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解说说文解字图文并茂

合集下载

【带书签】甲骨文和说文解字对照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整理:第二篇下

【带书签】甲骨文和说文解字对照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整理:第二篇下

邁 [ mɑ̀i ]
遠行也。 《釋言》 、毛傳曰: “邁,行也。 ”从辵,萬聲。莫話切。十五部。萬 聲在十四部,合音也。������ ,邁或从蠆。按: 《虫部》 “������”字,上不从“萬” 。而
《������部》 、 《厂部》 “������”皆从“萬”从“虫” 。未聞其詳。
巡 [ xún ]
辵部 辵 [ chuò ]
乍行乍止也。 《公食大夫•禮》注曰: “不拾級而下曰辵。 ”鄭意不拾級而上曰栗階,亦曰歷 階。不拾級下曰辵階也。 《廣雅》 : “辵,奔也。 ”从彳止。彳者乍行,止者乍止。丑略切。古音 葢在二部。 讀如超。 凡辵之屬皆从辵。 讀若 《春秋傳》 曰 “辵階而走” 。讀若二字衍。 《春秋傳》者, 《公羊》宣二年文。今《公羊》作“躇” 。
蹟 ,或从足責。責亦朿聲也。 《小雅》 : 念彼不蹟。毛傳:不蹟,不循道也。������ , 文迹,从朿。 《釋獸》 :鹿其跡
亦,謂此字也。資昔切。古音在十六部。 速。 《釋文》 :本又作������,素卜反。引《字林》鹿跡也。按: “速”正“������”字之誤。周時古本云其������������,������ 之名不嫌專繫鹿也。 《廣雅》 :躔䟱解亢跡也。卽《爾雅》麋跡躔、鹿跡������、麕跡解、兔跡迒也。曹憲䟱音匹 迹反。 《集韵》云:迹或作䟱。然則《字林》從鹿速聲,素卜反之字,紕繆實甚。或以竄入《爾雅》 ,又或以 羼入《鹿部》 “������” 、 “麛”二字之閒,其誤可不辯自明矣。註������,古文迹。
疏越按:率是䢦的假借字,本義 用帥,以 帥領字。 先導,引伸 遵循。依段氏注,率和帥是古今字,周代用率,漢人 之。 《周禮·燕射》 : “帥射夫以弓矢舞。 ” 故書“帥” “率” ,鄭司農云: “率當 帥。 ”大鄭以漢人帥領字通������帥,與周時������率不同故也。此所謂古 今字。毛詩率時農夫,韓詩作帥時。許引《周禮》率都建旗,鄭《周禮》作帥都。 《聘禮》注曰古文帥皆 率,皆是也。又《釋詁》 、毛傳皆云: “率,循也。 ”此引伸之義。有先導之者,乃有循而行者,亦謂之䢦也。

甲骨文如此形象——说文解字图文并茂

甲骨文如此形象——说文解字图文并茂

甲骨文-说文解字每天学习几个字,天天都能涨知识。

搜微信公众号:班主任俞老师一起每天学习甲骨文哦!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形象生动,宛如会跳舞的历史。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它,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呈现出华夏民族悠久的回忆。

因为时代的遥远,它更加让人好奇。

因为文明的伟大,它更加让人崇敬。

阿乖:那老师,你说甲骨文就像会跳舞的历史,请问什么才是历史呢?俞老师:哈哈,过去的都是历史啊!“历”字的由来在甲骨文中,“历”字上面为两棵树(林),下面则很像一个脚印,代表有人从那里经过。

因此,“历”的本义是“经过”,至今还有词语“经历”等。

在篆书中,上边的“木”变成了“禾”,并且还增加了一个“厂”,用来表示山崖,意思是游历的既有树林、庄稼地等平原丘陵,又有陡峭的地方,表示游历的地方多。

因此。

“历”字有历程之意。

此外,人们常常用“历历在目”,表示对过往事物的追思。

甲骨文:历篆书:历明白啦啦啦啦,那老师,“史”字怎么理解呢?甲骨文(中,即“仲”的本字,仲裁决断)(又,手,表示持笔记述),表示仲裁并记述。

造字本义:在星象观测、凶吉卜筮等重大活动中作出论断并记录在册。

另一种观点认为:“史”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又”是手。

意思是一个人拿着一个容器,容器中有简策等。

更形象的是:容器中的“丨”就像一个利钻,史官常常用它在龟甲、兽骨上刻画、记载。

所以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

从字源看,“史”、“吏”、“使”原本是一个字,后来才慢慢分开,古代称博学的文职官员为“史”,称行政管理官员为“吏”。

也有学者认为,“史”甲骨文就像手上拿了一个空的瓮一样,表示已经忙完,引申为记载过去的事情的人或记载过去事情的官。

以此延伸,如:“驶”,“史”表示空的,没有负担,马身上没有负担自然就跑得快,“史”还可以表示官员,因此“驶”整个意思含有管理马的行动,以及驾驶等。

太棒了!我好爱你哦!那,你知道什么是爱吗···“爱”,金文(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呵护,倾诉柔情。

甲骨释字表

甲骨释字表

骨(1;甲骨文合集摹释)独体象物字,字象肩胛骨形,其上端象骨臼。

本义是肩胛骨。

李孝定:“契文不从肉,象牛肩胛骨之形。

许书*字,亦作骨之古文》”[187]《说文》:“骨,肉之*也。

从*有肉。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35170号第7769此(1;甲骨文合集摹释)从人、从止,止者以示人脚所踏之处,象意,与彼相对。

疑本义是此处。

《说文》:“此,止也,匕相比次也。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27499号第745唯(1;甲骨文合集摹释)从隹、从口,从隹者,卜辞的“隹”是鸟字的不写法,它和鸟通用。

从口者,口味鸟鸣的器官。

象意字,字象鸟鸣。

本义是鸟鸣。

《说文》:“唯,诺也。

从口隹声。

”许说非本义。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36418号第8805老(1;甲骨文合集摹释)独体象物字,《甲骨文文编》:“象人老佝背之形。

”(第357)本义是老人。

《说文》:“老,考也。

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16013号第5857句戈(1;甲骨文合集摹释)独体象物字。

象戈形,为古砍刺兵器。

是为本义。

《说文》:“戈,平头戟也。

从弋,一横之,象形。

”王凤阳释:“象侧视戈形,援、胡、柄、*具全。

”[621]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8984号第41句饗(1;甲骨文合集摹释)从*、从二个跪坐之人。

字象二人相对餐食之形。

小篆食之形。

小篆加食写作*,故卜辞有作饗。

本义是餐食。

《说文》:“饗,乡人饮酒也。

从食从乡,乡亦声。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28333号第1459句首(1;甲骨文合集摹释)独体象物字,象头形。

本义是头。

《说文》:“首,*同。

古文*也。

巛象发,谓之*,*即巛也。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24956号第13575句楚(1;甲骨文合集摹释)从林、从足,足标声。

字象丛林之形。

《说文》:“楚,丛木,一名荆也。

从林,疋声。

”疋,古足字。

本义是丛林。

段玉裁注:“小雅传曰:楚楚,茨棘貌。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32986号第6444鹿(1;甲骨文合集摹释)象侧视之鹿形,有角、头、身、足和尾。

甲骨文”王令众人协田“解读

甲骨文”王令众人协田“解读

王令众人协田刻辞牛骨解读商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

刻文:“(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

”即商王命令“众人”进行协田的记载。

协田是指在土地上进行集体耕作。

单字解读大:正面站立的人的形象。

饶炯《说文解字部首订》:“(大)象人正面形,而扬其两手,张其两足。

”在此,“大”指的应该是“王”。

令:《说文》:“令,发号也。

从亼、卪。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令者,持节以号召于人也。

故从卪,从亼。

亼者,集也。

”林光义《文源》:“卪即人字。

从口在人上,象口发号、人跽伏以听也。

”众:从三人在日下会意。

人:《说文》,“象臂胫之形。

”林光义《文源》:“象人侧立形,有头、背、臂、胫也。

”曰:《说文》:“,词也。

从口、乙声,亦象口气出也。

”但甲骨文作、,金文作。

王筠《说文解字释例》:“盖乃指事字,非乙声也。

”篆文作,盖后来之变体。

甲骨文是指事字,在“口”的上方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嘴巴的动作。

造字本义:动词,开口说话。

协:恊,同心和谐,由劦、由心会意。

劦,,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象三耒并耕。

”此处,,象三耒在田地上耕作。

田: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卜辞)田字就是一个方块田的图画。

”其:《说文》:“其,簸也。

从竹、,象形,下其丌也。

,古文箕省。

其,籀文箕。

”也就是“其”是“簸箕”的“箕”的象形本字。

虛詞“其”無法造字,於是就借用讀音相同的“簸箕”的“箕”來表示虛詞“其”,再加“竹”另造“箕”代替。

受:会意。

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一说非舟,是承盘一类器皿),表示传递东西。

《说文》:“受,相付也。

”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

’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

”即是说,本来“受”字既可以表示交付,也可以表示接受,后造“授”字表示交付,加以区分。

年:叶玉森《说契》:“疑从人戴禾。

”“禾稼既刈,则捆为大束,以首戴之归。

”。

汉字字源解说

汉字字源解说

汉字字源解说汉字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杰作。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意义和历史价值。

在了解汉字的意义和内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汉字的字源。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中文书写的基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大约是6000年前。

最早的中国文字称为甲骨文,它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卜筮文字。

甲骨文是考古学家们从先秦时代到西周时期所发掘出来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预测吉凶、召唤神灵、祈求丰收等。

《说文解字》中所列的540个篆字,主要是以甲骨文和金文为依据形成的。

二、甲骨文的字形结构甲骨文的字形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分为两类:象形字和指事字。

1.象形字象形字是指形状和物象相似的文字,如“上、下、人、马、鸟”等字。

这些字的形状与实物之间具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从字形中联想到其所代表的实物。

2.指事字指事字是指一些抽象事物或现象所代表的文字,如“日、月、明、暗”等字。

这些字的字形不是直接表现出实物的形象,而是通过各种手势、祭祀仪式等来表达特定意义。

三、金文的字形结构金文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些文字主要是刻在青铜器上,用于记载祭祀活动和官方命令。

1.象形字金文中的象形字和甲骨文相似,也是以形似实物的方式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如“人、手、口、目、耳”等字。

2.象声字象声字是指通过音响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意义,如“铃、鼓、鸟、虫”等字。

3.会意字会意字是指通过组合不同的字形,来表达更加抽象的意义。

如“念、怨、想、认”等字。

四、汉字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发展日益繁荣。

到了秦汉时期,隶书逐渐兴起,成为唯一的正式书写体系。

隶书是中国文字演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书写体系。

它已经失传多年,但是影响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还是无法忽略的。

隶书有着清新朴素的风格,字形结构平整均衡,富有厚重的文化韵味。

总之,汉字的历程是漫长而又辉煌的。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其字形结构和内涵极具特色,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明与思想。

甲骨文部首与《说文解字》部首对比研究

甲骨文部首与《说文解字》部首对比研究

甲骨文部首与《说文解字》部首对比研究东汉时期,许慎首创五百四十部统御九千三百五十三字,此后,学者们编纂字书多以五百四十部为主。

但是,《说文解字》(下文皆采用简称《说文》)的文字归部与部首分类并不完全适合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于是唐兰开创了自然分类法来总结分析甲骨文部首。

李宗焜的《甲骨文字编》是继承唐兰的自然分类法而来,是目前学术界较为权威的研究甲骨文的一本著作。

文章讨论的甲骨文部首就是以李宗焜的《甲骨文字编》所收录的甲骨文字部首为主,将其和许慎的《说文》作为研究材料,对甲骨文字部首和《说文》部首进行对比研究。

文章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

绪论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部首概念,第二、三部分分别介绍目前学术界对甲骨文部首和《说文》部首的研究现状,对其进行分类总结,第四部分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进行介绍,第五部分是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的叙述。

正文部分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对甲骨文字部首的介绍和《说文》部首介绍。

第一节对《甲骨文字编》的作者、成书、部首概况进行介绍,并分析为何选择此书作为甲骨文部首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简要介绍《说文》的成书和体例,分析总结《说文》部首的特点,对部首再分析。

第二、三、四、五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将《甲骨文字编》中部首与《说文》部首的对比分析,从部首数量、对应关系、构字能力、字形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两者的异同点,讨论甲骨文部首和《说文》部首异同的原因。

结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总结上文的比较所得的出的结果,即甲骨文字部首和《说文》部首的异同及原因,二是提出文中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说文解字》PPT课件

《说文解字》PPT课件

嶂障
愧媿 (kui) 杯盃
隄堤
猿猨 粽糉 裤袴 柄棅
岷汶 邨村 视眡 蹟迹
25
C.六书结构和偏旁都相同,而偏旁的组合方式不同。或偏旁位置不同,或偏旁有繁变、省变或 讹变等变异。例如: 界畍 够夠 期朞 惭慙 峰峯 T示 點点 略畧 萅春 吳吴
26
3) 汉字异体字繁多的原因: 一是因为汉字非一人,一地,一时所造,人们造字用的方法和构造形式自然不可能一致; 二是因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正体字形被更改而发生讹变、繁变、省变或偏旁移位; 三是因为汉字字形从来就缺乏严格的规范。
16
三、古今字、异体字、简繁 字
•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和汉语之间的关系复杂起来,同字异形、同义异字、同 词异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古书中常见的形体分歧的字有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三大 类。
17
1.古今字
• 是汉字在发展中所产生的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 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的形体不同的汉字。其中 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古字,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今字。
34
35
例如: 價价 “价”,《说文解字》:“善也。”《诗经·大雅·板》:
“价人维藩。”是说品行好的人是维护国家的屏障。现用来代替 “價”字,但在古籍中不能作“價”的价格、价值义讲。
蘋苹 “苹”,《说文解字》:“蓱也,无根,浮水而生者。” 指出其本义是水中的浮草。后来用以表蒿草,而原义用“萍”表 示。“蘋”,在古代指大萍,即现在称为四叶菜(草)的蕨类植物, 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指蘋(苹)果。1936年起才以“苹”代替 “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中 “苹”指蒿草,不能以为是现代的简化字的苹果义,讲成鹿在吃 野地上的苹果。
19
古今字从形体结构上看,一般都有相承的关系。 • 有的今字是在古字上增加形符,以古字为声符。

说文解字话甲骨课件资料

说文解字话甲骨课件资料

说文解字话甲骨殷墟甲骨文约有单字四千左右。

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考释,已经认识一千来字。

我这里选释部分常见的字以饗读者。

“”:字从二(上)从(人),隶作“元”。

人之上会意为首。

《孟子·滕文公》:“勇士不忘丧其元。

”即用其本义。

引申义为始为大。

例如:称国家最高领导人为“元首”,称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旦”;称每个年号的第一年为“元年”,称主将为“元戍”。

“”:甲骨文“天”字或写作“” ,像人之正立形,上突出其头部。

或写作“”,从二(上)从大。

大亦人也,人之上即颠。

故《说文》曰:“天,颠也。

”卜辞云“庚辰王弗疾朕天”,即用天之本义,“疾天”即指头部之疾病。

“”:甲骨文“帝”字异构很多,王国维、郭沫若谓“帝”乃“蒂”之初文,象花萼。

叶玉森云像束薪积柴形,用于祭天,相当后来的体字。

由此派生出天帝、帝王义。

叶说近是。

“”:甲骨文“祝”字从“示”从“兄”,亦是神主。

象人跪于神主之前有所祷告之形,字或省示。

《说文》:“祝,祭主赞词者。

”甲骨文“示”字写作“”等字形。

“”甲骨文“王”字象钺形。

钺为古兵器多为弧形刀,青铜或石制,盛行于商周,有出土文物刻参考。

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

王权是抽象的,乃以钺形代表。

“”甲骨文“玉”字象串玉之形。

横划代表玉竖划(或作)代表穿玉之丝绳。

珏字作“”。

殷商时玉乃货币或饰物。

“”此字上象山崖形,“”即山,房屋形,故崖下之即洞窟也。

王即玉,即“”(箕筐之属),“”即辛,凿类工具。

象于山洞中双手执辛,开凿玉石置于“”之意。

唐兰释璞,《战国策.秦策》:“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

“”象(飘带),中间之口,应是一方形箱子,四面标明方向。

故甲骨文“中”字,象风向标,可随风向转动,而立柱恒居中央而不动。

卜辞云“五中”,即以之测风向及风之大小。

甲骨文“中”字多用为伯仲之仲,与“”有别。

或谓“”即旂帜,“五中”即立,氏族议大事时先“立中”聚众。

“”甲骨文“每”字,从“女”或从“母”,义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解字
每天学习几个字,
天天都能涨知识。

关注微信公众号:班主任俞老师
★安居乐业★

从上图甲骨文“安”字形看,上面为宝盖头,象征房子,下面则是一女子跪坐在家中(魏晋时期前,古人常常跪坐),女子在家中,比较不会遇见危险;家中有女眷,不宜奔波,也意味着要在此常住定居,因此“安”本义是平安、安定。

也有观点认为,“安”指的是女子从外面跑回家中,在家就安全、安定了。

女子跑回家中是因为在外面遇到麻烦了,因此“安”又有“哪里”“怎么样”等含义。

这种观点由此引出“按”的含义:用手拉住往回家跑的女子,由此产生按的意思是按住、制止等。

还有观点认为:甲骨文(宀,新房)(女,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

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兴宅、娶亲,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事件,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顺利兴宅、娶亲,便能安居乐业,反之内心则焦虑不宁。

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古人称娶亲成家、宁神度日为“安”,称衣食充足而娱乐养心为“宁”(宁)*,“安”是“宁”的基础,“宁”是“安”的高级境界。


“居”,由“尸”和“古”组成。

说法一:像一个坐着的人。

古代的祭悼传统,让活人坐在祭位上,以代表死者或者先祖,接受人们的吊唁。

所以“尸”字的本义指坐在祭位上的人。

“古”则代表位置,接受祭祀的人坐在位置上。

由此得出“居”的意思有:担当、处于等。

如“身居要职”。

从而可以理解“据”,一手抢夺了重要位置,即“占据”、“据为己有”等。

说法二:甲骨文(人,指妇女)(倒写的“子”,表示刚降生的婴儿),表示妇女生孩子,呆在家里坐月子。

在古人眼里,妇女坐月子,安安定定在家里过日子,最能体现“家居”的本质。

造字本义:动词,妇女生育坐月子,安安定定在家里过日子
现在,“居”用得比较普遍的有“居住”、“处于”等意思。


甲骨文:乐
“乐”,最初念yue,第四声,本义为乐器、音乐。

甲骨文(丝,丝弦)(木,架子,琴枕),字形像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弦附木上”。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但是加了“白”,很像调弦之物。

因为音乐会使人愉悦,所以“乐”有快乐的意思。

由此引申:“砾”,指远古时代作为打击乐器的坚硬小石块,小块乐石叫“砾”,大块乐石叫“磬”。

“烁”则表示砾石产生的火花。


“业”,本义是“乐器架子上方横木上的大版。

”,外形像锯齿,《诗经》提到“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

后来也指筑墙和书册的夹板,所以有基业、学业等用法。

业精于勤荒于嬉,今天你努力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