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大自然的语言|语文S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语文S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语文S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的: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如何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3、仿写诗歌1~3小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切入,引起兴趣1、同学们,如果我们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朋友、同学或老师,靠什么呀?(语言)2、师简介语言:语言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口说、笔写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可以从书本上阅读,去获取知识,汲取营养,这都是我们人类的事。

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今天,老师带来了四种大自然的语言。

3、(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从这四幅图片中,你们知道了什么?4、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了解诗歌特点:分小节,不分自然段。

3、提出学习要求:不仅学诗,还要写诗。

三、自读课文,读中见悟1、课文哪几个小节介绍了大自然的语言?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

2、学习2~9小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思考:诗歌中那些事物和我们说了话,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语言?(2)、反馈,并板书。

(3)、教师示范学习第2小节。

①、教师表演读。

②、教师将自己当作白云,并向大家介绍了白云告诉人们的大自然的语言。

③、小结这一学习方法。

(4)、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相应的小节。

(边学习边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4、5小节。

)(5)、课文中的八种事物分别告诉了我们哪些方面的知识?(6)、男女生赛读2~9小节。

3、学习10~14小节。

(1)、自由大声地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科学家看懂并运用了大自然的语言为人类服务?(2)、反馈,并简介三位科学家。

(3)、拓展延伸:课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运用大自然的语言为人类服务?(4)怎样才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第10小节。

(齐读,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四、拓展延伸,仿写诗歌1、小组讨论:生活中,同学们还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2、汇报。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教学重点: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教学难点: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准备:师:一份阅读检测题;一份阅读材料——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

今天,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次自学诗歌。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3、小组内交流、订正。

三、再次深入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检查题。

(一)字词练习1、选字填空。

燕雁(1)我家的屋檐下有个()子窝,里面新增的几只小雏儿,可爱极了。

(2)秋风一起,大()就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队伍向南飞了。

2、查一查“鉴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诗歌内容填一填。

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三)选择填空,并写出理由。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________就能___(竖起耳睁开眼)(听见看见)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基米的洗澡的时候,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么不会__________(计算浮力。

把浮力计算?)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从“词语采集”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四、小组学习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恩施市XX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语文S版

恩施市XX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语文S版
tánɡ
ɡuǒ


3.照样子,写一写。(6分)
例:权(权利)―→仅(仅有)
陪(陪伴)―→倍(加倍)钉(钉子)―→叮(叮嘱)
酸(辛酸)―→俊(俊俏)噪(噪音)―→燥(干燥)
迪(启迪)―→庙(庙会)抑(压抑)―→迎(迎接)
4.照样子,写词语.(3分)
(1)得意扬扬Biblioteka ABCC式)小心翼翼 兴致勃勃 千里迢迢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介绍作者
(二)积累生字词:
布置预习,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扫清阅读障碍。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四)学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板书设计:
大描述物候现象
然作出科学解释
的追究因果关系
语阐述研究意义

《示儿》教学反思
古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通过此次教学,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并努力把它们应用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但学习是无止境的,今后我还必须深挖教材,课前认真备课、对学生的了解上做到细致入微,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第六单元测评卷
题号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2、查一查
鉴别 的意思是_________
(二)照诗歌内容填一填。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
(三)选择填空,并写出理由。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________就能___
(竖起耳睁开眼) (听见看见)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基米的洗澡的时候,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幺不会______(计算浮力。把浮力计算?)理由: _________
(四)从 词语采集 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 S 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语文 S 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幺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
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 雁、庐、鉴 3 个生字。
教学重点:
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 雁、庐、鉴 3 个生字。
四、小组学习
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2、自主评价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按错 1 2 处为 A 级
错 3 5 处为 B 级
错 5 处以上为 C 级
3、交流、讨论问题
(1)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你从课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
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受到了什幺启发?用自己的说一说。
教学难点:
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教具准备:
师:一份阅读检测题;一份阅读材料 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
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1.1 课程背景《大自然的语言》这一单元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认识语言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语言,认识它的美好和重要性。

2.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互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它的美好。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语言的重要性和交际工具的作用。

2.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1)询问学生,什么是语言?为什么我们需要语言?(2)播放视频《大自然的语言》。

引导学生讨论视频中出现的自然景观和动物,了解自然语言的表现形式。

3.2 讲授环节(1)分享阅读素材:请学生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美丽之处。

(2)解释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3)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文中的问题,展示各自的想法和感受。

3.3 实践环节(1)练习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处自然景观,使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2)口语表达活动: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朗读描述图片所见的自然事物,并进行阐述。

(3)合作创作活动:小组合作创作一篇有关大自然的语言的文章。

3.4 总结环节(1)请幸运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所感所悟(2)讲解和解答本节课的疑惑。

四、课后作业及评价4.1 课后作业(1)完成口语表达作业,要求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在家观察身边的自然事物,了解自然的语言。

4.2 评价标准(1)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

(2)关于大自然语言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3)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新语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最新语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8课《大自然的语言》。

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普儿童诗。

他告诉孩子们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能告诉人们许多知识,只要仔细观察,刻苦钻研,就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自然语言的奥秘,它就像一份大自然的召唤书——召唤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读懂大自然的语言,让他们在“妙不可言”的感悟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在孩子们的眼中,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神奇无比的。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生字,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看懂图意,理解课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从大自然的语言中我们能知道什么。

难点是是的诗第三部分,理解作者在诗中提到的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促学。

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品读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解题激趣用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可以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理解。

所以我用课件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漫天电光闪,让孩子们说说都告诉我们什么?引入课题: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去发现吧!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自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诗读通。

(部审)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 8 . 大自然的语言》精品课教学设计_4

(部审)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  8 . 大自然的语言》精品课教学设计_4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咱们刚刚学过的《古诗三首》和《海上日出》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迷人的风景。

在我们沉醉于其中的时候,你又可曾从这迷人的自然中学到什么知识呢?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神奇的一面。

二、初读课文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

(2)画出文中生词,再次认读。

2.把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诗歌一共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三、全班交流1.形近字组词筝()庐()争()炉()挣()护()四、熟读全诗,把诗读流畅1.个人自由读。

2.教师引读。

3.同桌接读。

4.齐读。

五、再读课文,深入思考1.课文的哪几个小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2-9小节)①白云高飘,第二天是晴天(气象知识)②蚂蚁忙搬家,预示要下雨③蝌蚪水中游,春天到人间)(四季变化的常识)④大雁向南飞,秋天在眼前/⑤大树上的年轮)记载着年龄(动植物生长的知识)⑥鱼鳞上的圆圈⑦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告诉人们世界屋脊原是海洋③庐山的“漂砾”,告诉人们温暖(地质考古学知识)的江南曾有过寒冷冰川2.哪几个小节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10-14)小节“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人永远看不见”。

要“开动脑筋”,“刻苦钻研”。

3.你从课文中提到的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知道了什么?哥白尼一创建“太阳中心说”阿基米德—一发现并计算浮力用心观察自然,刻苦钻研富兰克林一→收集雷电六、朗诵全诗七、拓展1.依照2-9小节自创诗歌一节。

如:落叶在空中飞舞。

就像那彩蝶翩翩。

大自然的语言在林中写着:秋天已来到人间。

2.拓展阅读。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八、布置作业1.积累本课词语。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九、板书设计大自然也有语言:1大自然的语言2-9列举各种大自然语言10-14怎样看懂大自然语言。

8语文S版五年级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8语文S版五年级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并能够运用自然元素的语言描写技巧进行初步的写作训练。

2.通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了解、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学习自然元素的语言描写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提问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0 minutes)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自然元素,并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观察。

Step 2 学习大自然的语言(25 minutes)1.教师通过教材中的文字,向学生介绍大自然的语言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和意义。

2.教师示范运用大自然的语言描述一个实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描写的美妙。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大自然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一个经历或感受。

Step 3 自然元素的语言描写技巧(25 minutes)1.教师通过教材中的例句和段落,向学生介绍自然元素的语言描写技巧,如形容词、动词、比喻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然元素的语言描写技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运用和练习。

Step 4 写作训练(30 minutes)1.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写作题目,如“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大自然语言和描写技巧进行写作。

2.学生开始写作,教师逐个批改学生的作文,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Step 5 总结与反思(10 minutes)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自然元素的语言描写技巧。

2.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大自然,积累语言素材,培养爱好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2.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自然诗词进行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评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生字课件)
自学指导:我给生字注音
我给生字组词
我用词语说话
3.检测:
给生字注音(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给生字注音).
指名让学生给生字组词.
指名让学生用词语说话.
第二环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自学指导,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感情)。
1.小组赛读.
2.个人读
3.齐读.
第三环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8.<<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8.大自然的语言
共几课时
1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资源
互联网
预习设计
收集有关天气的谚语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重视阅读训练,在阅读课文时采用了小组赛读,个人读,齐读等不同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汇报交流,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大自然的现象以及所要告诉人们的知识。小组的反馈、交流,以及课件的运用,又感性地加深了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具体感知大自然语言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养成勤于观察,认真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最后,又针对课文进行了课外拓展,让学生展示了他们在课外收集的有关大自然的信息,在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们滔滔不绝,完全痴迷在大自然的语言之中,我又适时地给同学们展示了一组春夏秋冬的图片和一组中国农谚精粹的文字图片。此时,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8.<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是戴巴棣写的一首诗歌,全诗共有十四小节。“大自然的语言”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像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使人联想到事物的发生和变化。第二小节到第九小节列举了以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山巅的三叶虫化石等八种自然现象,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后几节诗文又列举了阿基米德、富兰克林、哥白尼三位伟大的科学家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只有刻苦钻研,认真学习的人才能发现。
课结束了,可学生们还沉浸在所观看到的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语言的精彩中而赞叹不已,他们由衷地感到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孩子们议论纷纷,小脸蛋上不时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出示课件
问题(1)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问题(2)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呢?
1.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组展示.
3.小结.
第四环节:课外拓展
1.小组展示收集的材料.
2.出示课件:图片资料
3.谈收获感受,
作业
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课文,试着写一小节




8.大自然的语言
无处不在
神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调整与反思
一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穷,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感受吧!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大自然的语言》。
(出示课件)
第一环节:初读诗歌,自学生字词。
1.边听录音,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数。
(播放课文录音)
2.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