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移民政策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分析及建议

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分析及建议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6年第6期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分析及建议□潘晓成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认为生态移民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扶贫效率的作用。

但要提高生态移民的政策绩效,达到既“移得出”又“稳得住”,必须协调处理好生态效率与经济效率、迁出地与迁入地农户意愿、最低生活安置与最低生产安置的关系,并应根据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配套政策,推行不同的移民安置模式。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移民 政策绩效一、三峡库区生态移民背景 三峡工程涉及工程性移民的区域涵盖湖北省、重庆市19个区县(2005年新建制)。

该区域地处四川盆地以东、江汉平原以西、大巴山脉以南、鄂西武陵山脉以北的山区地带。

三峡库区以东为渝鄂边境山地,以西属四川盆地边缘低山丘陵区,区域内沟壑纵横,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

整个库区河谷平坝仅占总面积的4.3%,丘陵占21.7%,山地占74%。

由于高山岭谷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恶劣,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较大规模人口向区域内、区域外的平原、城镇流动,并随人口流动出现举家外迁趋势。

至21世纪初,政府逐步介入并主导这一趋势,将“生态移民”作为扶贫的重要方式加大投入,使库区高山岭谷地带的农户成规模、有序搬迁。

(一)库区生态移民界定和阶段划分1900年美国学者考尔斯将群落迁移的概念导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移民的概念。

就其内涵而言,生态移民是迫于生存环境压力而进行的人口自然迁徙过程,与工程性移民具有本质区别:(1)工程性移民具有强制性,而生态移民具有选择性,生态移民体现“生存权利优先”。

(2)政府对工程性移民的介入具有补偿性,而对生态移民的介入具有补助性。

政府对生态移民的投入不具有对实物损失的赔偿性质,而是对维持生态环境的鼓励行为,国家投资体现为补助性质。

在三峡工程库区,区别生态移民与工程性移民有利于掌握严格的政策界限。

按照对生态移民的概念界定,库区生态移民分为两种类型:(1)自然外迁。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引言:作为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牵涉到大量的移民工作。

这些移民是为了工程的顺利实施而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了解三峡移民问题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研究。

本报告总结了我们的研究结果。

一、三峡移民问题的现状1.规模庞大:三峡移民涉及到的人口数量庞大,迁出地区涉及到的村庄、城镇也众多。

这给解决问题增加了复杂性。

2.生计问题:移民群体由于失去了原有的耕地、住房等生活资源,面临着重新安置的压力。

他们需要找到新的生计来源,转换职业,适应城市生活。

3.社会融入:大量农民移民进入城市,由于教育水平和城市文化的差异,他们面临着融入城市社会的难题。

二、三峡移民问题的原因分析1.生态保护需要:三峡工程建设是为了防洪、发电等目的,但也要求搬迁沿江的村庄和城市,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资源利用不均:沿江地区的资源有限,不足以支撑原住民的健康生活。

因此,移民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3.官方政策:政府需要从整体利益出发,为了国家利益,推动搬迁工作。

三、三峡移民问题的影响1.社会不稳定:移民群体的变化给当地社会稳定带来了冲击,一些不满情绪甚至可能转化成社会动荡。

2.就业竞争: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后,与本地居民可能面临就业机会的竞争,给他们找到新的生计来源增加了困难。

3.社会融入问题:由于教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移民群体要融入城市社会需要时间和资源。

四、解决三峡移民问题的对策1.加强政府管理:政府需要加强对移民工作的监管,确保迁出地区村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妥善处理移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职业转型培训:为了帮助移民群体顺利转型,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3.文化教育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文化教育支持,帮助移民适应城市生活和融入城市社会。

4.社会关爱:社会组织和公众可以关注移民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减轻他们的困难。

三峡库区开县农村移民生活安置效果评价

三峡库区开县农村移民生活安置效果评价

第52卷第1期2021年1月Vol.52,No.1Jan.,2021人民长江YangLze River文章编号:1001-4179(2021)01-0218-06三峡库区开县农村移民生活安置效果评价江小青,徐会显,周晖(长江水利委员会河湖保护与建设运行安全中心,湖北武汉430010)摘要:三峡移民安置涉及范围广、移民数量大、项目多、持续时间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以库区典型区县——重庆开县为例,系统调查了开县不同类型农村移民户生活安置情况,并结合相关政府统计、访谈记录等资料,从居住条件、收入状况、生活消费支出、生活水平以及基础设施配套5个方面,对生活安置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库区农村移民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收入状况以及生活水平得到恢复,生活安置取得初步成效,但在社会公共事业服务、基础设施覆盖等方面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农村移民;移民安置;问卷调查;三峡库区中图法分类号:D632.4文献标志码:A DOI:10.16232/ki.1001-4179.2021.01.035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民安置工作历时长达近18a,涉及130万移民,涵盖库区20个区县、277个乡镇,具有范围广、移民数量大、项目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移民搬迁安置从1993年正式开始,分四期实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三步走总体思路和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针,已取得了“搬得出、初步稳得住”的阶段性成果[1],正逐渐由“搬得出”向“安稳致富”的更高层次发展°从“搬迁建设”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三峡移民最终实现和谐库区的关键°加之库区移民规模较大,属于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影响较大的区域,移民安置成效受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安置的重点和难点[2]°近年来,围绕库区农村移民安置问题开展了诸多调查分析工作,已有学者从规划理念、规划总结、评价指标、外迁安置效果区域差异、外迁适应性、安置模式以及精准帮扶等方面展开了一定的研究[3-9]°多数研究以宏观调查以及横向不同区县比较分析为主,而针对某个典型区县农村移民安置展开纵向研究的较少°移民安置涉及移民的生产、生活两个方面°马力等[10]通过对库首地区的秭归、兴山、巴东等县乡镇移民调查发现,移民搬迁以后,库区农村的居住环境、住宅条件、生活条件和交通条件均较移民前有明显改善,农户普遍比较满意°林青等[11]结合开县移民后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移民生产安置情况,提出了移民后续安稳致富的政策性建议°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区县一一开县为例,主要从生活安置方面探究农村移民生活安置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三峡库区发展和后续工作科学有效地实施提供依据°1农村移民基本情况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接20a一遇回水,涉及开县境内水库面积55.5 km2,其中淹没陆地面积46.4km2,水域面积9.1km2,水库库岸长度约401.2km°淹没涉及县城1座、建制镇1座、乡级镇5座、:m类集镇2座,淹没单位420个、工矿企业134家,淹没涉及人口110852人、各类房屋面积442.3万m2,淹没耕地2618hm2、园地555hm2、河滩地71hm2、林地56hm2、鱼塘104hm2,以及一些专项设施等[12-16]°开县淹没涉及人口占重庆市移民总量的16.62%,收稿日期:2020-05-12作者简介:江小青,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河湖管理督查与咨询工作。

长江三峡农村移民安稳致富调研报告

长江三峡农村移民安稳致富调研报告

长江三峡农村移民安稳致富调研报告:02-12本网原创为你提供以下的内容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就地后靠移民安稳致富的问题日益显现,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这一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三峡工程的成败,关系到三峡库区的长久治安。

本文结束以分析奉节县就地后靠移民当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为基础,浅析这一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

一、奉节县就地后靠移民的基本情况(一)土地量少质差。

奉节县已累计完成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其中就地后靠安置人,人均耕园地.亩,比安置前人均减少.亩。

而且,安置移民的土地大多数是新开垦的荒地,海拔高,坡度大,熟化程度低,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条件不好。

(二)收入大幅度下降。

据县农调队测算,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农村就地后靠移民农业收入人均下降了元。

同时,城镇移民收入减少引致农村移民务工机会减少,移民务工收入也急剧下降。

(三)致富难度较大。

除土地质量差、基础设施落后、就业渠道少等客观因素外,就地后靠移民往往还存在思想保守、生存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致富。

这部分农村移民过去大多数居住在长江干支流两岸河谷地带,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占尽了发展农业的天时、地利和人和,收入来源主要靠农业,生活质量在全县农村相对较高。

面对搬迁后的艰苦条件,他们短时间还难以适应,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二、原因分析(一)农业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奉节县的淹没区是长江及四大支流(草堂河、梅溪河、朱衣河、九盘河)的河谷台地,土地肥沃,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交通便利,水源方便。

大部分土地用于种植脐橙、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亩脐橙收入一般在元之间,一亩蔬菜收入一般在元之间。

搬迁后虽然也栽种了果树和蔬菜,但土质较差对品质、产量影响较大,收入自然也就减少。

(二)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农村移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性收入和务工收入。

其中,农业生产性收入一般占农民收入的%。

二期蓄水后,原来的脐橙果园被淹,新的果园又没有投产,收入主要押在粮食和生猪上,而这显然是相当有限的。

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推荐举世瞩目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晋江市西滨镇思进村是福建省移民安置试点区之一,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思进村的移民安置工作,作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调查,其调查报告如下:一、国家对外迁移民的安置政策: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是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几年来,在全国人民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努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

根据2002年召开的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和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现场会议精神,对农村移民要坚持多种方式安置的方针,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结合起来,加大外迁安置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

其中,国家规定了外迁移民安置工作的基本准则:1、不违背政府移民规定2、不损害移民切身利益3、不迁就移民无理要求4、不乱开口子随意表态5、不越职越权相互指责6、不强索优惠歪提条件7、不违反规划突破补偿8、不更改程序漏掉手续9、不忽视资格放走假迁10、不轻视稳定放松管理为了切实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有如下意见和要求:㈠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的任务与进度要求1、调整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全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人数由原规划的83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其中以重庆市最多,有10万人。

2、外迁移民7万人,分配给以下省(市)进行安置,四川省9000人,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东省各7000人,上海市、福建省各5500人,安徽、江西、湖南各5000人。

上述11个省市要各选择一个县进行接收外迁农村移民安置试点,每个试点县接收安置150户,约600人。

3、从2001年至2003年上半年,要全部完成外迁移民安置任务。

长江三峡农村移民安稳致富调研报告

长江三峡农村移民安稳致富调研报告

长江三峡农村移民安稳致富调研报告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就地后靠是三峡库区农村移民搬迁安置的主要渠道。

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就地后靠移民安稳致富的问题日益显现,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这一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三峡工程的成败,关系到三峡库区的长久治安。

本文以分析奉节县就地后靠移民当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为基础,浅析这一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

一、奉节县就地后靠移民的基本情况(一)土地量少质差。

奉节县已累计完成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其中就地后靠安置人,人均耕园地.亩,比安置前人均减少.亩。

而且,安置移民的土地大多数是新开垦的荒地,海拔高,坡度大,熟化程度低,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条件不好。

(二)收入大幅度下降。

据县农调队测算,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农村就地后靠移民农业收入人均下降了—元。

同时,城镇移民收入减少引致农村移民务工机会减少,移民务工收入也急剧下降。

(三)致富难度较大。

除土地质量差、基础设施落后、就业渠道少等客观因素外,就地后靠移民往往还存在思想保守、生存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致富。

这部分农村移民过去大多数居住在长江干支流两岸河谷地带,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占尽了发展农业的天时、地利和人和,收入来源主要靠农业,生活质量在全县农村相对较高。

面对搬迁后的艰苦条件,他们短时间还难以适应,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二、原因分析(一)农业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奉节县的淹没区是长江及四大支流(草堂河、梅溪河、朱衣河、九盘河)的河谷台地,土地肥沃,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交通便利,水源方便。

大部分土地用于种植脐橙、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亩脐橙收入一般在—元之间,一亩蔬菜收入一般在—元之间。

搬迁后虽然也栽种了果树和蔬菜,但土质较差对品质、产量影响较大,收入自然也就减少。

(二)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农村移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性收入和务工收入。

其中,农业生产性收入一般占农民收入的%。

三峡工程农村后靠移民致富水平的综合评价

三峡工程农村后靠移民致富水平的综合评价

水 库 移 民 是 一 种 非 自 愿 移 民 (ivlnay 带 就地 安置 移 民。“ 民搬迁 大部 不 出乡 、村 ,一 般 nout r 移 rste e to迈克 尔 ・ ・ ee lm n t M 塞尼认 为 非 自愿移 民会 不 出县 , 把移民搬迁与库 区经济发展相结合 ,达 ”“ 面 临失 地 、 失业 、 失去 家园 等八大 贫 困风 险。 因此 , 到移 民 ‘ 得 出 、稳得 住 ,逐步 能致 富 ’的 目标 。 ② 搬 ” 移 民应 作 为 工 程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予 以认 真 对 根据 《 长江 三峡 工程水 库淹 没处 理及移 民安 置规划
1 0万 。① 2
础 ” 的管理 体 制下 ,三 峡工 程 的开发 性移 民工作取
得 了 丰硕成 果 , 证 了工程 的顺利 进行 和全 面竣 工 。 保


三 峡 工 程农 村后 靠移 民致 富 问题
三峡工 程 农村 移 民 ,大多数 采 取就地 后 靠 的方 式 ,即在 水库 淹没 线 以上经 济基 础 和条件 较好 的地
模型 ( H )方 法,有利 于科 学、简便地评价三峡 工程农村后 靠移 民致 富水平 ,为各项决策提供 参考。 A M 关键词 :三峡 工程农村后 靠移 民;致 富;综合评价 ;属性层次模型 ( HM ) A 中图分 类号 :C9 68 7.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32( 00)0 — 08 0 0 3 13 2 1 3 04 — 6
三 峡 工 程农 村 后 靠 移 民致 富水 平 学 院 ,湖 北 宜 昌 4 3 0 4 0 2)

要 :三峡 工程农村后 靠移 民致 富水平 问题是政府与学术界 思考的重要 方面,而致富水平如何评价 ,始终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百万移民安置规划评估工作回顾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百万移民安置规划评估工作回顾

县 的 < 没 处 理 及 移 民 安 置 规 划 报 告 )及 其 9个 附 淹
件 。
2、 峡 工 程 重 庆 库 区 ( 四 川 省 )移 民 安 置 规 三 原
划 制 订 情 况
有序 进行 及搞 好 的前提 和基 础在 于有 一个 台格 的 、
高 质 量 的 、 符 台 库 区 实 际 情 况 的 移 民 安 置 规 划 .而 评 估 工 作 则 是确 保 和 提 高 移 民安 置 规 划 成果 质 量

三 峡 工 程库 区移 民安 置 规 划 制订 情

1 三 峡 工 程 湖 北 库 区 移 民 安 置 规 划 制 订 情 况 、
在 三峡工 程库 区淹 没实 物 指标 调查 的基 础上 .
心 理 等 数 十 个 方 面 ;淹 没 动 迁 人 口多 :移 民 1. 2 o万 人 ;移 民迁 建 任 务 重 :需 要 迁 建 2个 城 市 、l 1个 县 城 、1 6个 集 镇 、1 9 1 5 9个 工 厂 及 数 千 个 专 业 设 施 项 目 ;移 民 迁 建 安 置 时 间 集 中 :1 9 9 3年 一 2 0 0 9年 仅
的 重 要 环 节 。 从 19 9 5年 至 1 9 9 8年 的 4年 时 间 内 .
国 务 院 三 峡 工 程 建 设 委 员 会 移 民 开 发 局 移 民 工 程 咨 询 中 心 ( 下 简 称 咨 询 中 - 则 主 要 抓 了 三 峡 工 以 c)
程 库 区 分 县 移 民安 置 规 划 专 家 评 估 工 作 和 湖 北 、重 庆 库 区 分 省 市 移 民 安 置 规 划 专 家 评 估 工 作 。7次 组 织 3 0多 人 次 专 家 完 成 了 湖 北 、 重 庆 库 区 2 0 0个 县 ( 、 )的 分 县 移 民 安 置 规 划 及 移 民 投 资 流 程 的 专 市 区 家评 估 工作和 分 省 市移 民安 置规 划专 家评 估工 作 , 评 估 移 民 资 金 达 3 9亿 元 。 通 过 专 家 评 估 , 化 了 6 优 移 民 安 置 方 案 . 保 和 提 高 了 移 民安 置 规 划 成 果 质 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工程——移民政策评估报告移民政策主要分为搬迁安置政策和后期扶持政策两大部分
评估项目名称:三峡移民工作
评估报告书
评估人:王国建
评估报告提交日期:2010年12月8日
一.评估对象:
三峡工程中移民的安排措施,安置移民后的生活及安置地政府工作状况二.被评政策信息的收集
坚持依法移民是三峡移民工作的内在要求,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认真进行研讨和探索。

重庆市直辖以后,担负着三峡库区百万移民这一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尽快建章立法,规范移民搬迁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库区各级政府及移民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在坚持依法移民方面努力探索实践,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促使移民政策法规工作全面起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抓基础,建章立法,促使移民工作迈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抓重点,深入开展移民政策法规调查研究;抓保障,加强移民法律服务和政策法规咨询服务;抓焦点,深入开展移民政策法规宣传。

出自:“坚持依法移民的实践与探索——重庆市三峡移民政策法规工作纪实”作者:郎诚
三峡移民工作也是我国水库移民工作发展与进步的缩影。

三峡移民安置遵循开发性移民方针,在国内第一次引入环境容量的概念,根据库区生态承载能力,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制定移民安置规划和有关政策。

在移民安置方式上,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探索了完善移民社会保障的试点,促进了124.55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及其生产生活恢复。

在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后,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库区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移民和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挥。

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三峡工程可持续发展已经作出开展后续工作的决策。

出自:“国务院三峡办负责人:三峡移民政策在探索中完善”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三峡工程水库移民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

1985年至1992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进行了8年试点,1993年开始大规模实施。

至1997年10月底,在开发性移民方针指引下,一期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顺利完成,保证了大江截流的如期实现。

大规模实施5年间,三峡库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发性移民方针日益深人人心。

实践证明,开发性移民方针是能够使水库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方针,是“对国家负责、对移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方针。

开发性移民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要对水库淹没的公私财产进行补偿的原则,即开发性移民补偿原则。

对三峡水库移民的补偿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新旧差价性补偿,这样补偿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移民在新搬迁的地方按照原标准(砖混结构)、原规模(原面积),盖起一栋新的住房。

第二种类型是适当发展性补偿,这类补偿主要体现在对受淹城市、县城和集镇在搬迁后的新城镇的占地规模上,还体现在对新城镇用水、用电容量及设施的补偿上。

第三种类型是动态增长性补偿,开发性移民与赔偿性移民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考虑了动态增长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考虑了移民的动态增长;另一方面是考虑了移民补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素。

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地搞好淹没线以下的人口和实物数量的调查,也可以说这是计算水库移民补偿性投资的基础,是执行好开发性移民补偿原则的基础。

开发性移民的补偿原则,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执行好这个原则,关键是要处理好搬迁与发展的关系。

库区移民安置是加速库区经济发展的难得机遇,三峡库区许多县(区),都把移民工作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移民安置带动库区经济发展,以库区经济发展促进移民发展,成效十分显著。

出自:“简论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的补偿原则”
三.被评政策信息的分析
三峡工程移民实行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移民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

从安置地的远近可粗略地分为:外地后靠安置(县内)和外迁安置(出县、出省市)两大类。

就地后靠安置的移民与安置地的经济、文化、习俗、语言等生活环境没有明显的差异,与当地社会的融合相对容易,是移民安置的主要方式。

具体分布如下:
1、基本实现“稳得住”,社区归属感有待加强
(一)移民对外迁持肯定态度
调查表明,多数移民对外迁持肯定态度,愿意外迁;也有移民认为是为了国家的大局,不得不外迁。

(二)移民的社区归属感有待提高
社区归属感是指居民对本社区地域和人群集合认同、喜爱和依恋的感觉。

移民对安置地文化习俗的适应性,移民对搬迁后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移民对当地政府的帮扶政策的评价。

2、移民贫困问题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采取“以农为本、以土为本”的原则,移民的贫困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一)绝对贫困
三峡库库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信息闭塞,交通困难,文化落后。

这些因素制约了该地区的发展与进步。

这是自然原因。

同时,由于三峡工程较长时间处于论证阶段,国家对库区的投入受到限制。

(二)相对贫困
移民迁入后,安置地比迁出地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这是选择安置地的基本条件。

这样,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在绝对贫困之上又存在相对贫困。

3、移民特殊身份意识浓,依赖心理强
三峡移民搬迁实行国家扶持、各方支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的方针。

移民发展经济需要政府扶持,但从根本上说需要移民自身不断奋斗,勤劳致富。

扶持不过是一种辅助手段,但是部分移民却想方设法从政府那里多得点实惠。

4、移民法规法制宣传任务紧迫,移民工作的透明性有待加强
移民法规法制宣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宣传国家的移民条例与各有关省市的实施办法和
规定等;二是向移民宣传安置区的地方法规及法律实施情况。

(一)宣传国家移民条例与各有关省市的实施办法和规定
这种宣传当然不应局限于迁出的移民,而应面向所有的移民和普通群众,且应注重迁前宣传。

(二)宣传移民安置区的地方法规及法律实施情况
由于地方差异,某些法规的执行情况不尽一样。

因此,急需对移民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迁入地地方法规的宣传。

为此,要组织实施“政策法规宣传工程”,以增强移民法律意识,提高移民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三)提高移民工作的透明度
国家到底给了移民多少优惠政策、多少补偿资金不清楚、不透明或不相信地方移民干部的宣传,甚至地方移民机构印发“移民法规节选本”,移民也认为是“删除了对移民有利的部分,保留了对移民不利的条款”。

这样容易在移民与安置地政府、移民机构、移民干部之间产生不信任感。

造成这种状况,可以说有移民的不理解,但对移民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也应引起反思。

5、移民素质有待提高,移民子女教育应引起重视
(一)移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移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受教育年限较短。

对此,要开展大量的工作。

有的移民不会种稻谷,当地干部群众就“手把手”地教。

当地发展的一些种养殖业,如无公害蔬菜、苗木、蚕桑等,对移民也是新问题。

这些种养殖业都是移民尽快达到或超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需要开展大量的生产技能培训,才能尽快发展起来。

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移民的教育,使移民素质逐步提高。

(二)移民子女教育应引起重视
移民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看法,当前要注意防止的问题是:移民目前经济较为困难。

四.得出评估结论
1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的重要地位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最关键的部分,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成败。

2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自1993年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库区环境容量是影响移民安置规划实施的最大变数。

环境容量是制定和实施移民安置规划的前提。

(2)高昂的经济和环境成本导致土地开发得不偿失。

(3)利益矛盾妨碍土地调整计划的实施。

(4)移民的经济实力承受不起日益上涨的建房支出。

(5)乡镇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3. 对策和建议
(1)综合利用各种安置方式,缓解库区日益紧张的土地压力。

(2)提高移民补偿标准,分配与农村移民重任相匹配的资源。

(3)稳步推进退耕还林的进程,为库区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健全和完善移民参与机制,增强移民规划的透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