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管理控制系统

管理控制系统

市價基礎轉撥計價法
(Market-Based Transfer Prices)
一、使用市價為基礎之條件: 使用市價為基礎之條件: 中間性產品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 (一)中間性產品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 1.所謂完全競爭市場,當一個市場有某個買價及賣 所謂完全競爭市場, 所謂完全競爭市場 價約當之同質性產品, 價約當之同質性產品,沒有任何個別買方和賣方 可用其行為影響這些買價及賣價時, ,可用其行為影響這些買價及賣價時,這個市場 即為完全競爭市場。 即為完全競爭市場。 2.在完全競爭市場下,使用市價基礎之轉撥價格時 在完全競爭市場下, 在完全競爭市場下 可達:( 目標一致性。 :(1) ,可達:( )目標一致性。 (2)經理人之努力可達成。 )經理人之努力可達成。 (3)可達成子單位的績效評估。 )可達成子單位的績效評估。 (4)子單位的自主性。 )子單位的自主性。
轉撥計價 (Transfer Pricing)
四、功能: 功能: (1)可以合理評估部門績效。 )可以合理評估部門績效。 (2)部門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一致性。 )部門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一致性。 (3)部門自主性,可激勵部門主管追求 )部門自主性, 經營效率。 經營效率。 方法: 五、方法: (一)市價基礎轉撥計價法 (二)成本基礎轉撥計價法 (三)協議之轉撥計價法 (四)任意轉撥計價法 (五)雙軌轉撥計價法
協議轉撥計價法 (Negotiated Transfer Prices)
一、意義:協議轉撥計價係由供需兩部門按照供需原 意義: 理自行交易,其協議後之價格最能表現移轉商品 理自行交易, 之實際價格。 之實際價格。若兩部門對中間性產品均能找到外 界市場,則協議之條件相當, 界市場,則協議之條件相當,協議之價格愈能代 表實際之移轉價格。 表實際之移轉價格。 優點:( 使各部門擁有最大自主權, :(1) 二、優點:( )使各部門擁有最大自主權,具有激 勵作用。 勵作用。 (2)若中間性產品具有外在市場,則協 )若中間性產品具有外在市場, 議價格最能代表實際價格。 議價格最能代表實際價格。 缺點:( 可能導致與公司整體目標不一致。 :(1) 三、缺點:( )可能導致與公司整體目標不一致。 (2)協議耗時費事,協議或難決,或流 )協議耗時費事,協議或難決, 於哄騙、遊說,可能導致內部鬥爭 於哄騙、遊說, 。

控制系统软件管理制度(5篇)

控制系统软件管理制度(5篇)

控制系统软件管理制度1.软件检查1.1操作系统的检查a)操作系统无异常情况反映,一旦系统发生错误应进行修复,必要时应用备份恢复或重新安装。

b)检查硬盘剩余空间的大小,为保证系统正常留有充足的空余容量,应对无用的数据文件进行清理。

c)检查系统日期和时间、各用户权限、口令等设置应正确,符合要求。

1.2应用软件的检查a)启动系统自身监控、查错、自诊断功能并进行检查,所有功能应符合要求。

b)检查各主要流程画面、主要参数监视画面、实时趋势曲线显示画面,包括历史曲线、趋势曲线、报警显示等所有显示功能正常,报警提示和关联画面连接正确,报警确认功能正常。

c)各动态参数和实时趋势曲线自动刷新,刷新时间应符合要求。

d)检查报表管理及打印功能画面显示正确。

2.软件的备份____只要对系统的逻辑或组态等任何数据有所修改,均要再次进行软件备份。

2.2操作系统装在硬盘上时,应每年拷贝一次。

____组态软件在检修前必须完整地备份一次,检修后进行核对,并备份。

2.4操作系统(装在硬盘上)和组态软件以及控制软件备份应不少于两份并分级管理。

2.5软件保存宜采用硬盘和光盘作备份,保存周期不宜小于____年。

3.软件保护和防范病毒3.1工作人员应分级援权使用工程师工作站、操作员站等人机接口。

3.2严禁在控制系统中使用非控制系统的软件。

3.3严禁非授权人员使用工程师工作站和操作员站组态功能。

3.4定期或在机组大、小修中,通过厂家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

4.软件升级4.1控制系统的控制软件、组态软件(包括相关的硬件升级)升级前应取得制造厂技术支持,并论证升级的安全性,方可进行升级。

4.2未征得公司分管领导及公司技术部门的批准,未取得制造厂同意,严禁修改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或进行软件升级。

4.3控制系统的升级应严格按制造商的要求和步骤且在制造商的专家指导下进行,或在已有成功升级经验的基础上自行进行。

4.4控制系统升级后,要进行功能性检查和稳定性检查,符合要求后才能将设备投入运行。

管理控制系统的案例

管理控制系统的案例

管理控制系统的案例管理控制系统是指在组织或企业内部用来指导和监控各项活动的一套制度和方法。

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管理控制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运营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案例来探讨管理控制系统在实际中的运作和作用。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某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成本控制不力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引入了管理控制系统。

首先,该企业建立了成本控制的目标和指标,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责任和目标。

然后,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最后,该企业建立了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和节约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案例二:某零售企业的销售管理系统某零售企业在面临销售额下滑和库存积压的问题时,引入了管理控制系统来对销售进行管理。

首先,该企业建立了销售计划和销售预算,明确了销售目标和指标。

然后,通过销售数据的分析和监控,确保销售额和库存水平在合理范围内。

最后,该企业实施了促销活动和客户回访等措施,提高了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

案例三:某服务企业的绩效评估系统某服务企业在管理团队绩效评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管理团队的绩效和激励机制,引入了管理控制系统。

首先,该企业建立了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明确了管理团队的绩效标准。

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确保管理团队的绩效评估客观公正。

最后,该企业建立了奖惩机制,激励管理团队提高工作绩效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上案例仅是管理控制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之一,不同的企业和行业还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不同的管理控制系统。

但总体来说,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系统管理制度

控制系统管理制度

控制系统管理制度【公司名称】控制系统管理制度1-目的1-1 本制度旨在确保公司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有效使用,保护公司信息资产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和破坏,并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2-范围2-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控制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控制系统、信息系统和网络设备。

2-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承包商和访客。

3-定义3-1 控制系统:指用于监控和控制生产、操作和信息管理等过程的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和通信网络。

3-2 控制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和管理控制系统的专门人员。

3-3 安全漏洞:指控制系统中可能导致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和破坏的缺陷或弱点。

4-接入控制4-1 所有控制系统必须实施强密码策略,包括定期更换密码,设置密码复杂性要求,并限制密码共享。

4-2 控制系统必须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如指纹、智能卡等。

4-3 所有员工必须定期接受控制系统安全培训,并签署保密协议。

4-4 控制系统管理员必须对接入控制进行监控和审计,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漏洞。

4-5 外部网络接入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审查和授权,确保与控制系统隔离。

5-安全漏洞管理5-1 发现安全漏洞后,控制系统管理员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5-2 安全漏洞修复必须记录下来,并进行相关的评估和测试,以验证修复的有效性。

5-3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评估,以及系统的风险评估和漏洞修复计划的制定。

6-事件管理6-1 对于可能导致控制系统信息泄露、破坏或中断的安全事件,必须及时报告给控制系统管理员。

6-2 控制系统管理员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响应和调查,确保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6-3 所有安全事件必须记录下来,包括事件的描述、调查结果和采取的措施。

7-控制系统备份与恢复7-1 控制系统必须进行定期备份,并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7-2 备份数据必须储存于安全的位置,远离主系统和潜在的灾难风险。

7-3 控制系统管理员必须定期测试和验证备份,确保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

管理学控制系统的含义和特点

管理学控制系统的含义和特点

管理学控制系统的含义和特点
管理学中的控制系统是指一种用于监督和调节组织内部活动的
机制。

其含义是通过设定标准和目标,收集信息,进行比较分析,
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的运作与预期目标保持一致。

控制系统的特点包括:
1. 目标导向,控制系统的核心是确保组织的活动与设定的目标
一致,因此它是目标导向的。

2. 反馈机制,控制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对组织的实际表
现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持组织活动的正常运作。

3. 灵活性,控制系统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环境变
化和组织内部的动态变化,以保持其有效性。

4. 多层次性,控制系统通常是多层次的,涵盖了组织的各个层面,从战略层到操作层都需要进行控制。

5. 连续性,控制系统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不断地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进行调整,以确保组织的活动不偏离预期目标。

总的来说,管理学中的控制系统是一种目标导向、具有反馈机制、灵活性强、多层次、持续进行的机制,用于监督和调节组织内部活动,以确保组织的运作与预期目标保持一致。

企业管理控制系统

企业管理控制系统

企业管理控制系统概述企业管理控制系统(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EMCS)是一种用于帮助企业管理和控制业务运作的系统。

它集成了各种管理功能和工具,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帮助企业高效运营和实现战略目标。

本文将介绍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定义、功能、优势以及实施过程。

定义企业管理控制系统是指通过集成多个管理和控制功能的软件系统,帮助企业实现全面的运营管理。

它涵盖了企业的各个层级和业务领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

企业管理控制系统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决策支持,帮助企业高效运营和优化决策。

功能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功能:1.数据收集和整理: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可以自动收集各个业务系统生成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归类。

这样,企业可以快速获取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

2.数据分析和报告: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可以生成各种各样的报告和指标。

这些报告和指标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当前的经营状况,发现问题和机会,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3.决策支持:企业管理控制系统通过提供数据和分析结果,帮助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

这些决策可以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投资、市场营销等方面。

通过决策支持,企业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市场变化,制定相应的战略。

4.业务集成: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可以集成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业务流程的协同。

这样,不同部门的员工可以快速获取所需的数据,并进行合作和协调。

优势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具有多种优势,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优势:1.提高运营效率:通过自动化和集成各个业务流程,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可以减少手工操作和冗余工作。

这样,企业可以提高运营效率,节省时间和人力资源。

2.优化决策过程:企业管理控制系统提供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功能,帮助企业管理层进行准确的决策。

这样,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

动车组列车控制管理系统简述

动车组列车控制管理系统简述

摘要:介绍了动车组列车控制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以及主要功能,阐述了动车组列车控制管理系统的冗余设计要点,为动车组列车控制管理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动车组;列车控制管理系统;TC CCU;TDS CCU引言列车控制管理系统(TCMS)是用于控制、监督和管理列车及各子系统的分布式电脑系统,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离散的输入输出单元(MIO)监控随车系统以及与列车通信网络连接的子系统。

TCMS系统由带车辆控制应用软件的智能硬件装置组成,它通过列车控制网络(TCN)实施控制和监管功能;TCMS系统为列车及其子系统主要提供以下功能:网络通信功能、控制功能、监测功能、诊断功能、可视化功能、远程数据传输功能。

TCMS系统网络控制如图1所示。

TCMS系统的优势:(1)可以降低动车运行成本;(2)系统整合容易,安装简单,可以快速被动车组工作人员所掌握;(3)系统所用材料少;(4)动车组可以根据运行需求,进行TCMS系统功能的变更与添加,提高了动车组运行操作的便捷性;(5)重量轻;(6)系统可靠性强,可保障动车组的安全运行。

TC CCU(控制系统)和TDS CCU(诊断系统)是TCM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设计不同的系统功能,TC CCU是负责控制列车运行中各种数据的系统,既负责整合车辆车载设备信息,又控制动车组各系统的运行模式。

TDS CCU对动车组各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并进行系统故障诊断,提高了动车组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保障了动车组列车运行的稳定性。

TC CCU和TDS CCU具有平台分割机制,可以为动车组提供安全保障、操作保障与舒适度保障。

安全保障是指TC CCU和TDS CCU可以提高整个动车运行安全水平,例如通过控制或监视功能,对动车组的运行进行控制与监视,保障动车组的安全运行。

操作保障是指通过控制功能、车载设备监视功能以及相关的辅助功能,保障动车组操作的科学化与便捷化。

舒适度保障是指在有需要时通过控制车辆所有非关键功能、车辆诊断功能、车载车辆管理功能以及相关辅助功能,为动车组运行提供更多的便利,提升乘客的舒适度。

管理控制系统(安东尼、戈文达拉扬著)中文版.pdf

管理控制系统(安东尼、戈文达拉扬著)中文版.pdf

管理控制系统(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9th[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管理控制系统的性质,应用环境,管理控制程序,管理控制变异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结合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组织行为,收入费用中心,战略计划,财务报告分析,服务组织管理,项目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选取世界知名公司如雀巢,摩托罗拉,通用汽车等公司的典型案例加强读者对管理控制系统的理解。

本书非常适合大专院校管理类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企业管理者使用。

第 1 章管理控制系统的实质本章为介绍性章节,其第一部分阐述了在本书标题中出现的三个词汇:控制、管理和系统。

第二部分将重点讲述的管理控制功能同另外两种计划和控制功能:战略设计和任务控制区别开来。

第三部分提供了对本篇内容的一个综述,同时也对每一章的内容给予简单的概括。

1.1 基本概念1.1.1 控制1.1.2 管理管理控制系统是管理者用于保证组织中的成员实现战略的过程。

同简单的控制过程进行对比管理者使用的控制过程同以上描述的控制系统有相同的要素:探测器、鉴定器、受动器和一个通信系统。

探测器报告在组织内部实际发生的情况;鉴定器将这个信息同期望的状态即战略的实现相比较;受动器在真实状态和预期状态存在较大差异时采取修正行动;并且存在一个通信系统,告诉组织人员实际发生的情况,并将其同预期状态进行对比。

然而在管理控制系统和前述例子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其中最为重要的有如下几点:1. 不像温度计或体温系统,标准不是现成的,它是一个有意识的计划过程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决定组织应该做什么;而且控制过程的一部分是将实际收效同计划作比较。

在许多情况下,计划和控制可以被看成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

然而管理的控制既包括计划也包括控制。

2. 如控制汽车一样,却不同于温度计和体温系统,管理控制不是自动的。

一些探测器(如用于检测组织中正在发生什么的设备)是机械的,但是重要信息经常通过管理者的眼睛、耳朵和其他器官来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控制系統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
五、評估:管理控制系統之評估,應該與企業組 織的策略及目標緊密結合,而且亦應設計成適合 企業組織結構及個別管理人員之決策責任 。 有效之管理控制系統應能激勵管理者及員工。 動機(motivation) : 目標一致性(goal congruence) : 努力(effort)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任意轉撥計價法
一、意義:任意轉撥計價係由最高管理當 局決定一適合價格,遵照上級 命令行事。 二、優點:1.各部門目標配合公司整體目標。 2.解決協議不決之紛爭。 三、缺點:1.破壞分權化的目的,各部門喪失 自主權,而失去激勵作用。 2.無法評估部門績效,各部門不再 認真管理成本。
雙軌計價 (Dual P ricing)
三、轉撥價格的處理: (一)轉撥價格轉入部門(購買部門):取得每 單位轉入商品或勞務之成本。 (二)轉出部門(出售部門):轉出每單位轉入 商品或勞務之銷貨收入。 (三)中間性產品(intermediate product): 中間性產品係指從一子單位移轉到同一組 織中另一子單位的產品,此類產品可由接 收的子單位加工或當作由生產部門轉至行 銷部門時,轉售給外部的客戶。
四、優點:(1)有助於部門績效之評估。 (2)不致於違反目標一致性。 (3)具有激勵作用。 (4)市價法客觀、明確、合理。 五、缺點:(1)完全競爭市場難求。 (2)部門移轉之銷售條件與市場銷售條件並不 一 致。 (3)中間性產品市場有時並不存在,此時市價 難以決定。 (4)因為要建立價格資訊系統,造成成本過 高。 (5)若產品移轉經過許多部門,則欲計算最終 產品之實際成本較麻煩。
三、目標:管理控制系統激勵管理人員及員工, 運用有效的方法來達成企業組織之目標,並 以不同的獎勵方式來使這些目標達成。 四、類型:控制系統之型態包括產出控制與行為 控制兩種。 (一)產出控制:1.財務評量(利潤比率、流動比 率 、槓桿比率、營業比率) 2.目標一致性 3.成本管理 (二)行為控制: 1.直接監督 2.目標管理 3.科層體制 控制(規則及作業活動程序)
轉撥計價制度的一般法則
一、基本公式:
最低移轉價格=@實支成本+@機會成本
*每單位實支成本指直接與產品、財貨及勞務 移轉有關的現金流出,類似變動成本。 *轉出部門音內部移轉商品而產生之機會成本 ,即轉出部門放棄對外銷售時,所喪失的單 位邊際貢獻
轉撥計價制度的一般法則
二、當轉出部門有閒置產能時,機會成本為0。
管理控制系統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 一、意義:管理控制系統係蒐集及使用 資訊,作為幫助與協調整個企業組織制 定規劃及控制決策之工具,並指引其管 理人員及員工的行為。 二、層級:管理控制系統層級之類別有 整體組織、顧客/市場、個別能力,及個 別活動等層級。
管理控制系統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
市價基礎轉撥計價法
(Market-Based Transfer Prices)
(二)子單位間的相互依賴度低。 (三)不論是外部市場或內部移轉購買 或出售,均不會為公司整體帶來 額外的利益或成本。 二、以市價作為移轉價格,包括隱藏之機 會成本。
市價基礎轉撥計價法
(Market-Based Transfer Prices)
分權化 (Decentralization)
一、意義: 分權化係指最高管理當局將權力分散,授權給 各部門之意。分權化程度如何,每家公司不一, 通常介於兩極化「完全分權化」與「完全集權 化」之間,前者是經理人在決策時受到最小的 限制,而具有最大的自主權;後者是經理人在 決策時受到最大的限制,而具有最小的自主權 (autonomy)。企業分權程度的大小,應視公司 的規模大小、業務性質,及管理觀念而定。通 常公司愈大,分權程度應愈大,業務愈重要之 部門,分權程度應愈小。
一、意義:協議轉撥計價係由供需兩部門按照供需原 理自行交易,其協議後之價格最能表現移轉商品 之實際價格。若兩部門對中間性產品均能找到外 界市場,則協議之條件相當,協議之價格愈能代 表實際之移轉價格。 二、優點:(1)使各部門擁有最大自主權,具有激 勵作用。 (2)若中間性產品具有外在市場,則協 議價格最能代表實際價格。 三、缺點:(1)可能導致與公司整體目標不一致。 (2)協議耗時費事,協議或難決,或流 於哄騙、遊說,可能導致內部鬥爭 。
四、分權化的成本: 中央集權的擁護者提出分權化有下列之代價: (1)會導致次佳決策(反功能決策或機能不 良決策)。 (2)管理人員及中注意在子單位而非整體組 織。 (3)增加整合資訊的成本。 (4)造成作業重複的結果。
轉撥計價 (Transfer Pricing)
一、轉撥計價之原因: 企業規模擴大,組織內之部門不斷增加 ,不同部門間彼此相互移轉商品或提供 勞務之現象日亦普遍,為達成不同部門 間績效評估之目的,須對部門間移轉的 商品或勞務訂定明確之價格,此種組織 交易的定價問題即為內部轉撥計價。
成本基礎轉撥計價法
(Cost-Based Transfer Prices)
一、以成本作為內部轉撥計價是最簡單的方法。 二、成本又可分為: (一)全部成本基礎 (二)變動成本基礎 (三)最高及最低轉撥價格分配比例分配的 差異 (四)成本加成 (五)標準成本
成本基礎轉撥計價法
(Cost-Based Transfer Prices)
三、優點: (1)可簡單地計算產品之最終成本,具有可了解 性。 (2)可避免編製合併或合編報表時,沖銷內部利潤 之麻煩。 (3)便利實際與預算成本比較,以衡量生產效率。 四、缺點: (1)不適合評估部門績效。 (2)不利於決策之規劃。 (3)無法達到適當的激勵效果。
協議轉撥計價法 (Negotiated Transfer Prices)
轉撥計價 (Transfer Pricing)
二、轉撥價格的意義: 轉撥價格(transfer price)亦稱移轉價格。 轉撥價格係指商品或勞務在各部門間移 轉時,所賦予的價格或成本。企業評估 各部門績效指標中,含有轉撥價格所構 成的收入或成本,故轉撥價格之高低就 會影響到各相關部門之績效。
轉撥計價 (Transfer Pricing)
市價基礎轉撥計價法
(Market-Based Transfer Prices)
一、使用市價為基礎之條件: (一)中間性產品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 1.所謂完全競爭市場,當一個市場有某個買價及賣 價約當之同質性產品,沒有任何個別買方和賣方 ,可用其行為影響這些買價及賣價時,這個市場 即為完全競爭市場。 2.在完全競爭市場下,使用市價基礎之轉撥價格時 ,可達:(1)目標一致性。 (2)經理人之努力可達成。 (3)可達成子單位的績效評估。 (4)子單位的自主性。
一、企業因為不同之目的,而採用不同之移轉價格。 當企業使用兩種不同的轉撥計價方法來為部 門 間的交易訂定價格,此即為雙軌計價法。 二、企業使用雙軌計價可以促進目標一致性(向內部 之部門或向外部供應商進貨而言),然而亦會使 得內部銷售之部門類似是企業之補助,其結果會 使得公司整體的營業淨利低於兩個部門營業淨利 的合計數。 三、雙軌計價比起純粹的成本基礎轉撥計價法雖較無 目標一致性的問題但實務上並未被廣泛使用。
5.給予各級主管自主權,產生激勵作用,使其 做 好成本控制。 6.促使各部門良性競爭,有助績效之提高。 三、分權化之缺點: 1.各部門因本位主義導致惡性競爭只求本身目 標忽略整體公司之目 標。 2.必須建立額外之溝通系統與防弊之偵測系統 導 致成本浪費。 3.各部門設北或人員之重複與浪費。
分權化 (Decentralization)
分權化 (Decentralization)
二、分權化之優點 : 1.部門經理可以發揮專才,因地制宜,採取最 佳決策。 2.避免事事請示,延誤時機,得以適時採取行 動。 3.可減輕高級主管之負荷,使其有更多時間從事 策略規劃。 4.給各級經理人訓練之機會,藉以磨練經歷,培 育人才。
分權化 (Decentralization)
轉撥計價 (Transfer Pricing)
四、功能: (1)可以合理評估部門績效。 (2)部門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一致性。 (3)部門自主性,可激勵部門主管追求 經營效率。 五、方法: (一)市價基礎轉撥計價法 (二)成本基礎轉撥計價法 (三)協議之轉撥計價法 (四)任意轉撥計價法 (五)雙軌轉撥計價法
甲部門 $200 120 乙部門 $300 150
轉撥計價的釋例
甲部門無閒置產能(甲可生產1000單位) 移轉價格=$120+(200-120)=$200 此時乙部門不會向甲部門購買,故可達到最有利的決策。 $80 x 1,000=$80,000 甲部門有閒置產能(甲產銷800單位,200單位) 移轉價格=$120+0=$120 乙部可能會向甲部門購買,故可達到最有利的決策。 $80 x 800=$64,000 $20 x 200=$ 6,000 $70,000 若不將閒置產能移轉給乙部門公司整體利益則只有 $64,000。
公式為:
最低移轉價格=@實支成本
三、當轉出部門無閒置產能時,公司整體機會成 本為市價總額減實支成本。公式為: 最低移轉價格=@實支成本+(@市場價格 -@變動成本)
轉撥計價的釋例
單位售價 變動成本 兩部門之立場: 甲部門賣給外界獲利$200 -120 = $80 乙部門向內或向外購買虧損$300 –(150+200) = $50 整體而言,甲部門移轉乙部門繼續加工後,出售獲利 $300-(120+150)=$30 結論:若甲部門能賣給外界,儘管產銷給外界。若 有剩餘產能,無法再產銷外界,再移轉給乙 部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