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夸张与对比的艺术效果与应用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夸张与对比的艺术效果与应用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夸张与对比的艺术效果与应用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技巧,能够为作品增添生动的艺术效果。
其中,夸张与对比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在表达中的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探讨夸张与对比的艺术效果以及应用,并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一、夸张的艺术效果与应用1. 夸张的艺术效果夸张是一种夸大或放大事物的表现方式,通过夸张修辞手法能够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或情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段落一:夸张的艺术效果的具体描述)2. 夸张的应用夸张修辞手法常被运用于文学作品、演讲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夸张的应用场景,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段落二:夸张的应用举例)二、对比的艺术效果与应用1. 对比的艺术效果对比是通过将两种或两类事物进行对照,凸显它们的不同特征或性质,从而产生强烈的冲突和对比效果。
(段落三:对比的艺术效果的具体描述)2. 对比的应用对比修辞手法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演讲等,能够增强作品的对比效果,突出其中的冲突和矛盾。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对比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段落四:对比的应用举例)三、结合夸张与对比的教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夸张与对比的艺术效果并能够应用到写作中,以下是一份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夸张与对比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活动设计:(段落五:教学活动设计的详细描述)3. 教学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展示作品、小组讨论、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四、总结夸张与对比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两种艺术表达形式。
它们能够为作品增添生动有趣的效果,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夸张与对比的应用场景,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通过探讨夸张与对比的艺术效果与应用,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修辞手法巧妙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巧妙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巧妙运用。
一、修辞手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语言的艺术处理和表达,以达到增强感召力、表现力和说服力的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够: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强文学效果,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辞意识起到重要作用。
2. 增强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的修辞手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文中的意思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修辞手法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二、修辞手法的种类及教学设计示例1. 比喻: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引起对比对象的共鸣和联想。
教学设计示例:在小学生写作开头的环节,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比喻手法,如“太阳像一颗巨大的火球,照耀着大地,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使其更具形象感。
教学设计示例:在写作描写自然景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运用拟人手法,如“大树伸出宽大的臂膀,拥抱着大地。
”3.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加强语气,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增加说服力。
教学设计示例: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其中运用了夸张手法的句子,如“他的眼睛像两颗发光的明星,闪烁着聪明的光芒。
”4. 对仗:通过结构对称和押韵等手法,增加句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教学设计示例: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其中运用了对仗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5. 排比:通过并列的句子或词语,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教学设计示例:在学习描述事物特点或表达情感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排比手法,如“他快乐、自信、积极,总是充满朝气。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通过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具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习修辞手法,培养其应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下面是具体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3. 能够分析和解读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运用;4. 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为何能给人以美感和情感共鸣,进而引出修辞手法的重要作用。
2. 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通过例子和解释,让学生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式。
3. 实例分析(30分钟)选取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某一段描写,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围绕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展开讨论。
4. 小组合作(30分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自行挑选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整理成报告。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
5. 创作实践(4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可以是短诗、小故事等形式。
鼓励学生大胆运用修辞手法,展示个人的创造力。
6. 总结互动(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就修辞手法的学习进行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创新。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1. 对学生的小组报告进行评价,包括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分析的深入程度和报告的组织性。
2.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重点关注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否恰当和创作的独特性。
3.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建议,促进他们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和进步。
四、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的选取和分析所需材料;2. 小组报告的准备材料;3. 创作实践的指导教材。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挖掘更多的修辞手法,并进行深入研究;2. 组织学生参加修辞手法的应用比赛或展览,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常用修辞手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案课题常用修辞手法第_1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体会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2.熟悉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3.练习修辞手法的运用,模拟练笔。
.教学重难点体现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模拟运用修辞手法。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及修改一.导入(1)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
【欣赏图片】(2)看到这些图片想说些什么?(大自然真美啊;真想去看一看;祖国真是地大物博,风光绚丽)自然界的风光旖旎多姿,作家们用他们出才的笔,给我们再现了它们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关于自然风光的文章。
(2)出示:一组文章的截图。
二.自主学习,体会壮美。
由风景入手,让学生在美丽的风光中体会修辞手法对优秀文章的作用。
1.出示自主学习要求,感受句子的美。
(1)用笔画出文中的优美句子,想一想美在哪里?在旁边简单写一写批注。
(2)想一想作者们用了哪些方法把文章写得这么好的?三.集体交流,探究修辞预设一:(《七月的天山》)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这句话用了比喻句,写出了天山的美。
分别把什么比作么?如果不用比喻句呢?出示:句子,体会比喻句的作用?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雪峰间有云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
(比喻句使写出了事物形象地写出了特以引领性的问题起头,让学生在体会句子的同时体会修辞手法能把句子表达得更美。
点)预设二(《海上日出》)出示: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却没有亮光。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可爱。
1.这段话是什么描写,抓住了哪些词?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动作,负着、使劲儿、向上升、冲破、跳出)2.我们发现这些词都是用在人身上的,所以,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太阳出来时的过程)预设三(《桂林山水》)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修辞手法运用教学设计方案

改进与提高:根据反馈结果,调 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 果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巩固练习
提供一些常见 的修辞手法实 例,让学生们 分析并理解其 作用和效果。
让学生们尝试 运用所学的修 辞手法进行写 作练习,以提 高他们的运用
能力。
组织学生们进 行小组讨论, 分享彼此的写 作成果,并互 相评价和修改。
教师对学生们 的写作练习进 行点评和指导, 帮助他们更好 地掌握修辞手 法的运用技巧。
修辞手法:用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技巧和方法
定义:通过改变词语的顺序、结构、语气等,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分类: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反复、借代等 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例如,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拟人 可以使无生命的事物具有人的情感和性格等
常见修辞手法的教学内容
比喻:通 过比喻, 使抽象的 概念形象 化,易于 理解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引入修辞手法的 概念和作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 了解修辞手法在 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
激发学生对修辞 手法的学习兴趣 和热情
明确本节课的学 习目标和任务
讲授新课
讲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 作用
引入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解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 进行写作练习
修辞手法运用教学设计方案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内容 4 教学方法 5 教学步骤 6 教学评价与反馈
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1课《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一)比喻分为
[学生和教师共同梳理完成]
明喻:甲(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似、若)乙
暗喻:甲(喻词:是、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对同一本体从不同角度、不同相似点进行比喻。
②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可以不出现但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学生活动]:结合例子来辨别。(详见幻灯片)
2.例: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整个句子是比拟,“大块的翡翠”是比喻,是比拟和比喻套用。】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相比)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推测)
-
5.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丛飞、白芳礼等。(表示列举)
[学生活动]:请大家辨别一下下列的句子。
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三)小试身手:请以“黑板”或“粉笔”为中心写一句带有拟人手法的句子。
四、辨析比喻、比拟之间的异同。
[教师讲解]
(一)比喻与比拟
1.区别:
①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比拟的本体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
2.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去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辨别其运用;3. 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修辞手法的定义;- 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2.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象征;- 夸张;- 对偶;- 排比;- 反问;- 省略;- 并列;- 倍数修辞;- 省略修辞;- 换喻;- 留白;- 排比修辞;- 反问修辞;- 夸张修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修辞手法的定义)在学习修辞手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一种让语言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的技巧,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2. 探究(讲解修辞手法的作用)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 比喻可以使我们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具体、生动,增加表达的力度;- 拟人可以使非人物的事物具有人的性格和行为,增加情感和感知效果;- 象征可以用一个具体的符号或形象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给读者以深层次的启迪;- 夸张可以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对偶可以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达事物的两个方面,增加表达的层次和对比效果;...3. 实践(分组完成修辞手法的运用)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创作一篇短文,要求在短文中运用所选择的修辞手法。
完成后,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朗读并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4. 总结(对整堂课进行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本次教学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 学生的表现:- 是否能够准确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是否能够正确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创作并展示。
《修辞手法教案》课件

《修辞手法教案》PPT课件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用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识记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够加以运用。
3. 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三、教学内容1. 比喻:通过对比两个相似的事物,突出其中一个特点。
2. 拟人: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
3. 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以突出其效果。
4. 排比:将几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魅力。
2. 讲解:详细讲解每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3. 分析:让学生分析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效果。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修辞手法进行总结,并强调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认为最有用的修辞手法,并分享为什么。
2. 修辞手法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制作展板或PPT进行展示,并解释其应用和效果。
3. 修辞手法竞赛:举行一个修辞手法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对修辞手法的记忆。
七、教学资源1. 修辞手法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供学生查阅和学习。
2. 写作模板:提供一些包含修辞手法的写作模板,帮助学生快速上手。
3. 修改建议: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修改文章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当的例子和建议。
八、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拟人。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
二、总结: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
)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自问自答)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二、比喻句的辨析
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
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C、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D、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E、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说说为什么只有F 句是比喻句?
小结: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像” 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三、识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练习三: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每条岭都那么温柔。
()
B、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
C、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D、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总结: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的特点和区别:
1、比喻句,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
比基本结构为三部分:本体、比喻词、喻体。
2、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一定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是否给它赋
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
练习四:
1、把下列句子补充成比喻句。
① 红得透亮的柿子,像( )。
② 刺猬浑身长满了像( )的硬刺。
2、把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① 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② 小鸟在林间鸣叫。
③ 顽皮的雨滴像调皮的男孩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④ 海棠果像个有礼貌孩子冲着我点头微笑。
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就成了拟人。
练习五: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 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
B 走进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 犹如置身于大海之中。
浪花翠绿翠绿的, 绿得令人陶醉。
叠叠的浪花欢笑着, 翻滚着, 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切,舒服呢?( ) 练习六:按要求写句子。
(1)灾区的群众不能忘记那一双双来自各地的援助之手。
(改成反问句)
(2)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3)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仿写:
(4)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是最可爱的人。
(改为设问句) 练习七: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公园里”为开头写一段话,用上至少 的修辞手法。
) 绿得发光, 绿得鲜亮,
3 种以上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拟人。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
二、总结: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
)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自问自答)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二、比喻句的辨析
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
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C、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D、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E、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说说为什么只有F 句是比喻句? 小结: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 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三、识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练习三: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每条岭都那么温柔。
()
B、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
C、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D、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总结: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的特点和区别:
1、比喻句,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
比基本结构为三部分:本体、比喻词、喻体。
2、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一定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是否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
练习四:
1、把下列句子补充成比喻句。
①红得透亮的柿子,像()。
②刺猬浑身长满了像()的硬刺。
2、把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①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②小鸟在林间鸣叫。
③顽皮的雨滴像调皮的男孩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④海棠果像个有礼貌孩子冲着我点头微笑。
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就成了拟人。
练习五: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 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
B 走进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犹如置身于大海之中。
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绿得令人陶醉。
叠叠的浪花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这怎么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
练习六:按要求写句子。
(1)灾区的群众不能忘记那一双双来自各地的援助之手。
(改成反问句)
(2)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3)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仿写:。
(4)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是最可爱的人。
(改为设问句)练习七: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公园里”为开头写一段话,用上至少3 种以上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