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本
茶产业调研报告(通用3篇)

茶产业调研报告(通用3篇)茶产业篇1广州芳村茶叶市场调研报告一、芳村基本概况芳村区位于广州市西南端。
北、东面临珠江(南航道) ,与白云区石井镇、荔湾区、海珠区隔江相望;南靠珠江(佛山水道) ,与番禺区大石镇、南海市平洲镇相邻;西与南海区盐步镇、黄岐镇接壤。
总面积46.2 平方千米。
总人口19 万人(20xx 年) 。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510360。
代码:440107。
区号:020。
拼音:Fangcun Qu。
二、茶叶产业在芳村所占比重芳村,历史上以花闻名于世。
花,是芳村一个传统产业,可以说芳村先有花后有茶。
是花带动了茶叶的发展。
目前落户在石围塘街管辖区内的茶商 3500 多户,20xx 年茶叶成交额 25 亿多元,是广州年销额超过 25 亿元的十大市场之一。
茶叶产业占芳村 GDP 的 37%。
三、芳村茶叶产业规模数量●芳村目前有茶叶商户 3500 多家; ●产业营业面积达 20.2 万平米;●大型的茶叶批发市场及交易中心有 8 家。
● 主要茶叶市场参数(资料来源:现场了解、时常专业网站提供)市场名称建筑面积芳村茶叶城 3.2 万㎡南方茶叶市场 9 万㎡山村茶叶城 5000 ㎡三一国际茶叶城 2 万㎡锦桂茶叶市场 2 万㎡承鸿茶叶市场 8000 ㎡正好茶叶市场 2 万㎡万华茶叶市场 1 万㎡数量 600 间 1500 间 100 间 300 间 300 间 150 间 300 间 250 间单位租金 60-400 元/㎡ 100-350 元/㎡ 200-250 元/㎡ 60-300 元/㎡ 100-250 元/㎡ 200-250 元/㎡ 100-250 元/㎡ 100-250 元/㎡建筑结构四层专业市场两层街铺四层专业市场四层专业市场一层街铺一层街铺一层街铺一层街铺状况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四、芳村主要茶叶市场建筑规划(一) 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主要交通干道旁,一层街铺、单间建筑面积在 30-60 ㎡;如图:(二) 专业茶叶市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设有大型停车场;场地规划合理,有多个进出口,通道宽敞,上下楼方便,有专门上下货区及仓储区和办工区;(三) 专业市场功能分布●一楼为茶叶销售门市部●二楼为茶具销售市场●三楼为茶叶经营公司办公场所及仓储区、休闲品茶区五、产品种类芳村茶叶市场,产品覆盖中国所有茶种,主要包括: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差、花茶、其中普洱茶占相当大比重。
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3篇)

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3篇)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1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
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
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20xx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
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20xx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
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杭州市的32.4%,产量、产值分别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
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千岛湖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规模,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调研茶业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业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茶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我们组成调研组,于[调研时间]对[调研地区]的茶业进行了为期[调研天数]的实地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二、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茶叶产量、产值、出口额等均呈上升趋势。
然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茶叶品质参差不齐、品牌建设滞后、产业链条不完善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茶业进行深入调研。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以下方法:1. 走访调研:深入[调研地区]的茶叶种植基地、加工企业、销售市场等地,了解茶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实际情况。
2.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茶叶种植户、加工企业、销售商等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3. 座谈交流:与茶业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进行座谈交流,了解茶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四、调研结果(一)茶叶种植情况1. 种植面积:[调研地区]茶叶种植面积达[种植面积]亩,其中,有机茶园[有机茶园面积]亩。
2. 茶树品种:[调研地区]主要种植[茶树品种],品种优良,品质上乘。
3. 产量:[调研地区]茶叶年产量达[产量]吨,其中,有机茶叶[产量]吨。
(二)茶叶加工情况1. 加工企业:[调研地区]现有茶叶加工企业[企业数量]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家。
2. 加工技术:企业采用[加工技术],提高了茶叶品质和附加值。
3. 产品种类:加工企业主要生产[产品种类],产品种类丰富,满足市场需求。
(三)茶叶销售情况1. 销售渠道:[调研地区]茶叶销售渠道主要包括[销售渠道],如电商平台、实体店、茶楼等。
2. 销售市场:茶叶主要销往[销售市场],如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等。
3. 销售价格:茶叶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品质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四)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茶叶品质参差不齐:部分茶叶生产环节不规范,导致茶叶品质难以保证。
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优质农产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文化内涵,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茶叶产业的发展情况,探索茶叶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潜力和作用。
二、茶叶产业现状1.茶叶产量和产值的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茶叶产量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中国茶叶总产量达到200万吨,比上年增加了8.8%。
茶叶产值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2024年茶叶产值超过1000亿元。
2.茶叶品种与制作工艺的多样化我国茶叶的种类繁多,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等品种,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品质特点和制作工艺。
例如,绿茶以保持茶叶的绿色和香气为主,而红茶则注重发展茶叶的红色和醇香。
3.茶叶品牌的兴起近年来,众多茶叶品牌崛起,通过经营策略和市场推广,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例如,雀巢、康师傅等知名企业的茶叶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三、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1.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茶叶产业依赖于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持,但由于地理和气候等因素的限制,部分茶产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如灌溉设施不完善、道路交通条件较差等。
这给农民的生产工作带来了困难。
2.茶叶产品质量不稳定由于茶叶的生产和制作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茶叶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加工过程中,如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容易出现茶叶的品质下降甚至发霉变质。
3.茶叶消费市场需求不足茶叶作为传统饮料,其消费市场一直存在,但茶叶消费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创新不多。
现代市场的快速发展,新兴饮料的崛起,使得茶叶的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的压缩。
四、茶叶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茶叶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需求,特别是在国际茶叶贸易中,中国是世界茶叶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可以通过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茶叶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2.挑战茶叶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茶叶的生产和加工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需要提高,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需要加强。
关于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含5篇)

关于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含5篇)第一篇:关于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按照县委“六个要”的决策部署,根据主任会议安排,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先后深入关兴、松烟等茶叶大镇对茶叶基地的建设管理及加工销售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组织茶叶中心、兴民公司、鑫财担保公司、中银富登村镇银行xx支行、有关乡镇党政干部以及部分茶企、合作社、茶农大户代表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现有茶园8.4万亩,2018年茶叶产量x吨,产值x亿元。
2015年提出“干净茶”发展理念以来,县人民政府一直坚守质量要求,大多数茶园都符合“欧标”质量标准,“xx茶•干净茶”已得到市场的认可。
目前,花山、松烟等部分茶园已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xx 苦丁茶”成为独一无二的地标产品,市场上小叶苦丁袋泡茶供不应求。
二、存在问题通过深入调研,我县茶产业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缺少资金,部分茶园管理不好,茶叶下树率低,种茶效益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茶产业的发展。
(一)政策连续性不强。
茶产业是长效产业,发展见效时限较长,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资金量大。
我县茶叶很大部分是2012年利用国开行贷款栽种的,而每亩茶叶的管理费每年在1500-2000元左右,茶叶种植还没见效,银行的贷款又到期,原来的贷款贴息政策也没有了,导致有的茶企和种茶大户因负债太多,融资困难,资金断链。
如白泥的陆永双、关兴的冉茂林等。
(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近年来,由于财政困难,投入茶产业发展的资金不足,茶区道路、水池等基础设施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农、茶企的发展积极性,导致有的茶园已被挖掉或撂荒。
据统计,全县弃管或荒芜的茶园有8400亩,还有蔓延扩大的趋势,给群众发展茶产业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
如迎春村大坪组400余亩茶园,因是泥石路车辆通行困难,生产管理成本过高,导致茶园无效益。
(三)生产加工能力不足。
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茶叶是中国传统的经济作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消费群体。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茶叶产业发展迅猛。
本报告旨在调研茶叶产业的发展情况,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茶叶产业的现状1.茶叶种植:中国是茶叶种植大国,茶叶种植面积广泛分布于主要茶叶产区。
其中,四川、福建、安徽、浙江、云南是主要的产茶省份。
茶叶种植以绿茶为主,红茶、白茶等品种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种植模式逐渐向标准化、环保化转变。
2.茶叶加工:茶叶加工是茶叶产业的重要环节,影响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茶叶加工技术不断创新,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得茶叶加工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茶叶的干燥、杀青、揉捻等加工工序趋于自动化、智能化。
3.茶叶市场:茶叶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消费群体广泛。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绿茶、花草茶等功能性茶叶越来越受欢迎。
同时,茶叶的多样化也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如茶叶礼盒、茶叶罐等茶叶周边产品逐渐走俏。
茶叶电子商务的兴起也拓展了茶叶售卖渠道。
三、茶叶产业面临的挑战1.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茶叶行业存在一些质量安全隐患,如农药残留、真伪标志等问题。
加强茶叶质量监管和标准制定,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2.品牌营销困境:茶叶品牌多且杂,中小茶企面临品牌建设困难,营销手段单一、因此,整合优势资源,进行品牌联合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成为必然选择。
3.科技创新不足:茶叶产业科技创新滞后,尤其是在种植、加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足。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茶叶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四、政策建议1.加强茶叶质量监管,制定严格的标准和监管标准,加强对茶叶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2.建立茶叶产业品牌联盟,整合优势资源,提升茶叶品牌影响力。
鼓励茶叶企业进行品牌创新和市场拓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3.加强茶叶产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绪论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要饮品之一。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农业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了全面了解茶叶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报告对茶叶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茶叶产业现状分析1. 茶叶资源丰富: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个品种。
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不同种类的茶叶生长,因此茶叶资源非常丰富。
2. 茶叶产业规模庞大:目前,茶叶产业已经成为了中国农业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茶园种植到茶叶加工,再到产品营销,整个产业链条已经非常完善。
3. 茶叶品牌逐渐崛起:在茶叶市场上,一些知名的茶叶品牌已经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品牌通过产品质量和营销策略的不断提升,成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三、茶叶产业发展趋势分析1. 产品升级: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茶叶产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升级。
2. 资源整合:茶叶产业需要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农户和茶企的深度合作,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互利共赢。
3. 品牌建设: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茶叶产业需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发展建议1. 制定政策扶持: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对茶叶产业给予更多支持,包括资金扶持、税收政策和市场开拓等方面。
2. 加大科技投入:茶叶产业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3. 加强市场开拓:茶叶产业需要加强市场开拓,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五、结论茶叶产业是中国农业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茶叶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茶叶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背景分析
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需求逐渐增加,茶叶产业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二、茶叶产业的现状
1. 茶叶品种丰富,包括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多个品种;
2. 茶叶生产地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安徽、四川等地;
3. 茶叶销售渠道多样化,包括超市、便利店、电商平台等;
4. 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繁。
三、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
1. 茶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化肥、农药使用过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2. 茶叶品质参差不齐,产品质量不稳定;
3. 茶叶品牌建设较弱,缺乏核心竞争力;
4. 茶叶包装和营销手段陈旧,缺乏创新。
四、茶叶产业发展的机遇
1. 茶叶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2. 茶叶文化深入人心,有利于品牌建设;
3. 国内外茶叶交流合作机会增加。
五、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加强政策支持,推动茶叶生产的绿色化和品质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2. 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3. 创新茶叶包装和营销手段,提升产品形象和吸引力;
4. 加强国内外茶叶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外茶叶产业的先进经验。
六、结论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产业发展的逐步优化,茶叶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茶叶产业的科学管理和创新发展,推动茶叶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FS-DY-20697 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
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
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
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1.8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
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42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qs标准的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
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荚冬基地覆盖全市。
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
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XX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5.6万亩,总产量6317吨,产值1.135亿元。
其中名优茶367吨,产值7372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8%和产值的65%。
珠茶产量5730
吨,产值3783万元。
名优茶均匀价格达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8000元。
全市茶园均匀亩值2026.8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2万元。
在茶叶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万吨,出口货值4亿元。
大岚镇作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50%的收进来源。
二、存在题目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
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尽大多数茶叶品牌着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本钱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委曲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
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釉冬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
茶园治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
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治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
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
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题目,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
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团体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踪影。
4、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质较差。
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市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
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
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躲库等必要的蕴躲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
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
政府有关部分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
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
新昌县花20多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XX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鉴戒,如今“大佛龙井”和“看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
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茶叶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治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烧瑰制机制,进步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
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往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
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
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团体,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团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1家企业或1个团体运作的局面。
三要鉴戒新昌等地与天福团体(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团体)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进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Foonshion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Fonshion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