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促进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王慧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中医护理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结合中医理论和中医技术,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和手段,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种护理模式。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下面我将从个人的工作实践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一些关于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一、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遇到许多疑难杂症,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常常比较复杂,传统的西医护理方法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积极借鉴中医护理的方法和理念,制定适合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

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我们可以结合中医理论中的“通络活血”、“温经散寒”等原则,运用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护理手段,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针对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应用在具体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时,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这些技术的运用,才能够使中医护理方案得以顺利实施,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举例来说,对于一些呼吸困难或者咳嗽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中医推拿手法进行呼吸系统的调理,促进痰液排出,缓解患者的症状。

又如对于一些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我们可以运用中医经络穴位按摩手法,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也深切体会到了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有一次,一位老年患者因为长期卧床不起,出现了褥疮的严重情况。

传统的西医护理方法难以奏效,患者的褥疮恶化严重。

于是我们尝试运用中医推拿和艾灸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褥疮护理。

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患者的褥疮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医护理技术的价值,它能够在传统的西医护理方法无法达到效果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护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中医学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中医学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中医学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中医学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一、中医学在护理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医学是一门独特的医学,它集中于调理人体自身机能,以维护和恢复人体正常功能,而非单纯治疗疾病。

中医学在护理临床工作中也要遵循其基本原则,即“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尤其是在老年人的护理中,要秉承“防病、治病、保健”的原则,通过调整体质、补益营养、维持活力来促进患者健康,充分发挥中医学护理的积极作用。

二、中医学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主要内容1. 按照中医学的思想观念,坚持“阳气上逆,阴气下行”的原则,维护和提高患者的阴阳平衡,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2. 通过中医药疗法,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提高身体的抗病力;3. 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特征,制定针对性的养生健康方案,开展调养保健活动,促进患者健康;4. 通过精准诊断,结合养生保健活动,运用中医药、按摩、针灸等疗法,调节患者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中医学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优势1. 中医学着重于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维护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2.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丰富,把自然界的信息和人体脏腑功能的相互关系作为治疗的依据,使护理更加科学和准确;3. 中医学护理工作无不同于西医护理,两者都可以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四、中医学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不足1. 对中医学的理解和应用仍然停留在表面层面,很多护士对中医学理论把握的不够深入;2. 目前中医学的临床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治疗效果的检验标准仍然不够完善;3. 目前西医和中医的结合还处于一个初步阶段,护士在实践中经常有困难,因此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研究,以推动中医学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总之,中医学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护士多加研究,更好地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推动中医学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化疗法、综合调理、防病治未病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作用。

一、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是“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因教因助因法”,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发病时间、生活环境、教导患者自我管理和辅助治疗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综合性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全面调理,提高患者的自愈能力。

二、中医护理的具体应用1. 理疗:包括推拿、拔罐、刮痧等手法,通过经络穴位的刺激,调动气血运行,改善疾病症状。

2. 针灸: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促进气血畅通,达到治疗作用。

3. 药浴:采用中药药材煎煮后加入温水中让患者泡浴,通过皮肤吸收药性,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4. 食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抵抗力。

5. 情志调摄:中医强调情志对人体的影响,护理人员通过言语、音乐、气氛营造等手段,调节患者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三、中医护理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1. 高血压病:通过针灸、中药药浴等手段调节患者的血压水平,减缓病情发展。

2. 糖尿病:结合饮食疗法、推拿按摩等方法,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控制血糖水平。

3. 慢性支气管炎:采用中药药浴、理疗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肺部功能。

4. 颈椎病:通过针灸、拔罐等手法,舒缓颈部疼痛,恢复颈椎功能。

四、中医护理的作用与意义1.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综合治疗,促进身体平衡,达到长效疗效。

2. 个性化疗法:中医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辅助治疗作用:中医护理在辅助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减轻药物副作用,促进康复。

4. 预防保健:中医护理不仅关注治疗疾病,更注重预防保健,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护理课件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护理课件

课件内容与结构
课件内容
包括中医护理技术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等。
课件结构
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介绍中医护理技术的相关知 识和原理,实践部分则通过案例分析和操作演示等方式,帮助学 员掌握中医护理技术的实际应用。
02
中医护理技术基本理论与原则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技术如耳穴压豆、穴位 按摩等,可帮助患者降低血压、 减轻症状。
100%
糖尿病护理
通过中医食疗、运动调养等方法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 症。
80%
慢性胃炎护理
运用中药贴敷、艾灸等中医护理 手段,促进胃黏膜修复,缓解胃 部不适。
外科疾病护理案例
骨折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如中药熏洗、拔 罐等,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 疼痛和肿胀。
中医护理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性,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护理实践中,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 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辨证论治
中医护理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 参,了解患者的病因、病机和病位,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候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和措施。
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制定
强化政策引导
推广示范应用
制定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相关政策, 鼓励医疗机构积极采用中医护理技术 ,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使用率。
通过建设中医护理技术示范基地、开 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促进技术 的普及和应用。
建立行业标准
制定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疗效评 价标准等,确保技术应用的规范化和 安全性。
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及人才培养
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将中医护理技术纳入医学教育课 程体系,加强相关教材和师资队

努力促进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努力促进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努力促进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1-11-22T15:39:09.5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0期供稿作者:王慧[导读] 对此,我们有信心,经过我们的努力,使中医护理越来越多地发挥其特有的特色和优势。

王慧(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护理部山东烟台 264100)【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073-02【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医护理发展的现状、影响中医护理发展的因素以及如何调整中医特色的护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医护理在临床中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中医护理发展因素临床应用对策1 中医护理发展的现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卫生部和教育部规定:护理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体[1]。

1983年恢复本科教育,但内容浅显,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学生动手能力差。

所以整体上讲,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较差。

中医本科护理从1999年开始起步,而且大多是在原来中等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观念滞后,对促进中医护理发展意识很淡薄等[2]。

总之,促进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1.1 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医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由于传统医学中存在医护不分的现象,所以中医护理学不象中医学一样,存在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轮廓。

因此尽管医护在职责上分了家,可中医护理学的学科特色不显著,定位不准确,使得中医护理发展目标模糊,这大大影响了学科前进的脚步。

由于定位不清,所以在高等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体制和培养方案上,表现出对中医的信心缺乏:现代护理学内容占主体,中医护理学内容不断缩减,中医特色在削减,甚至很快要消失。

1.2 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促发展的意识及氛围中医护理科研力量主要包括临床护理人员及中医院校的专任教师。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中医护理是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

它重视患者的整体状态,以人为本、防治结合的理念,通过中医养生保健、诊疗及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脉诊、舌诊和中医辨证施护理:中医护理重视运用中医的独特诊疗手段,如脉诊、舌诊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措施。

例如,舌诊能够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形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从而指导营养护理、药物治疗等措施。

2.中药疗法: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中药疗法。

通过合理选用中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调理和治疗。

中药疗法具有疗效确切、疗程短、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3.中医经络施护理:中医的经络施护理,是指通过按摩、刮痧、拔罐等手段刺激和调理经络,从而达到疏通气血、调整阴阳平衡的目的。

经络施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和康复。

4.针灸功能性康复护理: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针灸功能性康复护理是指通过针灸技术,对患者的特定病症进行调理和康复。

例如,在针灸治疗卒中后遗症的过程中,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脑供血和功能状态,促进康复。

5.中医养生护理:中医强调“治未病”,注重平衡养生。

中医养生护理是指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整和指导。

例如,根据中医的药膳理论,合理搭配食物和药材,达到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

总结来说,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中通过融合中医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需要严格遵循中医的原则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培训,提升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水平。

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经验引言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疾病不断严重,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需求日趋强烈,而中医护理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都蕴含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学是一种研究人体生理机能、病理变化及其疾病的诊断和预防的学科。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强调抓好患者的基础护理,提升护理机能,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负担的活动。

1对中医护理的认识及特点分析1.1对中医护理的认识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的基本原则,坚持“防重于治”的观念。

中医护理应用现代护理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西医操作技术,取长补短采用多种治疗方法,比如:中药外治、推拿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和刮痧疗法。

人体是一个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的组织器官,但却构成了一个功能上互相协调平衡,结构上互不影响、病理上相互干预的有机整体。

1.2中医护理的特点中医护理学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为国人的健康做了千百年的重要贡献,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中医护理不断向多元化发展,突出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应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同时,提高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质量。

中医根据临床的不同病种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手法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和身体状况等信息。

中医的护理工作要做到三因制宜的护理方法,即因时因地因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法和手段,根据不同的发病症状所处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

中医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要想保持健康的体魄就要做到“顺四时调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王敏杰张 卉辽宁省阜新市中医医院 辽宁省阜新市 123000【摘 要】中医护理的指导方向是中医理论,而护理是其框架,对疾病进行辩证的治疗与护理。

中医护理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护理的方法和思想在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的整体护理思路为以人为本,以现代护理方法为指导方向,以人的生理、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需要为目标,试图找到适合病人的最好护理方式。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

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提供全面的护 理服务,包括身体、心理、社会 等方面,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 护理方案,满足患者的需求,促 进与患者的合作。
中医护理技术可以加强医护人员 的协作,提高医疗团队的效率和 工作质量。
YOUR LOGO
THANK YOU
起源:古代中医护理技术的形成 发展:中医护理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创新:现代中医护理技术的突破与进步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运用
中医护理技术的特点
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 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 环境相互联系,需全面考虑患者 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
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 主,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 情志调护等手段,提高患者身体 素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中医护理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提高 临床治疗效果。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及时调 整护理措施。
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掌握中医护理技术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良反应。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操作前应确保治疗环境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 染。
操作后的护理
观察病情:对患者的 病情状况进行密切观 察,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并处理。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妇产科的优势 中医护理技术在妇产科的具体应用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在妇产科的未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努力促进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王慧
发表时间:2019-03-11T15:16:06.06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作者:王慧
[导读] 院科两级的重视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努力。

对此,我们有信心,经过我们的努力,使中医护理越来越多地发挥其特有的特色和优势。

(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护理部;264100)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医护理发展的现状、影响中医护理发展的因素以及如何调整中医特色的护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医护理在临床中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中医护理发展因素临床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135-01
11 中医护理发展的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卫生部和教育部规定:护理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体【1】。

1983年恢复本科教育,但内容浅显,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学生动手能力差。

所以整体上讲,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较差。

中医本科护理从1999年开始起步,而且大多是在原来中等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观念滞后,对促进中医护理发展意识很淡薄等【2】。

总之,促进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1.1 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由于传统医学中存在医护不分的现象,所以中医护理学不象中医学一样,存在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轮廓。

因此尽管医护在职责上分了家,可中医护理学的学科特色不显著,定位不准确,使得中医护理发展目标模糊,这大大影响了学科前进的脚步。

由于定位不清,所以在高等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体制和培养方案上,表现出对中医的信心缺乏:现代护理学内容占主体,中医护理学内容不断缩减,中医特色在削减,甚至很快要消失。

1.2 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促发展的意识及氛围
中医护理科研力量主要包括临床护理人员及中医院校的专任教师。

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层次普遍较低,中医理论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

另外,医院护理人员大多数是妇女,护理工作平凡、琐碎,使护理工作人员难以超出自身的工作圈子去开展新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的发展。

1.3中医护理高等人才的浪费
尽管中医本科护理从1999年才开始起步,全国各地的中医药院校仍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青的大专、本科毕业生,掌握了基本的科研理论知识。

但是,较多本科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由于下临床后与其他护士一样打针、发药、轮晚夜班,中专毕业的护士与本科毕业的护士的实践范围没有明确的区分,使有限的高等护理人员不能人尽其才,甚至流失。

2影响中医护理发展的因素
2.1现有的中医护士数量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即使是在中医院,中医护士的数量也相对较少。

以我院(二级甲等中医院)为例,中医护士只占所有护士数量的20%。

且大部分是中专学历,中医基础理论薄弱,缺乏足够的辩证施护能力,虽能进行简单的中医技术操作,但不能将中医的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她们较少阅读中医护理文献,缺乏中医护理科研的能力。

与此同时,可供阅读的中医护理论文数量也较少。

这与日益蓬勃发展的西医高护、璀璨满目的西医护理论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2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中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如拔罐法、刮痧法等,操作简单,副作用少,疗效可靠,在民间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常见有家庭自备有火罐、刮痧板等。

但在医院,护士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方能对病人进行操作,而由于中医治疗效果缓慢,一方面有些病人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使得医师,尤其是西医师更倾向于对症治疗立竿见影的西医技术,这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

2.3社会对中医的认可程度
虽然在民众心中,中医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存有偏见。

认为中医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不可能有多大作为。

病人的需求决定着医学发展的方向,社会对中医的认可程度低,同样制约了中医的发展。

3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我院中医特色的护理结构
3.1重视中医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规定,每年全院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培训中,以临床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基础理论为重点,培训后同步考试,力求人人掌握、人人能操作。

并鼓励护士通过自考、函授等继续教育方式,取得中医护理专科、本科学历。

同时将我院24名毕业于中医专科学校的中医护士,根据个人能力平均分配到各科室,作为中医护理学科带头人,带领本科室护理人员,根据每个病人的特点制定辩证施护措施,书写中医护理病历。

3.2结合实际,促进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对于临床中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适应症者,在取得医嘱后,为病人进行精确地中医护理操作后,取得明显的效果,获得病人的满意和赞扬。

如在我院骨科,针对术后肠麻痹的病人,采取了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闭治疗,效果显著。

同时配合医师开展了中药熏洗、中药外敷等中医整骨疗法。

在疼痛科,开展了艾灸法、针刺法、拔罐法、刮痧法、穴位按摩法、熏洗法等。

而在其他科室,也都开展了相应的中医护理操作,儿科的推拿、穴位按摩:神经内科的针刺法;消化内科的中药灌肠法等等,中医操作各显神威,使我院具有了浓郁的中医特色。

3.3多种形式,加强中医中药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医院与电视台合作,制作了“中医健康路”节目,定期播放,向群众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等中医的养生知识,以及常用的中医煎煮法、简单的中医操作如拔火罐、刮痧等的具体功能、禁忌症、操作方法等。

让更多的人走进中医,接受中医的治疗与护理
3.4将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的整体观念紧密结合,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中,将现行的整体护理模式进一步融入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将病人的生理、心理、饮食、所处的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等,视作一个整体,人的一切均需要护理,通过细心地观察病人的情志、气色、舌苔、脉象等外在的变化,了解内脏的病变,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辨证施护措施,同时还必须周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的护理方案。

在这种环境下,每个病人感受到的都是个体化的护理,身心均受到尊重。

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潜力较大,这需要社会的认可,院科两级的重视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努力。

对此,我们有信心,经过我们的努力,使中医护理越来越多地发挥其特有的特色和优势。

参考文献:
[1] 顾美仪.试论高护毕业生在护理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7):401—403.
[2] 丁富平,何燕萍,陈佩仪,等. 中医护理科研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 14(6):626-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