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解剖(1)

合集下载

踝关节解剖

踝关节解剖

踝关节骨性结构



①内踝:顶端分成两个钝性突起(前丘前 结节、后丘后结节),有三角lig附着,其 后侧有一沟,胫后肌腱由此经过 ②外踝:位于胫骨前后结节构成的切迹中, 胫腓骨之间没有关节面,但两者之间有一 定的活动度。 踝关节负重时,17%负荷经外踝向腓骨近 端传导,外踝轴线与腓骨干纵轴相交形成 向外开放的10~15°以适应距骨外侧突。
踝关节骨性结构


距骨:分为头、颈、体三部分,与足舟骨、 跟骨、胫骨和腓骨形成关节。 距骨体前宽后窄,踝背屈时距骨体较宽处 入踝穴,踝跖屈时距骨体较窄处出踝穴。
足部骨骼解剖
踝关节内侧结构: 屈肌支持带:深筋膜在内踝和跟骨结节之间的部位 增厚。 踝管:屈肌支持带和跟骨内侧面及内踝围成。
踝管有四个通道,通过的结构从前向后为: 胫后肌腱及其腱鞘 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 足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踝关节内侧软组织结构
踝关节深层软组织结构
踝关节外侧结构: 腓骨肌上支持带:连于外踝后缘和跟骨外侧 面上部之间。 腓骨肌下支持带:前端续于伸肌下支持带, 后端止于跟骨外侧面。 肌腱:腓骨长肌腱 腓骨短肌腱
腓距前lig
腓跟lig
腓距后lig



作用:腓距前lig:①跖屈位限制足内翻。 ②中立位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腓跟lig : ①中立位限制足内翻。 ②限制距骨向前移位。 腓距后lig: 限制踝关节过度背屈。
踝关节外侧韧带结构
踝关节外侧韧带结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踝关节骨性结构



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胫骨、腓骨远端与距 骨组成,踝穴容纳距骨体。 ★冠状面:外踝较内踝低1cm左右; ★矢状面:外踝较内踝偏向后1cm,后踝 较前踝更向下延伸,限制距骨后移;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胫骨远端是指胫骨的 下端,与距骨形成前 、后和内、外侧两个 关节面。
腓骨下端是位于胫骨 远端外侧的细长骨结 构,与胫骨远端形成 外侧关节面。
距骨与胫骨远端和腓 骨下端共同组成了踝 关节,并容纳和限制 了足部的活动。
02
踝关节骨骼结构
胫骨
1
胫骨是小腿骨中主要的承重骨,与腓骨并行, 位于小腿内侧。
2
踝关节的英文名称为Ankle joint,又称为距骨小腿关节。
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对人体直立行走和运动 具有重要作用。
踝关节还能够吸收和分散来自足部的冲击力量,保护足部 骨骼和软组织的完整性。
踝关节组成
踝关节主要由距骨、 胫骨远端、腓骨下端 和距骨组成。
距骨是位于胫骨远端 内侧的圆形骨结构, 与内踝、外踝和后踝 形成踝穴。
胫后肌
起始点
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功能
使足背屈和外翻,参与足尖行走和跳跃。
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起始点
腓骨长肌起自腓骨近端,止于足底的骰骨和第3、4跖骨;腓骨短肌起自腓骨远端 ,止于足底的骰骨和第2、3跖骨。
功能
使足外翻、外展和屈曲,参与跳跃和足尖行走。
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
起始点
拇长伸肌起自桡骨远端和腕骨,止于拇指近节指骨;趾长伸肌起自胫前肌, 止于足底各趾的近节指骨。
07
踝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
踝关节扭伤
急性踝关节扭伤
通常是由于踝关节突然向内或向外翻转,导致踝关节外侧或 内侧韧带受到过度拉伸或撕裂。
处理方法
RICE原则(休息、冰敷、压迫、抬高)可有效减轻疼痛和肿 胀症状,同时需要进行适度包扎固定,并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
踝关节炎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2023踝关节解剖(详解)•踝关节概述•踝关节骨骼结构•踝关节韧带目录•踝关节肌肉•踝关节神经血管•踝关节运动功能•踝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踝关节康复训练01踝关节概述踝关节是指连接足部和胫骨、腓骨下端的关节,通常由距骨、胫骨远端、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是人体最大的屈戌关节。

踝关节的英文名称为Ankle joint,又称为足关节或距关节。

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人体重量、行走、奔跑、跳跃等,同时参与下肢的屈伸运动和足部的内翻外翻运动。

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平衡能力非常重要。

踝关节主要由距骨、胫骨远端、腓骨下端和韧带组成。

距骨是位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上的一个圆形骨,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形成摩擦和缓冲,以适应行走、奔跑、跳跃等运动。

胫骨远端是指胫骨的下端,向外侧突出,与距骨相接处形成胫距关节。

腓骨下端是位于胫骨远端外侧的细长骨头,与距骨相接处形成腓距关节。

韧带是围绕踝关节周围的强韧纤维组织,包括内侧三角韧带、外侧韧带和后侧韧带等,主要作用是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和限制运动范围。

踝关节组成010*******02踝关节骨骼结构胫骨是小腿骨中主要的承重骨,与腓骨并行,位于小腿内侧。

胫骨的近端与股骨的远端形成膝关节,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共同形成踝关节。

腓骨近端与胫骨远端和腓骨近端共同形成膝关节。

距骨是足部主要的负重骨之一,位于踝关节上方,与胫骨、腓骨和跟骨共同维持足部的稳定。

距骨的上方与股骨的下端形成髋关节。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骨,位于足后部,与骰骨、距骨和骰骨共同形成足弓。

跟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和吸收冲击。

跟骨•骰骨是足部较小的骨,位于足弓的顶端,与跟骨、距骨和骰骨共同维持足弓的稳定。

骰骨03踝关节韧带胫舟韧带胫距韧带距跟内侧韧带胫跟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三角韧带04踝关节肌肉起始点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功能使足背屈,并协助足内翻。

胫前肌起始点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踝关节影像解剖

踝关节影像解剖

踝关节内侧深层解剖
踝管:屈肌支持带和 跟骨内侧面及内踝 围成
踝管有四个通道, 胫后肌腱 趾长屈肌腱 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 足拇长屈肌腱
拇长伸 肌腱 胫骨前肌腱
胫骨后肌腱 趾长屈肌腱
拇长屈肌腱
胫骨 后动 静脉
屈肌支 持带
趾长伸 肌腱 胫骨
距骨
腓骨长、 短肌腱 内外 侧跖 神经 跟骨
踝管
踝关节外侧深层解剖
踝关节解剖及踝管综合症
踝关节解剖概述
踝关节:全身第三大持重关节 组成:榫眼状关节,由胫骨下端和内、外
踝构成的踝穴及距骨体共同组成 包括:骨、韧带、肌腱、软骨、滑膜等结

踝关节的组成
(一)组成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 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 2.关节头: 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 距骨两侧的关节面所组成 关节面的形状为滑车状
跟腱正常表 现
跟腱运动损伤:
跟腱附着处炎症
• 跟腱附着处炎症是后跟痛的原因之一 • 由于小腿肌肉过度运动从而产生反复创伤以及微小
撕裂所致 • 常见于芭蕾舞演员、从事跑、跳的运动员 • MR表现为跟腱附着处增厚伴信号异常
跟腱部分(完全)撕裂:跟腱最厚处前后径 一般小于6mm,在踝关节上方2 - 6cm处跟腱 纤维交叉走行,血液供应减少,易撕裂
侧结节的局限性水肿 脂肪抑制序列能较好显示病变
足底腱膜炎
足底腱膜炎
足底腱膜炎 注意跟骨内侧结节的局限性水肿
三角骨综合征(距骨三角综合 征)
是足跟后部疼痛的原因之一,影像学诊断至为重要
三角骨是距骨后端的二次骨化中心,有软骨桥相连 接
病因及病理:距骨三角形突起的急性骨折或慢性应 力性骨折;胫骨后部或附近肌腱韧带反复撞击、压 迫三角骨;踝关节囊后部及相邻的韧带和拇长屈肌 腱的炎症

踝关节骨折(一)解剖基础

踝关节骨折(一)解剖基础

踝关节⾻折(⼀)解剖基础踝关节-⼈体重要的⼤关节之⼀踝关节⾻性结构踝关节由胫⾻下及内、外踝关节⾯共同形成的'⼌'形结构,容纳距⾻滑车,结构形状类似“卯榫”。

距⾻滑车关节⾯前宽后窄,⾜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关节,关节稳定;⾛下坡路时(跖屈)滑车较窄的后部进⼊窝内,踝关节松驰可作侧⽅运动,此位置踝关节易发⽣扭伤,因外踝⽐内踝长⽽低,所以内翻损伤最多见。

踝关节组成距⾻背⾯观卯榫结构跖屈内翻位损伤(常见-俗称崴脚)胫⾻为三棱柱形,有三⾯及三缘,下端逐渐扩⼤,形成四个⾯,内侧⾯向下,形成⼀坚强的钝锥状突,称为“”内踝“”。

内踝⼜分为前丘与后丘,三⾓韧带附着于前后丘。

胫⾻下端的外侧⾯有⼀腓⾻切迹,中间下胫腓韧带附着处有粗糙的凹陷。

胫⾻下端后侧⾻突形成后踝。

内外踝⾻折可合并后踝⾻折,⾻块较⼤时,导致踝⽳结构改变,影响踝关节稳定,此类⾻折要注意后踝处理。

胫⾻下端的前侧⾻突,亦称“”前踝“”,是踝⽳前侧部分,此处⾻折较少见。

内踝形态结构(注意前、后丘)主要韧带结构韧带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踝关节韧带损伤,常是踝关节⾻折-脱位的⼀部分,从创伤机制与创伤病理⽅⾯,去分析与认识踝关节韧带。

踝关节外侧及胫腓⾻间韧带结构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外侧副韧带结构外侧副韧带由3束组成,由前向后分别是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

主要作⽤为限制距⾻前移和内翻。

1.距腓前韧带起⾃外踝前缘,向前下斜⾏⽌于距⾻颈外侧⾯,厚2~2.5mm。

中⽴位时距腓前韧带与⾜的长轴平⾏,与⼩腿的长轴垂直。

主要作⽤是限制距⾻前移。

2.跟腓韧带起⾃外踝尖,向后下斜⾏⽌于跟⾻外侧⾯,位于腓⾻长短肌腱的深⽅。

主要作⽤是限制跟⾻内翻。

3.距腓后韧带起⾃外踝后部的外踝窝,⽔平向后⽌于距⾻后外侧突,是3束中最强壮的1束。

主要作⽤是限制距⾻后移。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结构内侧副韧带结构三⾓韧带⼜称为内侧副韧带,与踝关节其他结构共同维持踝关节稳定。

三⾓韧带属于复合韧带,呈扇形结构,由浅层和深层组成。

33张踝关节解剖高清图解

33张踝关节解剖高清图解

33张踝关节解剖高清图解中医之声公众号踝关节骨性结构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胫骨、腓骨远端与距骨组成,踝穴容纳距骨体。

•冠状面:外踝较内踝低1cm左右;•矢状面:外踝较内踝偏向后1cm,后踝较前踝更向下延伸,限制距骨后移;①内踝:顶端分成两个钝性突起(前丘前结节、后丘后结节),有三角韧带附着,其后侧有一沟,胫后肌腱由此经过;②外踝:位于胫骨前后结节构成的切迹中,胫腓骨之间没有关节面,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活动度。

踝关节负重时,17%负荷经外踝向腓骨近端传导,外踝轴线与腓骨干纵轴相交形成向外开放的10~15°以适应距骨外侧突。

距骨:分为头、颈、体三部分,与足舟骨、跟骨、胫骨和腓骨形成关节。

距骨体前宽后窄,踝背屈时距骨体较宽处入踝穴,踝跖屈时距骨体较窄处出踝穴。

踝关节软组织结构踝关节浅层软组织结构浅静脉:足背静脉弓内外侧合成为大、小隐静脉。

浅神经:•隐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踝关节深层软组织结构跨经踝关节的血管、神经有两组。

•腓深N、胫前AV•胫N、胫后AV跨经踝关节的肌腱分前、后、内、外四组:前胫前肌腱、足拇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第三腓骨肌腱后跟腱、跖肌腱内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足拇长屈肌腱外腓骨长、短肌腱踝关节周围肌肉(1)跖屈:有小腿三头肌、廻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

(2)背伸:有胫骨前肌、廻长伸肌、趾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等。

(3)内翻:有廻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胫骨前肌。

(4)外翻:有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

踝关节韧带结构踝关节的韧带结构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踝关节韧带•浅层结构•深层结构1.内侧群(三角韧带)•胫距韧带:胫距前韧带、胫距后韧带、胫距深韧带•胫舟韧带•胫跟韧带•弹簧韧带2.外侧韧带群•前距腓韧带•后距腓韧带•跟腓韧带•分歧韧带:跟骰韧带、跟舟韧带•背跟骰韧带•外侧距跟韧带3.下胫腓韧带复合体•胫腓前下韧带•胫腓后下韧带•骨间韧带•胫腓下横韧带4.足底群•掌长韧带•掌侧跟舟韧带(弹簧韧带)•掌侧跟骰韧带(掌短韧带)内侧群(三角韧带)外侧韧带群下胫腓韧带复合体踝关节解剖结构踝关节内侧解剖标志1.内踝;2.跟腱;3.跟骨结节;4.载距突;5.舟骨粗隆;6.内侧楔骨;7.第一跖骨基地;8.廻展肌;第一跖骨头踝关节内侧浅层解剖大隐静脉:由足内侧缘静脉汇集,沿内踝前方上行。

踝关节的解剖

踝关节的解剖
形态:它的二个头,位于浅层称腓肠肌,另一 个头位置较深是比目鱼肌。
起、止点:腓肠肌的内、外侧头起自股骨内、 外侧髁,约在小腿中点处移行为腱性结构;比目鱼 肌起自胫腓骨上端后部和胫骨的比目鱼肌线,肌束 向下移形为肌腱。三个头会合,在小腿的上部形成 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续为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小腿三头肌
正常
跟垫炎
Thank you
不同可疑韧带损伤的韧带选择最佳扫描层面:
①距腓前韧带:以20°斜断面 效果最佳;
②跟腓韧带:以-15°斜断面 效果最佳;
(三)肌
1.使踝关节运动的肌主要是: (1)跖屈:有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趾长屈肌、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 (2)背伸:有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和
第三腓骨肌等。 (3)内翻:有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
踝关节的解剖 (anatomy of ankle joint )
踝关节解剖概述
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一)组成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 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 2.关节头: 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 距骨两侧的关节面所组成。 关节面的形状为滑车状。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90o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要作用是 防止足、踝的内翻幅度。
外侧韧带
距腓前
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节造影常用来诊断有无韧带撕裂和关节软骨缺损, 但为有创检查
对于跗骨联合体和支持性的创伤,CT能显示距跟关 节、跗骨之间的横向关节和踝关节胫距部的解剖
胫骨前肌。 (4)外翻:有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腓骨长肌和

踝关节解剖详解课件

踝关节解剖详解课件

踝关节解剖详解
踝关节解剖详解
踝关节解剖详解
下胫腓韧带
• 下胫腓韧带 • a.下胫腓前韧带 b.骨间韧带 c.下胫腓后韧带 d.
下胫腓横韧带
• 作用:保持踝穴紧固而又有一定的弹性,踝背屈 时下胫腓联合轻微增宽。
踝关节解剖详解
下胫腓韧带
踝关节解剖详解
带 ( 三 角 韧 带 胫距前韧带 ) 胫舟韧带
三角韧带 胫跟韧带
胫距后韧带
• 作用:对抗距骨外旋应力;跖屈时牵拉距骨内旋 (深层);对抗后足外翻应力(浅层)。
• ★踝关节的内侧结构对踝关节稳定性起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
踝关节解剖详解
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
踝关节解剖详解
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
踝关节解剖详解




外侧韧带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距腓后韧带
• 作用:距腓前韧带:①跖屈位限制足内翻。














踝关节解剖详解
节 ( 活一 动) 运
动 方 向
绕 额 状 轴 :
跖 屈 ( 绷 脚
踝关节解剖详解
活 动 范 围
踝关节解剖详解
骨 • 踝 性关
结节 的
构骨 性












踝关节解剖详解
踝关节解剖详解
踝关节解剖详解
踝关节解剖详解
踝关节解剖详解
骨 • ① 性内
踝关节解剖详解
侧 深 层 解踝管:屈肌支持带和 剖跟骨内侧面及内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第三腓骨肌:起自腓骨下1/3前面及骨间膜,止于第4、5跖骨底背面 作用:协助伸踝关节、伸趾关节及足外翻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前侧肌腱: 1、胫骨前肌腱 2、拇长伸肌腱 3、趾长伸肌腱 4、第3腓骨肌腱 红色:1 蓝色2 绿色3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胫骨前肌腱:起自胫骨外侧面,肌腱向下经伸肌上、下支持带的深面,止于内侧楔骨内侧 面和第1跖骨底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腓骨短肌腱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胫跟韧带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胫跟韧带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深层:防止距骨外移 胫距前韧带深层:内踝尖前缘向前下,止于 距骨颈后部,横断面MR为一薄束或不可见。 胫距后韧带深层:起自内踝尖部,向后附着 于距骨内表面;由多束构成,呈条纹状,粗 状。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趾长伸肌:所属现代词,指的是肌腱分为4束,分别以趾背腱膜止于第2-5趾的中间和远侧 节 作用为伸2-5趾,并助足背屈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拇长伸肌: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起自腓骨内侧面下2/3和骨间膜,止于踇趾远 节趾骨底 作用:伸踝关节、伸踇趾
胫距前韧带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胫距后韧带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下胫腓韧带复合体 下胫腓前韧带:起于外踝前部,向内上走形,止于胫骨远端前结节,分2-3束或多束 下胫腓后韧带:起自外踝后部,向内上走形,止于胫骨远端后结节 下胫腓横韧带:又称下胫腓后韧带深层,位于胫腓后韧带前下方,起自腓骨远端内上,止 于胫骨后缘或内踝关节面后缘,与距骨后缘相接 骨间韧带:由骨间膜远端增厚形成 下胫腓前韧带(35%)、下胫腓后韧带(33%)对踝关节稳定作用最大,其次是骨间膜 (22%)和下胫腓后韧带浅层 损伤机制:踝外旋和过度背屈。外旋损伤通常发生于踝关节旋前或旋后位,胫腓联合韧带 损伤可以单发或合并骨折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踝关节肌腱
后侧跟腱 1 外侧肌腱 2: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腱 内侧肌腱 3:胫骨后肌腱、拇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 前侧肌腱 4:胫骨前肌腱、拇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 第三腓骨肌腱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后侧跟腱: 跟腱: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外侧头)肌腱在
内侧跟腱: 1、胫骨后肌腱:止于趾长屈肌和拇长屈肌之间,起自胫骨、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 长腱经内踝之后,到足底内侧,止于舟骨粗隆和内侧(大部分),其他跗骨及第2-4跖骨 基底部 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使足内翻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2、趾长屈肌健;位于胫侧,在比目鱼肌起点的下方起自胫骨的后面,跨胫骨后肌远端的 后方,在胫骨后肌的外侧,通过内踝的后方,经屈肌支持带的深面,至足底分为四腱,分 别止于第2-5趾的远节趾骨底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下胫腓前、后韧带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下胫腓横韧带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骨间膜(骨间韧带):三角形的粗短纤维,从胫骨斜行走向腓骨,被认为是胫腓骨腱膜的 延续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注意: 1、跟腓韧带和胫腓前韧带(20%)在正常人有时不能看见 2、不能看见三角韧带强烈提示损伤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3、拇长屈肌腱:位于腓侧,在比目鱼肌起点的下方起自腓骨后面中部,向下经踝关节内 后方及屈肌支持带深面,转入足底,止于踇趾末节趾骨底。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红色:胫骨后肌 蓝色:趾长屈肌腱 绿色:拇长屈肌腱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跟腓韧带:起自外踝尖前方的压迹,向后下走形,位于腓骨长、短肌肌腱内侧,止于跟骨 外侧中部的结节。 作用:限制跟骨内翻 特点:圆形纤维索,长约12mm,宽约5mm。 层面:横断面、冠状面显示最佳
组跟上方约15cm处融合而成。功能是屈小腿和足跖屈。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踝关节后方三角形脂肪间隙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外侧跟腱: 1、腓骨长肌腱:紧贴腓骨外侧面,起自腓骨头、腓骨上2/3的外侧面和小腿深筋膜,经
外踝后方、跟骨外侧面转至足底,斜行于足的内侧缘,止于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基底部。 2、腓骨短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下方,止于第5跖骨底
踝关节韧带及肌腱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李凤陈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外侧副韧带 3 距腓前韧带 距腓后韧带 跟腓韧带 下胫腓韧带 4 下胫腓前韧带 下胫腓后韧带 下胫腓横韧带 骨间韧带 内侧副韧带 5 胫舟韧带 胫跳跃韧带 胫跟韧带 胫距前韧带 胫距后韧带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外侧副韧带 距腓前韧带 距腓后韧带 跟腓韧带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距腓前韧带:起于外踝尖前方,向前内下方走形,与水平面约呈25度角,韧带远端止于距 骨颈-外踝关节面前。是一条扁平且相对牢固的韧带,最易受损,此韧带在足跖屈时绷紧 作用:中立位限制距骨前移,跖屈 位限制足內翻。是踝关节最易损伤的韧带 特点:最薄弱、最易损伤。 层面:横断面显示最佳。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属于复合韧带,呈扇形结构,由浅层和深层组成 浅层:胫距后韧带浅层
胫跟韧带 胫舟韧带 胫跳跃韧带 深层:防止距骨外移 胫距前韧带深层 胫距后韧带深层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浅层:均起自内踝尖部 胫舟韧带:斜向前下走形,止于舟骨粗隆 薄 胫跳跃韧带:向前下至跳跃韧带 胫跟韧带:向下止于跟骨载距突,位于胫后肌腱和趾长屈肌腱下方 薄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胫舟韧带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胫舟韧带(由后向前)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胫跳跃韧带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胫跳跃韧带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胫跳跃韧带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横轴位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冠状位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矢状位
mMD T 影 像 医 学 论 坛
距腓后韧带:起自外踝内后部外踝窝,向内后走形,止于距骨后外侧结节,是三束中最强 的一束 作用:限制距骨后移 特点:最粗壮,宽,扇形,条纹状 层面:横断面、冠状面显示最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