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环贸iapm商场市场调研报告
上海环球港、大悦城、K11、环贸IAPM市调报告

5、功能业态分区 一二层以零售业为主导,品牌涵盖了男女服饰、钟表首饰以及各类皮具,决定了项 目中端的档次。
一二层业态比例
休闲 餐饮 服务 1% 4% 2%
赛标体育
零售
玛莎 无印良品 NOVO
93%
楼面
档次
代表品牌 •LOTTUSSE、DKNY、COACH等 •钟表首饰柜台-TISSOT、CITIZEN等 Specchi Café、Haagen-Dazs
17% 67%
酒店式公寓
专属会所 41F-46F 酒店式公寓 32F-40F 甲级办公 5F-30F
月星环球港整体规划剖面示意
凯悦中餐厅 41F-46F 总部办公 32F-40F 顶级公馆 21F-30f 五星级酒店 5F-20F 超大型商业 B2-4F
功能特点:
总部办公:层高4.2米,单元式幕墙、 LOW-E玻璃、中央空调,创造舒适环境; 甲级办公:无柱式平面设计,空间利用率
18
5、内部动线
整体动线设计十分清晰,形成圆形循环动线;内部动线为螺旋上升型,可以把客 群带到每一家商铺,有效地防止了死角问题;主动线宽6-10m,次动线宽3m。
19
6、业态占比
上海大悦城共13层,地面11层,地下2层。业态分布主要以零售购物为主,在
数量和面积上分别占74%、48%;餐饮在数量上占22%,面积上占41%,在同类 购物中心中属较高水平;休闲娱乐在数量上占1%,面积上占7%;配套服务在 数量上占3%,面积上占4%。
未来,购物中心一定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一种消费形态,承载着经济性、社
会性、文化性和精神性,消费者到购物中心,终极目的是体验……因此,购物中 心应致力于创造独特的消费者体验,着力于更多娱乐性和社交化的增值服务,创 造新鲜有趣的主题和热点,重新构造与消费者的关系和“逛街”的快乐,以更好的 与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和关系营销。
上海环贸iapm商场

百盛
巴黎春天
环贸iapm项目
(在上海,淮海路是与南京路齐名的商业街,代表了上海的一种风格、一种时尚。淮海路上商机无限好,历来是各大商家的必争之地) 研发中心 / 王文明 / 2013
上海环贸iapm商场
——外立面
外立面:外立面装饰上下了功夫,并没有像以往高端商业使用大量石材打造厚重外立面效果。而是配 合时尚定位,使用多样材质搭配,丰富的体块造型穿插,整体动感十足协调统一; 研发中心 / 王文明 / 2013 (目前处于抢工试营业,首日试营业只有27户商铺营业,但地上公共空间全部开放,其他在筹备装修)
上海环贸iapm商场
——室外交通
室外立体交通布置,底层沿街面留给商铺,停车出入口通过慢坡与绿化结立体解决,二层与地 研发中心 / 王文明 / 2013 下一层设置停车接驳空间,缓解底层停车压力
上海环贸iapm商场
——室内设计
室内装修也摒弃以往高端商业稳重压抑的装修风格,而是打造比较时尚绚丽,使用点状灯光结 研发中心 / 王文明 / 2013 合条形灯带,不锈钢金属分隔条,结合局部点缀彩色墙
项目设计 英国Benoy(贝诺)
研发中心 / 王文明 / 2013
上海环贸iapm商场
项目区位:本项目地处陕西南路与淮海中路交口,位于上海传统的核心商业区。周边有巴黎春 天、百盛,以及众多高档写字楼,是上海高档商业圈。此次环贸iapm的加入对周边商家压力巨 大,导致巴黎春天将大部分自持经营转为出租,百盛进行开业十多年来首次停业装修
研发中心 / 王文明 / 2013
上海环贸iapm商场
——业态布置
L4 L2 L1
L5
IAPM品牌选择了较为吸引年轻人的时尚品牌,PRADA为全球最大旗舰店,共跨四层 研发中心 / 王文明 / 2013 L3 L6
上海环贸iapm商场考察报告及楼层品牌列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上海环贸iapm商场考察报告及楼层品牌列表篇一:上海考察报告商业项目考察报告一、概况:20XX年4月3日至4月4日由金地西北区域地产公司安排由商业部、设计部、项目部等同事对上海环贸广场、K11、浦东嘉里中心、上海国金中心等高端商业项目实地考察,本次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整个团队日夜兼程,边看边议,拍摄了大量有价值的影像资料,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
二、通过对上海几个商业项目的考察,结合以往项目的经验,着眼本工程项目提出几点体会。
需设计配合施工的几个方面:1、幕墙大量的预埋件需要结构施工中配合,通常预埋件是由于幕墙设计施工单位或者总包单位安装,因此在结构施工时需提供幕墙施工图纸且幕墙图纸需达到相应深度,避免日后大量后置构件所发生的成本。
2、设计任务书中的工作内容要尽可能的详尽。
图纸的深度一定要具备现场的施工条件。
同类型的合同不能漏项和缺项,尽量避免业主和施工单位的二次深化,比如装修图纸的设计,机电图纸不能仅仅满足于系统图。
重要节点和部位还需出施工工艺图,如设备间的安装工艺图,公共走道吊顶内综合管线布置图等等。
避免因施工单位管理和施工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工期和造假的损失。
3、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设备和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极其繁杂和众多,甲供设备和材料是否能及时到场直接影响到总体的工期目标。
在设计院完成设计图纸的同时还应提出设备和材料的详细的技术条件,以备招标工作能顺利的开启。
尤其是大型设备类采购由于供货周期长的特点需尽早考虑订货。
4、内装设计应按项目整体目标尽可能提前跟进,这样既能为装修施工单位的招标确定提供依据。
也能对建筑结构中的不协调的部位进行优化及时的调整。
另外也能对装饰材料的确认能尽早的开始,避免因此造成工期拖延。
三、招商业态对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性。
潜在已签约的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等不同业态应提供详细的布局和功能等方面的工程技术条件要求(比如规模、层高、荷载、机电配套、车位等通过设计院(含专业设计)尽可能的一次完成设计,减少施工过程中同业态的变化和交底不清引起的结构、建筑、水暖电的重大变更,导致造价攀升,工期的拖延。
上海购物中心消费体验调查-上书房信息咨询

上海购物中心消费体验调查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打响“上海购物”品牌至关重要,而购物中心则是重要的载体。
上海的购物中心消费体验如何?短板在哪里?近日,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对此开展调查,从全球高端、时尚特色、品质诚信、舒适便利等方面衡量顾客感受。
调查发现,上海购物中心诚信度较好,但需提高识别度。
三成认为购物中心没区别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上海共有192个商业项目。
此次共调查100个购物中心,覆盖全市84.6%的市级商业中心和25%的区级商业中心。
数据表明,上海购物中心消费体验总体水平为72.99,尚有较大改进空间。
其中,品质诚信(74.92)方面做得最好,其次是舒适便捷(74.43)、全球高端(72.32)和时尚特色(70.56)。
位于市级商业中心内的购物中心,其整体评价优于区级商业中心内的购物中心。
位于内中环区域的商场,除“时尚特色”排第二外,其余均列首位。
中外环区域的商场,基本位列第二,而内环以内区域的商场指标均排末尾。
调查中,三成消费者认为购物中心之间没有区别,基本差不多。
仅22.8%的消费者认为购物中心体验丰富,有种“一天玩不够”的感觉。
处于较高水平的购物中心,善于与周边历史文化风貌相结合,从空间布局等方面全面提升吸引力,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客群经营策略。
相反,水平较低的购物中心缺乏时尚特色,识别度不够,产品和服务价格欠缺吸引力。
文化和服务或成突破点调查数据显示,八成以上消费者认为在上海商场能放心购物和消费,对退换货及纠纷的处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都较认同,说明“上海购物”在消费者心中已形成良好诚信的印象。
购物中心“舒适便捷”是否到位,会影响消费体验。
尤其是在硬件配套方面,WIFI已成“刚需”,各商场须重点关注。
26-35岁女性较注重母婴设施、亲子活动等,购物中心应有提升。
此外,76.5%的消费者认为商场高端品牌很多,但高端周到的服务体验却位列最低,仅为71.14,说明“服务”已成制约购物中心发展的短板之一。
上海商业市场调研报告

上海商业市场调研报告【上海商业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其商业市场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上海商业市场的调研,全面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市场概况上海商业市场经历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各类商业形式迅速涌现,包括购物中心、百货公司、超市、传媒广告等。
其中,购物中心成为上海商业市场的主要特色,不仅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也吸引了众多国际品牌入驻。
三、市场竞争形势上海商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竞争:众多国际品牌不断进入上海市场,与国内品牌展开激烈竞争。
2.价格竞争:为吸引消费者,商家纷纷降低价格,导致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
3.服务竞争:商家通过提供更好的购物环境、增值服务等方式,争夺消费者和市场份额。
四、市场发展趋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上海商业市场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品质、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商家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商品品质。
2.购物中心向综合体发展:购物中心以满足消费者各方面需求为目标,将发展成为集购物、娱乐、餐饮、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
3.线上线下融合: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的整合成为新的趋势,商家将通过实体店和线上平台相结合,提供更多元的购物方式和体验。
五、市场前景尽管上海商业市场竞争激烈,但由于上海拥有庞大的中产阶级市场和流动人口,消费潜力巨大。
预计未来几年,上海商业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新兴商业形态将不断涌现。
六、结论通过对上海商业市场的调研可以得出,上海商业市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商家应注重不断提升品质和服务水平,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来获得竞争优势,同时抓住消费升级和线上线下融合的机遇,扩大市场份额。
IAPM调研报告

IAPM调研报告第一篇:IAPM调研报告(上)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正日益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国内的项目管理发展也呈现出蓬勃的态势,各类项目管理组织和协会纷纷涌现,并推出了一系列的项目管理标准和认证体系。
IAPM(国际项目管理协会)作为国内项目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和提升项目管理者的素质水平。
为了了解IAPM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笔者进行了一次IAPM调研。
本文将从调研的目的、方法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读者了解IAPM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IAPM在项目管理领域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并对IAPM进行综合评估。
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能够为项目管理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同时也为IAPM提供改进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同时结合了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对项目管理从业人员的访谈。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了对IAPM的知晓度、认可度和使用情况进行的调查,通过访谈了解项目管理从业人员对IAPM的意见和建议,以及IAPM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三、调研结果基于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内容的综合分析,以下是我们针对IAPM的调研结果总结:1. IAPM知晓度较高: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受访者对IAPM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IAPM所提供的项目管理认证体系。
这表明IAPM的品牌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IAPM认可度有待提高:虽然大部分受访者对IAPM有所了解,但在认可度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部分受访者对IAPM的认证体系表示怀疑,认为其认证标准和内容需要进一步改进。
3. IAPM在项目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不足:访谈内容显示,虽然许多项目管理从业人员对IAPM持支持态度,但IAPM在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较为有限。
一些项目管理从业人员表示,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其他项目管理标准和认证体系。
上海商业市场调研报告

上海商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商业市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商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调研结果,为商业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上海商业市场概况1. 基本情况上海商业市场庞大而多样化,涵盖了各种商业形态,包括购物中心、商业街、超市、百货公司等。
商业场所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和主要商圈,如南京东路、淮海路、静安寺、虹桥等地。
2. 消费者特征上海消费者具有较高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
他们对品牌和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喜欢追求时尚和潮流。
同时,上海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和环保,对绿色、有机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3. 市场竞争上海商业市场竞争激烈,各种商业企业争相进入。
购物中心是上海商业市场的主要形态之一,各大购物中心在产品、服务、体验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吸引消费者。
同时,电商的兴起也对传统实体商业造成了一定冲击,商家需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三、上海商业市场的发展趋势1. 新零售模式的兴起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新零售模式在上海得到迅速发展。
线上线下融合,无界零售的概念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企业开始拥抱新科技,通过线上渠道和线下体验相结合,满足消费者更多样化的需求。
2. 定制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提供定制化服务。
无论是衣物、家居还是食品,消费者都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个性化选择,这为商家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3. 高端消费市场的崛起上海的高端消费市场在近年来快速崛起。
随着高收入人群逐渐增多,他们对奢侈品、高品质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
许多高端品牌和豪华购物中心纷纷进入上海市场,满足这一消费群体的需求。
4. 绿色消费的推动上海市场对环保和绿色消费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和环保意识的重视度正在上升,这对商家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商家需要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需求。
2017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7年第四季度)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二O一八年一月一、总体指数和分项指标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为67.2,环比第三季度上升0.3,并高出荣枯线17.2,整体购物中心市场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
表1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其中,现状指数为64.7,环比第三季度提升1.2,主要受益于租赁活跃度和运营表现指标的明显向好。
临近年末,商家加大了打折促销、节日活动等营销投入,使得第四季度成本控制指数环比下降1.5,至36.0。
整体购物中心市场对未来6个月的预期指数略有下滑,预期指数为70.9,高出现状指数6.2。
运营成本的持续增加是预期指数下滑的主要因素,但对销售和租赁市场仍表现出乐观态势。
荣枯线图1 现状指数和预期指数从分项指标来看,2017年第四季度购物中心宏观市场指数为74.5,较第三季度继续下滑4.7,主要是大体量新增项目入市带来的竞争加剧。
但该指标分值依然高出荣枯线24.5,表明业主对整体市场继续持有较强的信心。
租赁活跃度指数为85.6,较第三季度上升4.9,且高于荣枯线35.6。
运营表现指数为87.9,较第三季度进一步上升4.9。
第四季度恰逢十一黄金周和圣诞、元旦双节,消费市场显旺,有89%和84%的项目在第四季度内实现了销售额和项目租金收入的增长。
成本控制指数为36.0,低于荣枯线14.0,说明业主在控制成本支出上仍需进一步调整策略。
荣枯线图2 现状指数分项指标二、分城市能级指数2017年第四季度,分城市能级指数表现各异。
其中:一线城市指数为63.3,环比第三季度下滑4.4,运营支出较大继续成为一线城市指数下跌的主要因素。
但一线城市的项目仍受市场青睐,其租赁活跃度指数为85.7,较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高出1.5和2.0。
二线城市指数为69.8,环比第三季度上升5.0,且分别高于一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6.5和7.4,二线城市的所有样本项目第四季度的销售额和租金收入均呈增长或持平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