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设计审核、变压器技术规范内容、换流变压器的噪声

合集下载

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PPT课件

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PPT课件

5
工程
Eagle Pass 2000 36 ± 15.9 132/132 1100 0(B-B) 电力交易,系统 互联,电压控制
Cross Sound 2001 330 ± 150 345/138 1175 2×40 电力交易,urray Link 2002 200 ± 150 132/220 1400 2×180 电力交易,系统 互联,地下电缆
VTc1
ip p iL1
VTc2
C VTc3
udc1
io
O
udc
VTc4
udc2
in
iL2
n
_c1
_c2
_aa
1.00
0.50
0.00 -0.50 -1.00
_ 1.00 0.50
0.00
-0.50
-1.00 _ 0.31500.32000.32500.33000.33500.34000.34500
1010/58
11:19
VSC-HVDC的主要工程
TrollA Estlink
Valhall
投运 输送功 直流电 两侧交 直流电 电缆长
用途
年 率/MW 压/kV 流电压 流/A 度/km
2005 2×42 ±60 56/132 400 4×70 绿色环保, 海底电缆
2006 350 ±150 400/330 1230 2×72 电力交易, 系统互联,
三电平电压源换流器拓扑结构及其输出交流波形
6/568
11:19
电压源换流器常见拓扑结构
+ SM
SM 1
SM 1
SM 1
SM 2
SM 2
SM 2
SM n
SM n

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11:19
VSC-HVDC系统简介
330 MW的VSC-HVDC换流站俯视图 13/58
11:19
VSC-HVDC系统简介--换流桥
换流桥每个桥臂是由若干个IGBT级联而成。对于大容量换流 器,每臂可能有上百个IGBT级联而成。IGBT旁边都反并联一 个二极管,它不仅是负载向直流侧反馈能量的通道,同时也 起续流的作用。
5
工程
Eagle Pass 2000 36 ± 15.9 132/132 1100 0(B-B) 电力交易,系统 互联,电压控制
Cross Sound 2001 330 Cahle
Murray Link 2002 200
± 150 345/138 1175 ± 150 132/220 1400
2×40 电力交易,系统 互联,海底电缆
2/58
11:19
VSC-HVDC起源
➢1954年,连接Gotland与瑞典大陆之间的世界 上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建成,标志着 HVDC进入了商业化时代。
➢1990年,加拿大McGill大学的Boon-TeckOoi等 首次提出使用PWM技术控制的VSC进行直流 输电的概念。
➢1997年,ABB公司在瑞典中部的Hallsjon和 Prof. Boon-Teck Ooi Grangesberg之间建成首条的工业试验工程。 PMhc.DGi.l(lMUcnGivielrl)sity
VSC联接有源交流网络时的稳态模型如下图所示:
22/58
11:19
VSC-HVDC的运行原理
令X
L、Y
1、
R2 L2
arctaRn ,由图可知 X
Ps Qs Us∠δ
Pc Qc Uc∠0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与换流阀设计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与换流阀设计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与换流阀设计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与换流阀设计规范1.1 换流变压器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变压器是最重要设备之一。

在整流站,用它将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隔离,通整流装置将交流电能转换为高压直流电能,再利用直流输电线路传输;在逆变站,通过逆变装置将直流电能再转换为交流电能,再通过换流变压器输送到受端交流系统;从而实现不同交流系统的联络。

1.1.1 换流变压器功能与特点换流变压器功能有:1、降低交流侧谐波电流,特别是降低了5、7次谐波电流,这是由于绕组接法为YNyn0和YNd11,提供相位差为30°的12脉波交流电压;2、作为交、直流系统的电气隔离,可削弱侵入直流系统的交流侧过电压幅值;3、限制故障电流,换流变压器的阻抗限制了阀臂短路和直流母线上短路时的故障电流,使换流阀免遭损坏;4、通过换流变压器可实现直流电压较大幅度的分档调节。

由于换流变压器的运行与换流器的换相所造成的非线性密切相关,所以换流变在漏抗、绝缘、谐波、直流偏磁、有载调压和试验等方面与普通电力变压器有不同的特点。

(1)短路阻抗为了限制当阀臂及直流母线短路时的故障电流以免损坏换流阀的晶闸管元件,换流变压器应有足够大的短路阻抗。

但短路阻抗也不能太大,否则会使运行中的无功损耗增加,需要相应增加无功补偿设备,并导致换相压降过大。

大容量换流变压器的短路阻抗百分数通常为12%~18%。

(2)绝缘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同时承受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

由两个6脉动换流器串联而形成的12脉动换流器接线中,由接地端算起的第一个6脉动换流器的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直流电压垫高0. 25U d(U d为12脉动换流器的直流电压),第二个6脉动换流器的阀侧绕组垫高0. 75Ud,因此换流变压器的阀侧绕组除承受正常交流电压产生的应力外,还要承受直流电压产生的应力。

另外,直流全压起动以及极性反转,都会造成换流变压器的绝缘结构远比普通的交流变压器复杂。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分析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分析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分析陕西省长安大学附属学校 贾勇鑫【摘要】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建设出灵活、坚强、高效的电网结构,是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优势的有效途径,代表着直流输电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已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先介绍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构成,重点介绍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结构、子模块结构以及换流器的波形特点,从功率控制、输送容量、可靠性、输电距离等角度,分析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展望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柔性直流输电;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分布式电源;孤岛供电0 引言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输电已经广泛应用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海底电缆输电和非同步联网等工程领域,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投运了100多个直流输电工程。

高压直流输电在我国“西电东送,全国联网”发展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电力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柔性直流作为电力领域中的新一代前沿科技,为电网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优异的解决方案,为进行输电方式变革和建设坚强电网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1990年,加拿大McGill大学Boon-Teck等学者最早提出了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这一概念。

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可以通过控制电压源换流器中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IGBT)的开断,调节系统电压,从而控制系统交流侧功率水平,因此可以进行功率输送和稳定电网,从而可以避免现有输电技术存在的许多问题,国内称之为柔性直流输电。

较早时期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中,系统拓扑结构方面采用的是两电平或三电平换流器,这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缺点是谐波含量高、开关损耗大,但是目前的实际工程对系统电压等级和容量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

2001年,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R.Marquart和A.Lesnicar共同提出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拓扑,该拓扑结构通过将子模块进行标准化,然后将其进行串联,从而较为方便地实现系统的高压大容量化,输出多电平效果的电压,系统的谐波性能优异。

22.换流变压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22.换流变压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查阅设计文件 、可研、初设评
件、可研、初 设评审意见,
之内。 4.换流变设计文件应明确保证的声压水平和相应的声
8 换流变的总损耗应该等于额定运行条件下的空载损耗与负 载损耗之和。这些损耗保证值应在GB 1094.1规定的范围之内。
审意见
记录换流变的 主要设计参数
功率级。
4.《±800kV级换流变压器通用技术规范》(Q/GDW 147-
2006) 4.2 在特殊使用条件: 1.在较高环境温度或高海拔环境下的温升,按GB 1094.2和本
规范相应规定。
查阅设计文件 、可研、初设评 审意见
件、可研、初 设评审意见, 记录换流变使 用条件是否满
避免将换流变与主变共串。对于无法避免的情况,应在 2.在高海拔环境下的外绝缘:按GB1094.3和本规范相应规定
装置是否满足 要求
点应不少于三对,并按三取二逻辑出口。
《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
事故措施》
1.2.9 换流变、平波电抗器阀侧套管及穿墙套管应装设可观
测的密度(压力)表计,且应安装在阀厅外
1.换流变亚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满足GB 50116的设 计要求 2.换流变压器应设计自动水喷雾灭火或其他满足当地消 防部门要求的灭火方式
足要求
主变侧安装隔离刀闸

4.《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
项反事故措施。
21.防止主变与换流变共串
21.1在设计阶段,对于交流场采用3/2接线的换流站,设计单
位应尽量避免将换流变与主变共串。对于无法避免的情况,应
在主变侧安装隔离刀闸
电气设备
第 1 页, 2.工程设计
2
电气设备 性能

规范操作交直流高压试验变压器 变压器操作规程

规范操作交直流高压试验变压器 变压器操作规程

规范操作交直流高压试验变压器变压器操作规程交直流高压试验变压器是发电厂、供电局及科研单位等广阔用户的用来做交流耐压试验的基本试验设备,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局的标准,用于对各种电气产品、电器元件、绝交直流高压试验变压器是发电厂、供电局及科研单位等广阔用户的用来做交流耐压试验的基本试验设备,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局的标准,用于对各种电气产品、电器元件、绝缘材料等进行规定电压下的绝缘强度试验,考核产品的绝缘水平,发觉被试品的绝缘缺陷,衡量过电压的本领。

特别适用于电力系统、工矿企业、科研部门等对各种高压电气设备、电器元件、绝缘材料进行工频或直流高压下的绝缘强度试验。

是高压试验中必不可少的紧要设备。

交直流高压试验变压器使用方法(1)试验前,要将高压试验变压器的外壳“┻”端,电源掌控箱的接地端“┻”必需良好接地,否则将危及人身与设备的安全。

(2)操作前必需谙习高压试验变压器与电源掌控箱的电气原理接线图。

假如要做直流耐压与泄漏试验时,可先将高压硅或微安表旋在高压试验变压器的高压端。

(3)准备完毕,检查线路无误后,可合上总电源开关,此时绿色开关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接通;同时绿色停止按钮上的指示灯也亮,假如不亮应把调压器手柄按逆时针方向返回零位,绿色停止按钮上的指示灯亮,否则起动按钮拒绝合闸。

(4)按下起动按钮,红色按钮指示灯亮,这时按顺时针每秒1.5~2千伏的速度均匀缓慢地旋动调压器手柄,高压渐渐上升并紧密注意电压表的指示及试品情况,直到调到所需试验高压为止。

(5)要测试产品的耐压试验时间,可拨动定时器所需定时时间再按下定时,即在规定的时间里测试产品耐压,然后报警告知,若被测产品被击穿,过流继电器自动跳闸,此时试品为不合格。

(6)如需保护被测产品免被击穿,可先在高压侧连续接保护球隙调整保护球放电电压为试验电压的1.15倍左右。

交直流高压试验变压器注意事项1、高压电器的绝缘试验的安全正确,除谙习本产品说明书外,必需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划进行;GB/T16927—1996《高压试验技术》DL/T596—1996《电力设备防备性试验规程》2、由于本系列产品的设计特点其及结构限制,在额定输出容量下的连续使用不能超过二小时。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与换流阀设计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与换流阀设计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与换流阀设计规范1.1 换流变压器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变压器是最重要设备之一。

在整流站,用它将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隔离,通整流装置将交流电能转换为高压直流电能,再利用直流输电线路传输;在逆变站,通过逆变装置将直流电能再转换为交流电能,再通过换流变压器输送到受端交流系统;从而实现不同交流系统的联络。

1.1.1 换流变压器功能与特点换流变压器功能有:1、降低交流侧谐波电流,特别是降低了5、7次谐波电流,这是由于绕组接法为YNyn0和YNd11,提供相位差为30°的12脉波交流电压;2、作为交、直流系统的电气隔离,可削弱侵入直流系统的交流侧过电压幅值;3、限制故障电流,换流变压器的阻抗限制了阀臂短路和直流母线上短路时的故障电流,使换流阀免遭损坏;4、通过换流变压器可实现直流电压较大幅度的分档调节。

由于换流变压器的运行与换流器的换相所造成的非线性密切相关,所以换流变在漏抗、绝缘、谐波、直流偏磁、有载调压和试验等方面与普通电力变压器有不同的特点。

(1)短路阻抗为了限制当阀臂及直流母线短路时的故障电流以免损坏换流阀的晶闸管元件,换流变压器应有足够大的短路阻抗。

但短路阻抗也不能太大,否则会使运行中的无功损耗增加,需要相应增加无功补偿设备,并导致换相压降过大。

大容量换流变压器的短路阻抗百分数通常为12%~18%。

(2)绝缘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同时承受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

由两个6脉动换流器串联而形成的12脉动换流器接线中,由接地端算起的第一个6脉动换流器的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直流电压垫高0. 25U d(U d为12脉动换流器的直流电压),第二个6脉动换流器的阀侧绕组垫高0. 75U d,因此换流变压器的阀侧绕组除承受正常交流电压产生的应力外,还要承受直流电压产生的应力。

另外,直流全压起动以及极性反转,都会造成换流变压器的绝缘结构远比普通的交流变压器复杂。

(3)谐波换流变压器在运行中有特征谐波电流和非特征谐波电流流过。

随笔之十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随笔之十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随笔之十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严同· 1 个月前直流输电是我个人比较偏好的一种输电方式了,试作总结一二,主要是高压直流输电(HVDC)。

一、高压直流输电概述高压直流输电:将三相交流电通过换流站整流变成直流电,然后通过直流输电线路送往另一个换流站逆变成三相交流电的输电方式。

高压直流输电原理图如下:•换流器(整流或逆变):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或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换流变压器:向换流器提供适当等级的不接地三相电压源设备。

•平波电抗器:减小注入直流系统的谐波,减小换相失败的几率,防止轻载时直流电流间断,限制直流短路电流峰值。

•滤波器:减小注入交、直流系统谐波的设备。

•无功补偿设备:提供换流器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减小换流器与系统的无功交换。

高压直流输电对比交流输电:1)技术性•功率传输特性。

交流为了满足稳定问题,常需采用串补、静补等措施,有时甚至不得不提高输电电压。

将增加很多电气设备,代价昂贵。

直流输电没有相位和功角,无需考虑稳定问题,这是直流输电的重要特点,也是它的一大优势。

•线路故障时的自防护能力。

交流线路单相接地后,其消除过程一般约0.4~0.8秒,加上重合闸时间,约0.6~1秒恢复。

直流线路单极接地,整流、逆变两侧晶闸管阀立即闭锁,电压降为零,迫使直流电流降到零,故障电弧熄灭不存在电流无法过零的困难,直流线路单极故障的恢复时间一般在0.2~0.35秒。

•过负荷能力。

交流输电线路具有较高的持续运行能力,其最大输送容量往往受稳定极限控制。

直流线路也有一定的过负荷能力,受制约的往往是换流站。

通常分2小时过负荷能力、10秒钟过负荷能力和固有过负荷能力等。

前两者上直流工程分别为10%和25%,后者视环境温度而异。

就过负荷而言,交流有更大灵活性,直流如果需要更大过负荷能力,则在设备选型时要预先考虑,此时需增加投资。

•潮流和功率控制。

交流输电取决于网络参数、发电机与负荷的运行方式,值班人员需要进行调度,但又难于控制,直流输电则可全自动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损耗,可按下式表示: 式中:
RADh X h .................................. (B.12) RAD1 X1
X
h
2
X
h
sinh cosh
X X
hsin X h h cos X
h
.......................... (B.13)
因此绕组附加系数 FWE 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KWE
2x
PWh
RW
I
2 h
1
KWE
hx
n
PW
RW
I
2 L
RW
KWE
I
2 h
hx
......................... (B.1)
1
因此
PW
RW
I
2 L
PW1 RW I12
n 1
Ih I1
2
hx
............................ (B.2)
对于绕组,x=2,附加系数等于:
GB/T 18494.2—XXXX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按变压器额定基频电流下的损耗测量值确定非正弦换流电流下的变压器运行负载损耗
B.1 概述
使用GB/T 18494.1中6.2的符号, 绕组的损耗可以写成下述关系式:
PW1 RW I12 1 KWE 1x
PW 2
RW
I
2 2
1
............................... (B.6)
b) 引线涡流损耗 PCE1 和结构件中杂散损耗 PSE 1 之和等于测得的总损耗 P1 减去由 a)得出的绕组 损耗 PW1 ,再减去测得的引线损耗 I12 RC ,即:
28
GB/T 18494.2—XXXX
PCE1 PSE1 P1 (PW1 (I12 RC )) ........................... (B.7)
非正弦电流下的总损耗为:
PN
I
2 LN
(RW
RC ) (FWE PWE1 ) FCE (PCE1 PSE1 )
................. (B.8)
上述计算中的损耗分量均应校正到参考温度(见GB/T 1094.1和GB/T 1094.11的规定)。 在式(B.1)~式(B.8)中的各个分量应为各绕组分别计算值的总和。
绕组涡流损耗附加系数 FWE 。这可用电磁场分析有限元法对基波进行计算来得到。
对于由多根导线绕制的常规绕组,它在谐波下的杂散磁通分布与基波下的磁通分布相同,因此可以 推导出以下的关系式,见图B.1。
导线尺寸与渗透深度之间的关系:
轴向 磁通 方向
图B.1 绕组导线的截面
X ah
t
r
o 1 2
h
0.5
n 1
Ih I1
2
h 0.5
................ (B.15)
30
GB/T 18494.2—XXXX CC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设计审核
C.1 概述
试验不可能解决所有关于换流变压器性能的重要问题。考虑到换流变压器设计的复杂性,及其对运 行性能满意度方面的影响,设计审核是一项重要因素。
C.2 论题
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构件中杂散损耗的附加系数取与母线连接系统相同的值。
FSE
PSE PSE1
FCE
...................................
(B.5)
注:绕组选择x=2和大电流母线和结构件选择x=0.8的解释说明见GB/T 18494.3。
更通用的损耗计算如下:
a) 绕组损耗 PW1 是测得的直流电阻损耗与计算的涡流损耗之和:
FWE
n 1
Ih I1
2
h2
.................................
(B.3)
在大电流母线连接系统中,其损耗的基本规则与绕组相同,但是指数x较小。对于引线,x=0.8,附
加系数等于:
PC
RC
I
2 L
PC1 RC I12
n 1
Ih I1
2
h0.8
FCE
......................... (B.4)
在h×ω1频率下的附加电阻 RADh 可定义为
GB/T 18494.2—XXXX
RADh Rh RW .................................. (B.11)
式中的Rh是在h×ω1频率下的绕组电阻。
附加电阻 RADh 对基波下的电阻 RAD1 的增量,对绕组的所有导线都是相同的,忽略每根导线的涡流
由计算的绕组涡流损耗 加上测量的损耗
便能得出绕组总损耗 PW1 的准确值。
引线和结构件中的杂散损耗 PCE1 + PSE 1 可以从测出的总损耗 中减去绕组损耗 PW1 ,再减去测得的
引线直流损耗测量 I12 RC 后精确得出。
B.2 绕组涡流损耗附加系数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如果已知由轴向和辐向杂散磁通分别产生的绕组涡流损耗分量 PWEax1 和 PWErad1 ,则可更准确地推算
FWE
PWEax1 PWE1
n 1
Ih I1
2
( X ah ) (X1)
PWErad1 PWE1

n 1
Ih I1
2
( X rh ) (X1)
............ (B.14)
对于箔式绕组,绕组的附加系数可以取为:
FWE
PWEax1 PWE1
n 1
Ih I1
2
h2
PWErad1 PWE1
在设计审核过程中可能包含的论题列举如下: ——密封件和密封件紧固:设计良好的密封件紧固系统能使密封材料达到它的“正常”寿命 15 年~
20 年而不出现过早损坏。密封系统应包括正确的密封件压力、密封件限位、O 型圈密封槽和机 加表面等。宜设计老化试验,以证明密封材料的寿命是 25 年~35 年。随着对环境(ISO 14001) 的不断关注,大多数企业更注重防漏。制造方宜证明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套管替换:在签定合同时制造方宜提供关于套管尺寸/参数的充分信息。如果不可能再从原来 的换流变压器供应商那里替换套管,那么此信息尤为重要; ——螺栓紧固力矩:宜提供所有螺栓的紧固力矩。选择合适尺寸的螺栓特别重要,这样可以获得正 确的螺栓紧固力矩。制造方宜对以前的问题以及任何其他与螺栓紧固力矩有关的问题提供信 息; ——模型研究:设计审核过程宜包括工程研究结果,包括绝缘试验(如极性反转试验)的暂态模型; ——套管:宜审核套管安装的可靠性,例如侧壁安装的套管。在按照此标准设计/试验的换流变压 器上使用不满足 IEC/IEEE 65700-19-03 规定的 直流套管应给与仔细的审核。是否存在兼容性 问题,这些和其他的套管安装问题宜由制造方解决; ——电气连接:为实现换流变压器制造的简便,需要大量的电气连接,这已成为现场故障的潜在根 源。许多这样的连接是埋入式的,不易检查。对此的考虑包括:冷压连接宜有一个监视孔或其 他措施来保证在冷压前后已完全插入;操作铜焊的人员宜在相同的连接件上做铜焊接,以证明 他具备焊接的资格(如果此人在过去的 6 个月没做此项工作);宜将焊接件切开、照射 X 光或 采取其他措施,以保证铜焊的操作正确;螺栓连接宜使用螺栓/拧紧系统(螺栓尺寸的主要范 围为 M8~M12),以便在变压器的整个运行寿命中能提供持续的夹紧力(包括超过型号所需值 50%的冗余);弹簧式连接件宜有 100%的冗余;没有油流的连接件(如穿缆/拉杆式套管)宜 遵守的规则是 1.55A/mm2。作为一个“经验法则”,宜给螺栓加载到比连接材料在整个温度变 化过程中受热尺寸的变化还要长的弹性伸长量(螺栓越大,使用的紧固力矩越大。内部螺栓连 接很难达到很高的力矩)。一般来说,制造方应解决所有电气连接问题; ——换流变压器的热点有许多独特的方面:经验表明这些方面在工厂试验中很难充分确定,包括交 流谐波磁通、大量直流绝缘(包)以及交流和直流电气强度之间的平衡等,它们很难准确地确 定热点温度。然而典型的是,与运行中产生的损耗相比,温升试验使用的过电流在顶部线段内 产生的损耗稍高一些(包括谐波),这样绕组顶部的温升将有代表性。这里假设估算的总损耗 是正确的。应注意的是,在绕组中部谐波电流对涡流损耗的影响要比在绕组端部高一些。在顶 层油温度的基础上,使用 1.3 倍或 1.5 倍的热点系数也不可能估算出热点温度;热点温度可能
.............................
(B.9)
X rh
s
r
o 1 2
h 0.5
........................... (B.10)
式中: ω1 ——基波频率;
h ——谐波次数; μ0 ——真空磁导系数; μr ——相对磁导率(铜μr =1 )
29
ρ ——密度,kg/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