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05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CHAPTER
中国旅游地理发展趋势
旅游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趋 势,包括休闲度假、探险 体验、文化教育等。
旅游产品个性化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产品将更加个性化 ,如定制旅游、主题旅游 等。
旅游方式自由化
随着自由行的兴起,越来 越多的游客选择自由行的 方式出游,对旅游服务的 需求也更加个性化。
中国旅游地理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 中国旅游资源 •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 中国旅游地理环境与文化 •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01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CHAPTER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的 地域影响以及旅游地的演化过程。
山等。
华东地区
01
02
03
04
上海市
拥有外滩、迪士尼乐园等著名 景点,是中国现代化大都市的
代表。
江苏省
以园林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为 主,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
等。
浙江省
以山水风光和古镇古村为主, 如杭州西湖、乌镇等。
安徽省
以黄山等自然风光和徽派建筑 文化为主。
华南地区
广东省
以珠江夜游、广州塔等为主要特色,是中国 南方经济中心。
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等。这些古迹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民族地区,了 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苗年等。
旅游地理学 ppt课件

二、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概况
(一)、意大利的布鲁诺(1966年) 旅游的基本动力; 旅游的环境和空间; 旅游对人们居住地的影响; 旅游的运行; 旅游区规划。
(二)、英国罗宾逊
——《旅游地理学》
1、人类需求的演变, 2、旅游的动力 3、国际旅游者的流向 4、旅游的计量和范围 5、旅游的组织、运输、经济、社会意义 6、旅游规划, 7、旅游与环境
Y=ax+b
结构模型
• 依赖于旅游需求与一系列原因变量之间的 关系确定。
• 如:引力模型
I
P 1
P2
D
仿真模型
• 从历史数据观察的动态可以在未来持续一 段时间,由此可根据过去递推未来。
• 特点:对数据的时间序列和精度要求高
定性模型
• 特尔菲法:利用专家在信息较充分的情况 下的直观推断。
(四)、旅游通道
– 定义:是为旅游者由居住地到目的地的往返以 及为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 和服务的整体。
– 主要研究内容:可进入性,以及各种交通方式 之间的匹配研究。
(五)、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概念:郭来喜、陈传康、保继刚、 杨振之等
2、旅游资源的分类:两分法、中国科学院地理 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旅游资 源调查、分类与评价》
研究客源地要解决的问题
• 1、什么样的条件和地理背景产生旅游? • 2、旅游者的行为? • 3、旅游模式? • 4、旅游流?
研究目的地要解决的问题
• 1、旅游吸引因素? • 2、旅游容量? • 3、旅游地演化规律? • 4、旅游影响? • 5、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
研究旅游通道要解决的问题
• 可进入性问题? • 交通方式?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ppt课件共38页

青海湖观鸟
--5月最佳(候鸟产卵期)
钱塘江大潮
--中秋时节最佳
(4)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 --观赏人文景观重在了解其历史文
化内涵 (5)提高审美素质
--感受力、理解力、创造力
2、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特点及形成的地理原因 (1)景观特点的描述: ①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多样;景观的主要类型 ②景观的突出地方和审美特色 ③景观品位的高低:是世界级、国家级还是地
五、旅游地理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1、内涵(形成条件) (1)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
2、特点: (1)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
自然和人文;历史和当代;有形和无形。 (2)空间上的地域性 (3)季节上的变化性
(二)旅游景观的综合评价 1、观赏方法: (1)了解景观特点 --主要是人文景观,要了解设计者的 美学构思 (2)选择观赏点位 --位置、角度、距离等
方级。 (2)地理成因分析: ①自然因素:
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②人文因素:
人口、经济、历史、文化、政治、宗教等
(3)以黄山为例
①景观特点:
• 景区景观资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云海、温泉”是最突出的特色;
•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②社会环境: 战争、恐怖、动乱、犯罪; 火灾和管理缺失
(2)我国夏季山地旅游主要的安全措施:
A.保持水土 B. 发展旅游 C. 利于浇灌 D. 便于运输
(2009上海卷) 2、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自大陆赴台旅游开通后,游客日益增 多。下列选项符合岛内地理概况的是
①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
②气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响
③基隆盛行东北风,降水量较多
④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桔与香蕉等
旅游地理(课件)

生态环境保护 (3)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_____________ 作为首要任务。
考 点 二
旅游景观的欣赏
天时 ——把握观赏时机 地利 ——优选欣赏位置
人和 ——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品位文化内涵
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春
夏
黄 山
秋
冬
北京香山红叶
冰灯、雪雕
北京香山红叶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 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 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 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 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 路等),通达性好。
考 点 五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地区接待能力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旅游的环境 承载量是指在一 定时间条件下, 一定空间范围内 的旅游活动容纳 能力。
(2010年· 新课标卷)(10分) 链接高考 分析图中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 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2010年· 新课标卷)(10分) 链接高考 分析图中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 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1)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湿地属于, ____________ 自然旅游资源
其旅游价值有_________ 美学价值。 经济价值 和_________ 科学价值 、 _________
(2010· 江苏卷 ) 麋鹿生态旅游区位于盐城 链接高考 国家海洋湿地保护区。下图为麋鹿生态 旅游区江苏省内游客数量变化图。据此回答问题。
旅游地理复习
考 点 一
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和价值
旅游资源的分类
地质地貌景观 气象气候景观 水文地理景观 生物景观 建筑景观 文化艺术景观 风土民情
第1章 绪论 《 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第1章
1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2
1.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4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2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业务链接1-1】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
近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一方面从研究规范的讨论到问题意识的强 调,学科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社区旅游、事件旅游、遗产旅游、城市 旅游和旅游流与空间结构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学科涉及领域趋于多元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 学科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逐渐与国 际接轨。另一方面,旅游地理学者广泛参与到省域及重点区域的旅游产 业发展规划实践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并致力于中国旅游标准化和旅游产 业国际化的实践,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属性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图1-5 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关系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图1-6 旅游地理学者转入旅游地理学前的专业背景来自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2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1.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2
1.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4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旅游的概念
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2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业务链接1-1】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
近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一方面从研究规范的讨论到问题意识的强 调,学科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社区旅游、事件旅游、遗产旅游、城市 旅游和旅游流与空间结构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学科涉及领域趋于多元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 学科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逐渐与国 际接轨。另一方面,旅游地理学者广泛参与到省域及重点区域的旅游产 业发展规划实践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并致力于中国旅游标准化和旅游产 业国际化的实践,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属性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图1-5 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关系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4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4.2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图1-6 旅游地理学者转入旅游地理学前的专业背景来自1.1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1.2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1.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ຫໍສະໝຸດ 321第一天
6:30
8: 30 8:00— —11: 40
12:00
14:30
14:40— — 17:40
18:00
20:00
双流机场附近酒店—乐山、峨眉山—成都
准时从机场酒店出发 到达乐山 游览乐山(游览时长3小时)
集合出发去峨眉山(午饭自行解决) 到达峨眉山 游览峨眉山(游览时长3小时)
集合出发去成都 到达成都酒店(酒店自助餐)
峨眉山(Mount Emei)位于中国四川 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 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 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 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 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 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 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 山。“ 峨眉山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 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 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 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 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 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 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 暑目的地之一。峨眉山-乐山大佛是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峨眉山 上的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以峨眉山为主体的峨眉山景区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一个专门从事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繁育、保护 教育和教育旅游的非营利性机构。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成都北郊斧头山山侧的浅丘上,建成了科研大 楼、开放研究实验室、兽医院、兽舍和熊猫活动场、天鹅湖、大熊猫博物馆、 大熊猫医院、大熊猫厨房等,形成竹木苍翠,鸟语花香,集自然山野风光和 优美人工景观为一体,适宜大熊猫及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
6:30
8: 30 8:00— —11: 40
12:00
14:30
14:40— — 17:40
18:00
20:00
双流机场附近酒店—乐山、峨眉山—成都
准时从机场酒店出发 到达乐山 游览乐山(游览时长3小时)
集合出发去峨眉山(午饭自行解决) 到达峨眉山 游览峨眉山(游览时长3小时)
集合出发去成都 到达成都酒店(酒店自助餐)
峨眉山(Mount Emei)位于中国四川 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 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 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 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 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 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 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 山。“ 峨眉山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 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 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 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 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 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 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 暑目的地之一。峨眉山-乐山大佛是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峨眉山 上的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以峨眉山为主体的峨眉山景区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一个专门从事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繁育、保护 教育和教育旅游的非营利性机构。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成都北郊斧头山山侧的浅丘上,建成了科研大 楼、开放研究实验室、兽医院、兽舍和熊猫活动场、天鹅湖、大熊猫博物馆、 大熊猫医院、大熊猫厨房等,形成竹木苍翠,鸟语花香,集自然山野风光和 优美人工景观为一体,适宜大熊猫及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
旅游地理学-课件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称为旅游 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 大组成部分,在地理学中这两部分统称为地理环境。与旅游 者产生关系密切的有:自然地理因素、文化地理因素、经 济地理因素、环境质量因素等四个方面,称为旅游者产生的 四大地理背景。
(2)中国出境旅游客流特点 ①增长速度很快,但数量上还不很大。 ②以边境旅游和周边国家旅游为主,范围逐步扩大。 ③中国出境旅游者的消费高。
④由观光旅游逐步转向度假消闲旅游。 。
第二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又称作“旅游吸引
(因素)”(Tourist Attraction),即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 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它们能够被旅游业 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 效益和经济效益。通常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 2.一些不同观点的探讨
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 定的空间,因此文化地理环境也必然具有历史的延 续与地域分异两重性。
2.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1)一级差异——文化圈 文化圈是指受同一文化 影响的地区。
(2)二级差异——文化区(或文化景观区) (3)三级差异——民族小区
文化随人流的移动向外扩散、传播的速度、 方向、范围是任何自然要素所达不到的。所以,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丰 富性也远大于自然地理环境。
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与制约条件有 三方面: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进入性。 1.互补性 2.替代性 3.可进入性
第五节 旅游客流的地理研究
一、旅游客流概述 旅游者从始发地至目的地所产生的客流,又称
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称为旅游 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 大组成部分,在地理学中这两部分统称为地理环境。与旅游 者产生关系密切的有:自然地理因素、文化地理因素、经 济地理因素、环境质量因素等四个方面,称为旅游者产生的 四大地理背景。
(2)中国出境旅游客流特点 ①增长速度很快,但数量上还不很大。 ②以边境旅游和周边国家旅游为主,范围逐步扩大。 ③中国出境旅游者的消费高。
④由观光旅游逐步转向度假消闲旅游。 。
第二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又称作“旅游吸引
(因素)”(Tourist Attraction),即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 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它们能够被旅游业 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 效益和经济效益。通常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 2.一些不同观点的探讨
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 定的空间,因此文化地理环境也必然具有历史的延 续与地域分异两重性。
2.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1)一级差异——文化圈 文化圈是指受同一文化 影响的地区。
(2)二级差异——文化区(或文化景观区) (3)三级差异——民族小区
文化随人流的移动向外扩散、传播的速度、 方向、范围是任何自然要素所达不到的。所以,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丰 富性也远大于自然地理环境。
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与制约条件有 三方面: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进入性。 1.互补性 2.替代性 3.可进入性
第五节 旅游客流的地理研究
一、旅游客流概述 旅游者从始发地至目的地所产生的客流,又称
《旅游地理》ppt课件

文化 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 价值 具有重要价值 经济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 自 然 景 观 、 价值 济效益 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
(四)分布 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反过来可以 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的差异分析归纳旅游资源的分布特 征和规律。如下表所示:
因素 自 然 地 理 因 素
(2016· 济南一模)读江淮城市群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下 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2)针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为游客提出几项合理的游览建议。
解析:第(1)题,结合主要景区(点)图例,可从图中看出分布特点, 注意要先宏观、后微观具体表述分布。第 (2)题,一般建议可从时 间、线路,以及知识储备等角度给出;同时要指出需注意的问题。 答案:(1)旅游资源分布不平衡,南部丰富、北部匮乏;山水组合 分布;景点布局于铁路、公路及水路等组成的交通网之中。 (2)适宜夏季游览,景色丰富;湖泊河流等水景众多,乘船沿水路 欣赏;人文景观文化内涵丰厚,查阅资料,做相关知识准备;夏 季气象景观多变,雨水云雾日较多,备好雨具。
禁止实施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 旅游开发商 工程 和经营者
旅游环境 保护策略 旅游项 目评价 旅游环 保教育 生态旅游
具体措施
实施主体
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倡导绿色旅游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约束个人行为,保护旅游资 源和旅游环境
旅游开发商
和经营者 旅游研究者 政府 教育专家 旅游者
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 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二)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 面影响。 1.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与人文环境、促进社 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1)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2)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3)采取行政法规和规划措施使保护环境成为可能。 2.负面影响分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社会环境的破坏两 个方面。
(四)分布 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反过来可以 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的差异分析归纳旅游资源的分布特 征和规律。如下表所示:
因素 自 然 地 理 因 素
(2016· 济南一模)读江淮城市群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下 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2)针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为游客提出几项合理的游览建议。
解析:第(1)题,结合主要景区(点)图例,可从图中看出分布特点, 注意要先宏观、后微观具体表述分布。第 (2)题,一般建议可从时 间、线路,以及知识储备等角度给出;同时要指出需注意的问题。 答案:(1)旅游资源分布不平衡,南部丰富、北部匮乏;山水组合 分布;景点布局于铁路、公路及水路等组成的交通网之中。 (2)适宜夏季游览,景色丰富;湖泊河流等水景众多,乘船沿水路 欣赏;人文景观文化内涵丰厚,查阅资料,做相关知识准备;夏 季气象景观多变,雨水云雾日较多,备好雨具。
禁止实施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 旅游开发商 工程 和经营者
旅游环境 保护策略 旅游项 目评价 旅游环 保教育 生态旅游
具体措施
实施主体
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倡导绿色旅游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约束个人行为,保护旅游资 源和旅游环境
旅游开发商
和经营者 旅游研究者 政府 教育专家 旅游者
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 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二)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 面影响。 1.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与人文环境、促进社 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1)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2)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3)采取行政法规和规划措施使保护环境成为可能。 2.负面影响分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社会环境的破坏两 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筑物,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 大屋顶
大屋顶使整个坡面线条优美,排水流畅,还可加强柱子稳定性另外大屋顶易于装饰, 还有防寒遮晒的作用
• 优美的装饰、鲜明的色彩
色彩的运用是中国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中国传统建筑综合利用工艺美术、绘画、 书法、雕刻等方面的成就,使装饰更加丰富多彩。
2、西方古建筑成景
• 西方建筑易于留存,中国建筑保存较难 • 西方建筑追求立体,中国建筑体现水平 • 西方建筑的典型代表为教堂建筑,中国建
筑水平集中体现为宫廷建筑
二、大型工程成景
1、 大型工程旅游功能
古代重大工程是历史的载体,它们反应了历史上各 个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及水平,是某一历史时代的科技 成果发展水平及审美观念的标志
桥、河北的赵州桥等 (4)、古代道路遗址
八达岭长城
卢沟桥
3、著名大型现代工程旅游构景
• 大型交通工程设施。代表性建筑:南京长 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等。
• 大型水电水利工程设施。代表性建筑:葛 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 程、甘肃刘家峡水电站等。
• 大型文化体育设施。代表性建筑:奥运会 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水立方等
1、中国古代建筑成景
• 梁柱的木架结构体系
我国建筑多木架结构,包括梁柱式和穿斗式,又以梁柱式最为广泛。
• 布局灵活多变的建筑组群
中国建筑庭院式住宅最为典型,尤以四合院特点最为突出。其组合形式可分为单进
。 院、二进院、三进院和多进院
• 建筑与环境的巧妙结合
建筑与环境的对比,能够衬托和创造感应气氛,通过巧妙构建不同体量和形式的建
古代重大工程具有很强的浏览性及教育性,一些工 程通过人工建筑多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具有结构美、 整体美及综合美的一些特点
大型工程多是劳动人民用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出的 奇迹,是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2、古代大型工程构景
(1)、古代水利工程。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 程: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灵渠和坎儿井。
(2)、古代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3)、古代桥梁。代表性建筑:北京的卢沟
旅游地理学演示文稿
第五章 旅游景观构景机理
第三节 人文旅游景观构景
• 一、古代建筑成景 • 二、大型工程成景 • 三、居民成景
一、古代建筑成景
建筑是文化景观中最具有说服力和代 表的因素之一。不论极地还是赤道,也不 论是热带雨林还是沙漠,不论皇室还是民 间,各国人民都在各种各样生活和生产活 动中创造了具有本民族地域特色的灿烂建 筑文化。
三、居民成景
1、居民演变三阶段
• 北方居民的演变
我国北方地区经历了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三个阶段。
• 南方居民的演变
经历了巢居—半巢居—地面建筑三个阶段
2、居民建筑特点
• 实用性 • 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 地域性 • 建筑用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蒙古包
周庄
(1)、古埃及建筑:埃及金字塔 (2)、古巴比伦建筑:空中花园 (3)、古希腊建筑:希腊神殿 (4)、古罗马建筑:罗马竞技场 (5)、拜占庭式建筑:伊斯兰教的教堂 (6)、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堂
古埃
埃 及
及 金 字
建塔
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空
巴中
比花
伦 建 筑
园 遗 址
:
3、中西方建筑景观对比
• 西方建筑以石制为主,中国建筑以木制为 主
• 大屋顶
大屋顶使整个坡面线条优美,排水流畅,还可加强柱子稳定性另外大屋顶易于装饰, 还有防寒遮晒的作用
• 优美的装饰、鲜明的色彩
色彩的运用是中国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中国传统建筑综合利用工艺美术、绘画、 书法、雕刻等方面的成就,使装饰更加丰富多彩。
2、西方古建筑成景
• 西方建筑易于留存,中国建筑保存较难 • 西方建筑追求立体,中国建筑体现水平 • 西方建筑的典型代表为教堂建筑,中国建
筑水平集中体现为宫廷建筑
二、大型工程成景
1、 大型工程旅游功能
古代重大工程是历史的载体,它们反应了历史上各 个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及水平,是某一历史时代的科技 成果发展水平及审美观念的标志
桥、河北的赵州桥等 (4)、古代道路遗址
八达岭长城
卢沟桥
3、著名大型现代工程旅游构景
• 大型交通工程设施。代表性建筑:南京长 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等。
• 大型水电水利工程设施。代表性建筑:葛 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 程、甘肃刘家峡水电站等。
• 大型文化体育设施。代表性建筑:奥运会 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水立方等
1、中国古代建筑成景
• 梁柱的木架结构体系
我国建筑多木架结构,包括梁柱式和穿斗式,又以梁柱式最为广泛。
• 布局灵活多变的建筑组群
中国建筑庭院式住宅最为典型,尤以四合院特点最为突出。其组合形式可分为单进
。 院、二进院、三进院和多进院
• 建筑与环境的巧妙结合
建筑与环境的对比,能够衬托和创造感应气氛,通过巧妙构建不同体量和形式的建
古代重大工程具有很强的浏览性及教育性,一些工 程通过人工建筑多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具有结构美、 整体美及综合美的一些特点
大型工程多是劳动人民用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出的 奇迹,是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2、古代大型工程构景
(1)、古代水利工程。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 程: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灵渠和坎儿井。
(2)、古代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3)、古代桥梁。代表性建筑:北京的卢沟
旅游地理学演示文稿
第五章 旅游景观构景机理
第三节 人文旅游景观构景
• 一、古代建筑成景 • 二、大型工程成景 • 三、居民成景
一、古代建筑成景
建筑是文化景观中最具有说服力和代 表的因素之一。不论极地还是赤道,也不 论是热带雨林还是沙漠,不论皇室还是民 间,各国人民都在各种各样生活和生产活 动中创造了具有本民族地域特色的灿烂建 筑文化。
三、居民成景
1、居民演变三阶段
• 北方居民的演变
我国北方地区经历了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三个阶段。
• 南方居民的演变
经历了巢居—半巢居—地面建筑三个阶段
2、居民建筑特点
• 实用性 • 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 地域性 • 建筑用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蒙古包
周庄
(1)、古埃及建筑:埃及金字塔 (2)、古巴比伦建筑:空中花园 (3)、古希腊建筑:希腊神殿 (4)、古罗马建筑:罗马竞技场 (5)、拜占庭式建筑:伊斯兰教的教堂 (6)、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堂
古埃
埃 及
及 金 字
建塔
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空
巴中
比花
伦 建 筑
园 遗 址
:
3、中西方建筑景观对比
• 西方建筑以石制为主,中国建筑以木制为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