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旅游目的地概述

合集下载

第1章-旅游目的地概述

第1章-旅游目的地概述

(三)市县级旅游目的地
大理、杭州、苏州、青岛、大连……
(四)景区型旅游目的地
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三亚海棠湾度假区、珠海长隆国家海洋度假区
二、开发时间
传统旅游目的地
城市型传统旅游目的地 景区型传统旅游目的地
20世纪80年代(崔凤军,2002)
现代型旅游目的地 新兴旅游目的地
三、资源类型
自然山水型 都市商务型 乡野田园型 宗教历史型 民族民俗型 古城古镇型
沙漠、天空、河流、、 雪山、公路;
自由、空旷、荒凉 远方
1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
国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定义上多强调它是一种地理空间 集合的关系。
保继刚
杨振之
张辉
魏小安、 厉新建
一定空间上
的旅游资源与 旅游专用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 以及相关的其 他条件有机集 合起来,就成 为旅游者停留 和活动的目的 地,即旅游地。
4)游乐型
• 从一个不起眼的破落村庄,到一座巨大的国际城市, 拉斯维加斯只用了十年。
• 如果你穷困潦倒还剩下几美元,去拉斯维加斯也许 会咸鱼翻个身,如果你钱多花不完,去拉斯维加斯 也许会体会到流浪汉的潇洒。
• 拉斯维加斯就是这样,一面是地狱,一面是天堂。
娱乐旅游城市的先锋——拉斯维加斯
拉斯维加斯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赌场及 娱乐中心。要是美国人缺乏想象力和创 造力,拉斯维加斯可能至今还是个不毛 之地的戈壁沙漠。可是,这个拥有170 万人口的现代化沙漠城市每年吸引着 3890万游客,居美国各大城市之首。
• 拉斯维加斯是美国内华达州最大的城市,有着以赌 博业为中心庞大的旅游、购物、度假产业,是世界 知名的度假地之一。
• 在这个沙漠环绕的地方,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热 闹非凡的拉斯维加斯大道(Las Vegas Strip),据说 世界上十家最大的度假旅馆就有九家是在这里,其 中最大的就是拥有5034个客房的米高梅大酒店了。

电子课件-《旅游概论(第二版)》- A32-2868 旅游概论第一章

电子课件-《旅游概论(第二版)》- A32-2868 旅游概论第一章
I TO TRAVEL
2.旅游活动的特点
(1)审美性 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去寻找并感受美。 (2)异地性 旅游就是空间位置的移动。
I TO TRAVEL
(3)短暂性 旅游是人类的一项暂时性活动。 (4)综合性 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5)非就业性 旅游的目的不是为了在目的地定居和就业。
交通工具的发明为古代旅行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是旅游活动出现的前提。
4.交通设施的建设便利了旅游
完善的交通设施,发达的水陆交通为旅行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5.出现以欣赏各种景观为主的娱乐休闲旅游活动
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之后,一部分特权阶级中开始了以寻找乐趣 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I TO TRAVEL


第一节 旅游概述
第二节 旅游的发展历程
学习目标
1. 掌握旅游的定义 2. 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 3. 熟悉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 4. 了解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
一、旅游的内涵
1.“旅游”一词的来源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南朝沈约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 春媚游人。”
在我国,通常把“旅游”理解成“旅行”和“游览”。 现代“旅游”的含义,是从英文“Tourism”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离家远行, 又回到家里,在此期间参观、游览一个或几个地方。
I TO TRAVEL
2.根据旅游活动内容划分
(1)观光型旅游 观光型旅游以游览观光为主要目的。 (2)保健型旅游 (3)公务型旅游 (4)宗教型旅游 (5)购物型旅游 (6)休闲型旅游 (7)求知型旅游 (8)猎奇型旅游
I TO TRAVEL
3.其他旅游类型的划分
(1)根据旅游目的划分 根据旅游目的来划分,旅游可分为消遣旅游、事务旅游、个人和家庭事务旅游。 (2)根据组织形式划分 根据组织形式划分,旅游可分为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 (3)根据旅行方式划分 有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骑车旅游、徒步旅游等。

第一章 旅游目的地导论 《旅游目的地管理》PPT课件

第一章  旅游目的地导论  《旅游目的地管理》PPT课件

二、 功能系统
•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旅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的中心。旅游目的地把旅游 的所有要素,包括需求、交通、供给和市场营销都集中于一个有效的框 架内,可以被看作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服务和设施中心,其中供给方(旅 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中最重要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也是旅游接待的载 体,是建立旅游者所需要的旅游吸引物和服务设施的所在地。
• 学者冈恩于1972年提出了旅游功能模型:
冈恩旅游功能模型的五要素
要素 旅游者 旅游的需求方
描述
信息和促销 对旅游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交通
旅游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客源地市场和目的 地之间的关键连接
吸引物 服务
为了游客的兴趣、活动和享受,经过设计和管理,进行开 发的地方
整个旅游业中产生经济影响最大的部门
划分依据
• 四、按照旅游目的地空间构成形态划分
• 按照旅游目的地构成形态不同,将旅游目的地划分为板 块型旅游目的地和点线型旅游目的地。
• 板块型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吸引物相对集中在某一个特定 区域内,所有的旅游活动都是以该区域的服务设施和旅 游服务体系为依托,并以这个核心区域为中心向周边辐 射进行旅游消费活动。
划分依据
• 一、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
• 按照旅游目的地空间所涉及的行政区域大小,将旅游目的地划分 为国家级旅游目的地、省级旅游目的地、市(县)级旅游目的地及 景区型旅游目的地。
• 不同空间大小的旅游目的地的认知与旅游者的出游距离有关,出 游距离越远,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认知感越大。
• 二、 按照旅游者需求划分
• 按照旅游者需求不同,将旅游目的地划分为观光型旅游目的地、 休闲度假型旅游目的地、商务型旅游目的地和特种旅游型目的地。
三、 按照旅游资源类型划分

旅游目的地管理教材

旅游目的地管理教材

旅游目的地管理教材引言背景介绍旅游业是全球经济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它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还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机会,丰富了生活的多彩面貌。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人们对旅游体验的不断提升,旅游目的地管理变得愈加重要。

旅游目的地的成功管理不仅能够吸引游客,还能够保护环境、促进社区发展,并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性。

研究目的本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各个方面,为学习者提供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管理原理和实践的机会。

我们将深入研究目的地管理的核心概念,包括规划与发展、可持续性与环境管理、市场营销与促销等。

通过案例研究和最佳实践分享,我们将帮助学习者了解成功的目的地管理实践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供未来展望,以引导他们在旅游目的地管理领域取得成功。

研究范围本教材将涵盖广泛的话题,包括旅游目的地的类型和发展历程、目的地规划与发展、可持续性与环境管理、市场营销与促销、市场研究与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管理与应急计划等。

我们将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知识和工具,以应对旅游目的地管理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在本教材中,我们将强调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鼓励学习者在管理目的地时考虑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和文化保护等重要因素。

我们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全面理解旅游目的地管理,学习者将能够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本教材旨在为学习者提供有关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深入知识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取得成功。

我们期待着与您一起探索旅游目的地管理的精彩世界,共同努力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章:旅游目的地概述旅游业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每年吸引着数以亿计的游客前往各种目的地。

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发展历程对于理解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本章将深入探讨旅游目的地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概念、目的地类型以及目的地发展历程。

旅游概念旅游是指个人或群体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通常是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寻求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冒险或商务目的的活动。

旅行社旅游线路介绍手册

旅行社旅游线路介绍手册

旅行社旅游线路介绍手册第一章:旅游概述 (2)1.1 旅游目的地简介 (2)1.2 旅游季节与气候特点 (3)第二章:线路特色 (3)2.1 线路亮点 (3)2.2 独特体验 (4)2.3 旅游主题 (4)第三章:行程安排 (4)3.1 行程时间规划 (4)3.2 行程路线设计 (5)3.3 行程特色活动 (5)第四章:住宿安排 (5)4.1 住宿标准 (5)4.2 住宿地点 (6)4.3 住宿设施 (6)第五章:餐饮推荐 (6)5.1 特色美食 (6)5.2 餐饮安排 (7)5.3 餐饮安全 (7)第六章:交通指南 (7)6.1 交通工具选择 (7)6.2 交通路线规划 (8)6.3 交通注意事项 (8)第七章:景点介绍 (9)7.1 主要景点 (9)7.1.1 天安门广场 (9)7.1.2 长城 (9)7.1.3 故宫 (9)7.1.4 西湖 (9)7.2 次要景点 (9)7.2.1 颐和园 (9)7.2.2 华山 (9)7.2.3 丽江古城 (9)7.2.4 桂林山水 (9)7.3 景点游玩建议 (10)第八章:购物指南 (10)8.1 特色商品 (10)8.2 购物地点 (10)8.3 购物注意事项 (11)第九章:旅游安全 (11)9.1 旅行保险 (11)9.1.1 旅行保险种类 (11)9.1.2 投保流程 (11)9.1.3 赔付事项 (11)9.2 旅游安全常识 (12)9.2.1 行前准备 (12)9.2.2 旅行途中 (12)9.2.3 饮食安全 (12)9.3 紧急救援 (12)9.3.1 紧急联系方式 (12)9.3.2 紧急救援步骤 (12)第十章:旅游服务 (12)10.1 咨询与预订 (12)10.1.1 咨询服务 (12)10.1.2 预订服务 (13)10.2 旅游服务标准 (13)10.2.1 服务态度 (13)10.2.2 服务质量 (13)10.2.3 服务承诺 (13)10.3 客户反馈与投诉处理 (13)10.3.1 客户反馈 (13)10.3.2 投诉处理 (14)第一章:旅游概述1.1 旅游目的地简介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一章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一章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想一想,做一做青海省旅游六要素的“六色”目标“吃有绿色、住有暖色、行有个色、游有绝色、购有特色、娱有本色”是青海省旅游工作的“六色”目标。

思考:旅游活动中涉及哪些最基本的要素?一、旅游“三要素”说三要素论: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介——旅游业(一)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实践者,在旅游活动的三个构成要素中,旅游者处于主体的地位。

旅游者的存在使旅游资源的价值得以实现。

旅游者的数量、消费水平、旅游方式等都会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内部构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1978-2007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和国内旅游者人数(万人次)(二)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作为主体的旅游者的实践对象。

没有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具有吸引力的环境,旅游者便不会前来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也无法展开。

旅游资源按属性分为两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活动的规模、类型、发展水平及发展前景。

(三)旅游活动的媒体——旅游业在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媒体。

旅游业把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和客体——旅游资源联系在一起,使旅游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旅游业是旅游活动发展的产物,但在其诞生后,又反过来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发展和普及。

二、旅游“六要素”说(一)食食,即餐饮,是旅游供给中最基本的一项内容。

对于旅游者来说,用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也是为了追求心理上、精神上或情感上的满足。

美味可口的饭菜、安全、整洁、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具有当地特色,体现深厚饮食文化传统的饮食则更能受到旅游者的青睐。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餐饮本身就能成为一种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来访。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练习题有答案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旅游概述练习题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而日趋成熟的过程。

2.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和的古代旅游活动3.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4.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5.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二、单项选择题1.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是()的迁移和集散A定居性 B团体性C季节性 D规律性2.“迁徙”与“旅行”共同的外部特征是()A 都是自然行为B都是自由行为C 都是空间移动D都具有非功利性3、采猎生产活动受()的影响最直接A 社会生活B 自然环境C经济条件 D 人类意识4. 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的产生A 农业B手工业 C 商业D旅游业5、()开创了旅行的先河A 农民B手工业者C牧民D商人6、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A 原始社会的初期B原始社会的末期C 世界的文明古国D原始社会的中期三、多项选择题1. 早期人类远途迁徙的主要原因有()A 气候的变化B 自然灾害C采猎生产方式的流动性 D 战争2. 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首先在()出现A 古中国B美国 C 英国D古印度四、判断题1、()旅游是在人类产生的同时产生的2、()商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五、填表题行为类型迁徙旅行享乐旅行外部特征空间移动行为性质自然行为行为意识主动行为目的非功利答案一、填空题1、萌芽产生发展2、旅游意义本质特征3、文化意识经济条件4、享乐旅行5、经商二、单项选择题1C2C3B4C5D6B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D四、判断题1 错2错五、填表题行为类型迁徙旅行享乐旅行外部特征空间移动空间移动空间移动行为性质自然行为自由行为自由行为行为意识被动主动主动行为目的功利(生存)功利非功利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一、填空题1、旅游是以“”为主,集、、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2、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 ,即具有功能和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二、名词解释旅游三、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旅游的有()A 远古人狩猎迁徙B 乞丐沿途要饭C帝王巡游 D 阿波罗号飞船登月2、旅游的前提是()A 游览B旅行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D具有包容性3、旅游最主要的目的是()A 游览B旅行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D具有包容性4、“会议旅游”也属于旅游,说明旅游概念具有()A 异地性B 非功利性C包容性 D 广泛性四、多项选择题1、旅游的内容包括()等活动A 游览B旅行C娱乐、餐饮D购物、住宿2、旅游活动追求的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包括()A 人身的自由感B精神上的解放感C 特定需要的满足感D人生的幸福感3、旅行的目的广泛,包括()A 就业B商贸活动C求学D精神上的愉快感受4、在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内,存在着或者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样可称为旅游,如(A 会议旅游B探亲旅游)C公务旅游D商务旅游五、判断正误1、()旅游一经产生,便有了固定统一的定义2、()“商务旅游”属于旅游3、()安徽民工到上海打工属于旅游六、填表题区别与联系旅行游览旅游目的就业求学迁居等在何处进行异地七、案例分析题1、小张、小李、小王均定居广州。

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方案

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方案

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方案第一章:目的地概述 (3)1.1 目的地简介 (3)1.2 旅游资源分析 (3)1.2.1 自然旅游资源 (3)1.2.2 人文旅游资源 (3)1.2.3 民俗旅游资源 (3)1.3 特色文化介绍 (3)1.3.1 民间艺术 (3)1.3.2 民俗节庆 (3)1.3.3 地方美食 (3)第二章:行程安排 (4)2.1 行程总览 (4)2.2 行程具体安排 (4)2.3 行程亮点介绍 (5)第三章:交通安排 (5)3.1 出行方式选择 (5)3.2 交通工具预订 (5)3.3 行程中交通衔接 (6)第四章:住宿安排 (6)4.1 住宿标准选择 (6)4.2 住宿地点推荐 (6)4.3 酒店预订与确认 (7)第五章:餐饮安排 (7)5.1 餐饮特色推荐 (7)5.2 餐饮地点选择 (7)5.3 餐饮预订与确认 (7)第六章:景点游览 (8)6.1 景点介绍 (8)6.1.1 景点一:[景点名称] (8)6.1.2 景点二:[景点名称] (8)6.1.3 景点三:[景点名称] (8)6.2 游览路线规划 (8)6.2.1 第一天:[景点名称]游览 (8)6.2.2 第二天:[景点名称]游览 (8)6.2.3 第三天:[景点名称]游览 (8)6.3 景点游览注意事项 (9)6.3.1 游客需遵守景区规定,保持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

(9)6.3.2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应遵守景区内的安全规定,注意个人安全,不攀爬禁止攀登的区域。

(9)6.3.3 游客应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不损坏文物古迹,不干扰当地居民生活。

(9)6.3.4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应保持安静,不喧哗,不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体验。

(9)6.3.5 游客应随身携带身份证件,以备景区检查。

(9)6.3.6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应及时与导游或景区工作人员联系,寻求帮助。

(9)6.3.7 游客应提前了解景区的开放时间、门票价格等信息,以便合理安排游览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管理机构
其他服务设施
银行金融机构 水电通讯设施等
.
(三)两大核心要素论
邹统钎认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要素有两点: 一是具有旅游吸引物; 二是人类聚落,要有永久性的或临时性的住宿设施,游客一般 在这里逗留一夜以上。
一般的景点不留宿,不应该是旅游目的地
.
(三)王晓东(2006) 1、区域性特征: (1)一般具有比较固定的区域及与当地行政区划基本吻合; (2)对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链的带动作用。 2、市场主导性特征: 旅游目的地的生存与发展对目标市场的依赖 三重特征:区域、市场和资源
基础服务 (Ancillary services)
旅游吸引物(Attractions)
活动(activities)
6A
交通(Accessibilities)
包价服务 (Available package)
上层设施与服务(Amenities) 即构成旅游6要素的设施与服务
.
(2)从利益主体角度
• 旅游者 • 社区居民 • 旅游企业 • 政府部门 • 中介机构(如旅游协会)
.
旅游目的地 核心要素
一是具有旅游吸引 它是旅游产品的要素, 它吸引游客,决定游客 选择旅游的地点,一般 分为地点吸引物(site attractions)和事件吸引 物(event attractions)
二是具有人类聚落
要有永久性的或者临时性 的住宿设施,游客一般要 在这里逗留一夜以上。因 此,一般不能够留宿的景 点不应该算作旅游目的地
.
一、构成要素
(一)目的地“6A”模型
布哈里斯的旅游目的地“6A”构成要素
旅游吸引(Attractions) 交通(Accessibility) 设施和服务(Amenities)
自然风景、人造景观、人工物品、主题 公园、遗产、特殊事件等
整个旅游交通系统,包括道路、终端设 施和交通工具等
住宿业和餐饮业设施、零售业、其他游 客服务设施
.
的地定 义
1 物理定义
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 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 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 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2 综合定义
能够对一定规模旅游者形成旅游吸引力, 并能满足其特定旅游目的的各种旅游吸引 物、旅游设施和服务体系的空间集合。
.
2 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
除了强调旅
游地是一种地 理空间集合外, 还强调旅游地 要形成旅游产 业发展的格局。
拥有特定性
质旅游资源, 具备了一定旅 游吸引力,能 够吸引一定规 模数量的旅游 者进行旅游活 动的特定区域。
.
能够满足旅
游者终极目标 的地点或主要 活动地点,或 能够使旅游者 产生动机,并 追求动机实现 的各类空间要 素的总和。
包价服(Available package)
预先由旅游中间商和相关负责人安排好 的旅游服务
活动(Activities)
包括所有的目的地活动,以及游客在游 览期间所进行的各种消费活动
辅助性服务(Ancillary
service)
各种游客服务,例如银行、通信设施、 邮政、报纸、医院等
.
(二)四要素论
张东亮:旅游目的地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基础 设施和旅游管理机构
旅游吸引物
旅游服务设 施
旅游基础 设施
旅游管理机构
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功能关系模型
.
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结构模型 自然风景
历史文化遗产
旅游吸引物
现代人造景观
旅 游
旅游服务设施
各类节事活动等


住宿餐饮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
旅行社服务
旅游目的地管理
李锋 教授/博导
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
第1章 旅游目的地概述
.
海南离国际旅游岛还有多远?
.
• 要美丽风景,更要美好生活 • 旅游之上是生活 • 旅游本质是什么??
.
主要内容
➢ 旅游目的地定义 ➢ 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 ➢ 旅游目的地类型 ➢ 旅游目的地特征
.
1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
(1)从组成要素角度
• 市场要素 • 吸引要素 • 环境要素 • 服务要素 .
布哈里斯( Buhalis )旅游目的地 6“A”
理论
Webster辞典把目的地定义为:“旅途的终点(the place set for the end of a journey, or to which something is sent; place or point aimed at.)”。旅游目的地是 一个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完整体验的旅游产品综合体。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感性概念, 它为游客提供一个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合成品,一个组合的体验经历。 Buhalis认为旅 游目的地由6“A”构成:
.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的分类
英国的布哈利斯
则曾明确地提出旅 游目的地是一个: 明确的地理区域( 明确边界),这一 区域被旅游者理解 为一个具有用政策 和法律框架的独一 无二的实体。
N.Leiper
澳大利亚学者 李珀尔认为:目的 地是人们旅行的地 方,是人们选择逗 留一段时间以体验 某些特色或特征— —某种感知吸引力 。
.
要素角度 空间角度 旅游者角度
的地归 纳
停留场所
旅游消费者
出游动机
旅游目的地类型
范围大小
空间界定
.
1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由于旅游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制度背景不同,对旅游目的地的定 义方式和关注重点也各有不同。从范围上来看,旅游目的地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它可以大到 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跨越国家界线,小到一个景区,一个城镇、村落。
沙漠、天空、河流、、 雪山、公路;
自由、空旷、荒凉 远方
.
1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
国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定义上多强调它是一种地理空间 集合的关系。
保继刚
杨振之
张辉
魏小安、 厉新建
一定空间上
的旅游资源与 旅游专用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 以及相关的其 他条件有机集 合起来,就成 为旅游者停留 和活动的目的 地,即旅游地。
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确切定义,仍然是 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
国外对于旅游目的地的 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 初它被认为是一个明确的地 理区域。
Dimitrios Buhalis
Clare A.Gunn
美国学者冈恩于 1972年提出了“目的 地地带”的概念。所 谓的“目的地地带” 包括: (1)通道和入口 (2)社区 (3)吸引物综合体 (4)连结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