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

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

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落叶松毛虫是落叶松上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落叶松幼苗和成树。

它的幼虫以叶片为食,大量食食导致落叶松叶片被啃食,严重影响了落叶松的生长和发育,给落叶松林木的生长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工作,也是森林生态保护的一项必修课。

下面我们将就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一、生物防治1. 天敌繁殖。

促进落叶松毛虫的天敌在森林中的生长繁殖,如天敌十字花科黑黄室蜂、绿盲蝽等,对落叶松毛虫进行天敌防治,减少毛虫数量。

2. 推广天敌制种。

在发生落叶松毛虫的地区,建立天敌制种场,对天敌进行人工繁育,增强天敌在森林中的抑制作用。

3. 天敌驯化栽培。

将天敌引种驯化栽培,加强天敌在森林中的防控作用。

二、物理防治1. 人工清除幼虫。

当发生落叶松毛虫的大面积发生和密度较大时,可采取人工清除幼虫的方式进行防治。

2. 覆盖保护苗木。

用带有粘性的纸板、塑料布等覆盖落叶松幼苗,以减少毛虫的侵害。

3. 人工捕捉毛虫。

在发生落叶松毛虫的地区,可利用人工收集、捕捉毛虫的方式,减少毛虫数量。

4. 开展清干活动。

在发生落叶松毛虫的地区,可通过清理苗木周围的枯叶和枯条、修剪病虫害枝条等方式,减少毛虫的滋生地。

三、化学防治1. 选用合适的杀虫剂。

在发生落叶松毛虫的地区,可选用低毒高效的杀虫剂进行防治,如喹硫磺、敌敌畏等,对毛虫进行喷雾防治。

2. 合理施药。

在落叶松毛虫发生严重的地区,按照杀虫剂的使用指导,采用压力适宜,颗粒细小,雾滴均匀的喷雾机进行喷雾,保证杀虫剂的合理施药。

3. 控制施药剂量。

在进行喷雾防治的过程中,控制喷药的用量,避免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四、综合防治1. 采用综合防治技术。

在发生落叶松毛虫的地区,要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的综合组合,综合防治落叶松毛虫。

2. 开展防治技术研究。

加强对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技术研究,开发新的防治技术,提高对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效果。

松毛虫防治技术

松毛虫防治技术

松毛虫防治技术
松毛虫防治技术
松科植物是我县重要绿化树种之一,松毛虫是松科植物的重要害虫。

松毛
虫主要取食松针,一株十年的松树超过三十头松毛虫,一周内松针将全部
吃光,从而导致松树感病死亡。

主要防治技术:
〔一〕
人工防治
在6—7月份捕杀老熟幼虫,7—8月份摘茧采卵,10月份围绕树干绑草把,诱杀越冬幼虫,冬季幼虫下树越冬后可掀石块,刮树皮搜杀蛰伏幼虫。

〔二〕化学防治1、于10月或4月,当松毛虫下树或出蛰上树
危害时用50%的马拉硫磷或40%的氧化乐果,加水稀释六倍,在树干胸高
处涂成药环,触杀下树越冬或上树危害的松毛虫4—5龄的幼虫防治效果
达90%以上,如再绑毒绳效果更好。

2、于8月份幼虫刚孵化未扩散前,用15.5%的甲维.毒2000倍或80%
的敌敌1000倍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效果均达95%以上。

3、在幼虫期,可以喷施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质型多角体病毒等生
物农药进行防治。

4、在幼虫期准确把握虫龄小的有利时机,喷施以灭幼脲、杀蛉脲等
为主的仿生制剂进行防治。

5、在幼虫大发生时,要立即采用1.2%烟参碱喷烟防治,烟参碱与柴
油的比例为1︰20,使用的药量为6mL/hm2;或阿维菌素60-150mL/hm2防治。

松毛虫的防治方案

松毛虫的防治方案

松毛虫的防治方案松毛虫作为一种危害林木的害虫,对于林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针对松毛虫的防治,需要采用综合的措施,包括预防、监测、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

本文将从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预防措施、监测技术和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松毛虫的防治方案。

一、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1.生活习性松毛虫是松树林中最为常见的毛虫害虫,主要寄生于松树的树干和枝条上。

成虫翅膀上有白色的斑点,体长约2cm-3cm,一般在5月至7月出现,飞行能力较差。

卵一般在3月至4月孵化,幼虫主食松针和嫩叶,从5月至8月是杉毛虫的高发期。

幼虫虽在寒冬蛰伏,但能承受高温干旱条件,也适应低温和大雪,因此松毛虫常常成为诱发森林火灾的因素之一。

2.危害松毛虫的危害以食害为主,对松树的幼枝、嫩叶、针叶和树皮等造成较大的损害,特别是在干旱缺水等不利天气下,松毛虫危害更为严重,会导致林木受损更大,甚至会出现大面积的枯死。

因此,对松毛虫的防治十分重要。

二、预防措施1.选择抗虫树种为了松毛虫防治的效果,应选择一些比较抗虫的树种,如云杉、马尾松等,这些树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松毛虫的危害。

2.精心管理林分及时清除病虫枯木和枯树,加强松树的修剪,及时清除枝叶和过多的水果,不留下树叶垃圾和草丛,杀虫剂使用后应保持10-15天的间隔,这样能够减轻松毛虫对林分的危害。

3.加强病虫害监测加强森林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

三、监测技术1.双诱剂双诱剂是目前常用的松毛虫的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人工设置的双诱剂可以吸引松毛虫,然后进行捕捉和统计,以便了解虫口密度和松毛虫的趋势。

2.内容器测量法对于内陆山区较多的林分,可采用内容器测量法进行监测。

依靠内容器测量法,能够准确地了解松毛虫的密度和分布情况。

3.树皮干吸附板使用树皮干吸附板,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松毛虫监测方法之一。

松毛虫防治技术方案

松毛虫防治技术方案

一、背景松毛虫是一种会危害松树健康的害虫,主要发生在松林中。

它们以松树的嫩叶为食,导致松树枝叶凋落,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和林木的整体健康。

为了保护和维护松树林的生态平衡,我们制定了松毛虫防治技术方案。

二、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防止松毛虫大面积繁殖,并减少其对松树的危害,保护松树林生态环境。

三、技术方案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通过利用天敌和天然的生物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具体措施包括:•引进天敌:选择对松毛虫具有较强控制能力的天敌,如大黄蜂、蚂蚁等,进行人工引种,增加生态系统的平衡。

•营造生态环境:创造适宜天敌繁殖的环境,如设置天敌繁殖箱,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地。

•合理抚育:合理利用天敌,控制其数量以达到与松毛虫的平衡。

2.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化学药剂杀灭松毛虫的方法。

具体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药剂:根据松毛虫的生态特点和生命周期,选择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合理施药:根据松毛虫的密度和分布情况,确定施药的时间和地点。

注意保护环境和其他有益昆虫的生态环境。

•药剂轮换:为避免松毛虫对某种药剂产生抗药性,定期更换药剂,并避免连续使用相同药剂。

3. 生物诱杀技术生物诱杀技术是利用合成的松毛虫性信息素,吸引松毛虫接近,并通过设置陷阱或喷洒毒剂进行杀灭的方法。

具体措施包括:•合成松毛虫性信息素: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松毛虫的性信息素。

•设置诱杀设备:根据松毛虫的习性,选择适当的诱杀设备,如诱杀灯、黏虫板等。

•定期更换诱杀设备:定期更换诱杀设备中的诱杀液或黏虫板,以提高效果。

4. 研究监测技术研究监测技术是通过系统的调查和监测,了解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措施包括:•踏查调查:定期进行松毛虫的踏查调查,记录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等信息。

•虫情监测:利用传统或现代监测技术,了解松毛虫在不同季节的发生规律和活动范围。

•数据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松毛虫的生态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招将松毛虫统统消灭

三招将松毛虫统统消灭

对树木的危害
松毛虫不仅对森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对农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松毛虫会啃食农作物,如玉米、水稻等,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对农业的危害
松毛虫的毛和排泄物中可能含有一些毒素物质,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接触松毛虫的毛和排泄物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眼睛刺痛、咳嗽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和休克。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松毛虫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提高公众对松毛虫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加强宣传
强化检疫和物流监管
加强检疫
对松材实施严格检疫,防止松毛虫随木材、制品等传播扩散。
05
总结
已取得的成绩
松毛虫数量明显减少
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松毛虫数量较之前大幅减少。
保护生态环境
在治理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防治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
2023
三招将松毛虫统统消灭
松毛虫的危害松毛虫的习性消灭松毛虫的方法防止松毛虫复发的措施总结
contents
目录
01
松毛虫的危害
松毛虫是森林害虫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它们会啃食树木的叶子、嫩枝和皮层,使树木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死亡。
松毛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啃食树木时,会将树木的营养器官破坏,导致树木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施用方法
化学药剂对植物和环境有一定影响,需要注意控制使用量和频率,避免产生药害和环境污染。
注意事项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核多角体病毒等,可以针对松毛虫进行防治,同时对环境无害。
天敌引入
松毛虫的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赤眼蜂等,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和引入来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农业防治

三招将松毛虫统统消灭

三招将松毛虫统统消灭
增强植物保健
及时修剪、疏枝、除病叶等,改善植物通风透光 条件,减少松毛虫的繁殖和生存条件。
04
防治松毛虫的成功案例
某地区松毛虫防治的成功经验
生物防治
通过引进松毛虫的天敌昆虫, 如寄生蜂、寄生蝇等,以控制
松毛虫的数量。
化学防治
使用低毒性的化学药剂,如森得 保等,对松毛虫进行喷洒,以减 少其数量。
物理防治
加强虫情信息交流
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松毛虫的虫情信息,提 高预报准确率,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 序和责任人,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 有效措施。
实施综合防治
人工防治
采取人工捕杀、摘除虫茧、设置阻隔等手段,直接消灭松毛虫成 虫和幼虫。
生物防治
毒饵诱杀
利用松毛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松毛虫成虫。
物理防治法
人工捕杀
人工捕捉松毛虫的幼虫和蛹,以减少其数量。
阻隔法
利用塑料薄膜等材料,在树干上设置阻隔带,以阻止松毛虫幼虫上树。
03
防治松毛虫的具体措施
加强监测和预报
1 2
建立监测网络
通过建立松毛虫监测网络,设立临时监测点, 定期巡查,及时发现松毛虫的虫情并采取相应 措施。
松毛虫会在房屋、仓库等建筑物中产卵,造成建筑物损坏和破坏,给人类生活带 来困扰。
02
松毛虫的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法
天敌控制
利用松毛虫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鸟类等,以控制松 毛虫的数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灭幼脲类等,对松毛虫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治 。
化学防治法
农药防治

“三法”防治松毛虫

“三法”防治松毛虫

“三法”防治松毛虫
过时就会触药中毒而亡,防治效果达92%。

也可在树干6米~7米处捆上塑料膜,塑料膜环宽度为15厘米~20厘米,越光滑的塑料膜效果越佳。

人工防治松毛虫技术不仅是小面积高大树木防治的好措施,也是公园、旅游区、住宅附近等地防治越冬代松毛虫的理想方法。

喷烟雾防治在越冬代松毛虫幼虫全部孵化至越冬前,或在越冬后幼虫初春开始活动时的早、晚或阴天、毛毛雨天,用25%的溴氰菊酯和柴油20倍混合液喷雾,防治效果不错。

白僵菌防治用每克含孢量1000亿~1200亿的“白僵菌高孢粉”,于10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在松林间每667平方米施放8克~12克,虫口下降率可达80%~95%。

松毛虫处置方案

松毛虫处置方案

松毛虫处置方案背景松毛虫是树木的一种病虫害,常见于森林和果园等地方。

它会在树上危害叶片、花芽、果实等部位,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置松毛虫是农业生产和森林保护中的重要问题。

传统方法传统上,人们在发现松毛虫时会采取一些物理和化学手段来处置它,但这些方法有一些缺点。

•割掉受害部位: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消灭松毛虫,但受害部位往往难以确定,而且手法不当还可能对植物的发育造成伤害。

•利用化学药剂:常见的药剂包括卡巴叶和多赛灵等。

它们可以杀死松毛虫,但长期使用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新方法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一些新的方法来处置松毛虫,其中包括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这种方法有以下优点:1.对环境友好:它不会对土壤、水源、空气等造成污染。

2.改善土地质量:天敌和微生物会在土壤中留下有益的物质,提高土地的肥力。

3.安全可靠:天敌和微生物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常用的天敌包括蜻蜓、蚂蚁、瓢虫等,而微生物则包括球菌、拟青霉等。

这些天敌和微生物可以通过培育和定向释放来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监测:及时发现松毛虫的出现。

2.陷阱:设置陷阱以吸引和捕捉松毛虫。

3.物理摧毁:将松毛虫彻底摧毁,以免继续繁殖。

机械防治的优点是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并且比化学防治更加经济实用。

结论传统方法虽然可以解决松毛虫问题,但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而新方法中的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都有它们独特的优点,可以有效地控制松毛虫的数量,为森林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推广这些新方法,同时也要加强相关的研究和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应用这些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毛虫防治技术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松毛虫的生物特性,以及松毛虫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最后阐述了松毛虫的多种防治技术。

关键词:松毛虫;危害;防治技术
松毛虫,又叫毛虫,专食松叶与柏叶,是我国森林主要害虫,其灾害发生量大,发生面也比较广泛。

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全镇林地面积21万亩,松树林面积大,占镇林地面积一半多,面积10.9万亩,主要是生态公益林。

松毛虫在新铺镇是常发区,做好松毛虫防治工作就是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自己的绿色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1 松毛虫的生物特性
松毛虫由于种类以及气候不同,其每一年的发生世代是有一定的差异。

南方的松毛虫的世代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同的地区,松毛虫的每一年的发生世代数量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不过,所产生的1-2代、2-3代以及3-4代的代数所占的百分比是不一样的。

究其原因,主要跟当地的气温、光照以及松树的生长情况等具有密切联系。

松毛虫的种类、世代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生活习性基本差不多。

广东松毛虫的最高产卵量可以达1000多粒。

幼虫一般是在上午6时至9时进行孵化,初孵的幼虫主要集中在3龄前,具有吐丝下垂的生长习性,借助风力进行传播,3龄只后就四处分散活动。

一般而言,幼虫期大概有6-9龄,越冬幼虫为3-5龄。

2 松毛虫灾害发生规律
在大自然中,松毛虫的灾害发生规律一般具有周期性、比如,发生世代数目多的马尾松毛虫的间隔时间比较短,大概3-4年会爆发1次;一年只发生1世代的赤松毛虫大概10年会爆发1次;一年发生2-3代的油松毛虫大概在3-5年会爆发1次。

3 松毛虫的防治技术
3.1 营造混交林与封山育林
森林这个植物群落组成比较复杂,一般是由乔木与灌木、草木与地衣、苔类与菌类等多种植物组成。

其实,森林就是自然界中大量昆虫繁衍生息、栖息的重要场所。

大部分种群一般不存在激烈的变动,其分布的密度是保持比较稳定。

偶然间某种昆虫比较猖獗,这也属于个别异常现象。

森林本身是可以自然地控制住森林害虫的分布密度。

随着我国人工纯林大幅度出现,森林的自然群落结构已经变得比较单一,让一些对人类有益的鸟兽丧失较好的栖息环境,从而处于难以生存甚至面临死亡的境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他虫害濒繁发生。

笔者认为,混交林与封山育林如果能够大力提倡营造,则有益于森林生态稳定性的恢复,这也是防治松毛虫的一项基础工作。

3.2 生物防治
松毛虫的生物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运用质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可以采用围栏或者套笼集虫与集卵增殖病毒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人工饲养进行增殖病毒或者从高虫口区接毒进行增殖的方法,将病死虫收集并提取病死虫多角体病毒,然后将其制成
油乳剂或者粉剂。

在使用质型多角体病毒时可是适当加入诱发剂,比如0.06 %的硫酸铜,这样可以提高杀虫率。

使用方法是运用飞机或者地面低量进行喷雾或者喷粉作业。

2)采用松毛虫的天敌来防治松毛虫。

松毛虫的天敌大概300余种,有大杜鹃、暗灰鹃、黄鹂、灰喜鹊、大山雀、赤眼蜂、黑山蚁、双针蚁等。

为此,可使用招引益鸟的方式对其防治。

如果的林分的虫口密度比较低则可以采用人工巢箱的方式来招引益鸟。

另外,可运用释放赤眼蜂的方式来对松毛虫进行防治。

3)利用白僵菌进行防治。

在各种各样的林区,都可采用白僵菌。

广东蕉岭地区运用白僵菌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则要在越冬代的11月中、下旬或次年2-4月份放菌,其他世代(或时间)一般不适宜使用白僵菌防治。

在北方可以在温度24 ℃以上的连雨天或露水较大的气候条件使用白僵菌。

施用白僵菌的方法为使用飞机或地面进行喷粉或喷雾[1]。

3.3 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涂毒环。

松树比较高大是不容易喷雾,因此可运用毒笔在松树的干胸径处涂上两道闭合的的毒环,环间距为10 cm,这样可以触杀掉上下树之松毛虫。

这种毒笔是运用粉笔+化学药剂(比如澳氰菊醋等)阴干而成。

只要松毛虫一接触毒环即会中毒死亡。

毒笔的防治效果大概65%。

在雨天不适合使用毒笔涂毒环的防治方法。

因为雨水容易冲刷掉毒环而降低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

2)扒树盘。

在树干30 cm半径的范围之内,运用铁耙将落叶层与柴草等覆被物翻出来,松毛虫自然会裸露出
来,这样低温就可以让松毛虫死亡。

扒树盘的防治时间大概在每年气温最低的12月份以及1月份进行,这样的防治效果最好。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一些偏远的山区进行防治。

3)地下施药。

运用喷雾器在树干的基部半径30 cm范围之内进行喷洒药物。

这类药物,一般选择触杀、熏蒸效果较强的药剂,比如:氧化乐果、杀虫净以及甲胺磷等药物。

药物一旦渗透至覆被层下面,松毛虫就会触杀中毒以及熏蒸窒死。

这种方法的防治效果比较好,可达90%。

如果运用喷雾器进行喷洒这类药液,则杀虫的效果更加集中,效果也更加好,并且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小[2]。

4 结束语
总之,将营林当做松毛虫防治的基础,运用生物防治、药物防治等多种措施,结合林区的具体情况使用正确的防治技术,则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会更佳,发生的灾害会更小。

参考文献
[1] 龙琳.安微局部地区松毛虫可能暴发成灾[n].中国绿色时报,2011,(05).
[2] 匡桂兰.马尾松毛虫灾害防治浅析[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