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心中那盏灯1

合集下载

《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精读引领课《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主题:人间真情连州镇中心小学邓锦霞【教学内容】语S版三年级下册第18课《心中那盏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3三年级·下(40页)《妈妈的手》【教材说明】《心中那盏灯》是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为了满足儿子想要一个透亮的灯笼的心愿,在年三十前一天的深夜,忍受着刺骨的冰冷,赤手为儿子打磨、制作冰灯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

本文以亲情关爱为主题,富于情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写“我”要父亲做一个灯笼。

第二部分(5—13自然段),写父亲为“我”做灯笼的过程。

第三部分(14自然段),赞美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笼。

透过这三件事表达了我对父爱伟大、无私的赞美。

【设计理念】本课内容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亲情,为了能让学生感受父亲的伟大,本课时侧重设计第二部分。

这部分内容抓住了父亲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突出父亲做冰灯的不容易和辛苦。

要想让学生能感受到这些必须要学生反复用心品读,通过朗读——圈画——体会——交流——感悟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人世间互相信任、互相关爱的真情。

根据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理念,找到学习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作为语用点,以精读课文《心中那盏灯》作为引领,初步运用这种写法完成一个小练笔,再运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丛书中的一篇文章《妈妈的手》,反复训练,今后熟练掌握这种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本课还采用谈话法、问题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在读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在深情的朗读中体会儿子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写人的方法。

3.学习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运用这种写法完成小练笔。

2018教师节“我心中的那盏灯”征文作文【12篇】

2018教师节“我心中的那盏灯”征文作文【12篇】

2018教师节“我心中的那盏灯”征文作文【12篇】1.那盏耀眼的明灯我7岁时,怀着新奇的心情光荣的上小学了。

刚走进一年级的班级时,面对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老师,我的心里难免有些害怕。

是刘老师亲切的笑容让我一点点地融入到了这个大集体。

我第一次遇见刘老师时,她穿着一身漂亮的花衣裳,一头橙红色的头发,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和一双贺喜眉。

好看的嘴巴,说起话来十分有精神。

大家都很喜欢她,也是她让我懂得了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她是我知识的引路人。

有一次,我正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拼音,忽然,刘老师点到了我的名字:“煜棋,你站起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这个拼音怎么读。

”“老师,我怕答错了。

”“没事,你即使答错了,老师和同学也不会笑话你的。

”“AN。

”我弱弱地轻轻地读道。

班上响起了掌声。

刘老师说:“你看,你读得真不错,这些掌声是全班同学对你的认可。

”我心里乐开了花。

这时,刘老师又突然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一场考试,谁考100分,谁先回家。

”“啊?不要呀!”班上顿时唉声一片。

“少啰嗦,发试卷了。

”刘老师突然板起了一张严肃的脸。

我们不敢再跟老师讨价还价了。

考试开始了,我集中精神,认认真真地做起了题目。

20分钟过去了,我还有一道题做不出来,虽然认真地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题目,可怎么想也想不出来。

这时,我突然有了去同学那里偷看的坏主意。

“哈,原来是这样!”我飞速地写起了答案。

我得了100分。

可我的心里还是不开心的,我偷取了别人的答案,这不是我的成果。

终于,我鼓起勇气,去跟老师讲明实情。

老师耐心地听完我的讲述,抚摸着我的头,微笑着对我说:“考试去偷看别人的答案是不对的,但是你能向老师主动交代自己的错误,说明你已经认识到了这种行为的不可取,老师为你的诚实点赞!这一百分就作为你承认错误的奖励吧!”听完这些话,我在心里对刘老师更加敬爱了。

刘老师是一盏亮在我心头的明灯,她教给我知识、礼貌和诚实,这盏灯一直闪耀着,照亮我前行的方向,我永远也忘不了她。

心中那盏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心中那盏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8心中那盏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吴建连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温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词卡片,小组齐读。

2、谈话:上节课,我们知道,爸爸为“我”做了一盏最美的灯,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爸爸是怎样做出那盏最美的灯的。

(打开书,浏览课文,找到爸爸做冰灯的句子。

)二、细读理解,品读感悟。

(一)品读父亲做冰灯的句子,感受父亲的冷。

出示句子: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面打磨着。

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象洗碗。

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1、学生找出写父亲做冰灯的句子,一边读一边划出写父亲动作的词。

(托、打磨、擦擦手、捂)2、品味词语,感受父亲冷。

“托”:换词理解,可以换哪些词?(举、捧、拿)用哪个词最好?为什么?(“托”字能表现父亲的那种小心翼翼。

)父亲手上托着什么?(冰)你们摸过冰吗,是什么感觉?(滑、冷、硬)“擦擦手”:与“擦手”比较,“擦擦手”是擦手的动作很快,说明父亲的手因为长时间打磨冰,很冷。

(可以结合‘跺脚’和‘跺跺脚’来理解。

)“捂”:捂哪?(脖子)为什么要捂脖子,不烤火?教师引读:(1)为了满足孩子小小的愿望,父亲不顾双手刺骨的冰凉,(学生读: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面打磨着。

他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象洗碗。

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2)为了满足孩子小小的愿望,父亲一夜都没有合眼,(学生读:同上略)(3)为了满足孩子小小的愿望,父亲不顾白天的疲劳,(学生读:)3、教师小结:由此,可以看出,父亲不仅是用手打磨这盏灯,也是在用爱打磨这盏灯。

语文三年级下册 18 心中那盏灯

语文三年级下册 18 心中那盏灯

心中那盏灯教材分析:《心中那盏灯》是语文S版教科书第六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是作者马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作者用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述了父亲忍着寒冷为自己做冰灯的事,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关爱。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写人的方法,并学习通过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写人的方法。

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1、教学中交给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走进人物内心。

2、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单元教学重点。

所以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来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通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亲情,并学会回报亲情。

4、有意识地将书中的导学系统“泡泡图”及课后问题融入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猜一猜,进入文本1、猜谜游戏导入。

你周围有这样一个人。

你小的时候喜欢把你高高举起,你长大些会陪你看电影、玩游戏,他的眼神慈爱又严厉,他的怀抱温暖又有力,他是谁呢?2、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篇描写父爱的课文。

[设计意图:以谜底为父亲的猜谜游戏步入文本,一方面自然引出课题,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忆一忆,走近文本1、齐读课题。

复习字词。

2、回忆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借鉴老师出示的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是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所以开课直接切入重点,让学生重温课文主要内容。

但三年级的孩子直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较难,通过复习词语的环节交给学生概括的方法。

心中那盏灯作文800字(精选21篇)

心中那盏灯作文800字(精选21篇)

心中那盏灯作文800字心中那盏灯作文800字(精选21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中那盏灯作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中那盏灯作文800字篇1灯,可以让我们在失落时重新找回希望;灯,可以让我们在绝望中感受到温暖,但是,灯,总是需要人,来点燃它,它才能去完成它的使命,而对我而言的那个人,和我如同上天注定般相遇了。

模糊却又清晰地记得,那是我小学中最低沉的时光,幸好,遇见了她,点燃了我心中的灯,支持着我一路走了过来。

“呼。

”从家中一路小跑到学校,本以为可以按时到,却忘了作为当天的值日生,需要提前进校,好巧不巧,刚走到清洁区,便发现了老师的身影。

我慌了神,想趁着老师不注意,偷偷溜进去,却被火眼金睛的老师逮了个正着。

老师怒气冲天,严厉地指责了我,并让我第二天继续打扫清洁区,眼神中满是不悦。

第二天,我早起了十多分钟,心急火燎地往学校赶,但上天好像是故意捉弄我,一路上老是在等红灯,马路上的车辆也是比平时多了几倍,等我赶到学校,还是迟到了。

老远便看见站在清洁区的老师,我又惊呼不好。

果不其然,老师发了一大通脾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撤销了我班长的职位,而我本准备好解释的话语,却都堵在了喉咙中,什么也说不出来,心里也是漏了一拍,仿佛失去了什么得不回来的东西,心里五味杂陈,无声地哭了起来。

后来我就变得很颓废,每天机械地学习,练琴,写作业。

我极力地想掩饰内心的难过,还是机械地笑着,却只有自己知道,每天的笑从未发自内心。

这种状态大约是持续了半个月,我也有些受不住了,跑去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把这半个月来的委屈全部说了出来。

她听后,沉默了许久,才抱住我,开口道:“没事,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也许真的是你这段时间真的状态不好呢。

”她拍了拍我的背,又拍拍头,表示安慰。

“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老师不信任我了。

心中那盏灯

心中那盏灯

子上暖和一会儿。
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
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
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边打磨 着。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 姿势很像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 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
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 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 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边打磨 着。
起了盖在身上的被子。
父亲急忙走过来,帮我掖好 又说:“爹,你干啥呢?” 父亲把脸扭过来,有点尴尬地
说:“我也想给你做个玻璃灯笼,
可哪有玻璃呢?后来我就寻思着给 你做个冰灯吧。这不,冰冻了一晚
上,我正给你做着呢!”
“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
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
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边打磨 着。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 姿势很像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 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
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我说:“爹,你冷不冷?来这 儿暖和暖和吧! “随即,我撩
18
心中那盏灯
沈河区万莲小学 杜汇香
18
心中那盏灯
沈河区万莲小学 杜汇香
执意 习俗
玻璃 乐趣
走街串巷 享受 答应
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
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
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边打磨 着。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 姿势很像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 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
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 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 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 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 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边打磨 着。

18心中那盏灯

18心中那盏灯

此时,在儿子心头别 有一番滋味。他想大声地 对父亲说____________!
就是这双手,牵着我走过春夏 秋冬,就是这双手,把我高高举起, 就是这双手撑起了我童年的一片天。
那一年春节,让我骄傲,那一年春 节——引读14自然段。
• 最后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 第一句话“那一年春节”照应了开头哪一句话? 这种写法叫什么?
• 父亲讲完话后,又有什么动作、神态?你 从中体会出什么?
分角色读做灯笼时的第二次对话
• 我说:“爹,你冷不冷?来这儿暖和暖和 吧!”
• 父亲急忙走过来,帮我掖(yē)好被子, 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 你……”
• 第二次对话,“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 从中感受到什么?
• 父亲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18、心中 那盏灯
我的心里却一直珍藏着那盏灯, 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马 德
马德,河北人。《读者》签约作家。 所发文章多次被《读者》《青年文摘》 《青年博览》等文摘类报刊转摘,并 收录到各种选本中,有文入选小学语 文教材及各地中考阅读材料。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 2.心中的那盏灯是什么样的? 3.为什么说“心中的灯”? 4.为什么留在了心中?
• 分角色朗读“我”醒来后,和父亲第一次对话, 从父亲的语言描写中,说说你又体会到什么?
• 我说:“爹,你干啥呢?”
• 父亲说:“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 吧。”
• 我又说:“爹,你干啥呢?”
• 父亲把脸扭(niǔ)过来,有点尴(gāngà) 地说:“我也想给你做个玻璃灯笼,可哪 有玻璃呢?后来我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 吧。这不,冰冻(dòng)了一晚上,我正 给你做着呢!”
这盏灯不久就 化了,可是作 者为什么说它 是一盏最美的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下语文[18 心中那盏灯]语文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二篇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下语文[18 心中那盏灯]语文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二篇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下语文[18 心中那盏灯]语文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二篇第1题【填空题】一字组多词。

质______ ______ 扭______ ______ 冻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照样子,写词语。

例:迷糊——迷迷糊糊漂亮——______ 干净——______隐约——______ 暖和——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习俗——______ 乐趣——______ 珍藏——______ 发现——______ 享受——______ 痛快——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照样子,写词语。

迷迷糊糊______ 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纳闷——______ 享受——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选词填空。

发现发觉发明①他经过反复试验,终于______了稳压仪。

②考古工作者最近又______了一座古墓。

③当他______自己上当时,那个骗子已溜走了。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比一比,再组词。

龙______离______内______笼______璃______纳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语言表达】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①乐趣②吸引【答案】:【解析】:第10题【语言表达】把下列词语排成一句通顺的话。

① 我冰灯心里却的珍藏一直那盏着②我想要是有的玻璃罩那种【答案】:【解析】:第11题【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

老师的教诲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

于是,我上课为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真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情:
二.课件出示各种灯笼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分别出现不同的灯笼图片)
三.在过去的年代里,过春节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们最快乐的事就是夜晚打着灯笼在漆黑的小路上行走、玩耍。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关于灯笼的故事。

[现在的孩子的生活与课文的时代背景相差甚远,因此适当进行点拨铺垫,以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
课件出现课题:心中的那盏灯指名(2~3人)读课题。

引导质疑: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会问:
1.心中的那盏灯是什么?2.为什么说心中的灯?
3.这盏灯什么样?4.什么留在了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标出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认读生字。

2.检查认字情况。

(1)课件出示有关词语,反复、多种形式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认读并指导书写(略)
重点指导“盏”、“巷”、“夸”
(3)默读课文,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4)回答部分问题:心中的灯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并提示相关词义,区分同音字。

2.出示生字卡片,巩固重要笔画或易错笔顺。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使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语句?用曲线画出。

2.课件出示学生说到的语句,进行感悟朗读:
(1)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重点引导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感受父亲的感觉:
1、“停”、“擦”、“捂”。

说明一直摸着冰,冰在不同地融化,太冷了,擦掉冰水,用脖子的热度使手暖过来,以便能灵活打磨。

2、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爸爸这样做要干什么?(继续打磨冰灯龙。


3、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前面的做灯笼的原因理解家境和爸爸的态度,感受爸爸的爱。

(2)父亲疾步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引导学生通过“疾步”、“连连”、“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感受爸爸当时的心情。

(3)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
此处以读代讲:评议“分明”、“真凉”该如何读。

3.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在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小组讨论。

(3)交流:理解:为什么痛快?
想象:夸奖什么?心理珍藏的是什么?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延伸:你生活中有这样的感人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实践活动:1.分角色自愿组合朗读课文。

2.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专题采访,请父母讲一讲对自己感人的爱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