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作文指导

合集下载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切 事 物 ,做 生 活 的 有 心 人 。 如 对 花
鸟虫鱼

家畜
家禽 、 屋




-
FX'
t .

从 小 就 与 土 地 打 交道 ,是 闻着 田 野 的熏风 和泥 土 的芬 芳长 大 的 ,劳动
真 谛 ,提 升 学 生 的 写作 品 位 。 根 据 心 理 学理 论 ,初中生 抽 象思 维 能 力
深 刻 “ ” 的 抓 痕 , 猫 爪 上 斑 斑 血 迹 ,
是 繁 缛 节 目 , 什 么 清 明 节 夏 、 至 节 、
来 “
F



窝 中母








把一

冬 至 节 什 , 么 灶 神 菩 萨 上 天 、 什 么
l l一 学 生 写他 用 锄 头 锄 草碰 破
只 哺育状 态 中的母 猫 之 爱 刻 画 得
三 、 指 导 学 生 仔 细 思 考 。融 景
观 察 日 记 。 根据 初 中生 在视 觉和 听 觉 方面 的 灵敏 度 发展 很 快 、 有 意 注
意立 意构思 , 安排好顺 序和详略 , 对生活 素材进行提炼取舍 。
入 情 ,融情 入 理 这 可 以说是 写作 的一 个 提升
意发展 极 为显 著 、 注 意范围 扩 大 、
一 、 指 导 学 生 注 意 观 察 。 坚 持 师 应 指 导 学 生 运 用 适 当 的 表 达 方 行 刻 画 ,让 入 如 闻 其 声 ,如 见 其 人 。
写 观 察 日记
式 把 这 些 生 活 写 下 来 。 要 指 导 学 生 可 谓 入 木 三 分 ,很 见 功 力。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孩子作文水平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孩子作文水平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孩子的作文水平有人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由此可见,作文课在语文教学中所占地位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样进行作文指导呢? 笔者从如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现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1.疏导、调整写作心理学生的作文兴趣,消除他们心中的“怕”字。

那么怎样才能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首先,要调整心态,从心理上消除这种厌恶和恐惧感。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是为了考试?不是!考试只是一种检测知识能力的手段,并非最终目的。

作文实际上就是一个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过程,堂堂一个中国人,总不能连自己的语言都用不通顺吧?就是在表达你个人的意思、意见、情感,是将思维转化成文字的过程。

难道这也让你觉得厌恶与恐惧吗?2.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方法指导,切实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2.1 认真审题抓“题眼”能力。

我根据不同题目,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文章的题裁是什么?这篇文章是要求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的?写作范围有什么限制?写作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这次作文训练的要求是什么?可以用哪一种人称?2.2 挖掘素材选好材生活的优越条件。

农村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秧苗青青的田野,野花遍地的山坡,明澈清凉的溪流,香飘万里的金秋硕果……这些美好的事物,丰富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

多样的劳作,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都是城里孩子无法相比的。

为发挥农村孩子的这些优势,我恰当地把学生作文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空间。

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事物,感受生活,把头脑中丰富多彩的表象加工成写作素材,一旦作文需要,便会“文思泉涌”。

3.开头结尾是关键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处于结构的首要地位,在文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头的方法很多,笔者介绍四种:开门见山式、引用名言(俗语、歌词)式、运用修辞式、情景交融式。

结尾的四种方法:呼应开篇式、卒章显志式、巧借梦幻式、蕴含哲理式.4.巧用修辞重细节4.1 巧用修辞章点缀得亮丽多姿,赏心悦目,掌握了运用修辞的技巧,就好像得到了通往成功的钥匙,会引领你走向作文成功的殿堂细节传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摘要:农村初级中学的作文教学面临着基础薄弱、积累不足、资源匮乏等诸多不利因素,长期以来,存在着写作模式化、依赖性强的问题,一直处于下笔难、创新难、疲于应付的状态,结合实际教学经历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作文;情景;辩论;取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是首先要做的。

一、创设情景法大多数农村学生一提到作文,未知题目先发愁,究其原因是对作文不感兴趣,往往是因为不知该写些什么,不知怎样才能写出让人满意的作文,还有部分学生急急翻出范文逐一搜索,找出同类项准备移花接木,所以我认为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得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

众所周知,写一篇应用文对学生来说十分不易,我曾经一次训练学生写说明文,就采用了实物教学,课堂中,我带进了两只热水瓶,板书题目后,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两只热水瓶,在外观上的不同之处,讨论后,我让他们写第一段,从热水瓶的外观或种类谈起,接着我让一名学生将此热水瓶大卸八块,他拔下瓶塞,拿掉底座,拆下外壳……每拆一部分,我都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作用,或者它的样子像什么。

如此演示完毕后,学生对热水瓶的构造已了如指掌,根据物理知识,又知晓它的保温原理,没等安装完毕,学生们已纷纷动笔,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全没有平日那种“咬破笔杆子,吐不出半点字”的痛苦与无奈。

所以,给学生一个直观形象具体的构思环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就地取材法发生在身边的事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对亲耳所闻、亲眼所见得来的素材,往往津津乐道,情有独钟,教师如果合理利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作文,避免命题成规定话题,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即使平时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学生也能超越自我,创造奇迹。

我村一老人,生有六个儿子,如今年老体弱,生活无法自理,却无人赡养,老人无奈之下,一纸诉状将六个儿子告上法庭,弄得沸沸扬扬,对此,我有意安排了一次诱发写作的训练。

乡村初中作文教学

乡村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乡村初中作文教学【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

农村初中更是如此。

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

久而久之,作文教学自然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作为农村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

首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把加大写作总量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其次,应该把扩大阅读量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第三,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源泉;第四,改革传统的批改方法。

【关键词】乡村初中作文教学新路子语文——说与写。

我们每天都不能离开说与写。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其他学科是知识的宝库,那么,语文就是开启这些宝库的钥匙。

作文能力综合了语文学科的各项能力。

它不仅是学生语文素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维和语言的功能讲,它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能力,更是学生接爱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全面发展素质的重要基础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

农村初中更是如此。

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

久而久之,作文教学自然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

每到作文课,随便马虎了事;每到考试前,就猜题、押题。

由于平时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对头,于是就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学生生活单调。

农村学生本来应该比城市学生活动的范围要大得多,但学生在校时间很长,一天除了吃饭就是上课、自习。

这样,学生的活动范围就自然被缩小了。

一个没有生活感知的学生,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其二,课外阅读量少。

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有效读物。

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不太支持学生看课外书。

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烦琐枯燥的分析,真正能起到文学熏陶的东西接触太少了,可以说成了文学的“贫血儿”。

涓涓细流汇江海——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选材指导

涓涓细流汇江海——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选材指导

笔者在农村初 中从事语 文教 学近 3 0年 . 深 生 活背 道 而 驰 。3选材 指 导忽 视 了学生 的个 性 发 . 深感到 : 学生作文难是长 期困扰作文教学 的一个 展 , 有些 选 材指 导课 。 老师 提供 索材 , 学生 在 让
棘手 问题 。 生作文难 。 学 难在何处 ? 难在 “ 巧妇难 “ 老师 的材料库” 中选材 . 致使 学生作文选材没有 为无米之炊 ”难在无话 可说。长期 以来 。 。 作文教 主动性 , 不能说真话 、 心里话 , 造成学生的作文无 学仅在 指导学生 “ 怎样写 ” 上下 工夫 . 乎“ 似 写什 病 呻吟 。 至千人一 面 , I 一腔 。以上种种 做 甚 众 Z l
二 、 村 初 中 学 生 的生 活 及 作 文选 材 特点 农
材料来源 ,作文 的选材 指导 已具有现实 意义 。 改
但是 :

与城市学 生相 比较而言 . 农村初 中生活 既有 有。 . 园活动少。由于条件 的限制 。 :校 1 农村学校校
革作文 教学 的选材 指导也近在眉 睫。势在必行 , 弱势也有优势 。 现出 明显的特征 。其不足之处 呈
导 。其重点是解决 材料来 源问题 。 作文 的材料源 读 中取 材 , 忽视生 活 的材 料 , 为“ 认 能读 千赋 , 则
头来 自于生 活 ,叶圣 陶先 生说 :必须寻到源头 。 能为文 ” 杨雄语 )“ 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 神” “ ( ,读
方有清甘 的水 喝。”朱熹也说 : 为有源 头活水 ( “ 杜甫语 ) 。阅读, 诚然能提高学生 的语言能力 , 但
选材指导。 归纳起来有三种倾 向 :. 1“ 放羊式” 的作 想认识不深刻 。反映到选材上就没 有敏锐性 。 难

如何让农村初中生的作文具有真情实感

如何让农村初中生的作文具有真情实感

眼泪。大家都知道叶桂林同学 的家庭情况 , 相信她写的是真实的
经历和感受 。 虽然她的文章语言朴实 , 她的想法或许幼稚 , 但 由于 学在精神和心灵上受到 了极大 的震撼 。原来真情如此动人。 若要写出感人的文章 , 首先要感动 自己。虚情假意只会让文
积累了真实 的写作素材 , 怎样将 它表达 出来 呢?平铺直叙 , 形象地展现那些真实 的场景 , 你的文 章就会增添灵动的一笔 。
二、 善用修辞 , 描绘真实细节
的, 就值得写下来 。他们 的感悟只要是 发 自内心 的, 就是真情 。
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 于真 情了。所 以在班 级作 文课上 , 对于
那些质量虽不高但能抒发真 情实感 的学生文章 , 我也 常常读一
读, 以此激励学生多写具有真情实感 的文章 。
本届 学生中有个 叫叶桂林 的女孩 , 母 亲残疾 , 父亲病重 , 家 庭异 常贫 困 , 生活的艰难让她难 以忍受 。她在一篇作文 中写道 : 爱情或许会改 变, 友情也许会 淡忘, 但 亲情却将永存心 间。 过年 了, 很 多孩 子都收到 了礼物 , 还得 了压岁钱 , 而我只希 望有一件新的上衣 , 因为我的 旧棉袄破 了个 大洞 , 每次 穿上 它 , 学校 的 同学总是笑话我 。我 知道 家里没有钱 , 我 只想爸爸 的病
活, 善于发现 , 你会 觉得 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比比皆是 。你上学走
过的路 , 你家门前的大 山, 你脚下 流淌的小溪 , 你耳边 回荡 的鸟
真情是人性 中最美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这种真挚 的情 感 , 但很多 时候 学生不能也不 敢去写 。他们可 能是觉得 自
己很 年少 , 有些经历或想法有些幼稚 , 但是 只要这些想法是真实

农村初中作文的教学

农村初中作文的教学
写 作j 引- 赣 — — ; ■ 导 蠢 ●l | l
农村初 中学生 主要来 自 全镇各村
的小学 ,各校的教学水平 、教学方法 和教学效果都不尽相 同,学生 的家庭
∞ 锄 0
国 国 学
●张 琼 华
培养学生 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农村 初 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 。那 么,如 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 ?笔者认 为:首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 的敏锐 观察 力,然后在平时的教学 中,要抓
物 ,随时随地积 累写作素材 。如平时 多观察农村 的景色和农村的变化 、收
集农 村语言 、 体验农村生活等 ,并用 写观察 日记的方式记下来 ,作为今后 作文的写作素 材 () 在拥 有 了写 作素 材 之后 , 2 应力 求写 得具 体 细致 。无论 捕写 什 么, 材料都应具体实在 ,不能抽象笼
重语 言轻思维的训练 , 将会使学生思
统。只有具体鲜 明才能给人 以深刻的 印象 ,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 ,产生
共鸣。
路闭塞 ,习惯 照猫厕虎 ,移花 接木 , 习作从形式到 内容都是干篇一律。为 此, 我们 町以设计一些形式 活泼 的作
文训练 , 如想象作文和续写 作文 , 就 是一个使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习作 训 练方式 。 ( )利 批 改激发学 生的作文 4 兴趣 。古人说 得好 : “ 水不激 不跃 , 人不激不 奋。 ”培养 和激发学生 的写
()坚持 “ 1 不熟悉 的不写 ”原
则 。亲身 经历 的事情 ,直 接接 触 的 人 ,亲自去过的地方 ,稍 加回忆 就历 历在 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道听途
说的材料写进 文章 ,容 易露 出破绽 。 其实 , 并不是 只有写五彩缤纷的城市
总之 ,要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作

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语文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之一。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写作基础薄弱、写作兴趣不高、写作方法不熟练等。

为了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一些策略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1. 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安静、宽敞、明亮的写作环境,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写作。

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展示优秀作文和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作文: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年龄相符的优秀作文给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可以通过组织作文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增强学生之间的写作交流。

3. 提供多样化的写作题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写作题材,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贴近实际的话题,如家乡风景、校园生活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方法1. 梳理写作思路: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合理梳理写作思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让学生先写写作大纲,明确文章的结构和重点。

2. 学习优秀范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范文给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可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范文的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出写作技巧和方法。

3. 提供写作素材: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文字表达能力和生活经验都相对较少。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小故事等,帮助学生产生写作灵感和丰富写作内容。

三、重视写作过程的指导和评价1. 强调写作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写作的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鼓励学生注重写作过程中的思考和反思,而不仅仅关注最终的作文结果。

2. 给予及时的写作指导:在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给予适时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难题。

可以在写作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交流,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3.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作文指导探究
摘要:峰回路转千山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每位教师面对着不同环境,不同资质的学生,要取得一番成绩,只有自己去探索,去历练,才会得到星星点点的感悟。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3-0133-01
提起农村孩子的学习现状,很多老师都把双手一摊,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

尤其是语文教学,更让人摇头叹气。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更是举步维艰。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了,所在学校是农村薄弱学校,从接手的班级来看,学生来源都是生源大战剩下的“边角料”,一个班级只有三十来人,语文学科大多不及格。

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点点滴滴,有些粗浅的体会。

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需要从一下几点入手:1 正视困难,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
农村孩子,小学作文基础薄弱。

加之教师指导不得力,写作能力普遍偏低,学生害怕写作文。

面对这些困难,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信心何来?从生活中来,从学习中来。

初一的孩子,从一开始,就应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指导他们注意学习上、生活上、亲友间一些可乐、可悲的的细节,把这些事实写出来,把过程写清楚,再加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让他们觉得这就是一篇文章。

老师再加以点拨,指出他们作文中写
得好的地方,大加赞赏,报之以微笑。

当着他们的面和风细雨的指点,让他们明白还应该怎样去构思,怎样去增、删、调、换,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一来二去,学生成就感就有了。

这不,信心就有啦!就是一些特差生,你也要指导他们,先把一句话写正确,把一件事过程写清楚,帮助他们运用工具书,把字写正确写工整,哪怕只有一个词用恰当了,都要大加表扬,有一句话写得得体,就要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同时不要强求他作文达到几百字以上。

就是写得十分糟糕,也不要大加训斥,要私下和他交谈。

这样一来,孩子们自然不会畏惧写作文了。

笔者的一个学生叫曹娟,刚刚接触时,基础差、胆小怕事,一提到写作文,总是私下噘嘴。

可是经过笔者两年来的指点,培养信心和历练,现在成了爱写作,能写作的好女孩。

2 重视阅读,积累精神粮食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发展。

在初中阶段,是一个高效期。

除了正常的课堂阅读外,更重要的是课堂阅读。

教师在这两个环节上必须下一番功夫。

课内的阅读篇目大多数都偏重于经典文章,思想性、人文性都很强。

要引导学生感悟其内涵。

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让他们与作者同悲喜,共哀乐。

从朱自清的《春》中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从《背影》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和厚重,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中感悟童心的欢悦,童真的烂漫。

课堂阅读指导好了,语文的韵味就出来了,兴趣自然就激发出来,不愁他们不去阅读。

还要让学生吟诵那些带哲理性的古文古诗,去启迪孩子的心灵,也是很好的途径。

让他们多
背些,多记些,积淀文字,文学、文化底蕴,到时定能有碰撞的灵感火花。

在课外,范围就更广泛了,关键是引导,读物可能鱼龙混杂,学生是非分辨力差。

这时,教师千万不要偷懒,要勤跟踪。

文艺的、科技的、政治的、经济的……不管是报纸还是期刊,这些都可以浏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最好准备两个摘抄本,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断,景物、人物写得巧妙的地方摘抄下来,把一些好的篇章剪辑粘贴在本子上,闲暇之时,慢慢品读。

受到了美的熏陶,日积月累,既完成了语文课标规定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文字、文化、文学上无形中增添了含氧量,精神粮食满仓满屯,难道还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3 长期练笔,熟能生巧,碰撞智慧的火花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目标有两条建议:一是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二是学生要“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这两条说明:在初中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打开写作素材的广度,让孩子们走出狭窄的视野,去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从写作中放弃空洞肤浅的说教,真正深入到心灵深处,去抒写有个性的心语。

那么,经过前两项的积淀,十八般兵器有了,剩下来的过程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期练笔,使僵直的笔就变得灵巧自如。

这时的教师,就要充当向导、保姆的角色,随时指点学生。

从一句话的感悟,引导到一段话,一个景物,一个人物片断描写,既而到整体的描写。

学生能写出来,就是成功的一步。

但这决不是终极的一步。

这时你这个“保姆”一定要当好,让学生多次阅读自己的作品。

从中发现瑕疵,及时修正,还可以推倒重来。

还要当面对他的作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建议他还可以怎样写表现才会更佳。

对发现的优秀作品要在班内、校内予以评点,甚至还可以推荐到报刊去。

多练出成果。

所以,笔者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小练笔,一周至少一次竞赛,以激发兴趣。

把自己的情感冲动抒发于笔端,表达出写作的韵味。

佳作还是从多角度训练出来的,续写、仿写、改写、创造性写。

笔者都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坚信智慧的火花必然会进发出来。

4 师生商讨,集思广益,教学相长
学生的作文出炉了,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点化评改至关重要。

这时,教师不要用你的如椽大笔狂轰烂炸,把学生辛苦做出来的东西说的一文不值,而是如细雨春风,共同商讨。

笔者认为:师生共同来品读学生的文章,商讨着说哪些内容写的有意思,写的精彩,哪些还欠妥,哪些成了败笔,用上“如果怎样……”产生的效果是温馨的,学生易于接受,还会自觉去创造。

在去年秋天的“赞美家乡,歌颂南部”演讲比赛中,笔者就采用这种方式,师生共同讨论、进行写作。

学生在写家乡变化时,他们就写人们的穿着好,农户的粮食多,笔者建议写农村学校从租房上课到新的教学楼,装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电脑室上课这一变化,就更能表现农村的变化。

开始学生还不同意,还和笔者争吵,可后来在初试中,他们失败了。

就接受了笔者的建议,最终在片区决赛中得到了三等奖。

拿回奖时,
学生首先向笔者报喜:“老师,你真行!”
峰回路转千山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每位教师面对着不同环境,不同资质的学生,要取得一番成绩,只有自己去探索,去历练,才会得到星星点点的感悟。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