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
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科学实验汇总归纳

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科学实验汇总归纳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实验目的: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
实验器材:鱼、鱼缸。
实验步骤: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
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用文字或画图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实验现象:鱼在运动时,鳍在不断地摆动。
实验结论:在鱼游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方向。
探究鱼的呼吸实验目的:探究鱼的呼吸。
实验器材:鱼、滴管、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1.将鱼提前放置于教室。
2.用滴管吸取一些绿色使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滴1-3滴,观察绿色水的流动路径。
3.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实验现象:绿色水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尝试结论:鳃在鱼呼吸中起重要感化。
水的热胀冷缩实验尝试目标:探究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尝试材料:水、带有胶塞的口服液小瓶、吸管、溶于水的颜料水槽、热水、冷水。
尝试步骤:1.把吸管插入胶塞。
2.把被颜料染色的水装在瓶内,留意瓶内的水要装满。
3.把小瓶放人热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的变化。
4.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的变化。
尝试现象:1.把小瓶放人热水中时,吸管内的液柱会上升。
2.把小瓶放人冷水中时,吸管内的液柱会下降。
尝试结论:普通情况下,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气体热胀冷缩尝试(一)实验目的:利用气球探究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尝试材料:水槽两个、气球、冷热水、平底烧瓶。
实验步骤:1.将气球套在平底烧瓶瓶口上,密封好。
2.将装置放人装有热水的水槽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3.将装置放入装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放人热水中后,气球会膨胀变大;放入冷水中后,气球会收缩变小。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气体热胀冷缩尝试(二)尝试目标: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移动方向,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弯管、有色水等。
尝试步骤:1.向玻璃弯管中注入一部分有颜色的水,水柱不宜过长。
(完整word版)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一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器材: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米、瘦肉等。
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米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闻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
这说明米饭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米后,在纸上留下油渍。
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二实验名称:溶解实验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步骤:1、先把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再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实验三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器材:烧杯、药匙、玻璃棒、水、小苏打、洗衣粉、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等。
实验步骤:1、先把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洗衣粉、面粉、食用油、粉笔末、粘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按顺时针方向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溶解的现象。
实验结论: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说明: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实验四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将颗粒同样大的冰糖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用玻璃棒同时搅拌十秒钟。
(完整word版)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

;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
热传导实验
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铁片、蜡等。
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用凡士林将火柴依次粘在铜棒上。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
、用力向下压活塞,观察现象。
、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气球的反冲实验
气球、铁丝、塑料管、细线。
2
气球是依靠气体的反冲力运动的。
瓶“吞”鸡蛋实验
火柴、熟鸡蛋、集气瓶。
、将熟鸡蛋外壳剥掉。
、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集气瓶内。
、迅速将鸡蛋小头朝下塞入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观察鸡蛋位置变化。
、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溶解的现象。
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
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烧杯中,用玻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将颗粒同样大的冰糖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
、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或用棉花、胶塞、橡皮泥把玻璃杯口封住)防止水分蒸发,并
、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分离叶绿素
烧杯、植物绿叶、酒精、酒精灯、三角架、锥形瓶、棉絮等。
、把一片绿叶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没过绿叶,用棉絮塞住瓶口。
大气有压力。
大气压力及方向实验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二)第1 页一、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材料:碘酒、米粉、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粉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粉变成黑色。
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
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二、面粉变蓝实验材料:碘酒、面粉、小碗、筷子、盘子、开水。
实验步骤:1、把少许面粉放在小碗里,加一点水用筷子搅拌。
2、再倒上开水,搅拌。
3、待冷却后,取一点放在盘子里,再滴上几滴碘酒。
4、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面粉变成蓝色了。
实验结果:这说明面粉中有淀粉。
四、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试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根据材料种类准备)、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
实验过程:1、现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到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六、饮料小配方(单位:克/升)配方一:蔗糖16克,柠檬酸1.8克,低聚糖15克,柠檬香精1克,氯化钠0.6克,氯化钾0.1克,磷酸二氢钠0.1克,碳酸氢钠0.1克。
配方二:食盐、蜂蜜、冰糖、茉莉花茶:每1000毫升兑5克食盐煮开后,放入冰糖一两,茉莉花茶5克,自然冷却后,加入一汤勺新鲜的蜂蜜即成。
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科学实验汇总归纳

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科学实验汇总归纳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材料:烧杯、水、小瓶子、气球、手电筒。
实验步骤:1.将小瓶子倒置放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将气球套在小瓶子的口上,用手电筒照射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
3.将气球从小瓶子的口中取出,将其放入冰箱中冷却,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在照射气球时,气球会膨胀变大;在冷却气球时,气球会收缩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1.取两个大饮料瓶,分别在底部切开一个小洞,大小相同。
2.在一个瓶子内点燃蜡烛,另一个瓶子内燃点蚊香。
3.将两个瓶子靠近,观察瓶子间的气流变化。
实验现象:点燃蜡烛的瓶子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排出的热空气使瓶内气压降低,外部空气流入瓶子内,形成气流。
点燃蚊香的瓶子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排出的热空气使瓶子内气压降低,外部空气流入瓶子内,形成气流。
两个瓶子间的气流由于气压差异而形成。
实验结论:风是由于气压差异而形成的。
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排出的热空气使气压降低,外部空气流入形成气流。
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取两个大饮料瓶,分别对它们进行切割。
将一个瓶子的瓶肩以下部分去掉,只保留上面喇叭口部分;将另一个瓶子的瓶底去掉,并在瓶身与蜡烛等高的部位打一个大小与瓶口相近的孔。
然后,将第一个瓶子的喇叭口部分插入第二个瓶子瓶身的孔中并进行固定和密封,组装成简易的风的形成演示装置。
接着,将组装好的装置罩在未点燃的蜡烛上,用点燃的蚊香靠近喇叭口的开口处,观察现象并记录。
最后,点燃蜡烛,再用装置罩住蜡烛,用点燃的蚊香靠近喇叭口的开口处,观察现象并记录。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切割时要尽量保持切口平整;切割后的断面比较锋利,要防止手被割破;使用蜡烛时要注意安全。
实验现象是:未点燃蜡烛时,蚊香产生的烟雾慢慢向上升;点燃蜡烛后,烟雾会进入喇叭口,并迅速从上面的瓶口飘出瓶外。
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喇叭口处的空气因瓶内外温度的差别而发生流动,从而产生了风。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活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1 蚂蚁1.制作昆虫模型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昆虫特征的认识活动材料橡皮泥、牙签等活动步骤1.取黑色橡皮泥适量,将其搓成类似水滴的形状作为蚂蚁的腹部;搓出一个小椭圆球作为蚂蚁的胸部;搓出一个小圆球并在上面刻出眼睛作为蚂蚁的头部。
用牙签将3部分结合在一起。
2.取黑色橡皮泥适量,制作蚂蚁的1对触角和3对足。
3.将3对足粘合在蚂蚁的胸部。
4.将1对触角粘合在蚂蚁的头部。
一只完整的蚂蚁模型就做完了。
2.观察蚂蚁身体分为几部分?3.昆虫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2 鱼1.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活动目的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活动材料鱼、鱼缸活动步骤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并用画图或文字等方式记录自己发现。
活动现象鱼运动时,鳍在不停地摆动。
活动结论在鱼游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2.探究鱼的呼吸活动目的探究鱼的呼吸活动材料鱼、滴管、食用色素活动步骤1.将鱼提前置于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滴1—3滴,观察绿色水的流动路径。
3.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活动现象绿色水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活动结论鳃在鱼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2.观察鱼有哪些共同特征?3 鸟1.观察鸟有哪些共同特征?2.下面动物为什么说不是鸟?3.以“保护鸟类”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
4 哺乳动物1.比较哺乳动物的被毛与鸟的羽毛活动目的比较哺乳动物的被毛与鸟的羽毛是不同的活动材料猫的被毛、鸟的羽毛活动步骤1.看一看猫的被毛、鸟的羽毛的外形,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摸一摸猫的被、鸟的羽毛,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观察哺乳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3. 查查资料了解一下,海豚、鲸、鸭嘴兽、袋鼠都是哺乳动物吗?5 我国的珍稀动物1.你知道我国珍稀动物有哪些?2.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是什么?3.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有哪些?6 测量距离和时间1.用卷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活动目的学会使用卷尺测量距离活动材料卷尺等活动步骤1.标出表示两棵树距离的起止点。
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科学实验汇总归纳

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实验目的: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
实验器材:鱼、鱼缸。
实验步骤: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
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用文字或画图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实验现象:鱼在运动时,鳍在不断地摆动。
实验结论:在鱼游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方向。
探究鱼的呼吸实验目的:探究鱼的呼吸。
实验器材:鱼、滴管、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1.将鱼提前放置于教室。
2.用滴管吸取一些绿色使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滴1-3滴,观察绿色水的流动路径。
3.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实验现象:绿色水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实验结论:鳃在鱼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水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水、带有胶塞的口服液小瓶、吸管、溶于水的颜料水槽、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1.把吸管插入胶塞。
2.把被颜料染色的水装在瓶内,注意瓶内的水要装满。
3.把小瓶放人热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的变化。
4.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的变化。
实验现象:1.把小瓶放人热水中时,吸管内的液柱会上升。
2.把小瓶放人冷水中时,吸管内的液柱会下降。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实验目的:利用气球探究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水槽两个、气球、冷热水、平底烧瓶。
实验步骤:1.将气球套在平底烧瓶瓶口上,密封好。
2.将装置放人装有热水的水槽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3.将装置放入装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放人热水中后,气球会膨胀变大;放入冷水中后,气球会收缩变小。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二)实验目的: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移动方向,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弯管、有色水等。
实验步骤: 1.向玻璃弯管中注入一部分有颜色的水,水柱不宜过长。
把带有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在平底烧瓶的瓶口上,密封好。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一、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材料:碘酒、馒头、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方案:1、把馒头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馒头上滴2—3滴碘酒,观察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馒头变成蓝黑色。
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呢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头发烧焦的气味。
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二、溶解实验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方案:1、先在烧杯中倒入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三、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等。
实验方案: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四、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等实验一:实验方案: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一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器材: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米、瘦肉等。
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米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闻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
这说明米饭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米后,在纸上留下油渍。
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二实验名称:溶解实验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步骤:1、先把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再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实验三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器材:烧杯、药匙、玻璃棒、水、小苏打、洗衣粉、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等。
实验步骤:1、先把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洗衣粉、面粉、食用油、粉笔末、粘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按顺时针方向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溶解的现象。
实验结论: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说明: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实验四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将颗粒同样大的冰糖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用玻璃棒同时搅拌十秒钟。
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3、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冰糖研成粉末,然后分别放入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实验结论: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五实验名称:沉淀实验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明矾、浑浊水。
实验步骤: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的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出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实验六实验名称:过滤实验实验器材:方座支架、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过滤网(或纱布)、待过滤的水、纯净水。
实验步骤:方案一:1、将烧杯放在方座支架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上,调节好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口直面贴在烧杯的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
下面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的一边。
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沿。
比较过滤后的水有什么不同。
方案二:把过滤网(或纱布)放在烧杯口上,把待过滤的水慢慢倒入过滤网内,水不要溢出过滤网。
比较过滤后的水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出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
实验七实验名称:根的吸水实验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完好的有根植物、玻璃杯(或透明的瓶子)、花生油(或棉花、橡胶塞、橡皮泥)、水。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2、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或用棉花、胶塞、橡皮泥把玻璃杯口封住)防止水分蒸发,并在杯壁上做上标记。
3、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结论: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八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器材:烧杯、植物绿叶、酒精、酒精灯、三角架、锥形瓶、棉絮等。
实验步骤:1、把一片绿叶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没过绿叶,用棉絮塞住瓶口。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内,在烧杯内加入适量的热水。
3、在三角架上放好石棉网,把烧杯放在上面,用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是绿色的,除去叶子中的叶绿素,叶子就不再是绿色的了。
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所以酒精变成绿色。
实验九实验名称:茎输导水分的实验实验器材:凤仙花(绿色植物枝条)、水、红墨水、瓶子、刀片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把凤仙花枝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瓶子里。
2、把瓶子放在阳光下,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子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再把茎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十实验名称:热空气性质实验实验器材:大塑料袋、瓷盘、酒精、火柴、支架、纸蛇、蜡烛等。
实验步骤:方案一:在瓷盘里倒入适量的酒精,将大塑料袋展开罩在瓷盘的上方。
将酒精点燃,过一会儿,看到塑料袋膨胀起来,然后松手,观察现象。
方案二:把纸蛇挂在支架上,点燃蜡烛,放在纸蛇下面。
观察纸蛇变化。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实验十一实验名称:压缩空气实验实验器材:注射器、橡皮。
实验步骤: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
2、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
3、用力向下压活塞,观察现象。
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十二实验名称: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器材:气球、铁丝、塑料管、细线。
实验步骤:方案一:选择适当的位置拉上铁丝,将塑料管套在气球口处,用细线扎紧。
用细铁丝做2个挂钩,一端固定在塑料管上,另一端挂在铁丝上。
把气球吹足气,然后松手,观察气球的运动方向。
方案二:把气球吹足气,口朝下(各个方向都可以)松手,观察气球的运动方向。
实验结论:气球是依靠气体的反冲力运动的。
实验十三实验名称:瓶“吞”鸡蛋实验实验器材:火柴、熟鸡蛋、集气瓶。
实验步骤:1、将熟鸡蛋外壳剥掉。
2、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集气瓶内。
3、迅速将鸡蛋小头朝下塞入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
观察鸡蛋位置变化。
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
实验十四实验名称:大气压力及方向实验实验器材:玻璃杯、纸板(或厚纸片)、水。
实验步骤:1、先把玻璃杯内倒满水,2、将纸板盖在玻璃杯口上,杯口不要有气泡。
3、先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手,观察现象。
4、将倒过来的玻璃杯口朝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实验十五实验名称:水流有力量实验实验器材:小水轮、玻璃杯、水槽、水。
实验步骤: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的上方对着水轮的叶片均匀倒水,观察水轮变化。
实验结论:水流有力量。
实验十六实验名称: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器材:水轮、玻璃杯、水槽、水。
实验步骤:1、在2个玻璃杯内盛满水,分别在2个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叶片倒水。
一个水量要小而均匀,一个水量要大而均匀。
观察2个水轮转动的情况。
2、在2个玻璃杯内盛满水,1个在小水轮上方30厘米处对着水轮叶片倒水,另1个在小水轮上方60厘米处对着水轮叶片倒水,水流量要同样大。
观察2个水轮转动的情况。
实验结论: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的流量大小、水位高低有关系。
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
实验十七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实验器材: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铁片、蜡等。
实验步骤:方案一: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用凡士林将火柴依次粘在铜棒上。
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现象。
方案二:将铁片固定在支架上,在铁片上涂上蜡,加热铁片的一角或中间,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实验十八实验名称:热对流实验实验器材:烧杯、锯末、火柴、石棉网、酒精灯、水。
实验步骤:1、在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把装有冷水和锯末的烧杯放在上面。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水中锯末的变化。
实验结论:加热烧杯的底部,底部受热的水变轻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整杯水逐渐变热。
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实验十九实验名称:探究不同物品是否生热实验器材:温度计、毛皮、棉花、海绵、细线等。
实验步骤:1、用毛皮、棉花、海绵分别包住温度计的玻璃泡,用细线扎好。
2、记录温度计的初始读数。
3、把温度计挂起来,分别在3、6分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
实验结论:毛皮、棉花、海绵不会生热。
实验二十实验名称:不同物体吸热本领实验实验器材:黑纸、白纸、易拉罐、火柴、凡士林等实验步骤:方案一:用白纸和黑纸做手套,分别戴在左右手上,在阳光下,过一会,手感觉有什么不同。
方案二:把易拉罐分别涂成黑色和白色,用凡士林将火柴粘在易拉罐相同的高度,同时放在阳光下,过一会观察火柴变化。
(也可以不粘火柴,在易拉罐内插入温度计,观察温度计读数变化)实验结论: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实验二十一实验名称:探究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量与摆放方式的关系实验器材:黑色易拉罐、温度计、木板(或泡沫板)实验步骤:1、把3个黑色易拉罐固定在木板上,一个斜放、一个直立、一个平放。
把三支温度计分别插入易拉罐内,记录开始时的温度。
2、然后把易拉罐放在阳光下,在5分钟、10分钟、15分钟时分别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观察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量与热水器摆放方式有关系。
斜放吸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