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产业链及核心企业分析
煤炭运销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煤炭运销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作为我国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运销行业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报告旨在分析煤炭运销行业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产业链结构、竞争态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一、市场规模分析煤炭运销行业是我国能源行业中最重要、最庞大的一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达到39.7亿吨,其中煤炭运销市场规模为25.5亿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消耗品,其市场需求仍然庞大。
二、产业链结构分析煤炭运销行业的产业链包括矿产开采、运输、销售等环节。
矿产开采是整个产业链的起始环节,包括采矿和加工。
运输环节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和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运输是主要的运输方式。
销售环节包括煤炭批发市场和煤炭零售市场。
在煤炭运销行业中,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并相互依存。
矿产开采环节的高效、稳定运营能够保障运输环节按时、按量供货,而运输环节的顺畅运营又能够支持销售环节的高效运转,三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确保了煤炭运销的正常进行。
三、竞争态势分析由于煤炭运销行业的重要性,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竞争者。
目前,煤炭运销企业主要分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两大类。
国有企业拥有庞大的资源储备和运输网络,具有一定的垄断优势;私营企业通过灵活的经营策略和创新性的市场开拓,取得了稳定的增长。
除了国内竞争之外,国际市场也是煤炭运销企业的竞争重点。
近年来,国外煤炭资源的开采能力逐渐提升,加之环保压力增大,我国煤炭运销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一定挑战。
四、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未来,煤炭运销行业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对煤炭的需求将逐渐减少,煤炭运销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
其次,环保问题成为制约煤炭运销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应对环保要求,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提高煤炭运销的环保性能。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背景和概况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家,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煤炭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影响。
二、煤炭资源和产能情况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区。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煤炭行业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安全生产风险高、环境污染严重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资源整合,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绿色开采等。
三、煤炭产业链分析煤炭产业链包括开采、运输、储存和利用环节。
在开采环节,由于煤炭资源的限制和环境压力,中国煤矿逐渐走向深部和大型化开采。
在运输环节,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煤炭的运输成本较高。
在储存环节,中国煤炭企业普遍存在储备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利用环节,中国煤炭的主要消费领域包括电力、钢铁、化工和建筑等领域。
四、行业现状和问题近年来,中国煤炭产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首先,煤炭需求增长放缓,导致煤炭供需矛盾加剧。
其次,煤炭价格波动较大,行业利润下滑。
再次,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矿难事故时有发生。
此外,煤炭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趋势和展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煤炭行业将朝着节能减排、清洁煤利用和跨界重组等方向发展。
一方面,中国将加大对清洁煤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煤炭企业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未来,中国煤炭行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六、投资建议鉴于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投资者可以关注具备清洁煤技术和装备优势的煤炭企业。
此外,由于煤炭价格波动较大,投资者应注意控制风险,选择稳健的投资策略。
七、结论总之,中国煤炭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然而,中国政府和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煤炭行业产业链及核心企业分析

煤炭行业产业链及核心企业分析1. 概述煤炭作为一种传统能源资源,在我国能源消耗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
煤炭行业产业链的完整发展涉及采矿、处理、炼焦、发电等多个环节,其中核心企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对煤炭行业的产业链及其中的核心企业进行分析。
2. 煤炭行业产业链煤炭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环节:2.1 采矿采矿是煤炭行业的起始环节,主要包括地质勘探、矿井建设、矿井开采等过程。
在采矿环节中,矿山企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中国煤炭能源集团、中国神华能源集团等企业是煤炭行业的重要矿山企业。
2.2 加工与运输采矿后的煤炭需要经过加工和运输才能达到应用环节的要求。
加工包括煤炭的洗选、破碎、粉碎等过程,以提高煤炭的质量和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运输主要是指将煤炭从矿山运送到各个应用领域,包括铁路、航运、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
2.3 炼焦炼焦是将冶金用煤炭加工为冶金焦炭的过程,是煤炭行业的重要环节之一。
炼焦企业主要负责将原煤进行高温加热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得到高质量的焦炭产品。
山西焦煤集团、大唐黄河能源集团等企业是煤炭炼焦领域的核心企业。
2.4 发电煤炭发电是目前我国主要的电力来源之一,发电企业扮演着煤炭行业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
发电企业主要负责将煤炭转化为电能,在保证电力供应的同时,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等企业是国内煤炭发电行业的核心企业。
3. 核心企业分析煤炭行业的核心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下面对部分核心企业进行分析。
3.1 中国煤炭能源集团中国煤炭能源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煤炭开采、煤炭销售等业务。
该企业拥有大量煤矿资源,具备较强的采矿能力和销售网络。
在煤炭行业的产业链中,中国煤炭能源集团扮演着矿山企业的角色,为煤炭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3.2 中国神华能源集团中国神华能源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和销售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之一。
煤炭行业产业链及行业分析报告

煤炭行业产业链及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煤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在工业生产、电力供应和生活用能中都起着关键作用。
煤炭产业链是指从煤炭的开采、加工、运输到最终利用的全过程。
本文将对煤炭行业产业链进行详细分析,并对行业进行综合评估。
2. 煤炭行业产业链煤炭行业产业链可分为以下五个环节:2.1 煤炭开采煤炭开采是煤炭行业的起始环节,包括地质勘探、矿山建设和矿井经营等内容。
煤炭开采商主要是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在煤炭开采后,煤炭需要进行加工以提高其利用价值。
煤炭加工包括煤炭洗选、煤焦化和煤化工等环节。
煤炭加工企业将原始煤转变为适合于不同用途的煤制品。
2.3 煤炭运输煤炭运输是将加工后的煤炭从矿山运送到终端用户的过程。
煤炭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路等。
在煤炭运输环节中,物流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煤炭的运输、仓储和分销等工作。
2.4 煤炭销售煤炭销售环节是将煤炭产品出售给最终用户或经销商的过程。
煤炭销售商可以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或煤炭贸易商。
随着能源市场的发展,一些新型的煤炭销售模式也在兴起,如电子商务平台。
煤炭利用是指将煤炭转化为热能或电能,并用于工业生产、发电和供暖等用途。
煤炭利用涉及到煤电公司、工业企业、发电厂和居民用户等各方。
3. 煤炭行业分析3.1 市场规模煤炭行业是中国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一直居于全球前列。
3.2 行业竞争煤炭行业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价格竞争和技术竞争两方面。
由于煤炭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煤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环境保护。
3.3 政策环境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对煤炭行业有着重要的政策支持与规范。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政府开始推行煤炭行业的去产能政策,并加大对清洁煤技术和煤炭深加工的支持力度。
3.4 发展趋势未来,煤炭行业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煤炭行业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和资源

煤炭行业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和资源煤炭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然而,煤炭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各个企业需要发展自身的核心能力和资源,才能在这个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
本文将探讨煤炭行业中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并分析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煤炭行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在特定领域内具备的独特、稀缺且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在煤炭行业中,企业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能力: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技术的创新是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采煤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矿井通风系统和自动化设备,能够提高采煤的效率和安全性,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资源整合能力:煤炭行业的竞争关键在于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企业需要具备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将煤炭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市场营销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是企业在煤炭行业中获取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企业需要具备市场调研、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
4.成本管理能力:煤炭行业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关键。
企业需要具备成本管理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优秀的成本管理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二、煤炭行业的核心资源核心资源是企业在特定领域内拥有的能力或者资产,它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石。
在煤炭行业中,核心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煤炭资源:煤炭行业以煤炭资源为基础,企业需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才能够保障生产需求。
煤炭资源的质量和储量对于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2.人力资源:优秀的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炭行业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
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
3.技术资源:煤炭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企业需要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2021年中国煤炭产业链分析

2021年中国煤炭产业链分析一、煤炭产业链煤炭行业上游主要包括原煤、生产设备、智能化系统等;中游包括末煤、块煤、精煤、泥煤、矸石等;下游主要应用在火力发电、钢铁、建材、四大行业。
二、上游原煤产量逐年增加,煤炭增产增供政策持续推进。
其中2021年中国煤炭产量为40.7亿吨,同比增长4.31%。
其中2021年中国山西地区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为11.93亿吨;内蒙古地区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为10.39亿吨;陕西地区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为7亿吨。
随着我国采煤机械化的深入发展以及煤炭采掘行业的复苏,2021年中国煤炭机械工业50强营业收入为1321.18亿元,同比增长46.87%。
随着我国采煤机械化的深入发展,电线电缆需求量增加,其中2021年中国电线电缆产量为5480万千米,同比增长4.52%。
三、中游2021年中国4343家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32896.6亿元,同比增长58.3%;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成本20300.1亿元,同比增长37.8%褐煤,又名柴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
一种介于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无光泽的低级煤。
化学反应性强,在空气中容易风化,不易储存和运输,燃烧时对空气污染严重。
其中2021年中国煤及褐煤进扣数量为32322万吨;出口数量为260万吨。
无烟煤是一种坚硬、致密且高的煤矿品种。
在所有的煤品种中,尽管无烟煤的较低,但含量最高,杂质含量最少。
其中2021年中国无烟煤进口数量为916.938万吨,进口金额为13.79亿美元;中国无烟煤出口数量为149.66万吨,出口金额为3.55亿美元。
四、下游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但是煤炭能源支柱地位不会动摇。
受资源禀赋影响,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长期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中国火力发电量不断增长,其中2021年中国火力发电量为577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
钢材冶炼需求煤炭量大,我国钢材产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21年中国钢材产量为13.37亿吨,同比增长0.9%。
煤炭行业市场分析

煤炭行业市场分析1. 煤炭行业概述煤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发电、钢铁、化工、建筑等行业。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煤炭行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对煤炭行业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以提供对该行业的深入了解。
2. 煤炭行业市场规模当前,全球煤炭需求仍然相当大,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煤炭仍然是全球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全球能源消费中约占比30%。
然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兴起,煤炭需求逐渐下降。
3. 煤炭行业市场趋势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新能源的发展,煤炭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政府加强环保监管,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的成本下降,进一步压缩了煤炭的市场空间。
4. 煤炭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煤炭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包括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但由于严格的环保政策和能源转型政策,煤炭需求呈现下降趋势。
5. 煤炭产业链及价值链分析煤炭产业链包括煤炭开采、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
煤炭的市场价值在不同环节间流转,各环节的效率和成本控制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非常重要。
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煤炭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6. 煤炭行业市场风险和挑战煤炭行业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
首先,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治理措施增加了煤炭生产成本。
其次,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使得替代品对煤炭的需求逐渐增加。
此外,煤炭价格的波动也给行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7. 煤炭行业市场前景展望尽管煤炭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其仍然承担着基础能源供应的重要职责。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对煤炭的需求仍然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同时,转型升级和创新将有助于煤炭行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结论综上所述,煤炭行业市场分析表明,煤炭仍然是全球能源混合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煤炭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煤炭企业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煤炭企业行业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煤炭产业是我国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近年来,煤炭产业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当前煤炭企业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的趋势和对策。
2. 现状分析2.1 生产规模不断收缩由于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推动,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产压力。
许多小型煤炭企业因无力投入环保设施而被迫关停,大型煤炭企业也因产能过剩而陷入困境。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煤炭产能连续多年下降,生产规模不断收缩。
2.2 价格波动较大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以及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波动,导致煤炭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这给煤炭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营风险,也加大了企业的盈利压力。
2.3 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较低,绝大多数企业属于小规模和低效益企业。
同时,传统的上下游产业链较为简单,缺乏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环节。
这导致了我国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亟待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 发展趋势3.1 能源转型将带来机遇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我国煤炭企业在可再生能源、清洁煤技术等领域将迎来新的机遇。
煤炭企业应积极转型,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确保企业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能够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产业协同将成为趋势为了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和降低生产成本,产业协同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煤炭企业应主动参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加强与煤化工、电力等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
3.3 国际市场需求将增长尽管国内市场需求下降,但国际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仍将保持增长。
中国煤炭企业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国际竞争中争取更大的份额。
同时,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和资本的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4. 对策建议4.1 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煤炭企业应加大对清洁煤技术、洁净煤燃烧技术等的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环保能力和技术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行业产业链及核心企业分析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第一节行业定义及整体发展趋势一、行业定义(一)定义煤(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构成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属于采矿业,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以及一般在矿址上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例如碾磨、选矿和处理,但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
(二)分类我国煤炭产业主要指煤炭采选业,包括无烟煤、烟煤、褐煤等原煤煤种的开采与洗选。
从细分行业来看,煤炭采选业分为煤炭开采业和煤炭洗选业。
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可分为三个子行业:(1)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洗选:指对地下或露天烟煤、无烟煤的开采,以及对采出的烟煤、无烟煤及其他硬煤进行洗选、分级等提高质量的活动。
(2)褐煤的开采洗选:指对褐煤(煤化程度较低的一种煤炭)的地下或露天开采,以及对采出的褐煤进行洗选、分级等提高质量的活动。
(3)其他煤炭采选:指对生长在古生代地层中的含碳量低、灰分高的煤炭资源(如石煤、泥炭)的开采。
表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资料来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按照煤炭资源开采方式的不同,可将煤炭开采分为矿井开采(埋藏较深)和露天开采(埋藏较浅)两种。
可露天开采的资源量在总资源量中的比重大小是衡量开采条件优劣的重要指标;此外,矿井开采条件的好坏还与煤矿中含瓦斯的多少成反比。
我国可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美国为32%,澳大利亚为35%;且煤矿中含瓦斯比例高,高瓦斯和有瓦斯突出的矿井占40%以上。
目前,我国采煤以矿井开采为主,如山西、山东、徐州及东北地区大多数采用这一开采方式;也有露天开采,如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就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露天矿区。
按照煤炭的指标属性,其用途可以分为化工,喷吹用煤、动力煤和炼焦煤。
具体分类如下表所示:表2煤炭分类及储量占比表资料来源:世经未来二、煤炭行业整体发展趋势(一)原煤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图1全国原煤总产量走势图单位:万吨资料来源:世经未来对于各个大型煤炭企业来说,在基本完成年度生产任务的情况下,出于安全生产考虑,部分企业会适当放缓生产步伐,从而对煤炭产量带来一定影响。
但是,由于当前正处于市场需求旺季,市场煤价格整体上处于上涨阶段,出于盈利目考虑,煤炭企业此时本应加大煤炭生产力度,从而获得更多收益。
如果从纯粹市场角度考虑,企业将在追求利润和保障安全之间进行的权衡,在保障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尽量增加煤炭产量。
政府对煤炭企业的指令指导也是影响煤炭产量的重要因素。
当前通胀压力巨大,煤价也正处于上涨通道,煤价持续上涨给政府主管部门带来的调控压力不断加大。
考虑到煤电年度谈判即将开启,为了抑制煤价连续上扬、减小政府调控压力,也为了能够让煤电双方顺利签订年度合同,政府也会对煤炭行业生产进行一定指导。
11月16日-17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在北京召开部分省市煤炭生产工作汇报会。
会议要求,各产煤省和中央大型煤炭企业要高度重视今冬明春的煤炭生产供应工作,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保持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加强行业自律,稳定市场价格,不得限制煤炭出省,努力保障煤炭稳定供应。
受此影响,2010年12月份以及2011年初主要产区原煤产量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原煤产量也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二)2013年煤炭运力格局或扭转随着铁路运力建设力度加大,以及电网建设实现“煤从空中走”,2013年煤炭铁路运输市场将成为买方市场。
目前铁路运力一直是制约我国煤炭供应的重要因素。
2010年1-11月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亿吨,同比增长%;预计2010年主要煤炭产区新增煤炭运力在亿吨左右,受铁路建设滞后的制约,有效产能增速仍将低于产能增速。
我国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的“三西”地区直达华中、华南、西南的铁路运输通道较少,这也造成了华中、华南等煤炭资源稀少地区的供应紧张。
未来两年,我国煤炭铁路运力的增量主要来自大秦线和朔黄线的扩能。
今年底大秦线运力将达到亿亿吨,明年将增加至亿吨;朔黄线则将视黄骅港的吞吐情况,将运力扩大至亿吨。
此外,单一输煤方式的能源运输格局也将被输煤、输电并举取代。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将坚持煤“从空中走”的发展战略,呼吁国家“十二五”期间在内蒙古建设最少三条特高压线路,这将能够外送3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电力,折合1亿吨煤。
而山西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通过特高压电网向外输送3000万千瓦的电力负荷,每年可实现就地转化原煤5000万吨。
(三)世界煤炭价格发展趋势2010年8月份,高温带动中国日发电量第13次刷新去年纪录,但在水电发力大增、重工业用电增幅下滑、电厂库存充足等多因素作用下,国内煤炭市场表现疲软,动力煤价格呈下跌趋势。
受中国需求不旺之影响,8月份亚太地区煤炭市场整体表现趋弱,但欧洲市场动力煤价格表现大大强于亚太煤市。
图22009年-2010年8月国际主要港口动力煤月均价单位:美元/吨资料来源:煤炭工业协会澳大利亚NEWC价格则从6月开始一路下滑价格跌破100美元/吨,受恶劣天气和需求疲软之影响,三个月价格呈现逐步下滑态势,受国内沿海省市能源需求影响,国际煤炭价格仍有上涨动力。
随着中国煤炭进口量增长,国际煤价和国内煤价关系越来越密切,近期一直小幅走低的国内煤价有望获得支撑。
就国内而言,一旦国际煤价高位运行,进口煤的价格优势不再特别明显,煤炭进口会趋于缓和,国内煤炭供需关系也有望得到改善。
当前,美国继续推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等其他国家也争相跟进。
近段时间全球粮价、金属价格均明显上涨,国际油价也创出5个月新高。
在货币贬值的大环境下,煤炭的资源属性将再次被市场追捧。
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资源属性将再次提升煤炭价格。
(四)中国煤炭价格发展趋势今年煤炭价格虽然走势上出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态势,但是综合来看,今年前3季度动力煤价平均价格仍高于前3年的价格。
表12007年至今秦皇岛港煤炭平均平仓价比较资料来源:煤炭工业协会世经未来新一年煤炭合同价格谈判将在四季度末进行,10年煤炭前3季价格基本高于前3年,年底煤炭合同价格有望提高,对煤炭行业今后业绩将有实质性提高。
(五)煤炭市场走势分析1、煤炭需求趋势节能减排短时间内降低煤炭需求。
2010年4季度进入了节能减排冲刺期,不排除地方政府牺牲GDP以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
但是这些手段只是暂时的,从2010年前3季度煤炭下游行业由于限产而价格上涨的情况可明确耗煤行业的需求仍然存在。
短期内行政手段压抑的需求很可能在2011年恢复,煤炭需求将稳定增长。
冷冬推升煤炭需求。
根据全球多个国家的气候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显示,今年北半球将迎来千年极寒。
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就在“拉尼娜”气候的影响下,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暴雪、冰冻袭击。
如果冷冬预测准确,势必推升欧洲、中国、以及日韩为代表的东北亚地区的用煤需求,即旺季更旺。
2、煤炭供给趋势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中强调,中国宁愿牺牲GDP,也力争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显示了政府的减排决心。
4季度我国将加快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确保完成2010年煤矿整顿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
2010年我国计划关闭小煤矿1539处、淘汰落后产能12167万吨。
截至9月中旬,我国已经公告关闭小煤矿1259个、淘汰落后产能11296万吨。
4季度的任务是280处、871万吨,分别占全年任务的%、%。
资源整合过程将在短时间内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降低煤炭产量,但有利用煤炭行业的长期、稳定安全生产。
而且由于近年来煤炭行业大量大型矿井纷纷上马,不断有新矿井投产,煤炭产能总体上呈增长态势,因此,只要生产正常,4季度煤炭产量可能会继续增长,煤炭供求会较为宽松。
矿难频发将影响短期供应。
近期频繁发生的矿难再次敲响警钟,企业和政府需再次权衡产量和安全之利弊。
6月21日河南平顶山煤矿爆炸已确认46人遇难。
7月17日陕西韩城煤矿发生矿难已造成28人遇难。
7月18日甘肃金塔煤矿透水事故被困人员全部13人遇难。
7月31日山西阳煤集团地面爆炸17人亡7人重伤。
8月2日河南郑煤集团三元东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9人遇难,7人被困。
一系列较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导致即将到来的淡季供给顺应减缓。
从区域来看,山西、陕西、内蒙古是国内的主要产煤大省,十二五期间“三西”地区仍将保持领先地位。
内蒙古:增量领跑“三西”内蒙古发现了大量资源。
09年内蒙古煤炭产量6亿吨,10计划生产煤炭亿吨,同比增长21%,增产因素主要来自煤矿整合技改竣工增产约5000万吨,新建煤矿增产约5000万吨。
内蒙古的长期规划是,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10亿吨。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煤炭增量将领跑“三西”。
山西:整合过后产量恢复增长随着资源整合后部分被整合煤矿技改后逐步投产,山西煤炭产量恢复增长。
2010年计划产量为7亿吨左右,较09年的亿吨增加8000万吨左右,增幅近14%(09年产量较08年减少4000万吨)。
根据山西省规划,到2015年,山西煤炭产量达到亿吨。
陕西:产量稳定增长陕西省探明保有煤炭资源储量大约1700亿吨,以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优质煤为主。
陕西煤改也在推进中,力争在10年将煤矿数量控制在600个左右,单井平均产能60万吨以上,其十二五目标位,到2015年煤矿数量控制在400个左右,单井平均产能100万吨以上。
预计2015年,陕西省煤炭产量大约在5亿吨左右。
甘肃:新矿区获批8月份,甘肃庆阳沙井子矿区的建设规划在获得国家批准,该矿区查明煤炭总资源储量为亿吨。
矿区规划为3个矿井和1个后备勘查区,总规模为1090万吨/年,其中:刘园子煤矿90万吨/年、马福川煤矿500万吨/年和毛家川煤矿500万吨/年,后备勘查区位于矿区西侧。
2010年初,国家批准了陇东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另一个矿区——宁正矿区总体规划。
宁正矿区资源储量71亿吨。
矿区划分2个井田和1个勘查区,规划建设规模2000万吨/年。
综合沙井子和宁正两个矿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甘肃庆阳市将拥有超过100亿吨的煤炭发展潜力,其中宁正矿区的核桃峪矿井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吨/年,是目前甘肃拟建的单井生产能力最大的矿井。
甘肃陇东地区有望成为中国西北一个新的能源基地。
受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因素影响,预计煤炭需求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2010年4季度煤炭行业供需将继续保持宽平衡状态。
如果出现气候异常或其它原因导致煤炭供应通路不畅,铁路运力区域不均衡,或者煤矿安全整治对煤炭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不排除局部时段、局部地区动力煤供应略显偏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