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题10

合集下载

《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试卷及解析(10)

《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试卷及解析(10)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形式,是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
(1)园所内参与。园所内参与是指家长亲自到园所主持一些教学活动或者参与一些教育教学活动。
(2)园所外参与。园所外参与是指家长间接地协助配合园所进行教育,包括:协助幼儿搜集资料,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回答幼儿的提问;带领幼儿做实地观察,增加幼儿生活经验,等等。
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
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
C.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
D.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
13.婴儿最初掌握语音是通过( )学会的。
A.辨音
B.自发
C.强化
D.模仿
14.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象是( )。
B.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C.大小规律
D.首尾规律
17.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
A.胆汁质的儿童
B.多血质的儿童
C.粘液质的儿童
D.抑郁质的儿童
18.著名的“哨兵持枪姿势”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 )。
A.坚持性
B.目的性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
A.幼儿园生活环境
B.幼儿园心理环境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及参考答案(2022年最新版)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及参考答案(2022年最新版)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及参考答案(2022年最新版)题库(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A.儿童之家B.幼稚园C.性格形成新学园D.托儿所2.学前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学前教育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是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3.早期教育首先影响孩子的发展是A.智力B.生理C.性格D.心理4.托幼机构的教育特点具有A.早期性B.情感性C.随机性D.计划性5.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教育的主要手段是A.学习B.游戏C.劳动D.生活6.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是A.弗洛伊德B.皮亚杰C.格塞尔D.华生7.《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8.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把全班幼儿分两个及以上的小组,再根据各小组的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这被称为( )A.集体教学B.区域教学C.游戏教学D.小组教学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是A.教师教科学的过程,而不是儿童学科学的过程B.教师指导的过程,而不是儿童探索的过程C.教师指导下儿童自主的科学探索过程D.儿童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10.幼儿能掌握表示因果、转折、假设关系的连接词,这个目标适合的年龄段是A.1—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 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特点?12. 简述NAEYC(1999)提出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6个因素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13. 联系实际,谈谈托幼机构在家园(所)合作中应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经典条件反射是由谁提出来的()。

A.格赛尔B.斯金纳C.巴甫洛夫D.华生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C项正确。

2.幼儿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往,性格内向,胆小,且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都很少,可能成为什么同伴类型()。

A.被拒绝型B.受欢迎型C.被忽略型D.一般型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被忽视型幼儿不喜欢交往,他们常常独处或一人活动,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缩。

他们很少对同伴做出友好、合作的行为,也很少表现出不友好、侵犯性行为,因此既没有多少同伴主动喜欢他们,也没有多少同伴主动排斥他们。

他们在同伴心目中似乎是不存在的,被大多数同伴忽视和冷落。

题干中,幼儿“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往”、“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也很少”,证明该儿童为被忽略型。

C项正确。

3.幼儿最先掌握的是什么概念()。

A.数概念B.实物概念C.时间概念D.空间概念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掌握的各种概念中以实物概念为主,在实物概念中,又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即掌握基本概念为主。

而数概念、时间概念、空间概念对于幼儿来说都属于抽象概念,故发展较晚。

B项正确。

4.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特点来看,下列哪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标签并描述自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印象,对自己的特征、能力、态度、信念、价值观的总的认识,而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会产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能力在3岁儿童中还不明显,在幼儿初期,孩子还不存在自我评价,而在5岁儿童绝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

所以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标签并描述自己的年龄为4~5岁。

B项正确。

5.幼儿看到天上的白云,一会儿觉得它像马,一会儿觉得它像火车头,这种想象属于()。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备考指导: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要求考生熟悉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和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了解幼儿。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幼儿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在复习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二、高频考点提要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2.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婴幼儿发展的发展理论。

4.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

5.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

6.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7.幼儿注意、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的发展。

8.情绪情感的含义、分类、功能、一般趋势、特点、心理价值。

9.个性的结构、特性、形成、性倾向性的发展。

10.幼儿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与意义。

11.幼儿亲子、同伴关系、性别角色、攻击性行为和学前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

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1) 涵义:婴幼儿发展,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 过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

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3)影响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1)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其中生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20题)1、下列属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是()A.能认读拼音字母B.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C.能认读一定量的汉字D.能正确书写常用汉字【答案】 B2、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属于()。

A.结构游戏B.表演游戏C.角色游戏D.智力游戏【答案】 C3、教师通常在班级设置许多活动区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选,这遵循的心理发展原则是()。

A.阶段性原则B.社会性原则C.操作性原则D.差异性原则【答案】 D4、下列不属于认知发展障碍的选项是( )A.感觉统合失调B.语言发展障碍C.焦虑症D.智力障碍【答案】 C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其中艺术领域的关键能力是()。

A.感受能力B.表现能力C.创造能力D.思维能力【答案】 C6、“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这一目标归属于健康子领域的( )A.动作发展B.身心状况C.生活能力D.自我保护【答案】 A7、活动去活动结束了,可是晨晨的“游乐园”还没撘完,他跟老师说:“老师,我还差一点就完成了,再给我5分钟,好吗?”,老师说:“行,我等你”,一边说,一边指导其他幼儿收拾玩具····,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应该()A.与幼儿积极互动B.根据幼儿活动的需求灵活调整C.按作息时间表按部就班的进行D.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答案】 B8、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体现了学前教育中的()原则。

A.独立自主性B.发展适宜性C.活动性D.综合性【答案】 A9、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B.学前教育属于启蒙教育C.学前教育属于义务教育D.学前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答案】 C10、儿童3岁后,胸围每年增加()。

A.1厘米B.2厘米C.3厘米D.4厘米【答案】 A11、在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创设中,沙、水等区域所提供的活动材料可塑性非常大,属于( )A.固定结构材料B.半固定结构材料C.无固定结构材料D.游戏材料【答案】 C12、在白布上,贴上紫色的茄子,这样的贴绒教具运用了()的感知规律。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与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与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

A.1小时B.1.5小时C.2小时D.2.5小时【答案】 C2、幼儿园教育目标中最有操作性的、最具体的目标是( )A.班级一周计划的教育目标B.幼儿年龄阶段目标C.某一具体活动的教育目标D.班级一日计划的教育目标【答案】 C3、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 )和行为。

A.感性认识B.环保意识C.人文意识D.自然规律【答案】 B4、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 )。

A.具体形象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觉思维D.直观行动思维【答案】 D5、贯彻幼儿参与性原则的根本保证是( )A.教师的引导B.教师要控制幼儿C.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D.创设优美的环境【答案】 C6、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A.做游戏B.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过家家C.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给娃娃穿衣、喂奶D.儿童能算出2+3=5【答案】 C7、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C.给娃娃穿衣、喂奶D.儿童能算出2+3=5【答案】 C8、2岁前婴儿直觉行动式的思维使得其动作具有一些特点,以下错误的表述是( )。

A.动作有试误性B.动作无计划性C.精细动作发展迟缓D.动作停止思维停止【答案】 C9、中班区域活动内容最少为( )。

A.6—7个B.8—9个C.9—10个D.11—12个【答案】 B10、下列不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是( )A.水痘B.猩红热C.流行性乙型脑炎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答案】 C11、3岁前,幼儿言语的主要形式是( )。

A.独白B.对话C.情境言语D.连贯性言语【答案】 B12、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 )。

A.心理疾病B.言语障碍C.行为障碍D.精神障碍【答案】 B13、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 )。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一、幼儿学段1.简述教师观察幼儿行为的意义。

观察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

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法,因为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

同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可以比较真实地得到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资料。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而了解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需要教师细致、耐心的观察。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倨傲与评价的重要依据。

因此,观察对教师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促进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请依据皮亚杰的理论,简述2-4岁儿童思维逻辑特点。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2-4岁儿童处于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该阶段的思维主要有三个特点:(1)以自我为中心,幼儿认识周围的事物只能站在自己的经验范围中心来理解,同时还不能很好的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来。

(2)不可逆性,突出表现为没有守恒概念。

(3)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靠表象思维,但是还不能进行具体运算。

3.简述幼儿园美育的意义。

(1)对幼儿个体发展的意义①美育通过艺术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产生美好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②美育帮助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必知必背

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必知必背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必知必背1、婴幼儿的发展过程和阶段儿童发展主要是指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在此过程中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

其中,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这是发展中最关键、最迅速的时期。

儿童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

儿童发展阶段:婴儿期(0-1)、幼儿期(1-3)、学前期(3-6)。

2、儿童发展具有的特点(1)方向性和顺序性;(2)连续性和阶段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

3、婴幼儿发展敏感期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

敏感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敏感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敏感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敏感期。

4、婴幼儿发展危机期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时期,幼儿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5、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1)遗传(2)生理(3)环境(4)教育(5)主观能动性6、发展的一般特征(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体系。

7、发展的年龄特征8、身体发育的规律(1)运动器官发展接近完善;(2)婴幼儿身长中心点随年龄增长下移;(3)体围发育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4)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

9、遗传决定论幼儿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

10、环境决定论幼儿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确信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起决定的作用。

11、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动力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题10
90、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特征)及其培养方法?
答:特点: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化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人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主要表现在:
1、观察的目的性不断加强,
2、观察的持续性断延长,
3、观察的细致性不断增加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培养方法:帮助学前儿童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观察的兴趣,交给学前儿童观察的方法,训练儿童运用多种感官观察。

91.幼儿思维的类型。

(1)直观行动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又叫动作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它的特点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直观的、具体的解决问题依赖实际动作。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比如,兔子总是“小白兔”、猪总是“大肥猪”,奶奶总是白头发的,儿子总是小孩。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是人类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方式。

92.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1)激发兴趣与主动性。

(2)丰富生活经验。

(3)培养有意记忆。

(4)教授记忆策略。

93.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素材;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
(3)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4)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6)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94.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清晰地感知一些刺激,这些刺激便成为知觉对象,其余的成为背景,对象是感知的中心,背景则是衬托部分。

为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教师应注意:
(1)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教师应该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语言与直观材料相结合的方式。

95.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2)好奇好问;
(3)喜欢交往;(4)独立性不断发展;
(5)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6)坚持性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
(7)易冲动,自制力差,同时自制力不断发展。

96.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电视媒介的影响,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要通过幼儿具体的生活环境来起作用;
(2)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家庭的影响,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
(3)同伴相互作用,模仿和强化;
(4)移情:移情是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最内在的原因。

97.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

(1)家庭因素。

①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②父母的鼓励与教养方式;
③家庭的居住条件;
④幼儿的家庭教育条件。

(2)托幼机构因素。

①教师的影响;
②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3)幼儿自身的特征。

98.气质的类型。

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

(1)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2)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3)粘液质:稳重有余而又灵活性不足、路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99.幼儿期攻击行为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更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和物品。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则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幼园男孩比女孩更多地卷入攻击性
事件。

100.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1)父母的惩罚。

研究发现,攻击性男孩的父母对他们惩罚更多,而且即使他们行为正确也经常受到惩罚。

(2)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里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幼儿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幼儿会从这些电视、电影暴力节目中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

(3)强化
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
攻击性行为。

(4)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