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重点
旅游地理知识点梳理

旅游地理一、知识点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学科,又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2.我国东部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
3.我国有四大河,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均属太平洋流域,属于北冰洋流域的是额尔齐斯河。
3.全国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4.风景如画的广西桂林山水是熔岩地貌5.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北部,这里有我国最典型的火山熔岩景观,有“火山博物馆”之称。
6.我国花岗岩地貌分布广泛,以黄山、华山最为著名。
7.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有泰山雄、华山险、衡山幽、嵩山俊、衡山秀的美称。
8.我国著名的三大瀑布为贵州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黑龙江镜泊湖吊水楼瀑布。
9.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都有云海景观,最著名的是黄山云海,其次为衡山、庐山等。
10.我国七大古都,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安阳。
11.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12.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古称井渠)、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
13.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承德避暑山庄。
14.戏剧里最具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要数被称为“中国国粹”的京剧艺术。
15.中国四大明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其中双面绣(猫)是苏绣的代表。
16.中国著名的石雕有福建寿山石雕、浙江青田石雕、昌化鸡血石雕。
17.北京的景泰蓝、福建脱胎漆器与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三绝”。
18.绿茶中著名的品种有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
19.1989年深圳“锦绣中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主题公园的历史。
20.美感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艺术美具有的特点是主体性和形象性。
21.色彩美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对人的感官最富有刺激性。
22.可达性是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涉及对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以及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1. 旅游活动空间分布和旅游流分析:研究旅游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旅游流的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评价和规划,以实现其可持续利用。
3. 旅游地发展与管理:探讨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竞争力、市场营销和规划管理。
4. 旅游影响研究:分析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5. 旅游政策和规划:研究旅游政策制定、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结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二)学科特点1. 实践性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旅游实践活动,如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政策制定等。
2. 空间性明显:旅游地理学强调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和空间关系的分析。
3. 综合性突出:旅游地理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复杂的旅游系统。
4. 动态性:旅游地理学关注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2. 文献分析法:对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3. 案例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或旅游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4. 模型构建法:构建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旅游现象。
5. 空间分析法:利用GIS等空间分析技术来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二)研究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旅游规划、市场分析等。
旅游地理学 重点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游憩: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旅游:在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在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的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2旅游者的行为规律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通道5旅游资源评价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的旅游地研究7旅游环境容量8旅游区划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0旅游规划旅游地理学研究方法:分析和综合法,归纳和演绎法,类比法,实地调查法,计量方法,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旅游者: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h以上的人。
旅游背景: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
旅游地的魅力取决于:实得信息量≤实在信息量-先验信息量顾客牺牲=顾客真正期望值-顾客勉强接受顾客惊喜=顾客感觉到的-顾客期望得到的顾客悬念=顾客还不知道的-顾客对过去的记忆旅游行为影响因素:1感知环境:共性特征(根本原因: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直接原因:感知环境的差异)2最大利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的信息收集量3旅游偏好:个性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收入、学历)游客游憩动机(活动需求面)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缓和紧张工作压力舒缓精神、增加与家人相处机会、增进亲人之间的感情、体验农村生活、锻炼身体维持健康、认识农村环境、体验不同文化习俗、增广见闻和知识、打发时间、慕名而来满足好奇心、体验农村产业生产工作旅游者行为研究意义:资源个体评价:1研究人员与大众的感知环境有差异,易出现某些非大众化倾向。
2资源独特性问题。
3资源的知名度和能够提供的游玩时间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1受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影响,游客参观完内部共性大的景观后,对其他不在感兴趣。
旅游地理知识点梳理

旅游地理知识点梳理旅游地理是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旅游地理的核心是探究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旅游发展,并通过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推动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旅游地理的重要知识点梳理: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旅游地理的基础,指的是旅游景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水文、生态等方面的特征。
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地理位置决定了旅游景区的可达性和游客的旅行路线,气候影响游客的旅游活动选择,地貌和水文影响着景区的景观特色等等。
2.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地理的核心内容,是指能吸引游客的、对旅游有利的各种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资源。
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特殊的现象资源。
自然景观包括山水风光、地质地貌、动植物资源等;人文景观包括历史文化遗产、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现象资源包括特殊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如日食、极光等。
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3.旅游规模和旅游市场:旅游规模指的是旅游活动的规模和规模的变化趋势。
旅游市场则是指游客和旅行社等旅游供需双方的交流与交易活动。
旅游规模和旅游市场的发展与旅游地理密切相关,旅游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旅游规模和旅游市场的变化趋势,为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开发与规划是旅游地理的重要分支,指的是旅游地区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规划,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与规划需要考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平衡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旅游密度和游客满意度等。
5.旅游经济:旅游经济是旅游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指的是旅游活动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旅游经济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和转型等。
旅游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旅游经济的相关规律,指导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策略。
6.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指的是旅游活动与地方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旅游地理知识点

旅游地理知识点旅游地理是指通过对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了解,来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提供旅游服务的一门学科。
旅游地理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其地质、气候、水文、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等,以及这些特征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以下是旅游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地理环境特征:旅游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地理环境特征。
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旅游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河流和湖泊可提供水上活动的机会,海滩和森林可供休闲和户外活动使用。
了解地理环境特征可以帮助旅游者选择合适的目的地和活动。
2.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旅游地理中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
这些景观具有美丽和独特之处,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
了解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征可以帮助旅游者规划他们的旅行路线和活动。
3.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有历史、艺术、科学或社会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财富。
文化遗产包括建筑、考古遗址、艺术品、传统技艺等。
了解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征有助于旅游者了解目的地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对当地艺术、建筑等方面的欣赏和保护。
4. 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地理还涉及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休闲设施和服务设施等。
了解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征可以帮助旅游业者进行目的地开发和规划旅游线路,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5. 人口与文化:人口密度、人口构成、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等因素也是旅游地理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了解目的地的人口特征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旅游者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6. 旅游地理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地理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旅游业对环境和社会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了解旅游地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实践对于旅游业者和旅游者都非常重要。
学习重点地理旅游地理

学习重点地理旅游地理学习重点:地理旅游地理地理旅游是一门关于旅游地理的学科,它探究了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以及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旅游地理的学习重点包括旅游资源分布、旅游地类型与特征、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来介绍学习重点地理旅游地理。
一、旅游资源分布地理旅游地理研究的第一个重点是旅游资源的分布。
旅游资源是吸引人们到访的地理元素,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等。
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地理因素如气候、地貌和地理位置等都会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
例如,热带地区的沙滩、热带雨林和珊瑚礁是热门的旅游景点,而高山地区的雪山和湖泊也吸引大量游客。
了解旅游资源的分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旅游目的地并规划旅游线路。
二、旅游地类型与特征地理旅游地理的第二个重点是探讨不同类型旅游地及其特征。
旅游地可以分为自然景观旅游地和人文景观旅游地。
自然景观旅游地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景观名胜等,一般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为吸引点。
人文景观旅游地则以人文遗产、历史古迹和城市景观等人文元素为主。
了解不同类型旅游地及其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旅游地的价值。
三、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旅游地理的最后一个重点是探究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活动不仅对旅游地本身造成影响,也对周边地理环境带来影响。
旅游活动可能导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例如,过度开发海滩旅游地可能导致滨海生态系统的破坏,过度开发山区旅游地可能导致土地退化和水源污染。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以减少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结:学习重点地理旅游地理涵盖了旅游资源分布、旅游地类型与特征以及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旅游地的价值,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旅游活动中要遵守环保规定,减少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学习地理旅游地理,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旅游行程,提升旅游体验,并为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旅游地理学重点

第一节一、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的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的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组成。
皮尔斯重视旅游主体研究,郭来喜重视旅游客体研究。
了解旅游系统二、研究内容简析第三节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与地理学的关系二、与旅游学科的关系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0ct30,麦克默里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第二节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重点研究是旅游活动2.“兼营”其他研究领域3.从局部研究到全面研究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多学科性融合研究,运用新技术第三节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第四节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从局部研究到全面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和实用研究相结合4.在研究方式上,提倡跨学科性合作研究一、国际上的定义1、国内旅游者: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h而少于1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上午、会议、学习等。
2、国际旅游者: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h以上的人。
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一、旅游需要分析马斯洛旅游需要层次理论: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相爱)、尊重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旅游动机及其种类1、田中喜一:心情动机、身体动机、精神动机和经济动机2、罗伯特·麦金托什: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和声望的动机三、旅游动机的激发1、旅游动机有三部分构成:内动力(人的旅游动机)、外动力(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旅游地理学重点整理资料

第一章绪论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行活动。
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1、我国旅游地理学代表著作(27)《诗经》——颂扬了殷商西周时代的民间出游。
《山海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记述山川风物古迹的典故。
《汲冢书—穆天子传》——以神话传奇的色彩描绘周穆王驾八骏出游西域的故事。
《史记》——司马迁——“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采集传说”。
——《货殖列传》含有丰富的旅游地理学内容。
《西域风土记》——班勇——西域长史,以亲身见闻所撰写。
《吴时外国传》(《扶南传》)——康泰(中国最早到海外的海上旅行家之一)——出使南海的经历和途中从传闻中了解到的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法显(东晋)、玄奘(唐)——中亚和南亚的古代历史、山川风物、宗教艺术。
《水经注》——郦道元——描写河川、综合性地理名著。
游记文学:元结《石溪记》、柳宗元《永州八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梦溪笔谈》——沈括——寓科学研究于旅游《西游录》——耶律楚材《长春真人西游记》——李志常宋赵汝适的《诸蕃记》、元王大渊的《岛夷志略》、明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以及清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宋元明清时期记述海上旅行以及中外海上交通盛况和东南亚、南亚、东亚诸国见闻的姐妹篇,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海上丝路和海上瓷路的兴衰。
明末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继陆游的《入蜀记》之后又一部优美的日记体游记文学。
2、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要注重研究的深化,注重在实证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上的概念化和理论化;(3)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并行发展且在合适的地方相互结合已成为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共识,中国旅游地理学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并重,但在数量分析中不应用那种实用价值不高或过于繁琐的数学方法;(4)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的合作探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3、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其重点仍是旅游(即在外过夜的),但休闲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研究其他领域,这些“兼营”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学者多在地理系或类似性质的机构。
(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目的地的推销,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等为研究主题。
(4)参与多学科的融合研究,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5)理论与实用研究各不偏废。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1、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h以上的人。
国内旅游者: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h而少于1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2、中国对游客的定义(43)游客: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往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入境(过夜)旅游者:指入境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入境一日游览客:指入境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入境一日游游客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车、汽车来华旅游,在车(船)上过夜的游客和机、车、船上的乘务人员,但不包括在境外(内)居住而在境内(外)工作,当天往返的港澳同胞和周边国家的边民。
3、旅游动机及其种类代表:普洛格分类:“自我中心型”人格将思想或注意力集中于生活琐事,他们在旅游模式上趋于保守,偏爱“安全”的旅游地,经常多次重游“多中心型”人格则具有冒险精神,持有游览或发现新目的地的动机,很少去同一个地方旅游两次。
代表:日本田中喜一分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经济的动机思乡之心交际之心信仰之心治疗需求保养需求运动需求知识的需求见闻的需求欢乐的需求买物目的商用目的代表:罗伯特麦金托什分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的动机4、旅游动机的激发(49)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以下3个: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5、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5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提高层次——娱乐旅游、购物旅游专门层次:休养、疗养旅游;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专业活动6、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53)(1)感知环境观光动机是大多数旅游行为的动机,但观光动机和由环境差异引起的地理环境差异并不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旅游决策,直接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是感知环境的差异。
(2)最大效益原则a、最小的旅游时间比b、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学历7、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做旅游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2)尽可能游玩更多高级别旅游点 (3)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8、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在居住地附近旅游、在暂住地附近旅游 (2)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第四章 旅游需求预测1、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2、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性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A 、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其中:R 为旅游需求的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i x 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R 越接近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 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B 、高峰指数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还可以用高峰指数来度量,高峰指数可以度量游客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利用旅游设施游览某旅游地的趋势。
其计算公式为:式中:n P 为高峰指数;1V 为最繁忙时期的游客数;n V 为在第n 个繁忙时∑=-=121212/)33.8(i i x R 100*)1(11V n V V P nn --=段的游客数;n为参照时段(1=最繁忙时期)该指数的一个用途是对旅游地进行比较或考察某一设施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高峰趋势。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nP等于0;当游客集中于某些时期时,nP值会增大,n的值,即用于与最繁忙时期比较的那一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择的结果,选择工作依靠现有资料、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经验。
3、四类预测模型的要求和特征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专业技术要求低到中中到高高低到中数据要求或理性认识模型时间系列数据某时段数据加上原因关系时间系列、时段数据、原因关系和变化过程专家和有经验者数据精确度要求中到高高高低计算机设施要求小到中中高无合适预测水平短期短期到中期长期长期要求预测时间短期短期到中期长期中期到长期最适合解决的问题类型简单、稳定或周期性的问题有几个已知稳定关系变量的中等复杂问题有定量关系和反馈效应的复杂问题有定性关系和很强的不稳定性因子的复杂问题4、克朗蓬1966年第一个清楚地证明引力模型在旅游研究中是有用的。
第五章旅游资源评价1、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2、旅游资源分类(1)以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107)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主类8种,亚类31种、基本类型155种(2)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3)以旅游者的体验作为分类标准(4)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旅游者的体验作为分类标准3、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根据评价的深入程度及评价的结果形式,可以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估4、评价的理论基础根据评价的着眼点,可以将旅游资源评价分为两类:(1)体验性评价:着眼于人(旅游者)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体验的评价。
其中,又可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评价。
(2)技术性评估:着眼于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价,通常有一系列的技术性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尺。
5、分析自然风景观赏视觉质量评估4大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实用价值。
(1)专家学派基本观点: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
因而,对风景的分析基于其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元素,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风景质量分级中的主要作用。
实用价值:美国林务局风景管理系统、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2)心理物理学派基本观点:1、人类具有普遍一致的风景审美观,可以将这种普遍的、平均的审美观作为风景质量的衡量标准;2、人们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估,可以通过风景的自然要素来定量表达;3、风景审美是风景和人之间的一种作用过程,风景质量评估实质是指建立反映这一作用关系的定量模型。
实用价值:心理物理学方法应用于风景质量评估中的最为成熟的风景类型是森林风景。
(3)心理学派(认知学派)基本观点:侧重研究如何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在情感上的影响实用价值:理论较成熟,但由于其研究重点在对于人类风景审美过程的理论解释,到目前为止,难以在大规模的要求有量化结果的自然风景质量评价中使用(4)现象学派基本观点:1、考证文学艺术家们关于风景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考察名人的日记等,以之来分析人与风景的相互作用及其某种审美评判所产生的背景;2、通过心理测量、调查、访问等形式,记叙现代人对具体风景的感受和评价。
实用价值:实用价值小。
6、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气候的适宜性评价的影响:(1)对旅游者参与某一旅游活动的环境和活动质量产生影响,如在自然风景旅游区的多雨季节去赏景,旅游体验会大打折扣;(2)气候状况直接影响人的生理过程,影响人的体感舒适程度,因此,一个自然风景优美、海滩状况极佳的地方,如果长年气候偏冷,夏天适合海浴的时间极短,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海浴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