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贵州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分析——以惠水县“桔乡花海”景区设计为例

贵州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分析——以惠水县“桔乡花海”景区设计为例

贵州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分析———以惠水县“桔乡花海”景区设计为例白露(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结合贵州惠水县“桔乡花海”景观规划设计方案,针对山体公园在山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探寻尊重城市建设和自然发展规律的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方法,以山体公园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从保护自然地形、地貌,设计依据,功能空间组织,景点设置等方面探讨城市山体公园景观营造。

关键词:桔乡花海;山体公园;景观设计;调查分析1引言山体公园,简单来说就是依现有的山地地形开发而成的公园,将山地作为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属于园林的一个分支,所包含的范围较小,是一个以山地地形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山水园[1]。

山体公园是一种人工和自然生态系统紧密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带[2]。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所以贵州的山体公园数量多,并有着广泛的地域分布,成为贵州省公园开发建设中的一大特色。

“桔乡花海”正是作为山体公园来进行开发和建设的,项目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好花红镇,该项目为旅游扶贫综合体项目,全面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在项目规划上采取PPP模式[4],以好花红AAA级景区为核心,与周边的百鸟河数字小镇、天坑喀斯特地质公园、青河苹果采摘园和鱼梁河国家湿地公园四个景区连为一体,交互展现自然、人文、民俗、文化、农耕、传统和时尚元素,共同打造集观光体验、主题度假、生态游乐、郊野休闲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

2项目概况惠水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

位于贵州省的中南部地区,北与贵阳相连,西邻安顺,地域辽阔,区位条件优越,少数民族数量多,民族文化盛行。

惠水又被称好花红故乡,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过劳动人民的世代开发,将这片土地建设成为贵州有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桔乡花海”因此而得名。

2.1“桔乡花海”区位分析。

“桔乡花海”山体公园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内,距惠水县城18公里,位于惠罗高速惠水南站出口处,沿着贵惠高速公路就可以直达景区。

山地社区公园景观设计浅谈——以长沙市文轩公园为例

山地社区公园景观设计浅谈——以长沙市文轩公园为例

山地社区公园景观设计浅谈——以长沙市文轩公园为例摘要:文章以高新区文轩公园为例,从项目背景、区位及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出设计要点,从设计理念、详细设计及植物上进行详细设计并阐述,希望能为以后的社区公园设计提供良好的设计思路,能为市民的生活环境及城市发展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字:山地公园、体育公园、社区公园、景观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日益便捷,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们将视线转向对精神生活的渴望,于是如何建立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正成为人们追的焦点。

当前多数社区公园景观模式单一,我们希望能打破常规,让社区公园成为居民日常繁忙的生活之余休闲放松的地方,同时也成为社区居民成长的一部分。

本项目以“体育+创新”为主题,以“参与性”、“趣味性”和“体验性”为前提,将山地地形与日常运动相结合,促进现代都市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重塑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理念,开启一场社区公园景观设计新模式的探索。

1文轩公园项目背景项目场地位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长沙市高新区,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如今已经迅速崛起为长沙市和湖南省工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正努力朝着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生态样板区迈进。

为了让高新区市民搭乘区域快速发展之车,改善市民人居环境,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休闲健身及放松身心的场所,区域需进行公园建设。

然而近年来,由于项目周边工业、居住用地的建设破坏了场地生态平衡,而文轩公园的建设将成为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所以公园的建设又具有迫切性。

项目用地南北长约320m,东西宽约330m,规划用地总面积约68800平方米。

2、文轩公园现状概述项目场地原有地形高差较大,与周边产业园相接的地方陡坡有滑坡的趋势。

由于前期无序开挖,局部出现陡坎,山体内部植物也遭到了一定破坏,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红线范围内最高点位于中部偏西北侧,现状标高为78.2m,与场内最低点相差22m左右,与周边道路高差大于20m。

内江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分析——以松山公园为例

内江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分析——以松山公园为例

I景观设计现代园艺2017年第8期内江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分析—以松山公园为例余欢(成都智和振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结合内江松山公园规划设计,通过介绍设计目标与理念、总体规划布局与设计构思以及各专项景观规划设计 等几方面内容,探讨内江城市山地公园营建的一些设计思路,以期为城市山地公园的建设带来一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山地公园;规划设计;内江1城市山地公园的概念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重要类型,根据不同 学者的研究,其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

总的来说,城市公园是 一种为公众提供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游憩生活环境,是 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 公众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城市文化传播和展示的 场所,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公众游憩、身心放松和锻炼 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2 内江市和松山公园概况分析内江西靠龙泉山脉,东靠华蓥山脉,地势平缓,浅丘平坝 相间,与南充、德阳、自贡的丘陵区构成川中丘陵。

内江东西 最大跨度121.5k m,南北最大跨度94.7k m,是典型的川中丘 陵地貌,平均海拔300~500m,河网发育差,土壤展现不足。

俩 母山海拔834m,是内江海拔最高点,也是流向沱江水系的清 溪河和流向岷江水系越溪河的分水岭。

内江市属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降 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

冬暖夏热、雨量适中,平均温度15~28丈、最高气温可达41T:、最低气温-5.4T:、活 动积温5598T。

热量资源比较丰富,总日照时数1100~1300h,无霜期达330d,全年有霜日数一般为4~8d。

内江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对成渝“双核”的综合互动能 力最强,具有接纳资源、发散能量、带动成长的最佳区位半 径。

在成都与重庆的关系上,内江是成渝交流中人流、物流的 重要通道之一,也是同时受到两城市辐射影响的重要节点。

山体公园设计方案

山体公园设计方案

山体公园设计方案山体公园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山体公园是指以山体地形为基础,通过规划、设计和建设,打造成集休闲、娱乐、教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山体公园具有自然景观、文化氛围和社交活动的综合性特点,能够为市民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二、设计理念1. 生态保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山体生态保护,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和地形特点,同时引进当地适宜的植物种类,营造自然、生态的山地环境。

2. 功能结合:山体公园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各项功能区域,包括休闲区、游憩区、健身区、教育区、文化展示区等,使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人文建设:结合山体公园的地理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的人文景观布置,如设置雕塑、喷泉、园林景观等,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

三、设计内容1. 入口广场:在公园入口设置一个宽敞明亮的广场,作为公园的门面,同时也是市民休闲和集结的地方。

在广场中央设置一个喷泉,增添水景的美观。

2. 主要景区:在山腰和山顶位置设置主要景区,包括花坛、运动场、景观台等。

在花坛中种植各种鲜花和绿化植物,打造优美的花海景观。

在运动场中设置各种娱乐和体育设施,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景观台可供市民观赏整个山体公园的美景,也可用于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3. 教育区:在公园内设置一个教育区,用于开展各类环境教育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可以展览有关自然保护、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展览,还可以设置互动体验区,让市民亲身参与学习。

4. 步道系统:在山体公园内设置完善的步道系统,供市民进行健身和游览。

步道可以沿着山脊和山涧而建,通过各个景点,供市民欣赏山体风景。

5. 服务设施:在公园内设置一些服务设施,如公共厕所、观景亭、饮水站等,方便市民在公园内的活动。

四、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进行项目论证和方案策划,获取相关的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等的审批手续。

2. 设计方案:与设计师团队合作,进行相关的景观设计和功能规划。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概念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概念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概念1. 打开山体公园的大门想象一下,你刚刚走进一个山体公园,眼前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哎呀,这地方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山体公园,这名字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仿佛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犹如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

而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如何把这块璞玉打磨成一颗璀璨的宝石。

1.1 自然山体的魅力首先,山体公园的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要保留和放大那种自然的魅力。

想象一下山间的那些石头、树木、流水,这些都是上天的杰作,我们可不能把它们像豆腐脑一样搞成一团浆糊。

山体的每一块岩石,每一棵古树,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故事。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自然奇迹变成公园的一部分,让它们继续在这里讲述它们的故事。

咋做到这一点呢?简单!咱们得保持自然的轮廓,把人造的东西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比如铺设一些自然风格的步道,搭建几个隐蔽的观景平台,让人们既能享受风景,又不打扰到大自然的原貌。

1.2 山体公园的功能布局再来说说功能布局。

这可不是摆个秋千、装个滑梯那么简单。

这儿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怎么让公园既有趣又实用。

比如说,设个野餐区,人们可以在树下野餐,享受那种“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闲适感;再设个观景台,让大家可以一览山间的风光,这可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还有那些健身爱好者?咱们得为他们设计些自然风格的健身路径,让他们能在跑步时感受到山间的清新空气,一边锻炼一边享受自然风光。

2. 设计中的趣味与人文2.1 趣味性的设计元素说到设计中的趣味,咱们得来点新鲜的。

不妨设计一些互动性的装置,比如说,设置些创意十足的步道灯,这些灯在夜晚可以发出柔和的光,让人感觉仿佛走在梦幻的光带上。

此外,咱们还可以设一些小型的艺术装置,这些装置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激发游客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到乐趣。

比如说,设置一座小巧玲珑的雕塑园,里面放一些别致的艺术雕塑,既能点缀风景,又能吸引游客驻足欣赏。

2.2 融入地方文化除了趣味性,山体公园设计中还得融入地方文化。

山体公园案例分析LCK

山体公园案例分析LCK
4山地景观13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14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15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16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17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18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19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20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21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22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23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24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25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26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27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28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29case3轻井泽虹夕诺雅温泉度假村资料来源
CASE 4 “山之港”——桂林天门山景区休闲旅游综合服务平台设计
总平面
资料来源:
“山之港”——桂林天门山景区休闲旅游综合服务平台设计
“山之港”——桂林天门山景区休闲旅游综合服务平台设计
“山之港”——桂林天门山景区休闲旅游综合服务平台设计
“山之港”——桂林天门山景区休闲旅游综合服务平台设计
重庆凤鸣山公园
从广场一直流向销售中心的水元素是凤鸣山公园的重要部分。设计师采用了水渠、水池、喷泉等不 同的水景效果,不仅起到降温的作用,潺潺的流水声和水景营造出的氛围更是为游人展示了一道迷 人的风景。
重庆凤鸣山公园
重庆凤鸣山公园
重庆凤鸣山公园
CASE 2 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地景观
场所尺度 山地公园
重庆凤鸣山公园
总平面
重庆凤鸣山公园
立面图
绵延的山峰、四川盆地的山谷、水稻梯田、蜿蜒的长江和重庆灰白薄雾弥漫的神秘天际在公园周围 形成了巨幅的自然背景,建立了强烈的视觉联系。设计师从这些元素中汲取灵感设计了亭阁、“Z”形 小道、公园地形,及与天空色对比的鲜艳色调。
重庆凤鸣山公园
“Z”形小道解决了 高差明显的地形为游 人带来的不便。它已 成为一种地脉语言, 人们好似行走在陡峭 山峦上的蜿蜒小道。 每一个拐角处都设有 供游人休憩、赏景的 平台。 “Z”形小道两旁是 用大块黑色深纹理混 凝土制成的护墙,游 人仰望山丘,会看到 一道长长的岩石轮廓。 护墙围成的沟谷或沟 壑形成了流经公园的 溪流。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及设计重难点分析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及设计重难点分析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及设计重难点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城市市政公园的建设也日新月异,各种类型的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心区周边的山地丘陵逐渐发展成为山地公园,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了山地公园项目的设计过程及设计重难点。

山地公园的设计与平地造园会有很大不同,城市周边近郊的山地多为低山地或丘陵,起伏变化不大,但与平地相比,在空间、气候、生态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环境景观特征。

关键词:市政项目、山地公园、一、城市山地公园含义城市山地公园,是指在城市公园基址范围内,山地占较大比重的公园,是传统园林的分支,以城市中心区周边的山地丘陵为依托,以绿化、生态功能为主的,结合景观、休闲、运动、文化等功能的综合性开放式城市绿地,为周边的居民及全县人民提供一个休闲好去处。

山地公园是城市公园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平地相比,其拥有变幻的地形、丰富的植被,在空间、生态、气候等方面形成鲜明的景观特征,具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远足郊游、运动健身、科普教育和防灾避险等功能。

二、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一)设计前期阶段1、项目立项确认并组成设计团队后,需认真研读该项目的合同、设计任务书、相关协议等,明确该项目设计要求及主要内容,并制定相关工作计划。

2、进行第一轮提资,把所需的项目前期的资料列出来,以函件形式发给甲方,要求甲方提供,主要包括以下资料:(1)项目所在区域的最新的城市规划资料(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3)项目场地及周边范围的现状地形图(4)项目范围内及周边待建的市政道路、公共建筑、综合管网等的施工图资料。

3、根据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项目的场地情况、投资规模及项目的开发建设计划,了解项目全局概况。

4、深入研究甲方提供的项目资料,理清项目的基地与周边区域的关系,列出存在的疑问及问题。

5、组织主要设计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摸清项目现场的大体情况,拍摄现场照片。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要: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的景观设计及施工过程的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探讨在城市园林中大型人工山体或荒山绿化的景观设计中,如何来进行生态景观设计。

关键词:人工山体;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自然山林;维护管理人工山体指在景观设计中完全由人工堆砌形成的山体,一般高度大于5米,平均坡度大于9度,小于此数值的地形我们一般称为园林微地形。

人工山体由于体量大,坡度陡,缺乏植被覆盖,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与普通园林微地形塑造不同的处理,以解决这些问题。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位于北京市城市中轴线的北端,为一完全由人工堆砌的山体,其面阔680米,与主湖的相对高度48米,基底面积约43.3公顷。

前山平均坡度10.2度,后山平均坡度19.3度,为一典型的人工山体。

为保证主山山体的稳固性,岩土工程采用了分层碾压的施工方式,施工后土壤密实度为0.92,山体表面有1米厚疏松种植土。

如此大型的人工山体,是在以往的设计中是极为少见的,其超大的尺度,多变的坡度坡向,复杂的土壤地质情况,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了许多难题。

1.人工山体易出现的生态问题1.1水土流失的问题人工山体由于初期没有植被覆盖,坡长坡度大,表层土光滑疏松易被侵蚀,下层土壤密实度大不利于雨水渗透等因素,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

1.2种植设计如何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人工山体与普通园林的微地形塑造相比,具有尺度大,坡度坡向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在公园建成后维护管理的困难,故在种植设计中应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建成具有一定自我维护及调节能力的植物群落景观,提高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减少公园后期维护管理成本。

2.水土保持设计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

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绿化工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工山体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24T11:01:28.4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作者:王倩
[导读] 摘要:山体公园具备独特的山体特征,为公园的设计增加了想象的空间,也提高了本地的旅游价值。

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天津 300191
摘要:山体公园具备独特的山体特征,为公园的设计增加了想象的空间,也提高了本地的旅游价值。

山体公园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也是人们休闲、游憩、娱乐的重要场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还会推动当地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的影响力
关键词:山体景观设计;问题探讨;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的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

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生存的主要集中地,当今,人们已经从传统的重视经济的发展转变为开始重视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

山体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中一个有生命力的设施给城市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

接下来阐述我国的山体景观设计设计中景观设计项目的中相关问题。

一、山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规划建设过于模式化
园林景观的设计讲求的就是个性化,需要深刻的体现出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所富有的历史内涵。

到那时近些年我国的园林设计已经逐渐体现出西方园林设计的特点,已经逐渐失去本土的特点。

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体现出断章取义或者没有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地形特点。

因此设计出来的作品缺乏深层次的内涵,仅仅停留在设计的表面。

2.山体景观设计建设的意识普遍不高
山体景观设计还会受到当地的经济以及设计人设计观念的影响,在我国,仍然还有很多城市没意识到山体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只是一味追求设计的潮流,设计的的景观往往只是具有观赏性,适用功能不强,忽视城市绿地的实用性与生态效益。

因此,很多的城市在园林建设上往往片面的追求眼前暂时的利益,忽略了城市长远的发展。

3.山体景观设计缺乏以人为出发点
一般,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往往是为了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陶冶人的情操。

因此在山体景观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一些景观设计需要按照人的要求来进行设计,但是需要明白人们的需求往往不仅仅停留在美的享受上,还需要注重园林本身的实际功能。

事实却是:在现代山体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过分追求美的享受,忽略了对人的关怀,例如我国很多大城市中的很多山体景观设计中,本来设计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但是广场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在偌大的广场上,地面主要铺设了草坪,而不是瓷砖,因此大量的娱乐设施只有暴露在露天中。

在炎热的夏季或者多雨的季节,既没有大树庇荫,也没有遮雨设施,因此,即使再美的风景也没人久留于此。

4.缺乏历史文化底蕴
山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植树、栽花或者配草,而是一种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植树、造景活动。

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要着重打造当地的风情特色以及文化特点。

给予生态和自然的基础上,将生态和环境与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完美融合,在景观汇总体现出文化特色,在文化特色中表现出当地的景色。

由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但是我国目前城市化逐渐体现出整齐划一的特点,忽略了自身的特征,偏离本身的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很难看到其本身具有的特征,失去景观的独特魅力。

5.在进行设计时缺乏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应尊重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生长规律,否则就难以生存下去。

但是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没有按照实际需要对植物进行配置。

例如经常会出现一些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为了突出对称美,在设计中忽略了植物本身的群落分布特征,只是种植一些种类单一的植物。

因此在园林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植物本身就具有的特性,还需要对设计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

二、山体景观设计的发展策略
1.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山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人的使用。

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从空间以及形状上进行设计,另外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主要色彩的搭配。

设计人员在实际之前需要对当地居民生活需求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其生活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是设计理念,从而努力创造出一定空间形态、舒适宜人的城市物质环境。

因此在园林时候中需要设计人员注重人性方面是设计。

2.山体景观中要尽量实现动静合一
对于山体景观设计来说,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山、水的设计,自古以来,我们进行奥运林设计都是依山傍水。

因此在山体景观设计中需要首先先考察当地的水质,以及水形成的景色,同时还需要水的排入和流出进行设计,注重水的净化问题。

真正做到生态。

我们在创造高水位的时候,可以使用瀑布的营造来实现,让水体自然的循环流动,进而产生溢水、涓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其含氧量。

最终达到生态设计的设计理念。

3.体现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地域特征与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因此,应充分的挖掘城市植被特色、主题文化以及环境等重要的潜质,尽量保持原地的本土文化人情特点,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化特点。

并且在设计的过程汇总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将可持续啊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的山体景观设计中去,充分体现出城市化的个性特征。

另外,在园林设计中需要设计人员首先理清当地的文化发展脉络,重视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自然化的景观为基点,完美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传统,力图增加园林设计中地域性的景观。

从而增加园林的魅力和吸引力。

4.充分考虑其生态环境
第一,在山体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设计周围环境的布局,因此在山体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有整体性的概念,设计人员在头脑里勾画出设计的整体布局,并且需要协调好绿地设计好整个生态系统和城市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将大自然的风景引入到城市的设计中来。

充分利用大自然来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第二,选择本地带野生或者栽培的建群种。

山体景观设计需要参照设计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来进行设计,主要是因为土壤以
及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种类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做好相关的工作。

使用乡土树种使其更可靠、廉价、安全,充分发挥山体景观设计建设的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山体景观设计的景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设计中只有相关人员对当地的人文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以及结合自身的设计经验进行综合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生态效用与景观价值,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海博.对城市居住区山体景观规划设计的分析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4).
[2]王玲丽.浅谈山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项目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6):162-162.
[3]张伟德.资源节约型山体景观设计景观工程项目管理研究[M].2009.
[4]陈文静.试论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与工程管理[J].花卉,2016(11X):9-10.
[5]何乾坤.山体景观建设工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