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

合集下载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1《人与永恒》,是周国平随手写下的点滴生活思考,但令我万没有想到,文字的巧妙排列组合竟然渗透出如此令人叹服的人生哲理。

“人是唯一能够追问自身存在具有什么意义的生物,这就是人的伟大之处,但也正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对自己的存在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

”人寻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其实可贵的并不在意义本身,而是在于寻求的过程!生或死,爱或孤独,自然或生命,真实以及美,等等,这些都是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

读完了这本书,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和不一样的思考,尤其是书中对幸福与痛苦的解说,使我不断的思考不断玩味。

我喜欢那些用随笔散文等形式写作的作家,仿佛徜徉在哲学的天地里。

他们的文章里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有更多的质朴感情和自然感悟,有更多的直觉以及洞见。

作者的伟大在于他的朴实。

看了《人与永恒》后,更觉得他的朴实是我所向往追求的,谁都会喜欢这种朴实无华的感觉的。

一直渴望恬静而平和的生活,不需要太多欢笑,同样也不要有太多痛苦;一直害怕遇到困难阻碍,害怕跌宕起伏,狂风大起的海面将我整个淹没。

看了《人与永恒》才明白过来,人生最可悲的,不是失去什么,是生命力居然如此乏弱!周国平先生通过平淡的叙述,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看法及两者的关系。

虽然只是几段文字,但却足以撼动我的心灵,让我不禁对自己以前的人生产生种种思考。

人渴望平淡,不是真正喜欢这种显得有些无聊的生活,不是排斥轰轰烈烈的人生。

相反,正是因为人们向往精彩纷呈的人生,从而产生了惧怕得不到,害怕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想法,那有为何不接受平淡呢?至少这样做不会有所谓的失败。

书里说道:“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承受不住大喜大悲,是害怕不再平淡的日子将会承受更多的坎坷和磨难。

所以,我屈服于平淡,我跪倒在了阻碍面前。

是的,我讨厌失败,我害怕阻碍,于是我甘愿让生活化为一汪平静的湖水。

但我并没有注意到“生命”这个美丽的词所潜藏的美被就此掩盖了。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笔记范文五篇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笔记范文五篇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笔记范文五篇#《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1#《人与永恒》是周国平先生的作品,这本富有哲理意味的随感短文集,从许多方面给人以启示。

而最为让人注目的当属标题,即“人与永恒”的探讨。

人是一个奇怪的动物,明知人生苦短,却一直在不懈地寻找着永恒,而对“永恒”的执着从古至今未曾间断。

古代帝王寻丹问道,是为了让自己短暂的人生得到无限的延续,可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于是,在对“永恒”的追求过程中产生了两种形式——既然生命无法延续,那就保留死去的肉体(奇特的保尸术应运而生);既然肉体无法保留,那就保留无形的精神(各种文艺作品应运而生),于是乎,人类成了唯一有语言及文字记载,并且掌握高深医学的物种,而这种对“永恒”的执着却往往让人苦不堪言。

首先,人类陷入了“执”,这种“执”会演变为固执,让人在对永恒的欲望和现实的不可得之间苦苦挣扎,特别是当亲历生命消逝的过程时,那血淋淋的现实会敲碎那看似坚强的心,让人不得不因面对这种对“永恒”的“不可得”而悲从中来。

其次,人在对永恒的追求中,编织了太多象征着美好意义而实际上毫无意义的网,我们用这些网去网住别人,也网住了自己。

我们总是喜欢自欺欺人地以为赋予某件事情一个高尚的意义,就会使之成为“永恒”(比如爱情),而事实上,该消失的仍然会消失,“短暂”是我们不可抗拒的命运。

而正是这种矛盾构成了人类的悲剧性。

人们总说“人生如戏”或者“人生就像一本书”,当我们初次看到这两句话时,总是喜欢把关注点放到“戏”和“书”所暗含的内容上,认为人生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并且充斥着巧合与荒诞,然而,却忽视了“戏”和“书”都会有“唱完”和“看完”的一天。

人生就是这样,无论多么精彩或是多么糟糕,无论人生的“书”的末尾是句号、问号、叹号还是省略号,它所表达的都是无奈的结局,而作为结局,它的意义已经随着它的消亡而消亡,但是人们却偏偏想要这个结局延续,这就使人生具有了荒诞性,父亲们希望子承父业,可却忘记了自己与孩子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却想强加到另一个人身上,强迫必然带来反抗。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读一本好书,写下读后感,以下就是来自笔为整理的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欢迎阅读和借鉴。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散文集【第一篇】:《人与永恒》读后感“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含意的人动物。

”在苍茫大地上,有朝生暮死的飞虫,有乔松之寿的乌龟,当然,也有居于其间的人因。

有趣的是,只有人类惶恐于此命——长生不老,是人们追寻的终极。

可是人们殊不知啊,人,本就是永恒的。

每个人出生,老去,死亡,又重新投胎为人,如此往复,不正是永恒的吗?已经得到了永恒,每一个瞬间才变得重要、值得珍藏。

若是为了追求永恒的而忽视永恒中的每一个segment,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我压根都不太喜欢哲学,一年特别是在半年第三世界哲学史的熏陶后,更是闻哲学色变。

与其他哲学家相异,写信给周国平的文字不是写给他们“圈内人”看的。

西方哲学用生动的文字表达高深的哲学思想,是周先生的一大本领。

《人与永恒》算是他的一些随笔,你却能看出他领悟的那些人生的真谛。

周国平人与永恒家教随笔【第二篇】:《人与永恒》读后感初次接触周国平,是在很久之前,书店看到他的桑泰《妞妞》,翻了介绍,知道是写他女儿的。

又一次去书店,看到小半个展馆放的都是他的书,才知道他写过许多书,了解到他是学哲学的。

后来关注王小波,看小波的书,也认得了那句名言“男读王小波,女读周国平”,遂对其另眼相看,也开始热议他的书。

去年曾淘到一本《妞妞》,鼓气再三,还是没敢翻开,实在怕自己承受不了要不然那种悲伤。

如今发现他的书旋即再版,没流泪还是出手了,就从《人与永恒》这本有名的随笔集开始探寻他的罢。

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里面是一条一条的随笔,按照相似的主题并肩分类到一起。

第一条,嗯有道理,准备摘抄,第二条,嗯有道理,准备摘抄,第三条……第四条……好吧,我不抄了,看这情形,只怕要抄上以大半本书了,改变策略,这本还是加入里头书的行列,时常翻看、多多回味吧。

他的文字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不愧是学过哲学的,感觉他的话都好有哲理啊,有些需要闭上双眼,驱除杂念,仔细地咂摸咂摸其中的滋味。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

导语《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

下面整理了人与永恒读后感,欢迎参考借鉴!【篇一人与永恒读后感】提笔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

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 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

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

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

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

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

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一直是不朽的传说。

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

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

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静止不动地等在原地。

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要懂得忘记,再铭记于心的曾经也只是过去,过去在去。

回忆始终是时光赠予的最好的礼物,带着这份礼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爱与孤独一直是个矛盾,人怕孤独,这是大多数人的宿命。

人与永恒读后感_1

人与永恒读后感_1

人与永恒读后感
【篇一:人与永恒读后感】
周老七年的随意点滴,猛然回首,竟筑成了一本《人与永恒》。

里面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华丽生动的词藻修饰。

有的只是看似消极,却极具质朴的东西——“只有质朴的东西才能真正打动心灵”,因为它简洁地丰富,平淡地深刻。

它只是需要我们用一颗安宁的心去细细咀嚼,并与周老对话,产生共鸣,亦或各抒己见。

书中,关于死亡、关于时间与永恒、关于幸福、关于男人女人、关于态度、关于精神现象……太多存在于“人与永恒”之中的关于。

其中,全然都是生活的点滴,都是我们无意或有意刻下的颜色。

看时,感慨周老思想的独特与广博,但那毕竟是别人的人生感悟和体验,一直说着别人的理论和思想的博学家并非我、我们所追求和期待的(当然,我们也不一定有能力成为博学家)
以前中学的课本中,毕大妈眼中的幸福是:如金色的马车,从我们身旁走过,而幸福就是掠过后,我们捡起的鬃毛。

我们往往轻易与之错过。

周老眼中的幸福是:一个心思诡谲的女神——眼光并不势利,权利能支配一切,却支配不了命运。

金钱能买来一切,却买不来幸福。

而我眼中的幸福呢?。

《人与永恒》读后感作文五篇

《人与永恒》读后感作文五篇

《人与永恒》读后感作文五篇#《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1#《人与永恒》是一本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着的人的头脑里,但人们总是忙于生活的琐碎,忘记了思考。

作者却将它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用散文的笔调写了他的哲学思考,每一句都令人深思。

这本随感集有点偏哲学思考类的,因为真真正正的哲学,会让一般读者觉得有点枯燥无聊,读不下去,所以退而求其次寻找一些比较优秀的哲学解读,比如周国平老师的一些书籍很受启发。

这本就很适合,我感触最深的是《孤独》和《读书》,读完之后我脑海里某些片段就慢慢地清楚出来。

这本书讲的内容广泛,语言平实丰盈。

读这本书,产生了对人生命的思考。

未来遥不可及,又不得不感叹时光流逝,浩瀚星辰人生渺小。

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很多人都可能难以抉择。

根据二八定律的正态分布,只剩20%的精力去做真正想做的事。

每天到凌晨依旧失眠。

对未来的隐隐担忧。

精神的煎熬是致命的,尤其价值观的冲击与破裂。

对司空见惯的念叨心生烦扰。

不知道这是不是延迟的叛逆。

选择很重要,勇气次之。

不知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未来,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是彻头彻底的失败者。

究竟是能力有限还是打压太深,不得而知。

但这,在所认知的世界观里,是绝对不允许的。

所以,对自己深深的失望,精神与灵魂的纠结体。

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自己认同的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人生课题。

想要另辟蹊径偏离大部分人的生活模式,终究难矣。

明天会怎样呢?经历了这一切,回首往事,却再也找不回当初的勇气与坚持。

人与永恒,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哲学quot;和太强的人在一起,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会只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强弱相当的人在一起,才同时感觉到两个人的存在,两点之间展开无数的可能。

有些人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通常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自己乏味.可是既不愿意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导语:《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

下面小编整理了人与永恒读后感,欢迎参考借鉴!【篇一:人与永恒读后感】提笔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

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

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

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

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

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

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一直是不朽的传说。

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

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

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静止不动地等在原地。

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要懂得忘记,再铭记于心的曾经也只是过去,过去在去。

回忆始终是时光赠予的最好的礼物,带着这份礼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人与永恒读书心得1《人与永恒》,是周国平随手写下的点滴生活思考,但令我万没有想到,文字的巧妙排列组合竟然渗透出如此令人叹服的人生哲理。

“人是唯一能够追问自身存在具有什么意义的生物,这就是人的伟大之处,但也正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对自己的存在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

”人寻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其实可贵的并不在意义本身,而是在于寻求的过程!生或死,爱或孤独,自然或生命,真实以及美,等等,这些都是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

读完了这本书,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和不一样的思考,尤其是书中对幸福与痛苦的解说,使我不断的思考不断玩味。

我喜欢那些用随笔散文等形式写作的作家,仿佛徜徉在哲学的天地里。

他们的__里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有更多的质朴感情和自然感悟,有更多的直觉以及洞见。

作者的伟大在于他的朴实。

看了《人与永恒》后,更觉得他的朴实是我所向往追求的,谁都会喜欢这种朴实无华的感觉的。

一直渴望恬静而平和的生活,不需要太多欢笑,同样也不要有太多痛苦;一直害怕遇到困难阻碍,害怕跌宕起伏,狂风大起的海面将我整个淹没。

看了《人与永恒》才明白过来,人生最可悲的,不是失去什么,是生命力居然如此乏弱!周国平先生通过平淡的叙述,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看法及两者的关系。

虽然只是几段文字,但却足以撼动我的心灵,让我不禁对自己以前的人生产生种种思考。

人渴望平淡,不是真正喜欢这种显得有些无聊的生活,不是排斥轰轰烈烈的人生。

相反,正是因为人们向往精彩纷呈的人生,从而产生了惧怕得不到,害怕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想法,那有为何不接受平淡呢?至少这样做不会有所谓的失败。

书里说道:“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承受不住大喜大悲,是害怕不再平淡的日子将会承受更多的坎坷和磨难。

所以,我屈服于平淡,我跪倒在了阻碍面前。

是的,我讨厌失败,我害怕阻碍,于是我甘愿让生活化为一汪平静的湖水。

但我并没有注意到“生命”这个美丽的词所潜藏的美被就此掩盖了。

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时时刻刻体验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种丰富的生命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
【篇一:人与永恒的读后感】
最近看了周国平的《人与永恒》,感触良多,我很欣赏他的作风,这是一个人独特的风格。

这本书全是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出来的,其中的道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我偏爱那些用随笔、格言、手记等散文形式写作的哲学家,我喜欢徜徉在哲学的散文天地里。

这里较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有更多的质朴和自然,更多的直觉和洞见。

这里没有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用不着为了体系的需要而拉长或截短活的感觉和思想。

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那种异乎寻常的质朴和真实。

学了《世间最美的坟墓》后,更加觉得他的朴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欢这种朴素的感觉。

我不喜欢太多的争吵,我喜欢平静的生活,与其浪费时间争吵,倒还不如在争吵的时候腾出时间来寻求真理。

也许,意义永远是不确定的。

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这种痛苦如何才能解除?
我答道:这种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这么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

接着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