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单元 旅游资料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十单元 我们去旅行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十单元我们去旅行第十单元我们去旅行教学目标:1.围绕旅行开展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2.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3.《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概述了徐霞客游历一生,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无私奉献的功绩,歌颂了他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4.《少年旅行队》这组散文诗以少年旅行队的远足旅行为线索,写了旅行队队员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抒发了队员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在生活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美好心愿。
5.《古诗二首》中的《夜雨寄北》和《枫桥夜泊》,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诗人羁旅他乡,夜不能寐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了诗人在同样的夜晚,所饱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6.《古罗马斗兽场》是篇参观游记,记叙了“我”通过参观古罗马斗兽场,进一步了解了古罗马的历史,感受到古罗马时期统治阶级的残暴、出了巨大贡献。
2.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
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 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具:PPT课件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导入1.孩子们,你最崇拜的人是谁?2.你们猜猜他是谁?(课件:徐霞客的图片)那谁对他有了解?(课件:徐霞客的简介)3.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二、初读课文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那我就找6个人来读,在他们读的过程中,其他人要认真听,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旅游地理学PPT——第10章 旅游区划

包括宁夏.新疆.内蒙古.甘肃.这一带古文化遗存丰厚,特别是沙漠 地区。本带还是中国北方民族:蒙.回.哈.维.等等居住的地区,丰 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辽阔的草原风光,美丽阿尔太山,天山,壁 画无不让人神往!
• 第二,旅游区的地域不连续性。旅游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
经济区划等不同,由于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 往往有较大的空间不具备发展成有明显效益的旅游区的条件, 可以将其置于旅游区之外。因此,旅游区之间可以相连,也 可以不相连。
第二节 区划案例
一、中国旅游区划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中国尚未进行正式的旅游 区划。一些学者为了教学的需要,或从科 研的角度,依不同的目的,提出了一些不 同的区划方案。
3.层次性:旅游区有不同的功能类型和不同等级的层次之分, 各个层次的旅游区组合成为一个完善的旅游区系统。
4.优化性:指组织建立旅游区以外及旅游区经营管理都达到 最佳程度,从而可以最大地发挥旅游区的功能,最顺利地 达到理想的目的取得最佳效果。旅游区由于加入了人的干 预,是一个具有预定目的的、可控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 因此从整体上达到了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使 用,实现综合最优化。
三亚旅游区
南山海上观音
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金玉观世音
金玉观世音圣像高 3.8 米 ,由观音 金身、佛光、千叶宝莲、紫檀须弥底 座四部分组成。共动用黄金 100 多 公斤、南非钻石 400 粒、翠玉 100 多公斤、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 松石,珍珠等奇珍异宝数千粒。其总 价值人民币 1.92 亿元。
二、中国旅游资源区划
• 1、区划原则 • 阎守邕将中国旅游资源区划为三级:一级、
二级、三级区。
• 五个原则:综合性原则、发生原则、区域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2. 任务1的教学:
(1)在进行上述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让学
生看Look, listen and act的教学内容,看对 话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在谈论什么,提到 了哪些风景名胜和地方特色物品。(在学生 看的过程中,教师将有关生词和There is a famous mountain in Hunan. You must go to Dongting Lake. You can try some fried tofu.
② watch意思是“观看”,后接带有动词不定式的复合结构(宾语+宾补)时,动词 不定式习惯上省略to。例如:
And I want to watch people dance in the park. (动词dance前面省略了to)
I watched him go into the building.(动词go前面省略了to)
任务3录音材料:
A tour guide is talking about famous places. Listen and tick wh at you hear on the tape. — Welcome to Lu Mountain! It is a famous and beautiful mountain. Many people come here to look around and take photos. — Where are we going? — We’ re going to an old temple. The temple is very famous. It is an old temple.There are beautiful drawings and buildings. — When will we have lunch? — Ha ha! We will have lunch at 12:00.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十 家园的呼唤 绿色千岛湖》优质课教学设计_17

7《绿色千岛湖》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绿色千岛湖式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单元“家园的呼唤”主题之一。
课文介绍的是“绿色千岛湖”的美景以及绿色千岛湖为当地经济建设的贡献,既美化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是一篇启发学生珍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说明文。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能够运用批注式阅读来完成前置学习,也掌握了网络查阅资料、独立整合资料的能力,前置学习的扎实有序为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把握重难点打开了思路。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绿色千岛湖的优美富庶。
2.认字11个,识字11个,随文理解“浩瀚、秀丽、闻名遐迩、津津有味、富庶”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练习针对课文主要部分的内容写提纲。
4.初步感受千岛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奇迹。
第二课时: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千岛湖形成的原因,体会千岛湖是人工创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奇迹。
2. 继续了解举实例、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方法感受千岛湖是绿色奇迹。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练习针对课文主要部分的内容写提纲。
2、继续了解举实例、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感受千岛湖是绿色奇迹。
3、体会千岛湖是人工创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奇迹。
教学难点:1、理清脉络,练习写复杂的提纲,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体会千岛湖是人工创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奇迹。
教学法:质疑引导法、组织讨论法、合作交流法、提纲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有关千岛湖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绿色千岛湖》预习单1、常规性预习(1)自学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试着思考课后问题。
(2)用各种方法理解:黄金旅游线、公顷、森林覆盖率、蓄水量等。
2、通过性检测(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你认为《绿色千岛湖》这篇课文是(散文说明文记叙文)。
为什么?(2)这篇文章始终围绕哪句话进行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已经学过了括号提纲、图表题纲等列提纲的方式,请选择一种,列出本文提纲。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试题北师大版附答案

合用优选文件资料分享2016 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试题(北师大版附答案)第十单元提升练习一、字词句基础园。
1.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拘捕 (d ǎi dài)公顷 (q ǐng qíng) 富庶 (zh ē shù) 呜咽 (y àn yè) 大方 (g ài kǎi)扁舟 (piān bi ǎn)2. 看拼音写字词。
(1)为庆hè() 这家为国家 j ī( ) 础建设做出巨大 gòng() 献的财产上 yì() 的企业上市 , 他们送上了一个大花 l án()。
(2)那个狠 dú() 的犯人威 xi é() 孩子不要作声。
3.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 : 壮观 ~()平和 ~()营救 ~() 反义词:损坏→()大方→()富庶→() 4. 先补充成语 , 再选一个成语造句。
有名 ()()津津 ()() 源源()()风光 ()()造句 :。
5.按要求写句子。
(1)燕子在呜咽。
( 扩句, 最少扩两处 ) (2)“这些岛各有特色 , 有的因动物有名 , 有的因花树著称 , 还有的因名胜遗迹而有名遐迩。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 请你用上加点的词造句。
(3) “地球在群星绚烂的宇宙海洋中 , 就像一叶扁舟。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 请你用同样的手法造句。
(4)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千岛湖旅游 , 请你为千岛湖写一个宣传语。
二、口语社交。
(10 分) 1. 漫画上的人在等待什么 ? 他为什么要这样苦苦等待 ? 2. 看了这幅漫画 , 你必然有很多话想说 , 请你依照下面的提示写下来。
我想对画中人说: “。
” 我想对人们说: “。
” 我想对自己说: “。
”三、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w 1.《只有一个地球》在说明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个见解时列举了资源的例子。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10单元备课参考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十单元Unit 1要点精讲1.重点单词print (v. 打印),connect (v.连接),finally (adv. 最后),document (n.文件),use(v.使用),save(v.保存,挽救),box(n.方框),again(adv.再一次),online(adj. 在线的),download(v.下载),Internet(n.网络),grandchild(n.外孙),check(v.检查),timetable(n.时刻表),laptop(n.笔记本电脑),website(n.网址),London(n. 伦敦),kind(n. 种类)2.重点词组write one’s homework写作业open a new document打开一个新文件save the document保存文件click “save”点击“保存”in the box在方框里print the document打印文件on the computer在电脑上send emails发送电子邮件visit one’s website浏览某人的网站make travel plans制定旅游计划the train timetable火车时刻表connect…to… 把……和……连接起来go online上网play games玩游戏switch on接通,打开on the Internet在互联网上download music from the Internet从互联网上下载音乐3.交际用语How do you write your homework on the computer? 你怎样在电脑上写作业?How do I save the document? 我怎样保存这个文件?You click “save’’ and write a name for it. 你点击“保存”,并给它起个名字。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第10章 可爱的家乡——山东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下列关于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鱼台县水稻种植面积居济宁市之首②金乡县大蒜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③嘉祥县有“麒麟之乡”的美誉以石雕工艺闻名④“中国佛都”汶上县著名古迹是太子灵踪塔⑤水泊梁山是全国唯一以农民起义遗址为主要特点的风景名胜区.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鱼台县水稻种植面积居济宁市之首叙述正确金乡县大蒜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叙述正确嘉祥是“麒麟之乡” 叙述正确“中国佛都”汶上县著名古迹是太子灵踪塔叙述正确水泊梁山是全国唯一以农民起义遗址为主要特点的风景名胜区叙述正确2.建成“海绵城市”会给青岛带来很多好处但不包括下面()A. 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B. 形成热岛和雨岛效应C. 增加城市绿化美化城市环境D. 缓解水污染构建生态城市【答案】B【解析】建成“海绵城市”会给青岛带来很多好处包括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增加城市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缓解水污染构建生态城市主要目的是一是缺水地区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其他地区增强城市排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3.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是()A. 辽宁省B. 山东省C. 福建省D. 广东省【答案】D【解析】解山东省海岸线长度和滩涂面积约占全国的\dfrac16 广东省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长达4300多千米是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沿海多良港、海湾为广东发展海洋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选 D.4.山东寿光称为“中国菜都” 以蔬菜种植取代小麦蔬菜成为该区的主导产品直接供应京津地区并大量出口其生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 气候B. 地形C. 市场D. 技术【答案】C【解析】解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山东省寿光以蔬菜种植取代小麦蔬菜成为该区的主导产品其主要考虑因素是市场因素.依据题意.故选 C.5.下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界线分别代表的含义的是()①人口地理界线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③地势二三阶梯界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A. ②①③④B. ②③①④C. ③④①②D. ③②④①【答案】B【解析】结合图中各条线的分布和走向可以判断甲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乙是地势二三阶梯界线丙是人口地理界线丁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故选B6.下列有关济宁市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土地面积较小人均占有量却大②地形复杂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③土壤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④土地开发利用率较低后备土地资源充足.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B【解析】①济宁市植被较少土地面积较小人口稠密人均占有量少故①错误②济宁市地形复杂以平原、丘陵为主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故②正确③济宁市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壤类型多样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故③正确④济宁市经济发达土地开发利用率较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故④错误7.潍坊市主要农产品与其主要产地对应正确的是()A. 花卉--昌乐B. 西瓜--安丘C. 蔬菜--青州D. 苹果--寿光【答案】D【解析】解 A.潍坊的花卉主要产于青州.故不符合题意.B.潍坊的西瓜主要产于昌乐.故不符合题意.C.潍坊的蔬菜主要产于寿光.故不符合题意.D.潍坊的苹果主要产于寿光.故符合题意.故选 D.8.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 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将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A. 台风引发的风暴潮B. 寒潮造成的冰冻C. 海岸受侵蚀后退D. 地表下沉塌陷【答案】B【解析】A.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是台风多发地区海水暴涨容易引发风暴潮故不符合题意B.南方沿海地区气温高受寒潮影响小且南方水面不会冰冻故正确C.海景房位于海边受海浪侵蚀海岸受侵蚀后退故不符合题意D.海景房多填海而成地基不稳定地表易下沉塌陷故不符合题意9.在干湿地区和温度带中济南属于()A. 湿润地区、暖温带B. 半湿润地区、亚热带C. 半湿润地区、暖温带D. 湿润地区、亚热带【答案】C【解析】解通过分析可知山东省济南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暖温带.根据题意.故选 C.10.(1)济宁市位于华北平原与鲁中南山地的过渡地带下列关于济宁市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10.(2)有关济宁人口及民族叙述错误的是()10.(3)《美丽中国•魅力湿地》中国十大魅力湿地颁奖典礼上微山县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从全国41个国际重要湿地、400余处国家湿地公园、550余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十大魅力湿地”是山东省惟一获此殊荣的湿地关于微山县的说法错误的是()10.(4)济宁市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交通运输方式齐全下列铁路线中不经过济宁市的是()A. 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较高B. 地势东高西低C. 山地、丘陵主要分布于梁山县和鱼台D. 本市最高山为峄山【答案】B【解析】济宁市位于华北平原与鲁中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山地、丘陵主要分布于微山县、曲阜市邹城凤凰山是济宁最高峰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 B【答案】D【解析】济宁市人口增长比较迅速尽管计划生育政策贯彻得力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仍十分严峻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济宁市人口密度很大大大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整体来看中部人口稠密东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故B正确不不符合题意济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除汉族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济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回族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D【解析】“中国乌鳢之乡”﹣﹣微山县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古人留下了众多古迹和珍贵文化遗产总面积微山县最大(微山大部分是水)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是微山湖微山湖是著名的现代革命斗争纪念地抗日战争时期以微山湖为根据地的“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出没在千顷芦苇荡里活跃在津浦铁路线上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故ABC都正确 D错误根据题意【答案】B【解析】山东省济宁市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交通运输方式齐全京沪线、京九线和新石线都经过该市根据题意11.(1)作为旅游资源的吊脚楼它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11.(2)吊脚楼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特征是()A. 防寒保温B. 通风防潮C. 遮风挡雨D. 登高望远【答案】B【解析】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热吊脚楼高悬地面既通风防潮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因此成为适应环境的传统民居【答案】B【解析】吊脚楼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构楼房属于南方干栏式建筑的一种它的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吊脚楼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12.下列关于济宁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济宁的地势西高东低B. 济宁的气候为暖温带季风气候C. 济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回族D. 汶上号称“中国佛都”【答案】A【解析】解济宁的地势东高西低济宁的气候为暖温带季风气候济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回族汶上号称“中国佛都”.根据题意.故选 A.13.济南地区所在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别是()A. 亚热带、湿润区B. 亚热带、半湿润区C. 暖温带、湿润区D. 暖温带、半湿润区【答案】D【解析】解山东省济南地区位于我国东部秦岭-淮河线以北属于北方地区温度带应是暖温带干湿地区应是半湿润地区.故选项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 D.14.关于我们滨州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半干旱地区、暖温带B. .是属于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棉纺织工业发达C. 每年夏季经常受到台风的袭击D. .春季雨热同期【答案】B【解析】解滨州市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北方地区.滨州属干半湿润地区位于暖温带故A不正确.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滨州位于黄河下游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棉纺织工业发达故B正确.滨州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偏内陆受台风的影响很小甚至收不到台风的影响故C错误.滨州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的气候特点为高温干燥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 B.15.下列关于济宁市旅游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 济宁市素有“孔孟之乡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美称B. 济宁市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人文古迹C. 主要景点集中分布在南四湖沿岸D. 形成了“东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运河”的旅游格局【答案】C【解析】A、济宁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旅游资源丰富济宁市素有“孔孟之乡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美称正确不符合题意B、济宁市的孔庙、孔府、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所以该地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人文古迹正确不符合题意C、济宁市的主要景点集中分布在大运河沿岸和京沪铁路沿线故错误符合题意D、按照旅游资源的自然分布济宁市形成了“东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运河”的旅游格局“东文”指以曲阜、邹城为中心的孔孟文化旅游区在这里您可以寻访圣人的足迹感受千年儒家文化浸润的邹鲁遗风“西武”以水泊梁山为中心的水浒文化旅游区在这里您可以感受梁山好汉的冲天豪气和忠肝义胆做一回梁山好汉“南水”指以微山湖为中心的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区在这里您可以以船代步在接天莲叶之间领略到“览尽千荷韵洗去世间尘”的清新感觉体验回归自然的美好感受还可以随同渔民下湖捕鱼亲眼看看那千奇百怪的迷混阵撩开微山湖这块深闺人未识的神秘面纱亲身体验渔家生活做一个真正的微山湖人“北佛”指以汶上宝相寺为中心的佛教文化旅游区在这里您可以拜佛祖、瞻佛牙卸下尘世的喧嚣感受慈悲为怀的佛教文化对心灵的洗涤“中古运河”指以济宁城区为中心的运河文化旅游区在这里您可以泛舟古运河上感受大运河当年的繁华景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题意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6.(1)“漂流瓶”快速漂过了龙羊峡、刘家峡等水电站原因是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速快16.(2)“漂流瓶”在经过河口至潼关河段时深深体会到了“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的景象出现此景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3)“漂流瓶”经过_________后即进入下游河段黄河在此段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一条即可)16.(4)“漂流瓶”流过滨州后在东营入渤海读下图关于滨州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B.地处暖温带农业以种植业为主C.年降水量在709毫米以上D.相邻地市有东营、潍坊、德州、济南16.(5)“漂流瓶”在漂流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凌汛现象请说出黄河发生凌汛河段的流向规律16.资料三要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请你结合图文资料完成(6)~(7)题(6)某校兴趣小组做了一个简易的地理实验(见上图)该实验可简单说明_______(土壤或降水或植被或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进一步论证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原因之一是()A.地表裸露B.降水集中C.土质疏松D.修路采矿16.(7)为了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势在必行请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原因及对应的治理措施填入关联图中【答案】(1)位于我国地势阶梯(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解析】(1)“漂流瓶”快速漂过了龙羊峡、刘家峡等水电站原因是这里位于我国阶梯(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答案】(2)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增(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解析】(2)“漂流瓶”在经过河口至潼关河段时深深体会到了“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的景象出现此景象的原因是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增【答案】(3)桃花峪, “地上河”泥沙淤积、流域面积狭小、凌汛、支流少等【解析】(3)“漂流瓶”经过桃花峪后即进入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黄河在此河段存在的问题有泥沙淤积、地上河、流域面积狭小、凌汛、支流少等【答案】(4)B【解析】(4)“漂流瓶”流过滨州后在东营入渤海滨州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处暖温带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年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下相邻地市有东营、淄博、济南、德州、沧州等没有潍坊故B正确【答案】(5)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或由南向北流)【解析】(5)“漂流瓶”在漂流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凌汛现象黄河发生凌汛河段的流向规律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答案】(6)土壤 C【解析】(6)某校兴趣小组做了一个简易的地理实验该实验可简单说明土壤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进一步论证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原因之一是土质疏松故C正确【答案】(7)乱砍滥伐、破坏植被、过垦过牧, 植树种草、退耕(退牧)还林、还草【解析】(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破坏植被、过垦过牧等治黄的关键在治沙对应的治理措施是植树种草、退耕(退牧)还林、还草17.(1)结合材料简述2000—2013年我市人口增长特点并分析原因17.(2)与2000年相比简述2010年我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17.(3)“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有何影响?【答案】(1)增长特点 2000年后我市人口增速减缓 2013年人口总量减少原因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降低老年人口死亡率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迁出总量较多【解析】(1)2000—2013年莱芜市人口增长特点是 2000年后莱芜市人口增速减慢2013年人口总量减少原因是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降低老年人口死亡率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迁出总量较多等【答案】(2)0—14岁年龄人口减少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增多老龄化问题突出【解析】(2)与2000年相比 2010年莱芜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0—14岁年龄人口减少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增多老龄化问题突出【答案】(3)0—14岁年龄人口增加人口总量增多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下降老龄化问题缓解【解析】(3)“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数对莱芜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是 0—14岁年龄人口增加人口总量增多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下降老龄化问题缓解18.(1)高速公路 A___________ 河流 B________港口 C________ 城市 D________18.(2)潍坊市盐场众多我市海盐生产黄金时间在春季试分析其原因?18.(3)近几年潍坊市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在北部滨海、昌邑的滩涂和南部的临朐、诸城山区兴建了大量的风力发电机试分析选择在以上地区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因素18.(4)潍坊是一个农业大市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蓬勃兴起试分析发展新型农业的好处有哪些?【答案】(1)青兰高速, 胶莱河, 潍坊港, 淄博市【解析】(1)依据位置图中高速公路A青兰高速河流B为胶莱河港口C潍坊港城市D为淄博市【答案】(2)春季天气晴朗气温高风力大蒸发量大降水较少【解析】(2)潍坊市盐场众多海盐生产黄金时间在春季原因在于春季天气晴朗气温高风力大蒸发量大降水较少【答案】(3)人口稀少风力大【解析】(3)近几年潍坊市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在北部滨海、昌邑的滩涂和南部的临朐、诸城山区兴建了大量的风力发电机选择在以上地区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因素是这些地区人口稀少风力大【答案】(4)保护环境减少灾害保护人们的健康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解析】(4)潍坊是一个农业大市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蓬勃兴起发展新型农业的好处在于保护环境减少灾害保护人们的健康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19.(1)下面是张萌旅游记录的片段请同学们帮忙补充完整.19.(2)济南旅游资源丰富请你向张萌一家推荐两处景点.【答案】雨具, 遮阳帽, 江苏, 长江, 旱地, 徐州, 华北【解析】解(1)从资料二中得知未来三天可能是雨天因此临行前要带雨具晴天的时候气温较高所以还需要带遮阳帽等第一站是从杭州出发经过浙江省、上海市与江苏省到达长江岸边的南京市南京是江苏省的行政中心中心是长江沿岸最大的内河港口第二站从南京向北进入北方地区该区域耕地类型主要是旱地徐州有五省通衢之称第三站是山东省位于华北平原【答案】(2)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解析】(2)济南是山东省的行政中心主要的旅游景点有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第10单元备课

2.互学:教师巡视指导四人小组交流。
3.群学: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共学:从两篇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自读课文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设计
8.我们去旅行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摘录笔记
《少年旅行队》不同句式表达相同意思
《山阴道上》积累名言、古诗
《古罗马斗兽场》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去旅行)
3.群学:选择几个学生分别汇报自己读的文章主要内容,其余的进行评价。(评价从是否抓住了主要事情等方面)
4.共学: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活动三:资料共享,丰富知识
1.首学:学生在课内默读搜集的关于徐霞客和斯巴达克的资料。
2.互学: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
3.群学:学生汇报展示、评价。
4.共学:拓展方向。
活动四:归纳内容,提升主题
课型
单元课
课题
火与光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浏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知识结构。
2.速读主题课文和语文天地,初步了解大意及知识要点。
3.了解旅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在旅行中丰富阅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实践生活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4.继续学习写摘录笔记,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3.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4.学生读后交流。
活动二:整体感知,把握诗歌内容
1.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板书小标题:出发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
2.默读课文,找到中间部分的特点:结构相似、一语双关、象征手法
3.小组交流。
4.理清脉络,明确小标题
活动三:潜心读诗,理解小标题
1.自读中间5个小节,填写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旅游资料旅游资料中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因素,这一点早已引起学者的关注。
由于每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道路不同,各国旅游景点所展示的旅游资料必然会带有各自的文化特色。
中国与西方国家是不同语种的国度,其文化差异就更大、更明显,因而旅游资料中的文化因素往往会给外国游客造成理解障碍。
张宁在“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2000)一文中把旅游资料中的文化文化因素归纳为下述几个方面:(1)历史典故(historical allusions);(2)宗教信仰(religious beliefs);(3)园林艺术(gardening / horticulture);(4)民族风情(cultures and customs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5)风味饮食(local delicacy)。
因此,翻译人员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把这些文化信息从原文转移到译文,帮助外国游客来阅读理解。
th旅游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而且要言简意赅,文情相生,渗透其中幽微。
旅游资料中的文化因素往往会给外国游客的阅读活动造成理解障碍。
文化因素的处理要遵循两个原则,即“以原语文化为基础,以译语读者为导向”。
所谓以原语文化为基准,就是要尽量保留原语文化信息,从而促进文化交流;所谓以译语读者为导向,则是指旅游资料翻译既要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
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文作适当调整,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来弥补文化差异而给外国游客造成的理解障碍。
第19课英语旅游资料汉译英汉对比赏析一、英语原文The Real LondonBy Roger Mason[1] London is bigger, dirtier and more crowded than one would imagine from the descriptions in many magazines and books. It has around 8 million inhabitants and sprawls over a huge area, mostly of suburbs where tourists seldom go. The city streets are narrow and often blocked by traffic. Most of the famous buildings are quite far apart, separated by rows of drab, ordinary buildings. We have no public space as impressive as Beijing’s Tian’anmen Square or Paris’Place de la Concorde, no ceremonial way as grand as Washington’s Pennsylvania Avenue. And in a recent BBC poll, Buckingham Palace was voted one of the ten ugliest buildings in Britain. But an awesome crowed of workers walk over London Bridge every weekday morning on their way to toil in one of the world’s major financial districts, and there is a modern commercial development at Docklands with skyscrapers to rival those in Pudong. We have the largest and finest selection of theaters in the world, recently jointed by a faithful reconstruction of Shakespeare’s Globe Theatre. It is built of wood with a thatched roof and has no electricity, so performances can only take place in summer daylight, as in the Bard’s day.[2] Myths about London persist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s Mrs. Thatcher told everyone during her visit to Beijing, London isn’t foggy. The fog disappeared fifty years ago when homes, factories and railway engines stopped burning coal. Despite their traditional uniforms, police officers will laugh if you call them “bobbies”. We call them “the Bill” or “the Plod”and they have two-way radios, travel by car and maybe armed with guns. They are still polite to tourists and will give directions if you really are lost. If they ever existed, the warm-hearted Cockneys in the movies also went away at about the same time as the fogs. Slum houses were pulled down and their inhabitants moved to council flats (rented apartments provid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or the suburbs. Nowadays the people who live in downtown London are as varied as those of New York and Paris. We have the largest, most colourful street carnival outside South America, but also gangsters, drug abuse and racial hatred. More and more pubs (friendly neighbourhood bars that serve alcohol) are being converted into fast-food restaurants, shops and offices.[3] There is a small Chinatown at the heart of the theatre and cinema district in Soho. A pedestrian street has Chinese gateways given by the Hong Kong business community, plus traditional lion statues and a monument. Shops and restaurants supply mixtur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the more genuine ones with menus in Chinese as well as English,but most customers eat with a knife and fork. Until a few years ago Chinatown residents spoke Cantonese but nowadays you are likely to hear Mandarin as well. Travel agents advertise tours to Beijing and the Great Wall and one shop specializes in Shaolin kung fu equipment. Each year at the Spring Festival, London’s Chinese Culture Association hosts a celebration in nearby Leicester Square with Chinese music, dancing and martial arts that attracts crowds of visitors and is featured on the local TV news.[4] You have to search to find London’s true delights. Down one ordinary street you will come upon a genuine Shakespearean pub that still serves beer. You can also find, among the new offices of the financial district, the building where Dr. Samuel Johnson (1709—1784) once lived and compiled the first authoritative English dictionary. You can visit a tiny museum displaying one of the finest collections of Chinese ceramics in the world, an old bookshop that might come straight out of a Dickens novel and the house where John Keats (1795—1821) wrote his “Ode to a Nightingale”. And there are odder things, such as the unchanged Victorian lecture room where Darwin presented his theory of evolution to the world, a white marble Hindu temple in a suburb by the ring road, and the skeleton of the utilitarian political philosopher Jeremy Bentham (1748—1832)sitting in his chair and dressed in his clothes, displayed to the public at his own request. If you visit London, try to see some of these things as well as the famous sights. You may need the help of a native guide! (选自《北京青年报》,2001年1月25日)注释:1. Roger Mason:罗杰·梅森,英国地质学家,曾在武汉大学任教2. sprawl:分布3. Place de la Concorde:(法国巴黎)协和广场4. Pennsylvania Avenue:(美国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街5. poll:民意测验,问卷调查6. Buckingham Palace:白金汉宫7. dockland:码头区8. rival:比得上,相媲美9. selection:可供选择之物10. Globe Theatre:全球剧场11. thatched roof:用茅草铺成的屋顶12. the Bard’s day:诗人莎翁在世的时候13. persist:坚持,长盛不衰14. Mrs. Thatcher:撒切尔夫人(英国前首相)15. bobby:英国人早年对警察的称呼16. two-way radio:对讲机17. Cockney:伦敦佬,伦敦东区的人18. council flat:政府公寓(由当地政府出资兴建并出租的公寓)19. street carnival:街道狂欢节庆祝活动20. Soho:索霍21. gateway:牌楼22. Cantonese:广东话23. Mandarin:普通话24. London’s Chinese Culture Association:伦敦中国文化协会25. Leicester Square:雷斯特广场26. Dr. Samuel Johnson:塞缪尔·约翰逊博士(英国第一部权威英文词典的作者)27. John Keats:约翰·济慈(英国诗人)28. Ode to a Nightingale:《夜莺颂》29. Victorian lecture room:维多利亚演讲堂30. utilitarian:功利主义的31. Jeremy Bentham:杰里米·本瑟姆(英国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家)二、汉语译文真正的伦敦罗杰·梅森【1】与人们在阅读了书籍杂志的介绍后而想象出的伦敦相比,伦敦其实更大、更脏,也更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