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见俗语大全带解释

合集下载

俗语有哪些及意思俗语

俗语有哪些及意思俗语

俗语有哪些及意思俗语民间俗语-俗话-生活谚语-俗语大全(一)1、【大旱之望云霓】(惯)云霓:乌云和彩虹,下雨的征兆。

大旱的时候人们渴望下雨。

形容对某事期盼的心情十分迫切。

2、【绵里针,肉里刺】(惯)绵:丝绵。

藏在绵里的针,扎在肉里的刺。

形容人外表和善,内心刻毒。

3、【出水才见两腿泥】释义:比喻事情到最后才能看出结果。

例句:“我不服他这个,走着瞧,出水才看两腿泥哩!”4、【打着灯笼没地方找】(惯)形容非常好,非常难得。

也作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打着灯笼都难找。

5、【事缓则圆】(谚)缓:舒缓,从容。

圆:圆满。

指遇事不可急于求成,要从容舒缓,才能得到圆满的结果。

6、【吃独食】(惯)比喻独自占有本该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好处。

也作“吃独份儿”。

7、【吃一行,怨一行】(谚)行(h。

ng):行业。

在哪个行业做事,总抱怨哪个行业不好。

8、【当行厌当行】(谚)行:行当。

旧指同一行业中的人往往彼此拆台,互相排斥。

9、【糠了的萝卜——没大辣气】(歇)糠:萝卜因失掉水分而中空。

本指萝卜变得不辣了,转喻人变得不那么厉害了。

10、【韭菜包点心——好长馅】(歇)整根韭菜做点心馅,馅太长了。

馅:谐“限”。

指限定的范围很大。

11、【翻了五昧瓶——酸、甜、苦、辣都有】见“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样样全”。

12、【外甥有钱打舅舅】(谚)指旧时人情势利,只认金钱,不顾纲常伦理与亲情。

13、【恶疮都打内里破】(谚)恶疮:毒疮。

毒疮总是从内里溃烂的。

借指自家人的矛盾冲突,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

14、【有本不愁利】(谚)要做生意,只要有本钱,就不愁求不到利。

指要想谋取到利,本钱是基础。

15、【哭不得,笑不得】(惯)形容非常尴尬,不知该怎么办好。

也作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哭不得笑不是。

16、【露水见不得太阳】释义:比喻存在不会长久。

例句:“嗨,小鬼子是露水见不得太阳,就要完蛋了!”17、【上午三十一,下午脚无力】(谚)指人的年龄一过三十岁,生命的活力就在逐渐减退。

常见俗语大全及解释

常见俗语大全及解释

常见俗语大全及解释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俗语及其解释:1.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2.板板六十四:形容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通。

3.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形容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作自受。

4.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原指国家政治清明时,有才干的人会显露出自己,国家政治黑暗时,就隐藏自己。

现也指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显示不同的面貌。

5.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6.百闻不如一见: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看到一次。

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

7.鞭长不及:指力量达不到或影响不到。

8.笨鸟先飞:能力差的人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跟前面的人比,自己还不够好,跟后面的人比,自己又比别人好一些。

指比上虽不足,比下却有余。

10.便宜没好货:指价格低廉的商品质量不好。

11.饱汉死前想吃肉,饿汉死后口中留残骨:形容人贪图享受而不知满足,直至死亡也不忘口尝残骨。

12.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某种事情,就不会增长这方面的知识。

指实践是增长知识的唯一途径。

13.半斤八两:形容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14.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自作自受。

1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整天吃饱了肚子却不用心干事情。

指人没有什么干劲或安逸享乐,无所事事。

16.鞭长不及:指力量达不到或影响不到。

17.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跟前面的人比,自己还不够好,跟后面的人比,自己又比别人好一些。

指比上虽不足,比下却有余。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常用的俗语,快想想在你的身边又有怎样的俗语句子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75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1-15句)1.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

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2. 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3. 白眼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4. 擦边球:打乒乓球时擦着球台边沿的球,后来把做在规定的界限边沿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

5.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

形容刻苦自勉。

6.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指人心。

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7. 变色龙:比喻看风转舵的政治投机分子。

8. 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9. 跌眼镜:比喻事情发展出乎意料,令人吃惊。

10. 带着铃铛去做贼:比喻要干隐秘的事而自己先声张出去。

11.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12. 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13.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

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14. 笑面虎:比喻外貌装得善良而心地凶狠的人。

15. 丁是丁,卯是卯(亦作"钉是钉,铆是铆"):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

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16-30句)16.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益:更加;势:权势。

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17. 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18. 打破沙(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19. 应声虫:比喻随声附和的人。

20. 打先锋:比喻带头奋进。

21. 一刀切:比喻不顾实际情况,用同一方式处理问题。

22. 打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23. 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中国最常见谚语大全及解释

中国最常见谚语大全及解释

中国最常见谚语大全及解释中国最常见大全及解释中国常见俗语、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二、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三、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中国常见俗语、谚语大全和解释: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圆规;矩:曲尺。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2、不以人废言——废:废弃。

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3、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

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

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

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臶立赤臶——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

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常见的俗语大全及解释100条

常见的俗语大全及解释100条

常见的俗语大全及解释100条生活中那么多的俗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更为语言增添了一份幽默与乐趣,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见的俗语大全及解释100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常见的俗语大全及解释(1-20条)1. 没有打着蛇,倒让蛇咬了一口:(惯)比喻没能惩罚对方,自己反倒受了伤害。

2. 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屈。

3. 老虎头上搔痒:比喻不自量力。

4. 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5. 捋虎须:捋:抚摩。

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6. 看人下菜碟儿:比喻待人因人而异。

7. 敢走黑路就不怕鬼:(谚)迷信说走黑路容易碰见鬼。

既然敢走黑路,就不怕遇到鬼。

比喻人既然敢干,就无所畏惧。

8. 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中举升官。

9. 冬天的大葱:叶黄根枯心不死:(歇)比喻人或集团表面上虽已衰败,但不死心,仍有复活的念头。

含贬义。

10. 打圆场:调解纠纷,缓和矛盾。

11. 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12. 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13. 蛤蟆死了还要跳三跳:(谚)比喻人在绝境中不会束手待毙,总要作一番拼死的挣扎。

14. 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15. 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

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16. 闷葫芦: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17. 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18. 抱佛脚: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19. 空口说白话: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20. 闯红灯: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常见的俗语大全及解释(21-40条)21. 辽东豕(shǐ):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22. 烈火见真金: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

20个俗语解释900个俗语大全及解释

20个俗语解释900个俗语大全及解释

20个俗语解释900个俗语大全及解释一、为什么占女人廉价叫“吃豆腐”汉朝,长安街上有个夫妻开的豆腐店,老板娘生得漂亮,风情万种,人称“豆腐西施”。

为招徕顾客,难免有卖弄风情之举,引得周围男人老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趁付铜板时摸摸老板娘的纤手等。

于是,吃醋的老婆们不满意了,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来训斥丈夫。

后来,“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

二、为什么男装纽扣在右,而女装纽扣在左呢纽扣最初问世时,只有富人的外套才钉纽扣。

按当时的风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那么由仆人帮穿。

女士衬衣上的扣子钉在左边,极大地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仆人们(现在方便男人脱)。

男士衬衣的扣子在右边,除了自己穿衣服,还因为用右手方便拔出挂在左腰的佩剑,这样就不容易被衬衫兜住。

三、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五行,五行分别对应五个方位。

古代厕所建造在北面偏东的位置,厨房要建造在南面偏东。

去南方时,习惯说南下(皇帝下江南),去北方时,习惯说北上(北上抗日)。

当要去厕所时要去院子的北面,所以说上厕所。

当要去厨房时,要去院子的南面,所以说下厨房。

四、俗语为什么是不三不四古人称天为一、地为二。

所以天地相加为三,三即成为整体的代表,比方:三部曲、三省、三思、三人行等等;而对于四那么称之“周全”,亦有满意如意的意思,比方四大金刚、四大家、四体、四艺、四书等等。

所以把“美好事物”之外的,行为不端的人统称为“不三不四”。

五、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有民间神话传说用“鼠骗猫”的说法来解释这个问题,但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时无猫,猫原产于埃及,何时传入中国已不可考,民间传说那么由唐三藏从印度带回(其实是汉朝)。

所以猫在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十二生肖早就排完成定论了。

而且,十二生肖中已经有了老虎这只大猫,所以小猫就不用值班了。

六、人为什么要打呵欠打呵欠这种行为一直困扰着科学家有两个原因。

一是打呵欠似乎没有任何作用。

但打呵欠的时候,如果你想抑制它,你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抽搐,面部会因痛苦而扭曲,你感觉血液似乎要从鼻孔里涌出。

常用俗语大全(带解释)

常用俗语大全(带解释)

常用俗语大全+解释1.八竿子打不着【释义】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例句】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

2.拔出萝卜带出泥【释义】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共同犯罪,特别是重【例句】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

借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

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不可避免。

3.饱汉不知饿汉饥【释义】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例句】一个法国人曾挺疑惑地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老把忙挂在嘴边,简直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我没搭理他,因为他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国情是虚位待人,我们的国情是多人待一位。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释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例句】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著名的‘猫论’,是对生产力标准的一种形象化表述。

5.不管三七二十一【释义】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例句】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拿来主义》)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释义】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

【例句】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释义】与6近似,也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例句】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

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8.闭塞眼睛捉麻雀【释义】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例句】‘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9.唱白脸【释义】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

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例句】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

30个常见的俗语及解释

30个常见的俗语及解释

30个常见的俗语及解释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解释: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解释:不深入到老虎的洞穴中,就得不到老虎崽子。

指不敢于冒险、不经历艰难险阻,就不会取得成就。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释: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解释: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7、书到用时方恨少解释: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感到太少了。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解释:当地资源可以养活当地的人。

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10、吃一堑长一智解释:受一次挫折,长一份见识。

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

用于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11、初生牛犊不怕虎解释: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12、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解释:受了别人的一滴水这样小的恩惠就应当以涌泉一样大的恩情报答。

13、曲不离口,拳不离解释: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1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解释: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15、众人拾柴火焰高解释:比喻人多力量大。

16、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解释:大意是说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解决各种问题。

17、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解释:大意是说一个人贪欲过强,一边占有着,另一边还想着继续占有。

18、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解释:大意是说一个人善于见风使舵,阳奉阴违,随时改变自己对策。

19、前事不忘 , 后事之师解释: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的借鉴。

20、磨刀不误砍柴工解释:简单说也就是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

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21、大意失荆州解释: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常见俗语大全带解释
中国常见俗语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国常见俗语带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常见俗语带解释摘抄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

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

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

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
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

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中国常见俗语带解释精选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

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

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自食其果。

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铸钱的模型。

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

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饱暖思淫欲;;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淫欲之心。

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卑之无甚高论;;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杯酒释兵权;;释:解除。

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

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中国常见俗语带解释推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

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

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
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鞭长不及马腹;;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

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表壮不如里壮;;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

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冰炭不同炉;;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兵败如山倒;;兵:军队。

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

指天下太平。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

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

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

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中国常见俗语大全带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