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旅游地理学(全套课件145P)

旅游地理学(全套课件145P)

二、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 方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这一时期 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仍然有限,如英国人文地 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 J T) ,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 H G)。
三、20世纪60年代中--80年代初
世界旅游业在此时期也进入发展最快最稳的时期。
第四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1、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运用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式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学习目标

掌握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旅游决策行为的过 程,熟悉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
掌握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类型和特点 熟悉我国对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以 及旅游者的特征 了解国外对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了解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及其影响强度的地 域差异 了解旅游流的概念,熟悉我国旅游流的现状
别,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 事的所有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
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
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 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 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理论和实用研究各不偏废。
四、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 包括旅游地理学者在内的各学科旅游学者在继续实 用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理性成分更高些的研究的总 结。 五、21世纪之后 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架,发 展是相当快的。 六、21世纪之后
第二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 的发展趋势
各国学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差
旅游者
到达、暂 旅游目的地 停、游览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05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CHAPTER
中国旅游地理发展趋势
旅游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趋 势,包括休闲度假、探险 体验、文化教育等。
旅游产品个性化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产品将更加个性化 ,如定制旅游、主题旅游 等。
旅游方式自由化
随着自由行的兴起,越来 越多的游客选择自由行的 方式出游,对旅游服务的 需求也更加个性化。
中国旅游地理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 中国旅游资源 •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 中国旅游地理环境与文化 •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01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CHAPTER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的 地域影响以及旅游地的演化过程。
山等。
华东地区
01
02
03
04
上海市
拥有外滩、迪士尼乐园等著名 景点,是中国现代化大都市的
代表。
江苏省
以园林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为 主,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
等。
浙江省
以山水风光和古镇古村为主, 如杭州西湖、乌镇等。
安徽省
以黄山等自然风光和徽派建筑 文化为主。
华南地区
广东省
以珠江夜游、广州塔等为主要特色,是中国 南方经济中心。
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等。这些古迹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民族地区,了 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苗年等。

旅游地理学 ppt课件

旅游地理学 ppt课件

二、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概况
(一)、意大利的布鲁诺(1966年) 旅游的基本动力; 旅游的环境和空间; 旅游对人们居住地的影响; 旅游的运行; 旅游区规划。
(二)、英国罗宾逊
——《旅游地理学》
1、人类需求的演变, 2、旅游的动力 3、国际旅游者的流向 4、旅游的计量和范围 5、旅游的组织、运输、经济、社会意义 6、旅游规划, 7、旅游与环境
Y=ax+b
结构模型
• 依赖于旅游需求与一系列原因变量之间的 关系确定。
• 如:引力模型
I
P 1
P2
D
仿真模型
• 从历史数据观察的动态可以在未来持续一 段时间,由此可根据过去递推未来。
• 特点:对数据的时间序列和精度要求高
定性模型
• 特尔菲法:利用专家在信息较充分的情况 下的直观推断。
(四)、旅游通道
– 定义:是为旅游者由居住地到目的地的往返以 及为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 和服务的整体。
– 主要研究内容:可进入性,以及各种交通方式 之间的匹配研究。
(五)、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概念:郭来喜、陈传康、保继刚、 杨振之等
2、旅游资源的分类:两分法、中国科学院地理 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旅游资 源调查、分类与评价》
研究客源地要解决的问题
• 1、什么样的条件和地理背景产生旅游? • 2、旅游者的行为? • 3、旅游模式? • 4、旅游流?
研究目的地要解决的问题
• 1、旅游吸引因素? • 2、旅游容量? • 3、旅游地演化规律? • 4、旅游影响? • 5、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
研究旅游通道要解决的问题
• 可进入性问题? • 交通方式?
旅游地理学

第1章 绪论 《 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第1章 绪论 《 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第1章
1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2
1.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4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2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业务链接1-1】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
近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一方面从研究规范的讨论到问题意识的强 调,学科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社区旅游、事件旅游、遗产旅游、城市 旅游和旅游流与空间结构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学科涉及领域趋于多元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 学科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逐渐与国 际接轨。另一方面,旅游地理学者广泛参与到省域及重点区域的旅游产 业发展规划实践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并致力于中国旅游标准化和旅游产 业国际化的实践,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属性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图1-5 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关系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图1-6 旅游地理学者转入旅游地理学前的专业背景来自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2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1.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课件

旅游地理学-课件

四、环境质量背景
环境质量背景,是由于现代人类的经济、文化活 动和分布特征,严重地改变着自然环境的原貌,而派 生出来的后天背景。环境质量的状态与人类的活动 密切相关,对人类的旅游活动更有决定其去向的重 要影响。 1.环境质量的衡量标准 2.环境质量的分布规律 3.环境质量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
五、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与制约条件有 三方面: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进入性。 1.互补性 2.替代性 3.可进入性
第五节 旅游客流的地理研究
一、旅游客流概述 旅游者从始发地至目的地所产生的客流,又称
旅游者潮流或旅游人流。根据旅游客流持续力的 变化,可以分为稳定性旅游客流和非稳定性旅游客 流两类。 二、旅游客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可概括为激发旅游,即激 发旅游动机的形成与旅游行为的实现。激发影响包括着截 然相反的两个含义,即吸引激发与促动出游激发。各种地区 虽然都具有激发旅游的影响,但影响的方向和强度因地而异, 可能只存在一种影响,也可能二者兼有。
一、自然地理背景
1.自然地理背景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1)一级差异——自然地带——基调景观差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称为旅游 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 大组成部分,在地理学中这两部分统称为地理环境。与旅游 者产生关系密切的有:自然地理因素、文化地理因素、经 济地理因素、环境质量因素等四个方面,称为旅游者产生的 四大地理背景。
包括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数量、等级、空间组合状况 以及可利用时间状况。 3.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区位因素组
(1)自然区位 (2)行政区位 (2)行政区位 4.环境质量因素组
三、现代国际旅游客流的空间变化规律

【全文】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全文】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现在旅游者不仅追求美景,还追求心灵充实和自我完 善。来长白山的旅游者往往以获得审美愉悦、探求认识生 活、美化心灵为真正途径。
• 问 题:研究旅游者的特点、类型、差异及其心理行为 对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作用?
• 案例分析:长白山旅游是心理学与民俗学的结合,由于长 白山民间传说的流传,强化了旅游者的游览观赏心理、寻 根思祖心理、参与尝试心理和求知心理等。认真研究旅游 者的旅游心理,开发利用长白山民间传说这一丰富的文化 旅游资源,将会对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 用。
PPT课件
15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学习 目标 • 了解旅游者的概念与特征
• 了解旅游决策的过程,掌握影响旅游决策 的因素及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
• 了解旅游流形成的地理背景、分布特征, 影响旅游流形成的因素
• 了解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 • 掌握各种旅游客流的基本情况
PPT课件
16
课堂 练习 • 讨论旅游地理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
技能 操作 • 中国地图填图比赛:分组开展填图比赛,
熟悉各省区的轮廓、位置,并指出该省区 一处代表性旅游景点。
PPT课件
14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本章导读 本章首先介绍了旅游者的概念、特征、旅游
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接着从旅游流形成的地 理背景、旅游客源地、感知环境与旅游者决策行 为等方面揭示旅游客流的形成,且分析了旅游客 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一节分析了中国入境客 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的发展及构成,并讨论了 中国三种旅游客流,即入境旅游客流、国内旅游 客流和出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
• 学习 目标 • 掌握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概念 • 了解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分布格局 • 掌握旅游交通的性质、方式 • 了解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旅游地理教学 ppt课件

旅游地理教学 ppt课件
• 旅游现象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 容必然与其平行的各旅游学科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关于旅游你知道些什么
• 你都去哪儿旅游过? • 到附近的公园游览算不算旅游?
旅游也要游个明明白白
旅游概述
什么是旅游 研究旅游关注什么
何谓旅游?
例1:一般词典对旅游一词的解释 指人们因消遣性原因或目的而离家外出旅行的 活动。
清康、乾隆 官宦:苏轼… 文士:李白/杜甫/谢灵运… 僧侣: 现代:大众化活动,平民是旅游的主角。
1. 旅游的发展
(2)旅游的俗称: 帝王:巡游 官僚、王公:宦游 有识之士:壮游 僧侣:玄游、遨游 四处游说者:周游 平民百姓:郊游
(3)旅游的发展动态
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旅游活动已不再局限在地面上,开始向 空中、水下发展; 探险旅游、农家乐旅游、科考旅游、农 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迅速兴起。集优 美环境、现代高科技、深厚文化内涵于 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和游乐场所, 深受人们的青睐。
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类型
按旅游目的,旅游可划分五种主要类型
到耶路撒冷拜祭哭墙、到普陀山拜观 音菩萨,这样的旅游是宗教游
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类型
按旅游目的,旅游可划分五种主要类型
到巴黎逛商场、到意大利买皮具、到 香港选择免税商品,这样的旅游是购物游
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类型
按旅游目的,旅游可划分五种主要类型
旅游地理学和学科性质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伴随着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 而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 一种新兴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游游览、观光购 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 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旅游地理(优质课)(共29张PPT)

旅游地理(优质课)(共29张PPT)

因、分布、特性、价值。 相关知识:
范例剖析
江苏省昆山市水乡古镇周庄以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 古老的建筑,清澄的河水和充满传奇的人物而著名的旅游胜 地。经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而举世闻名被 誉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来此的游人不禁为周庄保存如此 众多的明清建筑布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 格局而眩惑,觉得周庄是无法重造的美丽之乡。
【答案】 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尊重原有 的传统,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持古村落的生命力;激发村 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 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 【解析】 主要从旅游资源的特点(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等)、文化传承和 旅游可持续发展三方面作答。
考查形式与范例三
旅游活动规划 1.(2017· 课标全国Ⅱ,43,10分)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 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今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 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 马帮文化。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答案】 需收集茶马古道相关资料,了解马帮文化的历史,了解古道所经地 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确定茶马古道体验游的地点,设计体验游路线;准备与 设计路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聘请向导等。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活动设计。本题要求的是“从文化体验角度”分析。 文化体验旅游活动,首先了解旅游线路,包括沿途的重要自然条件、聚落分 布和风土人情,以便准备适应自然环境的必要装备和生活用品,了解并尊重 当地习俗。其次,了解旅游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点,如历史兴衰、贸易产 品、马帮文化特征等。
2.(2015· 课标全国Ⅰ,42,10分,中等难度)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 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下 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学习和研究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
(一)目的
1、提高从事旅游业所需的意识水平与文化素质 2、直接与具体满足从事旅行社经营与导游业务工作的需要 3、为从事我国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提供重要 的科学依据和相关知识 4、为进一步从事有关旅游地理的科学研究打好区域旅游地理 的知识基础
(二)方法
• • • • 唯物辩证法 实地考察法 文献考察法 知识积累法 • 地理图表法 • 分类对比法 • 信息技术法
小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需要大家掌握旅游地理学 的概念和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熟悉旅游地 理学的性质、研究内容和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目的和 方法,了解旅游与地理的关系和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 史略。
桂林山水 2、峡谷地貌景观:长江三峡、金沙江虎跳峡等。
(三)海岸地貌景观
海岸地貌主要是指海岸地带受波浪、潮汐、海流以及 生物等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1、岩石海岸地貌:超音洞、梵音洞等。 2、沙砾质海岸地貌:大连金石滩、北戴河、青岛 海滨沙滩。 3、生物海岸地貌:海南岛、雷州半岛、南海诸岛等。
5、盆地:周高中低、相对高差一般栽500m 以上的地貌类型。
(三)地貌景观的成因类型
内力作用:主要是由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所引起的地壳运动、 岩浆运动和地震等构成。
外力作用:主要是由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所引起的温度、空气 流水、冰川等作用构成,具体又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 等作用。
二、我国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的主要类型
二、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一)中国旅游地理环境 包括:中国旅游发展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经济与社会文化 等方面的地理环境条件。 (二)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包括: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型、 特征、结构、分布及其成因等。
(三)中国旅游客源与客流地理 包括:国内外旅游产生的地理背景与其在中国旅游的动机 和偏好,国内游客的空间行为与国外游客在中国的空间行 为,中国旅游客流的结构、方向、规模及其时间变化等。 (四)中国旅游服务业地理
丹霞地貌景观、武夷山、丹霞山、金鸡岭等。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湖南张家界地区。
3、火山与熔岩地貌景观 火山是地下的岩浆及碎屑物喷出地表后堆积成的山体。 熔岩:是指岩浆经火山喷出或地表裂隙溢出,顺着地表 流动冷却后形成的各种山形。
黑龙江的五大 连池
(二)岩溶地貌与峡谷地貌景观 1、岩溶地貌景观:可溶性的沉积岩,在以水的溶蚀 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所形成的特殊地貌景观。
(三)我国名山 1、五岳与四镇 中国的名山众多,一向以其俊秀的英姿、绚丽的风采吸引 着全世界的游客流连忘返,其中以“黄山归来不看岳”闻 名的安徽黄山、“匡庐奇秀甲天下”著称的江西庐山的名 气最大,享有“世界级名山”的声誉。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五岳是道教崇奉的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道教认为每岳都 有岳神,东岳泰山岳神“齐天王”,南岳衡山岳神“司天 王”,西岳华山岳神“金天王”,北岳恒山岳神“安天 王”,中岳嵩山岳神“中天王”,各领仙宫玉女几万人治 理其地。
峰顶终年积雪,远望冰川悬垂,银峰高耸,一派圣洁景象。珠峰脚 下发育了许多规模巨大的现代冰川,冰斗、角峰、刀脊等冰川地 貌现象广泛分布;雪线以下冰塔林立,相对高度可达40-50米,其 间夹杂着幽深的冰洞、曲折的冰面溪流,景色无比奇特壮观。
喜马拉雅山脉南面陡峭,而北坡较平缓。南斜面高出恒河、 印度河平原6000-7000米,构成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由于南坡面 临印度洋西南季风,故降雨充沛,林木茂密。而喜马拉雅山北面, 以缓坡和藏南谷地相接,宜农宜牧,成为藏族人民的生活聚集地。
2、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 地理学科属性 • 应用学科属性 • 边缘学科属性
三、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旅游客源的研究
包括: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 旅游流预测等。
2、旅游资源的研究
包括:旅游资源的界定与分类,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等。
3、旅游区划的研究
包括:旅游区划的理论依据与区划方案。
藏语意为“圣母”,海拔8848米,为世界第一高峰,是一条近 似东西向的弧形山系,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边界上、西藏 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正南方。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编绘的 《皇舆全览图》中作“朱母郎马阿林”,精确地标出此峰位置。 1858 年印度测量局在英人主持下擅将该局前局长额菲尔士(S.G. Everest)的姓氏命名此峰。1952年中国政府将此峰正名为珠穆朗玛 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有巨大冰川,最长达26公里。山下有世 界上最高的寺院绒布寺。1960年5月25日和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 队先后从北坡登上峰顶。中国科学院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的综合科 学考察,获得重要的科学资料。
• 八小佛教名山: • 北京香山、陕西终南山、河南嵩山、浙 江天台山、 • 云南鸡足山、湖南衡山、江西南山、江 苏狼山。
3、道教名山 十大洞天: 河南王屋山、浙江黄岩委羽山、青海西倾山、 山西华山、四川青城山、浙江天台赤诚山、广东罗呼山、 江苏茅山、太湖西湖庭山、浙江括苍山。道教发祥于江西省 贵溪县西南的龙虎山,传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炼九转神丹 于此,得道后入蜀,其孙张鲁在巴蜀传其道。当时道教有十 大洞天、七十二福地,均为道教名山,其中湖北武当山、江 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尤为著名 ,称为四大名 山。
(四)荒漠地貌与冰川地貌景观 1、荒漠地貌景观
风积地貌——沙漠与沙丘地貌
风蚀地貌——雅丹地形与风蚀城堡:准喀尔盆地 的乌尔禾与将军戈壁滩。
2、冰川与冰川地貌景观
祁连山的“七一”冰川
(五)其他地质现象 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剖面;云南梅 树村前寒武系地层界限标准剖面;大连白云山地质 公园;唐山地震遗址;自贡恐龙化石山东山旺古生 物化石等。
三、我国山地旅游资源 (一)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的价值 地貌景观价值 自然环境结构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二)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的分类 1、按海拔高度划分:
极高山(>5000m):珠穆朗玛峰 高山(3500m~5000m):台湾玉山 中山(1000m~3500m):泰山、黄山、庐山 低山(500m~1000m):武夷山、千山 丘陵(<500m):普陀山、钟山
(一)构造地貌景观
1、花岗岩与流纹岩地貌景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由地下炽热岩浆冷凝后形成的两种性质相似的酸性 岩浆岩,同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造景岩浆岩。
花岗岩地貌景观:千山、泰山、华山、黄山、崂山、 天涯海角等。
流纹岩地貌景观:浙江雁荡山。
2、砂岩与丹霞地貌景观 砂岩和页岩由地表岩石经 风化等外力作用后在低地 重新沉积而成的沉积岩。
(二)五种基本地貌类型的旅游价值
1、平原:一般指海拔高度在200m以下,内部相对 高差在50m以下的地形区。
2、高原:一般指海拔高度在500m 以上,在我国则是1000m以上,有 相对统一的高原面,边缘高差显著 大于内部高差的大地形单元。
3、山地: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大体呈锥形、脊状隆起、 轮廓曲折多变的地貌类型。 4、丘陵:一般指海拔高度栽500m以下,与外部相对高差 在50-500m的隆起地形。
4、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
包括:旅游环境容量的估算,旅游通道的评估与建设,区 域旅游开发的综合条件评价,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 旅游地的规划。
5、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研究
包括: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环境与社会等方面的正面与 负面影响。
6、旅游信息系统与地图的研究
包括: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用,旅游地图的绘制 与表现形式等。
此处建有一座世界最高的寺庙绒布寺。此寺于1899年由红教 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创建。绒布寺也是观看珠穆朗玛峰的最佳位置; 两者直线距离25公里。
那4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排成一列,实为壮观,这四座雪山从 左向右分别是:马卡鲁峰,8463米;洛子峰,8516米;珠穆朗玛峰, 8848米;卓奥友峰,8201米。
作业:怎样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第一节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 概述
武夷山
地貌:地球表面起伏万千的形态面貌,也称地形。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具有旅游开发 价值的地质地貌现象。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
1、地貌形态是构成区域性整体景观的支撑骨架。 2、地貌形态本身就可构成各种引人入胜的观景型 旅游资源。 3、地质地貌是陆上活动形旅游资源最终要得组成 部分。 4、地质地貌还可作为突出的科考 形旅游资源。
包括:中国旅游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地域组合、中国旅游交通 线网布局及其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中国住宿 业与餐饮业的地域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人文、经济地 理条件的关系。
(五)中国区域旅游开发 包括:中国旅游地的类型、特征与分布,中国旅游资源与 旅游地的开发利用评价,中国旅游业的空间经济特征,中 国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中国区域旅游的发展战略与开发 类型,中国旅游路线设计等。 (六)中国旅游区划与分区旅游地理 包括:中国旅游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旅游区的具体划分方 案,以及各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与旅游资源特色,主要 旅游地及景区、景点与旅游线路概况、区内旅游业发展概 要等。
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研究述略
一、中国旅游地理记述与研究史略
巡游
《山海经》 《货殖列传》 《水经注》 宦游 漫游 云游 周游
最早载有我国各地山川风物与古迹的典籍。 最早的中国旅游地理记述专篇。 综合性地理名著。
《入蜀记》 《徐霞客游记》 《佛国迹》
开我国日记体游记之先河。 我国古代最早的区域旅游地理专著。 世界最早的规模空前的旅游巨著。
珠穆朗玛峰分布在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和不 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我国和尼泊尔交接处。喜马拉雅山是世 界上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年龄在1000-2000万年间。它由许多平行的 山脉组成,东西全长2450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呈向南延伸的 弧形,是构造复杂的年轻褶皱山脉。由北向南分为柴斯克山、拉达 克山、大喜马拉雅山、小喜马拉雅山和西瓦利克山等4带,主脉以大 喜马拉雅山最为高峻,宽约50-90公里,主要有结晶岩石构成。大喜 马拉雅山脉习惯上分为三段:阿里普兰以西到印度南迦帕尔巴特峰 为西喜马拉雅山;普兰以东那木尼那峰到亚东绰莫拉利峰之间为中 喜马拉雅山;亚东以东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南迦巴瓦峰为东喜马 拉雅山。大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高峰林立,超过 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中国和尼泊尔边境。在珠穆朗玛峰周围5000多 平方公里 范围内,有8000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这种高峰汇集的现象为世界所仅有,故被成为“世界屋脊”。喜马拉 雅山在众多河流的侵蚀和切割下,形成众多深达数千米的峡谷通道, 成为西藏和周边地区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捷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