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科学六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在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中,有以下几种情况:1. 燃烧反应:物质燃烧时释放出热和光。

例如,木材燃烧产生的热可以用来做饭。

2. 电能的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声能、热能等。

例如,电灯发光、电炉加热等。

3. 动能的转化:动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声能、热能等。

例如,风能可以转化为电能来驱动风力发电机。

4. 光能的转化: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热能等。

例如,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和热能以供使用。

二、电路和电流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单位为安培(A)。

2. 电路:电路由电源、导体和电器组成。

电流需要在闭合电路中流动才能使电器正常工作。

3. 导体和绝缘体:导体是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如金属、水等。

绝缘体是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如塑料、橡胶等。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器依次连接,电流相同;并联电路中电器同时连接,电流分流。

5. 按压开关:按压开关是一种常见的开关类型,通过按下或释放按钮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三、生物的生长和变化1. 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长是身体逐渐变大,并且发育成熟。

植物的生长则包括幼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

2. 动物的变化:动物也会发生变化,如青蛙的变态过程:卵→蝌蚪→蛙蛹→青蛙。

3. 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茎、叶、根等方式进行繁殖。

4. 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如细菌、酵母菌等。

四、地球与太阳系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公转一周约为365天。

2.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地球轨道上的倾斜导致不同地区季节的变化,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是冬季。

3. 太阳系行星: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依次为水金火木土天王海王。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

五、力和运动1. 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通过推、拉、挤等方式对物体施加。

2. 弹力和重力:弹力是物体在被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式
–根据物质的来源可分为自然界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
–根据物质的形态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金属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好、延展性高、有光泽等;
–金属的用途:制作器具、建筑材料等。

•非金属
–非金属的性质:一般没有金属光泽、脆、不导电等;
–非金属的用途:制作绝缘材料、食用等。

三、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的结构
–由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等元件组成。

•集成电路的作用
–在电子产品中起到控制、信号传输等功能。

四、生物的组成
•生物的组成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生物体的特点
–可自主生长、代谢活动、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

五、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分类方式
–分为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界和古细菌界等。

•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之间形成食物链、食物网等相互依存的关系。

六、灯的工作原理
•灯的原理
–灯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器具,主要有白炽灯、荧光灯和LED灯等。

•灯的结构
–通常由灯泡、灯丝、镇流器等部分组成。

以上便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的科学上册知识点

六年级的科学上册知识点

六年级的科学上册知识点六年级的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生物学1. 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等。

2. 遗传与进化: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物种的适应性和自然选择。

3. 植物的生长:研究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等过程。

4. 动物的分类:学习动物的分类方法,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二、物理学1. 力与运动:理解力的概念,学习牛顿的运动定律,以及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2. 能量转换: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学习不同类型的能量(如动能、势能)及其转换。

3. 简单机械:学习杠杆、滑轮和齿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化学1. 原子与分子:了解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学习分子的构成和化学键。

2. 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等。

3. 物质的分类: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和物质的分类方法。

四、地球科学1.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气象学基础:学习天气现象,如云的形成、雨的形成和风的产生。

3. 地质变化:了解地壳运动,包括板块构造、地震和火山等地质活动。

五、环境科学1. 生态系统: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环境保护: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方法。

结尾六年级的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科学的世界里发现乐趣,不断探索和学习。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必考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例如,向日葵向光生长,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是因为那里的水分稀少,发达的根系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

- 动物的生存也依赖环境,如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获取水中的氧气;蚯蚓生活在潮湿、阴暗、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2.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关系:如猫和老鼠,猫以老鼠为食。

- 竞争关系:例如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它们都需要阳光、水、土壤中的养分等,会互相争夺这些资源。

- 共生关系:像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根瘤菌能够固氮,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的营养物质,而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 寄生关系:例如蛔虫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从人体获取营养物质。

二、光1.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 光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 = 3×10^8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例如,我们看到教室里的桌子,是因为桌子表面反射了灯光或太阳光。

-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例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

- 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六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一、工具和机械机械: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装置都可以称为机械。

如:筷子、刀、钉锤、剪刀、扳手、开瓶器等。

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杠杆平衡时,左边的力矩等于右边的力矩,即左边力×左边力臂=右边力×右边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

三种杠杆:省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省力但费距离。

如:老虎钳、起子、开瓶器、核桃夹、羊角锤、门把手等。

费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竿、理发剪刀、缝纫机脚踏板、镊子等。

等臂杠杆: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定滑轮等。

轮轴:像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轮轴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轮半径=阻力×轴半径,用公式表示为F1R=F2r。

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螺旋:斜面绕在圆柱上的螺旋叫做螺旋。

螺旋是变形的斜面,所以斜面也省力。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杠杆:如车铃的按钮、后轮上的飞轮、脚踏板与链条齿轮等。

轮轴:如把手、脚蹬等。

斜面:如螺丝钉等。

二、形状与结构抵抗弯曲: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改变材料的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把薄板形材料折成V形、W形、U形、T形和工字形等,能够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拱形的力量: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所有的拱形都有一定的承重范围。

框架铁塔:铁塔采用三角形的框架结构,这种结构不但牢固稳定,而且用料最少。

六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分散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2.物质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物质的性质:颜色、气味、味道、溶解度等。

4.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二、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和化学方程式
1.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水、盐、糖等。

2.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与意义。

3.物质的化学反应: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1.植物的结构:根、茎、叶。

2.动物的结构:头、躯干、四肢。

3.生物的生存方式:捕食、寄生、共生等。

4.生物的呼吸、消化、运输等功能。

四、能量与运动
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化学能等。

2.功率的概念与计算。

3.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等。

4.运动中的力:重力、摩擦力等。

五、物体的性质和运动
1.重力的作用:引力、重力加速度等。

2.惯性与动能的关系。

3.物体的浮力:浸没、浮起等。

4.物体的自转与公转。

六、地球与环境
1.地球的构造:地核、地幔、地壳等。

2.大气层的组成与功能。

3.地球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4.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方法。

以上就是六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的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勇敢探索,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的未来科学家!。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知识点总结(六年级上册)一、生物学知识点:1. 植物的组成:根、茎、叶、花、果实;2. 植物的繁殖:性繁殖和无性繁殖;3. 动物的分类: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4. 动物的特征: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5. 化学变化与生活:燃烧、腐烂、变形等;6. 环境保护: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二、物理学知识点:1. 引力和重力:地球引力、重力的作用;2. 测量长度和时间:长度的测量、时间单位的换算;3. 物体的运动: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停止运动等;4. 磁感线和磁铁:磁场的产生、磁感线的方向等;5.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产生、电路的组成等;6. 太阳能和地热能:太阳能的利用、地热能的利用等。

三、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特征;2.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 酸和碱: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酸碱中和反应等;4. 空气、水和溶液:空气的组成、水的重要性、溶液的形成等;5. 金属和非金属: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特征;6. 化学实验: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和实验小结。

四、地理知识点:1.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使用;2.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大洲的位置、中国的山脉和河流等;3. 气候和气象:气象仪器、气候带、气象预报等;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和台风等;5. 交通运输:陆上、水上、空中交通运输的方式;6. 我国的人口:人口分布、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

五、生活常识:1. 饮食营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2. 疾病预防和健康:传染病的预防、个人卫生等;3. 环境保护:节约用电、保护环境等;4. 防灾减灾:地震、火灾等应急措施;5. 交通安全:过马路的注意事项、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等;6. 社会公德:尊敬师长、公共场所的礼仪等。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

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二、问答: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

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2、做酸奶一、填空: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3、利用霉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4、馒头上的霉是(曲霉),水果上的霉是(青霉)。

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答: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三、实验: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1.草本植物的茎疏松、柔软、支持力弱。

2.木本植物的茎紧密、坚硬、支持力强。

3.银杏又叫白果树、公孙树,是我国的著名活化石植
物,产地浙江天目山。

4.珙桐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又叫中国鸽子树,产地
中国西部。

5.根据有无脊椎可以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
物。

6.细菌和病毒极其微小、结构简单,必须用显微镜或
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动物或植物的细胞里。

7.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有益的地方:
1,存在于人体或其他动植物体内的正常的细菌和病毒,平时可保持生物的正常运行和健康,杀
死侵入生物体内的有害细菌和病毒;
2,利用细菌和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帮助人类和其他生物预防疾病;
3,人们利用细菌制作一些食物原料或食品,让它为人类服务。

8.食物在阴暗潮湿、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真菌生长的条件)
9.霉有什么危害和用途?
霉可以损害物品,使人生病,也可以用于酿酒、制酱油、腐乳等食品加工,或制造抗生素为人类造福。

10.加拿大的糖槭,是著名的木本糖源。

用糖槭树干流
出的糖液,可以制作枫糖。

11.生漆是我国的特产,它耐热、耐磨并具有绝缘作用,
是驰名中外的天然树脂原料——“涂料之王”。

12.写出保护生物资源的建议书
1,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砍伐珍稀植物和捕杀珍稀动物。

2,成立专门的珍惜动植物保护、管理和救助部门
3,积极开展保护珍惜动植物资源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家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13,植物栽培、繁殖都有哪些新技术?
温室栽培技术、滴灌及无土栽培技术、立体种植技术、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技术、植物的杂交技术、转基因技术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1,人类和其他动物是通过食物来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的,而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太阳光)转化成化学能(淀粉)。

3,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色植物中合成淀粉。

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物质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

4,假如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了光合作用,不能生成淀粉和氧气,没有淀粉和氧气,人和其他生物就无法生存。

5,绿色植物是怎样被破坏的,提出保护绿色植物的建议。

绿色植物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危害而被破坏,如干旱、砍伐森林、扩大耕地、破坏草原等。

建议:应有计划的合理砍伐森林,并及时补种,大量植树种草,禁止过度放牧等。

6,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在不
断的流动。

7,食物链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为止。

8,如果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由于外界因素而造成数量减少或增多,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的生存会受到什么影响?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说说自己的理由。

如果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由于外界因素而造成数量减少或增多,食物链中被“吃”生物数量会增多或减少,而“吃”它的生物数量会减少或增多,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会减少或增多。

9,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10,风动小鼓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风能通过纸风车转化成了机械能,机械能通过小鼓转化成声能。

11,电磁铁接通电源后产生磁性,切断电源后磁性消失。

1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和匝数的多少有关。

13,用到电磁铁的装置有:电磁起重机、电话的听筒、扬声器、电铃、电磁继电器。

第三单元宝贵的能源
1,自然界中能够产生、提供某种能量的物质或资源叫做能源。

(能量是从能源中获得的。


2,可再生能源:海洋能源、地热能源、生物能源、太阳能
3,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核能源、天然气
4,谈谈使用煤这种能源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方面的影响?
煤燃烧后留下煤渣,并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废气,这些气体成了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燃烧产物中还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如汞、镉、铅等,他们少部分随着烟雾飘向四方,大部分堆放在很少有人照看的灰场上,随着风化侵蚀而渐渐进入环境。

5,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第一代:生物质为主;第二代:化石燃料(煤);第三代:液体燃料(石油);第四代:新能源(核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
6,假设有一天没有了能源,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没有了能源,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受到限制,没有了能源,生物将会灭绝,没有了风云雨电等自然能源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我们将无法生存。

7,为什么我国仍然面临许多能源问题?
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主要是(人均能源不足)和(能源资源分布不均)。

能源构成以煤为主,工业部门消耗能源占有很大比重,农村能源短缺,以生物质能为主。

8,1度电就是1000瓦的电器使用1小时的电量。

9,100瓦的电灯工作10小时使用一度电。

10,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我们解决了能源不足的困难,更有益于环境保护,低值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为我们节约大批开支。

11,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核能、天然气水合物。

常规能源:草木、煤、石油、天然气。

第四单元:太阳家族
1,波兰的科学家哥白尼第一次提出日心说。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由于传播哥白尼的学说被教会判处死刑。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

3,拖着一条长长“尾巴”的天体,就是彗星。

按照固定的椭圆轨道绕太阳旋转。

一颗名叫“哈雷”的彗星,每隔76年左右绕太阳转一圈。

我们下次看到哈雷彗星是在2061年。

4,2006年8月24日,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归为矮行星的行列。

5,根据行星体积大小排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木土天海递进祸水)6,根据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排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水进地火木土天海)
7,由于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保持倾斜方向,并且角度不变,所以产生四季。

(1,公转;2,地轴倾斜)
8,假如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还会有四季变化吗?
假如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没有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没有四季变化,因为地球同一点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发生变化。

9,在极地,白昼会持续6个月,然后是长达6个月的黑夜。

10,国际上通用的星座有88个。

11,由于地球的公转,各个季节里看到的星空是不一样的,每个积极最适宜观测的星座有所不同。

在北半球,春季的狮子座,夏季的牧夫座与天蝎座,秋季的天鹅座与飞马座、冬季的金牛座与猎户做等比较容易观察;大熊座、小熊座和仙后座等星座,则全年都可以看到。

12,1969年,美国的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首次登录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

13,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14,月球不能发光,他反射的是太阳光,我们看到的月球的不同形状叫做月相。

第五单元:海洋资源
1,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2,大陆架是陆地在海中的延续。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最多的物质是盐。

4,我国的滨海砂矿储量十分丰富。

5,在独具魅力的蓝色水域中,生活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其中海洋动物17万余种,海洋植物约有2.5万余种. 6,怎样保护海洋资源?
人们应该在海洋中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过度捕捞,严禁向海洋中排放污染物,严禁破坏海洋的生态环境等。

把自己想到的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与同学交流,并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答:利用海底能量发电,优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缺点:成本太高,难度较大,可能影响海底环境。

利用海洋空间修建安海底城市、海底隧道、海底倾废场所等:优点是可以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缺点是技术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