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汇总(知识清单)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放大镜又叫凸透镜,作用是放大物体的图像,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透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一小。
近视眼镜是一凹透镜,老花镜是一凸透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二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3、显微镜由上到下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部分构成。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可分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5、玻片标本制作步骤:滴、撕、展、盖、染、吸。
6、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等结构。
7、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安东尼•范•列文虎克。
8、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胡克09、第一个发现血液红细胞的科学家是简•施旺麦丹010、光合作用在植物叶表皮细胞中的叶绿体中进行。
二氧化碳和氧气通过植物的气孔部分进出。
11、单细胞生物有草履虫、太阳虫、眼虫、变形虫等。
12、生活在水中的微生物有线虫、衣藻、钟形虫、草履虫等。
13、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等;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有_±肠杆菌、病毒等。
14、制作水中微生物的玻片时需要加入脱脂棉纤维来控制微生物运动。
15、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围绕一地轴自转,自转轨道的形状是一圆形,对人类的影响是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对人类的影响是四季变化。
3、地球的年龄是40多亿岁,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一地核、地幔、地壳,可以制作哪那三种模型地球自转模型、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地球结构模型04、地球上与赤道平行的是一纬线,与赤道垂直的是里线5、模拟昼夜交替现象时,地球仪模拟地球,手电筒模拟太阳:模拟谁先迎来黎明时,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地球。
6、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共同点是地球是球体。
7、圭表在正午时候使用,夏季太阳高度最高(远日点),冬季太阳高度最低(近日点),夏季影子长,冬季影子短。
小学科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必背内容汇总

小学科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必背内容
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小学科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必背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进行复和备考。
单元一:物质的三态
1. 什么是物质的三态?
- 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几乎不可压缩
- 液态:物质分子排列较松散,可以自由流动
- 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松散,能够完全自由流动
2. 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 固态 -> 液态:熔化
- 液态 -> 固态:凝固
- 液态 -> 气态:蒸发
- 气态 -> 液态:凝结
单元二:能量
1. 什么是能量?
- 能够使物体进行运动、发光、变热等的物理量
2. 能源的种类
- 传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 能量的转化和传递
- 能量可以在物体之间进行转化和传递
- 能量转化的例子: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单元三:物体的运动
1. 物体的运动状态
- 静止状态:物体不发生位置上的改变
- 运动状态:物体发生位置上的改变
2. 物体的运动方式
- 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运动
-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
3. 速度和加速度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
单元四:力和力的作用
1. 什么是力?
- 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上的改变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
- 使物体发生运动、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3. 常见的力的种类
- 推力、拉力、重力、弹力等
以上是小学科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必背的内容汇总,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科学大全

六年级上册科学大全科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它能够帮助他们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我们将通过47个点来详细介绍六年级上册科学内容。
一、物质的状态变化1.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2.物质的状态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包括升温、降温、蒸发、凝固等过程。
二、力的作用3.什么是力,力是如何产生的。
4.引力、弹力、摩擦力对物体的影响。
5.重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的。
三、光的传播和反射6.光是如何传播的,为什么看不见光线本身。
7.光的反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镜面、凹面、凸面对光线的反射情况有何不同。
四、声音的传播和变化8.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空气、固体和液体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9.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是如何形成的。
五、磁效应与电效应10.磁铁的磁效应是怎么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和性质。
11.什么是电流,电荷是如何产生的。
12.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区别以及实验方法和结果。
六、植物的生长和繁殖13.植物的结构和组成,叶片、茎、根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14.植物是如何进行繁殖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
七、动物的生殖和生长15.动物的生殖方式,雌雄异体和雌雄同体的动物各有哪些。
16.动物的生长过程,幼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的特点和作用。
八、天气与气象17.气象学是什么,气象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18.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气象仪器的种类和作用。
九、地球的运动和变化19.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地球的四季变化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20.什么是自然地理,地理地形图和地质地形图的区别。
十、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构成,生态平衡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2.什么是环境污染,如何保护环境以及当前环境污染问题。
十一、人体结构和功能23.人体的器官组成,大脑、心脏、肺等器官的作用。
24.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机制。
十二、生命的进化和演变25.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区别和联系。
六年级上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六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概念: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自然规律的基本途径。
2.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 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控制变量、重复实验、客观记录。
二、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2. 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组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温度、光照、水分、空气等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4. 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染、破坏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三、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在封闭系统中总量保持不变。
3.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4. 电和磁:静电现象、电流的形成、磁场的概念、电磁感应等。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组成和特点。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产生的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3. 太阳系的构成:太阳和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4. 宇宙的探索:恒星、行星、星系、黑洞等宇宙现象的初步了解。
五、科技与生活1. 材料的分类与应用:金属、塑料、陶瓷、复合材料等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信息技术:计算机、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3. 交通运输的演变:从步行、马车到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展。
4. 能源的利用:化石燃料、核能、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和特点。
六、科学、技术与社会1. 科学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与挑战。
2. 技术的伦理问题: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一、生物1. 动物世界的多样性(1)按物种分类的基本特征- 哺乳动物:能分泌乳汁哺育幼崽- 鸟类:具有羽毛,能飞行- 爬行动物:皮肤干燥,有鳞片- 鱼类:有鳞片,具有鱼鳃进行呼吸- 两栖动物:生活在水陆交替的环境中(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模仿保护色- 变异适应- 迁徙和冬眠2. 生命在细胞中的体现(1)什么是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可以自我复制,并完成与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2)细胞的组成细胞由细胞膜、质膜、细胞质、核仁、核膜、染色体等构成。
(3)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内各器官都有不同的功能,每个器官对细胞的生存至关重要。
二、物理1. 物理学基本概念(1)物理学基本概念——力- 力的概念- 力的单位- 力的分类- 力的作用效果(2)物理学基本概念——机械功与机械能- 机械功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机械能的概念,势能和动能- 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定律2. 机械能与简单机械(1)简单机械- 杠杆- 轮轴- 滑轮- 楔子- 螺旋(2)机械能的应用- 斜面- 吊车- 滑板等三、化学1. 物质的组成(1)化学符号- 化学符号的种类- 化学符号的取名方法(2)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特征-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2.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常见的化学现象- 萎叶恢复鲜活- 金属用火加热变色- 异香味- 酸碱反应(2)各种化学现象的解释-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四、地理1. 大自然中的水(1)水的自然分布- 海水- 冰川冰雪- 地表水- 地下水(2)大气圈和水循环- 大气圈的组成-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2. 人类的活动与水资源(1)大气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 酸雨对水资源的危害-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危害(2)水污染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水污染的类型及特点- 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此为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四个部分。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如生物、物理、化学等。
以下将对这些科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一、生物知识点1. 细胞与组织: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组织是由相同或相似的细胞按照一定方式组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2. 动物的繁殖与生长: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卵生、胎生和产卵等。
动物的生长是指自身体积和质量的增大,通常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
3.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植物的生长过程涉及光合作用、纤维素合成等,主要通过水和养分的吸收来实现。
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例如花果结实和茎、叶的变态生长等。
二、物理知识点1. 声音和光线: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光线是一种电磁波,可被物体反射、折射和吸收。
2. 电与磁:电是由电荷带来的电现象,分为静电和电流。
磁是由磁性物质带来的磁现象,通过磁力的作用可以实现吸附和排斥。
3. 热与温度:热是物体内部能量的一种形式,热传递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实现。
温度是衡量物体热能状态的物理量,常用摄氏度表示。
三、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
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在物理过程中可以发生状态变化,如固体溶解于液体中形成溶液。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如酸碱中和反应等。
3. 空气与水的重要性: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氮、氧、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混合物,对生物和环境都非常重要。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和介质。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归纳。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同学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并为未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六年级上学期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上学期知识点科学六年级上学期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各种有趣的科学知识。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下这个学期我们所学习的主要知识点。
一、植物与动物1. 植物的组成:根、茎、叶和花的结构及功能;2. 植物的繁殖: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繁殖方式;3.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点和区别;4. 动物的组织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层级结构。
二、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变化规律;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溶解、燃烧和腐蚀等常见性质;3. 能量的转化:光能、热能、化学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换。
三、天体与地理1. 太阳系:太阳、地球、月球和其他行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2. 星座与季节:北斗七星、仙女座等星座的特征及其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3. 能源与环境:石油、煤炭和水能等能源的来源、利用与环境影响。
四、健康与安全1. 健康生活方式:饮食均衡、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卫生习惯;2. 安全知识: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溺水等基本安全常识;3. 自然灾害: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五、科学实验1. 科学探究:提出观察问题、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2. 常见实验:例如测量物体质量、测量物体体积、制作图表等实验操作。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科学六年级上学期的知识点就是这些,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祝大家学习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以上文章为根据题目设计的格式写作,力求满足字数要求、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流畅。
)。
六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六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物理科学等。
以下是对本册科学课程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复习。
一、生命科学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种子发芽的条件:水分、温度、光照。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
植物的生长周期:种子→幼苗→成熟植物→开花结果→种子。
动物的生命周期:昆虫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胎儿→出生→幼崽→成年。
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科学研究。
二、地球与空间科学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地壳被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会相互碰撞、分开或滑动。
地球的自然现象:地震:由于地壳板块的移动导致。
火山:地壳中熔岩和气体通过裂缝或火山口喷出。
太阳与太阳系:太阳的结构与特点:核心、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太阳系的主要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物理科学力与运动:力的定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的类型:推力与拉力。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热与能量: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电与磁:静电现象:电荷的积累与释放。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磁铁的性质:吸引铁质物体,有北极和南极。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与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来源与影响。
环保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六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册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复习一、科学常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
像钉锤、剪子这些构造简单的机械,又叫做()。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
各种各样的()就是简单机械。
家中常用的工具有()等。
2、使用机械的目的:()、()、()。
3、要打开啤酒盖你用()、拔掉墙上的钉子你用(),拧下螺丝钉你用()。
4、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杠杆上有()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5、杠杆是一种(),杠杆有三个点分别是:()、()和()。
6.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
7、省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
8、杆秤由()、()、()、()几部分组成。
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9、杠杆有(),(),()。
10、“四两”拨千斤,称为()。
11、杆秤是杠类工具,“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因为杆秤应用了()。
12、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
13、轮轴可以()。
在轮上用力时,();在轴上用力时,()。
14、生活中的轮轴有:()、()、()、()、()、()等。
15、利用螺丝刀起出螺丝,是应用()原理,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其中刀柄相当于(),刀杆相当于()。
在轮上用力(),在轴上用力();当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
16.固定在一个位置()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
17、定滑轮的作用:();动滑轮的作用:();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组的()越多越省力;提起重物用()绳子,就省几分之一的力。
【要数吊着动滑轮的绳子几段】18、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②动滑轮:();③滑轮组:()、()。
19、旗杆顶端安装的是(),吊车上安装的是(),窗帘上安装的是()。
2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
斜面有()的作用。
21、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坡度越大越()。
22、将重物提上斜坡,如果斜坡的高度不变,斜面( )越省力。
(道理同上)23、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
(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
24、生活中的斜面:()、( )、( )、( )、( )、( )、( )。
25、不论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总是()转速(慢),()转速(快)。
26、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有车把是(),刹车是(),脚蹬子是(),螺丝是()。
27、自行车综合运用(),(),()等机械原理进行省力工作。
精品文档29、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30、1、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2、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柱比梁的抗弯曲能力(强)。
3、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4、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材料厚度)和(改变材料形状)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6、纸的厚度与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是:(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的宽度与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是:(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7、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
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增加纸的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8、增加材料的(厚度)比增加材料的(宽度)更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9、(改变形状)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原因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10、赵州桥是一座长寿的(石拱桥)。
拱形受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如果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11、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12、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13.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14、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15、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16、生活中的拱形:龟壳,贝壳,蛋壳,人的头骨、肋骨、足拱、管状的腿骨,拱门,拱窗,拱桥等。
17、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抗弯曲能力强。
18、人体的足部、头部利用了(拱形)的特点。
人的头骨近似(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19、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节省材料、坚固不容易变形、抗风能力强)。
20、框架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他的优点是:省材料而又能达到很高的强度。
因此,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21、我们利用(框架结构)可以用(较少的钢材)建造很高的铁塔。
22、(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结构,我们通常用(三角形)来加固框架的原因是它具有(稳定性)。
23、最常见的框架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
24、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5、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26、高塔不倾倒的秘密是:塔一般采用三角形框架空体结构,并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地基稳固,风的阻力小,抗风能力强,所以不容易倒。
精品文档27、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优点是:①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
②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③桥面低而平坦,方便通行。
28、拉索桥通常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
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所以,拉索桥的最大优点是(跨度大)。
拉索桥分为(悬索桥)和(斜拉桥)。
我知道的钢索桥:江阴大桥,夷陵长江大桥,美国跨海峡大桥。
(钢索桥的特点:跨度很大。
)29、拱桥的特点是(承载压力大),建造时应考虑:修筑坚固的桥墩,以承受拱受压时产生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
30、拉索桥的特点是(跨度大),建造时应考虑:钢缆的拉力能力和桥塔的高度及坚固性。
第三单元《能量》:1、丹麦科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通电的线圈能产生(磁性)。
2、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铁钉)、( 导线 )、( 电池 )。
3、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 ,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的性质。
4、改变 (电池正负极接法)或( 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5、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 ),(电池数量)等有关系。
6.电磁铁有(南北极)。
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它与(电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当电磁铁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7、根据(同极排斥、异极吸引)的道理可以找到电磁铁的(南北极)。
8.电磁铁的磁力是(电能转化的),增加电池会增加它的磁力。
9.电磁起重机主要是由(电源)和缠绕在(铁蕊周围的线圈)构成。
即主要是由(电磁铁)构成的。
10、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
(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多),磁力大;反之,则磁力小。
1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1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13、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
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14、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15、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是(电能)转化(机械能)。
它的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16、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17、声音的能量可以控制( 电路)的通断,使电灯(亮 )或( 灭)。
18、激光有很大的( 能量),强激光可以打孔或切割材料。
19、神舟六号火箭靠(化学能)把它发射升空。
20、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句话道出了:(几乎所有能源都源自太阳)。
21、用沼气煮饭、照明、发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和(机械能)。
22、(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23、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24、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5、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26、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蓄电池——用化学能的形式把电能储存起来。
放电时把(化学能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27、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28、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29、课本第62页漫画,能量是这样转化的:太阳能——植物果实储存的化学能——人体储存的化学能——自行车的机械能——发电机的电能——电炉的热能—水蒸气的热能。
30、煤是几亿年前的( 植物) 经过复杂的变化变成的;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 低等生物) 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31、植物依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长成了身体,它把(太阳能)转化成了(生物能)。
32、(煤)、(石油)、(天然气)是储存的亿万年的太阳能。
3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会少一点。
34、水能、风能、化学能大多数能源最终都来源于( 太阳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