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和

合集下载

【名师测控】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名师测控】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自主学习】一、明朝经济的发展1、明代,从国外引进的五种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纺织业在______代已经从南方推向北方,我国丝织业中心,明代是_______、_____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制瓷中心是__________。

3、明清时期,_________和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产方式,______与______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____________政策②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______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______和出海船只的____________做出严格的限制。

③清政府下令只开______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20.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20.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闭关锁国的原因?2、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
A、禁海: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B、只开放四个港口对外通商;对出口的商品 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严格限制。
C.英商.宁波.企图长期..清.减至广州一个港 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承销 代购&管理
3、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 作用。
大商人出现 徽商和晋商
知识点:明清经济的发展
教材第121页
商品经济的活跃
“南都”指南京 “东西两洋”指东洋和西洋
“西北两口”指张家口和古北口
这些招牌,反映了当时 南京经营货物的种类繁多, 交易范围广泛,是当时商品 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知识点:明清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活跃
徽商的房舍
P118
小女孩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小男 孩说的更准确,因为纺纱织布不 仅要求一定的温度,更重要的是 要求一定的湿度。半地窖式的房 屋既有利于保持一定湿度,也有 利于维持常温,所以可以织出好 棉布。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第 21 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知识点二 “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锁国”的含义 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 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 闭关政策的影响
知识点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活跃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复习旧知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就已经 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
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 生产技术, 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119/对比: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引进外国 作物,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而清朝 “闭关锁国”,则使中国在世界上迅速落伍了。 想法: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应广 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②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 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③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社 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繁华初级中学:曲桂香【教学目标】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3、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4、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1、重点①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处理:明朝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型表现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闭关锁国。

处理:政策根源:“重本抑末”的封建经济策略;基础:自给自足的超稳定的封建经济结构;思维:天朝大国的浅见陋识;客观原因:欧洲殖民扩张;对中外交往的畏惧;具体表现:海禁;影响:弊大于利,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处理:已趋于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事例分析:闭关锁国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材分析】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1、资源①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 fr=&sf=1&fmq=1329811876859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 e=0&istype=2&word=%D3%F1%C3%D7%A1%A2%CD%C1%B6%B9%A1%A2%BB%A8%C9%FA&s=0②棉布、真丝、呢绒、化纤织物等纺织品。

高三历史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高三历史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教学重点: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作用;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闭关政策的内容。

教学难点:摊丁入亩对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一、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1、原因:明清封建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使封建经济还在继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特点:〔1〕.边疆地区获得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适应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商业空前繁荣,但商品流通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5〕.明清的闭关政策,使中国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中日益落伍。

二、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生产关系调整〕1、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1〕目的:为了缓和〔〕,改革〔〕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2〕内容:一条鞭法将原来的〔〕、〔〕、杂税,“并为一条〞,折成〔〕,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上,按〔〕和〔〕的多寡来分担。

〔实行了部分的摊丁入亩〕〔3〕意义:A.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B.〔〕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关系的松弛;C.〔〕的办法,适应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萌芽的增长。

2.更名田:〔清初恢复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做“更名田〞。

作用:它对鼓励农民从事生产、开垦荒地起了一定作用,促进了清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摊丁入亩与地丁银:〔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①内容:A.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B.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

〔至此,不再按人丁和田亩的双重标准收税,将土地作为唯一的征税标准。

〕②意义:A.〔〕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

历史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历史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历史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 国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明清经济发展概况 • 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 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关系 • 明清经济发展的成就与局限 • 总结与反思
01
明清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的发展
作物种植
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发展以 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如水稻、 小麦、玉米等。同时,经济作 物如茶叶、丝绸、棉花等也逐
消极方面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无法 了解世界的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 落伍。
03
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关系
经济繁荣与对外贸易
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特别是纺织业、制瓷业 和冶铁业等部门。这些行业的繁荣发展为对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 品。
海上贸易的繁荣
明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销往 东南亚、欧洲等地,同时也引进了外来文化和商品。
手工业在明清时期也得到了较大的发 展,如纺织、制瓷、制茶等。这些手 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还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
03
商业文化
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化逐渐形成,商人 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同 时,商业法规和货币制度也得到了完 善。
城市化与人口增长
城市化
明清时期,一些城市逐渐发展壮大,如北京 、南京、苏州等。这些城市成为了政治、经 济和文化中心。
明清时期,中国积极开展海外 贸易活动,与世界各地的贸易 往来不断扩大。这为中国积累 了大量的财富,也促进了中外 文化的交流。
闭关锁国的教训与启示
封闭导致落后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导致技术落后、思想保守,使中国逐渐 落后于世界潮流。

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2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记住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腐朽,同时认识到落后和封闭就要挨打,只有开放才是民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上课前准备好的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在学生的疑问中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农产品你知道原产于哪里吗?它们是怎样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我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学习了这一课你就会了解这些问题二、讲授新课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15___116页的内容,思考、讨论,明朝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口大量增加,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就尤其突出。

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进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2、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3、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

现在请思考一下: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受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

(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4、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1)商品种类增多。

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2)城市繁荣。

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

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引导学生看《皇都积胜图》和《南都繁会景象图》,提出问题:图中的“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商品经济的繁荣)5、明清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商人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上课课件)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上课课件)

• 自主学习(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完成 导学案中自主学习检测部分。 • 1、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 • 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特征。 • 3、闭关锁国的原因,措施,影响。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花生
2、纺织业的发展
(1)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 (2)丝织业中心: 苏州、南京
小结: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 条 件 二、资本主义的萌芽:时间、区域、表现 阻 碍 三、“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表现、影响
• 反馈练习: • 完成导学案中的巩固练习的材料题,同学 间质疑。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抗击沙俄侵略
签订《尼布楚条约》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顺治册封达赖 康熙册封班禅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
• 学习目标 • 1、 掌握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 较前代有 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 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2、掌握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 3、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 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 觉性 • 重点:闭关锁国。 • 难点:“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一 概念
3、“闭关锁国”的影响 积极: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 (1)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2)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 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思维延伸:做学案材料题,小组学习, 形成共识。
• 请回答:(1)材料三反映出乾隆皇帝怎样 的思想? • (2)材料一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 (3)清朝前期这种生产关系的萌芽比明朝 中后期有哪些发展? • (4)从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历时近二百 年,这种生产关系一直处于萌芽状态。阻 碍其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法”实行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并促进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为A
•24
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制度的实行所产生的
共同作用包括( )
①取消了长期存在的人头税
②松弛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③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④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增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
本题考查学生对赋役制度的历 史作用的再认再现能力。一条鞭法是把 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 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征收,实际 上并未取消人头税,只是改变了征收方 式。所以①不符合史实,应予以排除。
•21
(3)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 要表现为整顿吏治,调整对人民的统治 ,加强军队建设等。如商鞅变法实行县 制;唐太宗沿用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 制;王安石实行保甲法,明太祖实行特 务统治等。
•22
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 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征银促进了商 品经济发展
两税法 土地兼并.均 户税和地税,其他 标准变;简手续;
田瓦解
租庸调役并入. 扩税面;轻负担.
安石变法 土并,阶矛, 青苗,募役;方田均 抑制官僚地主特
财困.
税.
权;减轻农负担.
一条鞭法 土并,财困, 合并,折银,按地、 银代役人身松;减
阶矛,商品 丁摊入田亩
负;刺商品资芽.
摊丁入亩 土并,丁固. 摊丁税入亩
•13
根本原因:封建制度阻碍
缓 慢 原
国内:农民无购买力
市场
、关卡林立、对商品 征重税

国外:限制海外贸易
资金:地主和商人赚钱买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1.了解并记住明清经济的发展概况、资本主义萌芽、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等基础知识。

2.学习和对比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逐步提高辩证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3.认识到腐朽封建制度是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预习检测】(自我检查,心中有数)
1.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着分分条,标上①、②……
2.“闭关锁国”给我国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新知探索】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不会的地方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尽快记住横线上的基础知识。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读教材第一目大小字和“导入框”等内容,完成题目。

15分钟。


1.农业方面:
明代引进原产美洲的、等高产粮食作物,清代不断推广种植;还引进了、、等。

合作探究一:想一想,你还曾学过哪些外国作物的引种?(先由自己找出答案,同桌对照一下,看谁的更完整。


2.手工业方面:
①纺织业:棉纺织业在从南方推向北方;是丝织业中心。

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②制瓷业: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畅销海内外。

3.商业方面:
(1)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和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2)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①以后,苏州、松江等地出现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

他们开设,雇用进行生产,出现了“,”的生产方式。

是早期的资本家,是早期的雇用工人。

他们之间是与的关系,是一种
性质的生产关系。

②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增多了,生产的也进一步扩大。

请你思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表现是什么?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阅读第二目课文中的大小字和乾隆帝的信,完成下列题目。

10分钟。


1.“闭关”一词的含义原指关闭城门。

简答题:清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2.“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
①正面:。

②反面:。

【知识梳理】(你也试着来整理,帮你学的更快!)
【预习作业】(我预习,我主动,我高效)
1. 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着分分条,标上①、②……
2.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给我国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第20课课程学习汇报(相信自己,学有所得)
一、选择题
1.明朝从国外引进的甘薯、玉米,其原产地是在( )
A.欧洲 B.美洲 C.非洲 D.澳洲
2.清朝新兴的丝织业中心是( ) A.苏州 B.杭州 C.南京 D.无锡
3.我国种植玉米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 )
A.北京 B.南京 C.苏州 D.景德镇
4.明朝中期以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 )
A.手工工场明显增多
B.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水平超过了前代
D.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5.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 A.禁止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流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6.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外国侵略有一定自卫作用 B.阻碍了中外联系
C.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D.影响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技
7.清朝在统一台湾后不久,只准开放一处对外贸易港口与国外贸易,这一处是( )
A.广州 B.宁波 C.厦门 D.南京
二、填空题
8.清朝前期,制瓷中心所产的,畅销海内外。

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了苏州。

等地生产的棉布畅销各地。

9.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在在、等地的纺织业中,产生了性质的生产关系。

10.清初的40年,实行了严厉的政策。

后来,形成了严厉的政策,此后,清朝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只准开放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三、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材料二: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⑵实行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四、简答题
12.简述明朝中期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