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解释
俗语解释

俗语复习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远根源的。
【例】江河老汉哈哈一笑说:“这可是~。
这是磨炼出来的。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穴:洞。
焉:怎么,哪里。
比喻不冒危险亲自去干,就不能取得经验,获得成功。
【例】纪怀仁道:“俗话说,~。
为了打下恶虎庄,为了淤黄河岸上民众的自由,为了党的事业,不说是危险,就是掉头丢脑袋,我也要亲自探一探。
”3.吃一堑,xx:堑:壕沟,比喻挫折、困难。
受到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例】齐勇自我安慰地说:“这有什么!~嘛。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
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的考虑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自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一概而论。
【例】先进后进,只有相对而言,~,工厂各有长短,我们厂的缺点还多得很哩!6.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年轻人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也比喻人缺少经验,不知危险,做事鲁莽。
【例】他说:“看来,史文远把生产K霉素看得过分容易了,这倒是可能的。
这个年轻人还是那股~的劲头。
”7.大意失荆州:xx: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汉政治、军事重镇,据《三国演义》第75回描写,关羽镇守荆州,由于出兵进攻曹操,荆州没有严密设防,上了东吴的当,孙权派兵袭取了荆州。
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损失。
【例】他推了推眼镜说:“也要防备他们恼羞成怒,来个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搞一气,怎么办?‘~’,想得太简单,容易出事。
”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小树到苍天大树,需要十年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百年时间。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比喻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9.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人一点点好处,要多多地报答。
【例】人家对我们的恩情……哪管是一点好处,都不能忘记的。
老人好讲:~啊!10.独木不成林:义同“单丝不成线,~。
”【例】俗话说:~,一个虼蚤顶不起卧单。
倘若没有我的手下将士和你们大家出力,我李自成纵有天大本领,也是孤掌难鸣。
俗语及其解释

俗语及其解释1.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辛勤努力,就能获得回报。
2. 脚踏实地:指做事务实、踏实认真。
3. 一双雕:一次行动能够达到两个目标。
4. 卧薪尝胆:指寝食难安,日夜思索并准备着,要报仇雪恨。
5.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始终保持对初衷的忠诚。
6. 画蛇添足: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削弱整体的效果。
7. 守株待兔:指不主动努力,而寄希望于运气等外在因素。
8. 纸上谈兵:指只停留在纸面上的空谈理论,而没有实际行动。
9. 轻车熟路:形容对某个事情非常熟悉,无需费力。
10.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件事情看似不好的事情,却可能带来好的结果。
11. 一触即发:形容形势非常紧张,随时可能爆发。
12. 水滴石穿:形容持之以恒、不可动摇的力量。
13. 言行一致:指言语和行动保持一致,做到说到做到。
14. 杯水车薪:形容力量微弱,对大问题起不了作用。
15. 顺手牵羊:顺手拿取别人的财物,表示抓住机会获取利益。
16. 爱屋及乌:喜欢一个人,连带他周围的事物也喜欢。
17. 路遥知马力:通过距离或时间的增加,才能真正看出一个人或事物的实力。
18. 小题大做:对小事过分夸张地加以论述、处理。
19. 妄自尊大: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20. 见利思义:看到有利的事情就想到如何能为别人做好。
21. 以牙还牙:用同样的手段进行报复。
22. 酸甜苦辣:形容人生各种不同的经历和感受。
23. 明知故问:明明知道答案却还故意问,多半是说别人笨。
24. 颠倒黑白:故意颠倒事实真相,抹黑好人。
25. 买椟还珠:指买了个盒子,还想要盒子里的珠宝。
俗语的意思

俗语的意思
【拼音】:sú yǔ
【解释】: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
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近义词】:俗话、俗谚、俚语、鄙谚、
【反义词】:雅语、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
《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濡水》:“濡水……西北入难河。
‘濡’、‘难’声相近,狄俗语讹耳。
”
《红楼梦》第五五回:“这厅上也有一处匾,题着‘补仁谕德’四字;家下俗语皆只叫‘议事厅儿’。
”
【造句】:
1、俗语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向您那大枪就像插。
小学语文30个常用俗语,解释+例句,作文里的点睛之笔!

小学语文30个常用俗语,解释+例句,作文里的点睛之笔!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俗语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用到我们写作的作文里可以提高作文亮点,为你的作文加分。
下面是小编为同学们准备的30个常用俗语,作文必备哟,赶紧收藏记忆吧!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解释: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造句: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学习上我们要互相交流、补缺自己的不足。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解释:不深入到老虎的洞穴中,就得不到老虎崽子。
指不敢于冒险、不经历艰难险阻,就不会取得成就。
造句:为了完成这次的艰巨任务,长官决定派小王去当卧底。
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相信这次任务一定能完成。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造句:虽然这学期她取得了好成绩,但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争取在下学期也取得好成绩。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造句:这道题我半天都没有想出来,而你一下就做出来了,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呀。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释: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造句:我们做事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犯相同的错误。
2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解释: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造句:我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该抓好培养人才这件大事。
7、书到用时方恨少解释: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感到太少了。
造句:我们平时要多积累知识,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解释:当地资源可以养活当地的人。
造句:这个山村风光优美,农民淳朴,这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造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这些坏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语文30个常用俗语 解释+例句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解释: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造句: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学习上我们要互相交流、补缺自己的不足。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解释:不深入到老虎的洞穴中,就得不到老虎崽子。
指不敢于冒险、不经历艰难险阻,就不会取得成就。
造句:为了完成这次的艰巨任务,长官决定派小王去当卧底。
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相信这次任务一定能完成。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造句:虽然这学期她取得了好成绩,但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争取在下学期也取得好成绩。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造句:这道题我半天都没有想出来,而你一下就做出来了,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呀。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释: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造句:我们做事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犯相同的错误。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解释: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造句:我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该抓好培养人才这件大事。
7、书到用时方恨少解释: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感到太少了。
造句:我们平时要多积累知识,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解释:当地资源可以养活当地的人。
造句:这个山村风光优美,农民淳朴,这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造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这些坏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10、吃一堑长一智解释:受一次挫折,长一份见识。
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
用于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造句:因为买劣质产品吃了不少亏,吃一堑长一智,我以后再也不买劣质产品了。
11、初生牛犊不怕虎解释: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造句:我们学校刚组建的篮球队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完成了比赛。
200个常用俗语及解释

200个常用俗语及解释1、八竿子打不着:形容二者之间关系、疏远或毫无关系。
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和自显示本领,互相竞赛。
3、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4、白马王子:比喻少女倾慕的理想的男子。
5、八九不离十:几乎接近(实际情况)。
6、百闻不如一见:听到一百次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8、半斤八两(一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9、包打天下:包揽打天下的重任。
比喻由个人或少数人包办代替,不放手让其他人干。
10、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处于困境的人。
11、宝刀不老:比喻年纪虽老但功夫或技术并没减退。
12、报屁股:指报纸版面上的最后位置(含诙谐意)。
例,~文章。
13、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14、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
15、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改变。
16、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
也说便宜从事。
17、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
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18、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
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19、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知痛悔。
20、不费吹灰之力:形容做事情非常容易,不费什么力气。
21、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22、不知天高地厚:形容见识短浅,狂妄自大。
2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24、炒冷饭(也说“抄现饭”):比喻重复已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没有新内容。
25、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
俗语解释

俗语解释(20个)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后仍继续努力。
2.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3.吃一堑,长一智: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才智。
堑:壕沟,比喻挫折、失败。
长:增长。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比寸长,用于更长处却显得短;寸比尺短,用于更短处却显得长。
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或短处。
5.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出生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无所畏惧,敢作敢为。
6.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了别人的一滴水这样小的恩惠就应当以涌泉一样的恩情还人!指受人恩惠当加倍回报,也就是知恩图报的意思。
7.独木不成林:一棵树成不了森林。
比喻势单力薄,做不成大事。
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比喻可以充分自由地行动,或无拘无束地施展才能。
9.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力气的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10.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
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1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用来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
1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指记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今后的榜样。
1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
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15.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需要用到时候才知道自己不足,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了,意在强调平时读书积累的可贵。
16.行百里者半九十: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
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
1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1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挡住眼睛,就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
比喻被个别的暂时的现象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全体。
100个常用俗语,有解释,有例句,用在作文里,简直清新脱俗!

100个常用俗语,有解释,有例句,用在作文里,简直清新脱俗!1.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比喻时刻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2.拔出萝卜带出泥。
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事情办得不干净不利索,使得其他的人或事受到牵连,也比喻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
3.饱汉不知饿汉饥。
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句话是四川的俗语,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5.百星不如一月。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告诫人们不要孤注一掷,把所有的精力资本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应该做多手准备,留几条后路。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8.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9.唱白脸。
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
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10.唱对台戏。
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11.唱高调。
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12.唱空城计。
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
13.唱主角。
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1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15.鞭长不及马腹。
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
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16.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17.吃错药。
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18.吃小灶。
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
19.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
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20穿小鞋。
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21.闯红灯。
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23.打官腔。
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24.打水漂。
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25.打退堂鼓。
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26.打小报告。
告密又称作打小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下葫芦浮起瓢
【俗语】按下葫芦浮起瓢
【读音】àn xià hú lu fú qǐ piáo
【注】中国古时民间的瓢都是用老葫芦破成两瓣后制成的,相当现代的舀子。
经久耐用,而且人们盛水的时候都是大水缸,这种瓢放在水缸里不会沉下去,是浮着的,随用随取。
2详细释义
本义:刚把水缸里漂着的葫芦按下去,瓢又浮起来了。
引申义:比喻做事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
形容在遇到问题时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充分而使事情无法得到圆满解决。
用一句成语叫作“顾此失彼”。
3示例
监察部部长说:“我们要不断加大打击不正之风的力度,在各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出现”
树倒猢狲散: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读音】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rén zhì chá zé wú tú
【翻译】水如果太清就没有鱼了,人如果太精明就没有伙伴了。
察:精明苛察;徒:同类或伙伴。
【含义】做人应当宽容随性,不要过于苛刻。
行百里者半九十[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
此言末路之难也。
”。
解释为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
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
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败。
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
金玉:比喻华美;败絮:烂棉花。
此成语用来表达贬义,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些华而不实,外表光鲜美丽而无修养内涵的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成语。
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注音:shâ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
释义: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
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
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语出《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发音: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ù
释义:源:水源;本:树根。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
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
示例:1.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
(毛泽东《实践论》)
用来形容没有基础的东西,不会有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