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冷源课程设计任务书

合集下载

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

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张楠学号:011030119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课设描述一、课设题目:热交换器设计(去湿机用的蒸发器)二、结构型式:风冷管片式三、设计参数:a)制冷量:空气容积流量为4500m3/h;去湿量为14kg/h;空气进口温度为18℃,相对湿度为0.65,冷凝温度为35℃。

b)结构参数:自选制冷剂:自选四、完成内容:a)交换器综述b)蒸发器设计计算c)提交计算程序及计算说明书一、热交换器综述(网络及文献)a)换热器的发展历史:二十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

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

30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

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

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

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

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

此外,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

b)综合性描述:换热器按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三类。

混合式换热器是通过冷、热流体的直接接触、混合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又称接触式换热器。

由于两流体混合换热后必须及时分离,这类换热器适合于气、液两流体之间的换热。

例如,化工厂和发电厂所用的凉水塔中,热水由上往下喷淋,而冷空气自下而上吸入,在填充物的水膜表面或飞沫及水滴表面,热水和冷空气相互接触进行换热,热水被冷却,冷空气被加热,然后依靠两流体本身的密度差得以及时分离。

空调工程、制冷工程及工业通风课程设计任务书

空调工程、制冷工程及工业通风课程设计任务书

暖通空调及制冷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前期课程为暖通空调和空调用制冷技术。

通过设计将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各门专业课知识;进一步体会各门课程的特点、相互间的联系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衔接关系;初步掌握工业或民用建筑制冷、空调和通风设计的一般设计程序、方法;熟悉相关的设计标准、规范和手册,了解现行暖通设备的性能及特点。

进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天津市梅江南11号地办公楼空调制冷通风设计三.设计原始资料1.建筑地点:天津市。

2.室外计算气象资料(冬、夏)按暖通空调设计规范选用。

3.建筑概况:该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面积约4406.51㎡,其中地上3279.94㎡,地下1126.57㎡。

建筑总高度14.25米(至檐口起坡点)。

其中地下室为设备用房和食堂,层高3.98m;一层为办公接待及展厅等,层高4.5米;二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层高3.9米;三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层高3.9米;各房间吊顶后净空高度见建筑剖面图,各层楼板厚150mm。

不详之处详见建筑、结构图纸。

4.设计计算依据:1.室外计算参数: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9℃夏季空调日平均温度29.2℃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11℃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4℃冬季冻土深度69cm夏季平均室外风速 2.6m/s冬季平均室外风速 3.1m/s2.室内计算温度3.换气次数4.建筑热工数据依照建筑设计说明及图纸查阅相关资料确定。

四.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一).计算工作1.根据给出的围护结构,计算各楼层通过维护结构的冷、热负荷。

2.计算室内人员、照明及设备的发热量及散湿量。

3.确定各房间(楼层)新风量。

4.空气平衡、热、湿平衡计算。

5.风系统和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地下室排烟计算。

7.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

(二).方案确定1.各楼层空调系统形式方案确定。

2.各楼层排风方案确定。

3.冷冻机房方案确定。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空调用制冷站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增强对制冷站中所应用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认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制冷站总负荷计算制冷站总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2。

制冷机组类型及台数的选择根据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环保、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和运行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选择同型号2—3台的机组.3.水系统设计(1)确定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形式,进行水管路设计,计算并确定管径,拟定系统草图(2)选择冷冻水泵的规格和台数(3)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规格和台数(4)使用分、集水器时,决定分、集水器直径。

(5)选择主要阀门4。

制冷机房设备工艺布置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维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是设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1)制冷机组设备布置。

(2)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布置(3)主要汽水管道布置。

(4)绘制布置简图。

5。

制冷机控制安全保护6。

采用溴化锂制冷机时能源供应系统设计7.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设计简图等全部内容;计算部分可用表格形式.(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冷水机组选型计算及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包括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设备型号及台数的选型计算;制冷站内水力计算;等几个部分。

②课程设计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的参数要有依据、计算正确、各种符号应注有文字说明、必要时列出计算数据表格;8。

图纸要求(1)图纸要求课程设计图纸绘制要符合现行的制图和空调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达到工艺图要求;图纸量一般不少于2张,出图图幅大小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课程设计图纸采用CAD制图或手工绘图。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空调用制冷机房设计二、原始数据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冷负荷1200kW。

2.制冷剂为:氟利昂(R22)。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6.5℃/35.1℃。

4.某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氟利昂(R22)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确定设计方案 (1)二、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表示 (1)三、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并校核制冷量和电动机 (3)四、冷凝器的选择与传热计算 (4)五、蒸发器的选择与传热计算 (8)六、辅助设备选型 (9)七、管径的计算 (10)八、水泵系统 (12)九、保温层 (12)十、噪声控制 (12)十一、所选设备汇总表 (14)十二、参考资料 (14)一、确定设计方案本制冷系统制冷剂为氟利昂(R22)。

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空调冷负荷1200kW 。

冷冻水供水温度为7℃,回水温度为12℃。

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6.5℃,出口温度为35.1℃。

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即:℃71=z t ℃122=z t ℃5.261=l t ℃1.352=l t kW Q 1200=二、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表示2.1确定蒸发温度0t :蒸发温度0t 比冷冻水供水温度℃71=z t 低3℃,即:℃4 37 310=-=-=z t t 2.2 确定冷凝温度k t :冷凝温度k t 比冷却水出口温度℃1.352=l t 高3.5℃,即:℃6.38 5.31.35 5.32=+=+=l k t t2.3 确定吸气温度吸t :过热度一般为5~8℃,选取6℃,即:℃吸10 64 60=+=+=t t 2.4 确定过冷温度过冷t :再冷度一般为3~5℃,选取5℃,即:℃过冷6.33 56.38 5=-=-=k t t 2.5查R22的压焓图根据℃40=t 、℃6.38=k t 、℃吸10=t 、℃过冷6.33=t 查R22的压焓图得: kg kJ h /5.4111= kg kJ h /8.4061=' kg kJ h /0.4372= kg kJ h /8.2414=kg dm v /4231=' kg dm v /4331= kg dm v /2.1832= kg dm v /880.033=MPa p 568.00= MPa p k 5.1=2.5.1 单位质量制冷量0q :kg kJ h h q /1658.2418.406410=-=-=' 2.5.2 单位容积制冷量v q :kg kJ v q q v /21.3837043.016510=== 2.5.3冷负荷的计算0Q :间接冷却系统附加系数为7%~15%,取附加系数10%,则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为:kW Q Q 132012001.10=⨯==ϕ2.5.4制冷剂的质量流量r M :s kg q Q M r /8165132000===2.5.5制冷剂的体积流量r V :s m v M V r r /344.0043.0831=⨯==三、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并校核制冷量和电动机3.1根据℃40=t 、℃6.38=k t 查8FS12.5型活塞式压缩机性能曲线图得:该工况下的制冷量g Q :kW Q g 475=; 该工况下的轴功率e N :kW N e 115=。

制冷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

制冷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

«冷源与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冷源与空调课程设计是《空气调节》与《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与内容,是热能专业学生在学完该门专业课之后,进行的一次重要实践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通过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程序与步骤,同时也使学生学会查阅和使用设计资料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原始资料1、参数条件:空调冷冻水参数:供水7℃,回水12℃。

冷却方式可按水冷考虑。

2、土建资料:建筑物各层平面图、剖面图(附后):商场1、商场2(任选其一)。

3、设计地区:××××城市围护结构特性由学生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查资料后自行确定。

4、总冷负荷为两部分:计算给定的商场冷负荷其他建筑冷负荷(指导老师给定):××××kW三、设计内容(一)空调部分1、空调冷负荷、湿负荷计算。

计算所选建筑的空调冷负荷加上所给定其它建筑的冷负荷作为制冷机房设计的依据。

2、确定空调设计方案采用全空气系统或空气-水系统3、绘制系统草图在系统方案设计基础之上绘制水力计算草图,草图应较全面完整反映系统干、立、支管走向及与各设备的连接,各管段长度,局部阻力部件种类,数量。

4、空气处理过程对典型空气处理过程在焓-湿图上进行分析,绘制空气处理过程夏季工况在焓-湿图上表示。

5、风系统与水系统水力计算对空调风系统和水系统进行水力计算,确定各管段管径、阻力损失、系统总损失、并联环路可只进行两个或以上主要环路的阻力平衡计算。

6、设备选择选择组合式空调器(采用全空气系统);选择风机盘管与新风机组(采用空气-水系统);7、设计成果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纸,要求设计一个楼层的空调系统,图纸内容为:设计说明;空调系统平面图(一层);空调系统剖面图;空调机房平剖面大样(采用全空气系统);空调水系统图(采用空气-水系统)。

推荐-空调与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精品

推荐-空调与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精品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2.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1. 编写课程设计计算书2. 画出水管平面图、风管平面图、水系统原理图3. 设计施工说明及设备明细表3.主要参考文献:1.《中央空调设计与施工》2.《空气调节技术》3.《工业通风空气调节》4.《空气调节设计规范》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1 12月16-17日了解任务和熟悉原始资料2 12月18-20日夏冬季冷热湿负荷计算3 12月21-24日确定设计方案及设备选型4 12月25-26日整理设计计算说明书5 12月27-29日绘制工程图及课程设计总结主指导教师日期:年月日附录1附录2名称温度℃相对湿度% 名称温度℃相对湿度% 客厅27 60 西卧室26 60厨房南卧室26 60餐厅27 65 东卧室26 60西、南中通道27 60 卫生间目录第一章设计概况及原始设计数据第一节设计概况本课程设计是为某一民用住宅设计中央空调系统,建筑物的平面图见附录(1)。

附录1第二节原始设计数据2.1室外气象参数设计用室外气象参数: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5.6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3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32.2 ℃,夏季室外计算相对湿度:61%;夏季室外平均风速:2.3 m/s;2.2室内设计参数第二章空调方案选择和负荷计算第一节负荷计算1.1空调冷负荷计算由设计规范及参数得各个房间的负荷情况,见下表:量为17.889KW。

1.2湿负荷计算人体散湿量可按下式计算:=n n'wQ⨯⨯⨯10-3kg/h式中:Q——人体散湿量,kg/h;n——人数,此处取n=6;n’——群集系数,民用住宅群集系数为0.91;w——成年男子的小时散热量,kg/(h·p);26℃时,极轻劳动成年男子的小时散热量为0.109 kg/(h·p)。

由此可得人体散湿量:Q=人数×0.91×0.109×10-3=6 ×0.91×0.109×10-3= 0.60×10-3kg/h第二节方案选择2.1方案比较表1:空调系统的比较表2:各种空调系统的特点表3: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方案比较表表4:风机盘管+新风系统的特点表[2]2.2方案的选择本设计为办民用住宅的空调系统设计,由方案比较、负荷大小和实际情况,本次设计选择半集中式空调系统中的风机盘管系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机盘管的新风供给方式用单设新风系统,独立供给室内。

【冷热源课程设计】冷源空调机房(1-2)

【冷热源课程设计】冷源空调机房(1-2)

目录一总论 (1)1.1设计任务及要求 (1)1.2原始资料及设计依据 (1)1.2.1建筑概况 (1)1.2.2气象资料 (1)1.2.3水文地质资料 (1)1.2.4冷冻水参数 (1)1.2.5设计地点其他信息 (1)二制冷机组的选型 (3)2.1 建筑冷负荷 (3)2.2 制冷机组选型 (3)2.2.1 制冷机组(冷源)的选型原则 (3)2.2.2常用制冷机组对比 (4)2.2.3 机组选择要求 (5)2.2.4 方案拟定 (6)2.2.5 方案对比 (6)2.2.6 机组详细信息 (7)三冷冻水系统的设计 (8)3.1冷冻水系统形式设计 (8)3.1.1 冷冻水系统的形式 (8)3.1.2 冷冻水系统示意图 (9)3.2 冷冻水泵选型 (9)3.2.1 冷冻水泵设计流量 (9)3.2.2 冷冻水泵设计扬程 (9)3.2.3冷冻水泵选型 (10)3.3 冷冻水系统管径设计 (10)3.4 定压补水系统设计 (10)3.4.1 确定补水量 (10)3.4.2确定补水泵扬程 (11)3.4.3 选择补水泵 (11)3.5软水设备及软水箱 (11)3.6分集水器 (11)四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13)4.1 冷却水系统形式设计 (13)4.2 冷却塔选型 (13)4.2.1 冷却塔流量 (13)4.2.2 冷却塔选择 (13)4.3 冷却水泵选型 (14)4.4 冷却水系统管径设计. (14)4.4.1 流速确定 (14)4.4.2 管径确定 (14)4.5 水处理设备选型 (15)4.5.1补水系统 (15)4.5.2除污器的选择 (15)4.5.3 水处理仪 (16)五制冷机房设计 (18)5.1 制冷机房布置要求 (18)5.2 制冷设备布置要求 (18)5.3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特殊要求 (18)5.4 制冷管道布置原则 (18)5.5 制冷设备及管道的保温防腐 (19)5.5.1保温 (19)5.5.2防潮 (19)5.5.3保护层 (19)一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本次冷源课程设计是要求在给定的建筑资料上,结合建筑地点的气象参数与水、气、电参数,选择并设计出合理的空调冷源。

空调用制冷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空调用制冷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空调用制冷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名称:编写教师:专业:班级:设计日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一、设计题目1.某手表厂装配大楼空调冷源设计2.某药厂低温空调系统冷源设计二、原始资料1.厂址:根据学生原籍所在地选定。

2.空调负荷总计:a)1500KWb)2500KWc)3500KW3.要求供应的载冷剂温度:a)冷冻水供水温度5℃;b)冷冻水供水温度8℃;c)冷冻水供水温度7℃;4.制冷剂种类:a)R22 b)R123 c)R134a5.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补充自来水)6.冷冻站平面图(见附图另发,层高6米)三、设计任务1. 确定制冷剂种类及冷凝器、蒸发器的类型。

2. 确定系统运行中各参数:h s c r k t t t t ..0;;;等。

3. 选择冷水机组。

4. 校核电机功率及各设备。

5. 选择其它辅助设备(冷却水塔及水泵等)。

6.布置制冷机房确定水管路系统(冷冻水及冷却水)。

四、设计步骤及建议进度1.确定制冷系统的类型,选取制冷压缩机的种类。

(0.5天)2.进行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选取或校核制冷设备。

(0.5天)3.选取其它辅助设备。

(0.5天)4.布置制冷机房确定水系统。

(1天)5.绘制施工图。

(2天)6.整理说明书。

(0.5天)五、成果要求1.说明书应包括全部计算内容、方案论证或说明。

16开纸15—20页左右,统一封面。

2.图纸应包括制冷机房平、剖面图(2号图),制冷机房系统图(2号图),水系统原理图(2号图)。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空调用制冷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题目名称:编写教师:专业:班级:设计日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一、冷负荷的确定通常制冷站房负荷包括生产工艺用和空调用两种。

当生产工艺用或空调用单独存在时,冷负荷一般作为原始资料提供。

当没有提供时,可根据需要提供的冷量的建筑物面积指标估算冷负荷或依据生产工艺用冷量估算冷负荷的大小。

如果既有生产工艺用又有空调用时,应计算出冷冻站设计的最大计算冷负荷、平均小时冷负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设备092班
姓名:刘晓飞
学号:09443028
一、课程设计题目:本市某空调用制冷机房
二、原始数据
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冷负荷380kw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5/35℃。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
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氨(R717)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卧式壳管)冷凝器(水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 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计算书
设计任务已知条件:根据空调用户要求,需要供冷冻水温度1t =7C
,回水温度平均12C 。

冷却水的进口温度25C ,出口为2t =35C
,总耗冷量1Q =380kw
一.确定制冷工况
1..蒸发温度:C t t 2510=-=
2.冷凝温度:C t t 4052k =+=
3.设计耗冷量: Q =1Q *1.1=418kw
二.制冷压缩机选型
通过压缩机特性曲线确定压缩机的制冷量。

图为8AS12.5氨制冷压缩机的特性曲线。

查图得在设计工况下,o t =2C ,k t =40C 点的制冷量为475kw >Q 。

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且仅选用一台即可。

三 . 对压缩机的功率进行计算
1.指示效率z η
z η=880.02*001.0878.0y =+=+o bt λ 预热系数:878.0y ==k
o
T T λ b=0.001 2.指示功率z p
z p =
kw 73880
.0150
432.0GAL
z
=⨯=
η
单位制冷量:41q h h z -==1500-400=1100kj/kg
质量 流量:G=
s kg z /432.01100
475q Q == 单位耗功量:AL=12h h -=1780-1500=280kj/kg
3.摩檫功率
kw Vh Pm 25.972
.36566
6.072.36Nrm =⨯=⨯=
4. 有效功率
=Nx z p +Nrm=73+9.25=82.25kw 5.压缩机配用电动机的功率
N=1.15=Nx 1.15×82.25=94.59kw (选用100kw 的电动机) 6.压缩机的实际单位制冷能力
制冷系数: Ks=Q ÷Nx=475÷82.25=5.77 7.压缩机冷却水量计算
t
Nx y ∆⨯=
10008603W ξ
=3.823m /h
四.蒸发器和循环水量的计算
选用卧式蒸发器冷冻水循环水 (一)蒸发器传热面积计算
10
11
1ln t t t t t t t m -'-'-==7.2C 查表
s m f ∙=∙22/kw 33.2/2000q 小时米千卡单位冷负荷为 蒸发面积F=Q ÷2.33=203㎡
8AS12.5氨压缩机配的047—240卧式蒸发器1具,总蒸发面积为240㎡,合理。

(二)蒸发器内循环水量计算
重复循环水量:()h
t d /4.81G 71210003600
2.4475==-⨯⨯÷ 冷冻水容积循环量:Wd=81.4t/h
冷冻水循环补充量:Wb=2%×Wd=1.63t/h
五. 六.冷凝器工况计算
采用卧壳式冷凝器 (1)冷凝器的已知参数
传热管采用钢管,f λ=54w/(m ·k),肋管外径0d =0.025m ,内径i d =0.023m,肋片外径f d =0.0265m ,肋片厚度t δ=0.232×3-10m , 0δ=0.368 ×3-10m ,平均肋厚
f δ=0.0003m ,肋片的节距e=0.0012m
(2)计算肋管特性参数(以1米长肋管计算) 肋管水平部分的面积:()[
]e
d e d t f 1000A 00p δδ∏+-∏==79.4×3
-10

肋管垂直部分面积:=-=
e
d d f 1
2)(A 2
02f π101.8×3-10㎡
肋管总外表面积:A=p A +f A =190.5×3-10㎡ 肋化系数:=2.64AA

=
τ 肋片的当量高度:f
f d d d )
(4
H 2
02e -=
π=2.28×3-10m
基管平均表面积:A =
()2
0i
d d -π=75×3
-10

所以:f A /A=0.531 ; p A /A= 0.417 : A/A =2.54
(3)计算平均传热温差 22
k 2
2ln t t t t t k m '-'-==9.1C
(4)冷却水流量:
热负荷:=-⨯=)(42k h h G φ0.432×(1650-400)=540kw 查水的物性参数:p C =4.1()k kg kj ⋅
Mw=()1000k
⨯⨯m p
t C
φ=14.47kg/s
(5)概算所需传热面积
假设热流密度ψ=6000w/㎡,则=='ψφ/A c k 90㎡ (6)初步规划冷凝器结构
取管内的流速v=2.5m/s ,则每流程类管数m 为 ==
v
d M i w
ρπ
2
4
m 13.94 取m=14,这样管束总长等于
nL=
Am
A c
'=33.7m
如流程数n=10,则冷凝器传热管有效长度为3.37m ;传热总根数N=140根 (7)计算水侧的换热系数
='+⨯+==2.08.01
12.08.0)2221430(i
i w d v t t d v βα8659w/㎡·k
(8)计算制冷剂测得冷凝换热系数
首先,按公式(4—1)求水平光管管外冷凝换热系数。

因为 、k t =40C ,查物性表可得:λ=0.455w/(m ·k) ρ=579.5kg/3m p C =3.56kj/(kg ·k) μ=1.255×4-10N ·s/㎡ γ=1100.3kj/kg
这样=⎥⎦
⎤⎢⎣⎡=3
12
33
1g μγρλβ 1.395×4
10
3
10c 65.0⎪⎪⎭

⎝⎛⨯=d ψβα=1706.6w/㎡·k
其次,计算水平肋管外的冷凝换热系数。

21
2m ⎥⎥⎦
⎤⎢⎢⎣⎡='f f c δλα=4591
m - , ⎥⎦⎤⎢⎣⎡⎪⎪⎭⎫ ⎝⎛+-=00lg 805.012d d d d l f f =0.000765m 肋片效率:()l
m l m th ''=f η=0.9617 (l m '=0.347,查表的()l m 'th =0.3337)
肋片的修正系数f ε=⎥⎥⎦
⎤⎢⎢⎣⎡+⎪⎪⎭⎫ ⎝⎛A A H d A A e f p 25
.0075.0f
3.1η=1.636 所以,=⨯=∙c f f c αεα 1.636×1706.6=2793.5w/(㎡·k) 最后计算水平肋管束外冷凝换热系数 ()=⨯=⨯=∙-∙∙∙f c f c z f c N ααεα167
.05.0z 6.02013.7w/(㎡·k)
(9)实际的热流密度ψ'
取污垢热阻⨯=8.0R fou 4-10(㎡·k) /w ,按公式
1
11
K -∙∙⎥⎥⎦
⎤⎢⎢⎣⎡⎪⎪⎭⎫ ⎝⎛+++⎪⎪⎭⎫ ⎝⎛+=i w f o u p o
i l z f c c A A R A A R R αα=674.3w/(㎡·k) 其中:油膜热阻oil R 取0.4×3-10㎡·k/w 管壁热阻p R =2.86×5-10㎡·k/w 所以,实际热流密度mctK⨯='ψ=6136.2 w/㎡
%,5%2.2%100-<=⨯'
'ψψ
ψ 计算传热面积有效 (九).计算实际传热面积,布置管束Ac=()=⨯m c t K /k φ93.5㎡ 保持上面确定的m=14,n=10,冷凝器的有效管长为:)(mn A A l c ==3.5m
选用与压缩机8AS12.5匹配的卧式冷凝器044—715型号的:
六.设备的选型汇总。

七,主参考文献
【1】严启森,石文星,田长青编著,空气调节用制冷设备技术(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章熙民,任泽霈,梅飞明编著,传热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郭庆堂,吴进发编著,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