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论文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论文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关键词】沙门氏菌;检测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18-02沙门氏菌因美国病理学家de沙门于1884年发现本属菌中的猪霍乱杆菌而得名。
本属菌是一群抗原构造和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菌型繁多,已发现有2000种以上的血清型,我国已发现216个[1]。
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大多属于a、b、c、d、e,5个血清群,病型有①伤寒与副伤寒(统称肠热症):由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②食物中毒:可由不同菌型引起,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汤卜逊沙门氏菌等最为常见;③败血症: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引起,此外,还可引起慢性肠炎。
人感染沙门氏菌后,可呈无症状带菌,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沙门氏菌病,人们在探索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过程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开发各种新型快速检测技术,提高了沙门氏菌检测的速度和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的传染。
由于其样品来源极为繁杂,尽管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长期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
将有关检测进展综述如下:1 传统的培养方法[2]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腹水细菌阳性培养及药敏实验,抽取患者腹水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并将腹水接种到装有葡萄糖肉汤的培养试管中。
对于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应转种到慷慨平板及血平板中,并将单个菌落分离鉴定。
应用mic法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进行鉴定。
革兰氏阳性菌患者采用gp法鉴定进行药敏实验,革兰氏阴性菌患者应用gn021法进行药敏实验[2]。
上述所有操作必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以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以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再辅以免疫放大技术来鉴别细菌,通过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方法。
沙门氏菌的研究

沙门氏菌的研究魏欢欢摘要:沙门氏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
本文简述了沙门氏菌的危害,病理基础,防止进展。
关键词:沙门氏菌;食品安全1.引言食品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大问题,沙门氏菌又是极其重要的一类。
1885年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故定名为沙门氏菌属。
沙门氏菌属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
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总称。
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
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
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
2.沙门氏菌的病理2.1.感染方式因沙门氏菌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故摄入污染了沙门氏菌的食物或饮料是唯一的感染方式。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宿主,少数沙门氏菌对宿主有选择性,绝大多数对人和动物均适应,可寄居在哺乳类、爬行类、鸟类、昆虫及人的胃肠道中,种类繁多的家养和野生动物的感染率在1%~20%以上。
故各种家禽、家畜在喂养、屠宰、运输、包装等加工处理过程中均有污染的机会。
如家禽、家畜屠宰时的卫生条件差,肠腔的沙门氏菌就可污染肉类。
此外,肉类等也可在贮藏、市场出售、厨房加工等过程中通过各种用具或直接互相污染,其中在零售市场购买的生肉有1%~58%污染了沙门菌。
蛋类或蛋制品的污染来源,可以是禽类卵巢或输尿管,也可以由粪便、肥料、泥土中的沙门氏菌穿过完整蛋壳进入蛋内。
一般在许多由蛋混合制成的蛋粉或其他制品中,感染率相当高;乳类及其制品如冰淇淋、袋装熟食等也会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
以上各种动物源性食物是引起沙门氏菌感染的最常见媒介物。
以动物脏器为原料的某些生物制剂,如酶、激素、胆盐、食用染料等偶尔也会引起感染。
发展中国家常常有水源污染造成的暴发流行,污水灌溉、生熟不分是散发或家庭集团内流行最常见的原因。
人与人的直接传播常以护理人员的手、医疗器械为媒介,为医院内感染或幼托机构中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沙门氏菌的检测与预防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沙门氏菌的检测与预防研究进展李 娜(河南国德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摘 要:沙门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食品中可感染人和动物的病原菌,沙门氏菌中毒在我国食源性中毒案例中占比较大。
因此,控制好沙门氏菌的感染与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对沙门氏菌的生理学特性、分类、检测方法和防治办法进行探究,为防治食源性致病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沙门氏菌;检测方法;预防研究Research Progress on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SalmonellaLI Na(Henan Guodebiao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Salmonella is a pathogen that widely exists in food and can infect people and animals. Salmonella poisoning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food borne poisoning cases in China.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ntrol the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Salmonell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detection methods and control methods of Salmonella, 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trol of foodborne pathogens.Keywords:Salmonella; detection methods; prevention research1 沙门氏菌概述1885年,美国病理学家SALMON在猪霍乱流行时分离出猪霍乱沙门菌,因此将这种细菌命名为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进展

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进展刘喆;张书萧;王少辉;陈晓平;马志永;郭欢欢;田明尧;金宁一【摘要】沙门氏菌是影响食品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方法、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方法、以免疫学为基础的方法、电阻抗法、生物传感器法、噬菌体法以及联合检测方法。
本文主要对目前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应用情况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Salmonella is implicated in human food-borne diseases and thu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ublic health.The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are time-consuming,so there is a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methods for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At present,many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detect Salmonella including molecularbiology,immunology,impedance,biosensor,phage methods and their combinations.In this paper,the principle,advantage and weaknesses of each method are reviewed.【期刊名称】《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年(卷),期】2012(020)002【总页数】6页(P81-86)【关键词】沙门氏菌;检测;食源致病菌【作者】刘喆;张书萧;王少辉;陈晓平;马志永;郭欢欢;田明尧;金宁一【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118/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118/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118;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118/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2沙门氏菌是一种可以引起沙门氏菌病的革兰氏阴性菌,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型食源性致病菌之一。
沙门氏菌的检测与分离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沙门氏菌的检测与分离鉴定技术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1-28T07:08:29.544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9月16期作者:任衍倍[导读]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革兰氏阴性菌任衍倍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00000摘要: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革兰氏阴性菌,杆状,是重要的肠道致病菌。
沙门氏菌属是一个很大的菌属,其血清型超2600种。
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Enteritidis)常可引起鸡、鸭等禽类感染,近年来,人们对沙门氏菌病例的调查表明,养殖场93%的鸡检测出沙门氏菌感染,认为家禽及其副产品是最常见的传染途径,与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相比,肠炎沙门氏菌在蛋鸡生殖道的定植能力更强。
沙门氏菌能通过输卵管直接沉积在蛋黄中,从而躲过鸡蛋的清洗和消毒,导致感染的蛋孵化率低,弱雏率和死亡率增加,还会造成肉鸡生长速度减缓、采食量下降和肠炎性腹泻、死亡等症状,对肉鸡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更重要的是,沙门氏菌可引起食物中毒。
近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沙门氏菌的检测与分离鉴定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沙门氏菌;检测;离鉴定技术引言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沙门氏菌具有菌体(O)、鞭毛(H)、菌毛、K四种抗原,其中O抗原和K抗原是其主要抗原,根据O、K抗原差异可将沙门氏菌分为不同的血清型,根据Kauffman?White标准,可将沙门氏菌属分为2500个以上血清型。
沙门氏菌可引发多种动物各种各样的疾病,人类通过摄食受污染的动物产品可导致食物中毒和相应的食源性疾病。
如何在畜牧业产品进出口及消费市场做好沙门氏菌的监测工作,如何使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更加合理全面,是未来沙门氏菌检测发展的方向。
1监测方法取病死鸡的肝脏、脾脏病料,在超净工作台内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37℃恒温箱中培养18h。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而且,沙门氏菌的检验在食品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一直是沙门氏菌检验研究的核心问题。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详细阐明了沙门氏菌的各种快速检测方法的原理,对近年来沙门氏菌的检测进展进行了综述。
认为,传统方法可以对沙门氏菌做出鉴定,但需要4~7 d的时间;以抗体为基础的ELISA方法和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将检测时间缩短了一半,且灵敏性高和特异性强;以核酸为基础的PCR技术由于灵敏、简单、快速和特异已被广泛用于沙门氏菌检测。
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关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沙门氏菌;检测;传统方法;免疫;分子前言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兽共患病之一,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细菌,由此类细菌引起的各种动物的疾病称为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宿主,少数沙门氏菌对宿主有选择性,属于偏嗜性沙门氏菌,绝大多数对人和动物均适应,可寄居在哺乳类、爬行类、鸟类、昆虫及人的胃肠道中,种类繁多的家养和野生动物的感染率在1%—20%或者更高。
故各种家禽、家畜在喂养、屠宰、运输、包装等加工处理过程中均有污染的机会。
各种动物源性食物是引起沙门氏菌感染的最常见媒介物。
除初生动物,人畜感染后一般呈无症状带菌状态,长期排菌,污染肉蛋产品,同时它们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可能加重病情或者增加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生产力等,对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实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沙门氏菌检验技术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技术研究进展情况作以概述,供参考。
1 传统的检测方法(国标法)常规检验技术基本特征与步骤:沙门氏菌常规检验技术具有以下3项特征:常规方法是编入国标方法或国际方法中的基本方法,是检验其他检测方法准确性、敏感性的参照;常规方法最终将能分离到细菌纯培养物;常规方法简单、准确、可重复性强、有一定的灵敏性。
食品沙门氏菌检测方法进展

食品沙门氏菌检测方法进展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而且,沙门氏菌的检验在食品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一直是沙门氏菌检验研究的核心问题。
本文认为,传统方法可以对沙门氏菌做出鉴定,但需要4~7 d的时间;以抗体为基础的ELISA方法和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将检测时间缩短了一半,且灵敏性高和特异性强;以核酸为基础的PCR技术由于灵敏、简单、快速和特异已被广泛用于沙门氏菌检测。
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关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标签:沙门氏菌;微生物;进展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寄生在人类和动物的肠道内,对营养要求不高,耐胆盐,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
该菌有200多种,致病的只占少数,如伤寒、副伤寒菌。
引起食物中毒或败血症,如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十余种,沙门氏菌血清型繁多,已知的就有2500多个,而且几乎所有的沙门氏菌都会污染食物引起发病,是人畜共患的肠道病原菌。
沙门氏菌中毒常常是大面积的,致病速度快,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繁杂的各类生化反应型,使常规检验程序复杂繁琐、耗时费力,不仅给检验部门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还使产品运转和仓贮的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提高检测技术是有效控制该菌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大面积普查时更需要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实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沙门氏菌检验技术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近年来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技术研究进展情况作以概述。
1沙门氏菌的检测1.1传统方法检测(国标法GB 4789.4-2010)。
吸取待测样品25ml于225ml 缓冲蛋白胨水(BPW)中,于36℃培养18~24h。
取BPW增菌液1ml转接到10ml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中,于42℃培养18~24h。
另取BPW增菌液1ml转接到10ml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中,于36℃培养18~24h。
PCR法在沙门氏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63PCR 法在沙门氏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荆扬,李卉佳,许世萱,马景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712100)摘要:沙门氏菌对人和多种动物均有致病性,可导致食物中毒等的发生,建立快速、准确和简便的检测方法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疾病的关键。
PCR 技术作为快速、简便的方法广泛用于沙门氏菌的检测,本文就现阶段沙门氏菌PCR 检测方法作一阐述。
关键词:沙门氏菌;PCR 法;研究进展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爆发严重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说,每年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因此患病,且会丧失3300万个健康生命。
分子生物学PCR 方法检测沙门氏菌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
1常规PCR 技术PCR 作为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其原理是以DNA 分子为模板,加入设计好的特异性引物、dNTP 及DNA 聚合酶,在体外发生酶促合成反应,通过温度和时间的控制而实现DNA 片段的扩增。
侯宛宛[1]等人研制出一种沙门氏菌PCR 的检测试剂盒。
其检测限为37.5fg/PCR ,将试剂盒经反复冻融60次后,检测限还可以达到375fg/PCR 。
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含4~5cfu/10g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样品,在12h 内可被检出。
2多重PCR 技术常规PCR 技术用于一对引物去扩增出一个核酸片段,主要适用于单一致病菌的检测,而多重PCR 主要用于多种致病菌的检测或鉴定,与常规PCR 技术相比,多重PCR 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和节约时间等优点。
Prem Shankar [2]等人开发了一种用来检测市政供水中溶血性大肠杆菌、兰氏乳杆菌和沙门氏菌污染的PCR 法,其设计了针对三种细菌的特异性引物。
在158个水样本中,通过mPCR 发现56.32%呈阳性,而常规方法仅检测到6.96%。
3实时荧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 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了荧光物质,通过测定荧光信号的变化来检测PCR 扩增反应中循环产物量的变化,并通过Ct 值和标准曲线的分析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关键词】沙门氏菌;检测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18-02沙门氏菌因美国病理学家de沙门于1884年发现本属菌中的猪霍乱杆菌而得名。
本属菌是一群抗原构造和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菌型繁多,已发现有2000种以上的血清型,我国已发现216个[1]。
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大多属于a、b、c、d、e,5个血清群,病型有①伤寒与副伤寒(统称肠热症):由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②食物中毒:可由不同菌型引起,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汤卜逊沙门氏菌等最为常见;③败血症: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引起,此外,还可引起慢性肠炎。
人感染沙门氏菌后,可呈无症状带菌,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沙门氏菌病,人们在探索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过程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开发各种新型快速检测技术,提高了沙门氏菌检测的速度和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的传染。
由于其样品来源极为繁杂,尽管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长期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
将有关检测进展综述如下:1 传统的培养方法[2]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腹水细菌阳性培养及药敏实验,抽取患者腹水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并将腹水接种到装有葡萄糖肉汤的培养试管中。
对于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应转种到慷慨平板及血平板中,并将单个菌落分离鉴定。
应用mic法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进行鉴定。
革兰氏阳性菌患者采用gp法鉴定进行药敏实验,革兰氏阴性菌患者应用gn021法进行药敏实验[2]。
上述所有操作必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以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以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再辅以免疫放大技术来鉴别细菌,通过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方法。
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上世纪80年代,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问世并日益成熟,抗沙门氏菌各种o抗原、h抗原单抗都随之建立起来,并取代了常规因子血清进行血清学鉴定、伤寒诊断,显示出单抗的优越性能。
目前正在研制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gm,两株单抗联合使用将会更准确地检测肠炎沙门氏菌。
文其乙等人在前人基础上应用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cb8和de7建立了检测沙门氏菌的直接elisa方法,并形成了快速检测试剂盒[3]。
22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dot-elisa)试验是一项免疫学检测技术。
桑杰等以硝酸纤维膜为固相载体,利用沙门氏菌多价血清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制备的羊抗兔igg,成功地建立对香肠的dot-elisa检查法,同时,采用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作为对照试验。
结果显示,在86份香肠中,用dot-elisa检出沙门氏菌阳性为36份,阳性率为4186%;而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检出沙门氏菌阳性为34份,阳性率为3952%,经统计分析,t=0311,p﹥005,两种方法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4]。
23 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快速筛选法(mini-vidas快速筛选法)mini-vidas快速筛选法是一套全自动食品致病菌检测方案。
沙门氏菌的抗原鉴别是基于在vidas仪器内进行的酶联荧光免疫分析。
沸煮一定的增菌肉汤,加入试剂条内,肉汤中的混合物在特定的时间内循环于spr内外。
沙门氏菌抗原存在则与包被在spr内的单克隆抗体结合,碱性磷酸酶的抗体在spr内外循环与结合在spr内壁上的沙门氏菌抗原结合。
废物-4-甲基伞形磷酸酮被spr壁上的酶转化成荧光物-4甲基伞形酮。
荧光强度由光学扫描器测定。
试验结果由计算机自动分析。
产生基于荧光测试的试验值与标准比较后打印出每一个被测样品的阳性或阴性结果报告。
利用此方法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只要增菌培养基,不需纯培养,增菌——上机后49h即可检测出结果。
具有省时、方便、灵敏、假阳性少等特点[5]。
3 分子生物学方法31 分离培养①取对数生长的沙门氏菌细胞,经消化后接种在预先放置盖有玻片的6孔板中;②待细胞生长成单层后将盖玻片取出,并采用pbs将细胞洗涤3次;③采用4%的多聚甲醛在4℃的温度下进行固定,并采用pbs溶液将细胞进行洗涤3次;④并在通透细胞膜中加入5%的triton溶液浸泡15min,并采用pbs洗涤3次;⑤采用甲醇溶液将内源性过氧化物酶进行封闭,并于室温20℃采用pbs溶液将样本洗涤3次;⑥将含有二抗的正常动物血清放湿盒进行封闭,并于室温下20℃进行放置;⑦将悬浮液中加入羊抗人β波形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在37℃温度中将样本进行孵育2小时,并在4℃的冰箱中放置保存;⑧往样本溶液中加入生物素化二抗,并在室温下孵育15min,同时采用pbs溶液洗涤3次;⑨往样本溶液中加入过氧化物酶标链霉素,并在室温下孵育15min,同时采用pbs 溶液洗涤3次;⑩往样本溶液中加入dba显示剂对样本进行显色;○11采用自来水对样本进行洗涤,并采用苏木素对样本进行复染,进行封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样本细胞的情况。
32 转染①在转染前一天,将细胞消化并分别接种在6个孔板中,同时在浓度为5%的co2溶液中将其孵化道培养箱中,当细胞铺满孔板约60%-80%时对样本进行转染;②转染方法按照生厂商提供实验方法进行操作;③将含有阴性荧光的notch1100pmol中的notch1转染培养后与含有5ug的脂质体的notch1进行转染培养,并静置20min后将其制备为转染复合物;④将转染复合物加入到转染的培养基中,并加入转染培养基将每个孔的体积调至2000ul;⑤将样本溶液置于含有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孵化培养5-7h后,更换含有10%的胎牛血清以及双抗的dmem/f12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4h;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的情况,并根据转染率=荧光视野细胞数/明视野细胞数x100%,从而计算细胞转染率;⑦beta-catenin notch1转染方法同上。
33 总rna的提取总rna的提取方法如下:①当孔板长满细胞至85%-95%时,将上清液去除,并采用pbs将上清液漂洗2次;②在每孔中加入1mltrizol试剂,并对样液进行摇匀,同时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消化3-5min,直接细胞脱壁,样液粘稠为止;③在每个孔中将消化好的细胞裂解液吸收到处理过的15ml的ep试管中,并加入氯仿02ml,对样品液轻摇至15s;④将样本溶液于室温下静置3min 后,将样本溶液置于4℃中进行离心15min;⑤取上清液置新的ep 管中,并加入05ml的异丙醇,同时在室温下静置10min;⑥将样本溶液进行离心10min,直至见到rna沉淀于ep管底内部;⑦将上清液弃置,并采用75%的乙醇将样本溶液进行洗涤,并在4℃中进行离心15min;⑧将上清液弃置,采用小tip吸干液体,将沉淀物风干,并加入cepc处理水,吹打均匀,并在水浴中将rna溶解,测定od值。
34 逆转录按照rt试剂盒的操作经逆转录获取cdna,具体方法如下:①准备ep试管065ml。
②冰上操作:往ep管中加入10ul的depc水,1ul的引物,总rna含量为1ul,并进行短暂离心。
③将样本置于65℃的水浴中加热5min,并立刻置于冰上。
④反应体系:含有4ul的5x rt buffer,1ul rna,2ul的10mmdntp,10ul rnase free h2o,1ul 浓度为10u/ul的rnase inhibitor,1ul的revertra ace,总体系溶液为20ul。
⑤反应条件:在42℃中反应20min;95℃中反应5min,在4℃中反应5min。
⑥将样本置于cdna在温度为﹣20℃中进行保存。
35 将变性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电泳①清洗玻璃板;②灌胶:将凝胶充分聚合后,拔出加样孔;③加入适量电泳缓冲液,并提取蛋白样本100ug,小心加入样孔中;④浓缩凝胶以60v进行电泳30min,分离胶则以100v进行电泳90min,并以蛋白marker条带进行分开,采用溴酚蓝结束电泳时间;⑤转膜:取与凝胶面积大小相当的醋酸纤维膜用甲醛进行浸泡5min,并置于转膜缓冲液中制备备用,按照3层滤纸,按照醋酸纤维素滤膜、凝胶、3层滤纸的顺序逐张进行叠放,在凝胶上面合上夹子,讲气泡赶走,并将其置于预冷转膜槽中,给予足量的转膜缓冲溶液,并以200ma的电流进行电泳;⑥免疫反应:采用tbst膜置于5%脱脂牛奶进行封闭,并在温室摇床中摇匀1小时。
分别加入beta-catinen、mmp﹣9单克隆抗体,并在4℃中孵化过夜,并在常温下对样本进行脱色,置于摇床中进行摇匀,并采用tbst进行洗涤3次,每次洗涤时间为10min。
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鼠抗羊二抗,并在室温下孵育1小时,置于摇床中进行摇匀,并采用tbst进行洗涤3次,每次洗涤时间为10min;⑦曝光处理:采用ecl发光试剂盒对样本进行化学荧光反应,并在暗室环境中压片5min,加入显影液,定影液3min;将胶片进行拍照及扫描,净光密度值采用凝胶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1] 王秀茹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9-318[2] gb /t47894 – 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s][3] 文其乙,焦心安直接 elisa 检测沙门氏菌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1995,15(2):105-111[4] 桑杰,史小为dot-elisa 检查香肠中沙门氏菌的研究[j]草业与畜牧,2007,(03):6-8[5] 付丽红,王晓闻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沙门氏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09(1):6-8[6] 王晶,王林,黄晓蓉主编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筛选法[a]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138-144 [7] 杨平,杨迎伍,陈伟,等食品中四种致病微生物的多重 pcr 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5):90-94[8] 陈弟事,郭万柱,徐志文,等猪霍乱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以及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20-6023[9] 李光伟,邱杨,肖性龙,等沙门氏菌荧光实时定量pcr 检测试剂的研制和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496-499 [10] h irose k,itoh ki,n akajim a h,et alselective amplification of lyv(rfbe),pa(rfbs),viab,and flie genes by multiplex pcr for identification of salmonella enter case rovars typhi and paratyphia[j]jc lin microbiol,2002,(40):633-636[11] cocolin l,man zanom,astorig,et ala highly sensitiveand fast no radio ac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 from salmonella serovars,such as salmonella typhi in blood specimens[j]immanuel med microbial,1998,22(3):233-239[12] baumler a j,h effron f,reissb rod t rrapid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enteric a with primers specific for iro b[j]jm icrobiol,1997,(35):1224-1230[13] c alva e,ordonez l g,fen andezmora m,et aldistinctive is200 inscrtion between gyra and resc genes in salmonella typhi[j]j clin microbiol,1997,35:3048-3053[14] d avidw,jane t,s ion pgdetection of pcr products using self probing amp icons and f fluorescence[j]nature biotechnology,1999,(17):804-807[15] 谢晓东,蒋蓉芳,宋伟民蝎形引物pcr 快速检测环境水样中沙门氏菌[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20(2):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