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产业链分析

合集下载

棉花行业分析报告

棉花行业分析报告

棉花行业分析报告棉花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棉花是一种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纺织原料,是纯天然的织物材料,有良好的纺织性能和质感,是全球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

因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纱线、棉绒制品等领域。

二、分类特点棉花可以按颜色、品质和用途等分类方式划分。

按颜色可以分为白棉、黄棉、棕色棉、灰棉等;按品质则分为长绒棉、中绒棉、短绒棉和毛棉;按用途则分为纺织棉、棉籽油、食用棉、药用棉等。

三、产业链棉花产业链包括棉花种植及收割、棉花加工、贸易及销售等环节。

棉花的种植需要农民和土地资源,加工需要棉花工厂和机器设备,贸易需要供应商和采购商,在销售环节需要有销售渠道和终端客户。

四、发展历程中国棉花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

1963年,我国开始恢复棉花出口,棉纺织品开发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棉花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1世纪以来,我国棉花产业实现了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高质量、高附加值转型,棉花加工产业逐渐形成,棉花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五、行业政策文件我国政府提出了关注农民和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同时也推进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加强对棉花生产者的支持、贸易保护等。

六、经济环境中国棉花产业的总体经济环境良好,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棉花贸易大幅增长。

棉花产业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七、社会环境棉花产业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棉花生产过程中,由于棉花需要大量灌溉,容易影响水资源,这对当地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八、技术环境棉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新技术的推进可以提高棉花生产效率,降低棉花加工成本,提升棉花品质。

比如,机械化收割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提高,都能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九、发展驱动因素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主要是由国内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驱动,同时也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技术的推进以及国际市场的影响。

棉花行业分析

棉花行业分析

棉花行业分析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棉花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棉花行业的分析。

一、行业规模较大棉花产业链较长,涉及棉花种植、收购、初加工、纺织、印染、服装等多个环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种植棉花约2000万公顷,产量约7000万吨,其产值超过2000亿元。

棉花被广泛用于国内纺织行业,也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重要原材料。

二、产业链发展不平衡我国棉花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棉花初加工能力较强,但纺织、印染、服装等终端环节相对较弱。

一方面,初加工能力过剩导致棉花加工费用高,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纺织、印染、服装等环节的发展不足,造成我国棉花附加值较低,难以实现产业链的增值。

三、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在棉花种植和初加工领域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在棉纺织技术方面相对滞后。

与国外相比,我国纺织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单一,品牌影响力不强。

因此,我国棉花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推动棉花产业向高技术含量方向转型升级。

四、国际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全球贸易的升级和竞争的加剧,我国棉花行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一方面,国外棉花供应量充足,质量稳定,价格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一些棉花生产国家拥有较先进的纺织技术和品牌优势。

因此,我国棉花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棉花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行业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行业发展面临着规模不均衡、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

为了推动棉花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产业链,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

同时,棉花企业也要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

棉纺织行业分析报告

棉纺织行业分析报告

棉纺织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棉纺织行业是以棉花为主要原料,通过加工制造而成的织物,这种行业具有制造业的特征,在包括服装等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棉纺织行业也是中国传统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棉纺织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居生活、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二、分类特点棉纺织行业的主要分类包括成衣、针织布、床上用品、家纺及纱线、织布等。

这些产品的特点是需要大量人工和设备的投入,因为织物品味和质量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织机的精度。

此外,由于人们对舒适的需求不断提高,棉纺织品也不断进化和变化。

三、产业链棉纺织业的产业链涵盖种棉、成棉、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

种植棉花的农业生产者是产业链的起始点,而消费者则是产业链的终极目标。

中间环节包括加工生产,主要分为纺线和成衣两大领域,其中,纺线的加工包括开松、回梳、精梳、纺纱,而成衣的主要加工包括裁剪、缝制、整烫、出口等。

四、发展历程十九世纪中叶,棉纺织业在英国迅速兴起。

而我国的棉纺织业始于1895年的南方纺织业。

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本和技术的大量引入,我国的棉纺织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五、行业政策文件我国的纺织业在1980年代提出了“七五”计划,在计划中将纺织业视为国家发展的重点行业,提出要加强资金和技术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并加强与国外市场的对接。

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纺织业政策,包括建立完善产业链、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提高品牌竞争力和市场渗透力等。

六、经济环境在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中,棉纺织业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分支。

整体行业增长率保持在4-5%左右,其中,新型纤维制造业增长较快,不过,中国棉花产量的下降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最大稳定器。

七、社会环境棉纺织业在我国的广泛发展,也带来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许多劳动力用服装制造、销售、流通的形式被吸收到了这个行业里。

八、技术环境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棉纺织业也逐渐从大量生产向智能高端制造方向发展。

中国棉花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棉花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棉花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棉花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棉花产业链在中国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棉花产业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棉花产业链存在着生产和销售环节脱节的问题。

棉花的生产和销售是产业链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环节,但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地域分散等因素,导致生产和销售环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存在浪费和资源损失的问题。

解决这
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促进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协同发展。

其次,中国棉花产业链中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单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强创新能力来提高竞争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
大技术投入,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升级。

第三,中国棉花产业链中存在着环保问题。

棉花种植和加工产生的废水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加强,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棉花产业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棉花产业链的绿色发展。

最后,中国棉花产业链中存在着市场需求和品牌建设方面的问题。

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棉花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品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重要。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市场调研,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打造
有竞争力的棉花品牌。

棉花产业链介绍

棉花产业链介绍

3、籽棉价格:大量收购 、库存高,担心价格上涨 、籽棉价格: 库存高,
9
籽棉收购与皮棉销售 籽棉收购与皮棉销售
二、棉花加工流通:轧花厂、贸易商 棉花加工流通:轧花厂、
10
轧花厂作业流程
籽棉收购价格+加工费用 利润 短绒-棉籽 籽棉收购价格 加工费用+利润 短绒 棉籽 皮棉销售价格 加工费用 利润-短绒 棉籽=皮棉销售价格
13
流通商
主要构成:国内棉商、国际棉商、 主要构成:国内棉商、国际棉商、仓储企业等 特点: 特点:
国内棉商:普遍规模不大、缺乏资金、依赖国家政策、 国内棉商:普遍规模不大、缺乏资金、依赖国家政策、人才 劣势、 劣势、无成熟商业模式
国际棉商:资金雄厚、人才优势、 国际棉商:资金雄厚、人才优势、商业模式
11
加工领域特点: 加工领域特点: 1、轧花厂产能过剩,轧花厂过多,开工率不足 、轧花厂产能过剩,轧花厂过多, 2、加工成本较高,主要因为新棉花体制要求的 、加工成本较高,主要因为新棉花体制要求的400 型打包机折旧高,一个厂一般需要800-1000万。 型打包机折旧高,一个厂一般需要 万 3、山东、河南从湖北、安徽等地采购籽棉 、山东、河南从湖北、 4、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 、 5、加工质量控制普遍差,缺乏品牌和规模 、加工质量控制普遍差,
江苏 50 58 67 38 35 33 29
其他 92 104 162 177 159 122 138
全国 488 571 673 750 760 750 650
变化
17.0% 17.8% 11.5% 1.3% -1.3% -13.3%
7
特点: 特点: 1、种植:生产周期长、受天气影响大、巴掌地、品种多。 、种植:生产周期长、受天气影响大、巴掌地、品种多。 从出苗到第一个棉铃成熟吐絮叫棉花的生育期, 从出苗到第一个棉铃成熟吐絮叫棉花的生育期,约120天。 天 2、采摘:不分级、机采率低、异性纤维多。市场放开后, 、采摘:不分级、机采率低、异性纤维多。市场放开后, 统购统销模式结束。 统购统销模式结束。

中国棉花产业链的形成

中国棉花产业链的形成

中国棉花产业链的形成
(最新版)
目录
一、中国棉花产业链的形成
1.棉花的生产环节
2.棉花的加工环节
3.棉花的销售环节
4.棉花的消费环节
正文
中国棉花产业链的形成:
棉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中国的种植历史悠久。

从棉花的种植、加工、销售到消费,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棉花产业链。

一、棉花的生产环节
在中国,棉花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中国的棉花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

二、棉花的加工环节
棉花的加工环节主要包括棉花的采摘、整理、加工和包装等环节。

在中国,棉花的加工主要集中在新疆、河北、山东等地。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加工技术的提高,中国的棉花加工质量不断提高,棉花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棉花的销售环节
在中国,棉花的销售主要通过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和电子商务等方式进行。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棉花销售渠道不断拓宽,销
售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四、棉花的消费环节
棉花作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在中国的消费量巨大。

中国的棉花消费主要集中在纺织、家纺和工业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棉花消费量不断增加,对棉花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国硝化棉行业产业链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硝化棉行业产业链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硝化棉行业产业链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中国硝化棉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硝化生产、硝化棉制备、硝化棉制品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硝化棉是通过将棉花纤维浸泡在硝酸和硫酸溶液中,使其发生硝化反应制得的。

硝化棉主要用于军工领域的火药、爆炸物、动力装置等领域,同时在民用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如拆解工程、民用防水材料等。

目前,中国硝化棉行业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硝化棉生产和消费国家,硝化棉行业市场需求量巨大。

随着中国军工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民用领域对硝化棉的应用需求增加,硝化棉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硝化生产是硝化棉行业的核心环节,硝化棉的品质和性能主要取决于硝化过程的控制和调节。

硝化过程的环境条件、硝化液的浓度和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硝化棉的质量。

同时,硝化棉的制备过程也需要注意安全生产措施,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硝化棉制备是将硝化纤维与其他材料进行混合,制备硝化棉制品。

硝化棉制品广泛用于军工领域的火药、炸药、发射药等,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民用防水材料、拆解工程等领域。

硝化棉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由国内外企业构成。

中国硝化棉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北方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军工企业,以及湖北中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中兵凯迪环保装备有限公司等民企。

这些企业在硝化棉行业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和生产能力,其中军工企业在国家军工领域拥有着较大的市场份额。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硝化棉行业在技术创新、品质提升、绿色生产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行业内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拓宽产品应用领域,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同时,应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分析

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分析

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分析,不少于1000字新疆是中国传统的棉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棉花种植、生产和出口基地。

棉花是新疆的优势农产品之一,其发展对于新疆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新疆棉花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分析新疆棉花产业的竞争力。

一、优势分析1. 地理优势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核心地带,是连接中亚、农业中东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这种地理优势为新疆棉花的生产和出口提供了便利,新疆棉花可以借助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深入到中亚和欧洲市场。

2. 丰富的自然资源新疆棉花生产区面积广阔,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使得新疆棉花的品质分布广泛。

新疆同时还具有丰富的资源,为棉花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这也是新疆棉花产业具有比较大的竞争优势之一。

3. 产业链完整新疆棉花产业整个生产链条较为完整。

新疆棉花产业不仅仅局限于种植和采摘,而是围绕着包括棉纤维纺织、印染、成衣等环节的产业链。

通过垂直整合和水平扩张,新疆棉花在纺织和成衣领域也展示了其自身优势。

4. 资金优势新疆棉花产业得到了国家政府和新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新疆棉花产业正获得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投资环境,因此新疆棉花产业在资金上也具有优势。

二、劣势分析1. 市场准入门槛高新疆棉花产业在竞争中要面对着市场准入门槛的高压,在国际市场上所面临的制衡、反倾销和纷争风险也在加剧,新疆棉花产业面临更大的困难。

为此,新疆棉花产业必须具有更好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战略。

2. 生产效率低在生产领域,新疆棉花产业依附大量的人工操作,而无法快速发展具有高效的大规模现代化种植。

当然,这也表明新疆棉花产业在进一步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性,如果小农户改善生产效率,可以使新疆棉花产业在多个方面得到提升,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机遇分析1. 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全球棉花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和新疆棉花产业凸显的竞争优势,预计在未来五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0 3.38 1352
1000 0.86
860
1000 0.83
830
净收入
624 417 607
棉-麦米
62 -338 -400
案例:农场承包商、籽棉收购商
• 锁定利润型 • 案例:订单农业+期货 • 订单农业的实质就是以棉花流通企业、纺织企业为龙头,按照市场需
求有针对性地发展棉花生产。企业与农民以合同的形式签订收购契约 ,使产销及早预约挂钩。农民按照与企业签订的订单品种及质量生产 棉花,一方面农民种棉的收入有保障,另一方面,企业也固定了成本 ,棉花的质量还有保障。
63
45
38
177
750 11.5%
2007年
290
65
100
65
45
35
159
760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8年
302
65
104
74
51
33
122
750 -1.3%
2009年* 230
46
94
68
45
29
138
650 -13.3%
特点:
• 1、种植:生产周期长、受天气影响大、巴掌地、品种多 。从出苗到第一个棉铃成熟吐絮叫棉花的生育期,约120天。
亏损。 • 3、库存风险:籽棉或皮棉库存因价格涨跌而变化
流通商
• 主要构成:国内棉商、国际棉商、仓储企业等 • 特点: • 国内棉商:普遍规模不大、缺乏资金、依赖国家政策、人
才劣势、无成熟商业模式 • 国际棉商: • 资金雄厚、人才优势、商业模式
期货运作模式
• 风险规避——套保
• 案例:1、库存管理
400 300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棉花进口与配额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进口量 182 257 364 246 211 131
240*
配额内 89.4 89.4 89.4 89.4 89.4 89.4 89.4
-3000
内外棉基差
CIF -CNCOTTON
3000
2000
1000
0 2005/7/21 2006/7/21 2007/7/21 2008/7/21 2009/7/21
(1000)
(2000)
(3000)
(4000)
1%关税下内外棉价差 Spread by tariff of 1% 滑准税下内外棉价差 Spread by sliding-scale duties
460
1212
962
682
400
1485
7500 -13.2%
产量 新疆 河南
山东
河北
湖北
江苏
其他
全国
变化
2003年
159
38
88
33
29
50
92
488
2004年
187
68
85
37
32
58
104
571 17.0%
2005年
178
67
110
40
50
67
162
673 17.8%
2006年
249
76
102
现货采购价格(元/ 吨)
11550
5月
31.7 22.7 28.8 91.90% -880
39.60% 35.80% 24.60%
33% 20% 40% 12936
7月
34.2 35
35.4 89.70%
-200
25.00% 45.80% 29.20%
50% 16.67% 33.33% 13560
11月
• 2、采摘:不分级、机采率低、异性纤维多。市场放开后 ,统购统销模式结束。
• 3、交售:惜售心理浓、追涨杀跌,小贩掺假参水,导致 整体品质下降,级别不清。
风险点:
• 天气因素:特别是在8、9 、10三个月
• 例:2003/2004年度、 2009/2010年度
• 成本上涨,相对收益低: 随着原油、人工、生产资 料上涨,成本上升。
增发配额 配额总数 缺口
150* 170 240 260 260 40
200*
239.4* 259.4* 329.4* 349.4* 349.4* 129.4 289.4
159 -179 -362 -316 -316 -212 -350
特点:
• 产能大、需要大量 用工
• 下游出口受国际经 济、贸易政策影响
• 2009年荣获“2008年度上海证券报中国期货市场最 佳农产品分析师” ,2009.4
• 2008年证券时报首届中国优秀期货分析师评选最佳 农产品分析师,2008.4
• 第一财经电视台、CCTV证券资讯频道、中国国际 广播电台特约嘉宾及评论员。
• 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国际金融报、证券时 报、期货日报等媒体发表文章百余篇。
• 在理论上,订单农业可以让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 接,不仅增加和保证了种棉农民的收入,而且固定了企业生产成本, 还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棉花企业改革、实施棉花品牌战略等等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仍远远未走到这一步。
订单农业问题:
• 订单农业的困境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 1、首先是棉花订单的合同不够规范,缺乏约束机制。 • 2、棉花产业链条自身的原因。棉花产业链联系得不够紧
574
541
552
1698
7590 -11.1%
2006年
1930
1201
930
934
573
539
1993
8100 6.7%
2007年
2674
1030
1350
957
628
489
1767
8895 9.8%
2008年
2502
909
1318
1035
814
450
1612
8640 -2.9%
2009年* 2300
• 没有品牌优势 • 成本管理缺乏
3月
企业运营情况
棉花库存周期(天数) 26.25
成品库存周期(天数) 28.75
资金回笼周期(天数
) 开工率
33.6 91.30%
棉纱生产盈亏(元/ 吨) 用棉品种占比
——
新疆棉
50%
内地棉
26%
外棉
24%
未来三个月棉价走势
上涨
54.17%
下跌
29.17%
盘整
16.67%
C32S
CNCottonB
2004年8月 2004年10月 2004年12月
2005年2月 2005年4月 2005年6月 2005年8月 2005年10月 2005年12月 2006年2月 2006年4月 2006年6月 2006年8月 2006年10月 2006年12月 2007年2月 2007年4月 2007年6月 2007年8月 2007年10月 2007年12月 2008年2月 2008年4月 2008年6月 2008年8月 2008年10月 2008年12月 2009年2月 2009年4月 2009年6月 2009年8月 2009年10月 2009年12月 2010年2月 2010年4月 2010年6月
产业链最上游
一、棉农:种植、采摘、交售
历年种植面积、产量及其区域分布
面积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新疆 河南
山东
河北
湖北
江苏
其他
全国
变化
1544
927
882
853
533
554
2373
7665 ——
1691
952
1059
1004
558
614
2657
8535 11.4%
2206
1172
846
8000
进口、基差
450.0
70%
400.0 350.0 300.0 250.0
60% 50% 40%
200.0 150.0 100.0
50.0
30% 20% 10%
0.0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总进口
197.9 165.5 411.2 228.0 243.9 144.7 172.0
US
57% 51% 48% 42% 40% 58% 28%
India
1% 3% 13% 23% 33% 11% 41%
Uzbekistan 9% 15% 9% 11% 8% 9% 10%
19000 18000 17000 16000 15000 14000 13000 12000 11000 10000
加工 皮棉、棉籽、短

销售
籽棉收购价格+加工费用+利润-短绒-棉籽=皮棉销售价格
籽棉与皮棉折算
• 现以1市斤籽棉为例,籽棉单价2.15元/斤,衣分率38%,损耗率1%, 衣亏率1%(这里的衣亏率相对于籽棉量来将),购进棉籽单价0.6元/ 斤,加工费0.25元/斤。
• 推倒公式: 购进籽棉成本=购进数量×籽棉单价=1×215=2.15元 其中的棉籽成本=(1-衣分率-损耗率)×购进棉籽单价=(1- 0.38-0.01)×0.6=0.366元
加工领域特点:
• 轧花厂产能过剩,轧花厂过多,开工率不足 • 加工成本较高,主要因为新棉花体制要求的400型打包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