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豆粕生产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高产多肽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研究

高产多肽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研究摘要通过菌种、接种量选择和发酵条件优化,研究了高产多肽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得出一套最佳发酵工艺参数。
各菌种的最佳接种量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2、X3、X4均接种0.6%,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revisiae)Y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Z均接种1%;最佳发酵基本条件为:豆粕粒度40目、发酵起始温度40℃、料水比1∶1、初始pH值为7、糖蜜添加1%、物料厚3.5cm、发酵时间48h。
关键词豆粕;发酵;制备工艺;多肽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蛋白质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食品安全性问题,鱼粉等动物性蛋白质源的使用逐渐受到限制,因此,找到优质植物性蛋白质源已成为全世界科技研发的重点。
豆粕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植物性饲料蛋白质原料,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80%左右的大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都在100kDa以上,且大多数分子内部呈反平行β-helix非有序结构,分子高度压缩、折叠,使得豆粕蛋白质的消化性和生物学功能远不及鱼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此外,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对动物有毒害作用,严重影响了豆粕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价值等[1,2]。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发酵可以消除豆粕中的各种抗营养因子[3,4],大豆蛋白质多肽也具有优良的营养生理特性[5,6]。
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多菌种混合固体发酵技术,制备高产多肽发酵豆粕,为解决我国畜牧业发展中优质蛋白质资源紧缺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1.1发酵原料试验所用的去皮豆粕购于东莞中谷油脂有限公司。
1.2菌种试验初始选择的菌种有:4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1、X2、X3、X4,其中X4为航空诱变菌株)、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revisiae)(Y)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Z),均为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保藏菌种。
新一代豆粕发酵技术让豆粕深度进入饲料市场

近日,武汉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豆粕发 酵专用酶制剂及应用技术研究》技术成果进行鉴 定。以于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动物喂养试验表明,该产品代替部分鱼粉可
黔驴技穷要奋斗,江郎才尽须学习。一笔代
以保持动物良好生长性能,减少腹泻,提高成活 率,明显降低饲料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饲料的蛋白来源主要是鱼粉,随着资源 减少、安全要求逐步增高,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 蛋白是大趋势。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的巨大差
黔驴技穷要奋斗,江郎才尽须学习。一笔代
价,为豆粕深加工产品大量替代鱼粉成为可能。
2dh0f4c9b
豆粕含大量植物蛋白,90%用作饲料。但其 中所含的抗营养因子,易产生腹泻等过敏反应或 毒害作用,饲料配比一般不高,动物吸收率低。
我省年产 80 万吨豆粕,仅 1.5 万吨经第二次加 工后成为动物蛋白替代品。这一历史,被武汉邦 之德牧业和华中农业大学联手开发的技术改写。
黔驴技穷要奋斗,江郎才尽须学习。一笔代
发酵豆粕发酵工艺的研究

研 究 了含水量 、装载量 、金属 离子、 变温 时间、发 酵时间对发酵豆粕水解度的影响 ;并通过 正交 实验研究 了3 种
菌种接种量对发酵豆粕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发 酵瓶装载量为豆粕 10g (0 L 一 0 ・3 0m ),水 7 L 0m , FS .g e O O1 ,枯草 芽孢杆 菌的接种量 为3 %,酵母 茵的接种量为 l %,乳酸 茵的接种量为 2 %,3 发酵 3 后 再于 7℃ 2h 4 ℃ 发酵4 。在此发酵工 艺下 ,发酵豆粕的水解度 为93 %。 3 4h . 2
a d u d r h b v o i r n a i nc n i o ed g e f y r l ss f o b a r ti o l e c . 2 . n n e ea o es l f me t t o d t n t e r eo d o y i o y e n p o en c u dr a h9 3 % t d e o i h h s
关键词 :发酵豆粕 ;水解度;混茵发 酵 中图分类号 :T 2 11 ;T 2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 0 4 2 1 )7 0 0 - 4 S6.6 S6.3 4 0 10 8 (0 10 - 0 1 0
on St d h r e t t o es u yont e Fe m n a i Pr c s
fc o so h e r e o d o y i fs y a o en,i c u i h t rc ntn ,fli g qu nt y a t r ft e d g e fhy r l ss o o be n pr ti n l d ng t e wa e o e t i ln a i ,me a o ,t e t tli n h
发酵豆粕在仔猪生产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发酵豆粕在仔猪生产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摘要:发酵豆粕能降低抗营养因子水平,提高豆粕的利用率,因而作为一种新型蛋白源在断奶仔猪生产中进行应用,就发酵豆粕在仔猪生产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介绍,为发酵豆粕在仔猪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大豆中抗营养因子概述豆粕是畜禽最重要的植物性蛋白源,其粗蛋白含量高,并有较平衡的氨基酸组成,但由于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尤其是近年来动物营养学研究显示,豆粕中的抗原蛋白,限制了幼年动物对蛋白质的有效吸收,影响了豆粕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的利用价值,一直是动物营养学者的研究焦点。
日粮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和大豆抗原对动物的不良影响较大,因此,主要研究的是对这三种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效果。
主要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处理,就目前研究状况看,从去除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出发,热处理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中,膨化处理是最理想的方法。
适当加热能使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活性丧失;加热不足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破坏不充分;加热过度又会破坏热敏氨基酸,特别是会使赖氨酸和精氨酸变性,从而降低大豆蛋白质品质。
从去除抗营养因子的效果看,对豆粕进行发酵是效果最好的方法,微生物发酵法对豆粕处理的特点:1)经济、成本低,不需要加热或添加化学试剂,无化学残留,应用比较安全;2)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与破坏较小,不会造成营养价值降低。
并且能使营养物质更易被动物吸收;3)与添加单一的酶制剂相比,可同时去除多种抗营养因子;4)豆粕细胞壁破坏更加彻底;5)增加了微生物活的菌体,有利于动物肠道菌群的平衡;6)发酵过程中水解大豆蛋白为氨基酸、多肽及寡肽等小分子物质。
2 发酵豆粕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断奶仔猪由于其消化道生理功能发育不完善,内源酶分泌不足,所以对饲料营养源质量要求高,蛋白质营养是断奶仔猪营养的核心,对仔猪的生长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适宜的蛋白质供给可显著提高仔猪抗病力和成活率,促进其生长发育。
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的研究进展[1]
![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的研究进展[1]](https://img.taocdn.com/s3/m/961f9f2ee2bd960590c677f2.png)
今日畜牧兽医55饲料天地为了减轻养殖中对抗生素、血浆蛋白等动物蛋白原料的依赖,国内外的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研究:运用现代生物工程、代谢调控发酵技术、动物营养平衡吸收理论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生产出富含生物活性多肽、蛋白酶以及大量益生菌的绿色生物饲料。
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即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大豆蛋白通过蛋白酶酶解或微生物发酵降解为可溶性蛋白和小分子多肽的混合物。
经过酶解或发酵处理的蛋白由于比传统大豆中蛋白质更易于吸收、低抗原等特点,被认为是幼龄动物饲料的理想植物蛋白。
近几年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产品的研究开发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的研究进展范彦令,张士辉(石家庄依欣饲料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3苜蓿的青贮与利用苜蓿青贮或半干青贮,养分损失小,具有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能长期保存,目前畜牧业发达国家大都以干草为重点的调制方式向青贮利用方式转变。
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青贮方式。
3.1半干青贮国外普遍采用青贮塔进行半干青贮保存苜蓿,青贮塔造价较高,我国一般采用青贮窑贮存苜蓿,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关键首先使苜蓿迅速风干使含水量降到40%~50%再进行青贮。
这种青贮料兼有干草和青贮的优点。
3.2加甲酸青贮这是近年来国外推广的一种是每吨青贮原料加85%~90%甲酸2.8~3千克,分层喷晒。
甲酸在青贮和瘤胃消化过程中,能分解成对家畜无毒的CO2和CH4,并且甲酸本身也可被家畜吸收利用,用这种青贮料饲喂乳用犊牛,平均日增重达0.757~0.817千克,比普通青贮料增重提高近1倍。
3.3拉伸膜青贮技术这是近年来国外采用的一种新方法,全部机械化作业。
操作程序为:割草-打捆-出草捆-缠绕拉伸膜。
其优点主要是不受天气变化影响,保存时间长,一般可存放3~5年,使用方便。
4紫花苜蓿叶蛋白的利用紫花苜蓿叶蛋白(ALP)是将适时收割的苜蓿粉碎,压榨、凝固、析出和干燥而形成的蛋白质浓缩物。
一般粗蛋白50%~60%,粗纤维0.5%~2%,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
发酵豆粕发展现状

发酵豆粕发展现状
发酵豆粕作为一种新兴的饲料原料,近年来在养殖业中逐渐受到关注。
发酵豆粕是指将大豆粕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使其蛋白质更易于消化吸收,提高其营养价值。
目前,发酵豆粕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1. 市场需求增加:随着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饲料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发酵豆粕以其较高的蛋白质含量、优良的消化性能和营养均衡的特点,成为许多养殖户的首选。
2. 技术不断创新:在发酵豆粕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种、控制发酵条件和时间等因素。
目前,研发机构和企业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和稳定性。
3. 产品推广和应用拓展:随着发酵豆粕的优点逐渐被认知和接受,其推广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除了在饲料中的添加外,发酵豆粕还可以用于饲料配方的调整和改良,以满足不同种类动物的需求。
4. 品牌竞争加剧:随着市场上发酵豆粕产品种类的增多,行业内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各大养殖企业开始对发酵豆粕进行深度合作或自主生产,争取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总的来说,发酵豆粕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原料,其发展现状表
现出了市场需求增加、技术不断创新、产品推广和应用范围拓展以及品牌竞争加剧等特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养殖业的发展,相信发酵豆粕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酵豆粕研究进展

2009,No.6 饲料资源开发及利用31 收稿日期:2009-05-05;修回日期:2009-05-13作者简介:李 建(1957-),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粮食、饲料工程的研究及管理工作。
发酵豆粕研究进展李 建(中粮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05)摘 要:豆粕是饲料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植物性蛋白原料,但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动物对豆粕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用微生物发酵法处理豆粕可以有效地去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并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成小肽,同时还可生成多种益生菌、积累有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最终得到具有多种功能的优质蛋白饲料———发酵豆粕。
结合多年来国内外对发酵豆粕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发酵豆粕的特点、生产方法、应用效果,以及对今后研究工作的看法。
关键词: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营养价值;饲料中图分类号:S816.43;S8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202(2009)06-0031-05Research and D evelop m en t Progress of Fer m en ted Soybean M ea lABSTRACT:Soybean meal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ra w material with vegetable p r otein in feed industry,but the inherent anti 2nutri 2ti onal fact ors i m pede its abs or p ti on and utilizati on in ani m als .W hen s oybean meal is fer mented by m icr oorganis m s,s o the anti 2nutri 2ti onal fact ors can be effectively eli m inated and macr o molecule p r otein can be degraded int o s mall pep tide .A t the sa me ti m e,it is pos 2sible t o p r oduce many p r obi otics,t o accu mulate useful m icr oorganis m metabolic p r oducts,finally,a high 2quality p r otein feed with mul 2ti p le functi ons 2fer mented s oybean meal can be obtained .The characteristics,p r oducti on methods and app licati on effects of fer mented s oybean meal were expatiated in combinati on with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oard,and the op ini on f or further research work was intr oduced .KE YWO R D S:fer mented s oybean meal;anti 2nutriti onal fact ors,nutriti onal value;feed 豆粕是大豆经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
发酵豆粕在仔猪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重, 降低料 肉比和腹泻率等 , 还能替代部分鱼粉或代乳粉等原料 , 降低生产成本 , 提 高经济效
益。
关键 词 : 发 酵 豆粕 ; 仔猪 ; 研 究进展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F e r me n t e d S o y b e a n Me a l i n P i g l e t P r o d u c t i o n
有的潜在疾病对仔猪的感染 , 并提高了分娩猪舍 和设备的利用率。但断奶仔猪 由于其 消化道生
理 功 能发 育 不 完 善 , 内源 酶 分 泌不 足 , 加 之 通 过 母 乳获 得 的被 动免疫 中断 , 而 此时仔 猪本 身 的免 疫 系 统 尚未 发 育 完善 , 因此 , 仔 猪 容 易 出现 食 欲 差、 消 化功 能 紊 乱 、 腹泻等“ 早期断奶综合征” 。 仔 猪 的“ 早期 断 奶综合 征 ” 已成 为 长 期 困扰 养 猪 业 的一 个 问题 , 而解 决这 一 问题 的关 键 是抓好 饲
粉等许多高营养价值产 品, 但 由于 其 昂贵 的 价 格, 以及这 些 产 品 的加 工 、 贮 存及 原 料 来源 的变 异性 , 也影 响 了其 应有 的质量 和卫 生水 平 , 还 难 于广 泛应 用 。 因此 , 选 用优质 植物 蛋 白原 料来 配 制 断奶仔 猪 日粮 , 成 为仔 猪研 究 的热点 。 豆 粕是一 种 营 养价 值 较 高 的植 物 性 蛋 白质 饲料 , 粗 蛋 白质含 量一 般 在 4 3 %~ 4 6 %, 且 含 有 多 种维 生素 、 必需 氨基 酸等 , 营养 成分 较齐 全 、 均 衡 。长期 以来 , 大豆蛋 白一 直作 为猪饲 料 中的主 要 蛋 白源 , 但 由于其含 有 多种抗 营养 因子及 , 从 而 限制 了其在 仔猪 料 中的应用 J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等高品质动物蛋白原料主要依赖进口,而目前全球 豆粕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蛋白质源,可替代部分鱼粉的
性鱼类资源的日趋减少直接导致鱼粉价格直接上涨。 添加,对于当前饲料行业缓解鱼粉紧张的局面具有积
尽管鱼粉被行业内人士认为是最优质的蛋白原料,但 极的意义。
受其价格影响,鱼粉在饲料中的使用比例还是趋于下 2 发酵豆粕的优点
1 发酵豆粕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幼龄动物,具有明显的诱食效果。并且,由于部分碳水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殖生产国之一,同时也是 化合物被降解,豆粕致密结构变得疏松,适口性显著
世界上饲料原料特别是蛋白质原料的需求大国。我国 提高[1]。由此可见,经过发酵后,豆粕的生物学价值大
饲料工业生产中蛋白质饲料资源的严重不足,对于鱼 大提高,在鱼粉价格猛涨而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发酵
豆粕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大量繁殖,将豆粕培养
65
专题论述
姚琨等:发子 脲酶 大豆凝血素 热不敏性 大豆球蛋白
大豆低聚糖(胀气因子)
植酸
非淀粉多糖
生化组成
表 1 豆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
在豆粕中含量
抗营养作用
检测方法
蛋白质或多肽 酶蛋白 酶蛋白
抑制胰蛋白酶、凝乳蛋白酶
中的蛋白质营养水平,最终改善豆粕的营养品质,提 物发酵法降解豆粕中抗营养因子主要通过 微 生物
高饲料效率。发酵豆粕含益生菌、酶、水溶性维生素、 及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抗营养因子的降解来实现,
肽、氨基酸、大豆异黄酮等功能成分。这对动物的生长 部分对热敏感的抗营养因子,通过加热途径即可将其
十分有利。另外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味物质,对于 去除。
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本文结合近几年发酵豆粕研究进展以及市场动态,主要
从发酵豆粕的研究意义、特点、制备工艺、品质评价、饲喂效果,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
关键词: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营养价值
中 图 分 类 号 :S816.3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001-991X(2011)23-0065-06
养小肽。小肽吸收具有吸收快、能耗低、效率高、载体不 技术两种。液体发酵使养分和微生物处于水溶状态,
易饱和等优点。大豆肽还能赋予产品特殊生理活性,如 充分的水分活度使微生物充分活化,又是在物料消毒
促生长、调节免疫、抗菌、抗病毒、催乳、抗氧化、刺激 灭菌后密闭发酵,保证了产品的优良品质和稳定性。
食欲、促进矿物质吸收和抗肿瘤等[3]。大豆肽的开发开 但鉴于液体发酵设备造价高,发酵过程中的废液排放
7% 的 纤 维 素
具有抗原性和致敏性, 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导致腹泻和生长受阻
人或动物缺乏 α-半乳糖苷 酶,不能水解棉籽糖与水苏 糖。 摄入的 α-半乳糖苷不 能被消化吸收。 进入大肠 后,经细菌发酵,产生 CO2、 H2 及少量 CH4,引起消化不
良、腹胀、腹泻等现象 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 合 物— — — 植 酸 盐 ,并 与 蛋 白 质,淀粉,脂肪结合,使内源 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的
甘露聚糖和纤维素
ELISA 法 气相色谱或高
效液相色谱 分光光度法
—
基中的非蛋白氮、培养基无机氮(硫酸铵或尿素)及抗 营养因子等各种物质分解利用转化为营养价值高的 菌体蛋白。张红等[4]研究表明,豆粕固态发酵后的产品 经检测其蛋白质含量几乎都较先前有了提高。而且经 过微生物酶的作用,使发酵豆粕较普通豆粕的必需氨 基酸含量丰富,结构更加合理。汤红武等[5]推判这主要 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酵母的呼吸作用消耗了部分有 机物料(释放出 CO2 和 H2O),使产物总量减少,蛋白质 含量相对提高,出现了蛋白质的“浓缩效应”;还有部 分增加的蛋白质是酵母菌体含有的蛋白质和发酵过
简单的手工批次操作到复杂的自动化连续流水线生 3.2 发酵模式
产,应有尽有。归纳起来主要有酶解法和微生物发酵
固体发酵多数采用开放式发酵。按照生产模式,
法。酶解法可用特定酶定位产生特定肽或氨基酸,酶 可分为浅层发酵和深层发酵。
解过程和产物易控制,生产条件温和、产品安全性高;
①浅层发酵的物料厚度一般在 5 cm 以下,采取水
2.2 营养价值显著提高
豆粕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
姚 琨 ,北 京 科 为 博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100086 ,北 京 市 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 6 号铸诚大厦 B 座 1506。
李兆勇,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2011-08-01
学变化,在有效去除抗营养因子的同时,营养价值显 著提高。 2.2.1 蛋白含量显著提高
创了动物营养的新纪元,丰富了大豆制品的种类,增 造成环境污染,发酵后处理成本高,因此,基于环保和
加了大豆产品的附加值。肽的重要特性之一在于可提 经济方面的综合考虑,对于低质的豆粕发酵,目前多
高动物对日粮氮利用率的巨大潜力,减少畜禽含氮物 采用的是固体发酵。
质的排放,这对于节约蛋白质饲料、减轻环境污染具 3.1 发酵菌种
物性食物中氨基酸组成比例最合理、最接近于 FAO/WHO 料 pH 值下降,抑制杂菌生长,使得嗜酸性微生物大量
理想模式的一种蛋白质。尤其豆粕经发酵生产的产品 繁殖。
更具有多方面的营养优势和资源优势,具有独特的发
另外采用多菌种协同发酵,是考虑到芽孢杆菌、
酵芳香味、无化学残留、应用安全,非常适合于在畜牧 霉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具有各自独特的发酵性质,
提高,增加采食。吴晖等[7]研究发现,豆粕在 28~32 ℃下 产酸作用,能降低物料 pH 值,抑制杂菌滋生,同时改
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具有或淡或浓郁的醇香气味。 善物料风味和适口性。实际生产中,如何对各菌种进
3 豆粕固体发酵工艺
行组合,进行优势互补,对于进行一个高品质的发酵
目前我国豆粕生物降解的生产工艺五花八门,从 极为重要。
但由于酶解后产物需要脱苦;而且单一酶种降解产物 泥地面平铺式发酵,适合好氧发酵。物料厚度薄,利于
单一,复合酶降解又增加成本,因此,人们越来越多地 氧气扩散,需氧菌可以得以大量繁殖。另外,由于是浅
67
专题论述
姚琨等:发酵豆粕生产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层发酵,也利于菌种产生热量的扩散,使发酵始终保 持在一个适合菌种生长的温度。但由于浅层发酵占地 面积大,不利于高效率的发酵生产。
蛋白质 43%左右,赖氨酸 2.5%~3.5%,色氨酸 0.6%~ 大量繁殖,导致发酵料温持续上升和氧气的减少,为厌
0.7%,蛋氨酸 0.5%~0.7%,胱氨酸 0.5%~0.8%。豆粕含 氧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有机会大量繁殖,例如
有所有的大豆蛋白。Ma(1996)[6]研究表明,大豆蛋白是植 像乳酸菌等兼性厌氧微生物,发酵产酸,致使发酵物
物有直接营养作用的未知生长因子、维生素等,对促 同,而发酵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会维持某一个恒
进营养物质消化,提高动物免疫机能有积极意义。
定的状态,因此,目前常见的豆粕固体发酵是由多种
2.3 豆粕原料来源广泛,品质优良
微生物共同协同或按顺序进行的。开始发酵时,表层
豆粕是大豆经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含 的低温耗氧微生物,例如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开始
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常见的固体发酵菌种有细菌类和真菌类,细菌类
2.2.3 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因子
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菌;真菌类主要有酵母菌和霉
豆粕发酵中繁殖产生的益生菌和乳酸,一方面能 菌(根霉、毛霉、木霉、曲霉)。发酵菌种的剂型主要有
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的繁殖,另一方面促进动物消化, 液体和固体 2 种。一般来说,大多数纯培养的发酵剂
和养殖业中推广使用。
如芽孢杆菌因为芽孢的存在使得耐受性极强,可以保
2.4 产品适口性改善
证大量繁殖;酵母菌菌体本身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
豆粕发酵后由于可溶性肽类和游离氨基酸以及 组成合理,而且极易利用非蛋白氮合成优质的酵母菌
酸性物质增加,使得发酵产物气味醇香,动物适口性 体蛋白,提高蛋白品质;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其
活性降低,影响消化 非 淀 粉 多 糖 (NSP) 是 植 物 细 胞壁物质中除了淀粉以外 所有 CHO 的总称,由纤维 素、半纤维素、果胶类物质 和抗性淀粉四部分组成,常 与蛋白质和无机离子等结 合,一般难以被单胃动物自 身分泌的消化酶水解;能在 消化道形成黏性食糜,降低 饲料脂肪、淀粉和蛋白等养 分营养价值。 豆类原料中 的非淀粉多糖主要是果胶、
《饲料工业》·2011 年第 32 卷第 23 期
专题论述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姚 琨 李兆勇
摘 要:豆粕是畜牧业中的优质的植物蛋白原料,且氨基酸组成合理,但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
因子,降低了畜禽对豆粕的吸收和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发酵豆粕一方面可以降解大分子蛋白
质生产小肽,同时生成多种微生物及酶、酸、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活性因子;另一方面可以消除
活性,使蛋白质消化率下
2%
降;造成胰腺补偿性肿大, 脲酶活性法 ELISA 法。
消化吸收功能失调,出现腹
泻,机体生长受抑制
在有水的情况下,将尿素
—
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
GB/T 8622—1988
引起动物氨中毒
可与动物小肠黏膜上皮的
3%
微绒毛表面糖蛋白结合,引
血凝法
起微绒毛的损伤和发育异
常,对蛋白质利用率下降
降,动物蛋白价格高昂使得人们将视线逐渐转向了高
豆 粕 经 过 发 酵 产 生 了 一 减 一 增 的 双 重 功 效 :一
品质植物蛋白,通过生物技术的使用以及酶制剂在饲 减,是将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降解为动物可利用的营
料原料生产加工中的广泛应用等,积极寻求一种新的 养素;一增,是较普通豆粕增加了活菌、肽、氨基酸、活
大分子蛋白 质或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