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肿肿瘤学(考博)答案

合集下载

中山大学肿瘤学考博历年真题(2002-2018)

中山大学肿瘤学考博历年真题(2002-2018)

中山大学肿瘤学考博历年真题(2002-2018)第一篇:中山大学肿瘤学考博历年真题(2002-2018)中山大学肿瘤学考博真题(临床部分看万德森的临床肿瘤学;基础部分结合曾益新的肿瘤学及温伯格的癌生物学一起理解看;06及17年真题实在找不齐,抱歉。

)2002年一、必答题1、试述放射生物学的“4R”及临床意义2、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3、化学治疗根治肿瘤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原则4、癌变的二阶段学说5、p53的生理功能及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关系6、细胞凋亡的特征及生理意义二、选答题1、放射治疗的远期并发症是什么?如何预防?2、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

3、大剂量MTX治疗及用CF解救的方法及原理。

4、上颌窦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5、鼻窥镜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应用6、简述作用于抗癌新靶点的药物并举例说明7、试述90年代后使用于临床的对恶性肿瘤有效的新药物,并举例说明8、试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获取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的方法。

9、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表现2003年一、必答题1、癌发生的二阶段学说2、基因突变的方式与原癌基因活化3、p53基因生物学特性与意义4、信号传导通路的组成二、选答题5、调亡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6、肿瘤多步骤转移基本过程7、基因突变形式几检测方法8、化疗药物多药耐药性发生机制9、基因治疗策略10、腹部肿块的类型并举例11、说明胸部肺癌转移的各站淋巴结12、食道癌的X线表现13、四度白细胞减少患者合并严重感染的处理14、简述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及代表药物15、拓扑异构酶I和II的作用及区别,抑制剂的代表药物16、简述肿瘤外科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2004年一、必答题1、简述肿瘤外科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2、术前放疗的原则3、根治性化疗的理论基础和原则4、肿瘤免疫治疗有哪些方法?5、蒽环类最常见的副作用有哪些?如何防治?6、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有哪些基本组成要素?7、信号转导的组成二、选答题8、肺癌淋巴引流分组9、肿瘤外科发展趋势10、试述肿瘤的异型性11、Herceptin的原理、适应症及禁忌症12、什么是预防性手术,有哪些13、低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原则14、凋亡特征及发展机制15、中晚期胸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症状有哪些,为什么?16、AFP在肝癌诊治中的意义17、肝动脉栓塞化疗的18、基因突变有哪些及有哪些检查方法19、常见致癌因素及其致癌特点 20、烃化剂作用机理,举出3种药物21、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各举1例22、根治性颈淋巴洁清扫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预防23、提高结肠癌疗效有哪些方法24、肿瘤局部,远处扩散机制25、鼻咽癌放疗后主要远期后遗症有哪些,哪些方法预防或减少发生2005年一、必答题1、恶性肿瘤细胞放疗损伤的4R 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年 中南大学博士 肿瘤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年 中南大学博士 肿瘤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3年中南大学博士肿瘤学基础一、简答题1. 简述肿瘤浸润的机制2. 简述肿瘤的遗传易感性3. 简述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4. 何谓癌基因、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5. 何谓肿瘤的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以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是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直接针对疾病的根源——异常的基因本身而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因疗法综合应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毒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基因疗法就是基因治疗产品进入细胞后再产生目的蛋白质或多肽,从而发挥特异的生物治疗作用。

临床实验证明,基因治疗的疗效高于单纯放、化疗疗效约 3 倍;治疗非小细胞癌,60% 的患者肿瘤完全消退或部分消退;对乳腺癌的疗效达到90% 。

基因治疗药物作为一种基因工程改造的病毒颗粒,对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刺激作用,可综合调控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因子、激素及细胞因子,增强病人的免疫系统功能,有效促进NK 细胞、CTL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灭;并能有效改善和增强病人各相关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肿瘤病人(尤其是晚期病人)全身情况很快好转,如精神状况好转、食欲增强等。

其作用原理是:通过转录调控多种功能不同的分子的表达,对肿瘤细胞的生存与增殖信号途径、血管生成及物质能量代谢途径、放化疗抗性、浸润转移等多个方面的活性进行抑制,达到“此消彼长”的效果,协同正面攻势,一举导致细胞凋亡。

基因疗法是通过口服或注射基因药物来抑制肿瘤源发和扩散,使癌细胞主动性凋亡,以达到延长生命的效果。

与传统的手术及放、化疗方法相比,基因治疗基本无副作用,对正常细胞无损伤、没用痛苦,不会像放化疗那样对人体有很多附加的损害和不良的反应。

特别对那些晚期的放、化疗都没有效果的肿瘤患者尤为有效。

把基因治疗与放疗、化疗、手术、中医中药等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为肿瘤治疗注入新血液。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博士考试试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博士考试试题

1. 在诸多诱发肿瘤的病因中,如何认识遗传因素的作用?请指出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主要作用!2. 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体细胞突变是启动癌变的主要原因?3. 简述“两次打击学说”,两次打击的主要内容?4. 软琼脂正常未转化的细胞在培养基内增长至某种饱和密度时,即出现停止生长,这称为接触抑制。

与此相反,高度转化的细胞则失去接触抑制,它们可以继续高密度生长,甚至出现多层次的特性,直至它们耗尽培养液中的营养物为止。

目前常使用双层软琼脂检测法,上层琼脂中含有细胞,因琼脂为半流体,细胞悬浮于琼脂中不下沉,如果细胞分散和混合良好,则细胞被均匀互相隔离,因两层琼脂中都含有DMEM(细胞培养基),细胞可充分营养进行增殖生长。

由于细胞被相互隔离,孤立存在,消除了细胞相互影响,对细胞依存性大的细胞增殖生长不利,肿瘤细胞独立性强,失去接触抑制性,仍能形成克隆。

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是当前检测肿瘤细胞生物性能最为常用的方法,与细胞恶性程度有很大的符合率。

5. 裸鼠原理?1. 简述在对人类肿瘤研究中,裸鼠致瘤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意义;基本原理:由于裸鼠先天性胸腺缺乏,细胞免疫缺陷,故可接受同种或异种的正常及恶性组织移植。

将一定量的肿瘤组织或细胞移植于裸鼠皮下,可在裸鼠体内生长,建立移植性人类肿瘤模型。

意义:裸鼠致瘤实验是检测恶性转化细胞的一个有力的生物学指标。

大量实验证明,人类恶性肿瘤的裸鼠移植后,在病理形态、生化代谢、染色体模型、细胞动力学等方面与移植前相同,因而是肿瘤实验研究中的一种理想模型。

该模型对于在活体状态下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各种生物学特性及筛选有效抗癌药方面都将是极为有用的。

6. 简述C基本结构?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原核细胞:细菌、立克次体及支原体等真核细胞:人类、动物、原虫、真菌等,由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组成正常细胞的形态保存完好的细胞胞核的形态反映细胞的生物学活动,胞浆的形态反映细胞的功能活动。

正常情况下同种类型细胞大小、形态基本保持一致。

(完整版)《肿瘤学概论》考试题目参考答案

(完整版)《肿瘤学概论》考试题目参考答案

《肿瘤学概论》考试题目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癌前病变: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称为癌前病变2.直接致癌物:本身直接具有致癌作用,在体内不需要经过代谢活化即可致癌。

3.间接致癌物:大多数的致癌物不是其原型致癌(直接致癌物),而是需要在哺乳动物体内经过代谢激活后才有致癌作用,这些致癌物又称间接致癌物。

4.肿瘤的放射治疗:广义的放射治疗既包括放射治疗科的肿瘤放射治疗,也包括核医学科的内用同位素治疗;狭义的放射治疗一般仅指前者,即人们一般所称的肿瘤放射治疗。

5.肿瘤的姑息治疗:通过对患者疼痛等症状以及其他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问题的早期诊断和正确评估,来缓解和处理患者痛苦的治疗措施。

姑息治疗目的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及家属面对与威胁生命疾病相关的各种问题6.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针对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环节,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因子及受体、抗肿瘤血管形成、自杀基因等,从分子水平来逆转这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使其完全消退的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

7.肿瘤的免疫耐受: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异性的无应答状态。

当肿瘤长期存在时,与未成熟或幼稚免疫活性细胞接触,就可能诱发机体对肿瘤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性。

8.无瘤原则:指应用各种措施防止手术操作过程中离散的癌细胞直接种植或播散。

9.三阶梯止痛法:是一种根据患者疼痛等级为治疗原则的止痛方法,一阶是指轻度疼痛给予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二阶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三阶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

10.根治术放射治疗:利用手术拨开正常组织和器官,对肿瘤进行单次大剂量冲击性放射杀伤。

问答题1.细胞癌基因的分类❖1、细胞外的生长因子❖2、跨膜的生长因子受体❖3、胞内信号传递体❖4、核内转录因子2.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细胞脱离原发瘤群体、通过浸润在周围间质中生长、与局部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密切接触并穿透其管壁、被转运到达靶组织或靶器官、再逸出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壁并在间质中不断增生形成新的继发瘤。

中山大学肿瘤学专业研究生考试题库

中山大学肿瘤学专业研究生考试题库

肿瘤标志物:是指那些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能用生物学或免疫学方法进行定量测定的,并能在临床肿瘤学方面提供有关诊断、预后或治疗监测信息的一类物质。

肿瘤标记物通常是由恶性肿瘤细胞所产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可在肿瘤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检出。

多药耐药性:一旦肿瘤细胞对某一药物抗药时, 对其它一些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的药物也具有抗药性, 即多药耐药(MDR)现象。

研究发现这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 mdrp)及由它们调控的P-糖蛋白有关。

p-gp实际是一种跨膜蛋白,能够通过ATP将药物从细胞内泵出。

姑息性放疗:是指应用放疗方法治疗晚期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病灶,以到达改善病症的目的。

有时将姑息性放疗称为减症放疗,用于以下情况:止痛如肿瘤骨转移及软组织浸润等所引起的疼痛。

缓解压迫如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等的梗阻。

止血如肺癌或肺转移病灶引起的咯血等。

促进溃疡性癌灶控制、如通过缩小肿瘤或改善病症后使生活质量提高。

新辅助化疗:为了提高中期病人的切除率和治愈率,比拟成熟的化疗或方案可用于术前(称为新辅助化疗),目的是提高切除率和治愈率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在近交系动物,将移植瘤摘除后,可使动物产生特异性地抵抗同一种肿瘤的再次攻击,从而证实存在肿瘤特异性抗原〔TSA〕。

因采用肿瘤移植模型证实,又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

肿瘤恶病质。

它是肿瘤通过各种途径使机体代谢发生改变,使机体不能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肿瘤从人体固有的脂肪、蛋白质夺取营养构建自身,故机体失去了大量营养物质,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由脂肪蛋白质分解而形成〕。

体内氧化过程减弱,氧化不全产物堆积,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以浪费型代谢为主的状态,热量缺乏,进而引起食欲不振,只能进少量饮食或根本不能进食,极度消瘦,皮包骨头,只剩下骨头架子,形如骷髅,贫血,无力,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极度痛苦,全身衰竭等综合征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一种具有蛋白酶活性的抗原,表达于前列腺导管上皮细胞,可作为诊断前列腺癌有价值的标志物。

医学肿瘤学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医学肿瘤学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医学肿瘤学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我国肝癌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A、沿海高于内地,西北、华北和西南高于东南和东北,沿海江河海口或岛屿高于沿海其他地区B、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沿海江河海口或岛屿高于沿海其他地区C、内地高于沿海,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沿海江河海口或岛屿高于沿海其他地区D、内地高于沿海,西北、华北和西南高于东南和东北,沿海江河海口或岛屿高于沿海其他地区E、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沿海其他地区高于沿海江河海口或岛屿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我国肝癌的地理分布特点为:沿海高于内陆,沿海岛屿和江河海口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东南地区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2、目前患病率呈下降趋势的肿瘤是()。

A、肝癌B、肺癌C、大肠癌D、宫颈癌E、乳腺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由于癌症普查措施的普及,目前患病率呈下降趋势的肿瘤是胃癌、宫颈癌和食管癌。

3、下列属于真性肿瘤的是()。

A、迷离瘤B、畸胎瘤C、错构瘤D、动脉瘤E、结核瘤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A项,迷离瘤又称为异位组织肿瘤,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体内某些组织可离开其正常部位,而到一些不该存在的部位,该组织形成的肿块称迷离瘤,其本质非真性肿瘤。

C项,错构瘤是机体某一器官内局部原有成熟组织或细胞异常组合,过度生长,形成肿块,非真性肿瘤,为肿瘤样畸形。

D项,动脉瘤是动脉壁的扩张膨出。

E项,结核瘤是结核菌感染而导致的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瘤样病变。

4、女,26岁,右颈单一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2.5cm×3.0cm,活动欠佳。

活体组织检查发现包膜完整,无出血及坏死。

镜下见其结构已破坏,大量的束状纤维组织增生及散在一些大细胞。

其胞质丰富、透明、核大,有多个核仁,并与周围形成透明的空隙。

同时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及少量的中性粒细胞。

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淋巴结反应性增生B、淋巴结转移性癌C、非霍奇金淋巴瘤D、淋巴结炎E、霍奇金病,结节硬化型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的结构基本消失,但可以找到少数残存滤泡的情况并不少见,病变在低倍下呈红蓝斑状,位于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比较集中的部位,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基本良好,但有些稍大而不规则,核仁比较明显。

肿瘤学试题(附答案)

肿瘤学试题(附答案)

肿瘤学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肿瘤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细胞的异常生长B、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是通过细胞增殖传递给子代细胞的C、保存了正常细胞的功能D、肿瘤是涉及遗传物质(DNA)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E、肿瘤细胞分化功能降低或丧失正确答案:C2、原发性肝癌按大体形态分型下述错误的是( )。

A、孤立的直径<5cm的癌结节称为小肝癌B、巨块型癌直径>10cmC、结节型易发生癌结节破裂出血D、巨块型易发生坏死引起肝破裂E、弥漫型往往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正确答案:C3、从放射生物学角度考虑,适合于加大分次剂量照射的肿瘤为( )。

A、脑胶质瘤B、肾癌C、肺癌D、前列腺癌E、淋巴瘤正确答案:D4、下列哪项是G2/M检测点的核心?( )A、CyclinDB、CDK2C、CyclinBlD、Cdc2E、CDK4正确答案:D5、制定GCP的目的除外( )。

A、保障受试者生命安全B、保证临床试验过程规范可靠C、保障受试者权益和隐私D、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科学可信E、促进新药研发正确答案:E6、关于LAK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较NK细胞具有更广谱的杀瘤作用B、具有细胞毒性效应C、其实质是NK细胞D、能被大剂量IL-2诱导E、其抗肿瘤的生物应答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正确答案:C7、属于串联结构的器官是( )。

A、脊髓B、心脏C、肺D、肾E、肝正确答案:A8、子宫内膜癌当侵犯宫颈管时,其淋巴引流与哪种肿瘤相似?( )A、卵巢癌B、宫颈癌C、阴道癌D、直肠癌E、外阴癌正确答案:B9、人事招录、评审、聘任过程中应遵循( )原则。

A、公平、公正、公示B、公平、公开、公告C、公平、公正、公告D、公告、公示、公开E、公平、公正、公开正确答案:E10、不符合外阴尖锐湿疣的描述是( )。

A、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伴角化过度B、呈淡红色、乳头状、斑块状病变C、不累及子宫颈黏膜D、好发于外阴、肛周、阴道黏膜E、棘细胞层增生并形成空泡状细胞正确答案:C11、关于声门癌的描述正确的是( )。

肿瘤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肿瘤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肿瘤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题,满分20分)1. 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是由于以下哪个基因突变引起的?A. TP53基因突变B. RAS基因突变C. MYC基因突变D. BRCA1基因突变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肿瘤的三级预防措施?A. 早期发现B. 早期诊断C. 早期治疗D. 晚期治疗答案:D3. 肿瘤的转移方式不包括以下哪项?A. 淋巴转移B. 血行转移C. 种植转移D. 直接转移答案:D4. 肿瘤的TNM分期中,N表示什么?A. 原发肿瘤的大小B. 淋巴结受累情况C. 远处转移情况D. 肿瘤的深度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肿瘤化疗的副作用?A. 恶心和呕吐B. 脱发C. 贫血D. 皮肤变黑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5题,满分15分)1. 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影像学检查B. 实验室检查C. 病理学检查D. 基因检测答案:ABC2. 肿瘤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健康饮食B. 戒烟限酒C. 定期体检D. 避免过度紫外线暴露答案:ABCD3. 下列哪些因素与肿瘤的发生有关?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病毒感染D. 免疫缺陷答案:ABCD4. 肿瘤的靶向治疗包括以下哪些?A. 单克隆抗体B. 小分子抑制剂C. 细胞毒性药物D.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答案:ABD5. 肿瘤的放疗副作用包括以下哪些?A. 皮肤反应B. 疲劳C. 胃肠道反应D. 心脏毒性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满分5分)1. 肿瘤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过程。

(对)2. 所有肿瘤都是恶性的。

(错)3. 肿瘤的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

(错)4.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对)5. 肿瘤的放疗只对局部肿瘤有效,不能控制远处转移。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满分10分)1. 简述肿瘤的三级预防措施。

答案:肿瘤的三级预防措施包括:一级预防: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干预,减少肿瘤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癌发生的二阶段学说绝大多数肿瘤的发生都是一个受多因素作用,表现为多阶段的复杂过程,癌发生的二阶段学说是指癌变至少由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构成,第一个为特异性的激发阶段,由使用一次小剂量的致癌物所引起,使正常细胞变为潜伏性瘤细胞。

激发过程是正常细胞经致癌物作用后转变为潜伏性瘤细胞的过程,比较短暂,一般是不可逆的,已证实大部分致癌物为诱变物,因此,激发过程具有诱变性质,即涉及到遗传突变。

第二个阶段为比较非特异的促进阶段,由巴豆油等促癌物促成,使潜伏的瘤细胞进一步发展成为肿瘤。

现已证明,这个过程见于肝、肺、膀胱、食管、乳腺、胃、胰腺癌。

促进过程的初期具有可逆性,而后期是不可逆的,促癌物本身不具诱变性,促癌过程是被激发细胞进一步增殖,逐步形成克隆的选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激发细胞生长失控,逃脱宿主免疫监视,逐步形成恶性表型,继而发展成浸润、转移性癌。

2、基因突变的方式与原癌基因活化1)点突变:是导致癌基因活化的主要方式,例如H-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GGC变为GTC,从而使编码的甘氨酸变为缬氨酸,使其产物P21蛋白发生改变导致ras基因活化。

2)DNA扩增:一些基因通过不明原因复制成多拷贝以游离形式存在称双微体,或再次整合入染色体形成均染区,一般表示高度的染色体结构破坏与不稳定性,基因考贝数增多往往导致表达水平增高,一般认为,基因扩增和过量表达均可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染色体重排:比如淋巴瘤第8号染色体与第14号易位,慢粒9号与22号易位等。

这种异常表达导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异常。

4)癌基因甲基化改变:DNA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可导致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细胞癌变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DNA甲基化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控制基因表达,维护染色体完整性、调节DNA重组、抵御外来DNA入侵等。

低甲基化导致一些正常情况下受到抑制的癌基因或相关因子得到大量表达,另外,也会导致整个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增加。

癌基因DNA甲基化水平越低,其表达水平越高,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越复杂。

因此,DNA甲基化状态的分析有可能成为判断肿瘤生物学特性及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5)基因过量表达:基因表达水平改变是细胞癌变的早期事件,Met 基因过量表达主要发生胃癌、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Ras过量表达出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及胃癌中,是细胞增殖活跃的指标。

提示基因表达水平改变是癌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3、P53基因生物学特性与意义P53基因编码53kd的核内磷酸化蛋白,具有蛋白质-DNA和蛋白质-蛋白质结合功能。

是细胞周期中负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凋亡等到有关。

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

是最重要的抑癌基因。

1)野生型p53蛋白具有反式激活功能和广谱肿瘤抑制作用。

2)p53蛋白具有转录调节作用。

3)可正调节一些在细胞增殖周期调控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包括可调节CDK活性的p21和DNA 损伤导致细胞生长受阻相关的GADD45基因。

4)在细胞内的核心作用是介导DNA损伤后的细胞应激反应,维持遗传稳定性。

5)在G1/S控制点起作用,决定细胞是否启动DNA合成或凋亡。

6)突变型p53具有癌基因作用。

7)当病毒蛋白与p53蛋白形成复合物时,使p53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

4、信号传导通路的组成基本组成:细胞外因子、受体、联结蛋白、G蛋白、第二信使、胞内激酶、核受体。

1)细胞外因子(一)刺激细胞生长的因子:1、生长因子:⑴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⑵特异性,⑶多样性,⑷家族性,⑸交叉性。

2、细胞因子:白介素、干扰素等,受体不具有激酶活性。

3、激素、神经递质:通过G蛋白联结受体传递信号,如生长激素、乙酰胆碱等。

(二)其他:抗原、肿瘤坏死因子TNF,粘附分子:纤粘连蛋白,胶原蛋白2) 受体(一)酪氨酸激酶受体:大多数生长因子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有上皮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受体、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家族、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二)G蛋白联结受体:大多激素、多肽、神经递质。

有7个跨膜区,膜内区与G蛋白相偶联,传导信号。

(三)细胞因子受体: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白介素受体、诱发细胞凋亡受体(Fas TNF 受体)(四)粘附因子受体:cadherins , integrins , Ig 超家族。

3)联结蛋白SH2区:特异性结合磷酸化的酪氨酸,使酶定位到膜上,以靠近它的底物;促使底物靠近催化酶并定位;直接调节酶的活性。

使蛋白与蛋白之间作用更有效地进行,信号顺利传递下去。

SH3区:识别与结合脯氨酸富集区,也能使蛋白定位于相应的区域,调节并激活酶的活性。

PH 区:与介导G蛋白的βγ亚单位的生物功能以及与PIP2磷脂结合有关。

DD:DD介导细胞内的Caspase 系统和其他激酶通路。

4)G蛋白分为经典G蛋白和小分子量G蛋白。

在细胞生长、分化、细胞骨架、蛋白转运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Ras 蛋白也是一种G蛋白,与GTP结合后具有生物活性,发生12位突变后的Ras 蛋白,持续停滞在GTP活性状态,过度激活细胞内的许多通路,从而造成细胞生长调控紊乱。

5) 第二信使指由刺激细胞生长的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一些小分子,主要有cAMP、cGMP、DAG、PIP3、Ca离子. 大多通过激活G蛋白联结受体产生。

CAMP激活PKA,cGMP 激活PKG,DAG激活PKC ,Ca++ 与钙调蛋白结合后,能激活许多激酶。

6)胞内激酶MAPK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MAP激酶是MAP激酶传导通路中的重要中继站和枢纽,平位于胞浆内,被激活后运到细胞核内,或直接激活转录因子,或激活另外一些激酶,启动或关闭一些特定基因的转录,对刺激信号作出必要的反应,调节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7)核受体有些激素如性激素通过核受体传导信号,这类受体位于胞浆内,当配体与之结合后,形成二聚体,转运到核内,核受体大多本身可以是转录因子,进入核内后直接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

5、凋亡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凋亡的特点细胞凋亡分为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化学特征。

其中形态学特征有形态上首先变圆,随即与邻近细胞脱离,失去微绒毛,胞质浓缩,内质网扩张呈泡状并与细胞膜融合,核染色质密度增高呈半月形,并凝聚在核膜周边,核仁裂解,进而胞膜内陷,自行分割为多个外有膜包裹、内涵物不外溢的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最终被相邻的细胞所识别、吞噬或自然脱落而离开生物体。

生物化学特征表现为:1、非随机性DNA降解;2、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3、保持充足的能量代谢直至细胞凋亡末期;4、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的活化凋亡的生物学意义1)对生物体的发育和稳态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胚胎发育造型、细胞数量的精确控制和具潜在危险性的细胞的清除等发挥重要作用。

2) 细胞DNA损伤可诱导p53表达,使细胞停滞于G1期,以便提供时间修复,修复无能则触发细胞凋亡。

3) 凋亡与衰老也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许多细胞失去凋亡能力,可能导致衰老与器官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

6、肿瘤多步骤转移基本过程1) 早期原发癌生长:所需养料通过邻近组织器官微环境渗透提供。

2) 肿瘤血管形成:当肿瘤直径超过1~2mm时,通过微环境渗透提供的营养物质已不能保证肿瘤的生长,此时,宿主组织血循环形成的毛细胞血管网进入肿瘤组织,肿瘤血管逐步形成。

3) 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部分肿瘤细胞分泌一种物质抑制粘附因子表达,增加肿瘤细胞运动能力,使其从原发灶脱离成游离细胞,并分泌各种蛋白溶解酶,破坏细胞外基质,从而突破结缔组织形成的屏障。

4) 肿瘤进入脉管系统:新生毛细胞血管基底膜本身存在缺损,薄壁小静脉的壁也有缝隙、微小淋巴管等结构为肿瘤细胞进入循环提供条件5) 癌栓形成:进入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大多数被杀死,只有极少数转移倾向极高的细胞形成癌栓在循环系统中存活下来。

6) 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循环中幸存的癌细胞到达继发组织器官后穿透血管进入周围组织,在各类生长因子作用下增殖生长,最终形成转移肿瘤灶。

7) 转移癌继续扩散:当转移灶直径超过1~2mm时,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并与肿瘤连通,又开始新的转移过程7、基因突变形式的几种检测方法1) PCR-SSCP法:是在非变性聚丙酰胺凝胶上,短的单链DNA和RNA分子依期碱基序列不同而形成不同构象,一个碱基改变将影响其构象而导致其在凝胶上的移动速度改变。

方法简便快速,适合大样本筛选。

2) 杂合双链分析法:由于突变型和野生型DNA形成异源杂合双链DNA在其错配处形成一突起,在非变性凝胶中电泳时会产生与相应的同源双链DNA不同的迁移率。

3) 突变体富集PCR法:基本原理是利用Ras 基因某个编码子部位存在已知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用连续2次巢式PCR扩增包括K-ras 第12、13编码子的DNA片断,在两次扩增反应之间用相应内切酶消化,野生型因被酶切不能进入第2次扩增,而突变型则能完整进入第2次PCR扩增并得到产物的富集。

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当双链DNA在变性梯度凝胶中进行到与DNA变性温度一致的凝胶位置时,DNA发生部分解链,电泳迁移率下降,当解链的DNA中有一个碱基改变时,会在不同的时间发生解链,则因影响电泳速度变化的程度从而被分离。

5) 化学切割错配法:将待测DNA片断与相应的野生型DNA片断或DNA和RNA片断混合变性杂交,在异源杂合的双链核酸分子中,错配的C能被羟胺切割,错配的T能被四氧化锇切割,经变性凝胶电泳即可确定是否存在突变。

检测片断最长的方法。

6)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法(ASO):以PCR和ASO相结合,设计一段20bp左右的寡核苷酸片断,其中包含了突变部位,以此为探针,与固定在膜上的样品DAN杂交。

7) 连接酶链反应:是以DNA连接酶将某一DNA链的5’-磷酸与另一相邻3’-羟基连接为基础,应用二对互补的引物,双链DNA经加热变性后,二对引物分别与模板复性,若完全互补,则在连接酶作用下,使相邻两引物的5’-磷酸与3’-羟基形成磷酸二酯键而连接,如果配对碱基存在突变则不能连接和扩增。

8)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用于对已知突变基因进行检测,通过设计两个5’端引物,一个与正常DNA互补,一个与突变DNA互补,对于纯合性突变,分别加入这两种引物及3’端引物进行两个平行PCR,只有与突变DNA完全互补的引物才可延伸并得到PCR扩增产物。

9)RNA酶A切割法:一定条件下,异源双链核酸分子RNA:RNA或RNA:DNA中的错配碱基可被RNase A 切割,切割产生可通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

10)染色体分析:主要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PRINS法和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11) DNA序列分析:原理是双脱氧终止法,现可自动化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