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

合集下载

生物防治考试试卷题库

生物防治考试试卷题库

填空题:1、生物防治天敌中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细菌(苏云金杆菌)、真菌(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多毛菌、赤座菌、虫霉)和原生动物等2、常见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蜻蜓、瓢虫、草蛉等,寄生性天敌昆虫有3、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素包括甲体外毒素、乙体外毒素、丙体外毒素、丁体外毒素。

4、1889年美国从澳洲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获得巨大的成功,掀起了全世界生物防治天敌引进的热潮。

5、原产于日本的松突圆蚧在我国华南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最有效的天敌是花角蚜小蜂,该天敌的原产地是中国台湾、日本冲绳群岛和仙岛群岛。

6、限制天地引进成功的因子是一移植地环境特征和适应不良的天敌种和品系。

7、全世界生物防治的实例中,其中以防治介壳虫成功的案例最多,主要因素有两个介壳虫往往为固定性害虫和可引进多种天敌来防治。

8、杂草是生物防治的又一重要对象,我国较严重的杂草包括水葫芦、豚草、空心莲子草、紫荆泽兰。

选择题1、松林防治松毛虫常见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施放松毛虫白僵菌,灰喜鹊和松毛虫白僵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捕食和寄生。

2、农业上有效的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额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主要是达到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3、下列哪些生物不属于病原真菌,苏云金杆菌为病原细菌。

4、一块田地正在受一种毛虫(蛾类幼虫)的蚕食,要想达到既治虫又不污染环境,应选用措施是应用性外激素诱杀幼虫。

5、为减少稻田害虫的危害,防止农药污染环境,最好采用的措施是生物防治害虫,增加稻田周围其他农作物的品种。

名词解释1、综合防治:值生物防治与农业、林业技术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法、新技术防治方法相结合构成的取长补短、互相补充的防治方法,更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发生。

2、重寄生:一种寄生虫又被其他寄生虫寄生的现象。

3、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松毛虫的危害与治理实践

松毛虫的危害与治理实践

松毛虫的危害与治理实践作者:徐焱君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1期摘要院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为例,在分析地域性松毛虫灾害影响情况的基础上,阐述导致出现松毛虫的原因以及在现代林业科学的指导下,提出有效治理松毛虫害的措施,以期提高治理松毛虫的有效性。

关键词院松毛虫;危害分析;治理策略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又称毛毛虫,普遍存在于我国林业中,是历史性的林木虫害,主要以食松针为生,素有“看不见的森林火灾”称号,是危害我国森林较大的一类虫害。

程度较轻的松毛虫害会影响树木生长,发病程度较重的松毛虫害可造成树木枯死。

1 松毛虫的主要危害表现1.1 危害林业资源松毛虫主要影响树木生长,不仅影响马尾松,而且对其它类型的湿地松、黑松或杨树等也有较大危害。

初龄松毛虫主要以幼虫聚集的方式生存,食松树针叶。

随着幼虫的增长,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直到树木枯死。

通常海拔200m以下丘陵地区,由于土壤贫瘠、林业郁闭度低、覆盖率小等原因,造成松毛虫害危害较大。

受松毛虫害影响,常导致松树果实减少,出现松针枯黄掉落现象,松毛虫在食取完松针后,还会影响松树出脂率。

内蒙古地区松毛虫主要为油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等,这些松毛虫灾害爆发后,影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常常造成大量树木受损。

松毛虫病严重地影响地方林业经济,特别是对于经济林木造成的危害更大,不仅会影响林业户的生产积极性,还会严重影响林业产品数量和降低林产品质量。

1.2 危害人体健康松毛虫如果防治不当还会影响林区人体健康,大规模爆发松毛虫不仅影响林业资源正常生长,还会传染给人类,在松毛虫爆发期,由于虫体或茧壳上的毒毛散布,因此,可能会对林间作业人员造成中毒。

近年来,松毛虫发病率较高,而且青壮年树木发病率较高,常见症状有引起手足奇痒,严重的还有四肢肿痛现象,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由于大规模防治松毛虫而使用的化学药剂,还会对林区水源造成污染,影响林业居民的身体健康。

赤眼蜂防治红松球果害虫技术规范

赤眼蜂防治红松球果害虫技术规范

植物保护现代农村科技2021年第3期赤眼蜂防治红松球果害虫技术规范殷吉龙(哈尔滨市阿城区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哈尔滨150300)摘要:赤眼蜂是一类分布范围极广的卵寄生性天敌昆虫。

近年来红松球果害虫发生越趋严重,害虫生活史不整齐,卵多散产在球果等处,幼虫孵化后迅速钻蛀球果,暴露在外界时间短。

本文介绍了赤眼蜂防治红松球果害虫的技术规范,是以虫治虫的一种有效生物防治方法。

关键词:赤眼蜂;防治;红松球果害虫;危害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是一类分布范围极广的卵寄生性天敌昆虫。

可防治为害农林作物的60多种害虫[1]。

近年来红松球果害虫发生越趋严重,害虫生活史不整齐,卵多散产在球果等处,幼虫孵化后迅速钻蛀球果,暴露在外界时间短。

个别地区结实林分球果被害率达到40%左右[2]。

其中红松球果螟以幼虫钻蛀球果蛀食为害,造成球果弯曲变形、干缩枯死[3]。

目前随意使用高毒、高残留甚至违禁药剂防治,对人身健康及林间生物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是国内应用较广的防治技术,对害虫种群总量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是我国林业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4],是以虫治虫的一种有效生物防治方法。

1红松球果危害率调查1.1调查方法。

以红松分布片区为单元采用公里网格样地调查方法,每个样地调查10株以上红松球果,红松球果数量为100个,分别记录完好红松球果和有虫害的红松球果。

1.2调查时间。

赤眼蜂属于卵寄生昆虫,寄生的是当年成虫卵,减少虫口密度主要是控制第2年害虫卵的孵化率,第2年的9月10日红松球果成熟后,调查结果准确。

1.3红松球果虫害等级划分。

统计的红松球果虫害平均危害率见表1。

表1基础红松球果虫害危害率防治级别表红松球果危害率虫害等级防治级别20%以下无危害20%~40%轻度危害III40%~60%中度危害II60%以上重度危害I2赤眼蜂培育复壮红松球果危害率调查后,使用赤眼蜂防治红松球果害虫,应采集本区赤眼蜂种群,避免外来物种入侵。

松毛虫害的预防和处理

松毛虫害的预防和处理

园艺园林主枝进行轻短截,约剪掉枝长的1/3,剪口留饱满芽;第3年,主干上留的每个主枝,选留2~3个侧枝并进行轻短截,原主枝连续培养延长枝,延长枝轻短截,向斜上方生长,内膛短枝不修剪。

第4年,继续轻短截各主、侧枝延长枝,继续扩大树冠。

最终形成在主干上分生了3~5个主枝,主枝上生长侧枝,侧枝上生长副侧枝和结果母株,形成短主干上部自然开心的树冠。

3.2 修剪时间一是在休眠期进行。

即冬春修剪。

抚顺地区宜春剪。

二是生长季节修剪。

即夏季修剪,目的在于调节养分的合理分配。

3.3 施肥肥水的使用,立足有利于增加结实量。

施肥分为施基肥和追肥。

施基肥于9~10月进行;第一次追肥应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次应在7月上旬至中旬。

3.4 除草松土及时清除平榛园内杂草,每年可进行4~6次除草松土,最好是在雨后或灌水后进行,前几年可间作低矮作物。

3.5 灌水新定植的苗木,必须及时灌水。

一般生长期灌水2~3次,结合追肥同时进行。

第1次于发芽前进行;第2次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即幼果膨大和新梢生长旺盛期,保证当年产量的关键;6月下旬如遇少雨可进行第3次灌水。

7月份进入雨季,要注意排水。

松毛虫害的预防和处理刘长霞(清原县国营杨树崴林场,辽宁 清原 113300)松毛虫,也称为毛虫、火毛虫,是最主要的松树林害虫。

松树在工业建筑中应用广泛,其本身也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

但是松树林一旦大面积发生松毛虫害,松树的生长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情况的发生。

如何有效预防松毛虫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

1 营林技术防治1.1 营造混交林南方混交林的营造可以选用栎类、栗采等壳斗科与豆科植物,或是樟树、桉树、檫树、枫香树、杨梅树、相思树、木荷、木莲、木楠等,北方混交林的营造可以选用刺槐、山杏、沙棘、大枣等,混交林的混交方式可以采用株间、块状、带状等。

通过林间合理密植形成合适的林分郁闭度,创造不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的环境,进而建立起自控能力较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浅谈油松松毛虫防治技术

浅谈油松松毛虫防治技术

浅谈油松松毛虫防治技术作者:杨林源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松毛虫是森林害虫中发生最为频繁,危害最广的森林害虫。

松毛虫主要是以松树和柏树的针叶为食,对森林的危害极大。

本文介绍油松松毛虫的防治方法,并对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综合防治的策略,作为防治油松松毛虫的参考。

关键词:油松;松毛虫;防治技术松毛虫一般指的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昆虫。

松毛虫一般是以松柏树木的叶子为食。

油松松毛虫对于油松林的危害特别巨大,并且还会危害马尾松。

本文对油松松毛虫的防治提出建议,给油松林管理者提供参考。

一、油松松毛虫的危害及发生规律1.油松松毛虫的危害油松松毛虫在幼虫时以针叶为食,危害严重时会吃掉整个油松林的叶丛。

一旦爆发,大面积的森林都会被毁坏。

因为松毛虫的繁殖能力强,产卵量大并且能够进行弹跳,松毛虫的扩散迁移能力非常强,这样导致松毛虫难以灭绝,危害其他的树木。

受到幼虫群聚危害的树木,松树的针叶呈卷曲枯黄,受害轻的树木影响生长,松脂和种子减产。

严重的会造成松树的成片枯死,而且传播疾病,使人、畜患上皮炎等症状。

2.油松松毛虫的发生规律一般情况下,林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在树干的根部裂缝中和石块下等位置越冬,第二年的春天开始上树危害树的生长,夏季化蛹,刚刚进入秋季结束,化蛹的时间大概在二十天左右,八月上旬新孵化的幼虫危害上树危害,十月中上旬下树越冬,成虫一般在傍晚进行羽化,当晚进行交尾后产卵。

成虫具有趋光性并且向其他树林迁移的习性。

每年有两个危害高峰期,即五月初至六月中和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

二、油松松毛虫的防治1.混交林防治结合实际情况,在能够适应地理环境和树木生长适应的前提下,选择阔叶树木和针叶树木进行混合种植的方法。

油松可以选择麻栎、赤杨和刺槐等合适的阔叶树木进行混交,有的树木具有一定的抗虫性。

能够减少松毛虫在树林中的生存环境。

这样能够避免油松松毛虫虫害大规模的爆发,减少损失。

加强林场管理,对于相对稀疏的纯种树林和已经被松毛虫危害的树林要进行适当的补种阔叶树木,封山育林,禁止放牧等,培育能成才的阔叶树木,改变林场中树木的种类,为松毛虫天敌创造适宜生存的环境,进而对松毛虫进行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措施1 天敌昆虫天敌昆虫是园林植物病虫害最重要的自然控制因子,也是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多、最广的方法,分为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2大类。

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和捕食螨[2]等,可直接杀死蚜虫、叶螨、介壳虫、鳞翅目幼虫等害虫[3]。

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它们不直接杀死害虫,而是寄生在害虫体内,导致害虫逐渐死亡,广泛应用的有赤眼蜂、姬小蜂、蚜小蜂等,使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4]和刺蛾[5],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6]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我国已经可以工厂化生产瓢虫、草蛉、赤眼蜂、蚜茧蜂等天敌昆虫[7]。

2 病原微生物微生物防治法是指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具有对人畜安全、选择性强、不伤害天敌等优点,可用于微生物防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病毒等。

(1)病原微生物杀虫。

昆虫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侵入虫体内,导致败血症或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使昆虫死亡[8]。

具有杀虫作用的昆虫病原细菌主要来自芽孢杆菌科、假单孢杆菌科和肠杆菌科,其中应用最普遍的为芽孢杆菌科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其制剂可防治松毛虫、枯叶蛾、尺蛾、刺蛾、毒蛾、卷叶蛾、天社蛾、蓑蛾、巢蛾、灯蛾等鳞翅目园林植物害虫[9]。

昆虫病原真菌是昆虫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大类群[10],病原菌以其孢子或菌丝自体壁侵入害虫体内,消耗虫体各种组织和体液最终杀死害虫[8]。

目前我国用于防治园林植物害虫的病原真菌主要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属真菌和虫霉属真菌等[11],尤以白僵菌和绿僵菌应用最广,可有效控制鳞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害虫[12]。

昆虫病毒具有极强的专一性,一般一种病毒只感染一种昆虫。

昆虫病毒杀虫剂对环境的干扰最小,这也是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最大优点。

昆虫幼虫感染病毒后,病毒会急剧吞噬消耗虫体组织,导致昆虫消化系统紊乱,食欲丧失,行动迟缓等,最终虫体组织液化死亡[1]。

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应用技术

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应用技术

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应用技术和案例赤眼蜂是小蜂总科(Chalcidoidea)一类微小的卵寄生蜂。

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和对害虫控制作用显著等特点。

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天敌昆虫,并被广泛用于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取得了了显著效果。

赤眼蜂是卵寄生蜂,已经成功进行工厂化生产,目前生产赤眼蜂的厂家有10多家,成为目前防治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一、释放赤眼蜂的主要技术要点天敌昆虫的增强释放,是在害虫生活史中的关键时期,有计划地释放适当数量的饲养的昆虫天敌,发挥其自然控制的作用,从而限制害虫种群的发展。

在大面积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时,要想取得良好效果,除必须释放活力强的赤眼蜂外,还必须做到:①放蜂期与害虫发生期相一致,即蜂、卵相遇;②使放蜂量适应于害虫的发生数量,在释放前正确估算每批赤眼蜂的母蜂数量,预计实际的释放量;③调查自然界当时的赤眼蜂种群数量;④在正确掌握赤眼蜂飞翔扩散能力的基础上,综合上述情况制订出田间释放赤眼蜂的方案。

赤眼蜂的田间增强释放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必须根据柞蚕和赤眼蜂的发育生物学和田间生态学原理,赤眼蜂在田间的扩散。

分布规律、田间种群动态及害虫的发生规律等,来确定赤眼蜂的释放时间、释放次数、释放点和释放量。

以做到适期放蜂,按时羽化出蜂,使释放后的赤眼蜂和害虫卵期相遇机率达90%以上,获得理想的效果。

二、赤眼蜂在农林害虫防治中应用的成功案例赤眼蜂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最成功的是在哎玉米上防治玉米螟,在吉林玉米生产带:松毛虫赤眼蜂—黑龙江品系,田间寄生率60-75%;在北京松毛虫赤眼蜂,田间寄生率60%左右;在河北:玉米螟赤眼蜂,田间寄生率80%以上。

平均防治效果达75%以上。

释放赤眼蜂关键点:1)放蜂期防治对象为玉米螟。

要求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采样调查越冬幼虫,并系统调查它的发育进度,记录当时的气候情况,参照过去发生及为害的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然后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的发生期预测,据此制订玉米田释放赤眼蜂的技术方案,使得赤眼蜂田间的释放时间更符合玉米螟卵的发生期。

松毛虫防治方法探讨

松毛虫防治方法探讨
对 于 一 些比 较 封 闭 的 松林,很 容 易 出 现 松 毛 虫 害 ,而 且 相互之间的感染力较强,因此对于这类松林,应加强松林的 抚育管理,适时进行抚育间伐,保护阔叶树以及其他的植被, 可以种植一些蜜源植物,比如山矾花、白栎花等,并且要逐渐 改变现有的森林为混交林,使松毛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院地域历史;生态景观;艺术景观
1 项目背景分析
绿色植保
现代园艺
2016 年第 1 期
松毛虫防治方法探讨
王邦平
(景谷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景谷
666499)
摘 要院松毛虫主要栖居在松树上,并以松树叶、松树皮为食,松毛虫对松树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最近几年气 候的变化,松毛虫的大面积繁衍,使我国的山林,尤其是松林面临着很大的威胁。本文对松毛虫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 探讨,旨在提高松毛虫的防治效率。
3 加强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
松毛虫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松树虫害,在预防的过程中, 单纯地依靠林业管理手段并不够,因此,要积极加强对生物 防治措施的应用。第一,可以利用白僵菌进行防治。在感染程 度不同的松林地区,都可以使用白僵菌。但是需要注意使用 的时间,一般说来,南方地区使用白僵菌的时间一般控制在 每年 8 月底 ~9 月中旬,其他时间不适于使用白僵菌进行松 毛虫的防治。第二,利用苏云金杆菌进行防治。苏云金杆菌一 般适用于幼虫的防治,一般施药的温度适合控制在 20~ 32℃,多雨季节慎用。施用这种药物时可采用喷粉、地面常规 喷雾 或 低 量喷 雾、飞机 低 量 喷雾 等 方 式,使 用 喷雾 时 可 增 加 一定剂量的洗衣粉或者其他的增效剂。第三,采用质型多角 体病毒进行防治。这种药物可以采用围栏或套笼集虫、集卵 增殖病毒、人工饲养增殖病毒等方式,来提取多角体病毒,然 后将其制成油乳剂、病毒液或粉剂用于松毛虫的防治,可以 采用飞机或地面低量喷雾、超低量喷雾或喷粉的方式进行喷 洒,使药物的覆盖面积更广。第四,招引益鸟进行防治。这是 一种很生态的防治方式,在那些虫体密度较低或者松林的年 龄较大的地区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一般通过设置人工巢箱招 引益鸟来抑制松毛虫。第五,释放赤眼蜂。赤眼蜂是松毛虫的 天敌,可以繁育优良的赤眼蜂,在松毛虫产卵的繁盛期进行 施放,一般要选择没有风的晴天,并且要进行分阶段的施放, 同时,还可以让赤眼蜂携带一些防治的病毒,提高杀害松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