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厚度车辙试件制作方法
车辙成型1

车辙试样成型机操作规程
1、准备工作
接通电源,检查各开关及仪表是否完好。
①定所需温度(通常可定为100℃),接通电源加热,指示灯亮开始加热,预热轮碾。
②在计数显示表上设定碾轮碾压次数24(为往返次数)
③备料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备料、计算配合比、加温,用拌和机拌和,装入试模并养生,试模和沥青混合料同时养生到110℃,然后从烘箱中取出,稍加整形和拍压后便可用本机碾压成型。
成型后的沥青混合料连同试模一起放入烘箱内,60℃恒温养生,准备做车辙试验。
2、操作程序:
①安装时,应将仪器调至水平位并尽量靠近电源插座。
②接通电源后,按电源“起动”按钮,此时电源的指示灯亮;温控仪上行的红色数字将显示当前温度,下行的数字将显示设置温度,计数表显示所设定的次数。
③旋转油泵起动“旋按钮”液压系统开始工作,扭动碾轮升降旋钮,则碾轮可自动升降。
④旋转“碾轮上升”旋钮让碾轮上升,然后按“小车运行”让小车运行至最前面,按停止将装好料的试模放在小车上,且锁紧。
⑤按“小车运行钮后,小车自动对中,并根据需要设置所需的碾压次数。
⑥转动“碾轮下降”旋钮让碾轮下降,当碾轮接触到试料后,按“小车运行”按钮,小车自动进行往复碾压,到所设置碾压次数后,小车会自动停止。
⑦转动“碾轮上升”钮,升到一定高度时,转动“碾轮停止”旋钮,让碾轮停止移动。
⑧按小车运行钮将小车点动到前面,按“小车停止”按钮,小车停止运行,取下试模。
⑨按“总停”钮,全部断电,一次试模成型试验制作完毕。
车辙试验详细过程演示

1、车辙试件制作方法(轮碾法)
►1-4、轮碾成型
① 装料:将预热的试模从烘箱中取走,装 上试模框架,在试模中铺一张裁好的纸 (可用报纸),使底面及侧面均被纸隔离, 将拌合好的全部沥青混合料,用小铲稍加 拌合后均匀的沿试模由边至中按顺序转圈 装入试模,中部要略高于四周。
.
昆山市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1、车辙试件制作方法(轮碾法)
►1-1、适用范围:
长300mm*宽300mm*厚50~100mm板块 状试件成型,试件的密度应符合马歇尔标 准击实试样密度的100%±1%的要求。
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19mm,采用 300*300*50的板块试模;混合料集料公称 最大粒径≥26.5mm,采用300*300*80~100 的板块试模。
►1-4、轮碾成型 ④ 碾压次数的确定:普通沥青混合料,一 般12个往返(24次)左右可达到要求(试 件厚度为50mm);改性沥青混合料,正式 压实前,先经过试压,测定密度后,确定 试件的碾压次数。
.
昆山市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1、车辙试件制作方法(轮碾法)
.
昆山市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1、车辙试件制作方法(轮碾法)
车辙试验及试件成型
JTG E20-2011(T0703-2011)(T0719-2011)
昆山市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目录
1 ┅┅┅┅┅车辙试件制作方法(轮碾法)
1-1 ┅┅┅┅┅┅┅┅┅┅┅适用范围
1-2 ┅┅┅┅┅┅┅┅┅┅┅仪器设备
1-3 ┅┅┅┅┅┅┅┅┅┅┅准备工作
1-4 ┅┅┅┅┅┅┅┅┅┅┅轮碾成型
.
昆山市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1、车辙试件制作方法(轮碾法)
PR PLAST S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实验方法

PR PLAST S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实验方法
试件成型步骤
1.将集料加入试验室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中,加热至175℃左右;
2.将相应添加量的PR PLAST S加入拌和设备中进行干拌;
3.将沥青在最佳拌和温度时加入,进行混合料拌和;
4.在最佳成型温度下成型试件。
干拌时间
保证PR PLAST S颗粒分布均匀,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拌和试件加5秒左右
拌和温度
确定拌和温度为175℃左右
湿拌时间
湿拌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要求出料时沥青裹覆均匀
击实温度
根据击实温度-性能曲线确定,建议最佳击实温度为165±3℃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结合我国现有的设计方法,采用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当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类型相同时,超过0.6%的PR PLAST S添加量后,每增加0.2%,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用量需增加0.1%。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PPT精选文档

六.计算结果
(1)从车辙试验图上读取45min(t1)及60min(t2) 时的车辙变形d1及d2,精确至0.01mm。
如变形过大,在未到60min变形已达25mm时, 则以达到25mm(d2)时的时间为t2,将其前15min为t1, 此时的变形量为d1。
24
六.计算结果
(2)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动稳定度按下式计算: DS=(t2-t1)*42*c1*c2/(d2-d1)
使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时为
0.7MPa±0.05MPa,施加的总荷载为78Kg左右,根
据需要可以调整。
9
(4)试模:钢板制成,由底板及侧板组成,试模内 侧尺寸长为300mm,宽为300mm,厚为50mm。
10
(5)变形测量装置 自动检测车辙变形并记录曲线的装置,通常用
LVDT、电测百分表或非接触位移计。 11
在试模中铺一张裁好的普通纸,使底面及侧面均被 纸隔离,将拌合好的全部沥青混合料用小铲稍加拌 匀后均匀地沿试模由边至中按顺序装入试模,中部 要略高与四周。
15
(2)取下试模框架,用预热的小型击实锤由边 至中压实一遍,整平成凸圆弧形。
(3)插入温度计,待混合料冷却至规定的压实 温度时,在表面铺一张裁好尺寸的普通纸。
26
橡胶制的实心轮胎。外径φ200mm,轮宽50mm,为84±4;60℃时为78±2,试验轮行走距离为
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
/min(21次往返/min),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
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动)的任一种方式。
8
(3)加载装置
3
2)主要技术指标
碾压轮: 半径500 mm 宽300 mm
碾压轮温度范围:(可任意设定)室温~200摄氏度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用标准的成型方法,制成标准的混合料试件(通常尺寸为300mm*300mm*50mm),在60℃的规定温度下,以一个轮压为0.7Mpa的实心橡胶轮胎在其上行走,测量试件在变形稳定时期,每增加1mm变形需要行走的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 表示。
动稳定度是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也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的一个辅助性检验指标。
一. 试验目的(1)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进行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2)辅助性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二. 仪具与材料1. CZ-4型车辙试样成型仪(见图1-1)1).用途:○1主要用于车辙试验时,对沥青混合料式样做碾压成型。
(图1-1)○2适用于沥青混合料其他物理力学性能实验的轮碾法式样制作。
2.主要技术指标碾压轮:半径500 mm宽300 mm碾压轮温度范围:(可任意设定)室温~200摄氏度承载车走行速度:6次往返/分承载车走行距离:300mm承载车走行次数:0~999次(任意设定)碾压轮压力范围:0~12KN碾压轮线压力(轮宽300mm,正压应力为9KN):300N/cm试样模型尺寸:300*300*50 cm3整机轮廓尺寸:200cm(长)*63 cm(宽)*136 cm(高)整机重量: 1.2吨2.车辙试验机(见图1-2)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1试件台:可牢固地安装两种宽度(300mm和150mm)的规定尺寸试件的试模。
(图1-1)②试验轮:橡胶制的实心轮胎。
外径φ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
橡胶硬度(国际标准硬度)20℃时为84±4;60℃时为78±2,试验轮行走距离为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min(21次往返/min),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动)的任一种方式。
③加载装置:使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时为0.7MPa±0.05MPa,施加的总荷载为78Kg左右,根据需要可以调整。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1.2车辙试验的试验温度与轮压可根据有关规定和需要选用,非经注明,试验温度为60℃,轮压为0.7MPa。
根据需要,如在寒冷地区也可采用45℃,在高温条件下采用70℃等,但应在报告中注明。
计算动稳定度的时间原则上为试验开始45min—60min之间。
1.3本方法适用于按T0703用轮碾成型机碾压成型的长300mm、宽300mm、厚50mm的板块状试件,也适用于现场切割制作长300mm、宽150mm、厚50mm板块状试件。
根据需要,试件的厚度也可采用40mm。
2仪具与材料2.1车辙试验机:示意图如图1,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2.1.1试件台:可牢固地安装两种宽度(300mm及150mm)的规定尺寸试件的试模。
2.1.2试验轮:橡胶制的实心轮胎,外径φ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
橡胶硬度(国际标准硬度)20℃时为84±4,60℃时为78±2。
试验轮行走距离为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min(21次往返/min)。
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移动)或链驱动试验轮运动(试验台不动)的任一种方式。
2.1.3加载装置:使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时为0.7MPa ±0.05MPa,施加的总荷重为78kg左右,根据需要可以调整。
2.1.4试模:钢板制成,由底板及侧板组成,试模内侧尺寸长为300mm,宽为300mm,厚为50mm(试验室制作),亦可固定150mm宽的现场切制试件。
2.1.5变形测量装置:自动检测车辙变形并记录曲线的装置,通常用LVDT、电测百分表或非接触位移计。
2.1.6温度检测装置:自动检测并记录试件表面及恒温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计、精密度0.5℃。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试件厚度的探讨

An lsso h e t r nd f r g o n fa fw n ffb rc n r t a y i n t e f a u ea o e r u d o e ki dso i e o c ee
7 2 钢 纤维轻 骨料混凝 土 .
曹丽萍 , 孙立 军. 福塔 纤 维沥青混 凝土 高温性能研 究 同样钢纤 维的加入大大改善了轻骨料混凝土各方面 的性能 , [ ] I袁 峻 , [] 建筑材料 学报 ,06 9 4 :3 —4 . J. 2 0 ,( )4 64 1 并且应用 于旧桥的修复工程中。
青路面出现纵 向裂缝 、 松散从而使路面结构发生破坏。 我国公路 J G F 02 0 T 4 —04公路 沥青 路面 施工技 术规 范规 定 : 对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沥青 路面 的上面层 和 中面层的 沥青
我 国公路《 公路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规范》 规定 : 对用 于高 速公
随着我 国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 , 对建 筑、 交通 、 水利等各 个行
业混凝 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单一 品种 纤维增强 混凝 土材 料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要求 , 切需要研究和 应用新型 迫
的纤维增强材料 , 扩大它们 的应用范 围。 科学工作者 以及工 程界人 士应加 强 以上 各种纤维 增强 混凝
轮实心 轮 胎 ; 压 : . Ia 碾 压 速 度 : 2次 / i; 验 温度 : 轮 0 7 IP ; V 4 a rn 试 6 0℃ ; 试件尺寸 :0 r ×3 0rl ×5 r。 3 0r n 0 T 0r n n n_ l n
不足而引发 的病 害 , 包括在水平力 的作用下产生 的推移 、 壅包 、 波 浪等 , 而对于交通渠化 严重 的高速公 路沥青 路面 而言 , 高温稳 定 性的问题 突出表现 为车辙。在一 般情况 下车辙 主要指 失稳性 车 辙, 随着车辙现象 的加剧 , 沥青路 面混合料骨料会重新排列 , 使沥
车辙试验步骤

车辙试验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车辙试验是一种在道路上进行的试验,旨在评估车辙对车辆行驶的影响,以及评估道路表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车辙试验步骤包括规划道路、布设传感器、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几个主要步骤。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车辙试验步骤。
第一步:规划道路在进行车辙试验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段适合进行试验的道路。
这段道路需要符合试验要求,例如长度、宽度、道路表面等。
通常会选择在交通不繁忙的道路上进行试验,以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为了更好地评估道路表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还可以选择在不同类型的道路上进行试验,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
第二步:布设传感器在进行车辙试验之前,需要在选定的道路上布设传感器。
传感器的种类包括加速度计、速度计、位移传感器等,用于记录车辙对道路表面的影响。
传感器通常会布设在车辙试验车辆上,以便实时监测车辙的形成情况和道路表面的状况。
还可以在道路两侧设置摄像头,用于记录试验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情况和数据。
第三步:进行试验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车辙试验了。
试验车辆会在预定的道路上进行行驶,通过传感器记录车辙对道路表面的影响。
试验车辆的速度、载重等参数会根据试验需求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模拟实际交通条件下的情况。
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确保试验车辆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四步:收集数据试验结束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些数据包括车辙深度、车辙宽度、车辙形状、道路表面平整度等信息。
收集到的数据将用于评估道路表面的状况和车辙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还可以将数据与实际交通条件下的情况进行比对,以便更好地评估道路的耐久性和性能。
第五步:分析结果最后一步是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评估车辙对车辆行驶的影响和道路表面的状况。
分析结果将为道路维护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改善道路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还可以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道路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试件制作方法(轮碾法)
3.1.1目的与实用范围
1、本方法规定了在实验室用轮碾法制作沥青混合料全厚度车辙试件的方法,以供进行沥青混合料全厚度车辙试验及测试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时使用。
2、轮碾法适用于300mm×300mm×厚度(25~200mm)板块状试件的成型,由此板块状试件用切割机切制成棱柱体试件,或在实验室用芯样钻机钻取试样,成型试件的密度应符合马歇尔标准击实试样密度100±1%的要求。
3、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时的试件尺寸应符合如下要求:对轮碾板块试件,碾压层厚度不小于公称最大集料粒径的1~1.5倍,对切割棱柱体试件,长度不小于公称最大集料粒径的4倍,宽度或厚度不小于公称最大集料粒径的1~1.5倍,对轮碾成型板厚50mm的试件,矿料规格及试件数量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 0702的规定。
3.1.2仪具与材料
1、轮碾成型机:轮碾成型机的试样如图3-1所示。
2、实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能保证拌和温度并充分拌和均匀,可控制拌和时间,宜采用容量大于30L的大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也可采用容量大于10L 的小型拌和机。
3、试模:由高碳钢制成,不会生锈。
试模高度尺寸范围从5mm~50mm,易拆装,因此可根据实际沥青路面结构,一层一层往上制件沥青混合料全厚度车辙试件。
4、切割机:实验室用金刚石锯片锯石机(单锯片或双锯片切割机)或现场用路面切割机,有淋水冷却装置,其切割高度不小于试件高度。
5、钻孔取芯机:用电力或汽油机、柴油机驱动,有淋水冷却装置。
金刚石钻头的直径根据试件的直径选择(通常为100mm,根据需要也可为150mm)。
钻孔深度不小于试件厚度,钻头转速不小于1000r/min。
6、烘箱:大、中型各一台,装有温度调节器。
7、台秤、天平或电子称量5kg以上的,感量不大于1g;称量5kg以下时,用于称量矿料的感量不大于0.5g,用于称量沥青的感量不大于0.1g。
8、沥青运动粘度测定设备: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毛细管粘度计或赛波特粘度计。
9、小型击实锤:钢制端部断面80mm×80mm,厚10mm,带手柄,总质量0.5kg 左右。
10、温度计:分度为1℃。
宜采用有金属插杆的热电偶沥青温度计,金属插杆的长度不小于300mm,量程0℃~300℃,数字显示或度盘指针的分度0.1℃,且有留置读数功能。
11、其它:电炉或煤气炉、沥青熔化锅、拌和铲、标准筛、滤纸、胶布、卡尺、秒表、粉笔、垫木、棉纱等。
3.1.3准备工作
1、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 0702的方法决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
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压实在常温下进行。
2、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 0701在拌和场或施工现场采集沥青混合料试样。
如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可直接用于成型。
在实验室人工配置沥青混合料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 0702的方法准备矿料及沥青,加热备用,常温沥青混合料的矿料不加热。
3、将金属试模及小型击实锤等置100℃左右烘箱中加热1h备用。
常温沥青混合料用试模不加热。
4、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 0702的方法拌制沥青混合料,混合料及各种材料数量由1块试件的体积按马歇尔标准击实密度乘以1.03的系数求算。
对实验室试验研究、配合比设计检验及采用机械拌和施工的过程,不得用人工炒拌法拌制沥青混合料,当采用大容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时宜全量一次拌和,当采用小型混合料拌和机时,可分两次拌和。
3.1.4轮碾成型方法
1、将预热的试模从烘箱中取出,装上试模框架,在试模中铺一张裁好的普通纸(可用报纸),使底面及侧面均被纸隔离,将拌和好的全部沥青混合料(注意不得散失,分两次拌和的应倒在一起),用小铲稍加拌和后均匀地沿试模由边至中按顺序转圈装入试模,中部要略高于四周。
2、取下试模框架,用预热的小型击实锤由边至中转圈夯实一遍,整平为凸圆弧形。
3、插入温度计,待混合料稍冷至《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 0702规定的压实温度(为使冷却均匀,试模底下可用垫木支起)时,在表面铺一张裁好尺寸的普通纸。
4、当用轮碾机碾压时,宜先将碾压轮预热至100℃左右(如不加热,应铺牛皮纸)。
然后,将盛有沥青混合料的试模置于轮碾机的平台上,轻轻放下碾压轮,调整总荷载为9KN(线荷载300KN/cm)。
5、启动轮碾机,先在一个方向碾压2个往返(4次),卸荷,再抬起碾压轮,将试件调转方向,再加相同荷载碾压至马歇尔标准密实度100±1%为止。
试件正式压实前,应经试压,决定碾压次数,一般12个往返(24次)左右可达要求。
如试件厚度为100mm时,宜按先轻后重的原则分两层碾压。
6、压实成型后,揭去表面的纸,用粉笔在试件表面标明碾压方向,压实成型后的试件需在室温条件下养护12h以上(通常为1d),才能在其上成型第二层,余此类推,各层的碾压方向始终一致。
如一次成型多个试件,则需将试件编号。
3.2试件制作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根据试验研究,全厚度车辙试件的制作过程对车辙试验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为
了避免车辙试验结果出现较大的波动,难以反映真实情况,在制作全厚度车辙试件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沥青混合料全厚度车辙试件制作的方法进行。
在全厚度车辙试件的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拌和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各种集料的加入顺序,并严格控制集料温度和拌和温度。
首先将预热的粗细集料置于拌和机中,用小铲子适当混合,然后再加入需要数量的已加热至拌和温度的沥青,开动拌和机使拌和叶片插入混合料中拌和1min~1.5min,然后暂停拌和,最后加入单独加热的矿粉,继续拌和至均匀为止,标准的总拌和时间为3min。
2、采用不同沥青,全厚度车辙试件制作过程中各环节温度不同。
采用改性沥青时,集料温度、沥青温度、搅拌温度、碾压温度都比采用一般重交沥青时高20~30℃。
所以,应对沥青路面结构各层采用的沥青性质要充分了解。
在制件过程中对温度要严格进行控制,温度高了沥青可能烧糊变质,温度低了容易成团,不利于拌和均匀和压实。
3、试件压实度在允许范围内变化对车辙试验结果动稳定度是有影响的。
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的车辙试件,其试验结果(动稳定度)会偏小。
因此,在全厚度车辙试件的压实过程中特别注意要控制试件压实度,而控制全厚度车辙试验中试件压实度的关键因素为:试件成型过程中各环节温度和成型试件的压实功。
4、压实成型后的试件需在室温条件下养护12h以上(通常为1d),才能在其上成型第二层,余此类推。
在成型上面几层时,各层的碾压方向始终要与第一层的碾压方向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