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言文版个人简历李帅杰
《旧唐书·李景俭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李景俭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李景俭,字宽中,汉中王瑀之孙。
父褚,太子中舍。
景俭,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
性俊朗,博闻强记,颇阅前史,详其成败。
自负王霸之略,于士大夫间无所屈降。
贞元末,韦执谊、王叔文东宫用事,尤重之,待以管、葛之才。
叔文窃政属景俭居母丧故不及从坐韦夏卿留守东都辟为从事窦群为御史中丞引为监察御史。
群以罪左迁,景俭坐贬江陵户曹。
累转忠州刺史。
元和末入朝。
执政恶之,出为澧州刺史。
与元稹、李绅相善。
时绅、稹在翰林,屡言于上前。
及延英辞日,景险自陈已屈,穆宗怜之,追诏拜仓部员外郎。
月余,骤迁谏议大夫。
性既矜诞,宠擢之后,凌蔑公卿大臣,使酒尤甚。
中丞萧俛、学士段文昌相交辅政,景俭轻之,形于谈谑。
二人俱诉之,穆宗不获已,贬之。
制曰:“谏议大夫李景俭,握自宗枝,尝探儒术,荐历台阁,亦分郡符。
动或违仁,行不由义。
附权幸以亏节,通奸党之阴谋。
众情皆疑,群议难息。
据因缘之状,当置严科;顺长养之时,特从宽典。
勉宜省过,无或徇非。
可建州刺史。
”未几元稹用事,自郡召还,复为谏议大夫。
其年十二月,景俭朝退,与兵部郎中知制诰冯宿、库部郎中知制诰杨嗣复、起居舍人温造、司勤员外郎李肇、刑部员外郎王镒等同谒史官独孤朗,乃于史馆饮酒。
景俭乘醉诣中书谒宰相,呼王播、崔植、杜元颖名、面疏其失,辞颇悖慢。
宰相迅言止之,旋奏贬漳州刺史。
是日同饮于史馆者皆贬逐。
景俭未至漳州而元稹作相,改授楚州刺史。
议者以景俭使酒,凌忽宰臣,诏令才行,遽迁大郡。
稹惧其物议,追还,投少府少监。
从坐者皆召还。
而景俭竟以忤物不得志而卒。
景俭疏财尚议,虽不厉名节,死之日,知名之士咸惜之。
(节选自《旧唐书·李景俭传》)译文:李景俭,字宽中,是汉中王李瑀的孙子。
父亲名褚,任太子中含。
李景俭,贞元十五年考中进士科。
天性俊秀清朗,博闻强记,阅读过许多前代史书,详知古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自认为有辅佐君王成就霸业的谋略,在士大夫中间谁也不服。
《新唐书杜甫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杜甫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酷嗜鼓琴,廷兰托?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爱惜人情,一至玷污。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因客耒阳。
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译文: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
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
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
唐肃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想要从?州投奔皇帝临时的临时驻地。
(中途)被寇贼捉住。
后来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
杜甫和房?是平民之交,房琬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
《李氏三杰之--李星阶先生小传》

中间为孙禄堂先生,右为李星阶先生,左为李星阶弟子李怀白蜚声武林的定兴“李氏三杰”之一的李文亭,字星阶,河北定兴县人,1877年出生在一个镖师世家。
其祖父李鉴是清咸丰年间的著名镖师,精通六合、少林拳法及各种兵器,被武林誉为“花刀李”。
因他曾击败过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旗人李恭,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歌谣:“南京到北京,把式数李恭,一遇花刀李,狡兔如见鹰。
”李星阶的父亲李国钧,也是个身怀绝技的镖师,他秉承家学,功力过人,在河北一带颇有影响。
李钧生有三子,长子李彩亭,二子李文亭,三子李耀亭。
李钧将家传绝技秘授三子,兄弟三人各有所长,被武林称为“李氏三杰”。
李星阶自幼天资聪慧,刻苦好学,倍受父亲喜爱。
他自十二、十三岁便随父走镖,闯南走北,后在东北奉天(沈阳)开设“常胜镖局”,开始了保镖生涯。
二十岁那年,他走镖路过津门,遇上形意拳名师单刀李存义,对李的形意拳内功羡慕不已,即拜李为师,改练内家拳法,在李存义的精心传授下,李星阶诚心钻研,苦练不辍,终于修得形意内功精髓,成为形意门的一代拳师。
李星阶的形意内功,尤以“五花炮”、“劈拳’、“扑掌”见长,他善用“虎扑子”击人前胸,其出掌之神速,力量之凶猛,堪称一绝。
正由于他内功深厚,所以在他几十年保镖生涯中,出入虎穴,均能化险为夷。
一次,他保镖乘船沿水路去山东,途中遇土匪持枪劫船。
有个匪徒见李星阶站立船头,举枪就射,就听“叭”地一声,李星阶应声倒下。
就在他快要栽倒在船板上的瞬间,突然一个足尖点地,他纵身一跃,跃过八尺多宽的水面,从船头跃到了岸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手抓住那个匪徒的枪管,用力一拧,挥臂一抡,枪托正中对方脑袋,匪徒应声倒地。
这一连串闪电般的动作,把周围十几个匪徒都惊呆了,一举制服了劫匪,身上不过是衣褂被穿了个小洞,皮肉分毫无损。
最后反而是匪徒设宴,陪罪了事。
还有一回,李星阶护送几辆满载珠宝绸缎的镖车到关外。
那时正值日俄战争期间,东北三省均被日寇侵占,在关外走镖,是非常危险的。
《贞观政要·李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贞观政要·李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贞观政要·李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贞观政要·李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贞观政要·李绩传》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原文:李绩,曹州离狐人也。
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
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
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
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
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
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
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
”拜黎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
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
寻加绩右武侯大将。
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
高祖遂归其尸。
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
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
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
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
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
累封英国公。
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
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
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
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
”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
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
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
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李姬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李姬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李姬传》是由明末清初的散文家侯方域所作,描写明末秦淮歌妓李香,不仅写了她擅长歌唱的艺术才能和不同流俗的风度,更突出写了她的见识和品格。
李姬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李姬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李姬传文言文原文李姬传作者:侯方域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
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
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
少风调皎爽不群。
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
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
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
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
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
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
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
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
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
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
姬固却之。
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选自《四部备要》本《壮悔堂文集》〔清〕侯方域李姬传文言文注释(1)李姬:李香,明末南京秦淮名妓。
南京是明朝之陪都,江南第一大都会,金粉繁华,江南文士多流连歌馆酒楼,声气相求,议论时事。
《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谷,字惟珍,颍州汝阴人。
身长八尺,容貌魁伟。
少勇力善射,以任侠为事,颇为乡人所困,发愤从学,年二十七,举进士,连辟华、泰二州从事。
开运二年秋,出为磁州刺史、北面水陆转运使。
契丹入汴,少帝蒙尘而北,旧臣无敢候谒者,谷独拜迎于路,君臣相对泣下。
谷曰:“臣无状,负陛下。
”因倾囊以献。
会契丹主发使至州,谷禽斩之,密送款于汉祖,潜遣河朔酋豪梁晖入据安阳,契丹主患之,即议北旋。
会有告契丹以城中虛弱者,契丹还攻安阳,陷其城。
谷自郡候契丹,遂见获。
契丹主先设刑具,谓之曰:“尔何背我归太原?”谷曰:“无之。
”契丹主因引手车中,似取所获文字,而谷知其诈,因请曰:“如实有此事,乞显示之。
”契丹国制,人未伏者不即置死。
自后凡诘谷者六次,谷词不屈。
契丹主病,且曰:“我南行时,人云尔谓我必不得北还,尔何术知之?今我疾甚,如能救我,则致尔富责。
”谷曰:“实无术,盖为人所陷耳。
”谷气色不挠,卒宽之。
入拜左散骑常侍,俄权判开封府。
时京畿多盗,中牟尤甚,谷诱邑人发其巢穴。
有刘德舆者,梁时屡摄畿佐,居中牟,素有干材,谷即署摄本邑主簿。
浃旬谷请侍卫兵数千佐德奥悉禽贼党其魁一即县佐史一御史台吏搜其家得金玉财货甚众自是行者无患俄迁工部侍郎。
显德初,从世宗征太原,遇贼于高平,匿山谷中,信宿而出,追及乘舆,世宗慰抚之。
是岁,河大决齐、郓,发十数州丁壮塞之,命谷领护,刻期就功。
显德五年夏,世宗平淮南回,赐谷钱百万、米麦五百斛、刍粟薪炭等。
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太祖闻之震悼,赠侍中。
(选自《宋史·李谷传》)译文:李谷,字惟珍,是颍州汝阴人。
身高八尺,容貌魁梧伟岸。
青少年时勇猛有力擅长射箭,常扶弱惩强,但被乡里人不理解,于是发奋学习,二十七岁时,考取了进士,接连被征召担任华、泰两州的从事。
现代文言文自我评价

现代文言文自我评价现代文言文自我评价【篇一:现代文言文自我评价】现代文言文自我评价篇一:自我评价文言文自我介绍分为好几种:工作上、学习上、平常朋友相互介绍、社会上。
1、吾姓祁,名晓翔,字凌霄,号逸仙居士。
年十六有余,嗜文,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
吾自幼喜文,熟读四书五经,儒家经典,挥笔泼墨,畅叙幽情,乐于文笔之间。
虽无仲尼墨翟之贤,无管仲伯夷之能,无王勃曹植之才,然吾有坚毅之心,青云之志,醇厚之情,亦有敢于创新之意识,吾信终可成鸿儒之才也。
时为七月,序属盛夏。
吾初来咋到,见四面八方之学子,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高中之时乃多事之秋也,吾等须戮力同心,为高考而备也。
众人皆怀经世之才,须出于口而躬于行,改吾班今日涣散之形,树明朝严明之风,浓厚之学术,出己之力,献己之才,共建团结好学之班,立于不败之林,岂不乐哉?嗟乎!吾感天地之广大,岁月之蹉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穷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物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人生之事变幻无穷,如缥缈之烟波,时有时无,若隐若现。
参天地兮,得生命之规律,万事皆顺自然之理,应天地之道。
望诸君亦能得己之道,顺之以理,乐福天命复奚疑?时值八月作文记之。
2、老师垂鉴,今余以拙略数言自我介绍,望师听闻!今吾之论以二分之,首者谈吾之家乡,次者言吾之自身!通海,吾之家乡也!其名何意?吾乡原汪洋,汉有神僧畔湖自西方来,持杖泄海,水通地现,自此得名。
通海之地,文化昌达,郡建于汉,繁盛于唐,大理段氏,兴业于此。
大元帝国,重军驻扎,明清二朝,商繁文昌。
自古至今,吾乡通海,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余之不才,欲以拙诗一首描弟子家乡风物:沟檐瓦壑见沧桑,古城长湖相辉映。
尼琅圣境天巧作,匾山联海话春秋。
孔庙双座证文昌,妙善洞经传法音。
家乡美食不虚传,传闻天下皆愿食。
言归正传,再言吾身。
余生于戊辰年,年方二十。
李晟传文言文翻译

昔有李晟者,字子升,生于唐朝贞观年间,乃吾国之豪杰也。
晟幼时聪慧过人,好学不倦,尤擅文辞,遂以文才闻名于世。
晟年幼时,家贫如洗,然其志向高远,矢志不渝。
一日,遇一书生,自称姓孟,名浩然,见晟贫而志坚,遂结为莫逆之交。
孟浩然赠晟一部《论语》,曰:“子升,此书乃圣人之言,读之可得真谛,汝宜珍视之。
”晟感其恩,刻苦攻读,日夜不懈。
晟年二十,举进士及第,官至翰林院编修。
其在翰林院,才思敏捷,文采飞扬,深受皇帝赏识。
时有奸臣当道,朝政日非,晟愤然上书,直言极谏,力主改革。
皇帝览其书,深以为然,遂委以重任,命晟为中书舍人。
晟在中书省,尽心竭力,为朝廷出谋划策,力挽狂澜。
时值边疆战事,晟受命出征,率兵屡建奇功,威震敌国。
晟善用兵,谋略过人,使得边疆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一日,晟与敌将决战于边关,敌方势大,我军岌岌可危。
晟临危不惧,挥师冲锋,勇猛异常。
战至中途,晟忽觉腹痛难忍,乃命部下退兵。
部将皆劝曰:“将军,敌军已退,此时正是追击之际,何故退兵?”晟笑曰:“吾虽腹痛,然国之重任在身,岂可因己之病而误国?”遂强忍腹痛,率兵追击,终将敌军击败。
战后,晟因功被封为平西侯,食邑千户。
晟虽位高权重,然仍谦虚谨慎,不忘百姓疾苦。
每至一处,必访贫问苦,体察民情。
百姓感其恩德,称颂不已。
晟在朝为官,政绩显赫,然其一生最为人称道者,莫过于兴办教育。
晟认为,国家之兴衰,在于人才。
于是,他四处奔走,兴办学校,广招贤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我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晟晚年,因年事已高,辞官归隐。
归隐后,晟仍关心国事,常以诗书自娱。
一日,晟于书房中吟诗一首,曰:“山川秀丽,草木葱茏。
吾心所向,永驻此中。
”诗成,晟泪流满面,感慨万千。
唐玄宗开元年间,李晟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晟一生,勤勉好学,忠诚报国,为我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后世之人,皆以李晟为楷模,传颂其事迹,永世不忘。
翻译:古有李晟者,字子升,生于唐朝贞观年间,乃我国之豪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