:
甘肃中医
英文刊名:GAN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4,17(12)
被引用次数:16次
参考文献(18条)
1.李毅加味温胆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5例 1993(10)
2.张瑞重用黄连防治阵发性心动过速体会 2001(04)
3.陈茂仁黄连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67例 1993(01)
4.叶菲;申竹芳;谢明智中药黄连及其复方对实验动物血糖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999(03)
5.陈其明查看详情 1987(03)
6.陈其明查看详情 1986(06)
7.宋鲁成黄连对大鼠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992(07)
8.马伏英黄连等中药抗实验性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 1998(04)
9.马红兵;康华峰黄连、黄柏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2(06)
10.王忠琳黄连地黄汤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研究 1995(03)
11.王海棠单味大剂量黄连治疗室性早搏167例 1993(07)
12.孙强;朱冰芝;陈亚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73例治疗体会[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10)
13.吴洪文黄连霉液灌肠治疗慢性腹泻50例 1989(09)
1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下卷) 1986
15.田道法;於南平;唐发清几组中药方抑制鼻咽癌和官颈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02)
16.唐发清;田道法黄连及其复方对鼻咽癌细胞杀伤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5(04)
17.储仲禄查看详情[期刊论文]-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89(04)
18.徐国均生药学 1995
引证文献(16条)
1.胡霞.徐小亮.李宏树.张莉盐酸小檗碱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溶出特性观察[期刊论文]-武警医学 2010(1)
2.张成义.左红香.孙晓萌.金勇HPLC在黄芡降糖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3.杨琼玉黄连纱条配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期刊论文]-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9(6)
4.韩铁锁.王亚军.崔一喆.王新甲氧苄啶对黄连体外抗菌增效作用及量效关系研究[期刊论文]-中兽医医药杂志2009(3)
5.于雪梅.王敏华中西医结合超声雾化治疗眼睑皮肤过敏的效果观察[期刊论文]-护理学报 2009(5)
6.胡惠兰.王姿媛古方黄连香薷饮有效部位不同配比的药效研究[期刊论文]-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9(1)
7.刘珺.徐选福.郭传勇.魏铁力.颜乾麟连术颗粒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216例[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
8.安胜欣.王强.李成南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8(26)
9.徐艳.杭天娇吐温80对黄连中小檗碱提取率的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8(3)
10.田琳琳.王德.杨冬艳.石兰萍复方黄连液对氧气湿化液中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效果研究[期刊论文]-护理研究 2008(4)
11.冯奕斌.罗伟权.朱世清从黄连及其复方古今临床应用,发掘现代临床新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8(10)
12.徐艳.刘海港微波辅助提取黄连中小檗碱的工艺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7(9)
13.刘珺.范列英.颜乾麟.魏铁力连术颗粒解热抗菌实验研究[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6)
14.高振坤.王兰乌梅丸的现代研究及其剂型改革的思路与探讨[期刊论文]-陕西中医 2006(7)
15.郭健.席时芳.张莉不同配比黄连肉桂煎剂抗心律失常和镇静安神作用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7)
16.周昕黄连、吴茱萸及其药对对结肠收缩、结肠上皮短路电流和结肠癌前病变的影响[学位论文]博士 20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szy20041200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