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高二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精品】《琵琶行》教案四篇

【精品】《琵琶行》教案四篇

《琵琶行》教案【精品】《琵琶行》教案四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琵琶行》教案篇1教学目的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要点: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琵琶行》教案【优秀10篇】

《琵琶行》教案【优秀10篇】

《琵琶行》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琵琶行》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琵琶行教案 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

琵琶行教案 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

琵琶行教案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8篇优秀教案《琵琶行》,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1、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高二语文《琵琶行》教案(精选11篇)

高二语文《琵琶行》教案(精选11篇)

高二语文《琵琶行》教案(精选11篇)高二语文《琵琶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不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感受“声中之情”教学步骤一、导入听“曲”(播放音乐)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1、学生谈听后之感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三、品“情”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

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1、学生讨论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

明湖居听书》高二语文《琵琶行》教案篇2【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2、鉴赏这首诗歌。

3、理清全文脉络(三次弹奏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4、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大家是否喜欢中国的古音乐?音乐是中国的国粹,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高中课文琵琶行教案设计

高中课文琵琶行教案设计

高中课文《琵琶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琵琶行》的作者背景、时代背景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

(3)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琵琶行》的作者背景、时代背景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 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参与度。

3. 欣赏法: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理解诗歌的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琵琶行》,并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欣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琵琶行》的情况,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高中课文琵琶行教案设计

高中课文琵琶行教案设计

高中课文《琵琶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琵琶行》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典故和象征意义;(3)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4)分析并欣赏古典诗词的音乐美、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重点1. 《琵琶行》的诗意和音乐美;2. 关键词语、典故和象征意义的理解;3. 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 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反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琵琶行》,理解诗意,体会音乐美;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关键词语、典故和象征意义;4. 课堂讲解:讲解诗文内容,分析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词鉴赏练习,提高审美情趣;6.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反思社会现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琵琶行》;3. 调查了解现代社会中的琵琶演奏和传承情况;4. 推荐一篇关于白居易或其他唐代诗人的研究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赏析文章和调查报告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4. 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琵琶行》的理解和诗词鉴赏能力。

高中课文《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课文《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课文《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琵琶行》全文。

(2)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音乐文化的魅力,理解音乐与诗歌的相结合。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全文。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

(2)诗歌中意境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琵琶行》全文,理解诗歌大意。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讨。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语法。

(2)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情感。

4. 翻译练习:(1)让学生翻译诗歌中的重点句子。

(2)教师点评并指导翻译技巧。

5. 课堂拓展:(1)讲解《琵琶行》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欣赏古典音乐,感受音乐与诗歌的相结合。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中琵琶女的同情和感慨。

(2)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营养,培养人文素养。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琵琶行》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搜集有关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进行自主学习。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3. 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昆明市高二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知识目标:品味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

理清全文脉络,分析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

《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

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生:白居易师:怎么知道?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生:被贬浔阳。

三、文题背景: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

诗一问世,即广为传送,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

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

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四、翻译并疏理课文思路。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

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五段:重问琵琶青衫湿。

五、讲析课文:一>分析琵琶女、白居易的共同命运。

师:在这首长诗(叙事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师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提示: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师:乐妓:早年的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现在的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

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

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

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

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师:诗人被贬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情感波动。

师:提示:(从小序中找)铮铮然有京都声。

师: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明确:诗人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都是非常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

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激烈的情感。

师:请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感?明确:江南小调是欢快的、流畅的感情,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

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

才激起了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感伤情感?二>、欣赏这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

师: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这是诗人描写音乐的开始,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高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这两句写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别入神。

第二部分是“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

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

“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

接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优美动听。

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欢快。

第三部分“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呀。

是呀,琵琶女好景不长,“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

为何?明确: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

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被撕裂,是愤激的哀号。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

”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忧怨,一个弦上弹忧怨,他们都有一样的愁怨,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何作用?它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琵琶女的演奏停息了,东船西舫悄然无声,这是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的结果;在茫茫的江水上,江面微波荡漾,落花慢慢漂流,只看到倒映在水中的明月,它盛满忧愁,弥漫着凉意,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

它渲染了当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余音绕梁的感觉。

师:读了这一段,你能想到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包括如诗人一样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他只能在诗歌世界成为士大夫。

凭他的才华,他本来应该是这个尘世王国中的一个宠儿,结果却成了尘世的遗弃儿。

他满怀的愁怨,就算是甘醇的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即使醉了也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醒来后又只能继续走他飘泊的人生路。

师:此段关于音乐的描写,是不是直接描写?生:是。

师:白居易对琵琶曲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生:如听仙乐耳暂明(这是对琵琶女的高度赞扬)。

这么美妙的音乐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三>总结本课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明确: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第三就是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在小学的作文中,曾经常写到“我们教室里非常的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它的声音”,那么,以这种手法来写,就能突出教室的静,这种写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应借鉴一下。

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

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真是妙不可言。

四>课堂小作文:本文在写作中不但注意了音乐美,而且也注意了画面美。

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里面的意境就非常美,请大家把它改写成现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