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硝酸甘油应用

[给药说明]
①按不同患者的需要和耐受性调整用量; ②长期含服可引起耐药性而用量要加大, 停药一周左右疗效才恢复;③大量或长期 使用后需要停药时,应逐渐递减用量,以 防撤药时心绞痛反跳;
⑤梗阻性心肌病时可加重心绞痛;⑥严重 肾功能损害;⑦严重肝功能损害可增加变 性血红蛋白危险。
静脉注射用的硝酸甘油当肾功能不全时, 可致溶剂蓄积,而需血液透析治疗。
[用法与用量]
成人常用量①含于舌下,一次 0.25— 0.5mg,按需 5分钟后可再用,一日不超过 2mg。
②静脉滴注:开始剂量按每分钟 5μg,最 好经恒定的输液泵滴注,若左室充盈压或 肺毛细血管楔嵌压为正常或低的患者(如无 其他并发症的心绞痛患者),则可能已是充 分有效,或可能过量。
2)也能扩张周围静脉,使周围静脉贮血,左心室 舒张末压降低和舒张期对冠脉血流阻力下降;
3)其扩张血管作用也可影响某些区域冠状 小动脉,使心肌缺血区血流重新分布。由 于对静脉(主要的)和动脉扩张,可减轻心脏 前(主要的)和后负荷,心力衰竭时也属常用。 由于周围血管扩张而用于高血压治疗。
适应症
硝酸甘油的临床应用
药代动力学特点:
1.给药方式不同生物利用度不同。
1)舌下给药吸收迅速完全, 生物利用度80 %;
2)口服生物利用度仅为8% ,因肝脏首过 效应,在肝内被有机硝酸酯还原酶降解。
2.起效快:舌下给药2~3分钟起效,5分钟达 最大
效应,血药浓度峰值为2~3ng/ml,作用持续 10~30分钟。口腔喷雾2~4分钟起作用。 静脉滴注即刻作用,贴膜剂30分钟内作用。
硝酸甘油在急诊科的应用

硝酸甘油在急诊科的应用【摘要】硝酸甘油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特效药之一,被成为冠心病患者的“救命药”。
它主要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血,从而达到止痛目的。
之所以说它是特效药、救命药,原因在于它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短,舌下含化后1~2 min,心绞痛既可缓解,作用持续时间一般为10~30 min。
有时患者在大便前、上楼梯时,也可先含服硝酸甘油片,以预防心绞痛的发作。
此外硝酸甘油也是急诊科的常用药之一,本文简单提出其在急诊科用药的几点注意事项。
【Abstract】Nitroglycerin is a cure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known as “life-saving medicine.” It is mainly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coronary artery and veins, reducing 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 increased myocardial blood supply, so as to achieve pain relief purposes. The reason why it is a cure for life-saving drugs is that its rapid onset, short duration of effect, sublingual after 1~2 minutes, can relieve angina, the duration of action is generally 10~30 minutes. Sometimes the patient in the stool before the stairs, they can be sublingual nitroglycerin tablets to prevent angina attacks. In addition Nitroglycerin is one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commonly used drugs,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use of drugs in a number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notes.【Key words】Nitroglycerin;Angina pectoris;Emergency department;Precautions1 硝酸甘油1.1 药理及应用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舒张全身静脉和动脉,对舒张毛细血管后静脉(容量血管)比小动脉明显。
浅析硝酸甘油的影响因素,药性原理,不良作用及耐受性

浅析硝酸甘油的影响因素,药性原理,不良作用及耐受性硝酸甘油作为抗心绞痛的经典药物已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比较显著。
随着对硝酸甘油的研究的深入发现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受很多因素影响。
本文从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和相关应用研究总结出硝酸甘油的药效受到基因因素,剂型因素,给药方法和联合用药因素——硝酸甘油联合利多卡因的影响同时由于长期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医学上发现了硝酸甘油更多的药理作用。
标签:硝酸甘油;药理作用;影响因素;不良反应血管内的一氧化氮及平滑肌细胞有利于血管的扩张作用能够促进细胞分泌。
血液循环在两者的配合之下会更加健康。
当血管内出现一些病理变化时,一氧化氮和平滑肌作用就会受到影响导致血管扩张减弱,心肌供血不足而硝酸甘油可以通过生物转换增加血管内的一氧化氮弥补病理变化造成血管内一氧化氮不足的情况有利于血管扩张,有效改善心肌供血不足。
本文深入研究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有效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文从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和相关应用研究总结出硝酸甘油的药效受到基因因素,剂型因素,给药方法和联合用药因素一一硝酸甘油联合利多卡因的影响同时由于长期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医学上发现了硝酸甘油更多的药理作用。
1.影响因素1.1基因因素1.1.1降钙素基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于血管舒张、血管保护和强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的释放多种内源性活性物质,比如一氧化氮。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服用硝酸甘油观察体内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发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硝酸甘油发生生物作用转化为一氧化氮,能效的保护心血管和心脏,舒化血管,快速降低血压。
1.1.2多种基因。
临床研究表明硝酸甘油是通过生物转化形成机体所需一氧化氮,其中以线粒体乙醛脱氢酶的代谢作用最为明显,是促进体内转化生成关键酶。
ALDH2基因在12号外显子存在一个点突变,出现碱基置换,ALDH2基因存在ALDH2*2、ALDH2*1两个等位基因,ALDH2*1,ALDH2*1基因型具有AL-DH2的正常活力,ALDH2*1,ALDH2*2基因型存在6%的酶活力,ALDH2*2/ALDH2*2基因型完全丧失酶的活力。
硝酸甘油 代谢

硝酸甘油代谢硝酸甘油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和高血压的治疗中。
硝酸甘油通过代谢在体内产生一种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从而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
硝酸甘油代谢的研究对于揭示其药效机制、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硝酸甘油是一种硝酸酯类化合物,主要通过口服、舌下含化等途径进入人体。
在体内,硝酸甘油首先被肝脏中的酯酶代谢为硝酸酯,然后再转化为一氧化氮(NO)。
一氧化氮是一种具有强大生物活性的分子,可以通过激活环鸟苷酸环化酶,促进环磷酸的合成,从而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松弛,导致血管扩张,降低血压。
除了一氧化氮,硝酸甘油的代谢还产生过硫酸硝酯和硝基酚等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也参与了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血液循环、心脏功能等。
因此,研究硝酸甘油代谢途径及产物对于理解硝酸甘油的药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硝酸甘油的代谢途径及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药效和副作用。
例如,过硫酸硝酯是硝酸甘油代谢的一个主要产物,具有引起头痛、低血压等副作用。
此外,硝基酚也具有一定的毒性,过量使用硝酸甘油容易导致中毒反应。
因此,在临床应用硝酸甘油时,需要根据其代谢途径及产物的特点,合理调整用药剂量、频次,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疾病状态下,硝酸甘油的代谢可能发生改变,影响其药效和安全性。
例如,在心衰、肝脏疾病等情况下,肝脏对硝酸甘油的代谢能力可能降低,导致硝酸甘油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延长,增加其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在选择硝酸甘油治疗心血管疾病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肝功能等因素,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硝酸甘油的代谢不仅受到内源因素的影响,外源因素也可能对其代谢产生影响。
例如,饮食中的高脂食物、酒精等可能影响硝酸甘油的代谢途径,影响其药效。
此外,其他药物与硝酸甘油同时应用时,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硝酸甘油的代谢和药效。
因此,在临床应用硝酸甘油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
硝酸甘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0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硝酸甘油是一种常用的血管扩张 剂,被广泛应用于心绞痛和心力 衰竭的治疗。其作用机制是通过 扩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脏后负 荷,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参考文献2
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硝酸 甘油可以通过扩张静脉血管,降 低心脏前负荷,同时也可以扩张 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心肌供血, 改善心肌代谢。
步骤
1. 患者入组后进行基线调查和体检,记录相关病史和体征数据
2.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限制盐分摄入、休息、给予利 尿剂等
3.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从小剂量开始逐 渐增加剂量
4. 持续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记录相关指标
疗效评估指标
心功能改善情况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 功能改善情况,包括左室射 血分数(LVEF)和舒张末期
2
硝酸甘油是一种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具有扩张血 管、降低心脏负荷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心绞痛、 高血压急症等。
3
研究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硝酸甘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
VS
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出现水肿、 腹水、肺水肿等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
当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器械治疗等 。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等。
药物治疗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 ,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类 药物等。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专业: 药学班级: 122学号: *********指导教师: 闫晓菲职称: 副教授2015年04月02日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制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万沙桐指导教师:闫晓菲摘要:硝酸甘油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应用中有着或不可缺的地位,对于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硝酸甘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耐受机制;毒理作用Nitroglyceri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Wan Shatong Tutor:Y an XiaofeiAbstract:nitroglycer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has or is the posi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itroglycerin, this article will b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Key words:nitroglycer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 Tolerance mechanisms; strychnos1硝酸甘油(NTG)治疗心绞痛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1]尽管一个多世纪以来推出了多种抗心绞痛药物,但硝酸甘油仍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和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临床常用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线药物。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治疗心绞痛临床研究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治疗心绞痛临床研究作者:刘蓓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0期摘要:硝酸甘油对静脉血管起到扩张的作用,让心肌供血的含量增加等特点,进而能够对治疗心绞痛带来益处。
本篇文章主要对硝酸甘油的相关作用进行合理的探讨,并且在临床中能够治疗心绞痛做出合理的分析,期待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梢酸甘油;药理作用;治疗;心纹痛硝酸甘油作为能够在短时间对心绞痛起到一定效果的药物,在当前临床中得到了较多的认可,并且对急性发作的患者也十分有效。
硝酸甘油不仅能够对不同种类的心绞痛进行有效的缓解,例如因为劳累而产生相关的心绞痛等。
患者在出现急性发作的情况在只要含服60秒就可以抑制。
本篇文章主要对硝酸甘油相应的药理学特征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做出了合理的分析。
1 药理作用硝酸甘油属于一种硝基血管扩张药,能够将动脉或者是静脉中所出现的平滑肌进行有效的扩张。
硝酸甘油能够起到松弛的效果,从而将心肌血液的分布做好恰当的改变。
首先,硝酸甘油不仅能够对血管起到扩张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让心肌血液得到相应的改变,患者在服用硝酸甘油之后,小静脉会出现扩张的情况,将回心血量做好合理的减少,进而让心室容积以及左心室的压力适当的减少,进而减少室壁张力。
硝酸甘油还能够达到扩张小动脉的效果,进而让周围的阻力减少,降低血压,避免左心室能量的消耗。
其次,硝酸甘油能够对心肌血液进行合理的改善。
患者在服用此药物以后,通过血液到达血管,然后在进入到侧支血管中,最后到达缺血区,从而对缺血区做好供应。
发生冠状血管痉挛的情况会较为显著,在患者因为冠状血管痉挛而导致出现心绞痛的情况下,硝酸甘油可以有效的将冠状动脉进行舒张,从而将冠状血管痉挛有效的解除。
硝酸甘油还能够让冠状动脉血流起到重新分配的作用。
2 药代动力学硝酸甘油同硝酸酚类其他药物一样,可被皮肤、胃肠道、载膜迅速吸收。
口服硝酸甘油则肝脏首过效应较强。
其血浆半衰期约为1~4min,代谢地点主要为肝脏,由肾脏排除。
硝酸甘油的临床新应用

硝酸甘油的临床新应用摘要】硝酸甘油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特别是小血管平滑肌,使周围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小,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肌氧耗量减少。
主要用于防治心绞痛。
目的讨论硝酸甘油的临床新应用。
方法通过对硝酸甘油药理等方面的研究,综合临床经验作出总结归纳。
结论硝酸甘油还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高原肺水肿等方面。
【关键词】硝酸甘油临床应用【药理】硝酸甘油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特别是小血管平滑肌,使周围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小,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肌氧耗量减少。
主要用于防治心绞痛。
对其他平滑肌也有松弛作用,尚可用于解除胆绞痛、幽门痉挛等,但作用短暂,临床意义不太大。
【制剂】片剂:每片0.3mg,0.5mg,0.6mg。
缓释硝酸甘油片(长效硝酸甘油片,疗痛脉),每片含2.5mg。
此外尚有硝酸甘油喷雾剂、硝酸甘油膜、硝酸甘油贴膜(硝酸甘油贴膏)。
【注意】1.青光眼患者忌用。
2.本药不可吞服。
3.长期连续服用可产生耐药性。
4.应用本药后有时可出现头胀、头内跳痛:心跳加快,甚至昏厥。
初次用药可先含半片,以避免和减轻副作用的发生。
【临床新用途】1.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人用硝酸甘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效果,心功能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显效率为61%,总有效率为97%。
作者认为,硝酸甘油可扩张动、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
方法:在心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静滴,剂量为10~20μg/min,一般持续3~7d,以后间断给药或改用其他扩血管药。
2.治疗高血压危象用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危象,30min后显效,血压平均可下降(8.5/3.6~10/4.8)kPa。
方法:硝酸甘油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30滴/min。
硝酸甘油1mg,舌下含服,必要时40min后重复应用1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专业: 药学班级: 122学号: *********指导教师: 闫晓菲职称: 副教授2015年04月02日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制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万沙桐指导教师:闫晓菲摘要:硝酸甘油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应用中有着或不可缺的地位,对于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硝酸甘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耐受机制;毒理作用Nitroglyceri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Wan Shatong Tutor:Y an XiaofeiAbstract:nitroglycer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has or is the posi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itroglycerin, this article will b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Key words:nitroglycer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 Tolerance mechanisms; strychnos1硝酸甘油(NTG)治疗心绞痛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1]尽管一个多世纪以来推出了多种抗心绞痛药物,但硝酸甘油仍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和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临床常用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线药物。
有关该品的剂型,国内外已上市很多,包括其片剂(口颊片、舌下片)注射剂、软膏剂、透皮贴剂、口腔喷雾剂、气雾剂等。
因此,对于该品的研究也较多,尤其是近年来对其抗心绞痛的作用机理和体内代谢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同时,还发现该药有其他新用途。
1 药理作用在生物体内,内皮炎生化松弛因子(EDRF)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重要调节因子,即一氧化氮(NO)。
NO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增加。
cGMP 作用于平滑肌细胞,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作用于血小板,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一些病理变化可造成NO的生成受阻,灭活加快,使体内NO 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血管收缩的调节因素占优势,从而出现血压增高,血流阻力加大等病理反应。
而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作为外源性硝酸酯,在体内经过有巯基参加的生物转化,产生NO,弥补内源性NO 的不足,发挥调节作用。
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既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供氧,又可以降低心脏前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
该类药物对血小板的凝聚作用的抑制,可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机梗塞的治疗有帮助。
据报道,健康受试者静脉输注5mgNTG,其抗血小板凝聚的效果与口服阿司匹林500mg相近。
由于两者作用环节不同,其效果有加和性[2]2 药代动力学[3]硝酸甘油同硝酸酚类其他药物一样,可被皮肤、胃肠道、载膜迅速吸收。
口服硝酸甘油则肝脏首过效应较强。
其血浆半衰期约为1一4min,代谢地点主要为肝脏,由肾脏排除。
若使用硝酸甘油舌下喷雾,则在4mm内可达药效高峰,药效可以持续达巧一30min。
起效时间相对硝酸甘油片剂快,但持续时间相对来说短于片剂。
舌下含服立即吸收,生物利用度80%,舌下给药2一3min可起效,达到最大效应则需5min,但药效可以持续10一30mino。
23 耐受机制硝酸甘油长期应用不仅可以影响其在平滑肌细胞中生物活化途径的各个环节,还可以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致使硝酸甘油引起的血管生物学效应降低,具体表现为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作用迅速减弱、甚至消失,即形成了所谓的硝酸甘油耐受。
以下介绍硝酸甘油长期应用如何影响其生物活化途径和内皮功能障碍而导致硝酸甘油耐受的形成。
[4]4 毒理作用刘芸等报道[5],硝酸甘油对胎儿的致突变及致畸胎作用。
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淋巴细胞微核率无显著差异,染色体畸变率亦无显著差异。
致畸形试验表明,除8.5mg/kg 组仔鼠身长下降外,其余各组仔鼠身长、体重、囟门宽度均无差异,各剂量组妊娠黄体数、活胎数、死胎数、着床数、吸收胎数均无显著差异。
实验结果证明,硝酸甘油对胎儿无致突变性及致畸胎作用。
5 临床应用5.1 硝酸甘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5.1.1 治疗心绞痛陈珏等[6]评价了国产硝酸甘油口腔气雾剂(洋泰硝酸甘油气雾剂)对心绞痛的疗效,并与进口硝酸甘油喷雾剂(德国保时佳药厂生产)作了比较。
结果,喷药后2s 起效的分别为86.6%(国产)和80.0%(进口),5s 内症状完全缓解分别为80.0%(国产)和66.7%(进口),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10s 内全部患者症状缓解。
心绞痛缓解后心电图完全恢复者,两组均为60.0%。
在血液动力学改变方面,喷药5s 时两组的LVEDP 均有明显下降,且两组无明显差异。
心律在喷药前后无变化。
研究显示,硝酸甘油喷/气雾剂起效迅速,用药后由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缺血得以改善,症状缓解后收缩压和心率与收缩压乘积均降低。
该药能显著降低升高的LVEDP,用药后5s达最大效应。
杨晶[7]英等观察对心绞痛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给药,疗效迅速,它可以有效地稳定体内血药浓度,及时减少发作次数,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
对反复发作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首选。
同时又避免含化硝酸甘油需反复用药,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
[8,9]5.1.2 治疗高血压郝爱聪[10]治疗43例高血压患者平均用药剂量为(38.3±0.6)μg/min,治疗后1h有42例显效,显效率为97.7%收缩压从治疗前的(203.3±15.5)mmHg下降至(167.2±16.4)mmHg,下降幅度为17.7%,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舒张压也有显著下降!从治疗前的(124.6±13.9)mmHg下降至(103.0±15.8)mmHg,下降幅度分别为17.3%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只有1例高血压患者需用硝酸甘油和利尿剂联合治疗才能有效降压。
硝酸甘油治疗2h 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
硝酸甘油较大剂量时能扩张动脉起降压作用,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能通过调节剂量来控制血压降低速度与幅度,故可作为高血压急症的首选药物并替代硝普钠。
5.1.3 治疗心力衰竭硝酸甘油对缺血性左室功能紊乱具有有益作用,可以改善缺血心肌收缩工作性能,防止左室功能紊乱。
左室功能紊乱时,可防止发生心室肥厚、扩张及家中心肌缺血。
防止或改善左室舒张末压增加,能显著改善运动时所致的心内摸下缺血。
能改善心衰时左室的顺应性。
静脉冲击给硝酸甘油可引起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血压立即下降。
能够扩张容量血管,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又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故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11]5.1.4 治疗心肌梗死治疗心肌梗死由于硝酸甘油能够缩小梗死面积,缓解疼痛,纠正心律失常,控制心力衰竭,故可用于治疗心肌梗死。
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改善冠脉血供,减轻心肌缺血,缩小梗死面积,使心肌工作负荷减轻,间接使室性心律失常减少。
②间接减少异位兴奋灶的形成。
③提高室颤阈值。
④改善房室传导和窦房结恢复时间。
[12]5.1.5 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
生长抑素具有强烈的抑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和抑制其他胃肠激素的分泌功能作用,从而减少胰液分泌,而且对胰腺实质细胞的膜具有直接保护作用和抑制磷脂酶A2活性的作用。
但同时生长抑素可引起Oddi括约肌压力升高和收缩增强,减少胃肠及胰腺血流量。
如同时合用硝酸甘油,可松弛血管和胃肠平滑肌,特别是松弛胆管Od-di括约肌和扩张胃肠及胰腺血管作用,从而消除生长抑素带来的不利影响,达到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12]5.2 不良反应5.2.1 硝酸甘油所致尿储留其原因是①扩张前列腺血管,使前列腺肥大,尿路梗阻;②松弛膀胧平滑肌,引起排尿无力。
其治疗措施是插尿管排尿。
5.2.2 硝酸甘油所致头痛原因是其对头部血管的扩张作用,其防治措施是,给药时要缓慢滴注,出现头痛等症状,要立即停药。
5.2.3 硝酸甘油所致眼压升高视力模糊,其原因是扩张眼内血管,使眼压升高,其防治措施是:①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对于青光眼患者禁用硝酸甘油;②当使用硝酸甘油时,要随时注意眼部情况,一旦发现视力模糊等应立即停药;③当出现青光眼,应停药给予甘露醇脱水,并给予毛果芸香碱等降眼压药。
5.2.4 硝酸甘油所致心脏性碎死其原因是硝酸甘油的血管扩张作用导致低血压,血压过度下降,不仅其扩冠作用难以实现,反致冠脉灌流不足,或是因为个体差异,硝酸甘油对周围血管扩张显著,产生“窃血偷漏”现象,而致冠脉灌留不足。
对于长期使用硝酸醋类药物的患者,机体血管受体对其产生耐药性和依耐性,使受体敏感性降低及受体数目增多,一旦骤然停药或减量.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撤药综合症,出现剧烈胸痛,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碎死,因此长期使用硝酸醋类药物的患者,不宜突然停药,尤其是症状突然加重需增加剂量的患者,在病情好转时,减量及停药更要注意,减量期间一旦症状加重,应立即增加剂量。
硝酸甘油静滴必须遵循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的原则,切勿突然大剂量静滴,否则大剂量硝酸甘油引起血管骤然扩张、血压下降,致冠脉灌注量骤然减少,造成心肌严重缺血、缺氧,甚至碎死。
[13]56结论硝酸甘油属于传统的扩血管药物,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且有许多其他的作用等着我们去发现和应用,对于临床上的种种作用和不良反应等待改良和完善,我相信将来硝酸甘油会有更加突出的贡献和作用。
6参考文献:[1]荆程桥,彭辉.硝酸甘油的生物转化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05:565-569.[2]杨清霞,王伶,刘富强.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药品评价,2006,03:214-216.[3]王玮,刘瑜.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治疗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7:68-69.[4]窦豆,高远生.硝酸甘油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9,04:321-324.[5]刘芸,姜洪,张宝珍.硝酸甘油致突变及致畸胎实验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1999,06:77-78.[6]陈珏,尤士杰,关婷.硝酸甘油口腔喷雾剂缓解心绞痛疗效及对血液动力学和冠状动脉血管内径的影响(摘要)[J].中国循环杂志,1998,04:11.[7]杨晶英,胡欣,许爱桂.静滴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03:32-33.[8]AMT.硝酸甘油喷雾剂治疗心绞痛[J].临床荟萃,1987,01:45.[9]项志斌,王加玑,郝惠莲.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心导纳改变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1995,02:104-105.[10]郝爱聪.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急症43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21:66-67.[11]张世彪,王希峰,李旭.硝酸甘油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邯郸医专学报,1996,04:298-302.[12]蒋智敏,历风元,彭波.硝酸甘油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03:406-407.[13]王丽,徐珽,唐尧.硝酸甘油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05:372-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