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

合集下载

电泳

电泳

第二节 常用电泳技术和电泳方法
二、电泳方法简介 指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的电泳方法。 (一)纸电泳 指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的电泳方法。是 最早使用的区带电泳。 最早使用的区带电泳。 将滤纸条水平地架设在两 个装有缓冲溶液的容器之 样品点于滤纸中央。 间,样品点于滤纸中央。 当滤纸条被缓冲液润湿后, 当滤纸条被缓冲液润湿后, 再盖上绝缘密封罩, 再盖上绝缘密封罩,即可 由电泳电源输入直流电压 (100V~1000V)进行电 100V~1000V) 泳。
第二节 常用电泳技术和电泳方法
采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电解质组成, (五)等速电泳 采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电解质组成,一种为 前导电解质,充满整个毛细管柱;另一种为尾随电解质, 前导电解质,充满整个毛细管柱;另一种为尾随电解质, 置于一端的电泳槽中。 置于一端的电泳槽中。前导电解质的迁移率高于任何样品 组分,后者则低于任何样品组分, 组分,后者则低于任何样品组分,被分离的组分按其不同 的迁移率夹在中间,在强电场的作用下, 的迁移率夹在中间,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各被分离组分在 前导电解质与尾随电解 质之间的空隙中移动, 质之间的空隙中移动, 实现分离
第一节 电泳原理
二、影响电泳的外界因素 (一)电场强度 (二)溶液的pH值 溶液的pH值 pH (三)溶液的离子强度 (四)电渗作用 (五)粒子的迁移率 (六)吸附作用
第二节 常用电泳技术和电泳方法
一、电泳技术的分类 (一)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移界电泳、区带电泳、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移界电泳、区带电泳、 等速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免疫电泳等。 等速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免疫电泳等。 (二)根据有无固体支持物可分为:自由电泳和支持物电泳 根据有无固体支持物可分为:
第二节 常用电泳技术和电泳方法

电泳仪器操作课

电泳仪器操作课
一般预置电压或电流值要在工作电压或电流值的基础上加30,通常1v电压
≒0.35mA工作电流,1mA≒3.5V工作电压,实际工作功率=工作电压×工作
电流。
例如:恒定电压为200v,预设电流100mA(工作电流+30mA),通常1V电 压≒0.35mA工作电流,200V电压预计工作电流为70mA,电流再向上加 30mA=100mA。
显示屏
V: 0 v u=100v ︱ Mode: STD I: 0 mA I=50mA ︱ W: 0 w p=50w ︱ T: 00:00 T=1:00 ︱
实际工作值
设置参数
3、电泳仪使用注意事项
①严禁将电泳槽放在电泳仪顶部,避免缓冲液洒进仪器
内部。
②电泳前,禁止将电泳槽附带的电源导线连接到电泳仪 电源上。
• 注意事项
• 1、组装玻璃板。在组装玻璃板时,下部的两个螺栓不要拧得过紧, 只要使玻璃板与铝板充分接触即可。 • 2、分离胶浓度的选择。低浓度胶对大分子量蛋白质分离效果好;高 浓度胶对小分子量蛋白质分离效果好。 • 3、TEMED的加入量。TEMED是促进聚丙烯酰胺聚合的加速剂。加 速效果随试剂保存时间而变化。对于陈旧试剂,可适当多加。事实上, 配制分离胶时每块胶板按2滴加入,效果也不错。 • 4、电极缓冲液的配制。电极缓冲液的用量大、占体积、配制麻烦。 如果经常跑胶,可考虑配制5X浓度的浓缩液。方法如下:将144g甘 氨酸和30.2g Tris溶于1升蒸馏水中。使用时稀释5倍。 • 5、丙烯酰胺的毒性。丙烯酰胺和甲叉夹双丙烯酰胺都是神经性毒剂,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但在聚合形成凝胶后毒性降低,在胶体没凝固时 不要乱倒胶液,应待凝固后放入垃圾桶。操作时应戴橡胶或塑料手套, 尽量避免接触皮肤,并注意实验后洗手。 • 6、保养铝板。每次使用完后应及时清理、擦拭,尤其是铝板的表面, 为防止长时间污垢堆积不能与玻璃板充分接触,以降低恒温效果。 • 7、本品为易碎品,在搬运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

电泳法

电泳法
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 性剂开始聚集形成胶束时的浓度。 不同的表面活性剂CMC不同,形 成的胶束的形态也不相同。
胶束具有团状结构,疏水性的链 端向里,带电荷的亲水端朝向缓 冲溶液。具有增溶作用。
表: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 非离子型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辛基葡萄糖苷 n-十二烷基--麦芽糖苷 Triton-X-100 3-[(3-胆甾酰胺丙基)]-二甲基铵-1-丙磺酸内盐 胆酸 去氧胆酸() 牛黄酸胆酸() CMC/(mmol/ L) 8.2 14 1.3 - 0.16 0.24 8 14 5 10-15 聚集数/n 62 50 78 - - 140 10 2-4 4-10 4
平卧式电泳槽装置示意图
三、操作步骤
1. 准备
醋酸纤维素薄膜的预处理:将薄膜小心放入盛有 缓冲液的培养皿内,使其漂浮在液面;用镊子轻压, 使其全部浸入缓冲液内。待膜完全浸透(约半小时) 后取出,夹在清洁的滤纸中间,轻轻吸去多余的缓 冲液,同时分辨出光滑面和粗糙面。 标记:在粗糙面上用铅笔距薄膜条一端1.5cm处 划线即为点样线并作好标记,同时标上学号和正负 极。
电泳法(electrophoresis)以电泳为基础的分离 分析方法。
电泳法分类
电泳的分类
1、是否具有介质分为: 自由界面电泳
区带电泳
2、按其介质的物理性状不同可分为: (1)滤纸及其它纤维电泳:如玻璃纤维膜、乙酸 纤维膜、聚胺纤维薄膜。 (2)凝胶电泳:如琼脂、聚丙烯酰胺凝胶、淀粉 凝胶电泳。 (3)粉末电泳:如纤维素粉、淀粉、玻璃粉电泳。 (4)线丝电泳:如尼龙丝、人造丝电泳。
(1)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sis,CZE)

常用电泳技术和电泳方法简介

常用电泳技术和电泳方法简介

二、电泳方法简介
2.等电聚焦电泳的特点 ①使用两性载体电解质,在电极之间
形成稳定、连续、线性的pH梯度;②由于 “聚焦效应”,即使很小的样品也能获得清 晰、鲜明的区带界面;③电泳速度快;④分 辨率高;⑤加入样品的位置可任意选择;⑥ 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类物质的等电点;⑦适用 于中、大分子量(如蛋白质、肽类、同工酶 等)生物组分的分离分析。
它具有机械强度好、弹性大、 透明、化学稳定性高、无电渗 作用、设备简单、样品量小 (1~100μg)、分辨率高等优点。
二、电泳方法简介
(一)等电聚焦电泳
1. 等电聚焦电泳过程 一种利用有pH值 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 电泳技术。将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混合物 加入有pH值梯度的凝胶介质中,在电场内 经过一段时间后,各组分将分别聚焦在各 自等电点相应的pH值位置上,最后,样品 的各组分在各自的等电点聚焦成一条清晰 而稳定的窄带。
二、电泳方法简介
(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电泳时经过膜的预处理、加样、电泳、
染色、脱色与透明即可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 此电泳的特点是分离速度快、
电泳时间短、样品 用量少。因此三)凝胶电泳
由区带电泳中派生出一种用凝胶物质作支持物进行电泳 的方式,被称为凝胶电泳。普通的凝胶电泳在板上进行,以 凝胶作为介质(多孔性,类似分子筛的作用)。电泳中常用 的凝胶为葡聚糖、交联聚丙烯酰胺和琼脂糖。
(一)根据支持物的特点又可分为: ①无阻滞支持物电泳。②高密度的凝胶 电泳。
一、常用电泳技术分类
(二)根据电源控制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 3类:1. 恒压电泳; 2. 恒流电泳; 3. 恒功 率电泳 。
(一)根据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半自动 和全自动型。
一、常用电泳技术分类

第06章 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习题

第06章  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习题

六章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首页习题习题参考答案习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电泳2.毛细管电泳的电场强度3.蛋白质的等电点4.电泳速度5.迁移率6.毛细管电泳技术7.电泳淌度8.迁移时间9.毛细管电泳电渗流10.焦耳热11.电渗12. 吸附作用二、选择题【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瑞典科学家A.Tiselius首先利用U形管建立移界电泳法的时间是()A.1920年B.1930年C.1937年D.1940年E.1948年2.大多数蛋白质电泳用巴比妥或硼酸缓冲液的pH值是()A.7.2~7.4B.7.4~7.6C.7.6~8.0D.8.2~8.8E.8.8~9.23.下列有关电泳时溶液的离子强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溶液的离子强度对带电粒子的泳动有影响B.离子强度越高、电泳速度越快C.离子强度太低,缓冲液的电流下降D.离子强度太低,扩散现象严重,使分辨力明显降低E.离子强度太高,严重时可使琼脂板断裂而导致电泳中断4.电泳时pH值、颗粒所带的电荷和电泳速度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慢B.pH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C.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D.pH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E.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5.一般来说,颗粒带净电荷量、直径和泳动速度的关系是()A.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B.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C.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D.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慢E.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6.电泳时对支持物的一般要求除不溶于溶液、结构均一而稳定外,还应具备()A.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小、B.不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大C.不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D.导电、不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E.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小7.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特点是()A.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B.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C.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D.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多E.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8.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胶,其优点是()A.机械强度好、弹性小、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B.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高C.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低D.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低E.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9.20世纪60年代中期问世的等电聚焦电泳,是一种()A.分离组份与电解质一起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分离的电泳技术B.能够连续地在一块胶上分离数千种蛋白质的电泳技术C.利用凝胶物质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技术D.利用有pH值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E.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的电泳技术10.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具有极高的分辨率,通常可以分离的两种蛋白质其等电点差异小于()A.0.01pH单位B.0.05pH单位C.0.10pH单位D.0.15pH单位E.0.20pH单位11.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最多可以分辨出的斑点数量是()A.500~1000B.1000~2000C.2000~4000D.4000~5000E.5000~1000012.下述免疫电泳优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加快了沉淀反应的速度B.是将某些蛋白组分根据其带电荷的不同而将其分开,再与抗体起反应C.本法微量化程度高D.多样化程度高E.应用范围小13.毛细管电泳技术最初发展的时期是()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初期D.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E.20世纪90年代初期14.毛细管电泳时进样体积在nL级,样品浓度可低于的数量是()A.可低于10一2mo1/LB.可低于10一3mo1/LC.可低于10一4mo1/LD.可低于10一5mo1/LE.可低于10一6mo1/L15.毛细管电泳的特点()A.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小B.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大C.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大D.不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E.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16.毛细管等速电泳常用于分离()A.小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B.大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C.小离子、大分子、肽类及蛋白质D.小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E.大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17.理想的毛细管柱除应具有一定的柔性、易于弯曲,还应是()A.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B.化学和电惰性的、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C.化学和电惰性的、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D.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E.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18.目前所使用的毛细管柱内径是()A.5μm~25μmB.15μm~35μmC.25μm~75μmD.30μm~80μmE.50μm~100μm19.最初出现的电泳毛细管直径为()A.1mm~2mmB.1mm~3mmC.2mm~4mmD.3mm~5mmE.3mm~6mm20.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质量检测极限为()A.10-10~10-12B.10-13~10-16C.10-14~10-17D.10-15~10-18E.10-16~10-1921.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浓度检测极限为()A.10-1~10-3B.10-2~10-6C.10-5~10-8D.10-7~10-9E.10-10~10-1222.稳压稳流电泳仪属于中压电泳仪。

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习题参考答案

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电泳:指带电荷的溶质或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2.毛细管电泳的电场强度:在给定长度的毛细管两端施加一个电压后所形成的电效应强度。

3.蛋白质的等电点:当溶液的酸碱度处于某一特定pH值时,它将带有相同数量的正、负电荷(即净电荷为零),致使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不会移动,称此特定的pH值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4.电泳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带电粒子在毛细管中定向移动的距离。

5.迁移率: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移动速度,常用μ来表示。

6.毛细管电泳技术: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根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迁移速度(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

7.电泳淌度:带电粒子在毛细管中定向移动的速度与所在电场强度之比。

8.迁移时间:毛细管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时间。

9.毛细管电泳电渗流:在高电压下,溶液中的正电荷与毛细管壁表面的负电荷之间作用,引起流体朝负极方向运动的现象。

10.焦耳热:在高电场下,毛细管中的电解质会产生自热现象,称该热量为焦耳热。

11.电渗:电场中液体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

12.吸附作用:介质对样品的滞留作用。

二、选择题【A型题】1.C2.D3.B4.E5.A6.B7.C8.E9.D10.A11.E12.E13.D14.C15.E16.A17.D18.C19.E20.B21.C22.D23.E24.B25.D26.E27.D28.B29.C30.A31.B32.D33.C34.D35.B36.C37.D38D【X型题】1.ABCE2.ABCD3.ABCDE4.ABCE5.ABCD6.ABCE7.ABE8.ACE9.ABC10.ACDE11.ABCD12.ABCDE13.ABCE14.ABCD15.BCDE16.ABCDE17.BCDE18.ABCE19.ABDE20.ABCDE21.ABCD22.ABCD23.ABCE24.ABCD25.BCDE26.ABDE三、简答题1.简述电泳、电泳技术的概念。

电泳仪设备简介

电泳仪设备简介

电泳仪电泳仪于1937年研发,常用支持物体有滤纸、醋酸纤维薄膜等。

电泳技术是分子生物学讨论不可缺少的紧要分析手段。

电泳一般分为自由界面电泳和区带电泳两大类,自由界面电泳不需支持物,如等电聚焦电泳、等速电泳、密度梯度电泳及显微电泳等,这类电泳目前已很少使用。

目录注意事项使用方法仪器原理注意事项1.电泳仪通电进入工作状态后,禁止人体接触电极、电泳物及其它可能带电部分,也不能到电泳槽内取放东西,如需要应先断电,以免触电。

同时要求仪器必需有良好接地端,以防漏电。

2.仪器通电后,不要临时加添或拨除输出导线插头,以防短路现象发生,虽然仪器内部附设有保险丝,但短路现象仍有可能导致仪器损坏。

3.由于不同介质支持物的电阻值不同,电泳时所通过的电流量也不同,其泳动速度及泳至尽头所需时间也不同,故不同介质支持物的电泳不要同时在同一电泳仪上进行。

4.在总电流不超过仪器额定电流时(电流范围),可以多槽关联使用,但要注意不能超载,否则简单影响仪器寿命。

5.某些特别情况下需检查仪器电泳输入情况时,允许在稳压状态下空载开机,但在稳流状态下必需先接好负载再开机,否则电压表指针将大幅度跳动,简单造成不必要的人为机器损坏。

6.使用过程中发觉异常现象,如较大噪音、放电或异常气味,须立刻切断电源,进行检修,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研发背景1937年,瑞典生化学家Tiselius集前人百余年探究电泳现象之大成,创造了Tiselius电泳仪,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讨论蛋白质的自由界面电泳方法,利用该法首次证明人血清是由白蛋白(A)、α、β、γ球蛋白构成,并因此于1948年获得阿果奖。

随后电泳技术的进展突飞猛进,1949年,RicketlsMarrack等人证明人血清蛋白质经电泳分别可依次分为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五个组分,1957年Reiner对人血清五个组分蛋白进行了定量分析。

但自由界面电泳没有固定支持介质,扩散和对流作用较强,影响分别效果,于是在50时代相继显现了固相支持介质电泳。

生物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生物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生物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一、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之一。

它利用可见光或紫外光的吸收特性来测量溶液中化合物的浓度。

分光光度计由光源、选择光波长的光栅、样品池和光电探测器等部分组成。

它可以用于测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酶活性等。

二、离心机离心机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设备,用于分离溶液中的固体颗粒或液体。

离心机利用离心力将样品强制沉淀,使其在离心管中沉积下来。

离心机可用于分离细胞、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等领域。

三、pH计pH计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测量溶液酸碱性的仪器。

pH计通过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来确定其酸碱性。

pH计通常由电极、电极放大器和显示器组成。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pH计可以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性,控制酶催化反应的速率,研究酸碱催化等。

四、电泳仪电泳仪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分离技术。

它利用电场将带电的生物大分子(如DNA、蛋白质)在凝胶或缓冲溶液中进行分离。

电泳仪通常由电源、电极、凝胶槽和检测系统等组成。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电泳仪可用于分离和鉴定DNA片段、蛋白质等,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工程和医学诊断等领域。

五、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

它利用溶液在高压下通过填充在柱中的固定相,通过固定相与溶液中分离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离和鉴定化合物。

HPLC通常由溶液输送系统、柱和检测器等组成。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HPLC可用于分离和鉴定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等生物大分子,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六、质谱仪质谱仪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分析仪器。

它利用样品中化合物的质量与电荷比来进行分析和鉴定。

质谱仪通常由质谱分析部分、离子源和检测器等组成。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质谱仪可用于鉴定未知物质、分析蛋白质结构和代谢产物等,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天然产物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以上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仪器,它们在生物化学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这类电泳仪所能做的项目较多,且灵敏 度较高,仍为许多实验室所接受。
第四节 常用电泳仪简介
五、全自动电泳分析系统 全自动电泳分析系统,将上述仪器的优点集于一
身,仪器自动点样、电泳、呈色(或染色、脱色)、 烘干,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可用各种电泳片,包括琼 脂片、醋酸片、聚丙烯酰胺等,采用可见光及荧光呈 色双系统,是一种较理想的电泳仪。
等电聚焦仪
第二节 常用电泳方法
六、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
第一向IEF
第二向SDS-PAGE
Marker
IPG胶条
槽等 电 聚 焦 电 泳
18cm玻璃板 双向凝胶电泳示意图
第二节 常用电泳方法
六、双向凝胶电泳仪器结构
制胶板、电泳槽、电源、计算机、扫描仪等
第二节 常用电泳方法
七、免疫电泳 免疫电泳是琼脂平板电泳和双相免疫扩散两种
二、影响电泳的外界因素 V = EQ/6πrη
(一)电场强度 (二)溶液的pH值 (三)溶液的离子强度 (四)电渗作用 (五)粒子的迁移率 (六)吸附作用
第二节 常用电泳方法
一、纸电泳
指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的电泳方法。是最早 使用的区带电泳。
将滤纸条水平地架设在 两个装有缓冲溶液的容器之 间,样品点于滤纸中央。当 滤纸条被缓冲液润湿后,再 盖上绝缘密封罩,即可由电 泳电源输入直流电压 (100V~1000V)进行电泳。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原理图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
(四)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 不同等电点的分子分别聚集在不同的位置上,不
作迁移而彼此分离,这就是等电聚焦分离过程。毛细 管的等电聚焦是在毛细管内实现的等电聚焦过程,具 有极高的分辨率,通常可以分离等电点差异小于 0.01pH单位的两种蛋白质,例如肽类、蛋白质的分离。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
(三)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CC) MECC系统中存在两个相:流动的水相和起到固定
相作用的胶束相。 在含有胶束的流动相中,溶质在“水相”和“胶
束相”(准固定相)之间进行分配,即使是中性溶质, 因其本身疏水性不同,在二者之间的分配也会有差异, 疏水性强的溶质在“胶束相”中停留时间长,迁移速 度就慢。反之,亲水性强的溶质迁移速度就快,最终 中性溶质将依其疏水性不同而得以分离。
量相等,故不显示带电性。但是在一定的物理作用或化学 反应条件下,某些物质分子会成为带电的离子(或粒子), 不同的物质,由于其带电性质、颗粒形状和大小不同,因 而在一定的电场 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移 动速度也不同,因此可 使它们分离。
电泳现象和电渗流现象
第一节 电泳原理
若将带净电荷Q的粒子放入电场,则该粒子所受到的电荷引力为:
概述
电泳(electrophoresis)是指带电荷的溶质或粒子在电 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利用电泳现象将多组分物质分离、分析的技术叫做电泳 技术(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
可以实现电泳分离技术的仪器称之为电泳仪 (electrophoresister)。
平卧式电泳槽装置示意图
第二节 常用电泳方法
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电泳时经过膜的预处理、加样、电泳、染色、
脱色与透明即可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此电泳的 特点是分离速度快、 电泳时间短、样品 用量少。因此特别 适合于病理情况下 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
血清蛋白的电泳图谱
第二节 常用电泳方法
三、凝胶电泳 由区带电泳中派生出的一种用凝胶物质作支持物
或在毛细管壁 上键合(或涂壁)固 定相,从而构成毛细 管色谱柱,依靠电渗 流推动流动相,携带 样品迁移,根据样品 分子的质荷比、分子 尺寸及分配系数的差 别而分离。
CEC-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仪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
(七)毛细管电泳芯片 毛细管电泳芯片是在常规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和技
术基础上,利用微加工技术在平方厘米级大小的芯片 上加工出各种微细结构,如通道和其它功能单元,通 过不同的通道、反应器、检测单元等的设计和布局, 实现样品的进样、反应、分离和检测,是一种多功能 化的快速、高效和低耗的微型实验装置。
TriSep 毛细管电泳仪
第六节 电泳仪的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
二、电泳仪的故障排除 电泳仪是精密仪器,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但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当仪器提示有故障时,应立即处理。
BECKMAN COULTER毛细管电泳仪
第六节 电泳仪的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
毛细管电泳仪常见故障及故障排除方法
方法的结合。将抗原样品在琼脂平板上先进行电泳, 使其中的各种成分因电泳迁移率的不同而彼此分开; 然后加入抗体做双相免疫扩散,把已分离的各抗原 成分与抗体在琼脂中扩散而相遇,在二者比例适当 的地方,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弧。
第三节 常用电泳仪的基本结构及技术指标
一、常用电泳设备的基本结构 (一)电源 (二)电泳槽 (三)附加装置
第十六章 电泳分析仪器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常用的电泳仪 了解电泳仪临床应用 熟悉常用电泳仪的基本结构、电泳方法 熟悉毛细管电泳仪基本原理、基本结构 掌握电泳基本原理 掌握毛细管电泳的特点、分离模式 掌握电泳仪的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
内容提要
第一节 电泳原理 第二节 常用电泳方法 第三节 常用电泳仪的基本结构及技术指标 第四节 常用电泳仪简介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 第六节 电泳仪的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 第七节 电泳仪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常用电泳方法
五、等速电泳
采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电解质,一种为前导电解质, 充满整个毛细管柱;另一种为尾随电解质,置于一端 的电泳槽中。前导电解质的迁移率高于任何样品组分, 尾随电解质则低于任何样品组分,被分离的组分按其 不同的迁移率夹在中
间,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各被
分离组分在前导电解质与尾随
电解质之间的空隙中移动,实
分离的两性物质都移向与它的等 电点相一致的pH位置,在那里不 再移动(称为聚焦)。
净电荷与PH的关系曲线
第二节 常用电泳方法
2.等电聚焦电泳的特点 ①使用两性载体电解质,在电极之间形成稳定、
连续、线性的pH梯度;②由于“聚焦效应”,即使很 小的样品也能获得清晰、鲜明的区带界面;③电泳速 度快;④分辨率高;⑤加入样品的位置可任意选择;⑥ 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类物质的等电点;⑦适用于中、大 分子量(如蛋白质、肽类、同工酶等)生物组分的分 离分析。
全自动电泳仪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
一、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工作原理 溶液中的带电粒子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沿毛细
管通道,以不同速度向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 迁移,并依据样品中各 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 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仪装置示意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
三、毛细管电泳的特点
稳压稳流电泳仪
第四节 常用电泳仪简介
二、全自动醋纤膜电泳仪 全自动醋纤膜电泳仪为全自动电泳仪,有可见光
单系统,使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片,优点为自动化程 度高。只需将样品、试剂、电泳片放好,人员可离机 完成实验并得到结果。
第四节 常用电泳仪简介
三、全自动荧光/可见光双系统电泳仪 全自动荧光/可见光双系统电泳仪只需将样品、
故障信息
引起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方法
转盘识别错误
样品识别错误
仪器报警出现缺少稀 释杯或稀释杯感应 错误
曲线不理想,显示不稳 定
电泳时出现峰丢失
运行过程中突然断电
细微灰尘吸附在灯上
仪器关机,用洁净棉签轻轻拭去灯上面的 灰尘。仪器开机后再进行测定。
血清分离不好或者有灰尘吸附
关机状态,拆开仪器内透明有机玻璃, 用无水乙醇擦拭加样针外壁,然后安装 好,再用仪器内程序进行加样针清洗, 洗完 1~2 次后,进行加样针加样感应 定位。
概述
临床常用的电泳分析方法主要有醋酸纤维素薄 膜电泳、凝胶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双向电泳和毛 细管电泳等。
目前,电泳技术已广泛用于蛋白质、多肽、氨 基酸、核苷酸、无机离子等成份的分离和鉴定,甚 至还用于细胞与病毒的研究。
第一节 电泳原理
一、电泳的基本原理 物质分子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带电,即所带正负电荷
第三节 常用电泳仪的基本结构及技术指标
二、电泳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1.输出电压
6.功率稳定度
2.输出电流
7.连续工作时间
3.输出功率
8.显示方式
4.电压稳定度 9.定时方式
5.电流稳定度
第四节 常用电泳仪简介
一、稳压稳流电泳仪 稳压稳流电泳仪是稳压稳流电泳仪是目前国内中、
低压电泳实验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泳仪之一。其输出电 压的调节范围为0V~600V、输出电流为0 mA~100mA。 这种电泳仪工作稳定性好、调节范围宽,并设有完善 的短路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
进行电泳的方式。 凝胶电泳中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是普通电泳中应用最多 的两种形式。
目前,这种办法被广泛 用来分析蛋白质和核酸。
凝胶电泳图
第二节 常用电泳方法
四、等电聚焦电泳 1.等电聚焦电泳过程 一种利用有pH值梯度的介质, 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在一个稳定连续的线性pH梯度的溶液(两性载体电 解质)中进行分离,每一种被
现分离。
等速电泳示意图
第二节 常用电泳方法
六、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
第一向采用等电聚焦 根据复杂的蛋白质成分中
各个蛋白质的PI的不同,将蛋白质进行分离。
第二向采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 (SDS-PAGE)就是按蛋
白质分子量的大小使其在垂直
方向进行分离。其结果不再是
条带状,而是呈现为斑点状。
1. 高灵敏度 2. 高速度 3. 高分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