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合集下载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60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3.课程目的(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1.5.学时为325. 建议先修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7.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考勤10%,实验报告成绩:20%(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闭卷考试9. 课外自学要求自学主要参考书:(1)《小麦锈病及其防治》.李振岐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中国小麦锈病》.李振岐曾士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小麦赤霉病研究》.陆维忠程顺和王裕中主编.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新编农药使用手册》.刘乾开,朱国念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及研究进展》.陈其煐等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年(6)《小麦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李光博,曾士迈,李振歧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 (7)《小麦全蚀病及其防治》.郝祥之等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8)《禾谷多粘菌传麦类病毒病研究》陈剑平著.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9)《烟草病害防治图册》.白金铠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10)《杂粮作物病害》.白金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11)《麦类病毒病及其防治》周广和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1986年(12)《油料作物病害及其防治》刘惕若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13)《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综合防治》陈其瑛主编,科技文献出版社.1983年(14)《玉米大、小斑病及其防治》白金铠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5)《果树病理学》(第二版)浙江农业大学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植物病理学一般知识基本内容:(1)一般性介绍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及发展简史(2)植物病害的概念(3)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和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4)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基本要求:(1)学生应当简要了解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科学中的地位(2)明确植物病害的概念,自然生态系和农业生态系中植物病害的构成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植物病害的危害性,植物病害的分类。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理论上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主要农作物病害的发病规律,提出相应的防病控病措施;实践上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症状,辨别常见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掌握鉴定植物病害的常用技术与方法,提高实际诊断植物病害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水稻病害(4学时)第一节稻瘟病(1学时)第二节水稻纹枯病(1学时)第三节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1学时)第四节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恶苗病和稻曲病(1学时)本章重点、难点:水稻三大病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和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重要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植物病害症状是寄主、病原物和环境三者互作的结果。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水稻病害的总体发生情况和分布危害情况。

理解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和发病严重程度是寄主、病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重点掌握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章麦类作物病害(4学时)第一节小麦赤霉病(1学时)第二节小麦白粉病和小麦纹枯病(1学时)第三节小麦锈病(1学时)第四节小麦黑穗病和小麦全蚀病(1学时)本章重点、难点:小麦三大病害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和小麦纹枯病,以及小麦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和三种锈病的侵染循环特点及药剂防治适期。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小麦病害总体发生情况,及小麦一般病害的典型症状和病原物。

理解小麦三大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掌握小麦三大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第三章杂粮病害(2学时)第一节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0.5学时)第二节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丝黑穗病(0.5学时)第三节甘薯黑斑病(0.5学时)第四节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病毒病(0.5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以及甘薯黑斑病等重要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第1次课3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植物病理学(农学专业)讲稿

植物病理学(农学专业)讲稿

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专业:农学总学时:48学时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2学时田间实习:0.5 周任课老师:洪永聪一、推荐使用教材:《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农学专业用)。

范怀忠、王焕如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5年。

二、主要参考书目:《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

许志刚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年。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一版)》(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下册)。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年。

《植物病原真菌学》。

陆家云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植物病害诊断》。

陆家云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植病研究方法》。

方中达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三、考试考核:课程成绩由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占70%)和平时成绩(占30%)两部分构成。

期末考试主要采取闭卷考试形式。

试卷试题类型为:名词解释(20%)、填空题(15%)、判断对错(10%)、简答题(25%)和论述题(30%)等。

试题从植物病理学试题库中抽取。

第一部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24学时〕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2学时〕1、名词解释:植物病害、寄生物和病原物、寄主、病害三角、症状、病状和病征、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害2、生物病原物的种类主要有哪些?3、病状和病征的主要类型有哪些?4、如何正确诊断一种植物病害的症状?教学要点:绪论为开场白,开宗明义。

概念要交待清楚,事例典型生动,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决心学好植病。

一、为什么要学习植物病理学(一)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21世纪的四大难题:人口、环境、资源、粮食——耕地面积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

解决途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高产、保稳产——防灾害——病、虫、草害。

世界上农作物每年因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约30%,其中病害为10-20%,估计每年损失700-900亿美元。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英文名称: 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课程编号:101C2004课程类型:专业课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学时: 72学分: 4.5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它属于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完基础数学、物理、化学及专业基础课植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后开设的一门课程。

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操作与田间教学等几个环节,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病害防治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学生在将来的生产实践中能够识别病害、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合理、科学的控制病害的策略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国内外特别是我省病害分布概况和防治技术的进展状况,对各类作物的分布概况、栽培面积、病害的种类和为害情况有个统一的认识。

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各类作物主要病害的分布、为害情况、侵染循环、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预测预报及防治方法等,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和科学研究。

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重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实物标本和观看幻灯片加强学生对主要病害症状的了解程度,在生产时间中遇到某一植物的病害时,能够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达到识别病害,制定防治策略的目的。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学时分配表第一章小麦病害7 1 6 14第二章水稻病害 3 1 3 7第三章杂粮病害7 1 3 11第四章棉花病害 3 1 1.5 5.5第五章油料作物病害 2 1.5 3.5 第六章葡萄病害 4 3 7 第七章果树类病害7 1 3 11 第八章十字花科蔬菜病害 2 1 3 第九章茄科蔬菜病害 4 1 5 第十章葫芦科蔬菜病害 3 1 1 5 合计42 6 24 72五、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第一章麦类病害(时数8 )一、主要内容第一节小麦锈病(一)小麦锈病在历史上发生及为害状况(二)小麦三种锈病的症状特点(三)小麦锈病病原物(三)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循环规律(四)影响小麦锈病发生的因素(五)小麦锈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第二节小麦黑穗病(一)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在历史上发生及为害状况(二)小麦三种黑穗类病害症状识别(三)小麦三种黑穗病病原物(四)小麦三种黑穗病侵染循环规律(五)影响小麦黑穗病发生的因素(六)小麦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第三节小麦病毒病(一)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在历史上发生及为害状况(二)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症状区别(三)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病原物(四)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的发生规律(五)小麦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第四节小麦全蚀病(一)小麦全蚀病在历史上发生及为害状况(二)小麦全蚀病症状(三)小麦全蚀病病原物(四)小麦全蚀病的发生规律(五)小麦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第五节小麦白粉病(一)小麦白粉病在历史上发生及为害状况(二)小麦白粉病症状(三)小麦白粉病病原物(四)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五)小麦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第六节小麦赤霉病(一)小麦赤霉病在历史上发生及为害状况(二)小麦赤霉病症状(三)小麦赤霉病病原物(四)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五)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第七节小麦纹枯病(一)小麦纹枯病在历史上发生及为害状况(二)小麦纹枯病症状(三)小麦纹枯病病原物(四)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五)小麦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二、课程的重点难点本章重点难点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循环过程,小麦全蚀病的TAD现象,小麦黄矮病的侵染循环规律。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病害的识别和诊断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植物病害防治措施的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1. 农业植物病理学基本概念介绍2. 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3. 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农业植物病理学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2. 实验:观察植物病害样本,进行病害识别和诊断。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放大镜、病害样本等。

2. 教学材料: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植物病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15分钟)讲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3. 实验(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病害样本,进行病害识别和诊断。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强调植物病害识别和诊断的方法及防治措施。

5. 作业布置(5分钟)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实验内容,掌握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

2. 查阅资料,了解常见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五、实验报告要求2. 描述实验过程,包括病害样本的观察、识别和诊断。

3. 分析实验结果,阐述实验收获及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认识。

4. 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提供参考。

六、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识别和鉴定植物病原真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植物病原真菌防治措施的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1. 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特征介绍2. 植物病原真菌的识别与鉴定方法3. 植物病原真菌防治措施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特征、识别与鉴定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设计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设计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设计教案主题:农业植物病理学授课目标:1.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掌握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3.理解农业植物病害的原因和危害。

4.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防治策略。

授课时间:2学时教学内容与安排:一、引入(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兴趣,并简要介绍该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帮助学生认识到农业植物病理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二、概念与基础知识(30分钟)1.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农业植物病害的分类和危害。

3.农业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三、病害的原因和危害(30分钟)1.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真核寄生物)对植物的侵染作用。

2.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等)。

3.病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四、病理学研究方法(30分钟)1.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

2.病害的诊断与鉴定。

3.遗传多样性和抗病性研究。

4.农业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

五、课堂小结与讨论(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认识和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与手段:1.随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病害的表现和危害。

3.实验演示:展示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侵染方式。

4.讨论与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促进学习效果。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讨论的质量等,进行评价。

2.个人作业评估: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并书面提交作业。

3.小组合作评估: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根据小组学生的表现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小麦根腐病、散黑穗病、白粉病、大麦条纹病
目 的
要 求了解病害的分布、危害,掌握状特点、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重 点
难 点
重点:小麦根腐病、散黑穗病、大麦条纹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控制。
难点:根腐病的症状识别,病害的侵染类型。
主要内容:
三、小麦根腐病:
(一)症状:1、幼苗;2、叶片-气候不同,症状有些差异;3、穗部:黑色霉层;4、籽粒-黑胚粒。
主要内容:
一、小麦锈病:分为秆锈、叶锈、条锈。
(一)症状:
1、共同症状特点:①前期:铁锈色夏孢子堆
②后期:黑色冬孢子堆
2、三种锈病的区别:①秆锈:发病部位--茎秆、叶鞘
孢子堆特点:
②叶锈:发病部位――主要叶片,其次叶鞘
孢子堆特点:
③条锈:发病部位――主要叶片,其次叶鞘
孢子堆特点:
(二)病原:
1、学名:秆锈病菌 Puccinia graminls pers.Var.tritici Eriks.
(一)症状:
苗期—→穗期均会发生,分蘖盛期—→穗期最重,尤以抽穗期前后危害更烈。
叶鞘症状——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扩大椭圆形或云纹状的病斑。
(二)病原: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iihu.无性世代病原形态,菌丝初期无色,老熟变成淡褐色,直角分枝,分枝处缢缩。
4
2
第四章 油料作物病害
4
2
第四章 油料作物病害
5
2
第四章 油料作物病害 第五章 糖料作物病害(甜菜)
5
2
第五章 糖料作物病害 第六章 其它经济作物病害
6
1
第七章 第一节 霜霉病(果树、蔬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学时
3学时
第11次课
第四章油料作物病害
第12次课
第五章薯类、杂粮、烟草病害
11学时
6学时
5学时
第13次课
第五章薯类、杂粮、烟草病害
第14次课
第五章薯类、杂粮、烟草病害
第15次课
第六章果树病害
10学时
6学时
4学时
第16次课
第六章果树病害
第17次课
第六章果树病害
第18次课
第七章蔬菜病害
10学时
6学时
4学时
资料:
1.中文:
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病毒学报
2.外文:
Phytopathology.
Plant disease.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Molecular and physiologicalplant pathology
Plant pathology,3rdedition,byGeorge N.Agrios
网站:
① /南湖教苑/精品课程
②/
③/mpp/
④/

⑥/
2.叶片上病斑的特点
(二)菌丝融合群在病原菌生理小种分化中的应用
(三)病害循环:
1.病原菌的越冬
2.侵入与再侵染
3.菌核生物学特性与病害流行关系
(四)发病条件:
1.菌核基数
2.气象条件
3.水肥管理
4.种植方式和密度
5.水稻抗病性及生育期
(五)病害防治
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
2.清除菌源
3.种植抗病品种
4.药剂防治:①水稻封行后至抽穗期间喷药;②分蘖盛期至圆杆期施药;③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
5.生物防治:
①颉抗真菌:青霉属、镰孢属及木霉属的一些种
据作物季节和
田间病害发生
情况分3次到
教学实习点现
场教学。
第2次课
第一章水稻病害
第3次课
第一章水稻病害
第4次课
第二章麦类病害
12学时
6学时
6学时
第5次课
第二章麦类病害
第6次课
第二章麦类病害
第7次课
第三章棉花病害
9学时
6学时
3学时
第8次课
第三章棉花病害
第9次课
第三章棉花病害
第10次课
第四章油料作物病害
7学时
难点:病害症状的正确识别诊断、病原物显微鉴定和主要病害侵染循环特点
教学进程
第次课
授课章节
本章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备注
第1次课
第一章水稻病害
11学时
6学时
5学时
本课程理
论讲授采用多
媒体课件教学;
实验课程配合
理论教学内容
主要在实验室
对病原物形态
特征进行显微
观察,并进行
病害田间调查。
课程教学
实习0.5周,根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授课时间2004-2005春季教案编写时间2004年
课程名称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代码
03031
总学时:70学时
理论:40学时
实验:30Leabharlann 时实习:0.5周学分
2.5学分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侯明生,黄俊斌
职称
教授
授课对象
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专业2004年级1—4班
2.病原菌的传播与侵染:流水传播①从叶片水孔侵入②从叶片伤口侵入或茎基和根部的伤口侵入③芽鞘或叶鞘变态气孔侵入 维管束 典型症状
(四)发病因素:
本章为理论课+实验课。
理论课6学时,其中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4学时,水稻其他病害2学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实验课5学时,在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室上课。实验课详见实验教案。
教材和主要考资料
教材:
1.陈利锋,徐敬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董金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北京农业大学编著.农业植物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浙江农业大学编著.农业植物病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较全面了解所讲授植物常见病害发生危害概况,重点掌握各类植物重要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策略及具体内容,熟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病原物室内鉴定的相关技术手段,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主要农作物重要病害症状识别诊断,病原学、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的诊断鉴定,病原物特性,病害循环及防治措施。
2.稻瘟病叶片上四种类型病斑变化,生理小种鉴定,病害季节性消长规律。
3.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生理分化
4.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与稻瘟病、白叶枯病的不同点。




一、水稻稻瘟病Rice Blast
(一)稻瘟病在不同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症状类型:
(五)病害综合防治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减少病原
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肥水管理
4.药剂防治:①种子消毒处理;②喷药保护
二、水稻白叶枯病Rice Leaf Blight
(一)病害症状类型:
1.叶枯型
2.急性型
3.凋萎型
4.黄叶型
(二)病原物形态与生理性状及生理分化
(三)病害发生规律:
1.病原菌的越冬场所与初侵染源:①病稻草和稻桩;②带菌谷种;③再生稻及自生稻株;④杂草及其他植物




1.水稻抗病性
(1)抗性机制
(2)抗性遗传
2.病原菌致病型小种变化
3.气象因素
4.耕作制度与栽培管理
(五)病害防治
1.加强检疫工作,杜绝种子传病
2.种植抗病品种
3.培育无病壮秧和控制压低菌源
4.药剂防治
5.生物防治
三、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
(一)病害症状特点:
1.在叶鞘上引起的病斑的特点,与稻叶鞘腐败病的区别。
1.叶瘟的四种类型及区别
2.节瘟
3.穗颈瘟
(二)病原菌生理特性:
1.形态学特征
2.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分化与鉴定
3.病菌的地域分布与环境条件关系
(三)病害循环:
1.病原菌的越冬与初侵染
2.病原菌的侵染过程
(四)发病因素:
1.水稻的抗病性
2.气象因素:温度、湿度、降雨、雾露、光照等
3. .栽培管理
4 .地理条件
第19次课
第七章蔬菜病害
第20次课
第七章蔬菜病害
合计
7章
70学时
40学时
30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章节备课)
理论课6学时
章节
第一章水稻病害Rice disease本章11学时(理论6学时,实验5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水稻上常见病害发生的种类。
2.掌握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鉴定、病害循环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