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贴现业务风险及防范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风险及措施防范之我见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风险及措施防范之我见摘要:近些年,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以其流动性高、方便快捷等特点在我国经济领域得到了大力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风险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假票案、克隆票案屡次发生,给银行业带来巨大损失。
本文力求通过分析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办理过程中易发生的诸如操作风险、价格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提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达到贴现业务的健康发展之目的。
关键字: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风险防范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转让给银行,银行扣除贴现利息后将贴现资金付给持票人的一种融通资金行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运用在经济领域得到繁荣的发展,随之带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也异军突起,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的主营业务和利润增长点。
但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隐藏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大,为确保此项业务的健康发展,通过笔者的自身的工作实践,对贴现业务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提出以下意见。
一、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随着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快速增长,其中隐藏的风险也在逐步显现并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概括说来,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伪假票风险,银行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能识别出伪假票据而办理了贴现,给银行造成财产损失。
概括说来伪假票一种是伪造票据,就是指无权限的人假冒他人或以虚构人名义所进行的票据行为,包括票据的伪造和票据上签章的伪造两种情况。
根据真实的票据造假,然后以假行骗,我们俗称”克隆”票据,即诈骗分子以真实票据为蓝本,按照真票的规格、尺寸、防伪标识仿制假票据,然后再将真票上的各项票面内容丝豪不差地照搬到假票上,凭以向企业单位或银行行骗,真假并存,以假乱真,甚至一份真票,会出现几份”克隆”的假票。
第二种是变造票据,就是指无权更改票据内容的人,对票据上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加以变更的行为,是假票诈骗的又一手法。
浅谈票据贴现业务中的风险及防范

一
( 一) 利 用关 联关 系 虚构 贸易背 景 申请 贴 现 在没 有 真实 贸易 背景 的 情况 下 ,该 关 联 体 向不特 定对 象 持 票 人 收购银 行 承兑 汇 票 ,通 过 关联 体 内企 业 间 的背 书 , 虚 构 贸易 背景 , 而后 将
在 提 醒商 业银行 注意 防 范票据 贴现有 可 能带 来 的 巨大风 险。 [ 关键词 ] 票据 贴现 ; 法律 风 险
[ 中图 分类号 ] F 8 3 2 . 5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4 8 1 7 ( 2 0 1 3 ) 0 6 — 0 0 4 4 — 0 2
法》 、 《 票据 管 理实 施 办 法》 以及 《 支 付结 算 办法 》
的规定 , 最 后 的持票 人 都 能依 法取 得票 据 权 利 。 正 因如此 . 非 法 的票 据 买卖 大行 其 道 , 使 不少 银 行 深 陷其 中 , 损 失惨 重 。下面 来看个 典 型案例 :
某 企 业 集 团 以其一 从 事实 业 的 总公 司 为 核 心。 由1 3家 关联 企业 组 成关 联企 业 群非 法 从 事
自己身 陷 囹 圄 。此外 , 由于 不 懂法 , 为这 些 商 业 承兑 汇 票 提供 担 保 的两 个某 行 贵 州 支行 的行 长 也被 判 十 余 年 的有 期徒 刑 。 虽然 这 些票 据 没 有 真 实贸 易 背 景 , 但 从 法 律 上是 有效 的 , 因此 贴 现 票据 的银 行 并没 有 经 济损 失 ,反 而 是对 票 据 提 供 担保 的银 行损 失 惨 重 。因 为票 据 的后 手 可 以 向票 据 上 的前手 索赔 。 ( 二) 利用 银 行 “ 票据池 ” 质押业务进行 “ 洗
我国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分析

我国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分析中国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流通和流动性管理的职责。
而票据业务作为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面临着各种风险。
本文将从票据业务的概念、风险分类以及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票据业务的概念。
票据业务是指银行在支付结算领域,通过开具、承兑、贴现等各种手段发行和处理各类票据,以满足企业和居民的支付需求。
常见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等。
因此,票据业务的风险主要涉及到票据背书、承兑、贴现等环节。
首先,信用风险是指在票据业务中,企业或个人无力或不愿意按约定兑付票据的风险。
这可能涉及到开票人的信用状况、票据的真实性、承兑行的信誉等方面。
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银行需要加强对开票人信用状况的调查和评估,建立严格的客户准入机制,确保开票人有足够的还款能力。
此外,银行还可以采取风险分散策略,即将风险分散到多个开票人身上,以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
最后,操作风险是指在票据业务中,由于员工的疏忽、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
为了防范操作风险,银行可以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同时,银行还可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业务审核、风险评估、内部管理等方面,确保操作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综上所述,我国银行票据业务面临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这些风险,银行可以通过加强信用调查和评估、建立稳定的资金融通机制、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等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票据业务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票据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票据业务重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票据业务重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银行业金融机构操作风险重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之八票据业务重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风险点1:票据转贴现交易不背书风险描述:出让方转让票据时,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受让方,受让方也未在票据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名称。
风险表现:不法人员将未背书的票据进行恶意背书并私自转让,挪用票据款项,导致银行资金损失;票据未背书,导致在票据出现纠纷、或涉诉等非正常解付情况时,影响持票方正常主张票据权利。
业内良好做法:加强票据背书管理,对于贴现、转贴现的纸质票据,严格按照《票据法》关于“票据转让应当背书并交付”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0〕32号)“背书人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他人的,持票人在票据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的名称与背书人记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有关规定进行背书。
最低防控要求:严格执行背书交付相关规定,防止银行合法权益悬空。
风险点2:票据质押未在票据上注明“质押”字样风险描述:将票据以质押方式交予他人时,未在票据上注明“质押”字样。
风险表现:票据质押交付时,未在票据上明确质押这类“部分票据权利”转让行为即交付票据给质权方,此易给质权人在质押期间以自身名义与第三方交易带来便利,存在风险隐患。
业内良好做法:加强票据背书管理,按照《票据法》规定进本行开立的一般存款账户,不得转入票据转出行在他行开立的账户。
最低防控要求:银行业机构要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交易资金账户统一管理。
票据买断、卖断、买入返售、卖出回购资金应由票据转入行将资金划入票据转出行在本行开立的一般存款账户,不得转入票据转出行在他行开立的账户,防止随意开户和资金体外循环。
应明确专门部门负责交易资金账户的监测和管理。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规范账户特别是异地账户的开立和使用管理,不得出租、出借账户,严禁“倒打款”行为。
风险点5:票据交易合同签署不规范风险描述:票据交易合同是重要的法律文书,合同签署不规范易造成交易纠纷,产生风险隐患。
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的风险

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的风险一.什么是银行票据贴现?是指资金的需求者,将自己手中未到期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或短期债券向银行或贴现公司要求变成现款,银行或贴现公司(融资公司)收进这些未到期的票据或短期债券,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付给现款,到票据到期时再向出票人收款。
中国票据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到现在,通过短短30年的时间,银行票据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商业运作中最主要的信用支付工具。
近几年,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不断发展,不仅是商业银行谋取利润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为降低筹资成本、提高资金筹集效率的主要途径。
一方面,企业通过票据贴现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意愿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将票据贴现业务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进一步加大了发展力度。
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风险,票据案件的发生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的风险点及形成原因票据贴现业务风险,从广义上说是指商业银行在贴现业务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贴现业务的收益和预期的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蒙受损失或丧失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狭义上来说是指银行在贴现业务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包括政策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
1.信用风险贴现业务的信用风险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时因付款人或委托付款人无法承兑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票据法》规定,票据具有无因性。
汇票到期时,无论出票人是否交足备付金,付款人都必须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持票人。
商业汇票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产生基于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易活动,通过票据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导致信用票据化。
票据行为都依附在不同的信用基础上,代表了特定的信用关系。
出票人﹑持票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通过票据的承兑实现了信用的票据化。
在背书过程中,被背书人向背书人提供信用,通过票据背书这种形式使得信用票据化。
票据贴现业务风险不容忽视

出错 误贴现 , 资金 出现 风险 。
3 贴 现 资金 流 人股 市 造 成金 融 泡 沫风 险 。 些公 理 制度 、 、 一 办法 、 措施 、 程序 进 行归 纳 , 逐步 完善 内部 控制 司利 用银行 管理 的漏 洞 ,通 过集 团公 司内部 企业 之 问 体 系 。 现 有 的规 章 制度 进 行 整理 , 对 建立 科 学 、 面 的 全 对开增 值税 发票 、虚构 真实 贸 易等方 式 获得 银行 的贴 内控 体系 。
通 才 最 乱真 的地 步。 克隆 汇票 ”是 以原 票据 为样 本套 制 的伪 照 票 , 过对 票 据 笔迹 的鉴 别 , 能 分辨 其 真伪 , 大 “
造票 据 , 票据 纸 张并 无 二致 , 编号 、 印章 、 承 兑银 行 密 限度地 减 少 和防止 票据诈 骗案 件 的发 生 。 “ 押” 一应俱 全 , 照过去 的验 票程 序 和 电报 查 询方 式是 按 2 严格 审查 交 易背 景 。 业银 行 要特 别 注 重 与票 、 商
承兑 ; 二是 票据贴 现从 业人 员业 务 水平 低 , 务操 作 不 票 据期 限 、 率 、 业 利 金额 的合理 搭配 。 熟练 , 缺乏 必备 的金融 专业 知识 和法 律 知识 , 在处 理 业
全 以及 背书 是否规 范等无 法 辨别 , 免 产生差 错 。 难 6 加 强业 务 培 训 和思 想 教 育 , 范操 作 风 险 和道 、 防 的业 务 素质 , 求票 据从 业人 员持证 上 岗 。 要 ( 责任 编辑 : 丽 ) 田
宣 全 兰璺 蔓! 壁 壅 圭 塑田
很难 发现其假 票性 质 的。 在对 票 面真 伪鉴 别 能力低 , 又 据业 务相 对应 的交 易背 景 的真 实性 、 合法 性 的审查 , 对
票据业务中常见的风险及其防范

则, 即到 期 要 无 条 件 的 承 付 ; 发 的 签
基 础 必 须 要 有 真 实 的 交 易 关 系 和 债 权 债务 关 系 。 风险的形式 :1 ( )表 现 为 票 据 的 发 行 人 ( 兑 人 或 向 银 行 申请 承 兑 ) 承 不诚信 , 到期 不 能 承 兑 ;2) 有 真实 ( 没 的交 易关 系 , 以虚 构 的 交 易 关 系 从 银 行 骗 取 信 用转 化 为货 币 后 , 入 股 市 流 或 套 现 , 虚 拟 的方 式 扩 大 了实 际 流 用
一
时 办理 逾 期 手续 , 取保 全 措 施 。 人 采 某 曾用 -一 大 公 司 的 物 资 供 销 部 的 名 -个 - 义 ,到 临近 的 一个 地 区 的商 业 银行 以 5 %存 款 保 证 金 的 方 式 骗 取 了6 0 0 0 万
元 的 银行 承 兑汇 票 ,之后 以 回头 背 书
通 中 的货 币 。
对 ( ) 风 险 防范 , 2的 承办 银 行 必须
严 格 地 审查 申请人 的采 购计 划 ,并 了 解与付款有关联 的商品销售发票 、 经 济 合 同 , 与 之 签订 责 任完 备 的 协 议 , 并 并 将 协议 的编 号填 写 在 银行 承 兑 汇 票 右 侧 中 间 的承 兑协 议 编 号栏 内 ,作 为 备 查 。严 禁签 发 没有 真 实 贸 易背 景 的 银行 承 兑 汇 票 。 二 、 级市 场 的风 险及 其 防范 二
已 被 越 来 越 多 的 银 行 家 和 企 业 家 关
注 。但 票 据 业 务 流动 性 强 、 变化 快 , 也
金 专 项 封存 , 到期 备付 。签发 时 , 承 在
谈如何加强票据贴现的风险防范

、
票 据贴 现 的 风 险种 类
印件 等 足 以证 明该 票 据 具 有 真 实 贸 易 背 景 的 书 面 材 料 : 的 有
提 供 的 合 同 或税 票却 不合 规 . 易双 方 与 票 据 背 书 的顺 序不 交 符 或 合 同 印章 不 全或 税 票 金 额 不 够 : 的 贴 现 申请 上 法 人 代 有 表 签 章 与 营业 执 照上 的法 人代 表 不 符 . 又 无 授 权 委 托 书等 却 等。
20 0 8年 9月
湖北 经 济 学 院 学 报 (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S p2 0 e .0 8 V 1 . o . No9 5
第 5卷 第 9期
Ju a o b i n e i f cn m c( u aie n. oil cecs or l f e i rt o o o is m nt s dSca Sine n Hu U v s y E H i a
谈如何加强票据贴现的风险防范
何 伟 雄
( 国建 设 银 行 湖北 省 分行 ,湖北 武 汉 中
摘
401 ) 3 0 5
要 : 据 贴 现 作 为一 种 发 展 速 度 快 、 场 前 景 广 阔 、 展 潜 力 巨大 的 新 兴 业 务 , 仅 已成 为 国 内各 家银 行 抢 票 市 发 不
一
辨 ” “ 号银 承 系本 行 签 发 。 挂 失 止 付 。 伪 自辨 ” 。 以 或 无 真 等
上查复都存在瑕疵 . 不起推敲。 经
( ) 现 企 业 提供 的 资料 不 金 或 不 合 规 。如 有 的 企业 无 三 贴
法 提 供 与 出票 人 或 其 前 手 之 问 的 交 易 合 同 和 增 值 税 发 票 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票据贴现业务风险及防范
今年以来,银行加大了对票据贴现业务的拓展力度,推动了票据业务快速发展。
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风险一:受理伪票的风险。
随着犯罪分子制假水平的提高,“克隆汇票”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由于受防伪鉴别机具以及验票人员鉴别能力所限,基层存在受理伪票的风险。
风险二:背书瑕疵的风险。
在背书转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背书不连续、回头背书等现象,影响汇票到期承兑结算,造成退票或逾期付款的风险。
风险三:资料真实性的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未仔细核对贴现企业提供的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等资料,贸易真实性审查流于形式。
在此情况下,汇票到期一旦不予付款,贴现企业又以无资金偿债,拒绝承担责任,就给银行追索资金增加难度。
面对这些风险,票据行业的票易安平台认为应该加以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范。
措施一:注意从外观上鉴别真伪。
银行承兑汇票的印制有着严格规定,可以从其色泽、尺寸、花纹图案等特点进行辨别。
措施二:注意从票面记载事项上鉴别真伪。
如付款行全称填写、日期填写规范等等。
措施三:对票据背书印鉴不清晰的,要求企业出具相关证明,有明
显问题的不予办理。
措施四:加强对贴现资料的审查。
尤其对初次到办理贴现的企业,应要求其提供完整的相关资料,审查其资信状况,审查其与前手背书转让人是否存在真实的贸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