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解释
俗语解释

俗语复习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远根源的。
【例】江河老汉哈哈一笑说:“这可是~。
这是磨炼出来的。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穴:洞。
焉:怎么,哪里。
比喻不冒危险亲自去干,就不能取得经验,获得成功。
【例】纪怀仁道:“俗话说,~。
为了打下恶虎庄,为了淤黄河岸上民众的自由,为了党的事业,不说是危险,就是掉头丢脑袋,我也要亲自探一探。
”3.吃一堑,xx:堑:壕沟,比喻挫折、困难。
受到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例】齐勇自我安慰地说:“这有什么!~嘛。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
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的考虑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自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一概而论。
【例】先进后进,只有相对而言,~,工厂各有长短,我们厂的缺点还多得很哩!6.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年轻人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也比喻人缺少经验,不知危险,做事鲁莽。
【例】他说:“看来,史文远把生产K霉素看得过分容易了,这倒是可能的。
这个年轻人还是那股~的劲头。
”7.大意失荆州:xx: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汉政治、军事重镇,据《三国演义》第75回描写,关羽镇守荆州,由于出兵进攻曹操,荆州没有严密设防,上了东吴的当,孙权派兵袭取了荆州。
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损失。
【例】他推了推眼镜说:“也要防备他们恼羞成怒,来个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搞一气,怎么办?‘~’,想得太简单,容易出事。
”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小树到苍天大树,需要十年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百年时间。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比喻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9.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人一点点好处,要多多地报答。
【例】人家对我们的恩情……哪管是一点好处,都不能忘记的。
老人好讲:~啊!10.独木不成林:义同“单丝不成线,~。
”【例】俗话说:~,一个虼蚤顶不起卧单。
倘若没有我的手下将士和你们大家出力,我李自成纵有天大本领,也是孤掌难鸣。
俗语及其解释

俗语及其解释1.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辛勤努力,就能获得回报。
2. 脚踏实地:指做事务实、踏实认真。
3. 一双雕:一次行动能够达到两个目标。
4. 卧薪尝胆:指寝食难安,日夜思索并准备着,要报仇雪恨。
5.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始终保持对初衷的忠诚。
6. 画蛇添足: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削弱整体的效果。
7. 守株待兔:指不主动努力,而寄希望于运气等外在因素。
8. 纸上谈兵:指只停留在纸面上的空谈理论,而没有实际行动。
9. 轻车熟路:形容对某个事情非常熟悉,无需费力。
10.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件事情看似不好的事情,却可能带来好的结果。
11. 一触即发:形容形势非常紧张,随时可能爆发。
12. 水滴石穿:形容持之以恒、不可动摇的力量。
13. 言行一致:指言语和行动保持一致,做到说到做到。
14. 杯水车薪:形容力量微弱,对大问题起不了作用。
15. 顺手牵羊:顺手拿取别人的财物,表示抓住机会获取利益。
16. 爱屋及乌:喜欢一个人,连带他周围的事物也喜欢。
17. 路遥知马力:通过距离或时间的增加,才能真正看出一个人或事物的实力。
18. 小题大做:对小事过分夸张地加以论述、处理。
19. 妄自尊大: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20. 见利思义:看到有利的事情就想到如何能为别人做好。
21. 以牙还牙:用同样的手段进行报复。
22. 酸甜苦辣:形容人生各种不同的经历和感受。
23. 明知故问:明明知道答案却还故意问,多半是说别人笨。
24. 颠倒黑白:故意颠倒事实真相,抹黑好人。
25. 买椟还珠:指买了个盒子,还想要盒子里的珠宝。
常见的100句俗语和解释

常见的100句俗语和解释俗语,简练而形象化,反映人民生活经验、智慧和愿望。
那么常见的100句俗语和解释你知道多少?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常见的100句俗语和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吃错药。
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吃小灶。
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
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
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穿小鞋。
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闯红灯。
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打官腔。
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打水漂。
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打退堂鼓。
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打小报告。
告密又称作打小报告。
打预防针。
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打圆场。
调解纠纷,缓和矛盾。
大气候。
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
大水冲了龙王庙。
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
当面鼓对面锣。
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定心丸。
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东方不亮西方亮。
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与选择的空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干打雷不下雨。
比喻空作许诺,不肯实施,不肯给人以实惠。
口语中也指人在哭的时候很大声,但是不掉眼泪。
只有声势而没有实际行动。
赶鸭子上架。
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高不成低不就。
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
高姿态。
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滚雪球。
比喻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过电影。
形容对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地回顾。
过干瘾。
形容个人的欲望表面上接触了,实际上没有得到满足。
不法古不修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好了伤疤忘了痛。
比喻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比喻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度量一样,不可根据某人的相貌就低估其未来。
常见俗语大全及解释

常见俗语大全及解释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俗语及其解释:1.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2.板板六十四:形容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通。
3.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形容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作自受。
4.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原指国家政治清明时,有才干的人会显露出自己,国家政治黑暗时,就隐藏自己。
现也指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显示不同的面貌。
5.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6.百闻不如一见: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看到一次。
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
7.鞭长不及:指力量达不到或影响不到。
8.笨鸟先飞:能力差的人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跟前面的人比,自己还不够好,跟后面的人比,自己又比别人好一些。
指比上虽不足,比下却有余。
10.便宜没好货:指价格低廉的商品质量不好。
11.饱汉死前想吃肉,饿汉死后口中留残骨:形容人贪图享受而不知满足,直至死亡也不忘口尝残骨。
12.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某种事情,就不会增长这方面的知识。
指实践是增长知识的唯一途径。
13.半斤八两:形容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14.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自作自受。
1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整天吃饱了肚子却不用心干事情。
指人没有什么干劲或安逸享乐,无所事事。
16.鞭长不及:指力量达不到或影响不到。
17.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跟前面的人比,自己还不够好,跟后面的人比,自己又比别人好一些。
指比上虽不足,比下却有余。
俗语的意思

俗语的意思
【拼音】:sú yǔ
【解释】: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
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近义词】:俗话、俗谚、俚语、鄙谚、
【反义词】:雅语、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
《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濡水》:“濡水……西北入难河。
‘濡’、‘难’声相近,狄俗语讹耳。
”
《红楼梦》第五五回:“这厅上也有一处匾,题着‘补仁谕德’四字;家下俗语皆只叫‘议事厅儿’。
”
【造句】:
1、俗语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向您那大枪就像插。
小学语文30个常用俗语【解释+例句】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解释: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造句: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学习上我们要互相交流、补缺自己的不足。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解释:不深入到老虎的洞穴中,就得不到老虎崽子。
指不敢于冒险、不经历艰难险阻,就不会取得成就。
造句:为了完成这次的艰巨任务,长官决定派小王去当卧底。
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相信这次任务一定能完成。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造句:虽然这学期她取得了好成绩,但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在下学期也取得好成绩。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造句:这道题我半天都没有想出来,而你一下就做出来了,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呀。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释: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造句:我们做事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犯相同的错误。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解释: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造句:我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该抓好培养人才这件大事。
7、书到用时方恨少解释: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感到太少了。
造句:我们平时要多积累知识,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解释:当地资源可以养活当地的人。
造句:这个山村风光优美,农民淳朴,这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造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这些坏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10、吃一堑,长一智解释:受一次挫折,长一份见识。
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
用于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造句:因为买劣质产品吃了不少亏,“吃一堑,长一智”,我以后再也不买劣质产品了。
11、初生牛犊不怕虎解释: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小学语文30个常用俗语,解释+例句,作文里的点睛之笔!

小学语文30个常用俗语,解释+例句,作文里的点睛之笔!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俗语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用到我们写作的作文里可以提高作文亮点,为你的作文加分。
下面是小编为同学们准备的30个常用俗语,作文必备哟,赶紧收藏记忆吧!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解释: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造句: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学习上我们要互相交流、补缺自己的不足。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解释:不深入到老虎的洞穴中,就得不到老虎崽子。
指不敢于冒险、不经历艰难险阻,就不会取得成就。
造句:为了完成这次的艰巨任务,长官决定派小王去当卧底。
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相信这次任务一定能完成。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造句:虽然这学期她取得了好成绩,但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争取在下学期也取得好成绩。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造句:这道题我半天都没有想出来,而你一下就做出来了,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呀。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释: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造句:我们做事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犯相同的错误。
2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解释: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造句:我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该抓好培养人才这件大事。
7、书到用时方恨少解释: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感到太少了。
造句:我们平时要多积累知识,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解释:当地资源可以养活当地的人。
造句:这个山村风光优美,农民淳朴,这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造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这些坏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语文30个常用俗语 解释+例句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解释: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造句: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学习上我们要互相交流、补缺自己的不足。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解释:不深入到老虎的洞穴中,就得不到老虎崽子。
指不敢于冒险、不经历艰难险阻,就不会取得成就。
造句:为了完成这次的艰巨任务,长官决定派小王去当卧底。
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相信这次任务一定能完成。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造句:虽然这学期她取得了好成绩,但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争取在下学期也取得好成绩。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造句:这道题我半天都没有想出来,而你一下就做出来了,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呀。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释: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造句:我们做事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犯相同的错误。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解释: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造句:我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该抓好培养人才这件大事。
7、书到用时方恨少解释: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感到太少了。
造句:我们平时要多积累知识,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解释:当地资源可以养活当地的人。
造句:这个山村风光优美,农民淳朴,这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造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这些坏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10、吃一堑长一智解释:受一次挫折,长一份见识。
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
用于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造句:因为买劣质产品吃了不少亏,吃一堑长一智,我以后再也不买劣质产品了。
11、初生牛犊不怕虎解释: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造句:我们学校刚组建的篮球队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完成了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语解释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水被冻结成三尺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就可以造成的。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进入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比喻不进行认真的实践就不可能得到真知。
3、吃一堑,长一智
堑:壕沟。
比喻挫折。
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用在比尺更长的地方则显得短,寸比尺短,但用在比寸更短的地方则显得很长。
比喻人或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也作尺短寸长或寸短尺长。
5、初生牛犊不怕虎
犊:小牛。
刚出生的小牛不惧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无所畏惧,敢闯敢拼。
6、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要知道报答,知恩报恩,受一点恩惠,就要加倍报答。
7、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练武的人应经常练。
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8、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世上难办的事情,有心人是一定能办到的。
指成事在人,只要专心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9、书到用时方恨少
方:才。
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
意思就是有些知识需要用的时候用不上,因为当初没学好,教育我们应该牢固掌握知识,在必要时就不会茫然失措了。
10、众人拾柴火焰高
比喻人多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