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关节的功能位

合集下载

功能位

功能位

骨科疾病患者功能体位评估【护理目标】保持骨科疾病患者的身体及肢体的功能体位,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操作重点步骤】1.根据患者的意识形态、手术方式、牵引情况、肢体受伤的程度,以及患侧肢体的末端血运、温度、颜色、感觉、活动度等血液循环和配合程度等,决定采取相应的功能体位。

2.向患者/家属说明保持功能体位的重要性。

3.骨科疾病功能体位以维持牵引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利于关节功能康复、保护皮肤无损伤为原则。

4.评估患者各功能体位是否正确。

5.评估患者保持功能体位的能力和持续时间。

6.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血压变化、有无引流管脱落、折叠、扭曲等现象。

7.注意观察患肢肢端血运、温度、颜色、感觉、活动度等,并注意受压部位皮肤有无压红或破溃等异常情况。

8.准确记录评估的结果。

【结果标准】1.患者的功能体位正确。

2.清醒患者对体位感到舒适。

3.患者保暖好,没有肢体受压现象,肢端血运循环良好。

【相关知识】上肢关节的功能位:1.锁骨骨折患者在卧位时休息时应两肩胛区垫一窄枕,以保持两肩后伸。

2.肩关节的功能位:上臂外展40°、前屈30°、内旋15°。

当病人肩部受伤后卧床休息时,可将肩部或患肢上臂适当垫高,使前臂中立位,屈肘90°,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当病人坐、站立时,可将上臂略前屈、外展,腋下垫以大棉垫,悬吊于胸前。

3.上臂功能位:前臂中立位,屈肘90°,并用手吊兜(三角巾)悬吊于胸前,既可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又可利用前臂的重量(即地心吸引力),形成一种持续牵引力,使骨折部位得到复位、固定。

适用于肱骨骨折病人坐、站立位(睡时变用半坐位)。

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仰卧时,头部应稍抬高,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避免前屈或后伸。

帮助患者坐起时,应托扶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患侧疼痛及用力不当而影响患肢的固定。

4.肘关节及前臂的功能位:屈肘90°,用石膏固定,或者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功能位课件

功能位课件
等方面。
评估标准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评估标准,如关节活动度正常
值、肌肉力量分级等。
评估方法
采用观察、量表评价、仪器检测 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估,确保评估
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功能位测试方法
关节活动度测试
通过关节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度测试,了解患者 关节活动范围是否正常。
肌肉力量测试
通过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方法测试肌肉力量, 了解患者肌肉功能状况。
损伤的风险。
02
功能位设计
功能位设计原则
用户为中心
功能位设计应以用户需求和体 验为出发点,确保功能位满足
用户的使用需求和期望。
简洁明了
功能位设计应追求简洁明了, 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和混淆,使 用户能够快速理解和使用。
高效便捷
功能位设计应注重高效便捷, 提供快速、准确的操作路径, 使用户能够快速完成目标任务 。
原型设计
制作功能位原型,进行测试和迭代,不断优 化功能位设计。
竞品分析
分析竞品的功能位设计,借鉴其优点并改进 自身不足。
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用户使用情况和产品性能 ,为功能位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功能位优化案例
案例一
某电商平台的搜索功能位优化。 通过对用户搜索行为的分析,优 化搜索算法和结果展示方式,提
功能位实现案例
金融风控功能位案例
利用功能位技术对金融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提高金融风控的准 确性和效率。
医疗诊断功能位案例
利用功能位技术对医疗影像进行分析和分类,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 断和治疗。
智能推荐功能位案例
利用功能位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个性化推荐和智 能推荐。
04
功能位优化

肩关节的功能位是哪里

肩关节的功能位是哪里

肩关节的功能位是哪里肩部关节是我们人体关节中的一种,人体很多部位都会有关节的存在,而每个关节都是有自己的重要性,膝关节是可以帮助我们行动的,手关节是用来帮助我们活动之后自理生活的,而这个肩部关节是人的一个支撑点,如果肩部关节出现各种不适,特别是关节的功能位如果受损的话后果很严重,那么肩关节功能位是哪里?肩部肩部只有锁骨内端与躯干相连,与胸骨形成胸锁关节,而且盂肱关节本身接触面积小,肱骨头与肩胛盂的关节角度差别较大,加上肩胛骨的联合运动幅度很大,使得手在以上肢全长为半径的球形面上,得以充分活动.肩关节的功能位是指肩关节处于:外展40~50°,前屈15~25°,内旋25~30°的位置.该位置在临床上常用于肩部手术外固定.在肩关节融合术中,肩关节固定于该位置.患者利用肩胛骨和胸骨间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可以满足ADL要求.患侧手臂一般可以摸到头面部和臀部.在青少年患者,由于肩胛骨比较灵活,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的良好代偿活动,肩关节融合可固定于外展50°位,其他角度与成人相同,随着成长发育和重力作用,到成年期此角度可减少至外展40°左右.肘部解剖上,肘关节是仅有一个关节腔的关节,然而生理上它却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旋前、旋后运动发生在上尺桡关节,屈曲和伸直发生在肱桡和肱尺关节,因此,扩大了手的运用范围及灵活性.肘关节功能为是屈曲90°位,其最有用的活动范围是60~120°之间.从功能方面考虑,肘关节的屈曲大于伸直.由于肘关节在多数情况下是固定在屈肘90°位,开始肘关节锻炼时,有些患者往往害怕肘关节神不直,因此,很自然地把锻炼终点反复在伸肘方面,而忽略了更为重要而且更难恢复的屈肘运动,加以体位和重力作用的自然趋势是伸肘,因而当肘关节功能不能完全恢复时,受限最多的是屈肘,而伸肘影响较小,从而丧失了发挥作用的最有利活动范围.前臂功能位是旋前、旋后中立位,其最有用的活动范围是旋前、旋后各45°.但一般右侧旋前的需要较多,而左侧旋后的需要较多.左侧手者则相反.腕部腕关节位于手与前臂之间,是一个由腕掌关节、腕尺关节、桡腕关节和桡尺关节组成的符合关节,具有传导应力及屈伸、偏斜、旋转、回旋运动等功能.腕关节功能位是背伸20°,但有时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来定.腕关节的尺偏大于桡偏.手手的精细解剖和复杂的功能是身体其他部位肢体不能与其相比的.特别是拇指的外展对掌运动,使手指从单向运动发展为对立运动,使手的功能达到非常精确的水平.手康复治疗目的是恢复一个无痛性、全范围活动的手.一个伸直僵硬而不能屈曲的手是毫无用处的.为了每天活动需要,手应该有抓握和对指功能.其次是手的伸直.假如手指屈曲活动受限,则可以增加掌指关节屈曲来补偿.一般情况下,手各部位功能的重要程度应该是:①桡尺关节:旋前>旋后;②腕关节:伸腕>屈腕,尺偏>桡偏;③手指:依次是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掌指关节伸及指间关节屈;④拇指:腕掌关节外展、内旋、掌指关节屈伸和指间关节屈伸上述中我们不仅仅是给大家介绍了这个肩部关节的功能位,同时还给大家介绍了各个部位的功能能,这些功能位我们在生活中就要好好的做好保护措施,避免手术,而当我们治疗的时候也是需要讲这些关节的功能位保存好,这样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平时不能剧烈运动来伤害关节。

关节活动及功能位 PPT

关节活动及功能位 PPT

手指关节
功能位 掌指关节屈60°,指间关节屈30°~45°
固定范围:前臂至指
活动度 手指关节中立位为手指伸直
掌指关节:伸为0。屈可达60-90° 近侧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90° 远侧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60-90° 拇指:拇指中立位为拇指沿食指方向伸直 外展:可达40° 屈曲:掌拇关节可达20-50。指间关节可达90° 对掌:不易量出度数,注意拇指横越手掌之程度 内收:伸直位可与食指桡侧并贴
活动度 中立位为前臂伸直
屈曲:135-150° 过度伸直:10° 旋前:80-90° 旋后:80-90°
腕关节
功能位 腕背曲20°~30°,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
固定范围:从肘到手掌远侧横纹
活动度 中立位为手与前臂成直线,手掌向下
背伸:30-60° 掌屈:50-60° 桡侧倾斜(桡屈):25-30° 尺侧倾斜(尺屈):30-40°
踝关节
功能位 中立位,无内外翻
固定范围:小腿到足趾
活动度 中立位为足与小腿间呈90,无足内翻或外翻
踝关节背屈:20-30° 踝关节跖屈:约40-50° 距下关节之内翻30°,外翻30-35° 跗骨间关节(足前部外展或内收)之活动度, 采用被动活动,跟骨保持中立位。正常各约25° 跖趾关节运动:跖屈和背屈活动,尤以踇趾重 要。正常背屈约45°,跖屈为30-40°
活动度 中立位为上臂下垂,屈肘90,前臂指向前方
前屈:70-90° 后伸:40° 外展:80-90° 内收:20-40° 中立位之旋转:内旋70-90° 外展位之旋转:与对侧比较 上举:160-180°
肘关节
功能位 单侧固定时屈90°。如双侧固定时,一侧屈
110°,一侧屈70°,前臂中立位 固定范围:从腋部到手掌远侧横纹处

正确体位摆放和体位转移

正确体位摆放和体位转移

正确体位摆放和体位转移体位就是指人的身体位置,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并保持适当的身体姿势和位置。

常用的体位包括:仰卧位、侧卧位、半卧位、俯卧位等。

同时某些伤病的临床处理还需要身体或肢体局部采用一些特殊的体位摆放。

患者在家庭中的正确体位摆放和活动中体位的转移是确保患者安全,并且是功能康复所必须的一个重要环节。

必须提出要特别注意的是,用来支撑肢体及保持正确体位的枕头垫子等必须是柔软有一定弹性的。

尤其对于神经伤病的患者,由于皮肤感觉功能障碍,长时间的压迫会造成褥疮等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必须选择弹性好的柔软物品、垫子,有条件时可购买专门的充水或充气的垫子,以取得更好效果,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神经及脊髓损伤的患者应保证至少每2小时翻身或变换体位或肢体摆放姿势一次。

这样可以使身体与支撑物的接触面经常变化,受压部位不会持续过长时间,也是避免褥疮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必要方法。

一、正确的体位摆放1.踝关节的功能位摆放踝关节功能位的姿势就是双腿伸直平放床上,脚尖可以正直指向正上方的姿势。

此位置对于站立、行走等具有重要意义。

脊髓损伤或腓总神经的患者,或因其他原因造成胫骨前肌无力或小腿三头肌及跟腱的痉挛时,都会产生所谓“垂足”的现象,也就是脚尖不能勾起来,在重力的作用下长期处于下垂的姿势,最后僵直在这一位置。

如果踝关节长期处于错误姿势,就会造成小腿三头肌及跟腱的挛缩(也称短缩,就是通常所说的变短了)。

使脚尖不能勾起,站立时只能用前脚掌着地,足跟不能落地,是严重影响功能并使患者非常痛苦的问题。

严重的跟腱挛缩经常需要手术办理以延长跟腱长度。

以是最重要的是在伤病产生的初期采取正确的体位摆放,使踝枢纽处于功能位,避免跟腱挛缩的产生。

此类患者正确的踝关节摆放是,首先下肢伸直,脚尖正直指向正上方,在足底垫枕头或衣物等,使踝关节保持此姿势不变(上图)。

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定制专门的支具随时佩带,可以更好的保持正确体位,同时能方便日后的行走时使用,以利于尽快恢复功能。

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

中立位,屈肘90°,肩外展60°。
• 适应症:
将石膏条放在前臂背侧,用普通绷带缠绕
colles骨折
• 患肢牵引整复 • 前臂包绕棉纸,石膏条带铺成上宽下窄长条形,长度约为 肘部至掌指关节处1.5倍。
• 石膏条带放亍前臂和手的背侧,近端距肘下两横指处,远端 过掌指关节0.5cm。反折部分斜向大拇指侧的掌腕部,但丌 要接触尺侧石膏而形成管形。
上肢石膏管型
包扎技术
• 前臂骨干骨折: 1.基本方法同上肢石膏托,局麻下牵引复位; 2.包绕棉纸,放置石膏条; 3.再用石膏绷带螺旋包扎,加压塑型,悬吊。
U形石膏
• 适应症:用亍无明显移位或经其他疗法治疗后而行保护性治 疗的肱骨中、下1/3骨折。
包扎技术
• 病人端坐,患肢下垂,前臂由助手把持 • 棉纸包绕患肢肩部、上臂和肘部 • 叏一长石膏条带放在上述部位,使之呈“U”形 • 将石膏在肘部两侧剪口,幵不肘部贴紧,绷带包扎塑型
6、 髋关节:根据性别,年龄、职业丌同稍有变动,一般外 展15°~20°,屈曲10°~15°外旋5°,石膏包扎后称“髋人 字形石膏” 。
7、石膏背心:腹侧自胸骨柄至耻骨联合,背面自肩胛以
下至骶骨部,两侧自肩关节以下开始直到骨盆。 8、蛙式石膏:适用亍婴幼儿収育性髋脱位(即先天性髋脱 位),施行关节复位术后的外固定。两侧髋关节均外展外 旋幵屈膝90°。
叠。
• 包扎完毕加压塑型,悬吊。
上肢石膏托
• 适应症:
包扎技术
• 体位不前臂石膏托一样 • 范围从肩峰下8-10cm处到掌指关节过0.5cm。肘关节屈曲 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或根据病情需要置亍某种
特殊位置。
• 包绕棉纸,叏石膏条敷亍上臂外侧和前臂背侧,亍肘部弯角 处将石膏条从内侧剪开2/3,上下重叠幵不肢体紧贴。 • 加压塑型,悬吊。

骨科常见体位和摆放PPT课件

骨科常见体位和摆放PPT课件
• 局部未加固定的病人Βιβλιοθήκη 应嘱其 不可随便更换卧位或下床活动。
5
肱骨骨折
• 患肢曲肘于胸前,平卧位时在患肢下垫一 软枕使之与躯干平行,避免前屈或后伸, 术后第二日可抬高床头30~45°,患肢用软 枕抬高,无明显不适,可下床活动,下床 活动时用三角巾或上肢吊带将患肢悬吊于 胸前,内收型骨折,用外展支架固定患肢 于外展位。
20
21
外固定支架体位护理
上肢骨折术后,用薄枕垫高患肢30°。下肢 骨折术后将薄枕垫于腘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 屈曲20-30°,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或骨间膜高压征患肢 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
22
牵引术后的体位护理(皮肤牵引、骨牵引)
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 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 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 折时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可穿丁字 鞋(防旋鞋),防止外旋。股骨上段骨折保持半 卧位尽量外展,以利于骨折对位。胫骨中下段 骨折行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 界,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11
股骨颈、粗隆间骨折
• 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同时将下肢抬高20°~ 25°,在双下肢之间放置海绵软枕,在腘窝处 放置一软枕,保持膝关节屈曲10°~l5°,踝关 节保持背伸90°。 患者使用便器时,切忌屈髋, 应将骨盆整个托起,防止内 固定移位。
12
股骨干骨折
• (1)悬吊固定法:用于4~5岁以内儿童。将二下
肢用皮肤牵引向上悬吊,重量约1-2公斤,要保持 臀部离开床面,利用体重作对抗牵引,注意观察 足部的血液循环及包扎的松紧程度,及时调整, 以防足趾缺血坏死。

关节功能位

关节功能位

膝关节:
膝关节完全伸直是保证良好功能 与正常步态的重要条件,若膝关节屈 曲挛缩仅10°,就会影响膝关节功能, 一般屈膝达105°就可以保证膝的良 好功能,某些活动如自行车则屈膝要 求大于105°,但可容欠伸5°左右。 膝关节功能位置:屈曲5 °左屈 20°指尖,当足跟着地时约为背伸20°,足 趾离地时约为跖屈20°,因此,踝关节背伸 与跖屈只要各自维持20°范围,就不会影 响日常活动。
腕关节功能位置:背伸20-30 °.
下肢关节功能位:
下肢主要功能是负重、平衡和行走,要求 下肢各关节不仅要稳定,而且要有一定的 活动。
主要包括 :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三大 部分
髋关节:
当足跟着地时屈曲最大,而当足跟离地 接近完全伸直,以后转为屈曲,到足跟开始 离地时又接近伸之一范围的伸-屈-伸活动, 可以起到吸收足跟触地时的震动,同时也 是身体重心的垂直方向的上下移动尽量减 少,从足跟开始离地时,膝关节渐屈曲,最 摆动期最大,达到60°,步速愈快,摆动 屈膝愈大,要求髋关节伸直达到0°位,屈曲 达到60°位。 髋关节功能位置:前屈曲15-20 ° ,外展 10-20 ° ,外旋5-10 °
关节功能位
康复医学科 2017年6月22日
概念: 当肢体处于某个位置上能够很快的做 出不同动作的体位,这个体位即称为 功能位。肢体各个关节都有各自的功 能位。当关节功能不能完全恢复时, 则必须保证其最有效的、最起码的活 动范围,即以各个关节的功能为中心 而扩大的活动范围 。
上肢关节功能位:
上肢的主要功能是手的应用,以灵活型为 主,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以 及多样化的连接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充分 发挥手的功能,完成各种负责多变的运动。
分为:肩部、肘部、前臂、腕部、手五 个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关节的功能位
关节功能位一:
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外旋15;
肘关节:屈曲90;体力劳动者,可维持在屈曲60-70,以便使用劳动工具。

腕关节:背伸20-30;
髋关节:前屈曲15-20,外展10-20,外旋5-10;
膝关节:屈曲5左右;
踝关节:0。

女病人的踝关节功能位,可跖屈5-10,以适应穿有跟鞋,维持其身体稍前倾的姿态。

关节功能位二:
1、肩关节上臂外展45度—60度,内旋程度以肘关节屈曲至90度时,拇指尖对准病人鼻尖为准。

2、肘关节屈曲90,前臂在旋前与旋后的中立位,左侧略旋后,右侧略旋前。

如两侧同时强直,应使一侧半屈曲(约50度)
3、腕关节背伸约30度,略向尺侧偏斜。

4、拇指的功能位就是它的对掌位。

将食指尖和拇指尖作一圆圈对合,此时拇指的位置就是它的功能位。

5、其他手指各指的功能位是和拇指成对掌的位置。

6、髋关节屈曲25度左右,外展5度—10度,外旋5度—10度。

7、膝关节屈曲5度—10度,儿童可用伸直位。

8、踝关节功能位即它的中立位,不背伸或跖屈,不外翻或内翻,足
底平面不向任何方向偏斜。

关节的功能位三:(中立位为0°)
肩关节:上臂外展45°~60°,内旋程度以肘关节屈至90°时,拇指尖对准病人鼻尖为准。

肘关节:屈曲90°,前臂在旋前与旋后的中立位,左侧略旋后,右侧略旋前。

如两肘同时强直,应使一侧置于半屈位(约50°)。

腕关节:背伸约30°,略向尺侧偏斜。

拇指:为其对掌位。

将食指指尖和拇指指尖作一圆圈形对合,此时拇指的位置就是其功能位。

其它各手指的功能位就是和拇指对掌的位置。

髋关节:成年病人屈曲25°左右,外展5°~10°,外旋5°~10°。

膝关节:屈曲5°~10°。

关节功能位四:
肩关节:外展45°~55°,外旋15°,前屈30°。

作石膏固定时,连同肘关节屈曲90°固定,肘与前胸平齐,前臂稍旋前。

固定完毕,手握拳正对嘴,距离约两拳。

肘关节:若固定一侧,屈90°。

固定双侧,一侧屈110°,另一侧屈70°
腕关节:背伸20°~30°,如握持茶杯状。

手部关节:掌指关节屈60°,指间关节屈35°~45°,如手中抓着一个大健身球。

髋关节:固定一侧,屈15°~20°,外展10°~15°,不旋转。

小儿全伸。

固定双侧,一侧全伸,另一侧稍屈。

膝关节:屈曲10°~15°,小儿全伸。

踝关节:足尖垂直向前,足外缘和小腿垂直成90°。

关节功能位五:
肩外展55°,前屈30°内旋15°儿童外展70°
肘屈70-90°如两侧关节僵硬,右侧屈70°,左侧屈110°(左利者相反)
腕背屈30°
手指及拇指拇指中度外展对掌,掌指、近指间关节均屈45°,远指间关节屈25°半握拳状
髋外展10°,外旋5°,屈15°
膝屈5-10°
踝 90°
关节的功能位六:
肩关节:外展45—75度,前屈30—45度,外旋15—20度。

肘关节:屈肘90度。

尺桡关节:前臂中立位。

腕关节:背屈30度,略偏尺侧(小手指侧)。

髋关节:屈曲5度左右或伸直180度。

踝关节:跖屈5—10度。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