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答案
初一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1.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词义的理解,应结合所在语句来理解。
“可汗大点兵”的意思是“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所以对“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B。
2.给下列划线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鞍鞯()胡骑()金柝()策勋()赏赐()理云bìn() pèi头()扑shuò()雄 chí()【答案】zhùjiān qí tuòxūn cì鬓辔朔雌【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拼音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这些字词都是《木兰诗》中的重点字词,要求重点掌握。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作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D.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答案】D【解析】十二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4.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喷涌珠丝马迹缠绕红熟B.谰语班谰亘古申吟C.丰绕飘扬过海泛烂桨液D.镐头土穰蚱蜢原野【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字形。
A中“珠”应为“蛛”,“熟”应为“薯”。
B中“班谰”应为“斑斓”,“申”应为“呻”。
C中“绕”应为“饶”,“飘扬”应为“漂洋”,“烂”应为“滥”,“桨”应为“浆”。
D中“穰”应为“壤”。
C项错误最多,所以选C。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含答案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含答案①世隶耕,不可得而闲也。
意思是:属于世代为农民,不能闲置。
②父利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
意思是:父亲认为有利可图,但并不知道具体原因。
③或以钱币乞之,或以物品贿之。
意思是:有的人用钱乞求,有的人用礼物贿赂。
④日扳XXX谒于邑人,而求其出仕。
意思是:某一天,XXX拜访城里的人,请求他出仕。
8、不能称前时之闻。
意思是:不能称呼过去听到的事情。
9、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的意思是:不为自己着想,就会遭到天地的惩罚。
②“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在所有美德中,孝顺父母最为重要。
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意思是:大事毁于小过失。
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意思是:治理国家要以天下人民为公。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最后一课》回答问题我一跨过板凳坐下,心稍微平静了一点。
然后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漂亮的绿色礼服,戴着顶绣边的XXX丝帽,打着皱边的领结。
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这套衣帽。
整个教室充满了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让我最吃惊的是,后几排空着的板凳上坐满了镇上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XXX老头,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其他人。
他们看上去都很忧愁。
XXX还带着一本书,书已经翻开,摊在膝头上,他那副大眼镜横放在书上。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的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了。
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后悔没有经常到学校来。
他们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的忠诚服务,来表示对即将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突然,教堂的钟敲响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XXX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咽住了,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9、请简述《宣王好射》这篇文章的主旨。
初一语文试题大全

初一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A.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无时无刻都在努力学习。
B.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人要讲诚信。
C.漫步花丛,我闻到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D.新兴香荔远近驰名,是岭南佳果之一。
【答案】D【解析】A、“无时无刻”用词不正确;B、缺主语;C、“闻到”与“鸟语”矛盾;2.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答案】xia【解析】古诗讲究押韵,为了和“家”押韵,因此“斜”在这里读作xi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答案】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解析】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静谧、优美、和谐的山村风景。
【考点】【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3】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答案】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解析】雨中的山村,唯有桅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
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
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
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
3.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下面各小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聘蹒(pán)跚应(yìng)接不暇B. 徜(cháng)徉绯(fēi)红哽(gěng)咽C. 跚(shān)跚翩(piān)翩瞠(chēng)目结舌D. 踌(chóu)躇蹒(pán)跚蹑(niè)手蹑(niè)脚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B. 他做事总是不慌不忙,真是稳如泰山。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仍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D. 他虽然不擅长言辞,但言之凿凿,令人信服。
二、填空题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5.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6. “他”为什么选择这样做?四、作文题7.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答案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D2. 正确答案:C二、填空题3. 滕王阁序4. 水调歌头三、阅读理解5.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根据文章内容填写具体人物)。
6. “他”选择这样做是因为(根据文章内容填写原因)。
四、作文题7. (作文部分不提供标准答案,考生需根据题目要求自行创作。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对初一语文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山东省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 风华正茂,风声鹤唳C.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D. 举世闻名,举世瞩目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总是______。
”A. 一丝不苟B. 一视同仁C. 一诺千金D. 一举两得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的帮助,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很优秀。
C. 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不能掉以轻心。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活动。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
B.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工作。
C. 她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澈。
D. 他的心情像天空一样明朗。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B.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生机勃勃;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
C.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品德高尚。
D. 我们要努力学习,要勤奋工作,要积极生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孔子的教诲。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出自《论语·述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短文内容】(此处应有一篇短文,由于篇幅限制,省略具体内容)1. 短文中提到的主要人物是谁?2. 主要人物在短文中遇到了什么问题?3. 主要人物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4. 短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四、作文题(3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初一语文练习册卷子答案大全

初一语文练习册卷子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B. 应接不暇(yīng)C. 徇私舞弊(xùn)D. 蹒跚(pán)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考试。
B. 经过老师的帮助,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
D. 他的演讲很精彩,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答案:D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____”篇。
答案:学而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出自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们也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迎接着新的一天。
1. 短文中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象?答案:春天2. 短文中提到了哪些生物?答案:小草、花儿、小鸟四、作文题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此处省略作文内容)结束语:以上是初一语文练习册卷子的部分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知识点。
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在练习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
祝大家学习愉快!。
初一语文阅读及答案25篇

熬住就是一切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
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
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
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
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
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
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
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熬”住其实非常重要。
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
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
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
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
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
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
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
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④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
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的老学者讲笑话,说他大学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学时因失恋自杀,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
另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而他却身体健康,活到高寿。
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同代人了,学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参考.doc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参考《山的呼唤》10、(1)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
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
(2)不懈地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
11、(1)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梦如幻(2)山籁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12、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览松林,编织梦想;后来登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实现自己的心愿。
13、答案示例:(1)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2)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显出“高山”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
14、本文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目标不懈追求的决心(或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请你记得歌唱》11、记叙了失聪的梁小坤面对残酷的现实,通过不懈的努力,唱响了自己的生命之歌。
12、提示:题目中的“歌唱”并不仅指音乐中的歌唱,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它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13、“努力总有回报”指梁小坤参加朗读比赛获一等奖。
“仍然有尽了努力而无法做到的事情”指梁小坤在音乐考试前虽然认真准备了,节奏能掌握,但还是跑调。
不矛盾。
有很多事情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所收获,使成功的可能性增大;但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时也不一定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14、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对梁小坤那种努力、执着、一丝不苟精神的佩服与赞叹。
《最美好的时刻》11、(1)宁静、温馨(2)春天的夜晚12、一个八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
13、使文章中心突出,表达了和谐、宁静的美好感觉。
(或“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美好”。
)14、不矛盾。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烘托了夜晚的和谐、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6分)
(1)(4分)冠.( guān )状疫.( yì)情众志成chéng(城)打yíng(赢)
(2)(1分)只要,就
(3)(1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诊断调到早治疗前)
2、(10分)
(1)下自成蹊(2)欲把西湖比西子
(3)闲敲棋子落灯花(4)濯清涟而不妖
(5)何人不起故园情(6)草树知春不久归
(7)不问苍生问鬼神(8)山重水复疑无路
(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D(2分)
4、B(2分)
5、(1)C(2分)
(2)①《水浒传》施耐庵镇关西(3分)
②粗中有细、处事谨慎、勇而有谋三个词都可。
(1分)
(3)①藤野先生怀念(感激、尊敬亦可)(2分)
②因为鲁迅先生认为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有趣”,“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2分)
6 任务一:材料一无私奉献(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等等,)意对即可(1分)
材料二心忧天下(忧国忧民、胸怀天下。
)意对即可(1分)任务二:名人爱国故事,无统一答案。
(1分)
任务三:称呼、语气委婉、从(升国旗奏国歌的意义:培养爱国情感、提高对国旗的认识,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场合庄重严肃等)这些方面规劝。
(酌情)(2分)二阅读理解(55分)
(一)古诗赏析
7 绿影婆娑的树木,枝叶连成一片,鸟儿在山上林间愉快的歌唱。
阳光下
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拂着树枝,落花纷纷随风飞舞。
(3分)
8拟人修辞表达了诗人对迷人春景的喜爱和对短暂春景的感叹、惋惜、不舍。
(3分)
(二)文言文阅读
9.(4分)
(1)到(来)(2)曾、曾经(3)有的(4)妻子和儿女
10 D(2分)
11 而乱书围之 | 如积槁之 | 或至不得行(2分)
12(4分)
(1)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一处没有书(没有不是书的地方)
(2)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
13.(4分)①他们都喜爱自己的居室(甘居陋室,不以为陋)
②他们生活情趣都非常高雅
③他们交往的人物都不俗④他们都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三)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
14(2分)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或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15 (3分)①首先提出“勤出成果”的分论点②接着列举马克思、司马
迁、歌德、陈景润、上海女青年都通过勤奋取得成就的事例③最后总结,得出结论: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
16 (4分)举例论证(1分)通过列举古希腊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
人为了克服口吃的弱点,五十年如一日口含石子坚持朗诵,终于成为著名演说家和福州反应迟钝的陈正芝勤学苦练终成博学之人的事例,(2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勤出智慧”的分论点,从而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分)
17.(4分)两点都需要联系实际+看法(意对即可)
散文
18.(4分)①母亲准备了我平日里最爱吃的菜②母亲杀了家里唯一的鸡
③母亲为我准备了崭新的中山装④母亲用陪嫁的梳妆盒梳头打扮。
19.(3分)插叙(1分)
写出母亲对“我”参军一事的郑重,流露母亲对“我”离家的不
舍,以及“我”对母亲的愧疚留恋。
(2分)
20.(6分)
(1)(3分)“耐心”“仔细”形容母亲梳头梳得很缓慢、认真、细致,刻画出母亲要用最好的形象送“我”参军的心理,体现了母亲对
送我参军的郑重。
(2)(3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1分,答一种就给分)
形象地刻画出父亲母亲对我的不舍(留恋)和牵挂,和对“我”深沉的爱。
21 (3分)我离家参军,与家产生了空间和时间的距离。
但从离家的那一
刻起,对家的厚爱,对父母的眷念,将萦绕心头,无论远近都将
伴随着“我”。
(意对即可)
22 (4分)
从多方面、多角度刻画场景,酌情给分。