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教案
五年级上册s版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s版语文教案第一章:《草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草原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草原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草原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 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美景的感受。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liu 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瞧破裂河汉宫殿珍珠羡慕”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会写“珍珠项链补上”等13个字,能读写“晶莹发亮”等词语。
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玻璃的喜爱之情,感受玻璃的美丽和用处。
【教学重点】1. 能读写“晶莹发亮”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玻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玻璃的美丽和用处。
2. 想象写话,续写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1. 创设情境:夜晚,满天繁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星星。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星星有关的课文——。
二、听读课文(5分钟)六、课堂活动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写话,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续写。
七、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三首古诗的背景、内容、感情和语言艺术特点。
2.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古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三首古诗的背景故事、掌握诗歌的内容、感情和语言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体味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古诗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在了解诗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2.学习《静夜思》(30分钟)1.了解《静夜思》的背景故事:唐代诗人李白,因为当时政治上受到排斥,逃亡于山中,创作了《静夜思》。
2.理解《静夜思》的内容:学生朗读诗歌,分析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欣赏《静夜思》的语言艺术特点:学生分析诗歌的节奏、韵脚、修辞手法等,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3.学习《登鹳雀楼》(30分钟)1.了解《登鹳雀楼》的背景故事: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在游览某地时参观了一座高楼——鹳雀楼,被楼上的风景感染,写下了《登鹳雀楼》。
2.理解《登鹳雀楼》的内容:学生朗读诗歌,分析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欣赏《登鹳雀楼》的语言艺术特点:学生分析诗歌的节奏、韵脚、修辞手法等,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4.学习《寻隐者不遇》(30分钟)1.了解《寻隐者不遇》的背景故事:唐代诗人贾岛,因为对当时的政治环境不满,决定隐居深山之中,被前来拜访的司马相如误认为是另一个隐士,而错失了见面的机会。
2.理解《寻隐者不遇》的内容:学生朗读诗歌,分析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欣赏《寻隐者不遇》的语言艺术特点:学生分析诗歌的节奏、韵脚、修辞手法等,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5.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对三首古诗的内容、感情和语言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四、家庭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诗歌鉴赏文章,写出自己对其中一首古诗的体验和理解,文章须包括背景故事、内容分析以及对语言艺术特点的评价。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S版》教材中的课文内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通过课文阅读,了解文章的主题、情节和人物。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教学准备:1.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课件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课文的标题和作者,并进行简要介绍。
2.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
3.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情节和人物,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课文学习(20分钟)1.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地方。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进行课文理解训练,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或情节展开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2.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班级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文相关的练习,包括词汇填空、句子翻译等。
2.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解答问题,及时纠正错误。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文默写、写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等。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完成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完成。
教学反思:教案中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与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的要求相符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4)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涵。
(2)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课文朗读(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3.课文理解(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分享复习心得。
2.课文分析(1)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涵。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阅读理解(1)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4.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学生进行构思。
(2)学生当堂完成写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分享复习心得。
2.课堂讨论(1)教师设计讨论题目,学生分组讨论。
(语文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s版五班级上册教案让同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宠爱大自然与宠爱生活的教育。
一起看看语文s版五班级上册教案!欢送查阅!语文s版五班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根底上领悟“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学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宠爱大自然与宠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学习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
教具预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走进威尼斯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理解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对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2、观赏动画,感受威尼斯。
(课件展__尼斯的图片。
)(1)、要求同学边听边想,哪些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2)、同学沟通(河道多、桥梁多、名胜多、岛屿多、小艇多)小结:这就是意大利的古城——威尼斯。
它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四周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全城有117条纵横交叉的大小河道,靠400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
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岛城〞之称。
这儿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有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座宫殿,是有名全球的旅游胜地。
威尼斯城吵闹非凡,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交通灯,小艇就是“公共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同样有名于世。
3、学习词语威尼斯小艇矗立、桥梁、清寂、雇定、祷告、保姆、分散、纵横交叉轻快机敏操纵自如、手忙脚乱(1)出示词语、指名读。
(2)指名用词语说话,肯定用上“威尼斯或小艇〞4、师:为了能让同学把句子说得更好,先自由放声读课文,看看词语在句子的什么地方,用自己的话来说。
并比一比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5、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请文章的表达挨次。
师随机板书:小艇样子,速度,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用途。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根底知识、根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一起看看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欢送查阅!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诵读的根底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设计理念: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根底知识、根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根底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气氛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
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__,百姓民不聊生。
五年级上册s版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s版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热爱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课文句型的转换和表达。
(3)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内容,引出本课课题。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遇到生字词可以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句子,学习其中的句型和表达方式。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句型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小练笔。
3. 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相应的评价。
五年级上册s版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s版语文教案第一章:苏轼《赤壁怀古》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赤壁怀古》。
2. 分析苏轼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3. 领会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赞美。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背景和历史知识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提前预习诗歌,了解生字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苏轼和《赤壁怀古》。
2.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讲解生字词。
3.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慨。
4. 学生背诵诗歌,教师检查。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背影》一、教学目标1. 理解《背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作者对父亲的深情和对家庭的珍视。
3. 学会珍惜亲情,感恩父母。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文中重要段落和句子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细节的理解和感悟。
2. 对亲情的珍惜和感恩的引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故事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背影》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讲解重要段落和句子。
3. 分析人物关系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悟亲情。
4. 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讨论如何珍惜和感恩父母。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白杨礼赞》一、教学目标1. 理解《白杨礼赞》的主题和寓意。
2. 分析白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3. 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对自然景观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课文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白杨礼赞》的背景和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教案1教材分析:《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句。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
介绍了范仲淹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
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
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
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范伸淹的资料。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翌词,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3)领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中具体描绘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刻苦读书的美德。
(2)启迪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1、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雨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3、关键:抓住文中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关键语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出示ppt:两首诗词《江上渔者》《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画像。
(1)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词?(指名朗读)诗词的作者是谁呢?(指名介绍范仲淹)(2)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
他不仅是北宋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乖教育家。
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3)范仲淹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有一句被后人传颂的最有名的诗句,展示了他伟大的政治抱负,谁知道那句诗?课件出示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指名读)谁能说说从这句话的意思?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1、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二)检查字词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闭门不出贫寒划粥割齑于心不忍千载难逢和衣而眠佳肴(出示ppt: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个小故事?给每个故事概括一个小标题。
想好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写了几个小故事?每个故事从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小标题是什么?这几个小故事有什么联系?(四个小故事: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
)(2-5自然段,这四个故事都是写范仲淹刻苦读书的。
) 板书: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3、小组讨论:你认为本文可以分几部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总括;第2-5自然段:具体些范仲淹刻苦读书故事;第6、7自然段:写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及做法。
重点是第二部分。
)四、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摘抄本课成语及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
1、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
2、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哪四个小故事?二、学习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1、轻声读第一个故事,想想:范仲淹求学的哪些行为让你深受感动?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适当做些批注。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句子: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教师: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2)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吗?ppt出示句子:“累了……饿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教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一个“苦”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引导学生用句式“ 了,就用”来说话。
(课件出示)(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过渡: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
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读书生活。
1、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你认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个词语?2、师:范仲淹对于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介意吗?他的哪些行为让你受到感动?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
3、交流汇报,相机点拨。
(1)范仲淹他怎么样读书?就“凌晨鸡鸣即起”引导学生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
(2)师再次追问:“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4、小结学习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读文---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交流所得。
(三)自学第三、第四个故事。
1、提出要求:按照学习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个故事,先自己思考,再在组内交流,有不同建议的在全班交流时商讨。
(学生学习,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师: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帮助他,先是送银子后是送佳肴,可是范仲淹都(拒绝、粗茶淡饭)。
(2)ppt出示语言描写的句子“仲淹兄,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将来再见也不晚。
”此时此刻,你觉得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3)指导朗读重点句。
(四)学习第三部分(6、7自然段)。
过渡: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对他的评价又如何呢?1、指名读第6、7自然段。
2、(ppt出示句子)理解并积累句子“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如: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为之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四、拓展延伸。
1、搜集范仲淹的诗词。
2、找找其他名人读书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范仲淹的故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爱国爱民、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已任)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善于、绘声绘色、练习、焕发、怡然自得、酝酿、肃穆、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柔和悦耳、不可名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善于、绘声绘色、练习、焕发、怡然自得、酝酿、肃穆、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柔和悦耳、不可名状”等词语。
2、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一、审题质疑导入1、“酿”这个字该怎样读?2.你能用“酿”字组个词吗?3.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同学互读,读得正确流利。
三、理清文章结构(分段)1、默读全文,思考全文围绕着“酿”字发生的事,可分为几部分?2、学生默读,小组内讨论分段。
3、全班交流:课文记叙了围绕“酿”字发生的一件事。
可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感到很苦恼,晚饭吃得也不香。
”)讲在上语文课时,东东发现老师把“酿”字读错了,立即向老师提出来。
班里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使他担心老师会记他的仇。
回到家里奶奶也劝他向老师认错。
他感到很苦恼。
第二部分(从“第二天上语文课”到结尾)写老师坦诚地向同学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四、熟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酿”写了一件什么事?五、默读课文说说,东东感到苦恼的原因。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用笔画出原因。
2、想象着东东的心情读读。
六、作业:1、写生字2、熟读课文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举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2、给课文分段,练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学会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判断句子正确性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2教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揭示课题,介绍作者: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猫》。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老舍爷爷写的,老舍爷爷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章,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学习他的文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1、请同学打开课本,带着两个要求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读不通的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和词语,特别是课后第4题的词语,我们更应该掌握好,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