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技术培训.pptx

合集下载

2024工业统计培训

2024工业统计培训

04
与技术应用
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介绍
集中趋势分析
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指标,用于描述数据 的中心位置。
离散程度分析
通过方差、标准差、极差等指标,衡量数据的波 动情况。
分布形态分析
利用偏度、峰度等统计量,判断数据分布的形状 。
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应用
参数估计
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03
建立工业统计指标体系 ,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 营状况。
04
加强工业统计人员培训 ,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 水平。
跨部门协作提升数据质量
01
02
03
04
加强生产、销售、财务等相关 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避免数据 重复采集和录入。
定期召开跨部门数据分析会议 ,共同研究解决数据异常问题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A
通过培训,我对工业统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实务操作 技能,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学员B
培训中的案例分析让我印象深刻,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工业统计在实际 工作中的应用;
学员C
老师的讲解非常生动有趣,让我对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学员D
与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让我收获很多,不仅学到了知识,还结交了朋 友。
如何进行报表分析
进行报表分析时,应结合实际情况, 综合运用总量指标、结构指标和动态 指标等多种分析方法,全面、客观地 评价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企业实践:优化工
06
业统计管理策略
企业内部工业统计管理体系建设
01
设立专门的工业统计部 门或岗位,明确职责和 分工。
02
制定完善的工业统计管 理制度和流程,确保数 据准确性和及时性。

统计技术培训

统计技术培训
f.描出各项目的作用长度:对于每个项目,画出相应的长方形,长 方形的高度既是项目的度量值;
g.画累计频数(率)线:由左到右累加每个项目的量值(或频率), 画出累计频率曲线(帕累托曲线)
h.确定最关键的改进项目:一般可将累计频率达到80%左右时对应的 少数几个项目(最好1个,不超过3个)确定为最关键的改进项目。
2
2
1n
3.样本方差(s ):s =
---n-1
∑(
i=1
xi
-
ˉX )
2
精选ppt
13
______________
√ 4.样本标准偏差( s )S:=
1n
---n-1
∑(
i=1
xi
-
ˉX )
2
5.样本极差(R):R=xmax-xmin
精选ppt
14
三、公司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
➢ 调查表 ➢ 排列图 ➢ 因果图 ➢ 对策表
d.排列项目:按度量单位量值递减的顺序从左至右在横坐标上列出项目(一般 5-6项为宜),将量值最小的一个或几个项目列入“其他”项,放在最右端;
精选ppt
18
e.建立纵坐标:在横坐标的两端画两个纵坐标。左边的纵坐标按度 量单位标定,其高度等于所有项目的量值总和;右边的纵坐标与 左边的纵坐标等高,但从0至100%标定;
进行观察、测量、试验等加以确认。
精选ppt
24
原因类别
原因类别 第二层原因原因 第三层原因原因 第一层原因原因
结 果
原因类别
原因类别
精选ppt
25
4.例:某厂在提高电机一次装机合格率时对“噪声超标”进行原因分析 的初步结果:

装配经验不足 培训不足

统计法制培训资料课件pptx(2024)

统计法制培训资料课件pptx(2024)
统计法制的作用
规范统计行为,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可 靠;维护统计秩序,促进统计事业健 康发展;提高统计效率,服务经济社 会发展。
统计法制的历史与发展
统计法制的起源
统计法制起源于古代,随着国家管理和决策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增加,逐渐形成 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统计制度。
统计法制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统计法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统计法制在保 障统计数据真实性、提高统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计法制培训资料课件 pptx
目录
• 统计法制概述 • 统计法律制度 •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 统计执法与监管 • 统计法制宣传与教育 • 统计法制建设展望
01
统计法制概述
统计法制的定义与作用
统计法制的定义
统计法制是指国家制定、公布、施行 的有关统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 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是保障统计工 作顺利开展的法律制度。
推动技术创新
未来统计法制建设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在统计工作中的应 用,提高统计效率和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准确 的数据支撑。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统计法制建设的未来展望
完善法律法规
未来统计法制建设将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统计 工作的规范和指导,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推动数据共享
未来统计法制建设将积极推动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共享 机制建设,打破数据壁垒,促进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
强化监管和审核
未来统计法制建设将加强对统计数据的监管和审核力度, 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和权威性。
统计执法的监管措施与手段
常规检查
定期对统计调查对象进行常规检查,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

统计法制培训资料(PPT)

统计法制培训资料(PPT)
第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统计法?第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得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 利益或者职务晋升。〞
?统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企 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 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 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的审核、 签署人员(rényuán)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 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六〕统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其调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第三十页,共三十五页。
〔七〕统计调查工程是否依据法定程序报经审批、备 案;是否在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标明法定标识;
〔八〕是否严格按照经批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有 无随意改变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和调查时间等问题;
〔九〕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 无泄露国家秘密、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私人、 家庭单项调查资料的行为;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八、统计 执法检查 (tǒngjì)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保障 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贯彻实施,维护和提高 统计数据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及其实施细那么(nà me),2001年6月20日国家统 计局制度,?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第二十页,共三十五页。
?统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 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jíshí)公 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七、统计法规定 了统计 (guīdìng) 调查对象和统计人员哪些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统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作为统计调查 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 组织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统计机构(jīgòu)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 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 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 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 〔二〕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 询书的;

统计教育培训工作汇报(精选)ppt

统计教育培训工作汇报(精选)ppt

实践操作
学员在计算机上实际操作,练 习数据分析技能。
小组讨论
鼓励学员分组讨论,共同解决 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线学习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方便学员 自主学习和复习。
01
统计教育培训师资 力量
师资队伍构成
统计教育培训师资力量由专业教师、 行业专家和兼职教师组成,以满足不 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培训需求。
、推进在线教育等。
01
统计教育培训项目 介绍
项目目标
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促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
通过培训,使统计人员掌握最新的统 计方法和技能,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 作能力。
通过培训,推广现代化的统计技术和 工具,推动统计工作的数字化和信息 化建设。
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通过培训,加强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和责任心,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学员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较高,能够认真听讲、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动力和学 习兴趣。
学员对课程的改进建议
加强实践操作培训
01
部分学员建议增加实践操作培训的比重,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
能力和数据分析水平。
增加案例分析内容
02
学员建议在教学中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
教师教学水平满意度
学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满意度较高,认为教师专业水平高、教学经 验丰富,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学员学了解到学员对统计知识的 掌握程度较高,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技能提升情况
学员在参加统计教育培训后,数据分析技能得到 了明显提升,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 分析。
统计教育培训工作汇 报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共46张PPT)

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共46张PPT)

4
4
第4页,共46页。
第三节 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
• 一、统计制度的概念及分类 : 1概念 广义的统计制度,是指统计工作的各个阶段所应遵守的技术性规范。
狭义的统计制度,仅指统计调查阶段所应遵守的技术性规范,即统计调查制度。 我们通常所说的统计制度,是指狭义的统计调查制度。
2分类:包括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地方统计调查制度三个
应当具备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要求有以下四类: 1、在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中从事统计工作的统计工作 人员;
2、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部门中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 3、乡镇统计人员;
4、在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中承担经常性统计任务的人员。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主管机关及其职责
• 1、关于《条例》立法的目的 《条例》的立法目的与国家的统计立法目的是基本一致的,
但又不完全是国家统计立法的简单重复。 所以,制定《贵州省统计管理条例》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对统 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和完整。
16
16
第16页,共46页。
2、关于《条例》的主要内容
《试行条例》共有22条,重新制定的《条例》共有40条 《条例》对原《试行条例》的规定与《统计法》的规
例如:为了维护统计法律的严肃性,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查处在统计上弄虚作假, 虚报浮夸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企业事业和个体工商户违反统计法 的规定,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由统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对单位处以3000元以上 5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及其负责人分别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对个体工商户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类统计数据、报表在报送或传输市统计局之前,须经主管领导把关,签字后 方可上报。 二、不得在 里向外单位及个人提供统计数据。 三、各股室的统计资料必须按照《统计工作保密规定》中的密级和保密期限 严格管理。月度、季度、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数据,须经局长 审批、签字后由综合统计统一向外发布和提供。 四、凡外单位来局查阅抄录有关统计数据,必须持单位介绍信,由综合统计提供, 重要的统计数据经局长批准同意后,才能抄录。

工业企业统计培训课件

工业企业统计培训课件
工业企业统计信息化应用
工业企业统计信息化应用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报告等方面。通过建 立信息化系统,工业企业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同时,利 用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工业企业统计信息化挑战与对策
工业企业统计信息化面临着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挑战。为了应对这 些挑战,工业企业需要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技术研发 和创新,提高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工业企业统计国际化面临着各国统计 体系差异、数据可比性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际社会需要 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各国统计体系 的协调与统一。同时,还需要加强技 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谢谢观看
02
03
04
工业总产值
指工业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总 量,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
总规模和总水平。
工业增加值
指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创造 的价值,是衡量企业生产效率
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工业销售产值
指工业企业销售的工业产品总 量,反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
销售状况。
出口交货值
指工业企业出口的工业产品总 值,反映企业的出口能力和国
对全部工业企业进行调查,以全面掌握工业 企业的基本情况。
重点调查
对部分重点工业企业或特定指标进行调查, 以快速了解市场变化。
抽样调查
从全部工业企业中抽取一部分企业进行调查, 以推算整体情况。
报表调查
通过企业定期提交的统计报表获取数据。
工业企业统计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
通过对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对比, 揭示变化趋势和差异。

《统计法培训资料》PPT课件

《统计法培训资料》PPT课件

02
统计法实施主体与职责
政府统计机构设置及职责
国家统计局
负责全国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制定统计法规、规章和标准,发布全 国性统计数据。
地方政府统计局
政府部门统计机构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统计工作, 提供本部门统计数据,协助国家统计 局和地方政府统计局开展相关统计工 作。
在地方政府领导下,负责本地区统计 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发 布本地区统计数据。
05
统计法在国民经济核算 中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概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定义
一套按照经济学原理,采用统一 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统计 等方法,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全 面、系统、连续核算的制度。
核算原则
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实际成本 原则、市场价格原则等。
核算内容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 民总收入(GNI)、投入产出、 资金流量、国际收支、资产负债 等。
统计法在GDP核算中应用
1 2
GDP定义及核算方法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 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核算方法包括生产法、 收入法和支出法。
统计法在GDP核算中的应用 通过统计调查获取基础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 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到GDP核算结果。
3
GDP数据质量评估 采用国际通用的数据质量评估框架,对GDP数据 进行质量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制 度
监督检查机构设置及职责
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机构
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查处重大统计违法行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查处统计违法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合标准 持续稳定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减少质量波动,降 低成本。
23
五、质量控制图---SPC
(二)常用控制图的种类
计量型
正态 分布
单值---移动极差图:X-MR 均中值位数----极--差极图差:图X:X~R R
二项 分布 计数型 泊松 分布
不合格品率图:P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Pn
单位缺陷数控制图:U 缺陷数图:C
统计技术培训
1
目录
统计技术总介
常用统计技术 统计技术的应用特点 统计技术的应用领域 常用的概率分布
正态分布 统计检验 工序能力 质量控制图---SPC
2
一、关于统计技术的总介
(一)常用统计技术 统计检验---显著性检验 工序能力分析 质量控制图 正交分析和实验设计 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3
(二)统计技术的应用特点
(四)控制图的使用原则
1、取样原则---
随机抽样 间隔合理确定 样本大小应确保控制图的检出力,一般至少 ≧24,样本分布接近正态分布
27
五、质量控制图---SPC
2、计量控制图须二图联用,分别控制质量 特性值分布的中心值和标准偏差
3、计数控制图单图使用,只控制中心 4、过程能力必须达到基本要求,即Cp或
对总体及总体平均数进行估计 比较两个或多个数量之间的差异 性 生产过程的预测及控制 物料/产品的验收---抽样方案
4
(二)统计技术的应用特点
对影响事物的变量因素进行分析 确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分析因变量和自变量间的回归关 系 试验设计
5
(三)统计技术的应用领域
质量管理 安全评价---风险分析 市场分析 产品设计 气候、环境预测
如 P 0的.0情1 况若发生,则有理由认为发生
了异常
32
异常状态
00C---超过控制上、下限 连续七点在同侧 连续上升或下降 Pattern模式,如
11
三、统计检验
〈两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
t检验
t x1 x2
sx 1
x
2
t n1 n2 2
〈T-test〉
当原假设H0:μ1=μ2, 则否定域为︱t︱>tα
12
三、统计检验
两个总体的比较首先是F-test 在F-test显示没有差异时 再做T-test
13
三、统计检验
〈两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 〈成对检验〉 在同一条件下,将试验结果与对照相对比的方法
---适用于数据可以分组的场合 可提高检出力
30
五、质量控制图---SPC
(七)X-MR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适用场合
测试费用高昂; 样品测试后不能再使用 需尽早发现异常 在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下,每次只能 得到一个特定值 过程中取多个值无意义时
31
五、质量控制图---SPC
控制图的判断基础 ---小概率事件原理,即小概率事件不发 生原理
t d
Sd
n
Sd
( d 2) ( d )2 n
n(n 1)
Df=n-1 H0:Ud=0,即μ1=μ2 否定域︱t︱>tα
14
四、工序能力
定义
工序控制能力:简称工序能力,就是工序加 工合格产品的能力,也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质 量与规定的质量要求相符合的程度,以Cp表示。
Cp USL LSL 标准上限 标准下限
2个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 2个正态总体平均值的检验
9
三、统计检验
〈2个正态总体方差检验〉 ---服从F分布
F
S12
S
2 2
x x
S
2 (
)2
n
n(n 1)
df=n-1 d1=n1-1 d2=n2-1
10
三、统计检验
双侧检:
当原假设H0:δ12=δ22, 则否定域为:F>Fα/2或F<F1- α/2
≥1.67 Ⅲ Ⅱ Ⅰ
过程能力指数
≥1.33---1.67 ≥1---1.33
≥0.67---1




ⅣⅤBiblioteka ⅡⅢⅣ<0.67 Ⅶ Ⅵ Ⅴ
17
五、质量控制图---SPC
过程
控制
输入
过程 资源
输出
18
过程的波动性
稳定的过程
经时间变化仍 稳定 可预测 变化主要由偶 然因素引起
不稳定的过程
随时间而变化 不可预测 变化同时来源于 偶然和系统因素
Cpk 1
5、生产条件或质量改进后应重新设计控制 图
28
五、质量控制图---SPC
(五)不同控制图的检出力和适用范围不同
X>X~>X(X 检出力量强,控制强度高,且有较强 通用性); S>R>MR(S因检出力量强,但因要求样本大

10,但计数复杂,较少用)。
29
五、质量控制图---SPC
(六) X 平R均值---极差控制图
24
五、质量控制图---SPC
(三)控制图组成
中线 警戒上下限 控制上下限
25
五、质量控制图---SPC
(三)控制图种类
平均值控制图:X X R
X A2* R
极差控制图 :UCLR D4 * R LCLR D3* R
移动极差 : X-MR
X 3*(R ) d2
ÒR d2
26
五、质量控制图---SPC
6
(四)常见的概率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正态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
二项分布 帕松分布(poisson)、小概率事件
7
二、正态分布
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平均数也 服从正态分布 中心极限原理
总体不是正态分布时,若样本 n充分大,则样本平均数一X近似服 从正态分布
8
三、统计检验
概念---从样本数据出发对 总体的比较进行推断


15
四、工序能力
Cpk=Min〔CPL,CPU〕 CPL=(过程平均值-LSL)/3σ CPU=(USL-过程平均值)/3σ
Cp,Cpk>1
16
四、工序能力
过程综合能力等级评价---Ⅲ为最适宜的 过程能力
过程能 力等
质量特性 级
关键质量特性(A类)
重要质量特性(B类)
一般质量特性(C类)
影响因素
特点
处理
偶然因素
始终存在;方向随机;影响小; 难控制
/
系统因素
时有时无;方向确定;影响大, 可以控制
严加控 制
21
五、质量控制图---SPC
2、质量波动的规律性
计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μ、σ不 变 计数数据:服从二项分布或泊松分 布
22
五、质量控制图---SPC
(一)对生产过程质量进行预测和控制的 手段 高质量的要求是:
19
五、质量控制图---SPC
过程及过程控制系统
有反馈的过程控制系统模型
过程的呼声 统计方法

设备 材料 方法 环境
我们工作 产品 的方式/ 或 资源的融合 服务
顾客
识别不断变化 的需求和期望
输入 过程/系统 输出
顾客的呼声
过程控制系统
20
五、质量控制图---SPC
产品质量的统计特性
1、质量的波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